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写字教学教案

2024-11-14 22:23:54 写字教学教案

【#实用文# #写字教学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好工具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写字教学教案 篇1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7个生字,其中会写“朝、映、踏、涨、更、深、渡、船”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师生之间团结互助的深厚情谊。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背诵课文。

2、难点:体会结尾句的含义,懂得“跳墩上的歌”指的是什么?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问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跳墩吗?知道什么是跳墩吗?

2、在农村,小河上没有桥,人们在河中铺上条石。过河时,踏着条石过河,这些条石又叫跳墩。今天,我们学习《跳墩上的歌》。

(师板书:跳墩上的歌)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画记生字词。

2、学生自由读课文。

①一读课文,借助拼音和字典认记生字。

②二读课文,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

③三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引导学生读准生字字音,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教师对易出错的字进行重点指导。

①读准字音★翘舌音:朝、涨、浊、筑

★后鼻音:映、涨、更、淙、

★多音字:

zhāo(朝阳)zhǎnɡ(涨水)

朝涨

cháo(朝鲜)zhànɡ(发涨)

②重点指导字形

渡:注意右边“廿”的笔顺

更:先写“一”,再写“曰”,最后写撇和捺。

3、指名逐段读课文,读后学生评议。

4、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课文记叙了不管在什么样的.天气里,孩子们经过跳墩都能得到大哥哥、大姐姐和老师的帮助。

(四)自由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质疑,导入新课

1、跳墩上的歌到底是一首什么歌?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完成填空。

教师出示课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跳墩上的歌是一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回答,教师出示正确答案

快乐的歌。

跳墩上的歌是一支友爱的歌。

赞美的歌。

(二)再读课文,解决重点

1、为什么每一段跳墩上的歌不一样?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然后和小组同学讨论。

2、学生分组活动

3、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相机点拨

★第二段(出示图片:小学生微笑着踏着跳墩上学)

①指名读

②教师示范读,注意突出“踏着、跳过、走向、快乐”等词语,让学生体会到上学时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③学生练习读

★第三段:(出示大哥哥、大姐姐牵手围成栏杆的图片)

①指名读

②大哥哥和大姐姐看到水涨了,怎样说的?怎么做的?

过了小溪,孩子们会说什么?

我们从中体会到什么?

③学生有感情地练读第三段

★第四段:(出示老师背学生的图片)

①自由读

②你从第四段中感受到了什么?

③全班齐读

4、练习背诵2——4段

(三)默读课文,突破难点

1、默读第五段,思考哥哥、姐姐和老师帮助孩子们时会遇到什么困难?他们是怎样克服困难的?

2、“不管春夏秋冬、不论阴晴雨雪”是什么意思?

3、跳墩上的歌到底是什么歌?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跳墩上的歌,不仅是孩子们路过跳墩时唱的欢歌,更是师生团结互助的赞歌。

4、学习了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教师点拨:课文记叙老师、大同学帮助、保护小同学过河的故事,赞美同学之间的互相关心和老师对学生的爱护。

(四)朗读成诵

1、小组比赛读

2、交流背诵经验

3、同桌互背

五、板书设计

快乐的歌

5、跳墩上的歌友爱的歌

赞美的歌

写字教学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感受梅花盛开、人流涌动的情景,受到美的熏陶,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开火车读生字词。

二、细读课文。

(一)细读第1自然段。

1、梅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课文第几自然段告诉我们的?

2、指名读第1自然段。

3、听了以后,觉得梅花开得怎样?书上哪几句写出了梅花的美丽。

4、自己有感情练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交流。(朗读、评议、再读)

(1)出示第二句话,多媒体播放:梅花挨挨挤挤开放的画面。

(2)看到这画面,你觉得梅花怎样?然后有感情地朗读。

(3)比较句子。

那梅花,散发出清香。

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4)读一读,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指导有感情朗读第3句。

(二)细读第2自然段。

1、盛开的梅花是那样的吸引人,所以人们喜欢(生读......)

一到休息日便怎么样呢?(生读......),梅花山成了(生读......)

2、读后,你觉得人们对待梅花的态度怎样?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呢?(学生交流、师相机指导)

3、第一句中的“便”可以换成另外的词吗?

(多媒体课件播放:人们一批又一批看梅花)

你看到了什么?什么是“人流”?

4、小朋友,这么多的人来到了梅花山,看了美丽的梅花后,会怎么说?(多媒体课件播放,人们的欢呼声、赞美声)这里成了什么?

5、指导有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三、交流赏读。

1、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早春时节,梅花山的'梅花盛开时的动人景象和人们游览、观赏梅花山的盛况。谁愿意为大家做一下梅花山的导游,给大家介绍一下呢?配乐朗读或表演朗读。

板书设计:

4、春到梅花山

盛开片片彩云

梅花挨着透亮、清香

喜爱

人们涌动人流

教学后记:学生对梅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欢”还是较难记

写字教学教案 篇3

一、案例背景信息

学科:语文

年级:一年级

所用教材版本: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二册

学时数:两课时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书写生字。

3.情感目标,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懂得要爱护鸟类。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8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懂得要爱护鸟类。

(二)内容分析:

