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新型农民培训总结热门四篇#】请问你整理了多少优秀的文档呢?对于不擅长写文档的人来说,经常会在此方面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可以求助于范文来指导我们的写作过程。编辑经过对相关资料的深入研究和批判性分析,为大家带来了这篇名为“新型农民培训总结”的文章。
新型农民培训总结 篇1
我们这一批学员,有的是经销农资的,有的是一边经销农资还一边在种地。老百姓种出来的东西能不能卖出去并且卖个好价钱,对我们的收入来说,是直接相关的。很长一段时间来,老百姓是等着商贩上门收购的--价格行情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不及时等问题。作为距离农民最近和最重要的“商业点”,我们其实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比如,引导和帮助老百姓科学化、规模化种田;提供农业政策、新闻、知识、经验等资讯;主动成为各大电商在农村的触角,在网上销售特色农产品„„能做的事情有很多,如果自己也种地,刚好可以带个头。
我自身能力眼界有限,暂时只想到这些。目前一些想法还不成熟,还需要向专家向领导寻求帮助。通过参加培训以及参观,我清醒地认识到,新型职业农民将在农村涌现,这个趋势很明显。无论是去当新型职业农民,还是为他们提供农业服务,都是靠谱的,是大有可为的!
最后,我想感谢市农业局、市农广校、镇政府、镇农技服务中心对这次培训的大力支持和辛勤付出。谢谢。
新型农民培训总结 篇2
1、改善了自己农业知识结构。授课老师都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他们全面系统地讲解了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现代农业种植技术,使我们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让我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都有了进一步提高,更提高了我的经营管理能力。
2、认识到加强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科技时刻在进步,一刻不学习就落后,不能将新技术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就无法获得较好的农业效益,唯一办法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在生产操作中不断总结,运用学习的知识与方法解决操作中的困难,做到学以致用、以学促用。
总之,参加这次培训学习对我有很大的帮助,我会继续努力把自己的农业生产搞的更好。
我还没接触新型职业农民时,觉得在农村种地也就那么回事:祖辈们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在土里刨食,我在农村种地也好开店也好,一辈子也就这样了。但是通过这几天的培训学习,我觉得我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变化:
新型农民培训总结 篇3
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各相关部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深入贯彻落实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xx年农民培训工作的通知》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意见》及省农业委员会、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以加快培育发展壮大农业经营主体为主线,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核心,以造就有文化、有技能、善经营的现代新型职业农民为目标,通过认真组织实施,制定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以提高农民专业技能、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大力实施技术技能培训、积极开展跟踪服务指导、加强政策项目扶持,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顺利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任务完成情况
今年上级分配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1500人,其中生产经营型200人,专业技能和社会服务型200人,职业技能水稻机插秧手100人,专项技术水稻集中育秧员1000人。截至目前为止,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培育任务及职业技能、专项技术培训任务全部完成,生产经营型完成培育任务185人,共计完成培育任务l485人。生产经营型黄花梨产业培育15人,正在实施过程中,生产经营型培育的后期跟踪服务也正在等待各项农业产业生产工作的开展加以跟进,培育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表现在培育学员的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专业生产技能水平显著改善,在农业生产中产生的效果虽然还不能立竿见影,相信将在今后的农业生产实践中会得到具体体现。
二、主要做法
(一)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
根据省农委印发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紧紧围绕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时制定了培育工作方案,确定了工作目标任务,分类型分产业制定了培育计划。即培育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200人(其中水稻产业50人、葡萄产业40人、黄花梨产业18人、柑桔产业12人、蔬菜产业60人、生猪产业20人),专业技能型农民70人,社会服务型农民130人。培训水稻机插秧手100人,培训水稻集中育秧农民1000人。
(二)出台认定管理办法,认定培育对象
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实施方案,明确我县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的基本原则是“政府主导、农民自愿、严格标准、动态管理”,制订了认定标准、认定程序。按照“公开、公平、公正、自愿”原则,择优遴选了生产经营型农民200人,专业技能型农民70人,社会服务型农民130人,机插秧手100人作为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
(三)开展调查摸底,建立培育资源信息库
