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拖班小手教案12篇#】作为教育工作者,在为学生授课时,编写优质教案是至关重要的。优质的教案能提高教学质量,达到预期效果。通过教案的设计和准备,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小班小手的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拖班小手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的小手本领大,样样事情都会做。
2、喜欢跟着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表演儿歌。
3、发展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4、喜欢欣赏儿歌,会大胆地朗诵。
教学重点、难点
1、小手的本领,让幼儿自己尝试用小手做力所能及的事
2、说说自己的小手会做些什么事?
活动准备
1、准备一个活动室,提供活动材料
2、图片、儿歌录音
活动过程
1、认识我们的小手。
(1)(出示小手的图片)这是什么?
(2)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小小手,让我们一起来说说小小手上有几个手指头?(幼儿和老师一起点数。)
(3)小小手是我们的好朋友,它能帮我们做很多的事。想想你的小小手会做些什么事呢?
2、欣赏儿歌。
(1)教师播放儿歌的录音,请孩子说说听到了什么?
(2)(出示图片)再次欣赏儿歌,共同回忆儿歌里的话。
(3)教师表演儿歌,鼓励幼儿跟着老师念念,演演。
3、幼儿学念儿歌。
(1)幼儿跟着老师学念儿歌。
(2)个别幼儿表演。
4、小结:建议爸爸妈妈在家中鼓励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整理玩具、自己穿衣吃饭等。)
教学反思
1、通过这样的一节活动课能增强幼儿的自理生活能力。
2、儿歌运用了排比的手法,易于上口,特别适合小班的孩子诵读。
3、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小手能做什么,增加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拖班小手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
2、引导幼儿认识小手,知道用手能做许多事情,教幼儿初步保护手的方法。
3、帮助幼儿初步获得有关数的概念。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重点:
知道小手能做好多的事情,并初步学会保护自己的小手
活动准备:
丰富的手工材料:橡皮泥、香蕉、桔子、沙拉酱、天线宝宝、水果印章等。脏的小手模型。
活动过程:
一、歌表演:
《假如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引出主题。
二、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观察并相互比一比
引导幼儿知道手的大小不同,但每人都有两只手,一只左手一只右手,每只手上有5个手指头,手指的名称不同(有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手指有粗有细。
三、师生一起唱歌曲《大拇指》。
四、引导幼儿互相交流妈妈的手能为小朋友做哪些事情,妈妈的手能为别人做哪些事情,小朋友的小手能做哪些事情。
如:用手拿东西吃,收拾玩具,整理图书,画画等。激发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
五、出示受伤小手的图片
引导幼儿讨论:怎样保护手。如:冬天洗完手要擦油,出门腰带手套;勤剪指甲,不拿刀、剪等物品做危险的事情。
六、启发幼儿到不同的活动区中,自由选择喜欢的材料进行操作活动。
如:用橡皮泥做面条等各种食物、用香蕉沙拉酱做水果沙拉、用水果印章的形式装饰小手套、用小珠子传成项链等活动,引导幼儿进一步体验小手的能干。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幼儿的小手”为切入点,在施教过程中,主要采用了谜语导入法、感知操作法、经验交流法等等,充分调动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开始,孩子们在愉快的表演中,让手指充分活动,迅速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在感知操作过程中,孩子们自发地投入,去探索、去体验,获得了许多关于手的感性认识。在经验交流中,得到很好的表现,通过讲述手能做什么,与孩子们共同搭建了认知的平台。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激发了孩子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这一愿望在今后将不断实现。幼儿自己通过操作多角度感知手的重要,自然而然的就懂得了要爱护自己的小手。并让孩子懂得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拖班小手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数学教学原本比较抽象、枯燥,幼儿不易理解消化,不好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把抽象的数字概念变得具体,使幼儿不仅能看得见、摸得着,而且能激发童趣,易于消化,我根据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把游戏做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设计了《分鱼》这节课,我为幼儿提供了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数的组成经验,使幼儿能够在丰富有趣的操作游戏中,亲自动手、动口、动脑,轻松愉快地学习。
活动目标:
1.学习5的分解、组成,引导幼儿发现两个部分数互相交换位置,总数不变的互换规律。
2.能根据互换规律推理出5的全部分解组成式。
3.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激发幼儿学习分解、组成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5的分解、组成,引导幼儿发现两个部分数互相交换位置,总数不变的互换规律。
难点:能根据互换规律推理出5的全部分解组成式
活动准备:
教学PPT教具:鱼缸两个、大鱼小鱼若干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1.播放PPT,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师:“你们看,她是谁?”
