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对数函数英语教案十三篇

2024-08-24 19:00:07 对数函数英语教案

【#实用文# #对数函数英语教案十三篇#】身为一名无私奉献的教师,我将精心设计教案,以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对数函数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数函数英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指数函数的性质;

2.能较熟练地运用指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指数函数的平移问题;

教学重点:

指数函数的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

指数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复习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练习:函数=ax(a>0且a≠1)的定义域是_____,值域是______,函数图象所过的定点坐标为 .若a>1,则当x>0时, 1;而当x<0时, 1.若0<a<1,则当x>0时, 1;而当x<0时, 1.

2.情境问题:指数函数的性质除了比较大小,还有什么作用呢?我们知道对任意的a>0且a≠1,函数=ax的图象恒过(0,1),那么对任意的a>0且a≠1,函数=a2x1的图象恒过哪一个定点呢?

二、数学应用与建构

例1 解不等式:

(1) ;(2) ;

(3) ;(4) .

小结:解关于指数的不等式与判断几个指数值的大小一样,是指数性质的运用,关键是底数所在的范围.

例2 说明下列函数的图象与指数函数=2x的图象的关系,并画出它们的示意图:

(1) ; (2) ;(3) ;(4) .

小结:指数函数的平移规律:=f(x)左右平移 =f(x+)(当>0时,向左平移,反之向右平移),上下平移 =f(x)+h(当h>0时,向上平移,反之向下平移).

练习:

(1)将函数f (x)=3x的图象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可以得到函数 的图象.

(2)将函数f (x)=3x的.图象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可以得到函数 的图象.

(3)将函数 图象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所得函数的解析式是 .

(4)对任意的a>0且a≠1,函数=a2x1的图象恒过的定点的坐标是 .函数=a2x-1的图象恒过的定点的坐标是 .

小结:指数函数的定点往往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定点与单调性相结合,就可以构造出函数的简图,从而许多问题就可以找到解决的突破口.

(5)如何利用函数f(x)=2x的图象,作出函数=2x和=2|x2|的图象?

(6)如何利用函数f(x)=2x的图象,作出函数=|2x-1|的图象?

小结:函数图象的对称变换规律.

例3 已知函数=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且x<0时,f(x)=1-2x,试画出此函数的图象.

例4 求函数 的最小值以及取得最小值时的x值.

小结:复合函数常常需要换元来求解其最值.

练习:

(1)函数=ax在[0,1]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和为3,则a等于 ;

(2)函数=2x的值域为 ;

(3)设a>0且a≠1,如果=a2x+2ax-1在[-1,1]上的最大值为14,求a的值;

(4)当x>0时,函数f(x)=(a2-1)x的值总大于1,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三、小结

1.指数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2.指数型函数的定点问题;

3.指数型函数的草图及其变换规律.

四、作业:

课本P71-11,12,15题.

五、课后探究

(1)函数f(x)的定义域为(0,1),则函数 的定义域为 .

(2)对于任意的x1,x2R ,若函数f(x)=2x ,试比较 的大小.

对数函数英语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必修)》(人教A版)第二章第2节第二课《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本节课的内容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一方面,对数函数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函数概念,基本掌握了函数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第一个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作为基本初等函数,它是继指数函数之后对高中函数概念及性质的又一次应用;另一方面,对数函数是后续学习幂函数的基础,对于研究幂函数及其他基本初等函数,在研究方法上起到示范作用。

二、学生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上看,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定义、图像、性质,对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的关系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已经熟悉研究函数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会用此来研究对数函数。

从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看,通过初中对函数的认识与理解,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事物的能力,积累了一些研究问题的经验,初步具备了抽象、概括的能力。通过教师启发式引导,学生能自主探究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会进行多媒体的基本操作。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对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

②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借助课件绘制对数函数图像,加深对定义的认识,增强对对数函数图像的直观感知。

②学生观察对数函数图像,通过代表发言等活动,探究对数函数性质。

③通过对对数函数的研究,体会数形结合、由具体到一般及类比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活动,培养合作交流意识。

四、教学环境与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课件。

五、教学过程。

1、探究新知。

(1)归纳定义。

设计意图:通过对函数解析式的分析,突出对底数取值的认识,引导学生把解析式概括为的形式,为形成对数函数定义作铺垫。

对数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形如(且)的函数叫做对数函数,其中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 。

师生共同分析定义要点:

①定义域为。

②对数函数是形式化的定义。

③且。教师引导学生将指数函数定义与对数函数定义作对比。

(2)作图探究。

问题2:我们研究函数的一般过程是什么?

