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老师与学生的谈话(集合10篇)

2024-09-24 09:20:06

【#实用文# #老师与学生的谈话(集合10篇)#】认真阅读名著后,我领悟到人生的道理和哲理,思考自己的处境和选择。读后感是最关键的反思和感悟,不能忘记记录。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好工具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老师与学生的谈话 篇1

上个周末,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各家各户去进行家访。本来我认为,幼儿园还用家访?就真的家访孩子的父母能跟我们说什么呢?没想到,一趟家访下来,带给我的东西,真的是不少。听着家长们的'肺腑之言,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不禁想到理想的幼儿教师是什么样的呢?记得爱尔维修曾经说过:“人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特别是幼小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有的人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才。即使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当也会成为不平凡人。”然而在孩子幼小时期对他影响最大的是教师和家长。那么怎样做才是一位理想的幼儿教师呢?

幼儿教师应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和专业的知识,并细心的照顾孩子的衣食起居。当然专业知识并不是只懂得自己的一点专业,对于专业以外的东西一概不知也毫无兴趣。我在这方面做的太少了。幼儿教师是一天中和孩子们接触最长时间的,孩子的家长在一天后,也许想知道他们的孩子是如何的过好这一天,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仔细地观察到每个孩子的行为,观察他们的表情,那么在家长来接孩子的时候,告诉他们,他们的孩子这一天都怎么样,家长们也会放心,对我们老师也就更信任。

老师与学生的谈话 篇2

一、关心爱护学生,创造沟通交流语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对学生的发展也是一种巨大动力。有了这种爱,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感情,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从而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所教授的知识上。教师只有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理解倾听学生的心声,才更能深入学生内心,更好地与学生交流沟通。教师的爱心能驱使教师以最大的耐心和韧劲克服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挖掘自身潜能,创新教育方法,取得良好教育效果。

一般情况下,教师与学生谈话应该尽量采用第三或者第一人称,慎用第二人称。比如:在期末清理财产时我发现一位学生的椅子坏了。如果这时只是简单通知学生赔款,则可能达不到教育效果。

我走到这个学生跟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从你的表情来看,椅子坏了一定是有原因的。椅子是怎么坏的,你愿意和老师说说吗?”不管椅子是怎么坏的,责备和谩骂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的和声细语让学生低下了头,也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接下来的处理就很顺当。这里留给学生更大空间,任何事物和个体都可以做主语,“椅子”成了此次师生沟通的主语,椅子可能是年久自然损坏,可能是他人弄坏,也可能是不小心弄坏,情况不同,教育语气和教育方法就不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谈话应尽量避免主观感受,留给学生申诉的机会。教师的谈话不带情绪,就事论事是给解决问题开了个好头。

二、尊重欣赏学生,搭建沟通交流平台

我们要善于赞赏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在成功中增强自信,享受成功的快乐。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每位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成绩与优点能得到教师的认可与尊重。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并及时表示欣赏之意。教师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它会给学生带来极大鼓舞。“你提的问题十分有价值!”“你的想法很有创意,老师也没想到。”

这些语言虽然简单,却能鼓舞学生斗志,增强学生自信,开发学生潜能。作为回应,学生会以自己的行为回报教师的赏识。学生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通常开朗外向的学生能够直言不讳地与老师沟通,而内向腼腆的学生则不容易做到。教师要了解学生内心,主动搭建交流平台,掌握沟通方法。老师主动发出沟通信息是对学生的理解和信任;老师陈述自己的相关经历让学生在听老师讲述时暂时放下自己的不悦,消除防卫心理;老师在陈述过程中,可以将问题解决的方法渗透其中,暗示学生可以使用老师的解决方法。

三、观察体察学生,掌握沟通交流时机

每个人的情绪总是通过种种外表行为表现出来的,尤其是青少年,更容易将喜怒哀乐挂在脸上。这时,教师就要不失时机地进行沟通,及早发现问题并及早解决。例如,我找到班上早恋的同学和她聊天。“我很理解你们之间存在的这种美好的感情,但是不能顾此失彼”。为了避免早恋这个敏感话题,我们每次聊天都集中在对同学之间相处的美好回忆中。不仅如此,我还让她每周来找我聊天两次,以便观测她的感情动向,也是为了提高她对学习的动力。理解使我们之间的沟通更为顺畅,也使我的教育有了一定效果。特别是对于女生,更应斟酌沟通的艺术,以情动人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四、倾听亲近学生,创新沟通交流方式

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耐心教育;要能正确处理师生矛盾,要能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理解学生的意见和要求,满足学生的正当需求。人总会犯错误,可贵的是知错改过,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在犯错误之后,我们应帮助他们寻找改正途径,而不是一味责难。在学生要求方面,我们要学会换位,把自己与他们融为一体理解。我们不也是由一个个学生成长起来的吗?我们不也有过与他们现在一样的渴望吗?那何不让我们的遗憾在他们身上得以实现,也算了却了一桩心愿。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喜欢一些能充分展现自身个性的活动,比如辩论会、研讨会、演讲等,老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充分利用好这一点。比如,上课前几分钟的演讲,主题班会上学生的发言,很容易就营造一种师生沟通交流的氛围,达到沟通情感、交流思想的目的。在这种过程中,老师可以驾驭场面,把讨论的主题内容向纵深处推进。要善于与学生谈心,倾听学生意见。当然,学生对教师始终或多或少有些拘谨。我们可以进行调查或寻找班中勇于说实话的学生了解情况。对于学生所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必要之处也可向学生作出解释。