《放小鸟》是一篇具有教育意义的优美散文,不但形象生动,充满儿童情趣,贴近儿童生活,而且语言优美,生动活泼,适合学生朗读感悟。叙述了“我”“得到小鸟----养小鸟”到经过思想斗争而“放飞小鸟”的经过,表现了我“爱护小鸟,就要让小鸟自由”思想感情,故事情节曲折感人,“我”的思想感情也由“得到小鸟”对小鸟的“喜爱”,到小鸟“一动不动”时的“着急”,到“放飞小鸟”之后心里的“高兴”,心理变化也起伏跌宕。表现出少年儿童爱鸟的童心,让学生从中明白——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保护它们。全文共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我”看到小鸟在笼子里不吃不喝,非常着急。第二自然段讲“我”听到鸟妈妈在叫唤。第三自然段讲“我”决心放小鸟回家去。第四自然段讲小鸟飞走时向“我”道谢。根据课文内容,我把正确书写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教学重点,确定“要使学生懂得保护鸟类”为教学难点。

(三)学生分析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以有的生活经验,学生能理解姑妈送我一只可爱的小鸟,我很喜欢,但看到小鸟在笼子里不吃也不喝,一动也不动的时候,我很着急;当看到小鸟妈妈在窗外不停地叫时,我把小鸟放掉了。学生的思维会跟着小作者的情感而变化,最后学生能明白鸟是人类的朋友。

(四)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课堂教学中对一篇文章的阅读,就是教师、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生命历程。教学中与文本的对话,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解文本的内容,而更多的是要关注对文本深层次的理解,挖掘文本中所蕴含的因素,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

新《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充分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不仅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且能够促进学生非认知能力(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从而使小学焕发生命的活力。同时通过以下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合作的成功和愉悦。一、朗读法。主要是要求学生学会朗读课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感悟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如:“着急”和“焦急”的心情等。二、小组讨论法。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来讨论:我为什么要把小鸟放了,是我不喜欢小鸟吗?三、直观演示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运用动画的形式,让学生来直观欣赏小鸟妈妈在窗外着急的叫,小鸟在笼子里一心想往外飞的场景,让学生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关于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

新课改在学校蓬勃开展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法、开放性教学观念逐渐在各学科渗透。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一个活动学习的环境和平台,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新课程中,基于这样的考虑,《放小鸟》这一课的设计就在此环境中产生了。

通过各种媒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看看、读读、做做、想想,体会“小鸟可爱——喜欢小鸟——放走小鸟”这一思想变化过程,学会描述动物的样子。其结构如下

“看一看”,情境导入。编辑、收集一些有关鸟的视频和图片,学生自由选择,或听、或看,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读一读”,阅读教学时要求学生读懂课文(体会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会读课文(读准字音、感情朗读等)。在设计上充分运用多媒体,将媒体化的内容跳跃性地组合在一起。

“做一做”,是学生活动、练习的练兵场。包括动手画可爱的小鸟,小鸟找生字等交互性游戏,给学生提供知识巩固的活动阵地。

“想一想”,是知识的延伸拓展。给学生提供一些图片资料,建立相关动物图片网站链接,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引导学生观察、说话、交流等。

3.应用信息技术的依据或考虑

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使抽象的.语言的文字变直观生动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能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再次是运用多媒体,老师可扩充很多课外知识,使学生增长见识,本次信息技术的运用,一是体现朗读内容设计个性化、人性化。朗读的内容(课文)和图形视频结合、静态和动态结合、无声和有声结合、整体和部分结合,学生可听、可看、可读、可欣赏,还能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或完整、或部分的朗读。在设计上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给学生适当的引导,并给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二是体现课文内容理解设计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课文中的语句、词语讲解等内容是一个个互动的场景,学生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自然理解和吸收知识。

当然,教师设计的教学思路有时很可行,能在教学中起促进作用,但有时或许因为出现的频率较多,会忽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有时会因为操作不当,出现错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三、教与学的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的故事里有个爱鸟的小朋友。板书课题:放小鸟。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谁放小鸟?为什么放小鸟?)

3.过渡:读了课文,相信你们自己就能明白了。

(通过导入和质疑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有继续深入学习的热情)

二、欣赏根据课文内容制作成的动画片

1.老师已经把这个故事制成动画片,想看吗?我们一起来欣赏。

2.好看吗?想不想再看?这次可以坐得放松一点。你们想不想当文中的小朋友?可以跟着一起读。

3.我发现不少小朋友就是文中的那位小朋友了,我们还可以做文中的小鸟,小朋友们可以站起来,还可以离开座位,可以加上动作。

(此处多次欣赏动画片,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从欣赏到模仿到创造。第一次看动画片,着重让学生欣赏;第二次看动画片,主要让学生模仿,让学生跟着一起读,低年级小朋友善于模仿;第三次看动画片,着重创造,学生可以变成文中的小鸟,自由自在地“飞翔”。学文伊始,创设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发展了学生的音乐、运动等智能)

三、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边听边标小节号。

2.自由读课文,思考:谁放小鸟?

3.课文中的生字朋友你认识了吗?把它们找出来!多读读,读准确。学生再读课文,圈生字。

4.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羽、闪、非、常、定、找、决、拍

自由读。把生字读给同桌听听,说说你是怎样记住他们的?

指名同桌读。

集体交流识字方法。

“开火车”读,注意正音。

(2)出示生词卡片:羽毛、一闪一闪、非常、一定、找孩子、决定、拍拍翅膀、嘴巴、喝水、着急、朝着、窗外、焦急、想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同桌互读,说说你懂得词语的意思。

集体交流。认识1个多音字,请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

(3)这些词语又跑到课文里去了,这一次我们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把句子读正确、通顺。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

1.让我们一起再来听听课文的录音。要认真听,边听边思考:“我”为什么放小鸟?