①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归纳定义,画出图像,观察图像,总结性质,继而进行性质应用。

(设计意图:对数函数作为基本初等函数,是继指数函数后对高中函数概念及性质的再次应用,学生已经熟悉研究函数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会用此来研究对数函数。)

②作图1:画出函数的图像。

学生独立在坐标纸上作图,教师巡视个别辅导,正投对比展示学生作图结果,总结作图要点,规范列表、描点、连线的每一步。

(设计意图:描点法作图是画函数图像的基本方法,用正投呈现学生作图结果,培养学生画图基本功。)

③作图2:自主选择底数绘制对数函数的图像。

④设组确定的对数函数图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在同一坐标系中,绘制多个对数函数图像,在绘制过程中,可以更加直观地感知底数对对数函数图像的影响,能更好地观察图像特征,总结图像性质。)

⑤学生自主选择底数,绘制对数函数图像,”,各小组根据所绘制的对数函数图像,观察图像特征,总结性质,每组自荐一名代表发言。教师适时发问、点拨,引导学生总结,师生、生生互动交流。

观察图像,你认为如何对对数函数进行分类研究?

各小组学生共提出两类标准:

a、按图像上升和下降分两类。

b、按底数分两类。经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两类标准可以统一:与图像上升统一;与图像下降统一。

⑥你能结合屏幕上所呈现的对数函数图像,观察它们的图像特征,并总结其性质吗?

各组学生从图像位置、特殊点、图像变化趋势等方面总结图像特征。(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具体对数函数图像,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归纳概括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几何画板课件的动态演示,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到对数函数图像随底数的变化情况,以及为什么要把底数分为和两类,有利于学生由图像归纳性质,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3)归纳性质。

学生观察图像,讨论总结性质。

(设计意图:学生总结性质,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师生共同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①研究函数的一般过程是:定义→图像→性质→应用。

②借助图像研究性质,应用了数形结合思想;由具体对数函数入手,到一般对数函数总结性质,应用由特殊到一般思想方法;对数函数对底数分类进行研究性质,应用了分类讨论思想,类比指数函数研究对数函数,应用了类比思想。

3、例题讲解。

师:刚才我们共同探究得出性质,下边看性质应用。

例1:比较下列各组中两个值的大小:① ;② ;③ 。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使学生体会对数函数单调性应用,设计三题,使学生体会分类讨论思想。)

第一题教师引导讲解,示范解答过程,第二题、第三题学生正投讲解。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正投讲解题目做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勇气,同时,对于出现的错误及时纠错,起到示范作用。

4、归纳总结。

(1)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2)这节课你体会到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5、分层作业。

(1)必做题:P73,2、3;

(2)选作题:函数和的图像间有何关系?

六、教学反思。

1、 设计问题系列,驱动教学。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本节课以6个问题为主线贯穿始终,以问题解决为教学线索,在教师的主导与计算机的辅助下,学生思维由问题开始,由问题深化。

2、借助信息技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学习难点是用数形结合方法从具体到一般地探索概括对数函数性质,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用了以下信息技术:

(1)探究对数函数概念:课上播放PPT课件,学生总结三个“观察事例”中函数解析式的共同特征,概括到的形式,从而形成概念,突出学习重点。

(2)绘制对数函数图像:作图1,学生动手画图,初步感知对数函数图像,教师个别辅导,正投展示,对比分析作图结果,纠正作图错误,总结作图要点,培养学生作图基本功;作图2,设计课件,全体学生参与,自选底数绘制对数函数图像,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定义的认识,增强了对图像的直观感知,突出学习重点。

(3)探究对数函数性质:对数函数性质的获得,需要借助对数函数图像。设计“动手实践2”,教师运用课件的动态演示功能,验证底数取定义范围内所有值时,对数函数的性质,学生操作课件“动手实践2”,通过拖动点“”,改变底数的值,观察对数函数图像随底数的变化情况,学生的亲身体验,提高了对研究过程的参与程度,有效突破学习难点。

(4)运用课件“演示””功能,使得大量图像共享成为可能,使得学生小组代表发言活动得以实施,提高了学生对研究过程的参与程度,使得学习效率明显提高,更为有效地突破学习难点。

对数函数英语教案 篇3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是人教版数学必修一的内容。有人说“课堂教学是学术研究的实践活动,既像科学家进入科学实验室,又像艺术家登上艺术表演的舞台,教学是一种创造的艺术,一种遗憾的艺术。”回顾这节课有成功之处,也有遗憾之处。

成功之处:

1、通过盲生摸读理解函数图象,让学生更直观地归纳出对数函数的性质,对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起了很大的帮助。

2、在引入新课时,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重新设计了教学情境,从“细胞分裂”问题导入新课。由于问题具有开放性,又简单易行,学生表现得都很积极,课堂开始让学生动起来了。这样引入新课就自然了许多,学生接受起来也容易些。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往往给人以自然、和谐、舒服的享受。所以设计恰当的情境引入新课是很重要的`。

3、通过选取不同的底数a的对数图象,让学生类比研究指数函数图象及其性质分组探究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这个环节让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互助,还能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体系。不同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类比,有助于学生了解与中学数学知识有关的扩展知识及内在的数学思想,促使学生认真思考其中的一些问题,加深对其理解。