通过组织各乡镇综合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深入农业企业、村、组进行新型职业农民情况调查摸底,把姓名、性别、年龄、地址、产业及规模等信息登记造册,掌握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资源状况,建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资源信息库。
(四)认定培育机构,分解培育任务
按照培育机构四个认定基本条件,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了适合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特点的县农业广播学校、县职业中专学校、县农业机械化学校、蓝山县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四个培育机构。根据各产业技术要求和各机构专业技术特点及跟踪服务能力,确立了以农广校为基础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分解了培育任务。即农广校培育生产经营型农民180人(水稻产业、蔬菜、水果),社会服务型农民50人,水稻集中育秧技术员培训500人;县职业中专学校培育专业技能型农民70人,社会服务型农民30人,水稻集中育秧技术员培训500人;县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培育生产经营型农民20人,专业技能型50人;县农业机械化学校培训社会服务型20人,水稻机插秧手100人。
(五)认真开展培训、实训
1、采取“分段式”模式开展培训
各培育机构采取“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育模式,根据不同培育对象,按“一班一案”,分期分段安排课程,分门别类开展培训。全县共开展理论培训51期,开展实训及参观交流39期。
2、选择合适的教材
选择通俗易懂、实践操作性强的适合农民特点的培训教材,共选购《农业政策法律读本》、《新型职业农民读本》、《农产品市场营销》等各类专业教材2300本,制作教学课件67个,印发讲义1300份,印发技术资料1、2万份。
3、聘请优秀培训教师
现代的新型职业农民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老师队伍,才能完成培训任务。各培育机构根据不同的产业要求,想方设法聘请素质高、专业理论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专业技术骨干、土专家组成讲师团队伍授课。农广校请进了省农广校刘文俊副校长、永州职业技术学院董红霞教授、县工商管理局雷俊英股长、毛俊蔬菜专业合作社董事长唐召旭及农业局郭生阳等多名农艺师讲课;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聘请了永州市职业技术学院黄武光教授、永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李毛忠、永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兽医师郑孟生上课。农广校还请来了省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杨国顺教授、刘昆玉教授、省葡萄协会会长石雪辉教授到葡萄基地现场讲座。老师讲课形象生动,学员们听得津津有味。
4、培训方式灵活多样
在培训过程中各培育机构,根据不同产业特点和专业技能要求,采取了“分段式”、“集中式”、“分散式”的方式进行培训、实训及跟踪服务。职业中专学校采取“专业分班班分组”的方式,开展了实训;农广校、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采取了“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教学,组织学员多次到各培育实训基地开展了学术交流考察活动;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组织学员到养殖场进行现场讲课,手把手教学员如何配饲料,如何防病治病。教学方式不枸一格,培训实训灵活多样。
5、加强教学管理
按照“一班一案“的要求,培训班基本做到了一班一案开班。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因为请的老师是永州市职业技术学院和永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的专家,机会难得,加上生猪养殖与动物防疫课程有许多相同之处,所以合并开班的,但后期培训与实训是分开的。各培训班选举成立了班委会,建立了请销假制度,进行了考勤登记。
6、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
在选聘优秀老师的前提下,各培训班采取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注重实训的方式开展教学。课堂有多媒体教学、老师面授、老师答疑、学员交流、有文字、有图片、有专业设施、操作设备,课堂气氛活跃,内容通俗易懂。
三、主要措施
(一)成立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
成立了由农业局局长任组长,农业局、财政局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农业、财政分管股站负责人及农业计财股负责人为成员的蓝山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先后研究制定了《县20xx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方案》、《县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积极主动向县委、县政府进行请示工作汇报。比如:向政府领导、政府汇报请示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以政府名义向各乡镇下发培育工作方案通知,配套扶持政策等。组织各培育机构分管部门召开了协调工作会议和培育工作启动会议,对各培育机构培育工作进行了具体的指导。
(二)加强培育监管和业务指导
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蓝山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公示制度、三堂课制度、培训考核制度、信息报送制度、台帐登记制度、跟踪服务制度、领导联系制度、技术员指导制度、检查验收制度等多项管理制度。各培训班开班典礼,农业局、财政局两家分管领导及办公室工作人员亲自到场清点人数、核实学员身份、检查办班实际情况并上第一堂课,讲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的意义、政策和要求,并进行手工和影像记录。培训班结束时,到场检查培训实际效果,检查培训实训资料、班级管理资料、学员档案资料、学员信息台帐、资金使用情况,出具检查验收报告单。途中不定期到培育机构了解学员学习、生产及思想状况,确保培训真实可靠,保证培育质量。在资金使用管理上,工作方案规定了资金使用范围,80%必须用于学员的培训、实训、考察交流等支出。补助资金由财政存入专帐,凭学员台帐、检查验收报告、补助资金申请批复拔付,由县财政直接拔付到各培育机构。严禁套取或滥用、挪用培育资金行为,各培育机构资金使用规范。
(三)大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的意义
