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最新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收藏7篇

2024-09-20 16:35:01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实用文# #最新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收藏7篇#】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以下是好工具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教学课件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材81-8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经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使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书写整洁、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试商的方法,确定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列竖式计算:96÷8 145÷6

说出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前一位不够除,要看前(两)位。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3)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老师想考考大家。

教师出示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题卡,让学生边读题,边说出答案。

60÷30= 350÷70= 240÷60= 140÷20= 270÷90= 560÷80= 420÷70= 320÷80=

同学们对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掌握非常好,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下面去看看同学们今天上午交上来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问题一:学校买来92根跳绳,如果每班30根,可以分给几个班?

第一个问题告诉我们什么信息?你能列式解决吗?(92÷30)

为什么用除法?(这道题是让我们求92里面有几个30,所以用除法。)

你估计可以分给几个班?(92÷30≈3(个))

92÷30,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师板书课题:笔算除法)你会算吗?

出示学习指导:

1、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把你的方法写下来;

2、同桌交流,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这样算?

2、让学生上台板演竖式,并说出笔算的方法。

学生在说完笔算方法后,追问3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3、出示问题二:学校十月份收到《小手牵大手,安全常相伴》200本,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让学生独立解决,独立笔算后汇报。

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怎么办?(要看前三位)

并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商“6”,“6”应写在哪一位上面。

三、巩固内化

1. 用竖式计算。

60÷20 96÷40 140÷20 160÷30 585÷80

2.改错题(看书上的83页)

3.问题三:一个足球20元,用75元钱可以买几个足球,还剩多少钱?

4、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获得了哪些笔算经验?说一说笔算除法是怎样计算的?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不够除,

要看前(三)位。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3)每次除得的余数都必须比除数(小)。

5.问题四:学校组织学生秋游,共有师生280人,如果每辆车能坐50人,一共需要安排多少辆车?

四、全课总结。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容量”的概念,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了解“一升”的实际意义,体会“容量”的含义,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采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

过程与方法:经历操作和比较的过程,增强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操作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重难点分析:

使学生认识“升”和“毫升”这个容量单位的大小,初步建立1升和1毫升的表象。

课前准备:

学习卡片、学习指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两个茶杯: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茶杯,谁来说出哪个杯子里盛水多?

3.说明:哪一个杯子盛的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板书:容量)

4.想一想,你能说出这个水杯的容量是多少吗?你是怎么想的?

5.同学们说的都不太一样,大家觉得这样说科学吗?如果别人这样告诉你,你能知道这壶水的容量吗?因此,人们就给容量定出了统一的单位。

6.出示探索学习流程。

二、交流预习卡片

出示学习指南(一)

1.  交流预习卡片

2.  整理预习卡片,完成小组学习卡片。

3.  根据小组学习卡片进行汇报。

4.  集体交流存在的问题。

三、深入探究问题

出示学习指南(二)

1.  小组从中任选一题。

2.小组内交流。

3. 集体交流。

四、检测。

完成任务卡片和发展卡片。

五、总结所学到的知识。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3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3~25页全部内容

二、教材简析:

“计算工具的认识”分别介绍了计算工具算盘和计算器,还安排了有关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的阅读材料。教材安排了较多的直观图展示了算盘和计算器的实际应用、算盘和计算器的结构,比较形象直观,让学生在观察和活动中认识常用的计算工具。

三、教学目标:

鉴于以上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以下三个方面:

1、让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用计算器计算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3、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渗透节约、环保等方面意识,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计算器的外部结构及常用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的四则运算及同级混合运算,探索一些简单的规律。

五:教学程序设计

1、创设情境,揭示学习内容

首先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出示超市购物的发票,发票上项目很多,计算比较繁琐,由此激发学生:怎样才能又准确又快速地算出结果来呢?(你想到了什么计算工具?)在学生充分地讨论交流后揭示课题:用计算器计算。再请学生说说在哪些场合或情况下看到过别人使用计算器?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当学生遇到数目较大或较繁的计算时启发学生想到用计算器,从而揭示学习的内容,通过交流计算器的应用场合,让学生感受计算器使用的普遍性。)

2、合作学习,探索计算方法

这一环节,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功能,

教师首先让学生做一名计算器推销员,你打算怎样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同桌互相说一说,再请一名学生在全班介绍自己的计算器,教师适时归纳板书:显示器,键盘,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功能键,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介绍自己的计算器,接着让学生说说这些各不相同的计算器都有什么相同的功能?同时教师说明:各种不同的计算器外部结构都可以分为显示器和键盘两部分,最基本的功能是计算。

(设计意图:这里创设学生充当计算器推销员的角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在同学,老师的介绍交流中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层次,探索,学习计算器的操作

首先提问:你们以前用过计算器吗?会用吗?(学生基本会用计算器计算,所以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我们来个比赛好不好?接着教师组织比赛,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及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试一试

765+469589×7641600÷128765+496-296816÷68×27

1、10月1日,西山景区接待游客7358人,每人交纳门票费35元,这一天的门票收入有多少元?

