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建党伟业观后感范本13篇

2023-10-14 08:57:12 建党伟业观后感

【#实用文# #建党伟业观后感范本13篇#】今日笔者想向诸位引荐一篇题为“建党伟业观后感”的文稿,相信你们也正在寻觅该作品的看后感?如何妥善撰写一篇出色的看后感,重点在于感字,观与感缺一不可,请诸位详尽阅读本文并慎重决策!

建党伟业观后感 篇1

从辛亥革命开始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十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十年。现代声学与图像的相互作用,使我进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旧中国黑暗的历史画面。通过描述近代中国的发展和变革历程,叙述了自虎门销烟开始,为了解救中国,无数的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以自己的方式为救国强国所作出的努力和牺牲。

1911年辛亥革命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岁月中国大地上发生的风云变幻和时代精英们追寻救国真理的不懈奋斗;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成为拯救中华民族的唯一出路!

因为中国长期被西方列强瓜分和欺辱的惨痛教训,警醒了国人,“靠洋人是永远没有出路的”!“五四爱国运动”的全面爆发,激发了无数爱国人士的勇气和热情!“声讨**”、“救我中华”的呐喊声,令人热血沸腾、激情难抑。

整部电影让我感觉到,在那个动荡的时代,我们的共产党为民族的生存,把炽热的感情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放在了一起!

看完《建党伟业》我的内心异常澎湃,被那个时代所震撼,被那个时代的青年的激情和热血所动容,被他们为了实现理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所感动。我的脑海中始终闪现两个词——“青春”与“使命”。

作为当代学生,我们有无限的自由。但是谁赢得了这些自由?是派对。我们有幸生活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年代。我们在二十一世纪这个美好的时代下,不用呼吸战火弥漫的空气,只需沐浴在和平的阳光下,不需要担忧吃了上顿没下顿,只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需要担虑半夜敌人入侵,只需安然入睡。

中国已经从落后走向繁荣。

时光飞逝。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谁能理解当时的艰难历程?只有通过亲身经历,我们才能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是甜。当共产党诞生的时候,就仿佛注定它以后的成功,看完《建党伟业》才明白,当初党的诞生,就是为现在的和平而建立,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了战争,但我们依然不能忘记共产党对我们的“恩赐”。 从辛亥革命开始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十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十年。

《建党伟业》展示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是一个青春、激情、奋斗、献身的故事,在那一代年轻人的身上,担负着救亡图存、改写历史的大任,正是那些年轻人,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描绘出了新生的中国,谱写了一曲瑰伟壮丽的文明之歌,我们今天的一切,都与他们当年的奋斗和努力息息相关,他们与我们,昨天与今天,血肉相连。

通过**影片,我们更加认识到今天的幸福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也深刻感受到社会的变革,首先是思想的变革,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只有不断的变革和创新,解放思想,才能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着美好的自由,让我们张开翅膀,飞向浩瀚的天空,为未来而战,为祖国争光!

建党伟业观后感 篇2

看完《建党伟业》我的内心异常澎湃,被那个时代所震撼,被那个时代的青年的激情和热血所动容,被他们为了实现理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所感动。《建党伟业》让我重温了革命先辈们的纯净信仰,那股为实现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强大精神力量,再一次的净化了我的心灵。为了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生活,为了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为了子孙后代的美好未来,我们没有理由生活得不幸福。

看完《建党伟业》后,我的脑海中始终闪现两个词——“青春”与“使命”。是什么促使我们的年轻人冷静地面对攻击、伤害甚至死亡?我认为这一定是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

爱国主义使我们感到有责任感。使命使我们不惜一切代价寻求国价的繁荣、民主和自由之路。无论在什么时代,我们年轻人都希望能够在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呢?毫无疑问,就是要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献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当今世界,现代中国,我们青年的使命极其艰巨,祖国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振兴中国任重道远。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一定要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努力学***文化知识,增强自身能力,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而光荣的使命,挥洒青春汗水,为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谱写新的华章。

建党伟业观后感 篇3

由电影《建党伟业》所想到的

今年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就在全国上下集体庆祝这一伟大的事件的时候,文化圈的艺术家们也在六月十五日集体为我们献上了一份大礼----《建党伟业》,而我也在第一时间去电影院看了这部影片。一年拍摄170多位明星,中法俄三国现场。

《建党伟业》讲述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主要以李大钊、陈独秀、张国焘、周恩来、蔡和森、向警予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员为中心,讲述他们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中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在影片中,我深切感受到了共产党成立初期的风风雨雨,并结合党领导的新中国的繁荣昌盛局面,更加体会到党的伟大。

当然,《建党伟业》只是讲述了党成立前期的故事,而在以后八十年的历程确实更加的精彩,更加的波澜壮阔!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使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

同年9月和10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区秋收起义。在起义部队攻打长沙受挫后,部队退到文家市会合并召开前委会议,决定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并在进军途中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了改编,从而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43年,由于第五次反战役失败,红军被迫转移长征阵地。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开始。国共两党停止了内战,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留下了血迹斑斑的历史:

南京大**,细菌实验,潘家峪**。中国人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日本天皇于1945年投降,这是中国人民第一次获得反帝胜利。1947年内战又爆发了,国共两党有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国民党主力基本消灭,国民党撤台。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一个新纪元,洗血百年耻辱,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中国人民看清了一个事实,落后就要挨打,所以必须把国家的重点工作放在经济建设,一心一意搞经济。中国人民在继承古代先进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涉足了更为先进的科学技术领域——“两弹一星”的成功成果,表明中国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科学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没有这种负面经验,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建立,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后来,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领域。在过去的十年里,许多国家的领导人或知识分子受到了惩罚。1976年,问题得到纠正,中国发展步入正轨。

