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中国的牛读后感11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好工具范文网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的牛》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中国的牛读后感 篇1
拿起书翻了翻,偶然翻到一篇文章《中国的牛》,题目很吸引人,看完之后,我发现,这是一篇好文章,中国的牛读后感。
文章讲述的是:一群朋友郊游,作者带路走在田埂上,突然遇到了一群耕牛,他们准备走田地里的水泥地,难免鞋袜要又泥又湿了。带头的牛看见他们,迟疑了一下,便自动走下田去,后面的牛跟着它走了。他们呆了,忽然觉得他们自己受了很大的恩惠。中国的牛永远默默无闻地为人类做着奉献……看完这篇文章,我哭了,牛对人类这么友好!我们人类又怎么做的呢?想起人类的种种行为,我自嘲地笑了笑。
中国的牛所具有的谦让的精神正是现在社会上所缺失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就做不到这一点,本来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如果互相谦让一点,这事就过去了,可是有些人互不相让,闹得不可开交,最后俩败俱伤。
中国的牛在晨光烈日下,拖着沉重的犁,低头一步又一步,拖出了后面的.一列松土,为人类种下希望的种子。等到满地金黄的时候或农闲的时候,它们可能还得担负搬运负重的工作。牛站在树下,吃几口嫩草,用尾巴赶赶苍蝇,也许这就是它最舒适的生活了。中国的牛任劳任怨地工作着,却不渴望人们给予它些什么,我为中国的牛所感动。
中国的牛,你让人们看到了希望,我们要学习中国牛的精神!
中国的牛读后感 篇2
自从我读了我是中国人这篇文章后,我的心就好像被耻辱啃啮着,深深地被愤怒之火灼烧着。
我是中国人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吉鸿昌在往中国投寄东西的时候,被服务员鄙视并羞辱并说没有中国这个国家,吉鸿昌气极了,他立刻立了一块刻着“我是中国人”的木块,挂在颈上,自豪地在街上行走的事。
读完这篇文章,我的`心就像波涛汹涌的大海,久久不能平静。作为一个中国人,怎么能忍受这种耻辱?这让我想起当时八国联军侵入圆明园时,他们无视中国民族的尊严,大肆掠夺圆明园里的文物和财宝,还放火烧毁了圆明园。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我好像听到人们在哭,人们对敌人充满仇恨。圆明园这艺术的珍宝便毁于一旦。
我每当看见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空飘扬的时候,我仿佛看见了许多革命烈士在和敌人努力拼搏的景象,他们是多么伟大啊!革命烈士们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那忠于党的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敬佩!我们的祖国正在高速地发展,昔日那贫穷的旧社会,在几代人民的艰辛努力下,已经逐渐走向辉煌,逐渐走向富裕。如今,我们伟大的祖国就像一颗灿烂的明珠在世界上闪闪发光,光彩耀人。为我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自豪。
从现在起,我就要好好读书,长大后要为祖国做出贡献,要为祖国添多一份光荣!
中国的牛读后感 篇3
我算是明白了。
有这么几类人:我们大部分人,就是一直在学习的过程,面对一堆知识和观点的时候,并没有抱有敌意,经常恍然大悟(当然说不定是经常左右摇摆);另有一部分人,或者第一种人到了后期,开始学会有自己的想法,对于很多东西都开始有选择接受了,有时候不自觉的也开始了成见和顽固;再有一部分人,是引领观点创造观点,它一定有它的支持者,甚至成为改变历史的名字,任何一个信仰(宗教及革命),无不是煽动起家;最后一部分人,从一开始,无论是强大的内心还是强大的智商,一开始就完全是自己的一套体系,不幸的是,这一套与整个社会都不太和+谐,更不幸的是,他有才华有名气又好斗于是成了个怪物。比如辜鸿铭。于是,他的智商加上固执只能引领着他一步步构建好自己的越来越“理直气壮”的歪理大厦。
他自负到不会改变。那些被他时不时提起来的反对西方物质文明的学者,仅仅是因为他们的观点对他有用;以他的学识,假想敌的观点他不提起罢了。而真正狂傲的人,也会对真理谦逊。跟他观点对立的陈独秀,一样自负有才且还有个共同爱好,一生却一直在不停的否定自己。金庸也不停的颠覆之前的风格,几乎所有有追求点的文艺工作者,都喜欢百变,无论是闲来无聊还是努力超越,这其实是很可爱的。
美洲散文集里面有几篇政客的尖酸文,相当那个啥。我没有参加过什么辩论队,中学时倒是参加过辩论活动,也不太记得了。就是觉得,两种观点存在时,自说自话,引经据典,偷换概念,甚至攻击,这算是观点碰撞吗?这样的话,直接打架不是更好?