2、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滴18千克的水,照这样计算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多少千克水?

学生先自己用计算器尝试操作,把计算结果记录在草稿本上。请速度最快的同学上台演示(实物投影),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可以进行补充,探讨,交流,使学生体会到这样的一步计算或同级两步计算只要从左到右依次按键就可以了,同级两步计算不必分步操作。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基本上会使用计算器计算,所以组织比赛活动、让学生用计算器自主进行计算,然后交流操作的过程和方法,在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让学生教学生,从而掌握基本的使用方法,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不仅掌握用计算器进行基本计算的方法,还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践应用,引导发现规律

①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2两题,用计算器计算并汇报结果,全班交流。

②分组比赛,第1,2小组用口算或笔算,不能用计算器,第3,4小组必须用计算器来计算。看看谁快。

15+2082-621000×576549+356887×451305÷45

(设计意图:比赛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使学生感受到:对于一些可以直接看出结果的题目如果用计算器计算会比较慢,而对于一些大数目计算用计算器比较好,因此,在实际应用时我们应该根据需要合理使用计算器,不可过分地依赖计算器来计算,要把它用到实处。)

③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先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142857×1142857×2142857×3142857×4142857×5142857×6

请学生先用计算器求出各题的积,然后观察各题中相乘的两个数及所得的积,自主探索和发现积的变化规律。最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做适当总结:这几道算式第一个乘数都是142857,,第二个乘数分别是1,2,3,4,5,6,它们的得数与第一个乘数一样,都是由1,2,4,5,7,8这六个数字组成的六位数,不过各个数字所在的数位不同,但如果把这个六位数的乘数按顺时针方向排列在一个圆面上,可以发现这六个积里各数字的排列顺序是一样的,只不过起点不同:乘1的积是从最小的数“1”开始,乘2的积是从第二小的数字“2”开始,乘3的积是从第三小的数字“4”开始……,乘6的积是从最大的数字“8”开始。

(2)再出示“想想做做”的第4题

先出示:

1×1=

11×11=

111×111=

1111×1111=

11111×11111=

让学生用计算器各自独立计算出得数,然后再出示

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

让学生再用计算器计算,然后让学生谈谈遇到的问题(计算器已经不能把这些数显示出来了)。

最后让学生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找出规律,再直接写出后四题的得数,并组织学生交流,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及依据,确认发现的规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器的作用:计算器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规律。

(设计意图: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使学生体验计算器的有用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

4、后进行全课总结。

整个活动,老师创设情境,启发诱导,设疑激趣,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积极思考,讨论交流,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数学活动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同时又体验了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与创造性,以及成功的喜悦,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有创造,学有发展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能有意识地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4、进一步感受

教学重点:

根据统计图提出和回答问题并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难点:

自主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指导学生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节约时间,保证教学目标的实施)

一、情景引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人吗?你还知道哪些与人口有关的数据。下面是某地1985—2000年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统计表,(课件出示)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整理和分析这些信息,看看能有什么收获!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课前预习完成)

师:在制图时要注意什么?生答后师简要小结:作图时要注意线条要直,画完后要标上数据。

2、自主探究

①学生观察单式条形图(课件分别出示城镇人口统计图和乡村人口统计图)。

②设疑问难:

统计的现实意义,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③生尝试自主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可根据书上99页完成)师巡视并辅导个别差生。先完成的可以同桌比一比,说一说自己作的好的地方。

3、合作交流

①展示学生绘制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生互评后教师点拨:这就是复式条形条形统计图。(出示制作好的大幅条形统计图并板书课题)

②讨论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

③全班汇报、交流

④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⑤联系实际激发情感小组讨论交流,分析人口逐年变化情况。

三、巩固应用

1、出示某超市两种饮料月销售情况统计图,回答

①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②如果你是超市老板,下个月应该怎样进货?

2、出示1997-2000年我国废水排放量统计图,观察并回答问题。

工业废水排放在逐年?生活废水排放在逐年?

从图中你想到了什么?(渗透环保意识)

四、拓展应用

1、请你调查你们小组同学一周内爸爸妈妈每天的睡眠时间,制成统计表。

2、根据复式统计表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3、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五、回顾总结,展示个性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和体会?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5

设计说明

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在计算不同的除法算式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试商。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两个方面:

1.创设故事情境,引入新课。

学生对于计算课都有这样的感受:计算课难,学会不容易,学好更不容易。因此在教学时,要着重从实际生活事例引入新课,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创设了“韩信点兵”的故事情境,这样可以使学生较快地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在相对轻松的问题情境下获取新知。

2.注重有序思考的方法。

通过观察平时的计算课教学发现:有些学生机械模仿,有些学生会做不会说。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说说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并能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小红花