1978年,在邓小平领导下,中国的发展迎来了改革开放的转折点。中国又翻开了一个新篇章,这是在吸取封建时代闭关锁国教训后积累的经验。中国开始走向世界,沿海港口、沿海城市、特区中国经济通过改革开放快速发展,是时候收复失地了。

香港于1997回归,澳门于1999回归。这是中国发展后劲和邓小平对外战略成功的见证。2003年神舟五号的发射表明,中国在航天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证明了中国人民不骄不骄,不断前进。

2008年,中国举办了引以为豪的北京奥运会,充分展示了中国的经济成就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我们向外国人民宣传我们的文化:爱国主义精神、自力更生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

这些精神在运动员生上有,在志愿者生上有,在每个国人的生上都有体现,因为我们都是龙的传人。2010年,我们举办了世博会,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看着外国游客在**点点头,作为一个中国人,我非常自豪,这是他们对中国的肯定。

“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但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烟但建国大业,从改革春风到小康蓝图,九十年波澜壮阔,九十年壮丽辉煌。90年的伟大历程表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实现独立、解放、幸福和繁荣。

”这段话很精辟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九十年来走过的路程。所有的所有,都是全国真真切切地能感受到的。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要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因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建党伟业观后感 篇4

《建党伟业》作为一部建党90周年的献礼影片,整体上还是不错的,在尊重历史上表现不错,比一些盲目追求票房的所谓大片强了不少。可能是由于要拍的时间跨度比较大,从1911的辛亥革命到1921的中国共产党成立,所以感觉这个影片在叙事上不够连贯,好多人物没有交待清楚,事件的表述也比较模糊,对一些不熟悉历史的观影者来说,看起来比较困难,可能会感到有些看不懂,所以建议看之前先读一下这一段历史,否则就很难理解到影片里的国家大义,反而容易数明星去了。

影片中第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非蔡锷莫属,他和小凤仙的告别也是影片的一个经典桥段,蔡锷的那一句:“奈何,七尺之躯,已许国,再难许卿”让我不禁感慨万千,这一句话说出了多少当时的革命志士的无奈,在祖国危难之际,他们放弃了家庭的温暖,放弃了安稳的生活,放弃了生命的保障,只因为祖国需要他们,只因他们无法放下风雨飘摇的中国,所以他们注定要离开,离开舒适的家,奔向战场,为祖国,为明天,为了保护自己心爱的人,战斗。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区别也透露出同样的感受。我不知道他们离家后的感受。他们会不会想到革命之间的隔阂,暗自想起她远在天边。

与这些革命志士力图改变中国不同,身为大**的袁世凯对中国何去何从的担忧远远敌不过他想当皇帝的野心,在日本提出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时,一开始,他还是愤怒的,他还在骂日本人,但日本人一说可以帮他当皇帝,他就签下了这耻辱的条款。袁世凯,当年的你,虽然不是什么革命的志士,起码还能看清形势,但此时,被皇帝梦冲昏了头脑的你,已经听不到大家心向共和的心声,看不到盲目称帝后被人抛弃的结局。

在《建国大业》中,北京大学是个非常重要的场景,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辜鸿铭等人这些名家聚集之地,各种思想在这里激荡,****也是由这里开始,五四运动也由此发起。

喜欢那时的北大,那才是自由的象征,各种思想都在这里汇聚,小范围的百家争鸣就在这儿上演,辜鸿铭的那句“我的辫子长在脑后,笑我的人,辫子长在心头。老夫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诸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一针见血,说出了当时中国的现状,表面上看来,革命胜利,大家剪去了头上的辫子,可是落后的思想并没有剪去,事实上,头上的辫子剪不剪不重要,重要的是心中的辫子一定要剪掉。辜鸿铭也好,胡适也好,陈独秀和李大钊也好,我不想评价他们的理论,谁认为的救国之路最好,我只想说,在那个时代,没有知道怎样走是对的,没有知道怎样可以就中国,每个人都有权去构思自己的救国之路,都有权以自己的方式来拯救这个国家,就算道路不同,只要一心向国,都值得我们尊敬和爱戴。

所以,尽管当时的北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深信不疑,在课堂上与胡适争论不休,但胡适仍然没有做错什么。我总觉得,在尘土飞扬的岁月背后,当陈独秀和李大钊想到胡适的时候,有些人只会佩服他,无论是对他们的学术还是作为一个可敬的对手。

北大里那场关于文言文与白话文,旧文化与新文化的辩论,是有特殊历史意义的,从那时起,新文化运动轰轰烈烈,可是,也从那时起,中国的传统文化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的灾难,辜鸿铭的坚持也许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是冥顽不化,但时至今日,我们才蓦然发现他为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所做的种种努力,而一切已经太晚。我可以理解当时大家渴望新文化的心情,被压抑了太久的中国人渴望释放自己,渴望自由,可束缚中国人的是什么呢?首当其冲的答案便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或者说是封建礼教。

然而,有多少人会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国人两千年来所追求的文化。当中国人抛弃自己的文化时,他们还是中国人吗?新文化运动的过度矫正,使我国传统文化出现代际现象。这能怪谁呢?