采取通过向各乡、村主要领导发送招生短信,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发工作信息,在公共场所醒目位置公示培育机构、任务等形式,大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的、意义、政策,极大提高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知名度和认知度。
(四)整合培育资金,加大扶持力度
新型农民培育不仅要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重要的是扶持他们发展壮大,辐射带动所有的农业从业者。我县各培育机构共整合项目资金200余万元,用于扶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其中农广校整合农业局农田有机质提升项目60万元、农技推广补助项目20万元、蔬菜标准园建设项目20万元、“种三产四”项目20万元;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整合生猪养殖标准场建设项目60万元;农机化学校整合农机补贴项目20万元;这些项目资金强力地推动了新型农民培育工作。
三、问题与建议
(一)培育任务下达太迟,导致培训时间紧,效果打折
今年的状况是项目县苦等任务下达,前期等,后期紧,前期事少,后期事多做不过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必须有一个过程,必须有充足的时间,必须在农业生产进行时开展培育,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所以迫切希望上级部分解决这个问题。
(二)个别部门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认识不足
其实在省实施方案下达以前,我们早就在做各方面的前期准备工作。本来我们很想提高培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级别,拟定了实施方案、领导小组名单和多项扶持政策,但县机要室以教育实践活动严格限制和对等上级文件为理由,没有同意以县长或分管副县长为领导小组组长的请求,政府办在看过省实施方案后,也以没有必要向各乡镇下发实施方案为由,拒绝了实施方案下发乡镇,给培育工作带来许多不便。建议省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领导小组的人员构成。
(三)扶持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我县财政状况不好,政府的财政无力拿出太多的资金扶持培育,目前扶持政策也只限于整合现有的项目资金,今后领导小组办公室争取更多地向县领导汇报工作情况,以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力度。
新型农民培训总结 篇4
XX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培训单位和广大培训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区的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养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和“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增加农民收入”的总体思路,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精心组织实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基本情况
XX年,省、市下达我区新型农民培训任务为7100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4200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1500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1400人。
1、工作扎实,培训任务出色完成
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完成培训4252人,其中,沼气工319人,村级植保员及防疫员317人,渔民102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40人,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业人员160人,农机手674人,农资经营人员326人,农产品加工从业人员237人,农村建筑工匠1223人,其他854人。全部实现转移就业,其中就地转移率为91%。
农业专业技术培训1500人,310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50人。截止10月底共举办培训班30060场次,现场指导19340次。专业农民集中培训7次,累计21学时,现场指导累计12次,集中培训累计30学时,现场指导累计4次,基层农技推广人员集中培训累计40学时。均达到或超过省市要求的培训天数和指导次数。
2、组织健全,培训体系完善
成立了颍东区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领导小组,区政府副区长陈向前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选派了责任心强、有工作能力的人员充实到工程办公室,相关办公设施、现代化教学设备配备齐全。
3、师资雄厚,培训力量增强
经过规范招标、认真研究,确定了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区水产站2个农民科技培训机构和奔富技校、正大学校、中华职业学校、扶贫技校等6所阳光工程培训基地。聘请省、市专家12人,培训师资队伍35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人员28人。全区新型农民培训力量明显增强。
4、管理严格,各项规章制度健全
一是落实了项目法人责任制度。在基地申报和项目管理中,区项目办对培训机构的法人资质严格把关,明确法人负责制。
二是按规定程序招标确定培训基地。按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工作部署,我区对培训机构进行了公开招标。确保了基地认定的公开、公正、透明。
三是落实了公示制度。在基地认定和项目实施中,区新型农民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培训基地,及时公示相关信息。如:基地认定结果政府补助标准、物价部门下发的收费标准等。
四是落实了管培分离制度。区新型农民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各培训机构及各乡镇、街道分别签订了项目合同书或目标责任书,农业专业技术培训机构也与各培训班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分别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自权利和义务,真正做到了管培分离、一级监管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