比如中国人的精神,论中国妇人,论纳妾,他用他的那点子中国底儿,说着英文向老外倾倒。几句古文几句诗词,顺带来个其他地区的地域歧视,就代表了中国人温文尔雅,中国妇人热爱自虐,纳妾制度完美至极。
而面对对手,他接着用他的利口,尖锐地指出对方的技术性错误。于是否定其观点。我晕,写一个错别字不等于不知道1+1=2。再一个招数就是书中反复重申同一观点,现实中外文狂飙,睥睨众人,没社交礼仪了,这些个出风头的招数,哪个跟观点的碰撞有关?这也就是那时候大家喜欢热闹,思想自由些。要不然,猴戏早一边歇着去了。要学白展堂:“跳舞,我不行;打架,你不行!打架讲究稳准狠,整那些没用的干啥啊?”
ps:他的所谓英国群氓主义,看了半天,应该说的是英国民主。德国是正义的,憎恨混乱的;而英国群氓是造成混乱,于是激发了正义的德国的军国主义,于是战了争。该怎么做呢?把人民驯化成中国人,啥事儿也没有了。
人类的知识存在上万年,不是为了一个固执的老头的特立于世而去为其所用。看了他的'书,他被那么多人关注,是因为他用他的花里胡哨的才华与行为艺术,让时代终于记住了转型期还有这么个声音。就像是人类进化中,倔强的阑尾。发了炎了,谁记不住啊!割了拉倒。
ps:我觉得哈,那个经常写出让人警醒的好文的苏维埃师兄,在其他方面无疑是犀利的进取的。在涉及到愤青体系时,完全就是上面提到的第四种人。ok,完全同意西方不是好东西理论,而且从统治者角度讲,用法家的思想治国是利于统治的,问题是,我们没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不行吗?利于统治就一定利于进步吗?不说寻找一个在维护国家强大与保证人民权利的平衡点,不说少点七十码李刚门,反而怪人民发帖子看韩寒。puei!就中国的历史来讲,国家挂了,绝不是人民的原因,也不一定是人民的力量,但一定是人民的痛苦。
我晕,怎么写这么远,能通过不?
读了辜鸿铭先生的《中国人的精神》一文,学到了一个新词,并获得了新知。
辜鸿铭先生这篇文章,在我的印象世界里留下了浓厚的一笔。这个“晚清怪才”,不同于鲁迅先生那样给人以极大的冲击力,也不像林清玄那样充满着悲悯的情怀;他更像是一个指路人,给混乱中缺乏自信的中国、深陷文明危机的欧洲、甚至是整个世界的文明指出一条明路。宗旨,一目了然,自然是阐述中华文明的精神,肯定儒教传统下的中华文明仍具魅力与价值。
辜鸿铭先生在此文中写到:“我们中国人身上有其他任何民族都没有的难以言喻的东西。我已经把这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概括为温良。如果我不为这种温良正名的话,那么在外国人的心中它就可能被误认为中国人体质和道德上的缺陷——温顺和懦弱。温良不是温顺更不是懦弱。温良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同情和人类智慧的力量。”
“温良”这个词,很好的概括了中国人的品性,确实也是中华民族的品性。
文中写到:“这里提到的温良,就是一种源于同情心或真正的人类的智慧的温良——既不是源于推理,也非产自本能,而是源于同情心——来源于同情的力量。”温良来源于同情,却高于同情。这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力量。在我看来,温良不是软弱,而是消磨了粗鲁和蛮狠的力量。温良充溢在我们中国人的生活之中。在现实生活中的细节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人的“温良”无处不在。