五、感动感恩学生,强化沟通交流效果

教师不仅要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更要能够从学生中走出来,成为指点他们的师长。在适当的时机和场合,可以有选择地公开一点自己的“秘密”,比如自己学生时代的事,这样能减少与学生的代沟,在学生面前增加一点“透明度”,让学生看到一个更贴切、更亲切的教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多方面的知识、多方面的服务。当代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是广泛的,书本上的知识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所以教师自己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引导他们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自己汲取知识,给学生全方位的服务。

学生需要答案的时候,教师总应该在第一时间教给他;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总是在第一时间出现;学生遇到危机的时候,教师总要在第一时间帮他一把,这样,你就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英雄”。顺其自然,教师与学生之间就会形成一种良好默契的师生关系。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对教师的好奇心,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尊重,又可以让学生感到老师更实在、更有人情味,从而增进师生情感,以便更好地与学生沟通。

总之,沟通是一门艺术。师生沟通的途径很多,方法各异,关键是教师不要错过任何可以沟通的机会。沟通无处不在,一场推心置腹的谈话、一个鼓励的眼神都可以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多种渠道与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不同沟通。要自觉地运用有效的方法,除了要有良好的教学技巧、手段外,更重要的是必须有一颗平等待人的心。教师有必要全面审视师生沟通内容与特点,与学生一同成长,从而使自己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动地位,强化教育活动的效果。

老师与学生的谈话 篇3

师生谈话要避免误区

1、发泄型谈话

对于学生的有些不当行为,教师要细心地了解其背后的深层原因,老师如果仅仅因为学生犯错,就气势汹汹,大声斥责,那是失态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一些毛病,可能有它特定的成因,学生自己可能也是深受其害。急,不是办法,教师简单粗暴的谈话,除了自己发泄一通以外,对改变这个学生的不良习惯几乎没什么作用。面对几十名性格多样化的学生,面对每天各式各样即时生成的问题,教师确实容易心生烦躁,但作为一名成熟的、有素养的教育者,是绝对不应该一遇问题就向学生发泄的,而是应该努力在工作中做到:有爱心、有耐心、有良策。

2、训斥型谈话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纪律观念淡薄、成绩不尽如人意的学生,当这类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有些教师在与他们谈话的过程中,难免连说带训,指责有加。因为学生犯了错,老师平地一声吼,学生心里肯定不是滋味,却还不敢回话,只能乖乖地听训,心里却巴不得老师快点结束这次谈话。要知道这一吼于事无补,只能是吼出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形成了更大的内心隔阂。因此,当违规发生后,学生个体还是比较紧张的,他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宽大处理,那我们能不能换位思考,感受他们的心理,体谅他们的心情。所以,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即使他(她)犯了错,也应当理性的对待,以利于各种问题的顺利解决。

3、命令型谈话

一些教师往往因为学生屡教不改,或做事拖拉等,就给学生下了这样那样的指令,但一段时间过后,却发现,那些老面孔还是在做些违规的事,甚或其行为也更加隐蔽了,从表面转移到背后,从地上转移到地下。可见,教师这样的做法实在是弊多利少。因为,命令型谈话首先易导致学生的不满,可能会把违规的学生彻底赶到自己的对立面,使他们会从最初的听从到不满,从不满到抵触,最终反而会有违初衷。其次,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再尽心尽力的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永远都可能存在盲区,他们的内心世界太丰富了,他(她)可以向网友倾诉,却未必会向老师敞开心扉。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特殊情况,每个学生都有他独特的成长环境,有时候,教师提出的一些教育要求,其实并不能适合每个学生。如果教师只是习惯于命令学生,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

4、恐吓型谈话

对于一些屡教屡犯、屡教不改的学生,或者是一些重大事件的违规处理上,有些教师还喜欢采取“恐吓”型的非常态的谈话方式。教师通过不同形式的“恐吓”来施加影响,传递压力,轻易、草率地下结论,不会变通,只会形成师生双方谈话的僵局,实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同时,也容易导致产生严重的师生矛盾和家校矛盾,让自己的工作更加被动。所以,教师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有允许学生犯错的雅量,给学生修正错误的机会与时间。绝对不能把与学生谈话的目的简单化为让学生“服”老师。尊重与宽容并行,有了这样的心态与认识,才能更好地与学生谈话,达成沟通的预期效果。

师生谈话要重视谈心

师生谈话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语言交流,而是谈话谈心,谈心交心。所谓谈心,就是教师要躬下身来,态度亲切、随和、自然地同学生互相交谈。它是紧紧围绕实现教育目的,全面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教育而经常采用的师生之间交流的一种方法。那么,怎么样才能掌握谈心这门艺术呢?

