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合集

2024-10-31 22:48:38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实用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合集#】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好工具范文网小编精心整理的《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能够发现大自然的美,并结合自己的认识和联想,用各种绘画表达自己的感受。

2、通过课堂活动的参与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喜欢的大自然中的景物,使学生明白自然界所包括的内容, 延伸到如何从我做起保护好大自然。

教学重点:

回顾运用各种绘画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欣赏、感受了解大自然的美丽,增强环保意识,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难点:

运用各种绘画手法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按课堂常规坐好,稳定情趣,查学具。

二、复习、导入

用猜谜游戏导入,观察植物。

三、教学过程

1、教师设问:你们知道植物有什么作用?请学生大胆地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要调动气氛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2、观看风景图片和污染后的图片,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板书课题。

3、 教师展示一张白纸,怎样去装扮它,并让学生说出心中哪些美丽的大自然的景物;

4、欣赏作品,回顾旧知,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说说能用什么方法来创作。

5、 小组进行学习后的汇报。教师板书方法。

6、小组合作,用画、剪、贴、手印等方法把你们心中的美丽的作品创作出来。

四、展示作品

1、 分小组上讲台介绍展示作品。

2、欣赏吉安美丽风光。

五、小结整堂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萌发、次第、翩然、孕育”四个双音节词,掌握它们的词义;积累“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五个短语,并学会运用。

⑵ 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2、能力目标:

⑴ 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⑵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⑶ 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3、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教学方法】

1、朗读法。生动的说明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基于这一点,教师宜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事理。

2、讨论法、点拨法。

3、竞赛激励法。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时,宜用此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4、涵泳品味法。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尤须如此。

5、延伸拓展法。扩展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物候知识,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便于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五篇说明文,它们都属于事物说明文。这个单元我们开始学习说明文的另一种类型,即事理说明文。今天我们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多媒体显示一年四季从春到夏到秋到冬的风景。声屏显示课文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

多媒体显示:生字词:

衰草连天( ) 连翘( ) 观测( ) 差劲( ) 鬓毛衰( ) 翘尾巴( ) 玄妙观( ) 参差( ) 丢三落四( ) 差遣( ) 落枕( ) 差异( ) 落叶( )

3、学生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多媒体显示阅读要求如下: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学生分头筛选信息,然后用课文中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请最先完成的同学举手示意,教师为学生计时。历时最短的十位同学决出之后,教师按照先后次序要求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最后选出历时最短,成果最好的同学,授予他

“阅读小标兵”的称号。

学生明确:

⑴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⑵ 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⑶ 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⑷ 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学生阅读有困难的大概是第⑷题。教师可提示学生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如“首先是为了……”“此外还有……”“对于……”“还可以……”“也可以……”“为了……”。这些标志性词语对信息的筛选、概括很有参考价值。

三、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选两位同学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并板示,其余同学评价。

明确:

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介绍本文的说明顺序。

如有不同见解,其余同学可自由质疑或说出自己的理解。

明确:文章首先介绍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总结发言:通常采用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也就是事理顺序,如由一般到特殊,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文章四部分内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第一部分引出说明对象,第二部分对此作具体阐释,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进一步深入,又是第四部分说明的基础。全文采用逻辑顺序,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精读课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

1、学生齐读6~10段

2、提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同桌之间交流。

明确:不能调整。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

五、布置作业

收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拓展延伸,转化课堂所学的物候学知识。

〖教学步骤

一、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1、赏读文章第1、2两段,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⑴ 学生齐读1、2段。

⑵ 教师用简洁的语言重新拟一个开头,要求学生与原文比较,说说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多媒体显示: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学生比较改文与原文不同的表达效果。改文简洁,直白,缺乏吸引力;原文用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

⑶ 精读1、2段,具体说说这一段文字写得好,好在哪里?