“她的心情怎么样?”
“为什么猫妈妈看起来不开心呢?原来她遇到了什么困难,原因就在这里,我们来看一看。”
二、基本环节:
1、分小鱼,学习五的分解和组成
(1)出示大鱼缸
师:“原来猫妈妈是要把这些小鱼分到两个小鱼缸里,我们数一数有几条小鱼呢?”
“5条小鱼用数字几来表示?那么想把5条小鱼分到两个小鱼缸里,有几种分法呢?你们能帮帮她吗?”
1、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分鱼和摆放卡片的操作方法以及要求:每人用四种分法分小鱼,比一比,看谁先分完。
2、幼儿用小鱼卡片分小鱼,每分一次,在记录纸上摆放相应的卡片记录一次。老师巡回指导和检查幼儿操作情况,掌握记录结果。
3、请个别幼儿读出自己的操作结果,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出幼儿说出的结果。
教师提问:5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起来是5?引导幼儿说出5的全部分解、组成式。
(2)学习5的分解规律
1、出示ppt,发现分解的互换规律
师:孩子们,你们真棒,猫妈妈非常感谢你们帮他分小鱼。可是还想考考小朋友们,还有什么更简便的5的分解方法吗?老师有一种更好的方法来分小鱼。(播放ppt)
师:老师是怎么分小鱼的?你发现有什么规律了吗?
引导幼儿说出“两个部分数互换位置,便又得出另一个分解、组成式的方法”
小结:两个部分数互换位置可以马上得出两个分解组成式。分法又快又简单。
师:现在我们就来试试这个又快又简单的方法吧!请你们按照互换的规律再重新摆放一下你的卡片吧!
引导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教师检查和指导。
师:现在请大家喝我一起说出互换规律的分解组成式。如:教师说5可以分成1和4,幼儿要说5还可以分成4和1。
2、学习按顺序分的规律
猫妈妈还给大家出了一道题要考考大家,出示不完整的按顺序的分解式,请幼儿帮助补充完整。引导幼儿观察左边的数越来越多,右边的数越来越少的`规律。
师小结:这种规律是按顺序分解。
引导幼儿大声读出分解式。
师:请小朋友们试一试将你的卡片按照这种规律摆放。老师指导和检查。
小结:孩子们我们学习了互换规律和按顺序分的规律,以后在学习分解的时候用这两种规律就会又快又对的做出来了。
三、结束环节
游戏“找朋友”
请小朋友们选择数字小卡片贴在胸前,随着音乐“找朋友”,组成5的分解式,手拉手排成两队跟随音乐走出活动室。
四、延伸环节
1、小朋友今天学会了5的分解,请宝宝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分水果的游戏,看谁分得又快又好,并做好记录哦!明天告诉老师好吗?
