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2024高一历史教案模板(优质11篇)

2024-10-03 08:51:40

【#实用文# #2024高一历史教案模板(优质11篇)#】作为一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我常常需要撰写教学设计,这可以帮助我更有效地进行教学工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好工具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高一历史教案模板 篇1

一、教学目标

关于教学目标,大家都比较熟悉,包括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书写教案时为了给后面的教学过程留足时间,我们可以将教学目标形成固定模板,这样就可以在考场上迅速下笔,具体模板如下:

二、教学重难点

准确确定教学重难点是建立在考生坚实的专业基础和教学技能基础之上的,但是如果考生对高中教材不是特别熟悉,我们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确定教学重难点的技巧。

一般情况下教学重点我们可以确定为过程类,简言之,不管政治史、经济史还是文化史,一般都是某个历史事件的进程、某次改革和王朝采取的措施或者某些人物的观点。

教学难点我们会设置为意义、影响或者本质类,因为这些比较抽象的内容是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点。

三、教学方法

很多考生在考虑到底要不要写教学方法,我们在这里给大家的建议是要写,尤其要写那些新课改提倡的教学方法,比如小组讨论法、情境实践教学法等等,但是需要注意一点,教案中写到的教学方法,范文,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予以落实。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考生在写教案的时候最头疼的地方,一方面是因为考生不知道到底该写什么,另一方面是因为考生在思考怎样既能把教案写出来,又能帮助自己试讲或者说课。为此,我们将教学过程整理出思维导图便于大家理解。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我们建议考生先将导入方式写上,如情境导入、经验导入等等,这样考官在看教案时会非常明了,接着,把教师活动、问题和学生活动写上,这样的安排是为了突出设计感,以防考生把教案写成教学实录。

(二)新课讲授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们建议考生按照知识的逻辑层次展开,一般情况下,历史知识的层次比较清晰,分为背景、过程和影响。在明确了知识点之后,每个知识点下面的书写就可以分为教师活动、问题和学生活动三部分,我们以高中历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为大家举个例子。

(三)小结作业

这是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比较简单,考生不需要花过多笔墨去渲染,只需要写上你采用的小结方式和作业即可。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考生在写教案时特别容易忽视的一项,我们要在这里给大家强调,教案中板书设计出彩了,你的试讲会更游刃有余。大家不要采取特别老套的提纲式板书,如果不能保证特别有新意,那么大家最好采用线索式板书,这样线索会更清晰,框架也更完整,我们以高中《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制度》给大家举例子。

以上介绍了教师招聘考试高中历史教案撰写技巧,大家能够对教案撰写有一个深入的了解,祝大家考试成功!

2024高一历史教案模板 篇2

重点:

康梁的维新思想、戊戌变法及评价

难点: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戊戌变法的评价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的综合法;

教学用具:

相关历史图片、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加深的表现,侵略的加深引起了中国社会怎样的变化?”由此,导入“戊戌变法的背景”。

一、 戊戌变法的背景

在学生回答,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所引起的中国社会变化后,教师进行总结:

二、康、梁的维新思想

指导学生采用烈纪年表的方法,将基本史实理清。在理清史实后,重点讲述《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在理清史实后,重点讲述《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讲《新学伪经考》,先通过阅读注解,明确“新学”“伪经”作为历史名词的概念。随之强调,康有为是以维护孔子的名义进行的,以考据辨伪的方式,通过指斥封建统治阶级奉为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理论基础)的古文为伪造之作,范文,这就从根本上推翻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的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根据。让学生分组分析、讨论:康有为为什么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思想?在学生分析讨论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历史根源、康有为的思想根源、社会现状等方面思考这一问题。

同时,教师应指出: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是由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形成的。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显示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强大的优势。伴随着侵略势力的深入,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政治学说和制度传入中国,这一切都是客观存在,必然反映到康有为的头脑中。而其思想的主体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所以,康有为主张的仅是清朝封建统治下的变法,而反对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

三、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

主要是指导学生阅读本节教材相关的小字内容,并根据此内容归纳论战中双方的对立观点,制成表格。对照论战的三个问题,启发学生认识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作用: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2024高一历史教案模板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掌握秦朝暴政;大泽乡起义的过程;张楚政权的建立;项羽的巨鹿之战;刘邦进逼咸阳和秦的灭亡;楚汉之争及其后果。