学生各抒己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阅读感受,言之有理即可,教师应以鼓励为主。

① 课文开头一句“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采用拟人的修辞格写春天到了,很形象,为下文的描写定了基调。不过我觉得有一点突兀,来得太匆促。

② 其实,只要细细推敲“苏醒”一词,就会心中有底。下文“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燕子翩然归来……布谷鸟也来了”这些自然现象展现了“苏醒”的内涵,给人带来一片扑面而来的春色。

③ 这两段文字写得好,好在用词形象生动。如“冰雪融化,草木萌发”,“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况;如“繁花次第开放”,“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如“叶子渐渐变黄”,“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如“簌簌地落下”,“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的肃杀;如“风雪载途”,“载”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

④ 这两段文字好,好在修辞格的运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自然写活了。如“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大自然似乎有人的思想感情,似乎都在为农民操心,惟恐他们误了农事,这种手法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和文章的可读性。

⑤ 这两段文字好,好在对说明对象的烘托。它既生动形象地说明花草鸟虫的变化规律和气候的密切关系,也以生花妙笔给人以强烈的悬念,从而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

⑷ 教师提示学生看注释①,问:“如把文章的标题改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好不好?”

学生明确:不好。失去了说明的生动性。“大自然的语言”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说法,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⑸ 学生齐读1、2段,争取背诵。

2、多媒体显示下列句子,要求学生揣摩,体会说明语言的科学性。

⑴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⑵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等花相比1960年迟10天左右,比1965年迟五六天。

⑶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学生明确:加粗的词语限制较严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加线的句子表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

3、教师总结:

说明文以介绍给人知识为目的,所以要求说明语言宜简洁、准确、严密。但有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本文即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回顾前面所学课文,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的例子也不少,请同学们列举一二。

⑴ 《中国石拱桥》一文中,写卢沟桥两旁石栏上的不同姿态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⑵ 《桥之美》一文中:“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⑶ 《故宫博物院》一文中,写太和殿的外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 ……

二、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多媒体显示:燕子是益鸟,一对燕子一天可捕捉8000多只虫。燕子善飞,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

燕子善于辨识方向,欧洲的燕子在向南方越冬地飞行时,能够发现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隧道,向目的地前进。

教师要求学生参考以上资料,结合自己对燕子的观察了解,写一段文字介绍燕子的某一特点,尽量体现说明文的科学性和生动性。

学生构思写作。 选三四位同学读自己的片断,其余同学评价。

三、延伸拓展,转化课堂知识

1、教师要求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农谚,并说明其中包含的物候知识。

⑴ “清明前,开秧田”是根据节气确定“开秧田”的时间。

⑵ “柳毛开花,点豆种瓜”是根据物候现象安排“点豆种瓜”的时间。

⑶ “馒头云,天气晴”根据云彩的形状预测天气状况。

⑷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根据物候现象“雨中蝉叫”预测天气情况。

⑸ “麻雀囤食要落雪”“猪衔草,寒潮到”。

⑹ “蚂蚁垒窝要落雨”“鱼跳水,有雨来”“燕子低飞要落雨”“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龟背潮,下雨兆”“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这些农谚都是根据物候现象预测天气情况。 ……

2、除了农谚,古代的诗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识。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

多媒体显示: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学生齐读诗歌,理解诗意。

明确: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诗人在初夏时节游览大林寺。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诗人却意外地发现在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始盛的桃花。诗人曾为春天的逝去而伤感,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

这首诗正好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高度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3、教师请有旅游经历的同学谈谈在旅游中了解到的物候知识。

如盛夏时节到东北旅游,寒冬时节到南方旅游,爬山、观海等总会有新的发现。

四、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全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本文语言严谨而生动,兼具说明的科学性和生动性,是一篇极有价值的科普文。文章同时告诉我们:科学就在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让我们零距离接触科学,从而热爱科学。

五、布置作业

1、说明“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三则农谚包含的物候知识。

2、为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请以“水、空气、森林、动物保护”为对象拟两条环保标语。例:污染空气,等于慢性自杀。

3、举一个你熟悉的“人类朋友”的例子,向别人介绍,好吗?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奥尔夫音乐注重以游戏的形式融合于音乐活动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与同伴、长辈打招呼,有的幼儿并不善于表达,通过本节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音乐氛围中体验跟同伴交流的愉快感觉。