1、拉近距离,互吐心声

谈心,便是用心去与心交谈。因此,谈心首先是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虽然感情并不能取代教育。可教育的全过程必须充满感情。怀学生谈心的过程就是双方感情交流的过程。是两颗心碰撞的过程。学生最爱向知心人说知心话,因而谈心时,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角色,将心比心,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以一个亲密无间的朋友身份与之交流,以自己宽厚的爱去赢得学生的信服。如此,就像掌握了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助你步入学生的心灵世界。

2、双向交流,防止说教

学生谈心开始时,要么无从谈起,要么羞于启齿,打不开话匣子。此时,教师应善于引导,使之敢说、愿说。然而与此同时,容易步入"说教"的误区。与学生谈心有时是给学生以申辩或解释的机会。"说教"不但不能解开学生心头之结,反而让学生感到"强词夺理",口服心不服,甚至产生逆反的心理。

3、含蓄委婉,易于接受

谈心时,语气除了亲切、真诚外,内容还应含蓄委婉,直话曲说。教师可以从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中选取富有启发性的事例或故事讲给他们听,让学生从中领悟,受到教益。

4、呵护隐私,为其保密

谈心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师生之间的谈心可能会谈及对方真情实感甚至隐私,教师应为学生保密,充分尊重学生权利。

老师与学生的谈话 篇4

一、倾听是有效沟通的基础

倾听是人与人沟通的一种方法,倾听能够让学生把心里的郁闷、不满情绪或者压抑都发泄出来,从而使学生豁然开朗,精神抖擞。我刚刚步入工作岗位,各方面的经验都不足,既要承担繁重的教学工作,又要承担琐碎的班级管理工作,每天的工作都与学生密不可分,往往不能很好地倾听学生。有一次,班上两个调皮的男生打架,我知道后把他们叫到办公室,"老师,不是我先动手的。""我问你,有没有参与打架?""可是……""还在狡辩什么,打架就是错了,错了就应该写检讨,都去写份检讨。"学生离开了。虽然当时我没有看到学生的表情,但是现在回想,他们肯定非常不满。虽然表面上解决了事情,却带来了更多的问题。我并没有用心倾听学生的理由,只是理直气壮地觉得平时那么调皮的学生,打架肯定是胡闹,表面上解决了事端,却失去了学生的信任和理解。

哀莫大于心死,伤莫大于失心。独特的工作性质要求我们耐心,专心倾听,即无论学生学习优或劣,声音响亮或轻微,理直气壮或胆怯,无论学生是语无伦次还是秕言谬说,教师都应耐心且专心地听学生把话说完,这不仅有利于我们最大限度地获取学生信息,还有利于我们准确且有针对性地开展师生活动,保证师生沟通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其实,只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学生就不会有不满的情绪。

二、尊重是有效沟通的关键

某大学曾对20所中学的师生做调查,"你爱你的学生吗?"100%的教师说爱自己的学生;"你的老师爱你吗?"只有10%的学生说感觉老师爱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老师是真的爱护学生,只是有时候有一些言语上的冲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不被尊重。我们不能置于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学生是对就是对,我们错了就应该道歉。

有一次,我想把学生的笔记本收上来检查,看一看学生做笔记的情况。当笔记收到一半时,课代表跑过来对我说:"有同学只做了一张纸的笔记!"说着,就把只有一张纸的"笔记"交给我。我看了看名字,是平时比较调皮捣蛋的学生的,他作业经常不做,几个任课教师对他都没有好印象。这时我怒气冲天,一把撕掉他这张笔记,朝他喊道:"你还要不要志气了?"说完,我继续检查笔记,并没有顾及他的反应。下课后,我稳定了情绪,反思自己的言行,觉得自己没有考虑过学生的自尊心,更不尊重学生。于是放学后,我找到这位学生,他赔礼道歉,并和他交流了做笔记的重要性,了解了他只做了一页笔记的原因。第二天早会时,我在全班学生面前向他道歉。这让他很出乎意料,也很感动。第二天,我的办公桌上出现了一本崭新的笔记本,字迹工整,条理清晰,里面还夹着一张小纸条,上面写道:谢谢老师,是您的道歉与宽容让我彻底醒悟,我把笔记补好了。老师请您相信我,我以后一定认真学习。从此以后,他一直认真完成作业。

没有尊重和宽容,就没有爱滋生的土壤,就没有教育。我们应时刻将"尊重"、"宽容"落实在行动中,因为它不仅体现我们个人的修养和素质,还有利于赢得学生的好感、尊重和认可,从而为师生的顺畅沟通搭建平台。

三、平等是有效沟通的前提

我们要学会参与和体验。要想真正读懂学生,就要参与学生的表达,并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找准师生交流的契合点。我们不能居高临下,不能要求学生一套,我们却是另一套。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许乱穿马路,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能做到,那么有什么理由要求学生做到呢?我们经常教育学生助人为乐,但是在教育他们的同时,我们自己能做到吗?自己都不能做到的事情,却要求学生做,这是不公平的。

有一次去操场上观看两校踢足球比赛,我与学生冒着高温在阳光下曝晒,豆大的汗珠从每个人的脸上滑下,有学生说:"老师,您进办公室休息会吧!"我看了看学生通红的笑脸,用手擦去脸上的汗珠,说:"你们不是同样也热吗?让我们一起为学校加油!"同学们都笑了。

我们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时,要尽可能从学生本身或他们所处的环境中找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比如,网络游戏或网上聊天是当今许多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我会在闲暇时间找一部分学生,与他们聊聊关于网络的话题,摸清楚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过程,从而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现代科技,让现代科技服务于学习。这样和他们平等交流,他们不会有距离感,愿意和我们交流,达到很好的沟通。

