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收藏十四篇)

2024-09-30 19:31:38

【#实用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收藏十四篇)#】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它是基础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桥梁,促进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好工具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27例题及做一做,练习五第3、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2.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差和减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3.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减法的含义。

教学方法:情境演示、启发式教学法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磁力板、5个圆片、5根小棒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数的组成,拍手游戏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减法的含义

(1)过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4个气球飞走1个蓝气球,手里还剩下3个气球。

(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说明:4个气球飞走1个蓝气球就是从4里面去掉1,求还剩几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去掉)

2.学习减法算式

(2)教师说明:从4里面去掉一个,用减法计算就要从3里面减去l个,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去掉1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2。

(4)教师进一步说明:从4里面减去l个,用减法计算。(板书:减法)

(5)读减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3.发散联想

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3-1=2来表示的减法事例。

4.看图,体验减法含义。

打开教科书26页做一做,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1.P27学生独立操作,表述含义。

5-1 5-2 5-3 5-4(5-5 5-0)

你们是怎么想出得数?

看图摆一摆数出来的、用数的组成想5可以分成1和几……

2.独立完成27页做一做,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看算式摆一摆。

投影出示练习五的第3、4题,学生边摆边口述。进一步加强对减法含义的理解。

4.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减法算式表示。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何收获,学会了什么?有了那些体验?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课本P18—P19例2、例3

教材地位:本节课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8至19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笔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以后学习多位数减法的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算法的基础上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笔算两位数退位减的算理,能正确用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方法: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本课力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探究,动手操作,充分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通过观察分析, 感知比较,合作交流,总结反思,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同时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用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温故知新

1.根据老师的操作,快速说算式:

①放6根小棒,拿走2根,还剩多少根?(6-2=4)

②先放1捆,再在旁边放4根。一共多少根?拿走8根,还剩多少根?不够减怎么办?( 14-8=6)

③先放3捆,再在旁边放6根,拿走9根,还剩多少根?(36-9=27)

2.快速抢答:80-7 35-8 63-4 26-7 42-5 43-6 32-9 65-9

【设计意图:在复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个位不够减时向十位借“1”当做“10”,进而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究做铺垫。】

3.列竖式计算:52-21 79-37 65-24 (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复习“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再类推“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二、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同学们已经能够快速准确的进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那么,今天,我们将一起来继续研究“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三、主动探究,体验方法。

1、教学例2:出示主题图,寻找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我们上节课已经知道了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可以用56-22来计算,那如果想知道北京比巴黎多多少票?你会列式计算吗?

(1)独立列出算式,并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认真思考计算方法。(建议:摆摆小棒。)

(2)同桌交流算法。(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算法。(先放56根,个位拿走8根,怎么拿?就从十位退一,合个位6根,也就是16―8=8 ,再把十位上4个十减去1个十剩下3个十,即30,30+8就是38。)

(4)探究竖式写法:

竖式怎么写?

a、56-18,竖式该怎么写?谁跟谁对齐?(相同数位要对齐)

b、想一想:先算什么?够减吗?不够怎么办?(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当10)

c、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一,可是怎么才能记住从十位上退了1呢?(在被减数的十位“5”的上面点一个小圆点,这个小圆点叫做退位点)

d、那么现在个位上该怎么算呢?(1.把被减数的个位数加10再减;2.把十位上退下来的1当做10,用10先减去8,再把剩下的2加上被减数个位上的6得8。)

e、现在十位该怎么算?被减数退1后,十位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被减数的十位数减1后再减去减数的十位数)

【设计意图:“从十位上退1”的含义及原因和“从十位退1,十位上就少了1”的道理,学生不易理解,且易出错,是教学中的难点。通过借助学具操作的表象,类推出笔算时的方法和道理,充分运用表象作理解算法、算理的支柱和桥梁,揭示自然,学生易于理解,能较好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f、生自己尝试写一下56-18的竖式。

g、在退位减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h、独立完成“多伦多比巴黎多多少票?”然后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整个探究环节是创造性教学的核心环节。在这个教学阶段,组织和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解决新知识所提出的问题的猜测、探索、验证、讨论、交流、概括等到一系列活动,并在活动中理解和掌握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发展数学素质。】

2、教学例3:出示50-24,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教师巡视指导,最后全班交流。

四、灵活运用,体验成功。

1、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的第2题。

做完后,集体订正,然后小组讨论,小结笔算退位减法要注意什么?