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会在特定位置替换名字,并即兴唱出。

2.说出乐器名称,并用乐器演奏歌曲。

3.培养互相尊重的礼貌习惯。

活动准备

歌曲音乐、打击乐器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打招呼的方式学唱歌曲

1.嗨!大家好我是王老师。跟我打个招呼吧hello。老师是这样打招呼的.,你有什么好玩的动作跟大家打招呼呢?(简单学一学幼儿的)

2.老师还有一个更特别的方式跟你打招呼呢,你听——唱歌(第一遍老师唱,第二遍幼儿跟着学)

3.用不同的动作,边表演边唱歌,提示最后一句摆造型,增加学唱歌曲的趣味性。

二、巩固歌曲,替换名字并即兴唱出

1.师生对唱:老师唱前面两句,幼儿唱后面两句来应答老师,即把“sing hello to小朋友”换成“sing hello to王老师”。

2.师唱歌,把第二句“sing hello to小朋友”换成幼儿名字,唱到谁,谁就上来唱后两句来回应老师。

3.请2—3名幼儿上来唱出前两句,替换成同伴的名字,同伴唱出后两句来应答。

三、找朋友游戏。

1.跟着音乐节奏,老师摸到谁,谁就跟在老师后面一起找朋友。老师先示范玩法,再跟着音乐玩游戏。

2.跟着音乐节奏到处走,最后一句面对面摆造型。

四、乐器演奏

1.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乐器朋友。熟悉乐器,并分组拿乐器。在玩一玩的过程中商量演奏方法。

2.老师唱着,指挥着连起来演奏一遍,再放音乐来一遍。

3.站个队形,跟着音乐再演奏一遍。

五、活动结束

二、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唱歌的方式来打招呼,以后我们要主动跟老师、好朋友打招呼,做个懂礼貌和孩子。

1.教师出示作业纸并讲解规则。

2.幼儿分组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3.教师总结,完成活动。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当人类开始注意生态环境的时候,热爱自然、探索自然是我们必须深植于心中的观念,环境教学可能的任何形式发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教师还需要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五官去探求自然之谜,与幼儿共同欣赏、发现、尊重和关怀生命与环境,并且建立重视环境保护的观念。

活动一:美妙的大自然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初步建立环保意识。

2、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探求自然之谜。

3、鼓励幼儿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准备:

与家长共同为幼儿准备野外生活所须携带的物品,每人一个背包。

活动过程:

这组活动可安排在春季或初秋时节进行,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到野外去露营。

一、摸摸大自然,听听大自然的声音。

1、找一块安全地带,幼儿自由结伴二人一组,一位用布蒙住眼睛,由另一幼儿带他去摸摸大自然里的东西,感觉一下大自然中各种东西是干燥的还是潮湿的;是硬的还是软的,(当不用视觉时,触觉会更加灵敏,小花小草青苔石头树根等都能给幼儿带来不同的感受。)然后互换角色,分组讨论触摸大自然时体会到什么?请幼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2、在较清静的地方,教师和幼儿一起坐下来,将眼睛闭上一两分钟,让心慢慢静下来,让幼儿仔细听周围有什么声音,用语言表达个人感受。(风声、鸟鸣、水声。)教师可以随身带录音机,把自然的声音录下来,准备回去听。

活动二:印下大自然的痕迹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的情感。

2、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感知觉。

3、在游戏过程中感知植物的生长环境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彩笔、纸等

活动过程:

一、印下大自然的痕迹

1、带幼儿寻找各自喜欢的树,每选择一棵用彩笔把树皮和纹理拓印在白纸上。每位幼儿可拓印出独一无二的.作品。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来寻找不同种类的树干或树叶来拓印。

2、找一棵大树。教师可以让幼儿讨论,一共要多少人才能把树围住?还可以仔细找找看,有哪些动物是把这棵树当成“家”的?树上树下有小鸟、蚂蚁、毛毛虫等居住吗?让幼儿表达观察这棵树的感想:大树有多大年纪了?身旁可能发生什么故事?最后,教师让幼儿用白纸把树围住,各自拓下树的一部分纹理,这些纸可以带回去后平排连结起来,向幼儿展示树的圆周长度。