谁也怪不了,那个时代会让人疯狂,人民需要一个发泄口,传统文化就这样被牺牲了,而对于宣扬新文化运动的胡适等人来说,他们一心想救中国,思索救国道路的过程中,他们认定了传统文化是个阻碍,所以便树立了这一靶子,让人民来宣泄。我不知道胡适又没有想过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好东西可以继承。我不知道他是否认为牺牲是值得的,或者他根本没有想过。百年之后的我们只能看着这段历史,感叹。

失败的巴黎和会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在这次事件中,有早已预料到“弱国无外交”却尽力维护祖国,最后拒绝在条约上签字的顾维钧,有在背后支持同学,期待中国改变的陈独秀,李大钊,有一群一腔热血愿为祖国献身的热血青年,有每一个热爱这个国家的中国人民,在这之中,看着那起义的人群,每一个人都会被感染,仿佛回到了那激情澎湃的岁月。

在即将赴法留学之际,毛泽东选择了留下,他的心中在想,别的国家的经验在中国未必可以行得通,最后,他选择了共产主义道路,在陈独秀**获释后,他与李大钊进一步确定了斗争的路线,决定创建自己的政党,从这一时刻起,中国共产党种下了第一颗种子。

而一年后,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共产国际派出代表马林参加,各地共产党组织也均派代表参加,而共产党的第一次会议也成了影片最后一个重点,当影片最后代表们念起《共产党宣言》,唱起国际歌,给人一种莫名的感动,因为我们看到了希望,在美丽的嘉兴南湖之上,美景之中,一群有志之士聚齐起来,为了中国美好的未来。

不管经历多少风雨,不管受到怎样的屈辱,不管怎样痛苦和无助,只要还有为国奉献的心,还有志同道合的同伴,就会有希望,就像刚成立的中国共产党,是那么渺小的组织,只有几十个党员的党,却在以后的革命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最后领导中国走向了和平,走向了解放,走向了繁荣与富强。

总体上来讲,整部影片的质量还是不错的,演员的表演也很到位,唯一的问题就是一开始讲到的叙事不连贯,事情交待不清的问题,但作为一部献礼建党90周年的影片,《建党伟业》相当出色地完成了它的使命,对于观看影片的人来说,它是难得的补习历史的好片子,影片在历史细节和人物心理上的把握都不错,可惜不知道是不是时长有限,时间跨度又大,影片中好多重要人物都是匆匆闪过,如果对于那段历史不是特别熟悉,想看懂具有相当的难度,像开头的陈其美与陶成章那一段,我就是在查了资料后才理解的。

20世纪初的中国,残破不堪,可是我们的先烈没有放弃,为了生我们养我们的祖国,为了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四万万中国人,他们选择了放弃自己的小幸福,他们选择了跟世界说不,他们选择了向一切对祖国不利的人,国家,组织开战。即使他们的力量不够,即使他们一次又一次地被压制,即使他们死在别的地方,他们也不会后悔,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在创造希望。

建党伟业观后感 篇5

5月22日,老师在课上放映了《建党伟业》,我观后感慨多多。豪华巨制《建党伟业》从1911年北洋政府成立前夕一直演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两小时故事脉络按时间分为三步:

袁世凯北洋民国政府,张勋复辟,中国陷入军阀割据年代;俄国十月革命、中国五四运动,领袖、学生斗志昂扬演说和浩大游行;中国共产党成立前惊心动魄一幕幕。

《建党伟业》围绕1921年前后展开,展现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它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张国焘、周恩来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中心,讲述了他们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为国家赴汤蹈火的故事。

是啊,光阴似箭,现在党已经90岁了,从当年的“风腥血雨”到现在雨过天晴,又有谁能体会当时的艰辛历程呢,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才是甜。当共产党诞生的时候,就仿佛注定它以后的成功,看完《建国大业》才明白,当初党的诞生,就是为现在的和平而建立,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了战争,但我们依然不能忘记共产党对我们的“恩赐”。

作为当代学生,我们有无限的自由。但是谁赢得了这些自由?是派对。我们有幸生活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年代。我们在二十一世纪这个美好的时代下,不用呼吸战火弥漫的空气,只需沐浴在和平的阳光下,不需要担忧吃了上顿没下顿,只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需要担虑半夜敌人入侵,只需安然入睡。

中国已经从落后走向繁荣。

纵观中国历史,历次农民革命和资产阶级改革革命都以失败告终,直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来了,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主义,革命逐渐深入人心,但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夺取,中国仍然受帝国主义的控制。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不满,五四运动首先引起了学生罢课,而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大面积反抗,五四运动进入高潮,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由此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当时,一批年轻、热情、奋斗、奉献的中国人民,用他们的青春和鲜血,谱写了辉煌壮丽的诗篇,描绘了一个新中国,创造了中国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九十年前,中国共产党为黑暗的中国点起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漫漫革命之路;九十年后,《建党伟业》追本溯源,去寻找和讲述光明源头的故事。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有新中国!

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成就。

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一个命运的关键时刻:帝国主义列强觊觎毁灭中国、瓜分我国领土。一些有识之士纷纷行动,寻求救国之路。

其中,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中国封建帝制2000多年。然而这一革命的果实却又被袁世凯窃取。紧接而来的军阀混战,更进一步的加剧了人民的苦难。

更不能容忍的是,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者,不能收回自己的领土。这些强国不顾中国人民的强烈要求,干脆把德国在中国的权利转让给日本。“弱国无外交”,演员陈道明在剧中沉痛的话,告诉了人民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想自救就必须自强。

探求救国之路是非常艰辛的,探索救国的道路是艰辛的,对处于黑暗和混沌中痛苦摸索的中国人来说,近现代历史上的短短10年好似看不到曙光的漫漫长夜。内外交困的中国人民生活苦痛,民族危机加剧,各种思想观念激荡:帝制、君主立宪、共和、德先生、赛先生……在这一些混乱的表象后,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意识到中国的人们无论体格多么健壮,但他们思想愚昧落后,他们一样受别人压迫,不懂反抗。

因此,毛泽东毅然弃军而学,在烈士们接二连三的失败中,他以普通人难以企及的眼光深刻地洞察了中国的现实:中国的问题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复杂,不能照搬别国的理论。不能照抄照搬并不意味着不应以先进理论为指导。

各种学说和思想的实践破产或消亡后,苏维埃革命的成功给中国革命家的探索提供了启示。苏联的胜利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也是老百姓的胜利。苏联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性和俄国革命的个性结合起来的耀眼火花,也激发了中国革命家求变的思想。

