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观后感 篇1
工作之余,公司组织我们去参观将军城——红安,心情很激动,(13-11-23)清晨我们乘车前往向往以久革命圣地——红安,这是第一次感受不一样的深沉。
我对红安之行的无比期待是因为我知道红安是一块英雄的土地,是一块用烈士鲜血染红地土地。红安原名黄安。革命红旗下有223名将军和两位国家主席。曾经工农红军每三个人就有一个黄安,每四个英雄中就有一个来自黄安。为了获胜,14万人献出了胜命。登记在册的烈士有22552人。
1952年,**人民**批准将黄安改名红安。因此想到能走进红安这块革命圣地,能站在无数革命先烈牺牲的地方,瞻仰先烈们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我的心中充满了崇敬与自豪。
由于交通堵塞,我们在将近四个小时后终于到达目的地。午饭后,我们正式开始参观。首先,我们参观了鄂豫皖苏区黄麻起义和革命烈士纪念馆。我们来到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看到正面是***题写的碑文,两侧有董必武、李先念等国家领导人的题词,碑前各有一座武装农民高举大刀和红军战士高举钢枪的圆雕,激动的心情在这一刻总有于完全的释放了出来。
我们向永远长眠的革命烈士三鞠躬以示致敬,我们站在红安这片革命老区红色的土地上,站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寄托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哀思,心潮起伏,思绪万千,表示一定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发扬革命优良传统。革命烈士纪念馆给我们的触动更大。在为革命献身的红安14万儿女中,只有22552名有姓名,而在纪念馆陈列展出的也只有有限的263名,大部分烈士都是悄无声息、默默无闻的。
在这里,我看到了大批烈士生前英勇斗争的豪迈壮举和被刽子手残酷杀害的悲壮惨景,比如张南一(1880--1928)这位乔装鼓书艺人宣传“八七”会议精神,组织农民“九月暴动”和“黄麻起义”的革命党人,为了保护300多名群众而挺身而出,英勇**,敌人用铁丝将其肩胛和脚趾骨穿连起来,又用烙铁烙烫全身,用小刀在他手上割划,再往血口上浇盐水、辣椒水,再割他的鼻子和双耳、舌头,在敌人残酷的**面前,他始终坚贞不屈,要造反、要革命,坚决不交出共产党的名单,最后在七里坪西门外河沙坑被活埋,英勇就义。看到这些,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为了新中国和共产主义理想,他们把青春和生命献给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解放事业,没有遗憾和恐惧。
我要大声疾呼,埋葬在革命烈士陵园里的烈士是勇敢的、伟大的。正是有了他们的浴火,我们今天才有了幸福的生活。党和国家不会忘记他们,我更不会。我深深地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那些白骨向我们解释了这一切。除了珍惜现在的生活,继承他们的精神,建设一个更好的国家,尽快实现共产主义,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站在烈士墓前,我暗暗许下诺言:烈士们,安息吧!你们的血不会白流,你们的努力不会白费,我会沿着你们的足迹,秉着你们的精神,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思想境界,不断加强学习,掌握干共产主义事业的过硬本领,并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接下来我们又参观了董必武纪念馆。董必武纪念馆是一座具有民族风格的仿古建筑,它位于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内的东北处稞子山上,占地面积5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70平方米,建筑风格为中国庭院式结构,白墙碧瓦,飞檐翘角,依山而建,古朴庄重,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走进董必武纪念馆,首先要登上几级台阶,迎面抬头可见“董必武纪念馆”六个馏金大字。
从正门进入,便是纪念馆的正院,院子**安放着董必武半身铜像,基座上“董必武纪念像”六字由邓小平同志题写,基座的后面是董必武和夫人何连芝的骨灰合葬墓。这里的人们缅怀董建华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的革命风范,净化他的心灵,陶冶他的情操。纪念馆通过740多件珍贵文物、照片、书画、硅胶图像等,生动地展现了董必武光辉的战斗生活和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让我了解董必武的生平和功绩,更加钦佩他。
然后我们又参观了李先念纪念馆。李先念纪念馆,依山傍
势,气势恢弘、造型典雅,以丰富的文物史料,生动活泼的陈列形式,主要以半个世纪以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为背景,以李先念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突出贡献为重点,再以文物为基础,配以必要和适当的辅助陈列品。让我了解到:他的一生,是光辉的战斗的一生。
他在66年的革命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献!