遗憾之处:

1、在分组讨论如何画对数函数图象时,由于担心教学任务不能准确完成,我就直接找几位学生说出特殊点的坐标来列表,然后“描点、连线”一句话带过,整个过程太过精简,没有让学生真正的参与进来,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没有起到好的作用,让学生失去一个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

2、在讲完例题紧接着给出的练习题难易不当,这样学生做起来就有点吃力了,甚至有些学生觉得不知道该怎么做了,最后两道稍难的练习题应该留到下节课解决会更好些。

3、课堂小结只是带领学生复习了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如果能结合练习题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也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准备,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扩展和延伸。

教育无止境,教育事业应该是一个常做常新的事业。为师无止境,教书生涯应该是一个不断常新不断前行的充满新奇的旅途。反思将让教师的生命变得五彩缤纷,反思将让我们的教育变成一支抑扬顿挫的交响乐。

对数函数英语教案 篇4

一、内容与解析

(一)内容:对数函数的性质

(二)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对数函数的性质及简单应用,其核心(或关键)是对数函数的性质,理解它关键就是要利用对数函数的图象.学生已经掌握了对数函数的图象特点,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由于它是构造复杂函数的基本元素之一,所以对数函数的性质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之一.的重点是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利用对数函数的图象,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归纳总结。

二、目标及解析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并能简单应用

(二)解析:

(1)就是指根据对数函数的两类图象总结并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函数值的分布特征等性质,并能将这些性质应用到简单的问题中。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底数a对对数函数图象和性质的影响,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对参量认识不到位,往往将参量等同于自变量.要解决这一问题,就是要将参量的取值多元化,最好应用几何画板的快捷性处理这类问题,其中关键是应用好几何画板.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准备使用(),因为使用(),有利于().

五、教学过程

问题1.先画出下列函数的简图,再根据图象归纳总结对数函数 的相关性质。

设计意图:

师生活动(小问题):

1.这些对数函数的解析式有什么共同特征?

2.通过这些函数的图象请从值域、单调性、奇偶性方面进行总结函数的性质。

3.通过这些函数图象请从函数值的分布角度总结相关性质

4.通过这些函数图象请总结:当自变量取一个值时,函数值随底数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

问题2.先画出下列函数的简图,根据图象归纳总结对数函数 的相关性质。

问题3.根据问题1、2填写下表

图象特征函数性质

a>10<a<1a>10<a<1

向y轴正负方向无限延伸函数的值域为R+

图象关于原点和y轴不对称非奇非偶函数

函数图象都在y轴右侧函数的定义域为R

函数图象都过定点(1,0)

自左向右,图象逐渐上升自左向右,图象逐渐下降增函数减函数

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纵坐标都大于0,横坐标大于1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纵坐标都大于0,横标大于0小于1

在第四象限内的图象纵坐标都小于0,横标大于0小于1在第四象限内的图象纵坐标都小于0,横标大于1

[设计意图]发现性质、弄清性质的来龙去脉,是为了更好揭示对数函数的本质属性,传统教学往往让学生在解题中领悟。为了扭转这种方式,我先引导学生回顾指数函数的性质,再利用类比的思想,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图象主动探索出对数函数的性质。教学实践表明:当学生对对数函数的图象已有感性认识后,得到这些性质必然水到渠成

例1.比较下列各组数中两个值的大小:

(1) log 23.4 , log 28.5 (2)log 0.31.8 , log 0.32.7

(3)log a5.1 , log a5.9 ( a>0 , 且a≠1 )

变式训练:1. 比较下列各题中两个值的大小:

⑴ log106 log108 ⑵ log0.56 log0.54

⑶ log0.10.5 log0.10. 6 ⑷ log1.50.6 log1.50.4

2.已知下列不等式,比较正数m,n 的大小:

(1) log 3 m < log 3 n (2) log 0.3 m >log 0.3 n

(3) log a m < loga n (0 log a n (a>1)

例2.(1)若 且 ,求 的取值范围

(2)已知 ,求 的取值范围;

六、目标检测

1.比较 , , 的大小:

2.求下列各式中的x的值

(1)

演绎推理导学案

2.1.2 演绎推理

学习目标

1.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和生活中的实例,体会演绎推理的重要性;

2.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

学习过程

一、前准备

复习1:归纳推理是由 到 的推理.

类比推理是由 到 的推理.

复习2:合情推理的结论 .

二、新导学

※ 学习探究

探究任务一:演绎推理的概念

问题:观察下列例子有什么特点?

(1)所有的金属都能够导电,铜是金属,所以 ;

(2)一切奇数都不能被2整除,20xx是奇数,所以 ;

(3)三角函数都是周期函数, 是三角函数,所以 ;

(4)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如果A与B是两条平行直线的同旁内角,那么 .

新知:演绎推理是

的推理.简言之,演绎推理是由 到 的推理.