在找到新理论的指导后,一大批有理想的人纷纷效仿。经过长期的筹备和酝酿,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正式成立。这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转折点。从那时起,中国的历史开启了财富的新篇章。

建党的时候,全国才50来名党员,全国代表大会才13人。90年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我们党的光辉发展历史。现在,我们的党员大约有八千万,这是一个辉煌的成就。真正的世界第一大党,至少在党员人数上,是绝对独一无二的。

事实雄辩地证明,我们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党是中国的正确选择,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必然的。我们党必将坚定不移地领导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中国建设成为文明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带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印象最深的是五四运动,画面和音乐都挺震撼的;我被北大“新文化与旧文化”的激辩场景所感染,被“五四运动”的宏大场面深深震撼,甚至热血沸腾当学生们涌上街头,振臂高喊“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的口号,咬破手指血书“还我青岛”,青年一代担起山河重任的激情扑面而来,看得人热血沸腾。五四运动”也被称为全片的“泪点”。火烧赵家楼、血书“还我青岛”以及女学生滴血喊冤跪在地上拿着一块写着冤字的大布,为四万万同胞喊冤。

还有一个特别的印象是,影片结尾,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如期在嘉兴南湖小道上圆满结束。看着那12名中国共产党的先锋战士激昴地读着《共产党宣言》,高唱国际歌,我不禁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中国人民从此有了一个真正为人民谋利益的领导核心——那就是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坐船畅游在清凉的嘉兴南湖上,微风和煦,阳光明媚,尽管电影中采用了电脑合成的手段,但是看起来还是那样让人充满激情和向往,预示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乘船驶向真理的彼岸,取得解放中国的最后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初步实现了百年前的梦想。但我们不能刻意回避存在的问题,而要真诚地面对。真正的、可持续的成功,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之上为“与时俱进”赋予更为深刻和可操作的内涵。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建党伟业》的横空出世有双重意义。第一重意义是让我们重温那段惊天动地的历史,了解中国百年的辛酸和苦难史,让所有的中国人加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新天地,进而奋发有为,通过个人的努力推动国家和社会的进步。第二个意义在于,前者不忘后者,共产党人以革命无畏的精神,成功地迎接了各种挑战,这是新中国建立、发展和扩大的根本原因。

伟大的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一个能够应对巨大挑战的文明能够向前发展。相反,文明将停滞或失败。在和平崛起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更需要回到党的建设的源头上来,找到这个源头的火种,赋予它新时代领导中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意义。

建党伟业观后感 篇6

《建党伟业》是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之际出世的一部反映中国近代史的电影。它采用蒙太奇的手法,展现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和风云人物,影片几乎包含了这一时期内所有的重要人物,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张国焘、周恩来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中心,讲述了他们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通过多线叙事,将历史事件述说的非常清楚,剧情跌宕起伏,对我们这些出生在新社会、沐浴在党恩下的年轻人,是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部十分值得**的电影。

在这部电影所描述的时期,中国正处于一个危机和动荡的时期。腐败在中国国内猖獗,灾难频发。帝国主义列强觊觎毁灭中国,瓜分我们的领土。这是一场真正的内忧外患。当时,中国一些有识之士采取行动,寻求救国之路。作为中国救亡图存的先行者,他们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一次又一次地同共产党和帝国主义作斗争。1919年夏天,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

前前后后一幕幕精彩的较量就在正义与**、前进与反动、民主与**、善良与残暴的气场中各个上演。

影片忠实于历史,分为三个部分讲述故事。第一部分讲的是辛亥革命,孙中山带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了挽救国家于危亡之际,掀起了一场在政治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第二部分叙述十月革命后,中国一些有识之士、知识分子精英不断探索革命发展,对国内外形势进行了**、争论,并组织促成了五四运动;第三部分内容青春励志,这些优秀的年轻人承载在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在经历各种艰难困苦后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是影片中最富有青春和激情的部分,但同时也包含了奋斗与牺牲。

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最初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现在我们的党员已经接近8000万。多么辉煌的成就啊!一路走来的艰苦奋斗,使我们党越来越强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带领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尊敬和尊敬的伟大党。影片所展现的那些为国家献血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家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坚持对老一辈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爱国爱党的崇高品质。

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要向历史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学习和时代责任感,在学习的各各方面展示中国人的优秀品质。

建党伟业观后感 篇7

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财务管理***宋蓉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在**了建党伟业的奉献之后,我真的感到,这个已经走过近一个世纪的党,带领中华民族创造了今天的繁荣。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时期以及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领导中国发展的核心,正如那句歌词所唱: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切在今天人们的眼中显得那么理所当然。然而,在那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面对灭亡的清王朝以及两千多年帝制的覆灭,腐朽不堪的****,不断涌入的新思潮,不断上演的复辟戏码……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寻求救国兴国之路。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有人认为这部电影有三条主线:第一条是1911年

10-1921.7历年**记,从辛亥革命讲到建立共产党;第二条线是青年毛泽东的人生轨迹,从参加新军直到参加中共一大;第三条线是中共成立前的历史思潮,主要是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辜鸿铭等人的事迹串联。我完全同意这一观点,这有助于我们理清思路,并把我的电影节奏。

否则,一次又一次,我们只会记住几颗星。电影时长只有两个小时,可是反映的历史事件繁多,人物之多更不用说,乍看会显得有点杂乱,应接不暇。总的来说,通过这部电影,我不仅有了丰富的历史知识,而且对中国为什么最终选择共产党而不是国民党和北洋军阀有了更深的理解