2、完成幼儿书上的练习。
活动反思: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朋友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下面,我谈谈在教学《分鱼》时自己的几点体会。
教学5的组成时,我请幼儿每次拿5条小鱼,然后将小鱼分成两份摆放到作业单上,每次分得要不一样。分完后检查是否有重复或漏分的现象,最后将分得结果记录下来,然后说说自己的结果,交流分享。通过这种有趣的实物操作,幼儿自然而然地了解了5的组成。接着我让幼儿们一起观察、讨论,发现规律,说说怎样能更快地记住数的组成,在肯定幼儿想法的同时,我进一步引导幼儿讨论说说那种方法更好、更简单易记,找出最佳的方法。在这样的动手操作中幼儿不仅掌握了5的组成,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创新的意识。
幼儿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启蒙时期,幼儿学习的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因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活实际。本次活动,我选取的操作材料来源于生活中常见的小鱼模型,幼儿在分"小鱼"时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幼儿学习变得轻松而有趣。
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动手操作,于是在教学中我就引导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培养幼儿数学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游戏是幼儿的最爱,是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最佳手段,课堂上教师为幼儿创设了宽松、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幼儿在各种游戏活动中一边游戏一边学习,玩中学、做中学,寓教于乐。
拖班小手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洗手的重要性
2.教会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
3.培养幼儿养成饭前、便后、手脏时、勤洗手的.卫生习惯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二、活动准备
生活用品图片、细菌图片、疾病图片、肥皂、 毛巾 、水
三、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是幼儿洗手环节的练习,
难点是在平时的生活中养成勤洗手的习惯。
推荐课件:小班健康课件《小手真干净》PPT课件
下载地址:xxx
四、活动过程
1.教师提问,引入课题。
教师:请小朋友们伸出你们的双手,看看如果手脏了怎么办?(引导幼儿说出手脏了该去洗手)
2.观看生活中容易弄脏手的物品图片
3.给幼儿讲述手的污染可以带来很多疾病,观察图片:用脏手搓眼睛眼睛变红肿、用脏手抓东西吃引起肚子疼、呕吐、拉肚子等。
4.教师:在什么时候应该洗手呢?(引导幼儿说出吃饭前要洗手、运动完了要洗手、游戏玩了要洗手、便后要洗手等。)
5.教师:谁能说说我应该怎么样洗手?(请个别幼儿讲讲,也可以让幼儿小组讨论后再回答,同时也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小结:适时的鼓励幼儿。
6.出示洗手顺序图片,学习正确洗手的方法:
(1)用水把手打湿了。
(2)手心手背都要搓肥皂,并要搓到有泡沫。
(3)老师边示范边念儿歌:挽起小袖子,打开水龙头,清水冲一冲擦擦小肥皂,手心手背搓干净手指缝里搓一搓,清清水里冲干净,小手关上龙头甩一甩,干净毛巾擦干手。
(4)幼儿在座位上边学儿歌边练习洗手方法。
五、活动结束
教师组织幼儿在水管边实地洗手一次;幼儿洗手时,教师指导个别幼儿洗手的正确方法,提醒个别幼儿,不要玩水,节约用水,最后表扬正确洗手的幼儿。
教学反思:
幼儿在听故事时很感兴趣,并能结合自己说洗手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练习洗手时出现幼儿嬉闹现象,如抢香皂、把水弄泼、互相彭水,孩子完全沉浸在欢乐的氛围里,使课堂有些乱。还有要是把课件放在可最后播放,效果会更好,这就要求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是自己的专业素养得到尽快的提升。
拖班小手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小手有很多本领,能做很多事情,可以生活自理还可以帮助别人。
2、体验自己动手做事带来的快乐感和满足感。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在日常生活中能用小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物质准备:PPT课件,橘子,垃圾筐
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共同做律动"小手拍拍",引入活动。
师:我们的小手这能干,会拍一拍、捏一捏、指一指,还户和我们的爸爸妈妈打招呼呢!
2、观看PPT,说说小手都做了什么。
(1)讲解照片里的内容
(2)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看到了什么师:他们的小手能干吗?你们的小手能干吗?
3、幼儿剥橘子,送给爸爸妈妈师:爸爸妈妈口渴了,你们愿意用你们能干的小手剥一些橘子给爸爸妈妈吃吗?(幼儿动手剥橘子给爸爸妈妈吃)师:桌子被我们弄脏了,快用你们能干的小手帮老师收拾一下吧。我来看一下,哪双小手最能干。(幼儿把桌子上的皮放进小筐里。)小结:我们的小手真能干,会和爸爸妈妈打招呼,还可以帮助他们剥橘子,还会打扫卫生。
4、引导幼儿说出,他们的小手还有哪些本领。
师:我们的小手还能做什么?
提示:爸爸妈妈累了,快来帮爸爸妈妈捶捶背吧。爸爸妈妈每天工作特别辛苦,我们回到家也要给他们捶捶背,好不好?