探究任务二:观察上述例子,它们都由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有什么特点?

所有的金属都导电 铜是金属 铜能导电

已知的一般原理 特殊情况 根据原理,对特殊情况做出的判断

大前提 小前提 结论

新知:“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

大前提—— ;

小前提—— ;

结论—— .

新知:用集合知识说明“三段论”:

大前提:

小前提:

结 论:

试试:请把探究任务一中的演绎推理(2)至(4)写成“三段论”的形式.

※ 典型例题

例1 命题: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已知:

求证:

证明:

把上面推理写成三段论形式:

变式: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点E,F分别是AB,AD的中点, 求证:EF 平面BCD

例2求证:当a>1时,有

动手试试:1证明函数 的值恒为正数。

2 下面的推理形式正确吗?推理的结论正确吗?为什么?

所有边长相等的凸多边形是正多边形,(大前提)

菱形是所有边长都相等的凸多边形, (小前提)

菱形是正多边形. (结 论)

小结:在演绎推理中,只要前提和推理形式是正确的,结论必定正确.

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

1. 合情推理 ;结论不一定正确.

2. 演绎推理:由一般到特殊.前提和推理形式正确结论一定正确.

3应用“三段论”解决问题时,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大前提和小前提,但为了叙述简洁,如果大前提是显然的,则可以省略.

※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

1. 因为指数函数 是增函数, 是指数函数,则 是增函数.这个结论是错误的,这是因为

A.大前提错误 B.小前提错误 C.推理形式错误 D.非以上错误

2. 有这样一段演绎推理是这样的“有些有理数是真分数,整数是有理数,则整数是真分数”

结论显然是错误的,是因为

A.大前提错误 B.小前提错误 C.推理形式错误 D.非以上错误

3. 有一段演绎推理是这样的:“直线平行于平面,则平行于平面内所有直线;已知直线 平面 ,直线 平面 ,直线 ∥平面 ,则直线 ∥直线 ”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这是因为

A.大前提错误 B.小前提错误 C.推理形式错误 D.非以上错误

4.归纳推理是由 到 的推理;

类比推理是由 到 的推理;

演绎推理是由 到 的推理.

后作业

1. 运用完全归纳推理证明:函数 的值恒为正数。

直观图

总 课 题空间几何体总课时第4课时

分 课 题直观图画法分课时第4课时

目标掌握斜二侧画法的画图规则.会用斜二侧画法画出立体图形的直观图.

重点难点用斜二侧画法画图.

引入新课

1.平行投影、中心投影、斜投影、正投影的有关概念.

2.空间图形的直观图的画法——斜二侧画法:

规则:(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剖析

例1 画水平放置的正三角形的直观图.

例2 画棱长为 的正方体的直观图.

巩固练习

1.在下列图形中,采用中心投影(透视)画法的是__________.

2.用斜二测画法画出下列水平放置的图形的直观图.

3.根据下面的三视图,画出相应的空间图形的直观图.

课堂小结

通过例题弄清空间图形的直观图的斜二侧画法方法及步骤.

对数函数英语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掌握excel的公式组成格式。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常见函数如 (sum,average)的使用。

2、能力目标:掌握使用函数(sum,average)计算所给数据的求和,求平均值,并且能够根据工作需要修改函数参数,最后达到能够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来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3、情感目标:故事情境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excel电子表格的强烈欲望,在逐一问题得到解决中,感受学习excel电子表格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任务的驱动下,激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并在具体的任务中感受助人为乐的快乐与充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公式格式的输入,sum、average函数的插入和使用。

2、难点:公式格式的修改,函数参数的正确使用以及修改。

三、教学方法:

引导操作,自主探究,任务驱动,互助学习

四、教学素材准备:

excel电子表格版的学生成绩单。

五、教学过程

1、 情境引入:

(1)、 刘老师是位有着28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在这28年当中,都担任班主任,工作尽心尽责,深受学生、校领导、家长的好评!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校从今年起开始步入无纸化办公,面对计算机的使用操作,刘老师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毕竟老了.如今刘老师要分析学生第一次月考成绩,面对excel电子表格,她向以往填纸制表格一样,用计算器逐个计算,然后再填入表格中,用时大概两个小时。对于这项工作,如果你会操作电子表格,只需两分钟左右就可以解决。同学们,你们想拥有这种能力吗?愿意帮刘老师的大忙吗?