(1)写竖式时,相同数位对齐。

(2)计算时,个位减起。

(3)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

(4)“退位点”提醒我们从十位减1。

2、完成第21页的第6题。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计算过程,并说说错误的地方该如何改正。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交流、总结,使学生掌握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五、总结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什么?再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时你有什么问题想提醒同学们?

六、课后作业:

用“1、4、7、9”这四个数字,组成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式,先把它们分分类,找一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然后再算一算。

【设计意图:本题旨在让学生通过编制和排列算式、分类、比较与合作交流,讲讲算算的活动,进一步满足学生成功的心理需求,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和智力水平,激发创新意识。】

附: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例2: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 例3:

56 — 18 = 38 50 — 24 = 2 6

5 6 5 0

— 1 8 — 2 4

3 8 2 6

笔算减法应注意: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钟表》第一课时-------认识整时(84-85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钟面,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认识钟面,学会看整时。

教学媒体:课件,学具钟。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学生对时针和分针的整体认识还不太习惯,重点放在通过观察时针和分针来判断所表示的时刻。数学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要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从导入到实践活动整个环节都与学生的日常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而且根据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动手、比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学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战性,达到教学要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谜语导入:

1、师导言: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预设生齐说:喜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你们来猜一猜.课件显示谜面:嘀嗒嘀嗒当当当,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师:谁猜到了这是什么生可能说:闹钟,师可引导说:钟表(板书:认识钟表)

二、自主探究

1.认识钟面。

(1)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钟(课件出示),现在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

(2)学生反馈交流结果。引导学生说出钟面上一共的12个数,还有长短不同的'指针。

(3)边出示课件,边小结:通过同学们的观察,我们发现了钟面上一共有12个数,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还有2根指针,又短又粗的──时针;又长又细的──分针;。 (4)在自己的小闹钟上指一指,并告诉同桌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

2.认识整时。

(1)屏幕上出示主题图。

师:请小朋友观察,看看小闹钟叫醒小女孩的时间是几时?生说。

(2)你能说出下面钟表上的时间吗?

(3)引导学生观察12时、4时、6时,观察讨论:这三个钟面的分针和时针分别所指的数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反馈讨论结果。

学生可能回答:12时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2;4时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4;6时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6。学生也可能回答: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从1到12的任何一个数,指向几就是几时。

(4)教师小结:在钟面上,当分针指向12的时候,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5)讲述电子表表示法

三、开心练习

1、课件显示3个钟面,学生回答:8时,8:00;3时,3:00,6时,6:00

2.《小明快乐的一天》。师:“现在老师要带同学们去看看,小明是怎样过快乐的一天的。”屏幕上出示课本92页插图。

(1)师:“看第一幅图,小明什么时候?在做什么?并写出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

(2)小组间说说:小明是怎样过快乐的一天的?

(3)指几名学生说一说小明是怎样过快乐的一天的,并说出是什么时候?(如7时,是什么时候的7时。)

(4)这样的一天一定会有很多收获的。那么你们的一天又是怎么安排的呢?

同组的学生说说,然后指名说说。并教育学生要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作习习惯。

四、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我们一起认识了表示整时的时间,并学会了表示整时的时候,有两种表示方法,你学会了吗?)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篇4

课题

小数加法和减法

课型

新课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逛超市”,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2、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创设情境:超市购物

出示几件物品的标价

钢笔、笔记本、讲义夹、记号笔、书包、铅笔盒、美工刀………

2、根据自己的需要挑其中两件商品然后想想自己要付多少元。

先列出算式。

根据自己的喜好列出算式,并尝试计算

二、新授

1、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先把竖式写下来,列举部分同学的竖式你们觉得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要求学生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让学生试着计算一下还是刚才的几位同学上去板演。逐个点评,纠正计算中的一些问题。