首先,说一下孙中山先生创建的国民党。影片中,孙先生回国就任中华**临时大**的时候,人们高喊“**万岁”,似乎曙光真的来了。但民主共和很快化为泡影。

为什么?毛泽东说他手里没枪,这也许就是后来毛泽东强调“枪杆子”出政权的原因之一吧。于右任也说缺钱,缺枪,缺军队。

这确是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孙文当然也知道,但是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使他忽视了工人阶级的力量,不善于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此外,国民党内部各部门的斗争,也注定了党不能承担反帝反封间的历史责任。陶成章在医院被党员暗杀,宋教仁尊重党的政治,不得不说,张涵予的表现令人钦佩。

其次,一如张勋,段祺瑞之流复辟搞帝制,抑或徐其昌挂牌的**大**,我们看到的都只是腐朽没落,日薄西山,行将就木的**,看不到一丝能拯救中国的希望。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段:一段是张勋在紫禁城用鞭子拉风筝取悦小皇帝,而当几架军机呼啸而过时,大臣们仓皇逃走,既伤心又搞笑。

可悲的是封建帝制发展到此时的光景,可笑的是张勋跳梁小丑的表演;第二个是当巴黎和会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的消息传来时,徐其昌的府邸确是一片歌舞升平,纸醉金迷。试问,这样的**值得人民的托付吗?人民当然不会选择它。

最后,我想谈谈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和李大钊。尤其是陈独秀,觉得自己的思想得到了很大的解放,但还不够彻底。陈独秀在日本留学,接受西方的文化教育,主张的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以致在陈独秀的多次演讲中,我们可以听到如“山野之间仍有人祭祖祀孔,不解民主自由之真谛”以及在“辜陈论战”中那句“哪个国家先进就学哪个”这样的话。

这些都显示了他在文化改革中的激进主义和对中国革命的无知。我比较支持辜鸿铭的话:“两千年之孔子何罪于今人?

”之后,面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他竟可笑地想用给美国**写信来挽救民族尊严。直到五四运动爆发,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他看到工人们的力量,在工厂里发表演讲,看到自己思想的转变。但他的革命思想并不成熟,革命决心并不坚定,这从后来北伐中可以看出。

是李大钊在中国率先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在革命道路上奋勇前进,最后英勇牺牲。

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也遭受过许多磨难:北伐失败、长征失败,****但每一次阻碍都不断解放革命思想,坚定革命信念。今天,面对国内外新环境、新形势、新挑战、新困难,依靠党的领导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甚至被电影中五四运动的先驱——学生们所感动。以张国焘,方豪,邓中夏,刘仁静,匡互生为代表的那群年轻人所表现的青春热血,昂扬斗志值得我们学习,这是无所谓年代的,任何时候年轻人的那股精气神不能丢,我们是党持续发展的生力军啊!

建党伟业观后感 篇8

08电子商务(1)班游玉婷

刚看《建党伟业》这部电影的时候,认为建党会和当年的建国大业一样,是一个松散结构的历史片。后来想想其实建国大业也不算是历史片。只能说是一个献礼片。

因为很多东西依然都是演义出来的。就好像建党伟业里,孙文从日本回国的时候,为毛做的效果跟泰坦尼克号一样。。那样屎黄色的天空。。

接着,孙文英独自站在船头甲板上,望向祖国的方向。。说实话出来的效果倒是挺漂亮,但是这也太具演义风范了。

不过建党伟业的整体结构要比建国大业紧凑一点。时间仍然是主线,沿着历史发展的顺序列举一些重大事件,并通过一些改编使其具有一定的戏剧张力。只是有些地方还是有点松散。

比如那个广东代表,为毛前面交代的好像他被杀了,然后第二天又交代他和妻子回广东了?这个线处理到一半的时候突然断了,让人有点不知所云。虽然我们可以猜到导演的想法,但只是**太僵化了。

刘烨饰演的主席,相对和以前古月啊或者唐国强啊等人饰演的还是有一定区别。他扮演的主席更贴近生活,有点生活气息。从另外的角度诠释出了主席年轻时的风采。

而且导演还增加了一些调侃的喜剧细节。这在以往对主席形象的塑造里是很罕见的。比如毛主席去上海参加会议时,就和杨开慧说了再见。后来,他发现其他人带着家人来参加会议。

所以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开会也可以带家人啊。。。。然后配合上刘烨表现出的一点小怨妇的表情。。

简直。。太具喜感了。。这让我们觉得,也许那个时代的一些东西和以前的电影、文学作品不一样,所以庄严肃穆的代表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也有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样的细节其实更好的让这些代表们更加活生生起来,更加站得住。

只是有一点我没搞太明白。影片从皇帝退位讲起,一直讲到党的成立。这么长的一段时间。

因为我总觉得在建立的过程中应该有很多曲折,应该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变化的过程。如果这个过程可以解释,那应该是一部好电影。但是影片前面铺垫了太多,也许是为了把历史背景交代清楚,也许是为了告诉大家,你看,清朝的统治不行了,然后辛亥革命失败了,再然后袁世凯和张勋却总是倒退着想要复辟,这些种种问题说明,中国的问题比较复杂,不适合走资本共和的路线。

而比较让人匪夷所思的一点就是为毛提出走资本主义路线并且共和的是那么几个人?然后在接受了马克思理论之后,提出走无产阶级**的又是同样那么几个人?资本主义的路子和无产阶级不是对立的么?