(2)、刘老师要处理的excel电子表格。

(3)、通过观察刘老师要处理的excel电子表格,让学生明确要学习的'内容与目的,——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公式的概念,掌握公式格式,并使用公式对数据进行处理。

(2)、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常用函数的使用如:求和函数 sum,求平均值函数 average。

(3)、能够根据工作需要修改函数参数,最后达到能够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来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3、新课教学

(1)、教学活动之一

公式的概念——公式是excel电子表格中进行数值计算的等式。

公式的组成格式: =表达式。

表达式可包含:有运算符、单元格、常量、函数等。

例如: =b2+6, =b2+c2+d2, =sum(参数)

在预设置的电子表格——“练兵场1”进行探究,首先通过引导操作,让学生掌握公式的组成及自定义公式的使用,再把时间留给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最终掌握最基本公式组成格式及自定义公式的使用,最后利用自定义公式计算10名学生成绩的总分、平均分。

假如: 对于某项工作,共有200列,也需要我们进行求和,那么,我们也一样逐个这样进行相加操作吗?有没有更快的解决办法呢?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引出特殊公式——函数。

(2)、教学活动之二

函数的概念——函数是excel电子表格预先定义好的特殊公式。

函数组成: = 函数名(参数)

例如: =sum(b2:d2)

=average(b2:d2)

在预设置的电子表格——“练兵场2”进行探究,首先通过引导操作,让学生掌握最常用的函数(sum,average)的组成及使用,再把时间留给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最终掌握最常用的函数(sum,average)的组成及使用,最后让他们利用所学知识技能计算10名学生成绩的总分、平均分。

对数函数英语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 通过具体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2. 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

3. 通过比较、对照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图象类比指数函数,探索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学会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

旧知提示

复习:若 ,则 ,其中 称为 ,其范围为 , 称为 .

合作探究(预习教材P70- P72,找出疑惑之处)

探究1:元旦晚会前,同学们剪彩带备用。现有一根彩带,将其对折后,沿折痕剪开,可将所得的两段放在一起,对折再剪段。设所得的彩带的根数为 ,剪的次数为 ,试用 表示 .

新知:对数函数的概念

试一试:以下函数是对数函数的是( )

A. B. C. D. E.

反思:对数函数定义与指数函数类似,都是形式定义,注意辨别,如: , 都不是对数函数,而只能称其为对数型函数;对数函数对底数的限制 ,且 .

探究2:你能类比前面讨论指数函数性质的思路,提出研究对数函数性质的内容和方法吗?

研究方法:画出函数图象,结合图象研究函数性质.

研究内容:定义域、值域、特殊点、单调性、最大(小)值、奇偶性.

作图: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对数函数的图象.

新知: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定义域

值域

过定点

单调性

思考:当 时, 时, ; 时, ;

当 时, 时, ; 时, .

典型例题

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 ; (2) .

例2比较大小:

(1) ; (2) ; (3) ;(4) 与 .

课堂小结

1. 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2. 求定义域;

3. 利用单调性比大小.

知识拓展

对数函数凹凸性:函数 , 是任意两个正实数.

当 时, ;当 时, .

学习评价

1. 函数 的定义域为( )

A. B. C. D.

2. 函数 的定义域为( )

A. B. C. D.

3. 函数 的定义域是 .

4. 比较大小:

(1)log 67 log 7 6 ; (2) ; (3) .

课后作业

1. 不等式的 解集是( ).

A. B. C. D.

2. 若 ,则( )

A. B. C. D.

3. 当a1时,在同一坐标系中,函数 与 的图象是( ).

4. 已知函数 的定义域为 ,函数 的定义域为 ,则有( )

A. B. C. D.

5. 函数 的定义域为 .

6. 若 且 ,函数 的图象恒过定点 ,则 的坐标是 .

7.已知 ,则 = .

8.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2.2.2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2)

学习目标

1. 解对数函数在生产实际中的简单应用;2. 进一步理解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3. 学习反函数的概念,理解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能够在同一坐标上看出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象性质.

旧知提示

复习1:对数函数 图象和性质.

a1 0

图性质

(1)定义域:

(2)值域:

(3)过定点:

(4)单调性:

复习2:比较两个对数的大小:(1) ; (2) .

复习3:(1) 的定义域为 ;

(2) 的定义域为 .

复习4:右图是函数 , , , 的图象,则底数之间的关系为 .

合作探究 (预习教材P72- P73,找出疑惑之处)

探究:如何由 求出x?

新知:反函数

试一试: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指数函数 及其反函数 图象,发现什么性质?

反思:

(1)如果 在函数 的图象上,那么P0关于直线 的对称点在函数 的图象上吗?为什么?

(2)由上述过程可以得到结论: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象关于 对称.

典型例题

例1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

(1) ; (2) .

提高:①设函数 过定点 ,则 过定点 .

②函数 的反函数过定点 .

③己知函数 的图象过点(1,3)其反函数的图象过点(2,0),则 的表达式为 .

小结:求反函数的步骤(解x 习惯表示定义域)

例2溶液酸碱度的测量问题:溶液酸碱度pH的计算公式 ,其中 表示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单位是摩尔/升.

(1)分析溶液酸碱度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之间的变化关系?

(2)纯净水 摩尔/升,计算其酸碱度.

例3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1) ;(2) .

课堂小结

① 函数模型应用思想;② 反函数概念.