2、小结加法的计算法则。

3、同桌的两人比较一下,谁用的钱多些?多多少用什么方法去求?先列式并列出竖式你会计算吗?要注意些什么?试着计算出来,并投影一些同学的计算。逐个点评,表扬做得较好的同学。

4、小结减法的计算法则。

5、归纳小结

比较整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比整数加减法更需注意的地方:

都要数位对齐,都要从低位算起;

计算小数加减法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数里还要对齐小数点并点上小数点。

组织学生再进行交流。

提醒:和或差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要去掉0把结果化简。

根据同桌实际情况列出算式,并尝试计算

三、练习

四、总结

五、课堂作业

六、延伸

1、你们同桌两人一共用了多少元?交流一下计算结果。

2、你买的两样东西价钱一样吗?哪种多些,多多少?把你的想法用算式写出来。

3、谁最会花钱,花了多少?谁用得最少?他们俩相差多少元?

4、每个同学如果都有10元钱,售货员还应找回你多少元?

5、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让学生先说计算方法,需要注意些什么?

6、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7、做49页试一试题目

让学生观察与例2中的计算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启发学生利用例2的计算经验先独立完成这里的计算,再小组内交流。

8、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1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学得怎么样?

练习八第2题

谈话:同学们还可以根据例1提供的信息,再解决一些用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同桌交流

几位学生上去板演,集体订正。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内交流。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7,6 加几

教学目标:

1、探究7、6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根据一幅图中两个已知数写出两道加法式子,初步理解这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3、能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提高分析、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能力。

4、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预习学案:

9 + ( ) = 108 + ( ) = 107 + ( ) = 106 + ( ) = 105 + ( ) =104 + ( ) =108 + 18 + 28 + 35 + 58 + 58 + 68 + 87 + 8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引入多媒体演示:通过信息图提出问题:

问题1:1号运动员一共投了多少个?

问题2:2好运动员一共投了多少个?

师: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

学生甲:……

学生乙:……

教师:小朋友采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这道题,值得表扬。这节课我们来研究7,6加几。(板书课题:7,6加几)。

教学意图:通过复习9,8加几,帮助学生找准原有认知起点,便于学生有效地利用旧知识主动学习新知识。

二、探索新知

教学7加几的进位加法。

(1)创设情景列算式。课件演示(小试身手)

(2)出示问题探究 6+5

6+5的演示图

①分组讨论交流。

②小组代表汇报各自的想法。

学生甲:我是这样想的,在6+5中,将5分成4和1,6和4加起来得10,10+1=11。

学生乙:6+5,将6分成1和5,5+5=10,10+1=11。

学生丙:6+5可以先数6个再数5个,合起来为11。

教师:同学们说的想的这些方法都不错,大家可以选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教师:请同学们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下面的算式题。

7+4=□ 7+7=□学生计算后抽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集体订正。

教师:该怎样计算呢?请同桌进行讨论交流,谈谈各自的想法。学生同桌讨论交流后,派代表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6加几和刚才学习的'7加几有相似的地方吗?哪些地方相似?

学生:7加几是把另一个数分成3和几,6加几是把另一个数分成4和几,都是把前面两个数加起来得10后,再加余下的数。

教师:同学们能从中发现规律,真不错。请同学们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下面的算式题。6+6= 6+8= 学生计算后抽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集体订正。

教学意图:通过找6加几、7加几的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提高学生对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

三、检测案

教师:我们学习了7,6加几的进位加法,同学们能不能说出所有7,6加几的式子呢?学生先自己写算式,再把写好的算式在小组内交流。教师视频展示学生排列好的式子:

7加几的式子有:

7+07+17+27+37+47+57+67+77+87+9

6加几的式子有:

6+06+16+26+36+46+56+66+76+86+9

教师:为什么要这样排序呢?

学生:这样从0排到9,很好记。

教师:请同学计算出每道式子的得数。学生回答。(略)教师动态演示各式得数。

教师:请同学们自制7,6加几的口算卡片,并且有规律地排列起来。

教学意图:用学生自制口算卡片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算式的掌握水平。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篇6

学习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

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过程与方法:

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在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中,学生能正确的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2、能够正确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准备

挂图、小棒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景,观察情景图

1、同学们也让我们踏上神秘的南极大陆进行实地考察,好吗?