5、快乐动起来。
师:我有一双能干的'手,我很快乐,你们快乐吗?我们的爸爸妈妈们快乐吗?现在,我们小手拉着小手,一起随着音乐快乐的动起来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我的小手真能干”为切入点,在施教过程中,主要采用了谜语导入法、感知操作法、经验交流法等等,充分调动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开始,孩子们在愉快的表演中,让手指充分活动,迅速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在感知操作过程中,孩子们自发地投入,去探索、去体验,获得了许多关于手的感性认识。在经验交流中,得到很好的表现,通过讲述手能做什么,与孩子们共同搭建了认知的平台。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激发了孩子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这一愿望在今后将不断实现。幼儿自己通过操作多角度感知手的重要,自然而然的就懂得了要爱护自己的小手。并让孩子懂得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拖班小手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会用正确的方法洗手、擦手,知道在饭前、便后要洗手。
2.愿意学念儿歌,练习边念儿歌边洗手。
3.不把水龙头开的过大,知道节约用水。
活动准备:
1.一只可以示范洗手的茶水桶、接水的盆、肥皂等。
2.洗手的顺序图:冲手→擦肥皂→搓手→冲手→擦干。
活动过程:
1.引发幼儿洗手的兴趣。
师:我们马上要吃点心了,吃东西前要干什么?
师;小朋友已经长大了,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了,你们会把自己的小手洗干净吗?
2.了解正确的洗手方法。
(1)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怎样把我们的小手洗干净。
幼儿坐在座位上边念儿歌边做洗手的动作,教师检查幼儿的方法是否正确,并对幼儿进行个别辅导。
(2)组织幼儿到水池边洗手,并及时提示幼儿不把水龙头开的过大,知道要节约用水,洗干净的手要先在水池里轻甩三下,不把水溅在衣服和地上……
(3)教师对洗干净、擦干的幼儿表示赞赏。
师:你的小手洗得真干净,是个讲卫生的好宝宝。
拖班小手教案 篇7
目标:
1、初步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洗手、擦手,知道在饭前、便后要洗手。2、愿意学念儿歌,初步学会边念儿歌边洗手。
准备:
1、用以示范洗手的水桶、接水的盆、肥皂等。2、配套挂图。
过程:
1、引发幼儿洗手的兴趣。
提问:我们马上要吃点心了,吃东西前要干什么?
提问:小朋友已经长大了,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了,你们会把自己的小手洗干净吗?2、了解正确的洗手方法。
(1)提问:你知道该怎样洗手?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讲的内容出示图片,最后共同调整出正确的洗手顺序。(2)教师示范正确的方法,边洗手边念儿歌。3、练习正确的洗手方法。(1)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怎样把我们的小手洗干净。”
幼儿坐在座位上边念儿歌边做洗手的动作,教师检查幼儿的方法是否正确,并对幼儿进行个别辅导。(2)组织幼儿到水池边洗手,教师对洗净、擦干手的幼儿表示赞赏。师:“你的小手洗得真干净,是个讲卫生的好宝宝。”
延伸:
1、让幼儿懂得饭前、便后要洗手,手弄脏了也要洗手。2、日常生活中提醒幼儿正确洗手。
附:儿歌
小手真干净
拧开龙头冲冲手,(冲手)擦擦肥皂搓一搓。(擦肥皂)搓搓手心和手背,(搓手)换只小手再搓搓。(换手搓)冲冲冲,冲手心,(冲手)冲冲冲,冲手背。(冲手)关上龙头甩三下,(抖抖手)擦干手心和手背,(擦干)小手洗得真干净。(摊开手心)
拖班小手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勤洗手的重要性,掌握正确洗手的方法。摘 自 小 精 灵 儿 童 网 站
2.养成勤洗手、讲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图片、视频
2.课件(洗手步骤:知道正确洗手方法、步骤。)
活动过程:
1. 洗手歌律动导入,引起参与兴趣。
2. 观看图片,激发幼儿勤洗手的兴趣。
1)图片内容: 幼儿讨论:小猪怎么了,为什么会没人喜欢和它玩?