与西方的利己主义不同,我们中国更加强调甘于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力量。这种温良的力量延续到现在成为了我们在困难来临之际的众志成城的力量。在河南的暴雨中,许许多多的中国人都站出来,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筑起了一道道堤,只为了让更多的人可以得到保护。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整个社会的劲儿都往一处使。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击败暴雨,它冲刷了我们的身体乃至性命,却冲刷不了我们的精神。
虽然“舍小家,为大家”在国外媒体看来有些“蠢笨”,但这样的“蠢笨”,常常使我们热泪盈眶。刚刚过去的东京奥运会,中国人的温良精神正在向世界传递,中国也在向世界展现独有的大国形象。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中国人的温良是独特的,是朴素的,是动人的,更是不可磨灭的。于危难中勇于挑战,是中国人永远的信条;内心源源不断支撑的力量,是中国人的温良。
中国的牛读后感 篇4
记得以前文静曾经这样写过林公语堂先生。“俯仰风云高层上,不同梨花待西厢。”
现在想来,此话甚妙。读罢林公着作,近乎本能地崇拜他老迈的圆熟与慈祥的智慧。一本《中国人》(亦称《吾国与吾民》),是这一个洞察世情的老先生身为中国人一员的忘情的回顾。
他定是爱这方土地的,并且爱得深沉。如果没有血胤中的那份深深的眷念,若孤鸟思归,游子念家,又怎么会有这么多篇精彩的着述?从字里行间,亦可发现痕迹。他总是忘情的说着吾国,道着吾民。虽也有讥诮,有鲁迅式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无奈,但我们感到的'更多的是林公身为华夏子孙的骄傲。当其谈论着吾国千年来的宗族传统,谈论着乐天知足的民族心性,谈论着直抒性灵式的艺术偏好,谈论着恬淡热情的生活态度时,林公有如稚子般热衷。
也许这和他的身世亦有关联吧。从小出生在基督教家庭,林公的童年与普通中国民众巨大的差异。至于后来漂泊海外,在西洋社会中目睹了形形色色,光怪陆离的人和事之后,蓦然回首,发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厚重,格外地生出了一种回归甚至是皈依的情愫。这不难理解,就连仅仅是岀蜀的我也感到对于北方文化的格格不入,何况是深入另一个独立的文化体之中。也因如是,林公能以“一个清醒的幻梦者”的姿态,“观察吾们的人生,不是戴上隔夜梦景中的幻想的色彩,而是用较清明的眼力。”如莲般托生于中国文明的池塘,又能以深邃的眼光跃出池面以观之,故而林公看得深刻而全面。
读罢此书,有种酣畅之感。我从未想过要去品味中国人与中国文化,也许是因为吾国的文化过于广博,让我心生无力之感吧。更深层的原因是我还没有获得与林公一样犀利的感觉与认知。我们这一代人,受外族文化的熏染似乎过多,已经与传统渐行渐远。要说我们是中国人,只怕还不一定。
但毕竟我们身上是中国人的血,儒家文化早就根植在了我们的基因之中,我们有着与我们先祖相似的想法和观念。所以,读者林公笔下的吾国与吾民,同感油然生之,精辟语句不时萦绕在耳边。
林公生活的时代正是古典与摩登交接的时代,有如夏秋之间,昼夜更替,是衰惫的辉煌,是颓废的新生,也有身处逆流的彷徨。我想林公写出这本书,也是想以此证明中国文化的伟力与独特,悠久又绵长,来抵御西洋文明的冲击,同时又激扬中国青年的热情。我想,他已做到了!
林公的文字,大多文言,不甚晓畅。而这亦是林公的特性与标志。正是因为其中晦涩,更耐人品读,继而愈读愈口齿留香,愈读愈心神荡漾,愈读也愈心生向往。每每读到幽默词句,我都会情不自禁大笑一场,读到着者惠笔,我也饶有默契的莞尔一笑。此乃林公着作的高妙之处。
点点滴滴感受,不能穷尽。但我敢断言林公必为永世的伟大作家,而我也要做一个真正的伟力之中国人!