老师与学生的谈话 篇5

今年是我成为教师的第十年。十年间,我褪去了初为人师的青涩和稚嫩,收获了作为教师的欣喜和幸福。我自认为,为了学生和教学我付出了热情、努力和心血。可是,仅仅只有热情和努力就能够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吗?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应该是什么样的?怎么才能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呢?带着这些思考,我走进了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读着读着心中的疑问渐渐明朗,学生喜欢的老师的样子也渐渐清晰。

做善待学生的老师

“善待学生”就要尊重、理解、包容学生。一个学生在作文中这样评价于老师的笑,“于老师的笑是最温和,也是最有效的批评”。学生在语文课上画画、在课后闹矛盾,于老师并不像其他老师那样批评学生,而是一笑化之,用最温和的语言化解学生的尴尬,既没有严厉的批评,也没有让学生颜面尽失。面对生气,于老师是总是“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以包容的心智慧地处理问题。这份包容不仅是一种推己及人的理解,更是为师者的一种涵养,一种情怀。于老师能赢得学生的喜欢、信赖和尊重,还在于他的“真诚恻怛”。时刻以“真诚恻怛”要求自己,这不仅仅是一种素养,更是一种修为。这种对学生怀有的恻隐之心,既让学生不与老师形成对立面,同时也对老师更加敬佩。于老师不仅在教我们为师之道,还在教我们为人之道。于老师大发雷霆时说的愤怒的话不会超过三句,往往第三句还没开口,就会被“恻怛”制止住了。想想自己,在盛怒之下愤怒的话何止三句,哪句不是直插人心窝的狠话、气话,与于老师相比真是惭愧啊。今后一定要改!

“善待学生”就是要心里装着每一位学生。于老师的眼里、心里装着每一位学生。对于优秀学生,于老师采用激励的方法,在让学生获得学习动力的同时,还通过“近比”“远比”让优秀学生找到自身的不足,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当然于老师针对学生的不足,总能给与学生真诚的期待,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点。当学生抓着别人的缺点不放时,于老师又会引导学生肯定别人的优点。当学生落选时,于老师爱的天平在一段时间内会倾斜到这些学生身上。于老师还鼓励学生找到自己的“可及”之处,做最好的自己。是啊,教育不应该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学生,要悦纳学生的不同,教育的魅力恰恰就在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弱点”,引导、鼓励他努力由“不及”到“及”。一个老师的心中可以装着所有学生,并能用不同的方式关爱每一位学生、善待每一位学生,这种情怀、这种境界怎能不令人敬佩!

做有智慧的老师

“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喜欢他”这是一种智慧。每个学生都很在意老师对他的态度,内心深处也都渴望老师喜欢他。对于不喜欢的学生我们该怎样做呢?于老师说即便对不喜欢的学生,也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的喜欢,教育会进入一种别样的境界。说实话,要让老师喜欢每一个学生,这有些不现实。对于有些学生,我们可以不喜欢,但是不能不尊重。不喜欢并不等于不尊重。“做出喜欢学生的样子”,是啊,即便我们内心里的确不喜欢他,我们做出喜欢他的样子来,这会让他多么开心,这会给他带去多大的精神鼓舞。“做出喜欢学生的样子”,这不是欺骗,恰恰是老师的智慧所在。记得在我上二年级的时候,教我数学的孙老师是我姑姑的好朋友,那时的我乖巧、伶俐,本想着姑姑的好朋友一定会喜欢我的,事实却恰恰相反,每次在班里我都会莫名其妙地受到批评,如:作业本的名字写的太小了,戴的头花太时髦了,就连姑姑在我额头上点个红点也能让孙老师罚我站讲台……那时的我不敢跟家人说,总觉得是自己犯错了,要不老师怎么会批评呢。我明显的感觉到老师的不喜欢,可令我不解的是,孙老师每次去奶奶家找姑姑时怎么就不挑我的错误呢?老师的不喜欢,让我对数学课也很排斥,成绩自然也越来越差,有次竟然只考了20分。只到现在我的数学依然不好,这或许就是那时所留下的阴影吧。一个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太重要了,教育一定要以尊重打底,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喜欢,学生就会加倍地喜欢老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育效果也会大大提升。

“走下讲台,走进学生”这是一种智慧。庄重盛严,凛然可畏,仿佛就是教师永恒的形象,教师端居圣坛之上,学生匍匐在讲台之下,这样的教育没有了民主、平等,失去了亲近、自由,缺少了和谐、欢愉。老师应该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去,倾听学生的心声,体会学生的所思所想,把自己置身于和学生平等的地位。于老师引领我们:走进学生,就是要主动和学生打招呼,课间尽可能和学生一起玩,和学生一起演课本剧;走进学生,就是和学生一起做值日、给学生讲故事和笑话,尽量到学生家里走走;走进学生,就是公开承认错误,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这是于老师给自己规定“约法三章”,这份规定无不彰显着一位老师的智慧和对学生的尊重。于老师窥到了教育的纯真,用自己对课堂的坚守力求让课堂变得情趣、活泼、自主。你看,《翠鸟》这一课中他变身为世界绿色和平组织的一员,《狐狸和乌鸦》一课中他又成了狡猾的狐狸,《草》一课他又化身为妈妈、哥哥、奶奶……课堂上的于老师是多变的、智慧的,这都源于他对课堂的尊重,对学生的尊重,这是一种大智慧。

做用情、用心的老师

从“童心不泯”中体会到于老师的用情、用心。于老师说,他教了五十多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和孩子一样,有什么不好?童心不泯,让他始终保留孩子般的好奇心,引领学生发现、体会生活、大自然中的美;童心不泯,让他更加理解体谅学生,把“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牢记心间;童心不泯,让他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想做,带领学生钓鱼钓虾、认识苹果、峄山探幽、游皇藏峪……于老师之所以不遗余力、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是因为他不曾忘记自己曾经也是孩子。于老师用情、用心给学生留下了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情!