2、你在南极大陆上都看到了什么?看谁能把话说完整。

3、先让我们估计一下,天上有多少只贼鸥?冰上有多少只贼鸥?冰上有多少只企鹅?

学生试着估计一下,并说说是根据什么估计出来的?

二、提出问题

看样子南极的朋友还真不少,就让我们用数字把朋友的数量记录下来好吗?

三、解决问题

1、想一想,这些数字你想怎样记?

2、把你的好办法,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让他们帮你听听怎么样。

3、你能把这些数字记录下来吗?试一试。

4、相信你会把这些数字读得非常正确。

5、小组同学交流想法,并用计数器演示。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用计数器帮助演示数的写法,并让学生说说每一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加深数位意义的理解。

6、小组内一个同学用计数器演示,其余同学读数并把数字记录下来

7、小结:通过读数和写数,你都有什么发现?

揭示:读书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四、应用拓展

1、联系生活实际,找一找我们的周围什么地方用到数字?(全班学生的总数、男同学的人数、女同学的人数等等)。先让学生用该数字说一句话,再让其余同学把数字记录下来。

2、“自主练习”第1题,先让学生独自做题,把自己写的数读给小组同学听,在小组内交流写法。

3、“自主练习”第2题,先让学生整体观察这张表,有什么发现?再让学生独立填写各空格里的数。填完后,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有什么发现?

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

五、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第(2)课时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上节课我们在南极考察时看到了天上有47贼鸥,冰上有32只贼鸥,看到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2、学生自由提问。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如果出现“一共有多少只贼鸥?”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数出贼鸥的总数,如果有学生会计算的话,可以计算出来,但对学生不作统一要求。如果学生不能提问出“天上的贼鸥多还是冰上的'贼鸥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问。

二、解决问题

1、“怎样才能知道天上的贼鸥多还是冰上的贼鸥多?有什么办法?”让学生知道问天上的贼鸥多还是冰上的贼鸥多,其实就是比较47与32的大小,“怎么比较47与32的大小呢?”

2、学生独立思考。

3、小组交流想法。

4、全班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

三、拓展应用

1、“自主练习”第3题,学生独立做,做完后小组交流想法。

2、“自主练习”第5题。

(1)同学们先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摆的。注意让学生把图中的条件和问题表述清楚。

(2)在理解图意后列式计算。

(3)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想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

(4)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法做第5题。

3、“自主练习”第7题。

(1)、先让学生明白题意。

(2)、学生独立去做,在交流自己选择的结果和想法。

(3)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四、课堂小结: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篇7

活动目标:

1、不受大小和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感知7以内的数,并进行数和量的匹配。

2、会正确使用数量词,如:个、把、棵、根……

3、能愉快地参与活动,体验操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胡萝卜、青菜)若干、点卡、小篓子人手两个。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兔和蜡烛,激发幼儿目测蜡烛数量。师:这是谁?今天小兔过生日,它过几岁生日呢?你怎么知道是4岁的?

小结:有4根蜡烛就是4岁了。

二、观察小兔家的物品,会正确使用量词。

课件:小兔家(桌子、盘子、勺子、照片、书、篮子、苹果、沙发上放5个靠枕)师:这是谁的家?你怎么知道的'?小兔家有几张照片?还有什么?有多少?你是用什么方法?你来数给大家看。

三、小动物做客,正确感知7以内的数,并进行数和量的匹配。

1、师:瞧,小兔的好朋友也来了。有几个好朋友呢?