中国的牛读后感 篇5
革命烈士方志敏同志在狱中写的《可爱的中国》,用最美好的语言描绘我们的祖国:“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她是一个身体魁伟、胸宽背阔的妇女。中国有许多有名的崇山峻岭,长江巨河,以及大小湖泊。中国地底下蕴藏着无限的宝藏。我们的母亲有雄巍的峨嵋,妩媚的西湖,幽雅的雁荡。美丽的母亲,可爱的'母亲!”一本薄薄的《可爱的中国》深深地吸引着我,打动着我,激励着我。
方志敏烈士生长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为了拯救祖国,参加了革命,不幸被捕。他在狱中宁死不屈,并且写文章号召全国人民起来保护母亲。“朋友,从崩溃毁灭中救出中国来,从帝国主义恶魔的生吞活剥下救出我们垂死的母亲!”千万个方志敏一样的烈士为国捐躯了。他们用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
六十年过去了,祖国有了很大的变化,实现了方志敏同志梦寐以求的愿望:“到处是活跃的创造,到处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代替了悲吧,富裕代替了贫穷,健康代替了疾苦,智慧代替了愚昧,友爱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代替了死之悲伤,明媚的花园代替了凄凉的荒地!”但是我们在世界上还比较落后,我们想让祖国快快富强起来,还需要努力。可气的是有少数人一心向往外国。如果烈士知道了,该多么痛心!
可爱的中国啊,我永远爱你!
中国的牛读后感 篇6
说起牛,对于我这个城里孩子,第一印象是从各种图书中牛的插图了解的,实际上我也没和牛近距离的接触过,因此,我怀着很大的兴趣一口气读完了李汉荣老师散文《牛的写意》,读到最后我很感动。
作者写的`“牛的眼睛总是湿润的,牛终生都在流泪”这一句话在我耳边久久回响。
作者为什么从牛的眼睛开始写起呢,我想是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缘故吧。作者用细致的笔触来描述牛,又用人的情感来诠释牛,我想:作者至少要跟牛在一起生活几个月,不然是写不出这样的文字的。
在生活中,牛是农民劳动的伙伴。有一首《老黄牛》诗刻画了牛的劳动场景:“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
“牛的写意”结尾那段我感觉作者是想呼吁人们应像牛那样率真朴实、正直善良、乐于奉献的精神,实实在在做人,踏踏实实干事。
当今社会,具有老黄牛精神的人群很多,例如环卫工人:为了人们能生活在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里,起早贪黑,打扫街道,捡拾垃圾,勤勤恳恳;例如我们的老师:为了同学们健康成长,任劳任怨,无怨无悔,默默奉献,把自己的青春、时间、汗水都挥洒在了三尺讲台……
让牛的勤劳和奉献精神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光大!
中国的牛读后感 篇7
母亲,对任何人来说,都是那么神圣、亲切。人们习惯地把祖国比作伟大的母亲,那是再恰当不过的了。我们祖祖辈辈在祖国的怀抱里生息繁衍,吮吸着伟大母亲的乳汁长大。如果有人问我:“你最什么?”我会骄傲地回答:“我最我的母亲——我的祖国。”
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是炎黄孙高尚的美德。打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册,每一页无不闪耀着国主义的灿烂光辉。中华民族的国志士,不畏强权压迫,不惧虎豹豺狼。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昌盛,他们谱写了一曲曲响彻云霄的国主义壮歌。在历史的长河中,民族英雄,层出不穷;国人物,群星灿烂。我们的`祖先无愧于炎黄的优秀孙。在《我是中国人》这本书中,写了抗日英雄吉鸿昌将军,他,不愧是顶天立地的中国人。在美国,吉鸿昌要寄东西,在邮寄时,可耻的出卖灵魂的叛徒,让他自称是“日本人”,而吉鸿昌坚决不这样做。他说:“我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还有,他在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时,丝毫不妥协。他说:“我们中国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我们可以牺牲一切,也要去换取抗战的胜利!”多么铿锵有力、多么感人肺腑、多么气贯长虹的话语啊!他不愧是祖国母亲的优秀儿女。
在《我是中国人》这本书中,还记述了另外18个人,他们当中有科学家、艺术家、国华侨、体育健儿,也有一些平凡岗位上的平凡人。
书中还记叙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英雄们。在那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他们把自己全部的投入战火与热血中,用自己的身躯,以至生命,捍卫着祖国的领土,痛击敌人的侵略。有这样一位年轻的战士,为了胜利,为了祖国,毅然用自己的身躯滚向了将要爆炸的地雷。《我是中国人》这本书中的19位,不,不,那无数的祖国优秀儿女,他们的国之情,难道不值得我们戴,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难道不值得我们自豪吗!