从“无言之教”中体会到于老师的用情、用心。“身教重于言传”,这是人们的共识。大德无形,大教无痕。于老师用情、用心地书写着这本“无字之书”,于无形中无痕中影响着学生。这本无字书中有“较真”的练字:不琢磨透每个字的间架结构,看准每笔的起笔、落笔,不把每个字练好,于老师是不会善罢甘休的。这本无字书中有绘声绘色地朗读:朗读不读得“其言皆出吾口”、“其意皆出吾心”,也不会善罢甘休。这本无字书中有别有用心的“下水文”:于老师要求学生写的作为,他几乎都先“下水”,这样走进课堂才有底气。于老师说如果没写“下水文”,感觉就是一种“失职”。这是何等的严谨。这本无字之书中还有坦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老师同样也会犯错误,可是犯错误后,你是逃避、不直接面对,还是真诚地向学生认错、道歉?于老师选择真诚地认错、道歉,并把错误变成了教育资源。学生从于老师的身上不仅仅学到的是本领,还学到了于老师可贵的品格。于老师的这本“无字之书”一定深深地镌刻在学生的心中,并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这本“无字之书”中,我也找到了以后努力的方向——行无言之教。

从“激励唤醒”中体会到于老师的用情、用心。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懂得激励的巨大作用。爱,是赏识、激励的前提。但是激励也大有讲究,于老师归纳出五条“原则”,既:针对性原则、实质性原则、引领性原则、及时与重复性原则、鼓动性原则。只有了掌握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励才能做到有“针对性”。尊重学生、欣赏学生,激励才能做到“实指性”。激励着眼于教育,激励才有“引领性”。表扬、赞美、真诚、动情,激励才能做到有“鼓动性”。除了五条激励“原则”,于老师的激励手段更是灵活多样:“语言激励”、给家长写纸条、巧立各种名目发奖状和奖品(奖品是书)等。只有把学生放在心中,处处为学生着想,心中有大爱的老师,才能用情、用心的表达爱的激励。因为爱,爱课堂、爱学生,所以更加用情、用心。

做把课上得有意思的老师

课堂是老师的主阵地,把课上好是老师的“看家本领”,只有把课上好才会赢得学生的爱戴。什么样的课才是学生所说的好课呢?于老师给出的答案是:“有意思”。这个标准是于老师毕生的追求,从他的课上,我们能感受到这份坚守。是啊,课上的有意思,学生才会学的有意思。这样的课堂想想都觉得是一种享受。有意思的课应该是什么样的?怎样把课上得有意思呢?于老师用了很多的课例给我们做了详细的注解。

有意思的课能让学生学出“恍然大悟”来。阅读教学,我们大多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但课文中的有些东西学生能够感悟出来,有些东西是很难感悟出来的。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点拨和讲解。怎么引导,怎么点拨,怎么讲解,可不是个容易的事情。这不仅需要老师准确地把握教材,还需要老师的引导、点拨技巧,既不能一味的“放”,也不能一味的“讲”。我们来看看于老师是怎样把课讲得“恍然大悟”的。在教《在仙台》这篇课文时,于老师抓住一个往往被大家忽略的“星期六”一词,引导、点拨学生体会藤野先生利用周末休息时间为鲁迅批改讲义的认真和负责。这种点拨、引导让学生有种“拨云见雾”的感觉,人物形象更加具体可感,学生的感悟也更加深刻。《林冲帮打洪教头》一课,于老师引领学生概括出林冲的为人、人品——“让”,又分别从“躬身施礼”、“不敢不敢”“只好、请教了”“扫”等词语中凝练出“礼让、忍让、谦让、宽让”等品质。这时林冲的形象就在学生的心中逐渐变得具体可感,对人物的理解也更加具体。把课教出“恍然大悟”,这样的课不仅多了些内涵和味道,还多了些活泼和情趣。这样的课让学生走进语文、爱上语文,并对语文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有意思的课是让学生学得轻松的课。这里的“轻松”并不等于简单。学得轻松是指: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身心状态是愉悦的。要把课上得轻松,课下就要多下功夫。于老师在备课时把课文钻的很深,想的很多,充分考虑学生的“解读先结构”,既从学生的实际年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出发,把课上得轻松、有情趣。如《狐狸和乌鸦》一课的寓意是不能听奉承话。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相当的难度,即便“心里有”,也难以表达出来。于老师就采取“续说故事”的办法,让学生去体悟。这样的教没有“说教”之嫌,更没有“灌输”之嫌。再来看看于老师如果指导学生感悟“母爱是什么?”史铁生写的《秋天的怀念》感人至深,主旨是怀念母亲、赞美母亲。于老师通过对课文的研读,读出“母爱是一堆细节”:“躲”“挡”“笑”。学生从这些细节里读出了母爱就是理解,母爱就是呵护,母爱就宽容。这一个个生动的细节,概括了母亲伟大、无私的品格。试问这样的语文课怎能不让学生喜欢,这样有意思的老师怎能不让学生喜欢?这样的课给学生留下的仅仅是难忘的记忆吗?不,语文能力、语文习惯已悄然根植于学生的内心,并成为印记对他们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读到这,我不仅对于老师的解读文本的功底佩服之极,为什么我就抓不住这些词语,就想不到这样的点拨方法?这跟于老师对教材的准确把握以及对学生的了解是分不开的。这也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是于老师一辈子都在研究的课题,他也用自己对课堂、对学生的尊重,赢得了学生的喜欢和爱戴。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总是感叹:做于老师的学生可真幸福啊!我要努力让我的学生也为能做我的学生而感到幸福!