2、课件:5个小动物、5个礼物盒师:哇,好朋友们都带来礼物了,会有什么礼物呢?第1个:小猪带来了什么礼物?有几串呢?它的点卡朋友是谁?看看小猪拿的这串糖葫芦上面有几个?你能找到它的数字和点卡朋友吗?第2个:小熊、小狗带来了更多的礼物,是什么呢?有多少个?它的数字朋友是几?第3个:小猴带来了什么呢?是小兔最喜欢的胡萝卜。有几根胡萝卜呢?点卡会告诉你。请拿出蓝篓子,看看是几的点卡。一样吗?你能看着点卡去找胡萝卜吗?第4个:小猫会带来小兔最喜欢吃的什么呢?小猫想带的青菜数量是7,请你拿出绿篓子,看看里面有几棵。是7棵青菜吗?怎么变成7棵呢?师:拿好的小朋友到后面找客人老师帮你看看你找的青菜数量是不是7。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篇8

学习需求分析:

本单元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始阶段,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的学生,才有可能去主动发现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学生关于“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量与计量、统计”等知识的综合应用 情况。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渗透对应的思想。

思想与情感:

培养学生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培养观察能力,使学生了解关于“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量与计量、统计”等知识。

教学难点: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具、学具准备:

书中的插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激发学生兴趣]

1.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到小小超市去看看,你们愿意去吗?

2. 不过,我有一个要求:我们是在数学课上,所以请同学们睁大你们的眼睛,看看你们在超市中能发现什么数学问题。

二、新授: [渗透分类统计方面的知识,数的比较]

1. 咱们先到饮料区去看看吧!你发现什么数学问题了?

(1) 有两个小朋友在说话,它是怎么知道桃汁最多的?橙汁比梨汁多几箱?

(2) 哪种饮料最少?

(3)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 看看“水果区”你能知道什么?[了解学生对量与计量、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的掌握情况]

(1) 什么叫“每千克7元”?那要一共2千克,你知道应该多少钱吗?

(2)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文具区”的东西可真不少呀!

(1) 你们看看一共有几层格子?

(2) 你想要哪样东西?我看不清楚,你能不能指给我看,说说它的位置?

(3) 同桌互相说说。

4. 买了那么多东西,咱们该去交款了。[了解学生对“方向与位置”的掌握情况]

(1) 看说话的这个小朋友,他在第几个?第四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倒数第二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咱们一起数一数。

(2) 看,小朋友交了多少钱?一共15元,阿姨找给他多少钱?[了解学生对“计算问题”、“人民币的认识”、“位置与顺序”的掌握情况]

(3) 如果让你去买东西,你会买吗?那好,我就当收款的阿姨,想象你们要买什么,然后告诉我。

三、小结

你们知道了什么?不管我们在哪里,都可以找到数学问题,可见数学真是就在我们的身 边。老师相信,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多动脑筋,你们还会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的!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篇9

活动目标:

1、感知玉米的排列方式,学习用合适的方法做标记,正确计数玉米的列数,大班数学:数一数。

2、探索玉米列数是双数的规律。

3、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活动准备:

1、糖葫芦一串,完整的玉米一根,分成段的玉米若干(为幼儿人数的三倍,其中三分之一的玉米列数相同;另三分之二的玉米分别贴上红绿圆点或安全图钉),托盘。

2、每组安全图钉、圆点标记、小塑料片若干。

3、串珠每人一串,勾线笔、记录纸每人一份。

4、统计大表格,红、绿圆点标记若干。

5、实物投影仪一台

活动过程:

一、观察糖葫芦和玉米排列的主要特征

二、学习用合适的`方法做标记,正确数出玉米的列数,幼儿教案《大班数学:数一数》。

1、引导幼儿猜测玉米的列数。

2、引导幼儿尝试数玉米的列数。

3、引导幼儿交流并讨论数玉米列的方法。

4、出示串珠,引导幼儿发现标记的作用。

三、统计并发现玉米列数的规律。

1、幼儿自由数红点玉米和绿点玉米并记录。

2、集体交流,统计玉米列数并发现其规律。

活动延伸:

“通过大表格,我们发现点子都在双数的下面。今天,大家数到的玉米列数竟然都是双数列的,不知道生活中会不会有单数列的玉米呢。下次妈妈买玉米时,你就数一数,看看有没有单数列的玉米,如果有,一定要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内容

认识1-5(教材P12-13页“想想做做”第4-7题。)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1~5各数的含义,会认、读、写1~5各数,会用这些数表示数量在5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用数进行交流的愿望。

3、结合教学进行爱学校、爱老师和有学习的教育,初步学生认真写数的习惯。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写1-5各个数字。

教学难点

把1-5各数写端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数?