大家众所周知的就是红安是有名地将军县。这里走出了韩先楚,秦基伟,陈锡联等223名将军,其中被授予上将军衔的8人,中将军衔的13人,少将军衔的58人,是全国将军人数最多的县,因此成为举世闻名的“将军县”。红安将军府位于公墓东侧,建筑面积2379平方米。
大厅分为两层,中间是序厅。序厅周围有五个展厅。它以丰富的史料、照片和实物,展示了从土地革命战争中成长起来的红安将军们光荣战斗的革命历程。是他们带领着广大革命战士在面对敌人时凛然正气,威武不屈;在困难重重的恶劣环境中巧妙地与敌人周旋;抱着革命一定胜利的信念从大别山走出,征战南北,战场上他们英勇杀敌,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走草地过雪山,用小米加步枪粉碎敌人一次又一次疯狂地进攻,建立革命根据地,不断壮大革命队伍,使革命一步一步走向胜利。
来到著名烈士、将军墓园、红军墓园。墓园内庄重雅静地环境,是游人追思、缅怀的圣地。园内有吴焕先、沈**、蔡申熙三位著名烈士墓,有鄂豫皖苏区的革命先导郑位三之墓,有曾被蒋家军称为“旋风司令”、指挥过海南岛战役、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的韩先楚将军墓,有著名的“上甘岭战役”总指挥、国庆35周年阅兵总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秦基伟将军墓,还有王建安、刘昌毅将军墓等。
还有1937年以前参加革命、解放后因病牺牲的红安族老红军。他们有的身居高位,有的在农村务农,但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新中国建设贡献了最后的热度。缅怀他们,不仅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
他们为革命,为真理而奋斗!为了幸福的后代而抛头颅、洒热血奉献了短暂的一生。革命先烈的功绩,是中华民族奋斗史上最辉煌的篇章。
结束红安之行,我思绪万千,感慨颇多。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应该更加珍惜他们,永远不要忘记他们。我们应该永远想念他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他们,把他们作为激励我们工作的动力,激发我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真理的追求。
同时我们更要学习和弘扬“红安精神”。
红安精神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一要三不要”(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一图两不图”(图奉献,不图名、不图利)的精神。红安精神是对先烈们在难以描述的艰难困苦面前保持昂扬斗志,保持理想信念,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对我们现在共产党员的鞭策和激励;红安精神是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闪烁着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理想火花;红安精神是湖北红安的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坚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力量源泉。红安精神体现了创新精神。
红安精神体现了一靠群众、服务群众的群众路线。红安精神体现了坚定的理想信念。
生动的红安精神,激励我们奋发进取。我们要学习“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提升本领;学习革命先烈把牺牲留给自己,把生还的希望留给群众的英雄气概;学习革命先烈不畏艰难险阻,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一意干革命的无私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要持之以恒,要讲究学习方法。苦干加巧干,要有目的地学,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在这里,我的灵魂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情操得到陶冶,党性得到锻炼。我一定把革命的优良传统同实际工作和学习结合起来,充分继承和发扬红安精神。
盛敛2013-11-24
红安观后感 篇2
参观红安红色景区随想
(一)朴诚勇毅不胜不休
红安七里坪长胜街是红四方面军成立时的总部。长胜街原本叫正街,由于七里坪地处鄂豫交界,革命时期,商贸兴隆,当时人称七里坪为“小汉口”,称长胜街为“六渡桥”。1931年11月7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四军、红二十五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七里坪西门外河滩上召开成立大会,徐向前任总指挥,部队有3万多人,指挥部驻在长胜街。
后来,这支军队成为中国三大红军之一,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革命没有长期的胜利。无论在革命的高潮或低潮中,只有坚韧不拔、自强不息,才能从失败中获的胜利,从胜利中获得新的胜利。这或许是后人打算将正街改名为长胜街。一个人的成功不仅取决于他理想的距离,还取决于他的信念的深度和行动的力度。在革命斗争中,红安人民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不怕没完没了。也就是说,他们有解放苦难人民、建设一个没有剥削压迫的人类社会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