二、呼吸树的游戏

1、让幼儿在大树荫下作深呼吸,自由地与幼儿讨论树的功能:它可以供人们遮荫遮雨、供给人们食物,也是许多动物的家;树根又可以使泥土固定,吸收水分,天下雨时,才不会造成洪水和山崩。另外,树还可以使空气清新。“呼吸树”的游戏,就是让幼儿了解,树林对于我们的呼吸是何等的重要。

2、在空地上由部分幼儿扮演树木,以各种姿势站立;另一部分幼儿扮演各种动物,教师则当砍树的樵夫。

3、“动物”们只有站在“树”的旁边才能呼吸5秒钟(既慢数五下),然后要用手捏住鼻子与闭气直到跑到另一棵树旁才能呼吸(因为每个数释放出来的“氧气”有限)。当幼儿在大树之间移动时,教师开始“砍树”,被砍倒的“树”要假装倒下,这样动物就不能再靠近那棵树呼吸了。

4、游戏过程中,树逐渐减少,幼儿会感到“呼吸”愈来愈不容易,当“树”全被砍倒时,“动物”们也就会昏倒了。

5、游戏结束后,教师可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感觉。

活动反思:

《美丽的大自然》从一次郊游入手,在引导孩子看看、摸摸、找找、玩玩的过程中,融入了科学、语言、健康、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兴趣很高,整个过程都是在具体有趣的活动中实现的。

幼儿在活动中观察能力、思维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发展,激发了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孩子们在活动中的体验是快乐而满足的!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①认识8个生字。

②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③激发阅读仿生学科普读物和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

①生字卡片。

②师生搜集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启示,而有所发明创造的课外资料。

③教师制作“大自然的启示”专题网页。上课前将学生带入网络课堂。

A案

●复习引入,指点学法

①联系引入,板书课题。

请回忆前三篇课文,说说主要讲什么?你从三篇课文中明白了什么?

②说一说你准备怎样学习这篇课文?

如:围绕“阅读提示”先自学后讨论交流;把课文讲述给别人听;结合搜集的资料学习,等等。

●熟读课文,自主学习

①读读拼拼:自由朗读,同桌对读,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生字多拼读几遍,能熟练认读。教师出示生字卡片与难读句子,进行适当检查指导。

②读读说说:默读课文,说说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③自主学习:按照前面提出的学习方法和步骤自学10分钟左右,在书上圈点批注。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是要耐心点拨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及时表扬善于学习和效率高的同学。

●精读研讨,交流收获

交流的重点是以下两个方面,要注意,交流与读书要结合起来,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要把文本学习与课外资料交流结合起来,但要以文本为主,不脱离于文本之外。

重点之一:交流感受深的语句,交谈受到的启示。如:

“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叫采用结合上下文,联系科学课,画生物链示意图等方式理解。

重点之二;交流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可以渗透在课文学习之中,如结合“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交流相关资料。也可以在学完课文后结合“口语交际、习作”或“展示台”,集中展示交流相关资料,畅谈受到的启发。

●回读小结,延伸拓展

①朗读全文,闭眼回顾学习过程,小结学习收获与学习方法。

②教师推荐有关仿生学的课外读物和资料,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激励学生去观察大自然,继续落实好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湖北宜都:王泽斌)

B案

●听新闻,带入情境

①同学们,我们首光来听一则新闻。(电脑播放显示关于伊拉克战争中使用从动物身上受到启示研发出新式武器的报道。如能选择近期“新闻联播”中的相关新闻更好)

②听了这则新闻,你最想说什么?

③是的,大自然不仅风光无限,而且是“人类的老师”,既给了我们许多的警示,又启迪了人类的智慧,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的启示》这篇课文,去获得新的认识吧。

●阅读课文,了解大意

①充分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自己读一读。

②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识字方法准确认读。

殃帚腐壤翼略键鲸

不折不扣枯枝烂叶异想天开机毁人亡轻而易举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形声字:“殃、腐、翼、键、鲸”等,“殃、壤、鲸”读准后鼻音。

③默读课文,说说每篇短文主要讲什么?是怎么归纳的?