教学过程

故事引入,揭示目标

1.教师为学生讲述“韩信点兵”的数学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的方向。

设计意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采用轻松、活泼的形式引出知识。因此本节课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新课,利用故事人物的榜样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出示问题:计算240÷26。

2.组织计算竞赛。

请大家独立计算,做得又对又快的前五名学生每人奖励一朵小红花。

3.学生计算结果,评选优胜的学生,奖励小红花。

4.选择计算中不同的.试商情况进行汇报。

预设:生1:我把除数26看作30,想:30×8等于240,试商后发现余数32比除数大,32里面还有1个26,所以商8小了,改商9。

生2:我是这样想的,10个26是260,比240多20,可以商9。

生3:我把除数26看作25,想4个25是100,8个25是200,余下的40里面还有1个25,8+1=9,所以商9。

(如果学生想不到把26看作25来试商,教师要提示能否把26看作25来试商,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5.思考:哪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是怎样想出商的?

学生讨论、交流,发表各自的见解。

6.介绍“中数试商法”。

师:把26这样的数看作与它接近的25来试商,这样的试商方法叫做“中数试商法”。

7.介绍“同头无除商xxx”的试商方法。

(1)先用自己喜欢的试商方法计算239÷26,再结合课件逐步介绍“同头无除商xxx”的试商方法。

(被除数与除数首位上的数相同,俗称同头,但被除数第二位上的数小于除数第二位上的数,不够商1,俗称无除,那就可以用8或9试商。如239÷26,被除数与除数的首位都是2,称为同头;23小于26,不够商1,称为无除,可以用8或9试商)

(2)判断下面哪些算式能使用这种方法试商并计算。

532÷61=  532÷51=  532÷55=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6

教学内容: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科书第2~4页的内容,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理解、掌握我国记数习惯,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3.掌握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初步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正确读数一些基本方法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探究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记数单位以及各记数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数级、数位、记数单位的区别以及“位值”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课件、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1、课件导入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很多大数。(出示投影)

1994年首都北京的人口有一千零五十一万。

光的速度是每秒二十万千米。

地球离月亮大约有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千米。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今天咱们一起来认识一些大数。(板书课题)

2、介绍主题图(出示主题图)

2000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次普查中这六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数据。(课件出示:我国人口)

谁能尝试读出上面这些数?

指名读数,并让学生说说他是怎样读的?

二、探究交流 解决问题

出示例1:13819000这个数有多大呢?

1.计数器操作,认识计数单位。

在这个计数器上,你发现了什么?

用计数器数数:拨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数,一直数到九千,再拨上一千。

问题: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

认识十个一千就是一万。(板书“万”。)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数,一直数到九万,再加一万,是多少?认识十个一万是十万,板书“十万”。用同样方法,完成一百万、一千万、一亿的认识,分别板书:百万、千万、亿。

2.小组讨论学习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大家知道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是什么吗?你们发现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3.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学习数位。将13819000按数位顺序写出。说出每个数字所占的数位名称、计数单位,表示有多少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2)同桌学生互相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3)学习“数级”。介绍我国计数的四位分级法。

为了便于读亿以内的数,我国沿用了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即从右起每四位为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内化提高

完成第4页“做一做”第1题。

同桌之间互相说数,一个一、一万一万地说,另一个拨。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让学生谈谈学习体会、收获。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能正确地读、写亿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探索精神。

过程与方法

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收集有关大数的信息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在合作探究中获得良好的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教学,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每级中间、末尾含有0的数的读、写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对照顺序表,回答。

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900009表示什么?这个数读作()

10500001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这个数读作()

23000000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这个数读作()

2340050“234”在哪一级上,表示什么?

“5”在哪一级上,表示什么?这个数读作()

10200800这个数读作()

2、写出下面各数。

六千三百二十二十三万五千一百零四万零二十

要求:(1)先说一说写数的方法,步骤(你是怎么写的)。

(2)读一读,先明确含有几级的数。

(3)对照数位顺序表写数。

3、练习一中的第12题。

要求:(1)先读一读

(3)按题目要求连一连

(4)想一想:如果不经过读数、写数,能不能通过推测、判断进行连接?说出你的策略。

二、专项练习

1、不对照数位顺序直接写出下面各数。

一百五十万三千

①由学生独立完成

②引导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过渡到直接写数。

明确有几级——分级画线——填上数字

(2)一千零二十五万零六百

步骤同上。

(3)写一写

一千零八万二百二十六万三千四百二百万零六十三

2、练习一中的第14题

要求:(1)教师读数,学生听写。

(2)同桌校对,互相交流、检验。

(3)请学生说说体会,介绍自己写数的方法、步骤。

3、练习一中的第9题。

要求:(1)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题目特征。

(2)引导练习。

(3)学生之间相互校对,教师巡视、检查。

三、巩固练习

练习一中的第10、11、13、15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推荐阅读

上一篇:1个惊艳的主持开场白(优质八篇) 下一篇:十篇高中语文优秀教案模板(推荐七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