老师与学生的谈话 篇6

忘不了每一次集体活动,我们齐心协力,奋勇争先;升旗仪式上,我们昂首挺胸,迈着整齐的步伐,在国旗下展示着优秀的班级风貌;运动会上,我们全力以赴跳大绳,向对手展示团结友爱必胜的信念;艺术节上,同学们展示着自己的独门绝技,宛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一张奖状都记录着我们成长的足迹。光阴似箭,我们即将毕业,感恩附小,我们成长的摇篮,感恩每一位老师用智慧和美德点燃我们的理想,感谢亲爱的同学们互相陪伴度过幸福的童年。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南飞的大雁是对北方寒冷的告别;秋天的落叶是对盛夏的告别。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是对迷失的告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一种豪迈的`告别,每一次告别都有一个故事,而我要告别的是陪伴我成长的小学的同窗。

让我们好好回望吧,再回望这一起走过的五年。忘不了诗词大会上同学们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忘不了端午节撞鸡蛋时的惊心动魄。真的好想再听一遍姜老师给我们上的<<杨子荣打虎>>这一课;真的好想再体验一下跳高课上的纵身一跃。如果时间能够定格,我希望就定格在这个寻常的夏天,如果时间能够倒流,我希望你我刚刚相见,还有这样一个五年,让我们一起度过……

老师与学生的谈话 篇7

自古以来我们就赞美老师爱生如子,然而时至今日很多爱生如子的老师常常感叹:一腔爱心换来的是学生对老师的不解与埋怨,这种适得其反的教育效果,不得不让我们每一个老师思考:应该怎样教育学生才更有效?《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告诉我我:老师仅仅热爱学生是不够的,还应该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一个平等的人去对待,这样将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尽管每个学生喜欢一个老师的原因都不一样,比如有的学生喜欢她的幽默,喜欢她写得很漂亮得板书,甚至只因为你对他说了一句:恩,做得很好,加油!但他们喜欢的是尊重自己,了解自己需要,注意与自己交流感情的老师。

是呀,尊重是每个人渴望拥有的,学生亦然。尊重学生,正是保护学生自尊心,树立自信心的重要手段。一个失掉自尊心的孩子,怎能达到自我实现,又更何谈竞争、创新?当老师们恨铁不成钢,便用讽刺、挖苦、甚至体罚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时,不仅不能让孩子理解你的爱,触动他们的心灵,更有甚者会直接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抹杀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这不是与老师的初衷背道而驰吗?老师啊,千万别用爱的名义行践踏学生之实。

有的老师为了保持师道尊严,居高临下不苟言笑,为了不让学生小瞧老师的能力,事无巨细全部包揽,容不得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学生有错,便使出“浑身解数”批评指责。然而管理效果却不理想,学生与老师心理距离拉大了,学生对老师虽有敬畏之心,却无亲近之情,更不敢吐露心声,班上气氛严肃有余,却无生动活泼之气。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平等的交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于是学生亲近了,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正如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教育的秘决是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老师要放下身段。学生是班级的主人,对于班上的事,不能老师一个人说了算,老师应该放下身段与学生平等的商量,允许学生中有与老师不同的声音。并且要重视学生的意见,为他们创造机会,巧妙的激发学生积极表达自我的冲动。班里有了问题、出了事情,也总是尊重学生自己以及班干部的意见,充分听取他们的申辩,然后再进行恰当的处理,有时还可以防患于未然。这样既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又能让学生更深的感受到老师的信任,期望,反过来他们尊重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从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良性循环。

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感情,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正经历着由依附向自主急剧转变的过程,他们会对老师从早到晚过细的关心指导感到厌烦,他们更渴望老师尊重他们的人格,理解他们的感情。如果老师忽略了这一点,将给孩子造成意想不到的心理伤害。常常提醒自己:让学生丢脸不是教育目的。如果教育方法是用伤害学生宝贵的自尊心为代价去惩罚学生,这还能达到教育目的吗?一个连自尊心都没有的人,能知错而改吗?难道没有更好的教育方法了吗?树有皮,人有脸,即使再差的学生,也需要老师呵护他们幼小的自尊心。尊人者,人尊之,只有老师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学生才会更尊重、信赖、热爱老师,这样的教育才会事半功倍。

尊重学生,老师要学会等待。陶行知曾经说过:“你这糊涂的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做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当年是你的小学生?。”十个手指有长短,一个班三四十个活生生的人,个体差异是客观的存在的,又怎能一个样?面对认知不一的学生,我们要学会等待。等待不是不闻不问,而是留心观察等待教育时机。在老师期望的等待中学困生会默默追赶,在老师期望的等待中违纪生会渐渐收敛,在老师期望的等待中优等生会发愤图强。在等待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体会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绝妙。

仅有热爱是不够的,尊重学生比热爱学生更重要。尊重产生爱,只有尊重学生,才能真正地把爱送到学生心中,落到教育目标上。而且尊重学生的老师一定会获得学生的尊敬!