更何况,为毛说是无产阶级,但是第一次开会的时候来的基本都是一些理论家和书生、学者,而影片里把工人的形象相对的矮化了,使工人相对变成了没有自己思想,已经被欺压麻木了的形象。这个貌似不是很好吧。我觉得怎么也得让工人里出那么几个比较有思想的或者比较先进的人。

五四运动以学生罢工、工人罢工、商人罢工为最有利的支持。工人肯定不会莫名其妙的就去罢工。这里面肯定也是有人的,也是有故事的。

只是影片没有将其展现出来。

建党伟业观后感 篇9

看过《建党伟业》之后,我觉得这是不可多得的历史写实影片。

说实话,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并未对该片报多大期望,估计就是一大堆明星,演了一出历史大戏,主题还是弘扬“主旋律”,对广大群众进行一次思想教育吧。然而,读完后,我不得不承认,我的心已经大为震惊!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风雨飘摇的年代里,一群有理想的、勇敢的中国人在腐败横行、灾害频仍、内忧外患的大环境中,冲破无能、独裁、卖国的政府势力和旧势力的重重阻挠,秘密组党的故事。简而言之,这是一个关于伟大的中国先行者们的故事。

影片以写实的手法一个个重现了当年的历史人物,他们运用自己的勇气与智慧,与反动的政府周旋,反独裁、争民主,争自由。在一次次的斗争中,他们逐渐发现,这些零散的抗争是不足以撼动反动势力的巨大的根基的,要推翻暴政,创造一个民主自由的新中国,必须要有一个有着明确目标与详细策略的群体来领导此起彼伏的民众的自发的起义与抗争,也就是说,他们必须组党。

然而,面对独裁政府,组党显然是侵犯了当权者的利益,因为一旦有反对党出现,这个反对党势必要发动革命,将政府从民众手中抢来的权利抢回来还给民众,所以这个无耻无下限的政府就要想方设法阻止组党。于是,一幕幕精彩的较量就在正义与邪恶、前进与反动、民主与独裁、善良与残暴的气场中各各上演。

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吸引80后和90后的目光,是因为它减少了传统主题电影的许多政治术语,取而代之的是生动的电影情节。当然,高科技的熟练运用也做出了很大贡献。许多斗争场面因此而令人耳目一新。

大家知道,辛亥革命之后几年产生了新文化运动,而新文化运动进入高潮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德先生”和“赛先生”的提出。“德先生”指的是民主,而“赛先生”就是指科学。这可是两位了不起的先生啊!

中国请来了“赛先生”,就可以实现国家的农业、工业、科技、国防的四个现代化,让中国进入富裕的发展进程;中国请来了“德先生”,就会实现国家的第五个现代化,让中国进入幸福的发展进程。为了请进这两位先生,中国革命的先驱者不怕困难和位先,同腐败专制的政府进行了艰苦的斗争。而最后的结果是:

他们成功地组建了政党,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虽说是一部电影,但是由于演员表演的到位,使我们身临其境。我们为穷人受苦,为残暴的政府愤怒,为勇敢的革命者所压倒。

这也让我们认识到:要实现幸福安定的生活,就应该团

结起来,砸烂缠在身上的枷锁!伟大的共产党人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要创造人类的幸福,我们都要靠自己!

建党伟业观后感 篇10

出于对过往的怀念,我们组织集体**了歌颂党丰功伟绩的电影——《建党伟业》,这次观影让我们更了解了革命的艰难与胜利的来之不易,也让我倍加珍惜今天幸福的来之不易。

是否还记得影片中这样的场景,在微风和煦,阳光明媚的嘉兴南湖上,当那12名代表在小船上正式宣布中国共产党成立,当他们激昂地读着《共产党宣言》并高声嘹唱着国际歌时,我不禁心潮澎湃,斗志昂扬,是否也触动了你们的心?从那以后,中国人民有了一个真正为人民利益服务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这一幕,也预示着我们党带领人民乘风破浪,走向真理的彼岸,赢得了中国解放的最后胜利,正如我们在黑暗的天空中发现了一丝曙光。

自1921年7月1日建党以来,党员由最初的50人增加到现在的几千万人。90年来,凝聚了千万颗心灵,凝聚了千万股新生力量。当国家即将灭亡的时候,无数英雄儿女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血淋淋的爱国篇章。而如今,作为80后的我们,没有经历过枪林弹雨的考验,没有感受过生离死别的痛苦,也没有体会到来自那个年代共产党人的义无反顾,却生活在物质文化丰富的今天,享受着无数前辈给我们创造的安乐和谐新生活。

在战争年代,无数优秀前辈,无惧危险和死亡的威胁,**最危险、**最艰苦就出现在**。在今天的和平时代,也有许多优秀的个人和集体。就像我们的隧道,有这样一群英雄。他们虽然没有流血斗殴,但在岗位上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在危机时刻,他们以过硬的技术和战斗精神,奋战在第一线,为我国隧道发展谱写了新的辉煌。

他们也是革命战士,是我们隧道工人的骄傲,也是我们年轻一代的楷模。我们党历经90年的风风雨雨,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相信,在党的领导下,中国隧道业的发展一定会像挡箭牌一样顺利前进。

建党伟业观后感 篇11

观《建党伟业》有感

看完《建党伟业》这部电影,我感受着革命先辈的满腔热血,也让我对青春的使命及生命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思索。《建党伟业》主要讲述的是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至至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历史事件与风云人物。它真正代表了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的到来、五四运动。

人物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等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批党员为中心,讲述了他们在风雨交加、艰难困苦中,为国家寻找出路、历经水火的感人故事。伟人之所以是伟人,是因为他们在危难时刻不怕牺牲,他们具有奋斗、谋略、救人的品质。这样充实而饱满的人生,不得不让我们肃然起敬。

作为**人的新时代,我们应该如何让生活充实,肩负起青春的使命?

首先,要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做一个充满激情的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电影里的大学生,为了国家,把生死置之度外。当警棍攻击他们,机关枪向他们**时,他们一点也不退缩,因为他们心中总有一个声音:

国家就快灭亡!青年学子的拳拳爱国心震撼激扬、感昭日月。这种豪情,这满腔热血,难道不是当今所有人应该学***备的吗?