2.同桌互相说说,指名说。

3.齐读课文。

(通读全文后,就课前质疑的问题再进行解答,也就达到了初步感知课文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生字。指导书写:羽、闪、非、常、定、找、决、拍

1.自学生字笔顺。

2.教师范写。

注意:(1)“常”字要写得上紧下松。(2)“找”左边是提手旁,不能超过竖中线,右边的斜勾不要写成竖弯勾。

3.学生描红,练写《习字册》。

(让学生读自己喜爱的段落,指名学生分段朗读,其余边听边想,听后评议对于生字的识记,让学生各抒己见,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法来记住生字,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作业。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写字教学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认读生字、词语,读懂课文。

2.教育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要沉着、冷静,只有动脑筋,才能

想出好办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砸缸救人的前因后果。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具:小黑板、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读通课文。

2.认读、拼读词语。

教学过程 :

1.定向。

(1)读通课文,提出要求。

(2)思考:谁砸缸救人,请介绍一下这位名人。

2.自学课文。

要求划下新词,思考问题。(老师来回巡视,指导困难生

发现问题,帮助解决)

3.练习。

(说话练习)

(1)读通长句。(只听扑通一声,一个躲在假山上的小朋友,

脚下一滑,掉进了旁边一个盛满水的大缸里,一下子就没了头

顶。)

(2)给课文标段号。

(3)理解谁砸缸救人?介绍司马光。

(清楚“复姓”两个字)

(4)说话练习:“司马光是……”。

4.词语认读。

砸缸伙伴捉迷藏亭子躲在扑通急中生智

哗夸机智勇敢

5.作业 。

(1)读课文1遍。

(2)认读词语,完成练习1。

(3)抄写词语1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复习生字、新词,训练朗读。

2.分析课文,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过程 :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填空:( )砸缸救人。

2.介绍司马光。

3.复习生字、新词。

二、读讲1—2段。

1.读读划划:为什么要砸缸救人?

2.填空:这是一只( )缸。(大、厚、重)

3.思维训练:师:为什么要砸缸?为什么会来不及?

4.读1、2段。

三、读讲3—4段。

1.自读第三段,圈词:体现别的孩子惊慌的'词。(惊0Ll,高声

喊道,吓傻了,赶紧)

2.朗读训练,读出孩子们的惊慌。

3.思维训练,理解“没有慌神”和“急中生智”这两个词。

(1)师:没有慌神,说明他怎么样?(很镇定)

(2)急中生智。“急”,司马光遇到什么紧急情况。(第二段

最后一句话)“智”,哪个词突出了智?(砸)

4.说话训练,说清楚司马光砸缸救人的原因。

5。读读演演第四段。

6.思维训练,师:为什么要使劲向那口缸砸去?

思考原因:缸大,人小,力气小)

四、词语训练。

1.师:水多吗?哪个词说明水多?(哗哗)

2.师:大家都夸司马光是个机智勇敢的孩子,机智体现在

(想出办法),勇敢体现在(没有慌神)。

五、说话训练。

夸夸司马光。(你真是个好孩子!)

六、小结。

学了司马光砸缸救人,我们懂得了遇到紧急是件,要沉着

冷静、动脑筋、想办法。

七、作业 。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复习词语,朗读课文,听写生词。

教学过程 :

1.复习词语:

强调:亭子、捉迷藏、哗、夸,这四个词的读音。

2.朗读课文。

3.听写词语。

强调:稻的第十二笔、藏的第六笔、第十一笔、砸的第七笔

慌字中间没有—点。

砸缸救人

写字教学教案 篇5

教学分析:

《雪孩子》课文描述了一场美丽的大雪过后,小白兔和妈妈堆一个可爱的雪孩子,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了快乐……但是后来,为了救大火中的小白兔,雪孩子却化了。它飞到了空中,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文章文质兼美、极有意境、极富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想象、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利于老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便用教材;看图读文,使学生获得了真实情感体验。进而学习雪孩子助人为乐、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

课文一共有8个自然段,语言生动优美,课文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的内容。要求认识10个生字;写好“瓜、衣、来”三个字;知道“香”是多义词;“又“字连用可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第6—8自然段是文章重点,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朗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训练。通过演示课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篇为首先次出现不注意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自己阅读,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感。课后的练习安排体现了对语言积累和感受悟的重视。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瓜、衣、来”三个字;认识1个偏旁“孑”;知道“香”是多义词;“又”字连用可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2.理解重点词句,知道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重难点:

通过“雪孩子化了”和“雪孩子飞到空中,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这两句话,使学生知道雪会变成云,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这两种变化属于物理现象,对于刚刚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是极有难度的。所以教师要通过演示课件“雪化成水、水蒸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自然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

课前准备:

1、雪与云互相变化的录像带或课件。

2、生字词语卡片。

3、让学生向家长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趣

1、板书"孩子"教认"孩"字,再补上“雪”字。

2、激趣:雪孩子是什么样的?课文说了什么事?今天我们学习19课《雪孩子》

二、看图自读课文

1、仔细看图,想想每幅图上画了什么?

2、读读图旁的句子,画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弄懂画横线的字的读音。(①可以利用课后的生字表:②可以问同学或老师;③可以借助看图,结合上下文,用猜字的方法)

3、标画课文的自然段

三、检查自读情况,读后正音

1、指名分节读课文,互相评价。

2、正音后同桌互相分节读课文

3、齐读课文。

4、课文讲雪孩子做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样?