2.能力与过程:从众多的史实中分析战争发生的原因以及分析战争胜败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爱国、爱民的教育,体会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点:

陈胜、吴广起义和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统治的经过。

教学难点:

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法:阅读指导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公元前209年7月的淮北平原,突然下了一场罕见的大暴雨,这场雨一连下了十几天,淹没了道路,雨刚停歇,就有许多人聚集在大泽乡的山坡上,因为这场雨延误了他们去渔阳守边的行期,按秦法规定,误期当斩,面对着死亡的威胁……(他们最终做出了怎样的抉择?结果如何?同学们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研究秦朝末期的那段历史。

二、新课探究:

1、引导同学们自主阅读导入框的文字和图片。(媒体显示图片)

学生思考:这些都说明了什么?学生们自然会想起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在古代修建这样庞大豪华的宫殿群,需要怎样的艰辛劳动?

2、分组讨论(四人为一组)

话题:秦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

各小组讨论后派一名代表发言,(教师引导)收集归纳整理。(媒体显示)

秦的暴政表现在:徭役和赋税很重,刑法残酷,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举例说明)不仅如此,宦官赵高掌权,政治变得更加黑暗。秦朝暴政在人民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3、学生自主思索:

在这种情况下,你知道人民会怎么样?最初点燃战争的“导火线”呢?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媒体显示)

战争的直接原因:(遇雨误期)

战争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4、分组学习:“陈胜、吴广起义“

2024高一历史教案模板 篇4

高一年级首次进入新课改,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理念上有待进一步更新,在教与学的方法上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在改革面前吸取上届经验,探索过程中少走弯路,这是摆在我们高一师生面前的重要问题。

一、本学科教学要求:

历史必修(一)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等是该模块学习的基本内容,其中包含九个专题,即: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史上的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二、具体措施:

1、从开学初起,加紧新课程理念培训,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更新思想改进方法,以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投入新学期教学。学期初根据教研组计划安排,在第三周请参加省级新课程培训的张军老师对全备课组成员做一次讲座,以提高认识,借鉴外部经验和做法。此后不间断学习新课标,并逐一落实到教学之中。

2、继续严格执行集体备课制度。由于新教材的使用,大多数老师对教材内容和教法不太清楚,所以我们除按照学校的要求,每星期三晚办公时集中,由一位老师主讲,大家集体讨论,形成一致意见外,每周再增加一次集体讨论的机会,力争每一节课都形成统一学案和教案。同时积极提倡二次备课,老教师可以在教学案上直接备课,新青教师必须再二次备课新教案。争取统一进度,统一作业,把准教学基点,发挥个体特长,运用集体智慧,达到最佳效果。

3、坚持采用学案制度,要求每一份学案均能包含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延伸学习的基本内容,既要考虑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能反映能力的提高,既要有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引导,又能体现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每份学案均围绕下列几部分组成编写,不求全但求精:课标要求、资料卡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知识整合、学习延伸、同步检测、相关链接等,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做到详实、有可操作性。

4、要坚持教学的“五认真”,扣紧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做好辅导工作。

5、作业安排是每一小节一份同步检测,一个专题一次课堂作业,请主讲老师编写。同步检测当堂反馈,课堂作业认真批改,认真讲评。

6、要科学地利用教具和自制教具,如地图、图片等,加强学生对课本内容理解的直观性。我们准备组织学生观看有关抗日战争的部分影片,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7、虚心学习,取长补短。积极开展相互听课活动,同组人坚持每周每人互听不少于一节,第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2024高一历史教案模板 篇5

一、基本情况

1)课程名称: 高一历史

2)教材使用情况:新教材人民版

3)任课班级: 高133、134、135、136

4)本学期周课时:3(含补课)

5)计划教学时数: 50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1)课程教学主要目的要求:

1.按《湖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贯彻实施历史教学, 通过对必修Ⅱ的学习,了解中外经济的发展演变历史,加深对现今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2.紧扣会考考纲,做好会考复习,使学生能顺利通过会考。

3.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用历史的眼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从中国国情出发,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做对国家有用的人。

2)教学重点、难点:

(略)

三、教学内容及计划安排:

教材体系及教学进度计划教学内容调整说明

第一周专题一

第二周专题一

第三周专题二

第四周专题二

第五周专题三

第六周专题三

第七周专题三

第八周期中考试

第九周试卷讲评

第十周专题四

第十一周专题四

第十二周专题四

第十三周专题五

第十四周专题五

第十五周专题六

第十六周专题六

第十七周专题七

第十八周复习

第十九周复习

第二十周期末考试

2024高一历史教案模板 篇6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历史知识,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包括分析、比较、归纳、推理等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历史资料和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探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通过历史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具体内容包括: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官僚制度的演变、科举制度的兴起与影响等。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系统讲授,使学生了解基本的历史知识和概念。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历史问题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4. 情境模拟法: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模拟中体验历史,增强历史感受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2. 讲授新课:教师按照教学内容进行讲授,注重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 组织讨论: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引导学生就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相关历史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探讨。通过分析案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5. 情境模拟:教师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模拟中体验历史。通过情境模拟,增强学生的历史感受力,提高他们对历史的理解能力。

6. 总结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通过反思,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表达能力、思维活跃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3. 测试评价:通过测试方式,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可以有效地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同时,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历史学习,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2024高一历史教案模板 篇7

[复习目标]

1、正确认识原始社会的历史特征,从社会组织、生产力状况、经济活动等方面掌握原始社会各发展阶段的状况。用生产力的观点分析原始社会瓦解的原因。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的进步性,掌握中国奴隶社会的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阶段特征和主要线索。

3、根据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正确分析西周井田制、分封制、等级制等制度的特点、作用。

4、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和线索,确评价春秋战国时一系列战争的性质、特点、作用;全面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表现、作用、影响。

5、掌握自原始社会末期以来,华夏族及各部族的状况,了解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融合的发展,正确评价民族融合的作用。

6、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技术的提高、社会生活的进步、生产关系方面的变化等方面,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7、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科技文化繁荣局面出现的原因、表现;把握诸子百家的基本主张和观点,正确评价其历史地位和影响。

[要点梳理]

本单元的断限从距今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前,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三个历史时期,涉及原始人、氏族公社、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几个历史阶段。

1、主要线索和阶段特征

(1)原始社会从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1世纪为止,历经原始人群、氏族公社(包括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时期。元谋人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原始人类,北京人是原始人类的典型代表。从山顶洞人开始进入氏族公社,半坡文化和河姆渡文化是母系氏族繁荣阶段的代表。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和良渚文化是父系氏族公社的代表,此时期,贫富分化,原始社会解体。尧、舜、禹的传说,反映了原始社会末期的情况。

遍布全国各地的原始文化表明,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中国先民的多项发明,说明中国对世界文明具有突出贡献。

(2)奴隶社会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到公元前476年春秋结束。

①夏自公元前21世纪至约公元前16世纪,由启建立,最后国王是桀。统治中心地区,西起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东至今河南、河北、山东交界处。夏朝是中国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奴隶制开始阶段。

②商自公元前16世纪至约公元前11世纪,由汤建立,最后国王是纣。初都城是亳,前期屡屡迁都,最后定都殷。其疆域,东到大海,西达陕西西部,东北到辽宁,南至长江流域,还有众多属国。商有高度的奴隶制文明,是奴隶社会发展阶段。

③西周自公元前11世纪中叶至前771年。由周武王建立,最后国王是周幽王。都城是镐京。西周建立了完备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是疆域空前的奴隶制国家,是奴隶社会鼎盛时期。

④春秋自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这一时期,生产力发展,周王室衰微,周王成为诸侯的傀儡,战争频繁,诸侯争霸,民族融合加强。春秋是奴隶社会瓦解,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

(3)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自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这一时期,兼并战争激烈。民族融合加强,出现了统一趋势,生产力大大提高,通过一系列变法运动,新兴地主阶级逐步取代奴隶主贵族掌握了政权,封建制度最终确立。

2、政治制度的建立和更替

(1)原始社会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分为原始人群、氏族公社、部落联盟等几种形式,这些社会组织与原始社会的各个阶段相对应。部落联盟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是由两个以上部落为了共同利益而结成的联合组织。炎帝、黄帝、蚩尤和尧、舜、禹都是代表性的部落联盟的首领。部落联盟的选举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实行禅让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发生变化,人们平等的关系被打破,出现了私有财产和氏族贵族,并逐渐形成奴隶主和奴隶两大对立阶级,部落联盟逐渐被国家取代,原始社会瓦解。