而我们应该做什么,在这个和平的年代,不能抛头颅洒热血,那就要把国家当作母亲,要维护她的尊严。要坚决与有损祖国名誉的行为作斗争。要拒绝堕落,勇于奋进,肩负起时代的重任。

其次,要有感恩之情。感谢党的恩情,感谢革命先辈的付出。这九十年来,从腥风血雨到如今的雨过天晴,这其中的艰辛历程,恐怕一言难尽。

有这样一个细节:在车站,革命党人被枪杀,并被委托给他们的朋友在他们死前照顾他们的母亲。革命先烈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也有亲情,但为了国家,他们毅然放弃了家庭甚至生命,真的感谢先辈们冒着生命危险为我们建设新中国!

学会感恩,就要沿着党的丰功伟绩走下去,肩负起时代的重任,不要让历史的辉煌在我们这一代垮掉;而我作为一名大学生,更应该熟知历史,以学致用,以对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责任感,提高认知和学***,强化时代责任感,为铸就新的辉煌做出贡献;

《建党伟业》让我重温了革命先辈们的艰辛历程。那种愿意牺牲一切来实现我理想的伟大精神力量,再次震撼了我的心灵。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以饱满的热情、满腔的热血,担起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使命,让生命不为碌碌无为而羞耻,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

用我们全部的生命和精力,建设中国的繁荣、稳定、和谐、繁荣!

周颖异2012年12月5日

建党伟业观后感 篇12

院里要集体**革命教育影片,其中有一部《建党伟业》.说实话,刚开始对它我并不看好,尽管里面明星云集,气势恢宏,留给人们以无限的期待。但我个人认为,这只是一部这样的政治纪录片,但现在我看完了,我改变了对它的原有看法和偏见。

《建党伟业》再现了那段风雨飘摇的历史,重温了老一辈革命家为了挽救人民与水火之中,为了拯救危难中的中国,历经千难万险,经过不懈斗争,终于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的历程,对我们这些出生在新社会、沐浴在党恩下的年轻人,是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建党伟业》从辛亥革命开始,一直演到中国共产当成立,这之间的十年时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十年。十年里发生了许多值得大书特书、使国人永远铭记的事情,涌现了许多名留青史的风云人物,武昌起义、清帝退位、二次革命、新文化运动、袁世凯称帝、护国运动、张勋复辟、**运动、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当文字成立……这些国人耳熟能详、如数家珍的历史事件,曾使我们愤怒过,哀痛过,无奈过,彷徨过,兴奋过,期待过……而今仍在我们的脑海里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而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在于,它真正代表了中华民族风云变幻、可歌可泣、不断进步的历史。

当我们看到孙中山就任中共临时大十字军时,我们感到高兴和自豪,对未来充满期待。当宋教仁遇刺时,我们恨不得上前一枪崩了那个刺客。当袁世凯为了一己之私利,秘密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时,我们恨不得上去一脚把他踩扁在脚下。

当张勋跪在溥仪脚下痛哭时,我们并不为他的愚忠而感动,反而为皇权思想在国人的意识里潜存而忧虑。蒋介石假扮医务人员刺杀复兴委员会委员陶成章时,我们担心革命党内派系斗争的严重后果。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与辜鸿铭争论时,我们可以看到当时高层知识分子新旧思想的激烈斗争。

当我们听到中方代表顾维钧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时说的那些话:“尊敬的各位代表: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

我很愤怒!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时,我们在愤怒的同时,又不得不深思“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真谛。

一个“送”字用的真是太好了!真是一针见血啊!不是自家的东西,送给人家如弃草芥,自然也就不会心疼了。

何况它的“主人”是已经沦为阶下囚的德国,是他们的敌人。削弱敌国,增强他们自认为是盟国的日本的实力,有何不好?再说日本已经于此前出兵山东,击败了德国,接收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送”给日本不过是做个顺水人情,承认既成的事实罢了,就算不“送”,日本也已经“得到”了,还不如体面地正式“送给”它妥了。

可是西方列强们万万不会想到,短短十几年后,他们的这个盟友日本就不识好歹地恩将仇报起来,对包括他们在内的许多国家发动了战争,打乱了他们的计划,打碎了他们的美梦,打破了他们的宁静。你可以毫不犹豫地把中国的山东交给日本,但我们中国人民不能容忍外国侵略者再次瓜分我们的土地。四万万同胞岂是草包?

岂是毫无血性之人?岂是不忠不义之徒?岂是坐以待毙之辈?

怎么办?反抗!反抗!

反抗!不顾一切的坚决反抗!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他们首先站起来,火烧赵家楼,在共产主义者的领导下,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足以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五四运动”,使中国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当一个举着血书“冤”字的女大学生跪在**府前**,回答军警为什么不到检察厅喊冤时,她含泪说:“冤情太深,检察厅接不了我的状子。”之后痛呼:

“我是为四万万同胞喊冤啊!”这一声犹如千钧之重的巨石狠狠砸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上,使人心痛,心苦,心碎啊!有着四亿多人的泱泱大国,如今竟被一个过去一直向咱称臣纳贡的附庸小国欺负来欺负去,成了他们桌上的鱼肉,任由他们切分。

泱泱华夏的颜面何在?尊严何存?

张勋复辟后,陈独秀怒斥道:“在共和国里当皇帝,这是对共和天大的讽刺!”是啊!