四、学习生字词

1出示以下生字词

ràng qǐwán wǎng jiào shāo zhīdào huà

让 一起玩 往 睡觉 烧着了 知道 化了

2指名学生读

3出现不带拼音的单字,学生认读。(个别读,小组读,全班读)

4学生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五、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看图,说图的内容,读第一自然段。

A、图上画着什么?这是幅怎样的景象?(引导学生运用口头词汇说句子。如:“房子上、树上、地上都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雪。”)

B、指名读第一节。(引导学生读准轻声词:“房子上、树上、地上”)

2、看图说图意,读第二节。

A、图上画着谁在干什么?雪孩子怎么样?

B、指名读。

C、学生评读。(注意“漂亮”一词的后一音节读轻声,引导学生读出“漂亮”一词的喜欢的语气)

五、布置作业

1、把第一、二自然段朗读给家长听。

2、自学第三至八自然段,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学生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2、学生说说第一、二自然段的内容。

二、看图、说图、朗读

1、交流第三自然段

A、说图意。(小白兔和雪孩子玩得很开心)

B、从哪里看出小白兔和雪孩子玩得很开心?(引导学生从图中、文中找出体现“开心”的人物动作、神态及相关的词语)

C、“又唱又跳”这个词你是怎样理解的?(两种动作同时进行)

D、你能看着图中小白兔和雪孩子的神态,用“又… 又 … ”来说说他们的神态吗?(又说又笑)还能说说雪孩子的样子吗?(又白又胖)

E、汇报朗读。(学生在读中悟出要用高兴的语气来读这一自然段)

2、交流第四自然段

汇报交流

3、交流第五自然段

(读好儿化韵“一点儿”;注意多音字“着”的读音;读出着急的语气)

4、交流第六自然段

(读的速度稍快,读出着急的语气;注意多音字“着”的读音)

5、交流第七自然段

A、指导看图。(从图中看出雪孩子化了,小白兔很伤心。学生结合看图,说说什么叫“化了”)

B、指名朗读。(读的慢些,“自己却化了”语调低沉,表现出小白兔的伤心)

6、师生对读,学习第八自然段

A、雪孩子化了,雪孩子哪里去了呢?(请学生用本节的.一句话回答)

B、既然雪孩子变成了白云,那么美,那么我们要用什么语气来读这句话?(赞美)

C、说话训练:假如你是小白兔,你的好朋友雪孩子为了救你自己却化了,不见了。你除了赞美他以外,心理还会有其他什么想法呢?你能把这种心情对雪孩子说说吗?(学生说一两句话)

D、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a) 课前我们已经去了解雪、云之间是如何变化的,现在哪一位同学能当小博士,向大家介绍。

b) 学生介绍,并向大家介绍信息的来源。

c) 出示雪、云之间变化过程的课件或挂图。

E、全班配乐朗读。

三、写字指导

1、生看田字格中的笔画笔顺,书空一遍。

2、“瓜”和“衣”都有一长撇、一短撇,它们的写法有什么不同?(出示这两个字让学生观察,特别要注意撇、捺两笔的对称。)

3、指导写“瓜”和“衣”。注意两长撇的不同:一个是竖撇,另一个是斜撇。两短撇的不同:一个是卧撇,另一个是短撇。

4、学生练写。

5、学生自己写“来”。(注意撇捺两笔的对称)

6、学生展示写字本,互相评议。

四、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续编故事《雪孩子回来了》,想象小白兔与雪孩子见面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教学札记:

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相信学生能读懂课文,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寻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读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我努力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了不同的感情色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对雪孩子舍己救人的精神给予肯定,对这种行为表示赞赏,因此才会体验到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后的高兴心情;而从另一角度,学生们也体验到了生命的宝贵,才感悟到小白兔失去雪孩子后的悲伤之情。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

写字教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想象课文中的“这儿真好”的景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使学生知道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共同拥有一个家》,听后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师:歌中的小娃娃很可怜,今天我们课文中的小熊也很可怜。请小朋友读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学习内化

(一)学习第一小节:

1、激发想象,让学生想象荒岛的样子,体会小熊孤独的心情。

①让学生想象荒岛的样子

②师画荒岛。练习说话:荒岛上没有,没有,也没有。

③引导学生想象小熊孤独的心情

④读句子,理解“孤零零”的意思。

2、指导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熊孤独的心情。

(二)学习二三两小节:

1、孤独的小熊太渴望朋友了,这时,它看到谁来了?自渎第二小节。

云儿来了,小熊多着急呀?它连忙喊——学生接下去读。

2、理解小熊与云儿之间的对话。

①理解“连忙”的意思(可采用去掉词语比较、调换其它词语比较的方法。)

②指导读小熊与云儿的对话,体会小熊的心情。

3、播放课件,出示句子,引导学生理解“种呀种,漫山遍野,绿树成荫”是什么样的景象?想象小熊种树的过程,体会小熊的`辛苦。

①引导学生结合“漫山遍野,绿树成荫”想象荒岛变化后的样子,体会小熊此时的心情。

②引导学生上台画出荒岛变化后的样子。(师生合作板书)

4、指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读出小熊不怕辛苦和高兴的心情。

(三)学习第四五小节

1、学生自读第4自然段,感悟环境保护的重要。

①自读课文,思考:岛上来了哪些朋友?