●依托课件,自主探究

①出示句子,读一读,引出探究内容:

A.“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B.“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

C.“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请大家分组进行探究学习,结合课文,点击并阅读电脑中“课文链接”“仿生学资料”,读懂上面的语句,联系课文谈一谈自己受到的启示。

②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引导各小组成员把阅读网络信息与阅读课文结合起来,不要完全脱离课本。自己的启示和重要的信息资料还可在书旁批注。

●全班交流,畅叙感受

①请同学们结合课文中的事例和网络中的资料,谈一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举实例用自己的话谈一谈。

②即兴演讲:(下面两个内容任选一个,自主上台与按座位顺序依次上台相结合)

《“打扫”森林》给我的启示

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

●开放网络,延伸拓展

①同学们,大自然不愧是人类的老师,它警示我们要按自然规律办事,维护生态平衡,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它启迪我们的智慧,让我们人类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促进了人类科技的进步,改善了人类的日常生活条件。我想,大家一定还想更多地了解大自然的奥秘,还有更多的感受想对伙伴们说吧,那么就请在网上浏览,在讨论平台交流吧。

②开放校园网络,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在“讨论平台”或BBS论坛交流,查阅教师网页中的“动植物天地”,做一做“阅读测试”,善于操作电脑的同学还可登录因特网尝试查阅资料。

③学生小结学习收获与感受;教师布置学生课外继续进行“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6

【教学重点】

一、学习生动地有条理地说明事物。

二、学习写读书摘要。

三、了解物候知识的掌握和物候学的研究在农业上的重要意义,激发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文,还记得里面是怎样分别描写小草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春天,小草“嫩嫩的,绿绿的”;冬天草色“暗黄”。从“绿绿的”知道春天到了;从“暗黄色”知道冬天已经降临。大自然仿佛会告诉我们气候的信息似的。这是怎样回事呢?今天学习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将给人们解释其中的道理。

[板书课题]

(二)通读全文。

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对一些难字难词也已经查阅过字典词典,下面一起读读课文中这几个字词。

[利用课文“预习提示”内的5组字词,让学生个别读,齐读。]

接下来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

2.“大自然的语言”比喻什么?

3.对照注解①,说说看,原文标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课文为什么把它改为《大自然的语言》?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归纳]

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大自然的语言”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

课文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

下面再通读全文。先替各自然段标上序号(一至十二),用5分钟时间快读一遍,并思考第一道练习题中的4个小题,填写段的序号。

[学生读、练后简要讨论。]各小题后括号内应填的序号为:

第1题(一至三);第2题(四至五);

第3题(六至十);第4题(十一至十二)。

(三)理清层次,剖析条理。

说明文要把事理说明得清清楚楚,让人读了容易理解,就必须讲究条理性。请同学们围绕课文的中心——物候现象的介绍,划分段落,简要归纳段落大意。

[在解答第一题的基础上,引导讨论,然后归纳]

第1大段(一至三段):从一年四季中自然现象的变化说明什么是物候,并进一步说明物候学和它研究的对象。

第2大段(四至五段):说明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3大段(六至十段):分项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4大段(十一至十二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课文中心明确,条理清晰。请再进一步思考:决定物候现象来临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讨论后归纳]

说明应有条理,即使是并列的几个方面,也不能任意推测,而是要以一定的标准理清条理,依恰当的顺序逐项说明。课文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按照从主要(七、八、九段)到次要(十段),从空间(七、八、九段)到时间(十段)的顺序来安排的,并分别用了“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等词语,表明四个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上有所不同。