当我读完《我是中国人》这本书,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虽然我们年纪还小,但要从小立大志,从小积累知识。邓小平爷爷号召我们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四个现代化。我们一定要这样去做,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时刻准备着,为建设21世纪的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而奋斗。
中国的牛读后感 篇8
如果有人问我世界上与我最亲的人是谁?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的妈妈。”相信你们也一定会这样回答,其实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母亲---祖国。
虽然当时中国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是方志敏却坚信中国会有一个光明的前途。他还呼吁要把祖国母亲从许多无谓的屈辱和残暴中解救出来。
方志敏烈士坚持着自己的信仰,至死不渝,百折不饶,坚贞不屈。敌人想尽了办法想让他屈服投降,但无论是严刑拷打,还是威逼利诱,却依然无法改变方志敏对信念的坚持,对党的忠诚。《可爱的中国》是方志敏生命最后的'时刻,写于监狱中,字字句句都体现了方志敏的赤子之心和爱国情怀。
虽然方志明牺牲了,可他无怨无悔,正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可爱的中国作文550字为了唤醒那些迷茫的中国人,方志敏在那恶劣的环境下饱受折磨,仍然不断地写文章。祖国母亲落泪了,为自己有这样的孩子而骄傲;为自己在危难之时还有人伸出援手而感到欣慰;为那些昏庸无能的国民党军队而感到耻辱。
中国人都是在祖国母亲怀抱中长大的,她不曾偏袒任何一个孩子,可为什么有的孩子在用生命守护着母亲,有些孩子却拿刀狠狠地刺在母亲身上?
看啊,他们已经团结起来了,用自己的满腔热血把敌人赶了出去。几十年过去了,中国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代替了悲叹,健康代替了疾苦,富裕的代替了贫穷……
昨日先辈们用鲜血帮助祖国母亲脱离了苦海;明天,我们要用我们对祖国母亲的爱来使她更加繁荣、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中国的牛读后感 篇9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体在世界的东方存在这么久,时间的调和给中国贴上了独一无二的标签。有人说中国文明在类似元朝这种外民族入侵后建立统治的时间节点已然停止,但是我仍觉得中国文化的脉没断,因为外族的文明进入这个温暖的饭煲之后,虽说高高在上,但换一种说法却是浮于表面。也就是说外族的文明不但没能彻底颠覆整个中原文明的根基,反而一步步融入其中,为中国大文明的形成添加了一味独特的带有狐臊味的作料。
之所以先辩一辩中国文明的存在至今,是因为如果没有这一前提,中西文化之辨在追根溯源的时候则无从谈起。现在的我在看中西的时候,脚下这片土地是一个独立的,强大的,敢于也可以在世界舞台上跟老美、罗刹国赤毛、倭寇平起平坐的国家。而在一百年前,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海战、八国联军轮番轰炸之后,各色国耻条约重压之下的风雨晚清,辜鸿铭这个“老怪物”却也可以做到当代人都不一定能坚持的独立思考,凭着自己学贯中西的墨水,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的奇葩履历,挺直一杆中国人的腰杆傲视群雄。这也不难理解李大钊所云:愚以为中国两千五百余年文化所钟出一辜鸿铭先生,已足以扬眉吐气于二十世纪之世界。
《中国人的精神》薄薄一本,但是却厚重之至,因为这是一代狂人的生命呐喊。这本书创作的时间是欧陆一战时期,虽然西方在经济上迅猛发展,然而战争总是人类精神世界嘈乱的表现,也是在这一西方世界精神缺氧的契机,辜鸿铭却到处演说,告诉西方人,中国文明核心所在,价值所在,最后希望危机飘摇的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在未来道路的选择上,加入中国的元素。