②出示一句话:“啊,这儿真好!我就住在这儿吧!”

这句话是谁说的?模仿小鸟飞向小岛的动作和语言,体会小鸟的欢乐心情。

③出示:“啊,这儿真好!我们就住在这儿吧!”反复朗读体会小动物对变化后的荒岛的赞美之情。

练习说话:现在岛上有,有,还有。

2、自渎第5自然段。

①指导读出小熊的高兴之情。

②还有哪些动物也会来呢?它们在岛上干什么呢?

③感悟环境美和创造美丽环境的重要:小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好朋友?

三、总结课文,深化主题

1、回读全文,概述小熊的心情变化过程。

2、激发学生的环保热情:你准备怎样做一名环境的保护者和创造者?

写字教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帘”,“女”等14个字,会写“女、太”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父母生病或有困难时,有体贴、照顾父母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巩固字词的课件。

2.文中的两幅插图。

3.《乌鸦反哺》的'故事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抓住字眼,谈话质疑

1.看到课题你有哪些疑问?(根据学生疑问教师梳理:月亮的心愿是什么?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实现心愿了吗?)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感知。

(1)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标记。

(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没读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再听听学习伙伴是怎么读的。

2.识字。

(1)小组内组长带领认读生字,注意读准翘舌音“装”,后鼻音“另、病”。

(2)组内自主交流:这些生字中哪些你已经认识了?是怎么记住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如熟字加偏旁,猜字谜,联系生活等)

(3)检查字词(带拼音读、去音读、环境中读)。

3.书写。

(1)重点指导“女”。(了解女字和女字旁在书写上的区别:“太”写竖撇时要先竖后撇,“气”写好最后一笔,弯处要像一张弓,钩处要有力)

(2)生练习书写,师生共同评价,交流展示。

三、精读课文,自主探究

1.读议。

(1)默读思考:自己提的问题哪些能解决?哪些还有困难?

(2)组内交流读书收获,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2.交流月亮开始的心愿:(出示图一)

(1)边观察边读找一找:月亮为什么会有这个心愿?(找相关句子读一读)

(2)理解“自言自语”,仿照说一句话。

(3)应怎样读这句话?试着读一读。(指名读,生生评价,自己评价)

(4)“明天有个好天气”意味着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孩子们可以高高兴兴地郊游,想象着当时情景说一说)

四、课后小结,留下思考

1.教师小结孩子们如期去了吗?我们将继续学习第8课。

2.布置作业巩固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1.出示词卡,读准字音。

背包 天气 装着 照顾 另一家(背字是多音字,应强调)

离开 生病 太累 医生 悄悄地

2.集体抽读,巩固记忆。

3.导入:月亮让明天有个好天气的愿望实现了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

二、深入体会,角色朗读

1.师,月亮看到小女孩准备好了行装,就决定明天有个好天气,它的心愿发生变化了吗?(出示图一,回顾上节课内容)打开书找一找,读一读。

2.细读二──八自然段。

(1)读懂了什么?小女孩的心愿是什么?月亮看到这一幕,它会想什么?(指导学生读书,启发说出小女孩的心愿是照顾妈妈;大胆想象月亮的想法)

3.朗读母女对话。

(1)你觉得应怎么读?

(2)同桌练读,互相评价。

(3)指名读──分角色读。(说一说读得怎么样?)

三、精读课文,熏陶情感

1.轻读课文,想想月亮的心愿为什么前后不一样?

2.小组合作交流。

3.月亮是怎样让每个孩子都开心的?(读最后一自然段)

4.再读课文,说说你喜欢文中的谁。请你夸一夸。

四、课外拓展,活动实践

1.故事《乌鸦反哺》,《乌鸦爱妈妈》。(要学生清楚乌鸦在妈妈老的时候,能处处照顾妈妈,多令人感动啊!自己也应体贴照顾家>

2.为他人再许个心愿。

写字教学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这是一首清新、淡雅的小诗,描写的风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整天在山野间游戏,使得树叶颤动,林木点头,河水起波,诗歌想象力丰富,将孩子们经常看到的景物描写得如诗如画。

【学习目标】

1、学会“树、动、时、那、点、河、起、波”8个字,会认“但、候、刚、游、戏”5个字。认识1个偏旁“灬”(四点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课文,使学生感受风的神奇、有趣,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要求学会和会认的字;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风的神奇,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设计理念】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情境教学是依据儿童的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把从生动、直观的形象思维入手创设情境作为教学过程的启动契机,从而带动语言的训练,促进智力的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因此,本课将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开始,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2、以读为主,重视读的实践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教学中,以形式多样的朗读,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再到有感情的朗读、背诵。重视读的实践过程,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主动的个性化的行为。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激发起对美、对大自然的向往,充分感受到语言的美。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学习之外,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教学中,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发现,鼓励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

4、扩展思维,激发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积极挖掘教材,抓住教学重点、难点,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燃学生把自己想象成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出个谜语给大家猜:

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

谜底是什么?(风)。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歌,名字也是“风”。(板书:10.风)它向我们描述了什么样的风呢?赶快翻开书读一读吧!

二、初步感知,趣味识字。

“风”姑娘带我们藏在那儿呢?我们快去找一找吧!

1、课件出示藏在树叶中的“树、动、时、那、点、河、起、波”8个字。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去掉拼音读。

2、课件出示藏在小草里的“但、候、刚、游、戏”5个字。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认读生字,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三、情景导读,快乐读书。

“风”姑娘带我们藏在哪儿呢?我们快去找一找吧!