“万众一心,紧跟党走,朴诚勇毅,不胜不休”这是新时期对红安精神的总结和注解。这种为实现远大目标,矢志不渝,一往无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精神,不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不论对我们的社会,还是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笔精神财富,弥足珍贵。
(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站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愈近纪念碑,愈觉得这歌谣唱起来无法轻松,红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14万英雄儿女的生命,歌谣无泪,24字的背后却是一曲曲沉重,一曲曲悲壮。
红安,这片红色的沃土,在革命战争年代,不仅走出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红军主力部队,还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和陈锡联、韩先楚、秦基伟等223位将军,被誉为“中国第一将军县”。在李先念故居,一幅画卷展示了我们党和军队杰出的革命家、战略家李先念的非凡岁月。“出身农家,3年私塾,5年木匠,17岁投身革命,执掌国家财政20多年,全靠自己奋斗和努力”。
在物质极为匮乏的年代,在红色革命仍处于低潮时期,每一位从大别山区红安走出来的我军高级将领,无不经历过一段段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无不书写了一段段献身革命的壮丽诗篇。
贫穷卑贱和令人忧伤的客观条件,可以磨练人的意志,用来帮助你达到成功,是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物质极其丰富的今天,当生存不再是人们的首要追求时,怕苦、甘于平庸、甘于偷懒的现象在我们的社会和我们周围很普遍。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使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了一次精神上的探索。
(三)漫山遍野凡而不凡
麻城同大别山麓、红安一样,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人民军队的重要发祥地,是英雄辈出的革命老区。省委、省人民**对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作出重大战略部署,为这片红色热土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的指引下,我们来到麻城龟峰山。
初入龟峰山景区,杜鹃花在山间星星点点,若有若无,行至山路一半,万山红遍顿入眼帘,及至山顶,犹如纵身红色花海,终觉已入佳境。丛生的杜鹃像火,像血,不为奇而战,不为艳而战,只为激情,只为奔放。
漫山遍野,凡而不凡。其凡,是因为杜鹃花地栽、盆栽皆宜,各地都有种植。其不凡,是因为杜鹃花花、叶兼美,喜好扎根山石,生命质朴而顽强,所以最为常见的红色杜鹃花又名映山红。
白居易曾赞誉杜鹃花道:“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 历史教给人最好的东西是激起热情。
有人说,走进大别山就像走进中国革命的历史大河。龟峰山上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不就是这种热情,这种激情么?
红安观后感 篇3
x日清晨,在民政局胡局长的带领下,我们青年读书班的20多人,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辗转反侧,怀着极大的敬意,来到红土红安,聆听历史的回音。当大巴停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映入眼帘的是:
四周松柏青翠,庄严肃穆;两侧灰壁绿窗的平顶小房错落有致,高大雄伟的烈士纪念碑巍然矗立,“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的碑名在灿烂的阳光下熠熠生辉。碑座的两侧各有雕塑一座,左塑武装农民身背大刀,高举铜锣,象征黄麻起义;右塑红军战士高擎钢枪,奋勇向前,象征着老区军民同仇敌忾坚持武装斗争。碑的背面上书一曲脍炙人口的铜锣谣“小小黄安,人人好汉。
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生动地描写了红安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前仆后继的英雄形象。
公墓内还有烈士墓、革命烈士纪念馆、红安县革命博物馆、李先念纪念馆、董必武纪念馆等大型纪念建筑。一幅**就是一段光荣的历史,一张行军图就是一段艰辛的历程,一件革命文物就是一本生动的党史教材。现代的声、光、画、影,让我们感受到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色风暴和烽火的光辉岁月。