5、监管有力,项目资金管理使用规范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受训农民的补贴,及时调整了补贴标准,提升性培训每人补贴500元,普及性培训每人补贴320元或260元。
农业专业技术培训项目资金主要用于教材资料费、教具损耗、聘请教师讲课费、课时费、交通费、住宿费、师资培训、科技辅导员辅导费、误餐补助费、车旅费、教学管理、跟踪服务等。
农民科技示范培训项目资金主要用于技术指导员下乡服务补助、科技示范户物化补贴、试验示范基地建设补助、聘请专家、农技人员培训、管理费用等。
项目资金的使用严格按照省市培训资金使用原则和监管要求,坚持专款专用、集中管理的原则,严明财经纪律,严格财务制度,加强审计监督,统一开支范围、统一报销程序,统一费用标准,建立了完整的财务档案,确保直接让农民受益。
配套资金到位,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农民民生工程,区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了项目资金的配套落实问题。全区新型农民培训项目配套资金36万元及时足额拨付到位。
工作经费落实,区民生办按全区民生工程项目管理工作需要,拟订项目工作经费计划。项目实施之初,阳光工程工作经费3.8万元、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工作经费2万元均已拨付到位。
建立财政专户,区财政设立项目资金专户,由农业股专人负责具体工作。各培训机构也按新型农民培训资金管理办法设置专用账户。
规范资金运行,区新型农民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各培训机构严格按资金管理办法,利用专户使用项目资金,做到专帐管理、专款专用,统一开支范围,统一报销程序,统一费用标准,建立完整的财务档案。
6、运行有序,各类系统的上线档案完整规范
培训台帐规范,根据台帐管理制度的要求,各培训机构均建立了基本学员台帐、学员登记卡、学员参训记录等档案资料。各种台帐资料按要求进行了如实填写,并由培训机构负责人、培训教师、培训班负责人和学员签字后分类上报和归档。档案专柜保管,区农委及各培训机构均配备了专门的档案柜,并确定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工作,确保各种档案资料齐全、规范、安全。
二、主要做法
1、召开专题会议,及时安排部署
3月12日,隆重召开了XX年新型农民培训工作会议,全面总结我区XX年的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安排部署XX年工作。会上,区农委主任周海与各乡镇、街道签订了XX年度新型农民培训项目责任书,聘任了祁传林、谷维才两位区人大常委为颍东区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监督员,副区长陈向前作了重要讲话。
2、精心组织实施,落实培训方案
认真制定《颍东区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实施方案》,各培训机构严格按照方案,根据主导产业,选择工作能力强、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作为培训指导教师,在选择教师时严格按照“土洋”结合的方法,将一些理论实践兼备的专家、科技人才、专业大户、协会会员选聘到教学岗位上来。根据生产实际提出培训要求,制订培训计划,紧贴“科学、生态、高效”的目标,采取多媒体形式及利用远程教育设施授课。
3、定期交流调度,加强动态管理
定期召开调度会、工作交流会,沟通信息,及时掌握落实项目进展情况,加强动态管理。对承担培训任务的单位建立培训台帐制度,加强对培训完成进度和质量检查督促,组织自查验收和考核评估。
4、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明白纸等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实施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的重要意义。宣传新型农民培训的成效和各地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充分调动和激发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印发《颍东农业》简报15期,在市级以上媒体报道12次。
5、灵活培训方式,实行“五个结合”
一是做到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对农业政策法律法规、农业经营管理、农产品营销等纯理论或概念性的基础知识,举办室内培训班进行讲授;对小麦、大豆、玉米等高产创建技能强的知识,教师组织学员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培训指导,采取面对面、手把手释疑解惑,边实践,边指导,最大限度地满足学员的求知欲望。
二是推行大班授课与你问我答相结合。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时常辅以你问我答“点菜”式培训辅导,做到有针对性地解答学员提出的一些疑难问题,受到学员的热烈欢迎,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趣味性。
三是注重传统方式与互动交流相结合。在培训过程中,掺入了“教、学、论、跟”的互动交流培训方式,首先从学员普遍性的种植经验和认知水平教起,让学员听得懂、学得进、缩小师生间的距离感,让学员轻松参与学习;其次少讲大道理和深奥的东西,将理论与实践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让学员真正认识到自身经验的差距所在,增强学员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他们的压力意识;其三组织开展课堂讨论,让学员结合自己所学与以往积累的技术、经验、固有观念等谈感想、说体会、讲认识、谋改革、话打算。提高学员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
四是实行课堂灌输与媒体宣传相结合。在组织开展好课堂培训的同时,通过印发技术明白纸,编发手机短信,开通农技“110”等方式,把农民急需的农业技术知识以及农时信息更直观、更便捷地送给广大群众。让他们听得懂、看得到、学得会、用得上。
五是抓好重点培训与示范带动相结合。重点抓好基本学员培训效果的基础上,激励学员发扬“比、学、赶、帮、超”的精神,争上游夺先进,从而发挥更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广大农民朋友学知识、精技术、懂管理、会生产、能经营。
6、创新培训机制,确保培训实效
围绕产业抓培训。围绕全区粮油、蔬菜、畜牧等重点产业,以新品种和主推技术为主要内容,实行“行政部门监管、培训机构承办、凭借能力竞争,任务落实到人”的工作机制,构建起了完整有效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体系。改进方式抓培训。采用新的培训模式,