㈠、学习第1节:

1、同学们小声地读第1节,看看你知道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与文本对话获得的信息,说出自己的感受,老师让学生充分谈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感受风的神奇。)

2、指名读第1句,读中评价。

3、同学们读得可真好!风真是太神奇了,可是无论风的隐身术有多棒,都逃不过小朋友的眼睛。

4、教师引读(边读边贴上树叶的图片),但是树叶颤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5、男女生配合读第1节。

㈡、学习第2、3节:

1、风可神奇了,也十分顽皮、有趣(板书:有趣),它不仅藏在树叶里,而且还会到许多地方和小伙伴见面玩耍呢?自由读第2、3小节,看看风都到哪些地方去了?

(学生回答,教师相继贴出林木图、河水图)

2、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

指名读,师生评议。

3、分小组,分男女生配合读第2、3小节。

4、配乐朗读。

四、想象创造,延展升华。

1、如果你就是一阵风儿,你还想到哪里去玩?和谁一起玩?玩些什么?自己先想一想,再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2、在全班交流一下你的想法,试一试,接着诗歌的意思往下说。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学会的字,开火车读一读,正音。

2、说一说你怎样记住这些字形?同学互相交流。

3、重点指导“树”、“点”、“起”,学生找压线笔,教师示范。

4、学生练习,师生共同赏析。

【板书设计】

10.风

树叶图颤动

林木图点头}神奇、有趣

河水图起波

写字教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会认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新型大桥的神奇,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发明的兴趣与愿望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愿望。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朗读录音磁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定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会认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新型大桥的神奇,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发明的兴趣与愿望

二、自学自学互动(适时点拨)——学习课文、识记生字

学生思考问题设计一﹕好多同学都过过桥,而兰兰过的桥跟我们过的'可不一样。究竟哪点不一样呢?我们读了课文就会知道。

指导学生分小组阅读课文,学生小声读课文。

要求

画出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检查认读生字的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用指名读、集体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检查学习生字、生词的情况

学生思考问题设计二﹕兰兰过了哪几座桥?

指导学生分若干学习小组,对课文学习内容进行阅读,合作解决学习思考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老师适时点拨,然后进行小结归纳:潜水桥和塑料桥

学生思考问题设计三﹕谁能说说这座桥与我们平常过的桥有什么不同?(实际上是说“潜水桥”的特点)

指导学生分若干学习小组,对课文学习内容进行阅读,合作解决学习思考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老师适时点拨,学生归纳“潜水桥”的特点

1、架在水面上。

2、用玻璃砖造的。

3、像一座长长的透明的房子。

学生思考问题设计四﹕说说你走过这座桥的感受?

指导学生分若干学习小组讨论。学生可以说课文中兰兰的感受(鱼在周围游,船在桥顶上驶来驶去),也可以说自己通过想象的感受。

学生思考问题设计五

1、说说你们用什么方法记住这几个生字。

让学生交流自己记住生字的方法,教师加以肯定。

2、这几个生字中哪个最不好写?

根据多数学生的意见教师进行书写指导

三、测评训练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写字教学教案 篇10

一、围绕课题质疑,触摸文本

师:同学们看了课题,最想知道什么?

生:奶奶的白发是什么样的?

生:奶奶的白发为什么会变白?

师:这个问题提的真好,老师在题目的后面加上一个问号。

生:奶奶的白发为什么会是白的哪?

生:奶奶的白发还会变黑吗?

师:孩子们真会提问题,奶奶的满头的白发还会变黑吗?我们在题目后面再加上一个问号。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对于没有读过课文的学生,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愿望,了解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对课文的认识和理解。文本的呼吁变成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联系生活,体验情感

师:孩子们我们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奶奶的白发是什么样的?能不能找出一个词来形容?(学生读课文,边读边找,在书上画出自己认为最能表现奶奶白发的词语)

师:孩子们读书真认真,奶奶的白发是什么样的?

生:奶奶的白发是雪白雪白的。

师:孩子们雪白雪白是什么样的?

生:雪白雪白是比雪还白。

生:雪白雪白是很白很白。

生:雪白雪白是比墙还白。

生:雪白雪白是很白很白。

师:啊,雪白雪白是很白。我们一起读这个词好吗?

(学生朗读)

师:课文中的小朋友是带着什么语气问奶奶的?

生:好奇的语气。

师:好奇的语气是什么语气?好奇什么意思?

生:好奇的语气就是奇怪的语气。

生:好奇的语气就是奇怪的语气。

师:我们一起用好奇的语气读。(齐读)

师:同学们把好奇的语气读出来了。

(教师先让学生理解雪白雪白的字面意思,这是工具性的理解。课文中的语言,大多都是浸润了作者的情感,是作者情感的投射。)

师(指黑板上学生提的第一个问题:奶奶的头发为什么会变白?)孩子们,奶奶的头发为什么会变白?读一读第二节。

师:用自己的话说说,奶奶的白发是怎么来得?

生:我让奶奶操心了。

生:奶奶每天早上催我起床。

师:奶奶每天早上催你起床,这也是操心。

生:奶奶每天给我做饭,让她操心了

……

师:除了吃饭之外奶奶还操什么心?光为我操心吗?

生:奶奶刷锅洗碗。

师:奶奶还操谁的心?

生:奶奶还操儿子的心。

师:我们一起读第二节的第一句。

师:奶奶操爸爸什么心?