红安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参加红军的3万红安优秀儿郎,解放后尚存的只有600余位,许多成了永远的无名英烈。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红安的儿女们浴血奋战,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献。
经过几十年的战争和48万人民在红安,14万英勇的孩子们献出了他们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红安是一片红色的土地。红安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在中国革命的洪流中走出了两位国家主席,董必武和李先念。红安的光辉历史史不言而喻的。仅1955年,就有61名红安族将领。
其中:将军7、将军10、少将44。著名的有陈锡联、韩先楚、秦基伟、郭天民、詹才芳、王近山等。
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有身怀六甲的张体学之妻戴醒群烈士(戴克敏烈士堂妹)。1939年9月,在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夏家山”事件中被俘,敌人知道她是张体学的妻子,逼她发表与张体学脱离夫妻关系的声明,遭到严词拒绝。敌人采用了最野蛮、最无耻的分尸酷刑。
他们把她绑在大崎山贾庙的一棵大树上,当着所有被俘人员的面,先用小刀一刀一刀地割她,后用大刀剁去了她的四肢,年仅22岁的她仍然不怕牺牲、坚贞不屈,最后被**的敌人砍下了颅......。驻足在展厅场景复原处,让我感到了心灵极大的震撼。当我扪心自问时,我禁不住被她视死亡为归宿的革命英雄主义所感动。她的精神将永远活在我心中,成为我前进的动力。
红安之行虽然短暂,但给我的震撼是我来红安之前无法想象和感觉到的。红安是净化心灵、提升人格的圣地,是群众缅怀先烈、感悟历史、陶冶情操的圣地。虽然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但我们不应忘记过去。
虽然今天我们不再以血肉换取和平,但我们也可以为建设富强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通过亲身经历,我深刻地认识到,革命斗争时期的艰辛历程和来之不易的成绩,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应该更加珍惜。作为一个民政人员,我必须热爱自己的岗位,献身于公众,发扬以民为本、为民治本的宗旨。
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断加强自身的素养,多学***知识,提高自己业务能力,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把自己的满腔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红安观后感 篇4
《铁血红安》终于开播了, 翘首企盼了这么久,我是一定要好好的欣赏一下的,我知道,其实好看的电视剧也罢,战争片也罢,我对铁血红安的期待其实首先还是因为我的红安情节在里面起作用,个人虽然不是红安人,但是我在红安做事很多年,听说铁血红安全程在红安拍摄,说的也是红安人,红安将军的事情,就如同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样,您说,我是如何不想去早一点的看一看呢。
首播当日忙其他的去了,没赶上,再说,我家里好像也没有电视机了(现在很多年轻人家里没有电视机或者根本不看好不好),我就喜欢守着电脑**来看,这样免得看到精彩处就戛然而止,如果心情好的话,可以通宵达旦,一次看个够。
闲话少说,前天晚上,发现了央视网有2集**放出来了,早早洗了澡,一个人躺在床上欣赏,片头响起,熟悉的红安画面,有点类似七里坪长胜街的老楼子,但我知道那是将军影视城,从片头来看,气氛和场面渲染很不错,有一点大剧的势头了,前两集的情节大致是讲刘铜锣、方杠子、戴慧平的童年,导演很会把握观众的心理,没有在这里纠结,镜头很快闪入了十四年后,然后就是六年后,也就是一九二七年,基本上和中国革命的各大起义爆发期一直的时间了,三人同年同月同日出生,因为要救出被当地民团的王团长王南宣抓走的曹慧君及方蕾,少年的刘铜锣及方,戴三人用机智和勇敢杀死了王南宣,而后刘父,方父陆续被王南宣手下杀害,剧情很快出现了强大的矛盾,播下了血海深仇,后来,这兄弟三人各自逃命并奔赴前程,戴,方二人远赴武汉,广州寻求发展,而刘铜锣则进了老君山当起了土匪。
《铁血红安》第二集的内容并不是特别吸引人,可能任何电视剧都是慢热型,需要情节逐渐展开以后才更吸引人吧,第二集的剧情主要是刘铜锣和薛宜城等人的江湖事情,慢慢的将剧情推向深入,因为央视网**就放了这两集,晚上我一口气看完,时间还很早。
平心而论,看过这么多电视剧,从这两集来看,还不是很吸引人,剧情也稍显拖沓,但是不可否认,我和所有红安人,以及有着强烈红安情节的人来说是一样的,一样看的津津有味,居中那些熟悉的场景不断的闪现,熟悉的地名也一个接一个的,比如七里坪,似马山,老君山,天台山,哈哈,这些地方我不知道去过多少次,如今电视剧的发生地就在这些地方,感觉真的是在家门口哦。
从一开场我看到,铁血红安的确是大腕云集,主演赵文卓就不用多说了,其他的大腕也多得很,虽然我知道那是友情出演,上几个镜头,不到一集半集的就退场,但是那些大腕还是露脸了,比如饰演王南宣的计春华老师,我小时候看少林寺就看到过,还有王绘春,马晓伟,高兰村等,一下子提高了铁血红安的档次和高度。
至于片尾,个人感觉《铁血红安》的片尾拍摄和剪辑得很不错,很大气,很让人热血沸腾,对《铁血红安》是一个非常好的总结和烘托,让我看到了大片的风范,更让我期待一直看下去。今晚下班后,估计新的几集就会放上网了,我想我会继续关注《铁血红安》,并且陆续的和大家分享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