一是由“一锅式”培训变为“分灶式”培训。根据各村的实际条件,对农民进行“分灶式”培训,北部乡镇以优质粮油为主,中南部乡镇以蔬菜、畜牧生产为主,有针对性地举行专业技术培训班,提高农民种植技术,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根据农时季节需要,充分听取广大农村干部群众意见,根据各村的农业特色和农民需求,采取农民“点菜”,教师“下厨”的方式,有目的、有重点的开展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项目实施过程中,多数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了50多个课件,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增加学员新鲜感和直观感,提高了学员参训的积极性。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为农服务。根据农民所需,技术人员随叫随到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保证了技术推广的长期性、连贯性,解决了技术推广阶段性服务和经常性服务不连贯的问题。加大物化补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参训农民及科技示范户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
三、主要成效
1、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得到了提高
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的实施,搭建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平台,农民应用新技术、新品种的速度加快,生产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提高了创业致富能力。
2、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得到了推广
各项目村结合本村实际,围绕本地主导产业的需求,针对农民的需要,加快推广应用新品种、先进适用技术,全区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的应用率达到了95%以上。
3、农业产业化水平有了新的发展
结合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实际,把普及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和现代农业知识作为培训重点内容,培养和造就了一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民,区内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用工素质大大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日益提升,产品特色和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4、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提升
通过开展农产品市场信息营销、农业法律等到知识的学习,培养壮大了农村经济人队伍,增强了农民的业务素质和报务技能,围绕农产品市场营销,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逐步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促进农业生产由单一注重生产环节向注重流通转变,实现数量型农业向效益型农业转变。
5、农技队伍的自身素质得到了提高
农技人员进村培训、指导得到了农村基层干部的充分肯定,受到了农民的普遍欢迎。通过系统培训,促进了农技人员的知识更新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的强力推进,督促检查,有力地促进了农业部门的良好社会形象。
6、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加快
在新型农民培训项目的推动下,全区10大特色农产品农技推广示范基地发展日趋成熟,种植面积达1.5万亩,养殖量达1.2万头只,年产值约1.8亿元,示范基地农民人均增收800多元。“一村一品”、特色“专业村”得到长足发展,截至目前,全区有6个村被评为市级特色专业村,3个村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村。
四、存在问题
一是部门之间与部门内部没有形成合力。农业、科技、妇联、劳动、人事部门都组织过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除农业、教育等部门有比较系统、长久的培训外,其它部门都是只起一时之力,力度不够。
二是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培训范围还有待进一步拓展。由于现有的农业技术培训队伍力量还相对薄弱,培训条件相对滞后,加之地方财力有限,尚不能满足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和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对科技知识的需要。需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和支持,用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教育培训条件。
三是培训条件与农民要求存在差异。多数农民希望参加短期技术培训,多数愿意参加2-3天的一事一训式学习,而且要求能够就近参加培训。“不方便”成为阻碍农民参加教育培训的第一因素。加大专业化、职业化的培训师资团队建设刻不容缓。
五、下一步打算
1、继续搞好专业技能培训。根据外出农民工因缺乏技能、收入偏低的实际,让农民工认识到通过参加培训、掌握技能的重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技能培训。定期不定期地宣传农民就业增收的典型和亮点,吸引更多的农民参加培训。利用现有培训资源和优势,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使受训农民熟练掌握所学技能。
2、拓宽农民工转移渠道,增加就业岗位。以发展县域经济为重点,大力搞好
二、三产业的发展,加快农产品加工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促进更多的农民就地就业。
3、继续抓实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和农业科技示范培训。加快创新培训方式,挖掘培训典型,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培训氛围。积极探索培训的新形式、新方法,精心组织好每一场进村培训和现场指导。着力抓好示范带动,注重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和致富带头人。切实加强对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的领导,确保培训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