小结:小猪不洗手不讲卫生所以小猪没人喜欢和他一起玩。
2)教师延伸:幼儿讨论:细菌最喜欢什么样的孩子?如果小细菌到了我们身上会怎样?
小结:细菌最喜欢不爱干净、不讲卫生的孩子,如果小细菌跑到我们身上,就会浑身发痒,患皮肤病。如果用不干净的小手拿东西吃,就会肚子痛。
3.什么时候要洗手
幼儿讨论:我们什么时候要注意洗手?
小结:饭前便后要洗手、玩完玩具后、做游戏后……
4.怎样洗干净小手
1)组织幼儿讨论:怎样才能把小手洗的干干净净?
方法:幼儿边说边演示,运用课件将洗手各环节一一呈现。
(挽袖子—淋湿手—打肥皂—冲洗—甩水—用毛巾擦干)
2)将洗手步骤编成儿歌,边做洗手动作边念儿歌
附:洗手歌
小朋友,来洗手,
卷起袖,淋湿手,
抹上肥皂搓呀搓,
流动水里冲一冲,
甩一甩、擦一擦,
我的小手真干净
5.游戏结束活动
拖班小手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养成良好的自我保护的意识。
2、引导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积极动脑、大胆表达。
3、了解手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活动准备]场景布置(黄豆、画笔、梳子、被子、玩具等);课件一个 。
[活动过程]
一、表演激趣,导入手的主题。
幼儿集体表演《我的小手哪里去了》,“我的小手哪里去了,小手哪里去了,来了来了来了来了,小手来跳舞了。”在活泼的气氛中引入主题。
二、观察讲述,认知手的结构。
1、引导幼儿认识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小手,它有哪几部分组成呢?
(由手心、手背、指头、指甲、手腕组成)
2、巩固练习:游戏《我说你指》。
三、营造情景,体验手的用处。
1.游戏:《看谁做的对又快》
(场地中有许多洒落的黄豆、画笔、梳子、被子、玩具等),看看这里有什么?你的小手可以做什么?幼儿分组操作活动。
2.师幼讲述。你的小手干的什么事情?是怎样做的?
:我们的小手可能干啦!它可以玩手影、系鞋带、穿衣服、梳头、叠被子、绘画等许多事情。
3.集体学习儿歌。“小小手,五个杈,会劳动,会画画,不长树叶不开花,团结合作本领大。”
四、拓展经验,学会保护手的本领。
1.小手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好小手。引导幼儿观看课件:(幼儿玩火的图片,玩刀子的图片。)
2.组织讨论:像这样做好吗?为什么?
怎样保护我们的小手?
:不玩尖锐的物品,当小手破了的时候,请大人帮忙处理伤口,敷药,包扎好。
五、歌表演:《我有一双小小手》,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自然结束。
(点评:整个活动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进行体验、感知、运用,活动流程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的游戏简单易行,充分体现了“玩中学”的特点,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学习目标。整个活动设计前后呼应,与其他领域有机结合,整个气氛愉快、活泼、有趣。)
拖班小手教案 篇10
一、活动背景
中班的孩子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喜欢绘画活动,因为画画最能表达出他们的想法与创造,选择“手”作为主题是力求打破原有纸上作画的常规,让幼儿在实践中了解手不仅是作画工具,同时也是作画的材料与表演的对象。培养幼儿大胆地按自己的意愿对手进行富有想象的创作,满足幼儿的创作欲望和创新意识,体验用手作画和用手表演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手的外形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讲述。
2.能根据手的外形大胆想象,绘画。
三、活动准备
1.图画纸、勾线笔、蜡笔。
2.“手的联想画”若干。
活动重点认识手的外形特征,并能描画各种手的造型
活动难点能对手的外形进行想象绘画
四、活动过程
(一)观察手的外形。
师:请小朋友们伸出自己的手,看看自己的手是什么样?(先自由观察讲述,再集体交流)
小结:我们的手有10个手指、手掌和手背组成,它能帮我们做许多事情。
(二)组织幼儿做“手指游戏“和“小手变变变”。
1.领幼儿玩手指游戏:
我的小手变变变,变成小鸟飞飞飞。
我的小手变变变,变成小鱼游游游。
我的小手变变变,变成小狗汪汪汪。
我的小手变变变,变成乌龟爬爬爬。
边教儿歌边引导:“小手还可以变成什么?”幼儿说出名称,老师可以帮助编成儿歌带领幼儿玩手指游戏。
2.出示手型(五指张开)
师:“小手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事,也能让我们想出很多东西,看你们觉得老师的手像什么?”