(2)奴隶社会整个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实行的都是君主为核心的王权专制和分封贵族为主的政体。

①夏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夏王朝建立了武装、设置了官职、监狱,制定了刑法,国家机构完备,奴隶制国家完全形成。

②商商代奴隶制国家机器及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备。炮烙之刑、人祭、人殉,表明了奴隶制度的残酷性。

③西周西周是奴隶制制度完备时期,通过分封制度和宗法制度及等级制度,从王国到诸侯国,按地区建立起层层政权机构,形成明确的等级,由各级奴隶主贵族世袭地把持着各级政权,维护着中央对地方,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和秩序。分封制、等级制、宗法制及特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

④春秋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分封制和等级制受到严重破坏,政自天子出变为政自诸侯出,周王成为大国的附庸,出现了七国争霸的局面。

⑤战国战国时期,周王室和诸侯的进一步败落,通过一系列变法,分封制被郡县制所取代,世卿世禄制被军功爵制等所取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开始形成,封建官僚制度开始建立,封建制度终于在各诸侯国建立起来了。

3、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

(1)原始社会经济

①原始社会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被迫过群居生活,原始人群时属旧石器时代,会制造石器和使用火。山顶洞人能人工取火。

②半坡文化和河姆渡文化属新石器时代,会建造房屋,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和原始手工业出现,弓箭、制陶、麻纺织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成果。粟和水稻开始种植。

③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生产工具更加进步,出现小型铜器,有了养蚕缫丝业。原始农业和畜牧业有了发展,产品有了剩余,出现私有制和贫富分化。

(2)奴隶社会经济

①生产力的变化夏商西周的生产力有了进步,处于金石并用时代,除木、石和骨器外,也有少量青铜工具,西周晚期出现铁器。春秋时,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出现铁器和牛耕,以奴隶集体劳动为主。

②经济活动状况夏商西周的农作物品种、耕作技术和农田水利都有了较大发展。青铜铸造是主要手工业部门,青铜器不再局限于礼器和武器,开始向生活化、工具化发展。纺织业、玉器加工业、陶瓷业、漆器业有了发展,后期煮盐业、酿酒业等有了较大发展。与此同时,商业、交通和城市也有了一定发展。

(3)战国社会经济战国封建制的确立,又加速了生产力的提高。新的剥削方式和新的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人身地位的提高,大大促进了生产力水平。铁器和牛耕的普及,更是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农业、手工业都有了发展,出现了一批政治、商业中心,还出现了一批有势力的大商人。

4、民族融合的加强

先秦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的奠基时期。原始社会后期,通过战争、结盟等形式,逐步形成了华夏族。夏商西周都是由华夏族的不同部族建立的,中原华夏族与国内务民族的联系和交往加强。春秋战国时期,中原王朝同周边地区,各少数民族的关系都有了发展,在频繁的战争和频繁的经济文化交往中,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快,经济文化联系加强。这些为后来秦朝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5、科技文化成就

科技文化的发展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1)原始社会时半坡氏族的彩陶和记事符号,说明当时已出现了简单的文字和艺术形式。

(2)进入奴隶社会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促进了文化的进步:夏朝有了历法,商代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月食记录,商周的青铜艺术、雕塑和甲骨文、金文达到很高水平。

(3)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剧变和经济大发展,思想和科技更是出现了繁荣局面。思想方面,名家辈出,从各自的立场出发阐述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和思想解放的局面。突出反映了这一时代文化的繁盛。孔子和儒家思想及诸于思想,对中国和东方文化有着重要影响。教育方面,官府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形成。适应征战的需要,出现了一系列军事著作。天文、历法、医学和建筑等科学技术有了进步。文学艺术也有了发展。出现了标志我国文学光辉起点的《诗经》,体现“百家争鸣”的诸子散文,影响深远的浪漫主义文学杰作《离骚》等。

[题例剖析]

[例1]促使原始人定居的主要因素是

A、原始农业的发展

B、掌握建造房屋与制陶的技术

C、饲养家畜家禽

D、营造公共墓地。

(20xx年北京、安徽春季高考)