整本书分为以下几个篇章:中国人的精神,中国妇女,中国语言,中国领域的约翰·史密斯,一个伟大的汉学家以及中国学。其中尤以第一部分——中国人的精神为核心。作者认为“中国人的'精神,如果用一个单词来形容,那就是”gentle“,也即温顺。中国人的温顺不是一种柔弱,而是不猛烈、不苛刻、不粗野、不疯狂。在真正的中国式人性中,可以说,有着从容、冷静、练达的特点。”“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粗糙的,但粗糙中没有粗劣。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丑陋的,但丑陋中没有丑恶。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愚蠢的,但愚蠢中没有荒谬。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庸俗的,但庸俗中没有侵略和喧哗。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狡猾的,但狡猾中没有狠毒。真正的中国人即使在身体、心灵和性格上有缺点,也不会让你厌恶。”而这些,我觉得原因就来自于中国人耳熟能详、妇孺皆知的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然而真正的关键并非是这句话,而是这句话所代表的儒学在中国的影响力,或者说统治力。儒学是中国人思维方式的根基,儒家说中庸,所以中国人只要不是特别难以忍受,在别人问及自己诸如:去哪儿吃,点什么菜,喝什么之类问题的时候,大多数人会选择微微一笑,然后配上经典的回答:随便。以至于“随便”成为了中国人菜谱上最中国的菜。儒家说君君臣臣,所以在中国人的字典里,“造反”二字是想想都犯法的雷池。儒家说三从四德,而婚姻在中国的受重视程度并不是因为爱情万岁,而是因为婚姻是一个紧箍咒,上面刻满了你应该和你不能云云的儒学思想。其实,作者对以上做了一个总结,那就是儒家所宣扬的,概括说就是一种“良民的信仰”,你生而纯洁,生而善良,你要听话,不管是你老爸还是你的boss。聪明的中国统治者深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从纣王开始的反面教材也告诉后来的统治者暴力是没用的,西方则不然,教士和军队是统治者的必备佳品,这显然是治标不治本的,然而塞翁失马,这却给西方世界留下了自由思考的好果实,赋予西方人勇敢的心,他们可以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保持信念,去冒险,去创新,说到底,他们有一种野性的基因在搏动有力的心脏。而在中国,儒学的出现则让皇帝们眼前一亮。从汉朝就开始封为“国教”的儒家学说在后来浩浩荡荡千年的中国深入人心,成为中国人精神王国的地基。中国的皇帝们也自觉不自觉地手持儒学的套马杆,将治下的中国人驯化,他们拥有人类的智慧但却不是一种思想的智慧,这种智慧不是推理得来的,也不像狡兔三窟这种本能的发挥,而是来自同情心,一种爱和依恋的感觉,也正是因为拥有同情心和真正的人类智慧,才是中国式的人性,真正的中国人具有无法言表的温顺。他们习惯了逆来顺受,他们习惯了坚韧和淳朴,他们会一直秉持着那份“良民的信仰”。
中国的牛读后感 篇10
林语堂的散文幽默闲适,他会从生活中捕捉有幽默感的事物并透出哲理。并且在读他的散文后,可以看出他是以一种超脱与悠闲的心境来旁观世情。而正是他使用的文字幽默、轻松和自然流畅,使得他的散文独具一格,让人喜爱。
其中一篇《论解嘲》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人生有时颇感寂寞,或遇到危难之境,人之心灵,却能发出妙用,一笑置之,于是又轻松下来。这是好的,也可以看出人之度量。古代名人,常有这样的度量,所以成其伟大。古希腊大哲人苏格拉底,娶了珊蒂柏,她是有名的悍妇,他有解嘲方法,说娶老婆有如御马,御马没有什么科学,娶个悍妇,于修身养性的工夫大有帮助。有一天家里吵闹不休,苏氏忍无可忍,只好出门。正到门口,他太太由屋顶倒一盆水下来,正正淋在他的头上。苏氏说,“雷霆之后必有甘霖。”真亏得这位哲学家雍容自若的态度。