老师与学生的谈话 篇8

今天的我,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我站在讲台上。与孩子们相伴的三年时光已经过去了,此刻我们已经来到了毕业的分岔路口。孩子们也终于从幼儿园毕业了,接下来你们将踏上小学六年的旅程。作为老师,我深信你们定能在小学时光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让爸爸妈妈放心,也让我感到安心。在这里祝愿所有的孩子们毕业快乐,小学生活一帆风顺!

这次发言,我早有准备已久,然而当我站上讲台时,我发现自己想说的完全改变了。三年前夏天,我成功地应聘为幼儿园教师。第一次见到孩子们时,他们满脸迷茫,或许有些小朋友心里在想,这个人是谁呢?会是我们的老师吗?最后,我成为了他们的老师,而他们也成为了我的学生,我的孩子们。尽管当时我还很年轻,但当肩负起这份责任时,我再也无法卸下它。从那刻起,我明白了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所以,在过去的三年中,我一路上颠簸着、跌倒着,但最终成功地陪伴着孩子们走过这几年的启蒙时光。

这是我第一次教学的班级,作为你们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我感到非常荣幸。虽然我不舍得和大家分开,但更加骄傲和自豪。能够成为你们人生道路上的引导者,对我来说是无比荣耀的事情。我珍惜与大家在一起的每一刻,也珍惜这三年里的每一分钟。或许我还有些做得不够好的地方,但我希望学生们能多多包容。这是你们第一次做学生,也是我第一次做老师,所以请大家理解这个年轻的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会变得更加成熟,成为一个令你们骄傲的老师。同时,我也祝愿我的学生们未来的道路一帆风顺,前程似锦。

今天,是孩子们毕业的光荣时刻,我也已经向大家表明了我的.感情,我想再用热烈的掌声祝贺孩子们顺利的毕业了。未来的小学时光一定会更加的美好,也一定会更加的让你们难忘的。孩子们,请你们要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老师对你们的爱和希望也会一直保留。

老师与学生的谈话 篇9

一、给予学生最真诚的爱,尊重并接纳学生

宋代程颐说: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以术驭人者,人亦以术而待。教师对学生的真诚是一种教育力量,学生只有感到被信任,才愿意去接纳老师。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和接纳度有多高,对老师所传递的教育影响的接受度就有多高。接纳和尊重是一种心理品质:教师相信学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并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相信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并帮助学生相信他的老师即使对他的某些行为和想法不认同,但是,他在老师的眼里仍是一个有潜力和有价值的人。自己即使有缺点和不足,但是老师仍然喜欢我,仍然接纳我。事实上,许多学生在他们成长以后,常常会说是老师起初对他们无条件的接纳,才让他们对自己产生改变自己的力量和动力。他们是在这种正面心态下才有真正的进步的。其实,教师与学生之间,就像高山与高山之间一样,你对着对面的高山呼唤我尊重你,我信任你,那么对面山谷的回音也会是我尊重你,我信任你。

二、巧妙运用语言艺术

幽默的语言是具有智慧、教养和道德上的优越的表现。人们都喜欢幽默的交谈者,喜欢听幽默的话语,具有幽默感的教师一走进学生中间,学生们就感到快乐,喜欢与幽默的老师交谈。在向学生表达一些否定性的意见时使用委婉的技巧,就会使学生更容易愉快地接受。除了幽默的语言外,还可以用只需意会,不必言传的含蓄手段;或者有意识地适当保持沉默,用不同的眼神传递信息,也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运用发自内心的动作和表情进行沟通

有个叫皮格马利翁的人,他精心雕刻了一座女神像,他被自己雕刻的女神像迷住了,整天对着她膜拜,最后女神像被他的虔诚打动,终于变成了美丽的少女。这就是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它传递给我们的教育信息就是以欣赏者的'眼光对待学生,产生积极的效应。学生受到挫折时,投以鼓励的目光;学生取得好成绩时,送去赞赏的笑容。对于后进生,则给予更多的亲切和友善的表扬,给予关怀的目光。

四、及时的表情与适当的批评

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表扬。但是表扬不能太廉价或过度,这会使学生觉得老师的表扬不是真心的,而是一种惯用的手段。教师的表扬要公平、公正,不能因个人的心情,不同的学生而受影响。表扬是一种积极的强化,能增强学生的信心、勇气、责任感和荣誉。也许老师的一个微笑,一声鼓励都会改变学生的一时,甚至是一生。赏识教育家周弘说得好:不是好孩子被赏识,而是赏识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被抱怨,而是抱怨使孩子变得越来越糟。

批评重要,但批评的方式更重要。批评应重在未来的改进,而不是追究过去的错误。当学生犯错误时,有些老师一味地训斥、责怪,这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使学生对老师产生厌恶感。教师在批评时,可用委婉的方式指出学生错误的地方,用暗示的话语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从侧面敲击一下,但不太伤害他们的面子。