生:爸爸调皮,爱抽烟。

生:爸爸上班时不吃饭。

生:爸爸不愿意上班,天天让奶奶操心,惹奶奶生气

……

师:爸爸小时候让奶奶操心,长大了还让奶奶操心,现在又要操孙子的心。所以奶奶的白发变成雪白雪白的了。

奶奶的白发怎么变白的懂了吗?

师:我为什么低下了头不吭声了?你有什么感受?

生:不高兴。

师:为什么?

生:我让奶奶操心了。

生:我心了难受,奶奶为我操了那么多的心,我却没有一点感觉,觉得她是应该做的。

师:多么懂事的孩子。我们一起读这一句。(齐读)

(这一部分的教学联系了学生身边的生活,似生活场景的再现,学生在不断的联系自我中发现,实现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三倡导争议,深化理解

师:孩子们,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奶奶的白发还会变黑吗?

生:不能了。

师:为什么?

生:奶奶永远有操不完的心,不能变黑了。

生:奶奶的白发能变黑?

师:有分歧了,你们同意谁的意见?

生:我同意变黑,不让奶奶操心,奶奶的白发就能一根一根的变黑。

生:奶奶的白发不可能变黑,她的孙子还会有孙子,孙子的孙子还会有孙子,还会让奶奶操心。(全场大笑)

师:孩子们,你们看到奶奶的年级了吗?

生:孙子的孙子还让奶奶操心,那时奶奶早已不在了。

师:奶奶的年级大了,头发不会变黑了,只是自然规律,你们认为哪?

生:老师奶奶的头发永远不会便黑,时间不能倒流,奶奶不可能像年轻时那样了。

师:明白了,如果不让奶奶操心,奶奶的头发也不会变黑,但是我们(欲言又止)

生:(大声说)我们可以让奶奶高兴。

生:让奶奶每天都快乐,奶奶就会变得年轻,显得更加健康。

师:我们虽然不能让奶奶的头发变黑,但我们可以使奶奶高兴快乐,心情好,经常保持愉悦的心情。

(奶奶的头发会变黑?在孩子眼中的认识认为奶奶的头发会变黑。这个答案其实是孩子童贞的表现,对奶奶的爱化为自己的情感需要的'表现。这位老师可贵的是没有马上给孩子一个准确的答案,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引导学生认识奶奶的白发是自然现象。这可能就是预设中的一次生成,是教师对教材独特理解的表现。)

师:孩子们,我来扮演奶奶,你们如何让奶奶高兴哪?

生:不让奶奶操心,不让奶奶做家务,不让奶奶早上给我热牛奶。

生:学习好,让奶奶高兴。

师:我们一起读课文的最后两句话。(齐读)

师:奶奶听到我的话,有什么表现?

生:抚摸了我的头。

师:抚摸师怎么样的摸?

生:轻轻的摸我的头。

师:是疼爱的摸我的头。我们再读这一句。

师:奶奶为什么会笑了?

生:孙子这么懂事,奶奶当然笑了。

生:孙子能作力所能及的事了。(学生轮换读这一句)

师:第二个问题奶奶的白发还会变黑吗,懂了吗?

(学生通过读书思考联系自己的生活,越来越感受到自己对奶奶的爱,奶奶对自己的关心。通过个性化的声音表现学生与奶奶之间和谐安详的氛围,浓浓的亲情。)

四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挑战性的作业,是想办法逗长辈笑,我觉得非常难。(学生嚷着说,不难不难,跃跃欲试)

师:老师扮演长辈,我们来演一演,看能不能逗我笑。(表扬开始,教师扮演奶奶)

师:饭菜都做好了,腰酸背疼,腿抽筋。好孙女放学了,来,奶奶给你倒水。

生:不用了,奶奶我来帮你倒。

师:你一定饿坏了吧,奶奶帮你盛饭。

生(连忙抢过饭碗)我来帮你盛,您坐下。我还要帮您拿凳子,拿筷子。

师:真懂事,我刷碗去了。

生:我来帮你刷碗。

师:干了一天活,累死了,腰都酸了。

生(赶忙跑过来)我来帮您捶背。

师:好孩子,今天为什么这么懂事?

生:因为今天学了《奶奶的白发》这篇课文,奶奶的白发为我操心都变白了。

师:奶奶的头发变黑是自然现象,这是自然规律。

生:(赶忙说)奶奶只要您天天心情好,天天高兴,头发就会变黑了。

师(问台下的学生)孩子们,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齐说)好孩子,懂事的孩子。

师:奶奶为由你这个孙子感到高兴(说着说着,笑了起来)

写字教学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6个生字,会写8,会认8个生字。

2.明白“跳礅上的歌”是什么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关爱他人的品质。

4.激发兴趣,导入情境,从“快乐”引申帮助理解课文,通过分析、比较进行思想教育。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关爱他人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背诵课文,领悟“跳礅上的歌”的含义。

2.体会最后一句的含义。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准生字,记住字形。

2.初步熟悉课文内容。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有一群农村小朋友,他们每天上学、放学都要经过一条小河。小河上没有桥,要过这条小河只得踏着河里的条石排成的跳礅儿。晴天过河还好说,阴雨天过河麻烦就大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跳礅上的歌》,看看这些农村小朋友是怎么过河的。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读课文,留意课文中的生字。

2.老师范读课文,请学生们将生字标上记号,标出自然段序号。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读完课文后懂得了什么。

三、读准字词,记忆字形

1.自由交流: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该怎么分辨?