2、范写1-5各数,同时介绍书写时的注意点,提出学生在书写过程中的不足。

3、检查回家练写情况,指名在实物投影上展示,让学生评议。

二、进行练习

1、练习写1-5各数,写在田字格中,每个写一行。

2、完成第4题。

同桌开展活动,先按顺序排一排1-5这五张数字卡片,再按从小到天和从大到小的顺序读一读。

3、完成第5题。

①多媒体出示第5题,让学生说说图意。

②先说说要数些什么,再依次数出每种要数的物体的个数。

③让学生数一数,再进行交流,说出有几棵树、几只苹果、几只小兔、几中小猴、几只小鸟。

④在书上填写相关的数字。

⑤反馈,媒体演示。

4、完成第6题。

①教师读明题意。

②师问:这个花瓶上应该有几朵花呀?可是这里只有几朵?还缺几朵?缺几朵就应该画上,应该再画上几朵?

③让学生独立画,不要求画的很像,只要数目对就可以了。

5、第7题:写1-5各个数字。

说说最后一行空的可以怎样利用。

四、总结全课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上与下、前与后它们具有相对性,并能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在学习活动中,借助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抽象出四个方位词,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把学生生活中的位置认识提升到数学化的认识,体会方位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空间观念。

目标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上、下、前、后等空间方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表述清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将学生的生活中位置经验转化为数学化位置的认识,能用四个方位词准确的表达物体所在的位置。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前、后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引入

(一)活动中初步感受上下。

1.学生按要求做:把数学书放在桌面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

2.说一说:桌面上有什么?数学书的上面有什么?铅笔盒的下面有什么?

(二)活动中初步感受前后。

学生举手发言:自己的前面有几名同学?后面有几名同学?

(三)揭示课题。今天学习上、下、前、后。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活动,初步感受上、下、前、后,从而揭示课题。】

二、交流辨析,探究新知

(一)引导观察,认识上、下。

1.课件出示主题图:

江上大桥图

2.学生观察,交流讨论。

(1)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你能用上、下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交通工具的位置吗?

(3)大家一会儿说火车在上面,一会儿又说火车在下面,火车到底在哪里呀?这是怎么回事啊?

(4)怎样才能说清楚呢?

3.小结:有时我们需要说清楚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这样别人才能听明白各种物品的位置。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图,让学生在对这幅情境图的观察和表述中,根据轮船、火车和汽车三者的位置关系,认识上、下方位,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二)认识前、后。

1.课件出示动画:汽车图

2.学生观察,交流讨论。

(1)你又看到了什么?

(2)你能用前、后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车的位置吗?车头开向的方向就是前。

(3)大家一会儿说卡车在后面,一会儿又说卡车在前面,这又是怎么回事啊?

(4)怎样才能说清楚呢?

3.小结:在说明位置时,有时需要我们说清楚是谁和谁在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在对轿车、卡车、大客车三者位置的表述中,认识前、后方位。初步感受上、下,前、后方位的相对性。体会到对于两个物体,它们之间 上、下前、后的关系是一定的;对于三个物体,由于选择的`比较对象不同,造成位置关系不同,它们之间上、下前、后的关系也会不同。】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知

(一)进一步认识前后。

1.说一说。

请你用上、下、前、后说一说教室里的人或者物品的位置。说清 在 的上面,在 的下面; 在 的前面; 在 的后面。

2.课件:练习三第1题。

(1)说一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2)讨论:小玉在小兵的前面还是后面呢?你是怎样想的?