“树枝、花盆??”
师:“老师把手转一个方向,你们看像什么?”
“小鱼、小船??”
师:“两手腕相对像什么?”
“蝴蝶、小鸟??”
师:“两手指相对像什么?”
“一本书、房顶??”
3.出示手型(五指并拢)
师:“看,老师这次的手型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刚才的是五指张开的,现在的是五指并拢的”
师“看五指并拢了像什么?”
“小山??”
师:“小手还可以怎样摆放,小朋友试试互相说说。”
【丰富幼儿对各种手的造型的联想,为后面手的想象画做知识、经验储备】
(三)“手的联想画”图片欣赏。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画,小朋友们看看它是怎样画出来的?
小结:这些画都是在各种手的造型的基础上经过添画而成的,多有趣呀!今天我们也要用这种方法来画画。
(四)明确作画步骤。
师:“我们可以边玩小手变变变的游戏,边在纸上用记号笔沿着自己的小手轮廓画出自己的小手的外型,然后在手上进行添画,看看我们的小朋友能把小手变成了什么?”
(五)幼儿作画。
帮助有困难的幼儿画出手的轮廓,启发幼儿进行联想促使幼儿大胆表现。
(六)评奖幼儿作品。
鼓励幼儿发现同伴作品的优点,表扬幼儿与众不同的想法。
五、活动反思
拖班小手教案 篇11
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刚入园,吃饭时,我请幼儿去洗手,他们会有各种理由不去洗,“我洗过手了,我在家里洗的。”“图书是干净的,不脏。”“衣服不脏,妈妈刚给我换的。”“玩具多漂亮呀,不脏。”当我告诉幼儿这些东西是脏的,洗干净的小手摸到它们也会变脏时,幼儿会听从我的建议去洗手,但同样的事情、同样的理由以后还会出现。用小毛巾擦一擦,把幼儿认为干净物品上的“脏”东西从隐蔽的状态显现在眼前,幼儿真正理解了“脏”的概念,才会把老师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愿望,有效地转变自己的行为,养成爱洗手的习惯。
活动名称:
该不该洗手
活动目标:
1、知道周围的许多东西是不干净的,许多脏东西是看不见的,吃东西之前愿意洗手。
2、引导幼儿关心周围的人,愿意与周围的人分享自己的食物。
活动准备:
1、好吃的食物一袋;白色湿毛巾;玩具、图书等物品。
2、刚刚洗过手,分三组坐在桌旁,看图书、玩玩具、聊天。
活动过程:
1、情景设置:大班哥哥姐姐送来好吃的食物老师:你是哪个班的小朋友?到我们班有什么事吗?大班幼儿:我是大班的小朋友,给弟弟妹妹送晚点来了。我们吃晚点时,觉得幼儿园的晚点太好吃啦,想起小班弟弟妹妹还没有吃过,一商量,大家就派我把好吃的晚点送来啦。老师:哥哥姐姐真好,有好吃的.东西自己不吃,给我们小弟弟小妹妹吃,我们应该说什么呀?(谢谢哥哥姐姐!)
2、请幼儿闻一闻晚点的味道,激发幼儿想吃好吃的的愿望。引导幼儿商量吃的方法。
提问:
1)哥哥姐姐送来的好吃的真香,谁想吃呀?请幼儿将桌上的物品收到架子上。
2)这么多小朋友都着急吃一袋好吃的,我们怎样做才能快点吃到呢?
3)小朋友现在能吃好吃的吗?为什么?