(四)学习编写读书摘要。

同学们通过几次通读课文和讨论内容、层次,对课文已经大致理解。在阅读实践中,为了加深理解,抓住重点,或是为了记录资料,以备日后使用,我们常常会在大致理解内容之后,做一些读书摘要。摘要,实质上就是对信息进行筛选,要把文章的要点或主要的内容摘录在卡片或笔记本上。摘录的形式,可以是分条的提纲,也可以是浓缩的文字;可以摘引原文的重要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今天我们先练习最简单的读书摘要;从课文中选出一些重要的语句,分条抄录在笔记本上,构成本文的“摘要”。第一步,先围绕课文第一道练习中的4个小题,从文章中找出答案,在有关的句子下划一条曲线。第二步,把这些句子分别摘抄在笔记本上,有时可适当调整语句或在句子前、后加上一些词语,使表达完整。

[学生练习,完成后相互交换阅看,订正、补充,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再将预先准备的写有“摘要”的小黑板挂出,供学生参考,但要求不必抄教师做的“摘要”。]

《大自然的语言》摘要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应用在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它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3.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四个因素:首先是纬度,第二是经度,第三是高下差异,此外还有古今的差异。

4.物候学研究,首先是为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利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第二课时

(一)交流读书摘要,加深对课文理解。

〔交流二三人后归纳,鼓励学生向课外阅读延伸,经常自觉地做读书摘要〕

(二)继续研讨写法。

这篇课文的写法,除了层次清晰、有条有理这个特点外,还有一个写法特点也值得理解和学习。说明事物的时候,常常要用举例子的方法,举例的多少按照需要而定,可以举一个,也可以举两个甚至更多些。这篇课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而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却举两个例子。[学生读课文]举两个必要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说明文中例子举多举少是有讲究的。读者容易明白的地方举一个例子就可以了,不容易明白的地方就要多举两个例子。近海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如果依次类推,就会误以为春天也一定来得早,一定温暖,但是事实上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接连举了“大连——北京”和“烟台——济南”两个例子加以说明,使人确信无疑。

(三)理解语言的生动性。

这篇说明文的语言很生动。生动的说明才能让人爱读易懂。先请同学们把第一、二段仔仔细细地轻声读两遍。

[同学们自读后教师范读一遍,然后挂上预先准备的小黑板]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回暖。

2.再过两个月,燕子飞来了。

3.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掉到地上。

4.杏花开了,就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叫了,该及时耕作。

要求学生通过比较对照,指出上述语句同课文中相应的语句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了解;两者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课文的语句要生动得多。

[讨论后归纳。]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在反复哼唱自己名字的过程中产生自豪感和愉悦感。

2.能通过变化歌曲的快慢速度用快乐的情绪演唱,体验歌曲节奏的变化和集体游戏的有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帮助幼儿熟悉歌曲旋律,并初步了解自己的名字。

2."快乐大转盘"教学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唱名介绍,自然导入。

1.教师通过介绍自己,范唱歌曲,引导幼儿找出歌词的特点。(自然导入,既拉近了师幼间的距离,又帮助幼儿了解了歌曲的特点)

2.通过幼儿学唱老师的名字,激发幼儿唱自己名字的欲望。(为幼儿演唱自己的名字打下基础)

二、快乐转盘,唱唱你我。

1.幼儿完整学唱。(进一步熟悉旋律,学习演唱,掌握填词演唱的要点)在琴声的`伴奏下,请幼儿轻声填词哼唱自己的名字。

2.请个别幼儿演唱歌曲,产生自豪感和愉悦感。

3.通过身体动作初步感受节奏的快慢变化,并体验演唱的快乐。

4."快乐转盘转起来", (大屏幕滚动幼儿的照片,定格到谁就唱谁的名字)进一步引导幼儿体验歌曲节奏的变化。

5.引导幼儿尝试运用伴唱形式来演唱歌曲。(培养幼儿合作意识,进一步体验演唱的快乐)

三、说说名字,体会亲情。

通过谈话、看录像,让幼儿初步了解名字的含义。(体验家人的爱与期望,培养幼儿爱家人的美好情感)

四、对碰游戏,快乐无限。

组织游戏"名字对对碰",感受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延伸:

在表演区中,为幼儿提供各种乐器和材料,供幼儿继续演唱、表演。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大自然语言教案 | 大自然语言教学反思 | 语言教案 | 大自然教案
上一篇:最新财务总监聘用合同(范例9篇) 下一篇:最新学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总结报告11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