知识拓展

函数的概念重在对于某个范围(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自变量x的值,y都有唯一的值和它对应. 对于一个单调函数,反之对应任意y值,x也都有惟一的值和它对应,从而单调函数才具有反函数. 反函数的定义域是原函数的值域,反函数的值域是原函数的定义域,即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定义域与值域是交叉相等.

学习评价

1. 函数 的反函数是( ).

A. B. C. D.

2. 函数 的反函数的单调性是( ).

A. 在R上单调递增 B. 在R上单调递减

C. 在 上单调递增 D. 在 上单调递减

3. 函数 的反函数是( ).

A. B. C. D.

4. 函数 的值域为( ).

A. B. C. D.

5. 指数函数 的反函数的图象过点 ,则a的值为 .

6. 点 在函数 的反函数图象上,则实数a的值为 .

课后作业

1. 函数 的反函数为( )

A. B. C. D.

2. 设 , , , ,则 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3. 的反函数为 .

4. 函数 的值域为 .

5. 已知函数 的反函数图象经过点 ,则 .

6. 设 ,则满足 的 值为 .

7. 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

(1) y= ; (2)y= (a1,x (3) .

对数函数英语教案 篇7

在讲授《变量与函数》章节后,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刻反思。首先,我意识到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变量和函数概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比如用水费随用水量变化的实例解释自变量与因变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部分学生在函数表示方法的转换上仍感困惑,特别是将文字描述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及图像表示时。

为了加强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我计划在未来的课程中增加更多互动环节,如小组合作绘制函数图形,以及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辅助理解,让学生亲手操作软件绘制函数曲线,直观感受不同参数对函数图像的`影响。此外,我发现分层次布置作业有利于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今后将继续实施,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挑战和成长机会。

回顾学生作业和测验表现,我发现需要加强对函数概念深度理解的考察,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计算能力。因此,设计更多应用题和探究性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函数性质,将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

总之,通过这次反思,我明确了在保持教学内容生动性的同时,还需强化概念的深化理解和灵活应用的教学目标。未来,我将持续优化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在《变量与函数》学习上的全面发展。

对数函数英语教案 篇8

在沈阳抚顺的研讨会上,本人承担了《变量与函数》的教学任务.之前,我分别在本校与广州开发区中学分别上了一堂课.三节课,是一个实践、反思、改进、再实践的过程.经过课题组的点评与讨论,本人对概念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设计呈现的课堂结构为:

(1)揭示学习目标;

(2)引入数学原型;

(3)抽象出数学现实,逐步达致数学形式化的概念;

(4)巩固概念练习(概念辨析);

(5)小结(质疑).

1、如何揭示学习目标

概念课的引入要考虑学生关心的如下问题:这节课学什么概念?为什么要学这样的概念?

数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数学概念的引入可从生活的需要、数学的需要等方面引入.初中涉及的函数概念的核心是“量与量之间的特殊对应关系”.本课中,本人在导言中提出两个问题:“引例1,《名侦探柯南》中有这样一个情景:柯南根据案发现场的脚印,锁定疑犯的身高.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引例2.我们班中同学A与职业相扑运动员,谁的饭量大?你能说明理由吗?”学生对上述问题既熟悉又感到意外.问题1涉及两个量的关系,脚印确定,对应的身高有多个取值;问题2涉及多个量的关系.上述问题,不仅仅是引起学生的注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客观世界中量与量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复杂性,而函数研究的正是量与量之间的各种关系中的“特殊关系”.数学研究有时从最简单、特殊的情况入手,化繁为简.让学生明确,这一节课我们只研究两个量之间的特殊对应关系.“特殊在什么地方?”学生需带着这样的问题开始这一课的学习.

函数概念的引入应具有“整体观”,不仅要提供符合函数原型的单值对应的实例,还应提供其他的量与量之间关系的实例(如多个量的对应关系、两个量间的“一对多”关系等),使学生在更广泛的.背景中经历筛选、提炼出新的数学知识的过程,逐步领悟“化繁为简”的数学研究方法.当然,这里的问题是作为研究“背景”呈现,教学时应作“虚化”处理,以突出主要内容.

2、如何选取合适的数学原型

从数学的“学术形态”看,数学原型所蕴藏的数学素材应与数学概念的内涵相一致;从数学的“教育形态”看,数学原型应真实、简洁、简单.真实指的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现实、数学现实,它可以是生活中的实例,也可以是学生熟悉的动漫故事、童话故事等.简洁、简单指的是问题的表述应简洁,问题情境的设置要尽可能简单,全体学生对情境中的问题不应存在太大的理解困难,设计的问题情境要能突出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的本质.

本设计采用了三个数学原型的问题:问题1,“票房收入与售出票数问题”(可用解析式表示);问题2,成绩登记表中的一次数学测试的“成绩与学号问题”(表格表示);问题3,“气温变化与时间问题”(图象表示).这三个问题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体现函数的“单值对应关系”,也都是学生生活中的真实问题,问题简单易懂,学生容易基于上述生活实例抽象出新的数学概念.