4)谁不愿意去洗手?为什么?(手不脏,手没摸脏东西,周围的物品不脏。)
3、小实验:它们干净吗用白色湿毛巾擦拭幼儿认为干净的物品如:图书、桌椅和玩具等,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毛巾颜色的变化。结论:我们周围的许多东西都是不干净的,许多东西脏了,小朋友用眼睛都看不出来,脏东西还会从一个地方跑到另一个地方呢。干净的小手,摸了这些东西就不干净了。提问:
1)毛巾为什么变脏了?脏东西是哪儿来的?(图书、桌椅和玩具是脏的,毛巾一擦,脏东西就跑到毛巾上。)
2)刚才小朋友为什么说它们是干净的?(看不见)
3)小手洗干净后,再摸图书、玩具、桌椅和衣服等东西,还干净吗?
4)现在谁愿意先去洗手,把我们用眼睛看不见的脏东西洗掉,再回来吃好吃的食物?
4、小朋友洗手,品尝食物,引导幼儿将好吃的送给客人吃。哥哥姐姐有好吃的东西,想着送给我们小弟弟妹妹吃,他们真好!
拖班小手教案 篇12
活动背景:
今天的纸版画活动是《熊猫》,熊猫虽然小朋友们都没有亲眼看过,但在电视里或者书上看过,所以比较熟悉,绘画的熊猫小朋友都刚画过,这次要来进行纸版画的熊猫,小朋友们都特别感兴趣。
活动目标:
1、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2、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过程:
一、动物猜谜,导入活动主题
教师:脑袋圆圆的,眼睛黑黑的,身穿黑白衣,爱吃嫩竹子。(熊猫)
二、引导幼儿观察熊猫图片,进一步了解熊猫的外形特征。
提问:
1、它的头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
2、眼睛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
3、它的耳朵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
4、它的四肢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
教师总结:熊猫的头是圆圆的,耳朵像半个圆,熊猫的身体胖胖的,像个气球,四肢短短的,有点像椭圆形,它的身体上有黑色和白色的毛。
(赵凌越说:我在书上看见的熊猫身体都是圆圆的,胖乎乎的很可爱的;周琦说:我知道熊猫喜欢吃竹子的;华夏飞说:熊猫我在电视里也看见过的',它不咬人的——)
幼儿由于平时在图书、电视里经常能够接触到熊猫,所以对熊猫比较熟悉,对熊猫的一些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也比较了解,能够把熊猫的样子比较清晰描述出来。
三、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完整示范操作过程
1、用一张完整的硬纸板用剪刀依次剪出熊猫的头、耳朵、身体、四肢。
2、把熊猫的各部分进行组合,用胶水贴在纸上。
3、用黑色和白色两种颜色给熊猫涂色,进行拓印到底版上。
四、幼儿操作
1、在幼儿操作时,教师帮助个别幼儿,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剪出熊猫的不同形态。
2、提醒幼儿涂色时,要均匀涂色,保持画面和衣物的整洁。
(沈奕棋拿着纸板说:“老师熊猫的圆圆的头怎么剪呀?”徐振宇说:老师我也不会剪,我剪不圆。)
虽然小朋友们在小班时经常进行剪纸类的手工游戏,已经有了初步的经验,但是我发现我班小朋友的剪纸能力还很弱,连一些简单的圆形都剪起来很吃力,有些新小朋友连剪刀也不会拿)
五、结束活动
1、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说说自己画的熊猫在干什么?
2、鼓励幼儿要爱护大熊猫。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兴趣虽然很浓,但是由于是第一次尝试纸版画,对幼儿们有些困难,特别是在进行制版时,小朋友们都不能用剪刀剪出完整的图形,连最简单的圆圈都很吃力,有些幼儿剪好后,再用胶水贴起来时,自己刚剪的东西(像头、眼睛、嘴巴等)就找不到了,不是混到其他下小朋友那里去了,就是掉哪里地上了。我想可能跟我刚才不合理的示范有关吧,如果让小朋友先用剪刀剪出熊猫的一部分,如头,然后马上用胶水贴住,这样操作起来会方便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