剖析:解答本题,最关键的是要准确再认原始人生产生活变化的历史阶段特征。从采集、渔猎到原始农业的出现;从逐水草迁徙到定居。从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来分析,C、D两项极容易排除,迷惑性较强的是B项。但只要弄清楚是定居的需要而迫切要求掌握建造房屋的技术,而不是掌握了建造房屋的技术才定居的。这样就可以排除B项。解本题从正面认定A项是正确选项也可以。如可以这样想,采集、渔猎的场所不可能固定,而远古居民居住的场所也就不可能固定,尤其是在原始社会那样的环境条件下。而随着原始农业的出现和发展,居住的场所就可以固定在耕种区域的附近了。通过对题目的分析可以看出,本题避免了学生的死记硬背,更多地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代表着高考命题的改革方向,这类题目在高考试题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在练习中应予以重视。

答案:A

[例2]问答题

墨子说:“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又说:“(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就上引言论,指出其思想核心,说明其社会根源,并分析其积极意义。(1994年全国)

剖析:本题是一道材料论述题,试题引用墨子的两段言论来创置新情景,并以墨子的基本思想“兼爱”、“非攻”作为切入口,由浅入深的设置了三个问题,属“小切口、深分析”题型,旨在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概括、分析和评价能力。试题还渗透了历史唯物主义和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因素。题目的第一问,考查了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炼观点的能力;第二问较难,要求考生在课本知识融会贯通的基础上,根据要求重新进行加工和整理,对考生的理论素质和思维品质要求较高。教材并没有直接讲述战国时期墨于思想产生的根源。只能根据教材涉及到的战国初期思想家、代表的利益,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经济发展和战乱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思维加工和理论思考,结合提问,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第三问,要求考生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当时墨子思想的地位、影响及祖国优秀传统文化角度作出历史、全面的评价,肯定其积极意义。

参考答案:

这些言论的思想核心是“兼爱”、“非攻”。

墨子生活在战国初期,当时社会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封建经济初步形成,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小生产者的队伍不断扩大。他们深受剥削和压迫,要求摆脱贫困,渴望温饱富裕。同时,各诸侯国为掠夺土地和人口混战不已,生产破坏、生灵涂炭。广大小生产者厌恶战乱,渴望安定。

墨子要求人们相亲相爱,互助互利,和睦安定,共同富裕,是符合人民利益的。他反对掠夺战争,谴责战争对生产的破坏。这也符合人民的利益。墨子提出:“兼爱”、“非攻”,企求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发展生产,有利于社会进步,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墨子的这些言论,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值得弘扬的。

2024高一历史教案模板 篇8

资本输出和全球扩张

1、资本主义扩张的脉络:

16-18世纪中叶:殖民扩张在近代早期就已经展开,西方探险家、传教士和殖民征服者军队的足迹遍及全世界各主要地区,为进一步的殖民扩张打下了基础。

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在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阶段,西方工业化国家以商品的对外输出为主要扩张手段。

19世纪中叶-19世纪末:进入垄断阶段后,资本输出成为西方列强重要的扩张手段。自19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英国一直是最大的资本输出国,法国、德国紧随其后。

影响:进入垄断时期后,资本输出给新一轮的殖民扩张活动注入强大动力,并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扩张。

列强瓜分世界

状况: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列强开始了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的高潮。

特点:

①范围:瓜分世界领土的角逐遍及世界各个地区,

②程度:程度空前激烈。

③焦点:其中,非洲地区、中东地区以及东亚的太平洋地区,是欧美列强争夺的焦点。

焦点1

非洲:

①近代早期:非洲是西方国家最早展开殖民活动的地方。但以前受制于交通条件、热带疾病等因素,殖民活动范围有限。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展,很大程度上排除了这些不利因素。19世纪最后30年,非洲成为西方列强争夺殖民地的重要目标。英、法等国在这里原先具备一定的基础,更致力于扩大殖民地范围;

一些新兴国家如德国、意大利和比利时,也纷纷挤进殖民行列。

焦点2

远东亚太地区:

在东亚太平洋地区,列强的主要目标是中国。

①他们采取先侵占中国边境邻邦作为基地的方法:英国侵占马来西亚、缅甸,与法国争夺泰国;法国侵占印度支那(越南);俄国侵占与中国西部接壤的中亚小国。

②英、俄、法、日等列强,还在中国划定各自的势力范围。

③美国1898年提出对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力求“利益均沾”。

殖民体系的形成

状况: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①殖民国家:英、俄、法、德、美、日是六个最主要的殖民大国,其中英国是头号的世界殖民大国。

②殖民地:殖民统治从形式上分,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殖民地完全丧失独立性,在政治上和法律上直接处于附属地位,在财政、经济以及其他方面,也都从属于宗主国。

半殖民地是独立国家向殖民地国家过渡的形式,名义上保持政治独立,但经济、财政和外交依附性很强;西方国家强迫他们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种种特权。

影响:列强瓜分世界的斗争,是引发地区冲突的根源,也是引起世界范围大规模战争的祸根。

2024高一历史教案模板 篇9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概念,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规律,提高历史学科的基本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

根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现象作为教学内容。例如,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民族复兴,世界史中的重大战争、文明交流和全球化趋势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系统讲授,使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基本情况和背景,掌握相关的历史概念。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针对某个历史事件或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历史事件的成因、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或参与历史事件的模拟活动,通过亲身体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5.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利用视频、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使教学更加生动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讲授新课:按照教材要求和教学设计,系统讲授新课内容,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3. 互动探究:通过提问、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 巩固练习:布置适量的练习题或思考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历史规律,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和认识水平。

五、教学评价

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思维活跃度、合作能力等,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 结果评价:通过测验、作业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评估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结束后,对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同时,关注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学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2024高一历史教案模板 篇10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概念,理解其历史背景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近代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具体内容包括: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五四运动的兴起和影响,以及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意义等。

三、教学方法

1. 问题导向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寻找答案,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 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究历史问题,通过团队合作和交流,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细节和背景,增强他们的历史感知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片段,引发学生对近代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出问题:教师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合作,围绕问题进行探究。教师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指导,帮助学生深化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4. 分享交流:各小组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补充。通过交流,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历史知识。

5. 总结提升: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对现实的意义和启示,提升他们的历史素养和人文情怀。

五、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思维活跃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2. 作品展示评价:要求学生制作一份关于近代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展示作品,可以是海报、PPT或短视频等形式。通过作品展示,评价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反思日志评价: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关于本节课学习的反思日志,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感受。通过反思日志,评价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态度和收获。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我们希望能够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同时,我们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更好地理解现实社会,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2024高一历史教案模板 篇11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历史科教学。学生基础差,底子薄,且各科成绩发展不平衡。相信经过本学期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 历史学科成绩将会有一个整体的提高。

课程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感知历史、积累历史、理解历史与现实和主动参与的过程。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措施

1、钻研新课程教材,依据历史课程目标,针对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精心地设计历史教学课堂。

2、认真教好每一堂课。上课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构建知识体系,注重知识迁移,培养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关爱学生,以情动人,耐心辅导每一个学生,认真批阅学生的每一次作业。搞好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及时反馈教学,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采用“ 情境教学”,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在愉快中学到知识。

5、结合实际,开辟第二课堂。本学期要求学生进行适量的课外阅读和历史调查活动,收集相关史料,撰写历史习作和制作历史课件等。重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的综合能力,逐步形成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材分析

本学期主要任务是完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1必修》内容。本册教科书讲述的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共有八个专题。

本模块的学习要点: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3、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4、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5、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6、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7、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8、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史上的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进度

1 军训

2 完成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的复习讲解

3 中秋放假;

4 完成第一单元的1、2的教学

5 完成3、4课教学任务

6 国庆放假

7 完成第二单元课教学任务;进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政治制度的比较

8 完成7、8课教学任务;

9 完成9课教学任务;安排期中复习;

10 期中考试;期中考试分析,

11 完成9、10课教学任务;

12 完成11、12课教学任务;

13 完成13、14课教学任务;

14 完成15、16课教学任务;

15 完成17、18课教学任务;

16 完成19、20课教学任务;

17 完成21、22课教学任务;

18 完成23、24教学

19 元旦放假;

20 期末考试习题编制;期末复习;

21 期末考试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初一历史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中历史教案 | 初中历史教案
上一篇:总账工作总结英语 下一篇:2024青年活动策划方案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