豁达是幽默中蕴含着的一种重要品质。自嘲就是用言语或行动不失幽默地为自己掩盖或辩解被人嘲笑的事。,说白了就是当我们在生活中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就产生了不良的情绪,为了消除或减轻内心的苦闷和烦恼,有意丑化得不到的东西,我们就会自己编造一些“理由”,进行自我安慰,求得心理平衡。
其实我认为自嘲是人们心理防卫的一种方式,是生活的艺术,是一种自我安慰和自我帮助,也是对人生挫折和逆境的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
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之事,是一种无法改变的客观存在。与其固执己见,“钻牛角尖”,不如放松一下绷得过紧的神经,来点自嘲。
就如同那只拿不到葡萄的小狐狸,他已经挖空心思、绞尽脑汁的想要得到高墙上那串葡萄,可是并没有如愿以偿。于是它便安慰自己:“那串葡萄一定是酸的!”在得不到甜葡萄的情况下,只得吃酸柠檬却硬说柠檬是甜的,有意美化得到的东西。
或许大家会觉得这有点可笑“可笑”,但奇趣搞笑要告诉大家实际上却是一种有效的心理防卫方式。可帮助我们松动一下既定的.可望而不可即的追求目标,使自己失望、不满的情绪得到平衡和缓解,让我们能够锻炼得更加成熟和坚强。
凡事乐观,即使身陷囹圄也看到希望,而不是整天悲悲戚戚,愁眉不展,其宝贵的思维模式是‘大不了就,”而不是斤斤计较,过分认真;多想自己的缺点和无能,经常自嘲,而不是老子天下第一,盲目逞能好胜。这就是豁达。
豁达往往意味着超脱,但又没发展到虚无,所以它仍是一种积极因素,是一种美。幽默中,通过对自己的尴尬和困境的取笑,使得他人潇洒地从尴尬境地中解脱出来,这正表现了豁达风度。站在自己之外欣赏自己的创伤,就能产生一段时间的快乐,也是对人生挫折和逆境的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
中国的牛读后感 篇11
每当听到雄壮的国歌响起,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时,我心里总是涌起一股莫名的骄傲,“我是中国人”!
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造就了千千万万的英雄,造就了无数的智者。有百家争鸣的诸子,能起死回生的扁鹊,敢“强项令”的董宣,闻鸡起舞的祖逖,斗酒诗百篇的李白,才华横溢的`苏轼,正气浩然的文天祥,编著《本草纲目》的李时珍,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英勇就义的秋瑾……
我佩服商鞅过人的才智。他的变法使秦国封建经济得到发展,使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的最强国家,为统一其它六国奠定了基础。
我羡慕甘罗的机智勇敢、胆识过人。在他祖父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深受家人的喜爱。后来,祖父受到别人的排挤被迫逃离秦国不久就死于魏国。甘罗小小年纪,就投奔到秦相吕不韦的门下,做他的门客。俗话说得好“有志不在年高”,甘罗十二岁被拜为丞相。
我赞扬史可法血染扬州的壮举。清军入关,大明王朝危在旦夕,就在这个王朝风雨飘摇之际,史可法毅然率军与清军对抗。最后由于势单力薄,被清军围困在扬州城,清军多次劝降,史可法都断然拒绝,誓死抵抗,城破被俘,宁死不降,英勇就义。
我喜欢田单巧布火牛阵。在燕军即将消灭齐国时,田单仍然不慌不忙,将城内的许多牛聚集起来,在背上披上五颜六色的绸布,在角上绑上寒光闪闪的尖刀,在尾巴上点起熊熊大火。在精心的布阵下,齐军大败燕军,收回失地。
我惊叹齐国晏子能言善辩。晏子出使楚国时,楚灵王故意三番五次取笑晏子。可没想到晏子能说会道,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楚灵王侮辱晏子不成,反被晏子羞辱。
一个个动人的历史故事,一个个著名的英雄人物,英雄和智者就这样支撑起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文明的脚步永不停止,有一种精神一直在延续。我骄傲,我是一名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