五、课余时间多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教师在课余时间找机会与学生交流,并参与他们的活动中,让学生感到老师容易亲近,从而赢得学生的好感。有些老师上课的时候表情严肃认真,课后也经常难见笑容,学生觉得这老师真可怕,不敢接近,更不用说沟通。每一位老师,既要能当严父又要能当慈母。在学习之余,与学生谈谈生活上的事,谈谈他们的爱好,谈谈他们的喜怒哀乐,关心他们的成长,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去了解他们的感受。老师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生活、工作,对于他们的发问、好奇,在尽可能的范围内给予回答。

老师与学生的谈话 篇10

(一)用爱心接纳每个孩子

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为人师者应深切体会这一点,用心接纳每一个孩子,不管他是聪明、驽钝、整洁、邋遢、乖巧或淘气,他都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个体,需要被接纳,也唯有老师用心接纳,孩子才能把上课当成一种享受,而乐意学习。

我所任教的班里有名学生,头脑够用,就是纪律差,上课和周围同学没话找话,周围无人应便自言自语,一旦批评他,便一脸的诚恳,保证要改正缺点,但事隔几天,依旧故我。面对这样的学生,我没有放弃,而是不厌其烦地跟他促膝谈心:讲述学习的重要,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持之以恒,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和毅力。这个学生深有感触,说:“老师,看我的表现吧!”他现在确实变了。虽然还时有反复,但他已经知道怎样控制自己了。从这里我更加认识到:对于差生,不要把他从你身边推出去教育,而应用爱心接纳他们,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抓住教育的时机,有情有理有力有度。学生特别需要我们那慈祥温和的笑容,文雅亲切的话语,善解人意的目光。

(二)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学生感到最痛苦的莫过于误解;最快乐的莫过于充分的了解;尤其新生的一代,从小在呵护中长大,有主见,敢发表,挫折的忍受力却显得偏低;一遇到困难,自我压力甚大,不知如何自处。有的甚至处于一种比较高的亢奋和紧张状态,这种状态若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容易引起神经的抑制,造成认识和思维的闭合,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作为我们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自我定位,即对自己的身体心理、情绪意志、兴趣爱好、思维创造和发展潜力及行为方式的特点和能力进行感知,并对所作出的反应进行调整,减少内在压力。其次营造比较宽松的氛围,开发他们的潜力,教给其学习方法,注重健康心理及健康人格的培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保证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合理调整期望值,减少外来压力。再次要善于发现他们的进步,要“打着灯笼找优点”,并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多提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从而变压力为动力。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积极开朗的情绪,扫除内心的阴霾,建立自信心,增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着手于善后的'处理时,最好在一旁默默关注,等到确实需要帮助时,即时伸出援手。

(三)用诚心赞美鼓励

在日常生活中,赞美是人人都需要得到的。若发现孩子有值得赞美的行为时,要把握时机,不管用语言、肢体、眼神、动作、表情、评语,只要是真心诚意的,孩子必然感受深刻。一篇情理交融、鼓励性很强的评语,一段肯定、称颂的赞美之词,如果教师能巧妙地运用这些激励的方法去赞美学生,那么学生都会心情愉悦、精神爽利,这种教育的手段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学生,哪怕是班上学习最差、行为规范最差的学生,身上也一定有他的闪光点。只要细心你就会发现,调皮学生的闪光点是聪明;上课爱说话的学生的闪光点是活泼好动;老实学生的闪光点是能谦让等等。教师应抓住他们的闪光点作为教育的切入点,通过对学生的赞美进行情感投资,打开学生心灵的闸门,教育自然得心应手。

作为成长中的个体,学生身上的不良习惯和弱点是难免的,然而对于学生的种种问题,当老师们感到束手无策时,往往会采用批评的方法,结果情况越来越糟。如果适时地采取赞美的方法,以平常心去看待他们的每一个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次进步,自然而然就会发现学生的每个闪光点,欣赏他们的价值,从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称赞,这样会让孩子们认为老师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他,他们就会表现得更好。我所任教的五(2)班有个学生,他时常不带学习工具,也时常不完成作业。对待他的错误,我并没有责骂、惩罚,而是以一种广阔的胸襟给予宽容和鼓励,并为他指出一条改正错误的途径。记得有一次科技课他做了一条围裙,并且做得很漂亮,我马上当着全班同学称赞他,他很高兴,终于可以抬头自信地面对全班同学。他一次小小的进步,得到了难得的赞美,成为激励他认真学习的巨大动力。随后,他为了得到老师的赞美,每次都做得很认真,身上的毛病也在慢慢改掉。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每个人都需要赞美。善意的及时的赞美实际上是一种投入少收益大的感情投资,是一种驱使人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动力源泉。学生长期生活在和谐、温暖、相互信任、相互赞美的氛围中,就能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就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方法、研究新问题。这样,不仅能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而且使学生的人生旅途充满着掌声笑声、充满着决心和信心。

教师赞美学生,一定要把握“度”,既不能人为地拔高、掺水、使假;又不能蜻蜓点水不着痕迹。教师如果赞美学生,夸大其词、添枝加叶,硬要高拔,不仅起不到激励学生、启发学生学习兴趣之目的,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这就要求真心诚意,还要因人因事、因时因地,采取不同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增大赞美的效果。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与老师谈话心得体会 | 老师谈话心得 | 评语系列10篇 | 毕业自我鉴定10篇
上一篇:初三数学教师实习周记 下一篇:入党申请书2024最新版1500字范文含有个人简要情况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