2.“朝”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应该读“zhāo”不读“cháo”。“涨”也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zhǎng”。“映”和“更”不要误读为前鼻韵母“yìn”和“gèn”。“深”是前鼻韵母,不要弄错读成了“shēng”。

3.我们一起把这些易读错的字音读一读。

4.识记字形,交流各自记住字形的方法。左右结构:朝、映、踏、深、渡、船。左中右结构:涨。独体字:更。

四、认读生字,巩固识字

1.出示卡片。

dūnjiàncónghúnzhuóxuánwō

礅键淙浑浊旋涡

2.用上面的拼音辨析它们的读音。

3.小组读、男女生竞赛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五、自由读课文,熟悉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跳礅上的歌”是什么意思。

2.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关爱他人的品质。

一、检查生字,复习巩固

1.指名学生上黑板听写生字,其他同学在下面写。

2.请学生分别说出“朝”“深”的不同读音。

3.学生互助纠错,老师重点指导易错字。

二、导入新课,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揭题导入:“跳礅”是什么?

3.根据课文内容想象:

过跳礅的时候,大哥哥、大姐姐(或老师)会有什么表现?他们会说些什么?趟过小溪后,我们是什么心情?会怎样表示感谢……

4.自学最后两个自然段,再与第2自然段比较,说说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在比较中体会:虽然时间、天气不同,过跳礅的方式不同,但师生之间团结互助的情谊始终不变。

5.读第4自然段中“唱着一支赞美的歌”,体会蕴含的感情。

三、朗读指导

1.让学生反复读,自读自悟。

2.老师导读,重点答疑。

3.小组竞读,整体提高。课文第2至4自然段在情感上步步推进,朗读时要读出讴歌、赞美之情。

四、课堂小结

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过跳礅的时候,大哥哥、大姐姐(或老师)会有什么表现?他们会说些什么?趟过小溪后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会怎样表示感谢……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和运用词语。

2.字、词、句子的训练。

一、识字加油站。

例:云+力=()()日+()=()()纟+()=()()

阝+()=()()亻+()=()()礻+()=()()

二、选字填空。

深升

1.太阳慢慢()起来了。

2.小河的水真()啊!

在再

1.你现()还好吗?

2.()见了,朋友们。

三、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朝{涨{

四、照样子填空。

例:一()小溪一()跳礅一()黑色的琴键

一()渡船一()赞美的歌一()有趣的故事

写字教学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3.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启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课前准备:

课件、卡片

教学预设: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猴”的书写。

2.游戏中复习回顾。出现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旨在复习故事中的要点。

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带“子”的轻声。

二、整体读文,明确路线

1.接读全文。

师:小猴子下山来(板画:山),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板画:路线)咱们请几位小朋友来接读这个故事吧?(接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师:听完故事,你能把这些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吗?

3.练说量词。

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 )玉米地,再走到一( )桃树下,接着走过一( )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 )小兔子。

三、以小猴子所见为线索,积累并学会运用“又( )又( )”的词语

1.找出课文中“又( )又( )”的词语。

师: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故事告诉我们啊,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那么其它的呢?你能说说吗?

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

2.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哦!

3.拓展运用

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画眼睛),就是那么的.吸引小猴子了!像这些好吃的,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板画:嘴巴),也许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选一种说说:(甜除了品尝到甜,吃起来还有怎样的感觉?(脆、鲜、嫩、糯、松、爽、软……)如果用鼻子闻一闻呢?还会觉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 )又( )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一说吗?

如: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点: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来连接的)

那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这样的“又( )又( )”方式来说一说它吗?

四、以“小猴子所做”为线索,积累并学会精确地使用动词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认读并理解:掰、扛。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师:哇,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等什么呢!我们赶快一起出发吧!看,玉米地到了!(课件出示)咦,画上怎么没画小猴子呢!是这样的,课文中写小猴子来到玉米这部分没有配插图,我想请小朋友帮我想想,这幅图上该画一只怎样的猴子呢?别急哦!还是先读读这部分故事是怎么写的吧!

2.你会画一只怎么的猴子?(提示:表情、动作)随机学习:掰、扛。(指导书写:掰)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小猴子继续走啊走,来到桃树下,走过西瓜、还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去读读写这三部分的课文吧!拿起笔,边读边圈一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

2.回馈。教师故意打乱顺序贴动词。

3.学生评价,并谈理解。

讨论要点:

(1)区别:捧、抱,

(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应该扔了三样东西。老师把这些动作都贴到了。(正是所有的东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没追上,小猴子才会两手空空回家去。趁机将另一只垂头丧气的猴子贴图贴上去)

五、体会小猴子当前所感,并能积极展望未来

1.复述故事。

2.所有的好东西都被扔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看着小猴子两手空空、垂头丧气的样子,我想他心里一定装满了后悔和难过。其实啊,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犯些错,做些傻事。经历过一次次的教训,我们才会变得聪明能干起来啊!

3.课件中出示配乐动画:今天,太阳下山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可太阳下山还会升起,瞧,新的一天又来了!今天的小猴子下山,又会发生怎么的故事呢?我们接着往下编一编吧!(课件定格在: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4.回家编一本题为《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图画书。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写字教案 | 幼儿写字课教案 | 写字与书法教案 | 写字课件
上一篇:补交材料承诺书 下一篇:家长会高中教师发言稿7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