由于不少学生在理解“弹簧问题”时面临列函数关系式的困难,可能冲淡对函数概念的学习,故本节课没有采用该引例。

对于繁难的概念,我们更应注重为学生构建学生所熟悉的、简单的数学现实,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形象.过难、过繁的背景会成为学生学习抽象新概念的拦路虎.

3、如何引领学生经历数学化、形式化的过程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面对抽象的数学内容,老师会想方设法创设易于学生理解的数学情境.但如何从具体的实例中提炼出数学的素材、形式化为数学知识是教学的关键环节.从具体情境到数学知识的形式化,需要教师为学生搭建合适的“脚手架”,提出能引发学生思考、过渡到数学形式化的问题.本人在学生完成问题情境的几个问题后,提出系列问题“上述几个问题中,分别涉及哪些量的关系?哪些量的变化会引会另一个量的变化?通过哪一个量可以确定另一个量?”

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把重点内容板书,板书注重揭示两个量间的关系,引领学生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认识为什么要引进变量、常量.由问题1~3的共性“单值对应关系”与“脚印与身高”问题中反映的“一对多关系”进行对比抽象出函数的概念,逐步了解如何给数学概念下定义,并理解概念的本质特征.

4、如何引用反例

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需要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通过正例与反例的对照,才能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反例引用的时机、反例的量要恰到好处.过早、过多的反例会干扰学生对概念的准确理解.

概念生成的前期提供的各种量的关系中的实例提供的是一个更为广泛的背景,让学生经历从各种关系中抽象出“特殊的单值对应关系”,从而体会产生函数概念的背景.这样的引入有利于避免概念教学中“一个定义,三点注意”的倾向.

在本校上课时,从“气温问题”中的函数图象引导学生发现时间t取定一个值时,所得T的对应值只有一个,学生习惯性地提出问题“温度T取定一个值时,时间t 是否唯一确定?”全体同学从正反两个方面认识“唯一确定”的含义,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归纳出函数的定义,学生较好地掌握函数中的单值对应关系.

在广州开发区中学上课时,在概念的形成前期,忙中出漏,没有抓住“气温问题”中的函数图象讲解“唯一确定”,特别是没有从反面(温度T=8,时间t=12~14)帮助学生理解“唯一性”,也没有强化“脚印与身高”反映的“一对多关系”,只在涉及“单值对应关系”的实例基础上引出概念,也跳过后面提到的三个反例,学生在后面的概念辨析练习中错漏较多,为纠正学生的理解花了九牛二虎之力.

在抚顺上课时,在完成例1、例2的教学后,还用到如下反例:问题2变式“在这次数学测试中,成绩是学号的函数吗?”、问题3变式“北京春季某一天的时间t是气温T的函数吗?”、练习2(3)变式“汽车以60千米/秒的速度匀速行驶,t是s的函数吗?”,学生借助这三个逆向变式,根据生活经验理解“两个量间的对应关系”是否为“单值对应关系”,有利于学生明确“由哪一个量能唯一确定另一个量”,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变量与函数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逆向思维的习惯.

对数函数英语教案 篇9

课题: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在复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特性之后,通过图像对比使学生较快的学会不求值比较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值的大小及提高对复合型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解题技巧。

重点: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特性。

难点:指导学生如何根据上述特性解决复合型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问题。

教学方法:多媒体授课。

学法指导:借助列表与图像法。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提问。通过找学生分别叙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公式及特性,加深学生的记忆。

二、 展示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一览表。并和学生们共同复习这些性质。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关系一览表

函数

性质

指数函数

y=ax (a>0且a≠1)

对数函数

y=logax(a>0且a≠1)

定义域

实数集R

正实数集(0,﹢∞)

值域

正实数集(0,﹢∞)

实数集R

共同的点

(0,1)

(1,0)

单调性

a>1 增函数

a>1 增函数

0<a<1 减函数

0<a<1 减函数

函数特性

a>1

当x>0,y>1

当x>1,y>0

当x<0,0<y<1

当0<x<1, y<0

0<a<1

当x>0, 0<y<1

当x>1, y<0

当x<0,y>1

当0<x<1, y>0

反函数

y=logax(a>0且a≠1)

y=ax (a>0且a≠1)

图像

Y

y=(1/2)x y=2x

(0,1)

X

Y

y=log2x

(1,0)

X

y=log1/2x

三、 同一坐标系中将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进行合成, 观察其特点,并得出y=log2x与y=2x、 y=log1/2x与y=(1/2)x 的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互为反函数关系。所以y=logax与y=ax互为反函数关系,且y=logax的定义域与y=ax的值域相同,y=logax的值域与y=ax的定义域相同。