(3)小结:一般情况下,我们把面对的方向叫做前,所以小玉的前面是小兵,小兵的前面是小玉。

【设计意图:结合现实活动,让学生对前、后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巩固练习:做一做。

把铅笔盒放在桌子的上面;把数学书放在铅笔盒的下面;请坐在xxx前面的同学起立;请坐在xxx后面的同学把手举起来;

(1)老师提要求,学生做一做。

(2)学生当小老师提要求,其他学生做一做。

【设计意图:将练习转化为在现实空间进行的活动,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正确辨认、使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四、灵活应用,拓展提升

把附页中的小兔子和小乌龟贴在图中,再看图讲故事。说一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设计意图:结合熟悉的龟兔赛跑故事以及生活经验,明确指向终点的方向是前 ;同时让学生在平面图上辨认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认识左、右,感知左、右的位置关系,能用左、右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经历观察、操作和活动的过程,初步掌握判断左、右位置的方法。3.在游戏活动中,体会位置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认识左右的必要性。教学重点:建立左右的标准,初步掌握判断左、右位置的方法。教学难点:能正确用左、右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教学准备:主题图、课件、卡片、图片、胶棒或胶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学习左右的必要性1.由上下楼引入教学

教师:为了安全,避免我们上下楼冲撞在一起,学校要求我们都要“靠右行走”。(出示下图)

你知道他们应该靠哪边走吗? 2.出示课题

教师:只要我们认识了左和右,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左右”。(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新课的学习。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左右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活动中感知,认识左与右1.借助左右手认识左右(1)认识右手。教师:你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上课发言要先举手。我们发言时,举的是哪只手?请你举起来。(学生举手。)

教师:那你们能告诉老师,你举的是哪只手吗?

教师:在举手发言时,我们通常都是举右手,老师看看你们局的是不是都是右手呢?(教师巡视纠正,纠正后放下右手。) (2)做动作记右手。

拍一拍:让学生用自己的右手轻轻拍一下桌子。

握握手:让学生生出右手,相邻的两个同学握握手。并说明我们在握手的时候也要用右手。敬队礼:学生模仿教师行队礼。 (3)认识左手。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右手了,另外一只手就是左手。快把左手举起来,看一看,这就是我们的左手。用左手把铅笔盒摆正。 (4)借助生活习惯动作区分左、右手。

教师:想一想,平时我们用右手做什么?(举手、写字、拿筷子、握手、敬队礼......)

教师:请你模仿写字的动作。右手写字时,左手在做什么呢?右手拿筷子时,左手在做什么呢?

教师:请你再说一说,两只小手可以做什么? (5)借助儿歌强化认识左、右手。

教师和学生一起听下面的音乐边说边做动作。

我伸出左手去

我伸出左手去,我收回左手来,我伸出左手摆一摆,左手收回来。我伸出右手去,我收回右手来,我伸出右手摆一摆,右手收回来。我伸出双手去,我收回双手来,我伸出双手摆一摆,双手收回来。

(6)借助左、右手认识左、右面。

教师: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它们配合起来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你身上还有这样的“左与右”的好朋友吗?快来找一找,边指边说。

(左腿右腿、左眼右眼、左耳右耳、左脚右脚......)

教师:与右手同侧的就是我们的右面,有右眼、右耳、右胳膊、右腿、右脚等。与左手同侧的就是我们的左面,有左眼、左耳、左胳膊、左腿、左脚等。

教师:下面我们做一个游戏,请你听口令做动作。

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拍怕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抬抬你的左腿,抬抬你的右腿。

(设计意图:通过这几个层次的活动体验,让学生将左右与身体对应起来,借助生活习惯动作,帮助学生真正建立左右的标准,从而进行判断。) 2.以自己为中心辨别左右(1)找邻居。

教师:我们的身体上有左右的好朋友,我们座位我左右也有我们的好邻居。坐在你左边的邻居是谁?和他握握手。右边的`邻居是谁?和他招招手。

学生可以一组一组地做,教师观察,发现问题,予以纠正。 (2) 整理书桌。

教师:请把铅笔盒摆在书桌的上面,数学书放在书桌的左面。 (3)建立课堂习惯。

教师:起立发言时,我们都应该站在书桌的右侧。

教师:下面请大家起立,站到书桌的右侧。你站对了吗?