辛亥革命刚过几年,就接连出现了两位皇帝。他们虽然长期不执政,但可以看出,皇权和奴性思想在当时的中国人中仍然有很大的市场,甚至根深蒂固。五四运动时,一声声“保卫主权”、“还我青岛”喊得气壮山河,雄壮有力,慷慨激昂,令人热血沸腾!那轰轰烈烈的场面,足以感动每一个观众,让人为之动容,为之雀跃,为之自豪不已。

当“二次革命”失败后,见到在妻子宋庆龄面前长叹的孙中山时,我们能感受到伟人的无奈与哀痛,也易使人联想到伟人那传扬千古的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当看到为了反袁而假意拥护袁世凯的蔡锷时,我们为有这样的同胞而高兴,也叹惜他为国为民抛下知己小凤仙,舍己为人,更为他带病出征而感动。

当见到朱德在枪林弹雨中舍生忘死地拼杀时,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一代伟人为国为民的赤胆忠心……

伟大的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一个能够应对巨大挑战的文明能够向前发展。相反,文明将停滞或失败。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十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面临巨大挑战的十年。

在面临巨大挑战的前提下,各种理论、理论和实际行动的失败表明,这些理论、理论和行动并不能引导中国人完成民族独立繁荣的伟大事业。相反,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可以带领中国走出历史困境,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明。

但汤因比也曾言:“对一次挑战做出了成功应战的创造性的少数人,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经过一种精神上的重生,使自己有资格应对下一次、再一次的挑战?”纵观历史,任何一种文明模式的发展过程,都是一场成就与问题的拔河比赛。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初步实现了百年前的梦想。但我们不能刻意回避存在的问题,而要真诚地面对。真正的、可持续的成功,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之上为“与时俱进”赋予更为深刻和可操作的内涵。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建党伟业》的横空出世有双重意义。第一重意义是让我们重温那段惊天动地的历史,了解中国百年的辛酸和苦难史,让所有的中国人加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新天地,进而奋发有为,通过个人的努力推动国家和社会的进步。第二个意义在于,前者不忘后者,共产党人以革命无畏的精神,成功地迎接了各种挑战,这是新中国建立、发展和扩大的根本原因。

在和平崛起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更需要回到党的建设的源头上来,找到这个源头的火种,赋予它新时代领导中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意义。

光阴似箭,现在党已经90岁了,从当年的“风腥血雨”到现在雨过天晴,又有谁能体会当时的艰辛历程呢,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才是甜。当共产党诞生的时候,就仿佛注定它以后的成功,看完《建党伟业》才明白,当初党的诞生,就是为现在的和平而建立,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了战争,但革命先辈们的那纯净信仰,那股为实现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强大精神力量,再一次的净化了我的心灵。为了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生活,为了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为了子孙后代的美好未来,我们没有理由生活得不幸福。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使命,用原本朴素的心灵,携手创造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园,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

建党伟业观后感 篇13

大三下学期的第一次组织生活终于到来了,这次组织生活的主题是“观红色影片,怀革命英烈”,我们09级电气学院党支部组织观看了国产大片《建党伟业》,对此我有很深的感触。

《建党伟业》 主要展现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它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张国焘、周恩来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中心,讲述了他们在风雨仓皇的时代为社稷危亡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

大凡是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那段峥嵘岁月,因此对于影片的故事情节我就无需赘述了,下面我想主要就影片的表达手法和效果以及对现代人的教育意义等方面简单说说自己的感受。

影片以多线、多时序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黎明前的荣辱变迁。由于涉及的历史事件众多,且影片篇幅有限,给人一种平淡直白的感觉,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影片的历史客观真实性。

从整体上看,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触动是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人物表达得淋漓尽致。陈独秀的激情、李大钊的见义勇为、毛泽东的沉着冷静、辜鸿铭的才华和学究风范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对我触动较大的有两个镜头:

其一是袁世凯面对日本使者的无理条件破口大骂,但最终还是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这个镜头将一代枭雄刻画得惟妙惟肖,既有懦弱,但也不失霸气;其二便是蔡锷将军车站作别小凤仙的镜头,一代儒将,血气方刚,怎奈时不与我,病不识势,一句“奈何,七尺之躯已许国,再难许卿”,道出了多少……哀怨离愁中的大义凛然,就如潇潇暮雨中那道惊破云幔的霹雳,“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无奈中夹杂着悲凉,悲凉中渗透着英杰豪气。

《建党伟业》虽然是一部历史剧作,但其中也不乏儿女情长的温婉镜头,除之前所提到的蔡锷作别小凤仙之外,对毛泽东与杨开慧的相识、相知、相爱也做了比较细致的描绘。看烟花的镜头描绘了两人相爱的甜蜜,这又怎能不让人联想到“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的落寞与悲凉呢?和平时期的爱情也许是幸福的,但我想说的是,战争时期的爱情真的是平凡而伟大的。

“五四运动”算是影片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场面之宏大壮观,使人看了不禁热血沸腾,什么“东亚病夫”,我看到的分明是一群热血青年!这个镜头把学生的朝气与活力充分表现出来了,“少年强则国强”,从当时的角度来讲,这些热血青年都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是中华之独立自治之火种!同为华夏子孙,这怎不让观众随之而热血沸腾!

这一幕没有外国大片的大造价、大手笔,却能给出相同的震撼力,当然,这种震撼只有中华儿女才能读懂。

历史淹没了沧桑,明月诉说着凄凉。

除去党的应运而生、顺命而长,我们最后来看看影片的一大主线,便是毛泽东同志在这十年里的成长经历。没有天生的伟人,从“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到“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毛泽东经历了太多太多,他本身势单力孤,却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在北大图书馆谋得一职,本有机会出国留学(或者说避难),但却有魄力、有先见留在国内救国于生死存亡,正是这些不断的磨砺铸就了他的胆识与睿智,铸就了他独立高尚的人格,以致后来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那段峥嵘岁月已离我们远去而不复返了,但我们应该从中学到一些东西,学习革命先烈的优良品质和优秀作风。今天的大江大山,是革命先烈用他们的头颅和鲜血换来的。我们要坚持革命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再创美好明天!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建党伟业观后感 | 建党伟业电影观后感 | 建党伟业的观后感 | 建党观后感
上一篇:志愿者工作总结(系列十一篇) 下一篇:现场主持稿模板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