(设计意图:通过这三个环节的活动,从身体的左右扩展到以自己为中心辨别左右,加深学生对左右的理解。)

(三)操作中辨别,加深对左右的理解1.摆一摆

学生拿出下面的图片和水果(香蕉、苹果、桃子、南瓜)卡片,听老师要求动手摆一摆。

要求:(1)香蕉摆在南瓜的右边;

(2)苹果摆在西瓜的左边; (3)桃子摆在香蕉的右边。

学生摆完,教师观察,发现问题,予以纠正。然后用课件像同学们展示。(课件左右第5页,如下图。)

2.完成教科书的第13页第6题

学生先独立尝试,集体交流后再利用课件演示。(课件左右第7页,如下图。)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道练习题,使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对左右的理解。小蚂蚁吃南瓜的题目,是一道答案不唯一的开放题,学生通过独立尝试与集体交流,体会路线的多样性,并且利用上下、左右来叙述物体的位置和行走路线。)

(四)解决中运用,感受实用性

教师再次出示开始上课时呈现的上楼梯图片。如下图。

教师:刚开始上课的时,这两位同学要上楼,靠右行走。指一指,他们应该靠哪边行走呢?教师:只要我们靠着自己右手这边走,就是靠右行。我们平时在走路、开始时,都要按照交通规则的要求靠右行驶,这样才会安全、有序。看来左右不但在我们身体上有,教室中有,生活中也有。

(设计意图: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五)全课小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不但认识了左右,而且还能利用左右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真是太棒了!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

(六)布置作业

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关于左右的知识吗?请你自己去观察一下!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于熟知的生活事例学习数学,使学生初步会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释周围的事物,从而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篇13

准备

搭建好的6幢房子(简单的:3幢一样的房子;较难的:3幢不一样的房子)

幼儿每人三张统计表(分别表示1、2、3号房子)、笔、大的黑板架、磁铁。

目标

正确点数15块以内重叠摆放的积木,积累数数的多种策略。

尝试记录数数的结果。

过程

一、数一数,了解数重叠物的不同方法

1.桌上有什么?(3幢一样的房子。)

2.数一数每幢房子一共有几块积木,试试有几种不同的数数方法。(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结:原来数重叠摆放的积木有不同的方法:一块块数、一层层数、一列列数、一排排数。

二、尝试记录,体验数重叠物的不同方法

1.小房子变成3幢不一样的房子了,请你用记录表来统计每幢房子用了几块积木。

2.(出示记录表)提问:记录表上的.数字和文字表示什么意思?(1号、2号、3号房子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纸记录,表格上的数字表示记录的步骤。“数量”表示每一次数积木的块数,“合计”表示这幢房子一共用了几块积木。)

3.要求幼儿尝试用不一样的方法分别数出3幢房子(1号、2号、3号房子的积木数量、难度递增)各用了几块积木,教师关注幼儿数重叠物的不同方法(按块数、按层数、按列数、按排数等)。

4.尝试使用记录表记录操作结果。

三、交流验证,积累数重叠物的不同方法

1.提问:×号房子用了几块积木?你是怎样数的?(鼓励幼儿分享不同的数数方法,引导幼儿发现错误的原因,并共同讨论、纠错。)

2.小结:数重叠摆放的积木时可以按层数,也可以按列数,还可以先数看得见的,再数隐藏的。统计时仔细一点,就能知道每幢房子用了多少块积木了。

四、延伸活动

区角活动时,可以让幼儿去尝试数数那些重叠、遮挡得更多的房子。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6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6页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设计: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师:小朋友们,你去过动物园吗?你们瞧,(课件演示)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老师和同学们来到了野生动物园。(课件出示14~15页主题图),这里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跟你的小伙伴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有几个?

[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情境野生动物园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

学生小组内交流,并且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交流中,引导学生按不同事物类型分类数数,并且进行有序观察。

[通过教师参与,渗透分类观察的方法。]

2、学生汇报。

3、老师根据汇报情况适时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

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通过小组交流、认读数字卡片以及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等活动,逐步抽象出数。]

二、馈实践

1、谈话: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从抽象的数中再回到实践中去,让学生通过摆学具进一步体会数的基本含义,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2、谈话: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请告诉你的小伙伴你是用哪种方式来表示这个数的。

3、同桌之间考一考,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活动中。

三、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摆。

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再摆1个得到几个?

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 | 一年级教学反思上册
上一篇:婚礼司仪全套主持词不论生老病死(集合十篇) 下一篇:妇女节开展活动简报(分享13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