Y

y=(1/2)x y=2x y=x

(0,1) y=log2x

(1,0) X

y=log1/2x

注意:不能由图像得到y=2x与y=(1/2)x为偶函数关系。因为偶函数是指同一个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此图虽有y=2x与y=(1/2)x图像对称,但它们是2个不同的函数。

四、 利用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性质去解决含有指数与对数的复合型函数的定义域、值域问题及比较函数的大小值。

五、 例题

例⒈比较(Л)(-0.1)与(Л)(-0.5)的.大小。

解:∵ y=ax中, a=Л>1

∴ 此函数为增函数

又∵ ﹣0.1>﹣0.5

∴ (Л)(-0.1)>(Л)(-0.5)

例⒉比较log67与log76的大小。

解: ∵ log67>log66=1

log76<log77=1

∴ log67>log76

注意:当2个对数值不能直接进行比较时,可在这2个对数中间插入一个已知数,间接比较这2个数的大小。

例⒊ 求y=3√4-x2的定义域和值域。

解:∵√4-x2 有意义,须使4-x2≥0

即x2≤4, |x|≤2

∴-2≤x≤2,即定义域为[-2,2]

又∵0≤x2≤4, ∴0≤4-x2≤4

∴0≤√4-x2 ≤2,且y=3x是增函数

∴30≤y≤32,即值域为[1,9]

例⒋ 求函数y=√log0.25(log0.25x)的定义域。

解:要函数有意义,须使log0.25(log0.25x)≥0

又∵ 0<0.25<1,∴y=log0.25x是减函数

∴ 0<log0.25x≤1

∴ log0.251<log0.25x≤log0.250.25

∴ 0.25≤x<1,即定义域为[0.25,1)

六、 课堂练习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 y=8[1/(2x-1)]

2. y=loga(1-x)2 (a>0,且a≠1)

七、 评讲练习

八、 布置作业

第113页,第10、11题。并预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在物理、社会科学中的实际应用。

对数函数英语教案 篇10

案例背景:

对数函数是函数中又一类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它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对数与常用对数,反函数以及指数函数的基础上引入的.故是对上述知识的应用,也是对函数这一重要数学思想的进一步认识与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的学习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系统,同时又是对数和函数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它是解决有关自然科学领域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是学生今后学习对数方程,对数不等式的基础.

案例叙述:

(一).创设情境

(师):前面的几种函数都是以形式定义的方式给出的,今天我们将从反函数的角度介绍新的函数.

反函数的实质是研究两个函数的关系,所以自然我们应从大家熟悉的函数出发,再研究其反函数.这个熟悉的.函数就是指数函数.

(提问):什么是指数函数?指数函数存在反函数吗?

(学生): 是指数函数,它是存在反函数的.

(师):求反函数的步骤

(由一个学生口答求反函数的过程):

由 得 .又 的值域为 ,

所求反函数为 .

(师):那么我们今天就是研究指数函数的反函数-----对数函数.

(二)新课

1.(板书) 定义:函数 的反函数 叫做对数函数.

(师):由于定义就是从反函数角度给出的,所以下面我们的研究就从这个角度出发.如从定义中你能了解对数函数的什么性质吗?最初步的认识是什么?

(教师提示学生从反函数的三定与三反去认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为 ,对数函数的值域为 ,且底数 就是指数函数中的 ,故有着相同的限制条件 .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一起来研究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2.研究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提问)用什么方法来画函数图像?

(学生1)利用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图像之间的关系,利用图像变换法画图.

(学生2)用列表描点法也是可以的。

请学生从中上述方法中选出一种,大家最终确定用图像变换法画图.

(师)由于指数函数的图像按 和 分成两种不同的类型,故对数函数的图像也应以1为分界线分成两种情况 和 ,并分别以 和 为例画图.

具体操作时,要求学生做到:

(1) 指数函数 和 的图像要尽量准确(关键点的位置,图像的变化趋势等).

(2) 画出直线 .

(3) 的图像在翻折时先将特殊点 对称点 找到,变化趋势由靠近 轴对称为逐渐靠近 轴,而 的图像在翻折时可提示学生分两段翻折,在 左侧的先翻,然后再翻在 右侧的部分.

学生在笔记本完成具体操作,教师在学生完成后将关键步骤在黑板上演示一遍,画出

和 的图像.(此时同底的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画在同一坐标系内)如图:

教师画完图后再利用电脑将 和 的图像画在同一坐标系内,如图:

然后提出让学生根据图像说出对数函数的性质(要求从几何与代数两个角度说明)

3. 性质

(1) 定义域:

(2) 值域:

由以上两条可说明图像位于 轴的右侧.

(3)图像恒过(1,0)

(4) 奇偶性: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即它不关于原点对称,也不关于 轴对称.

(5) 单调性:与 有关.当 时,在 上是增函数.即图像是上升的

当 时,在 上是减函数,即图像是下降的.

之后可以追问学生有没有最大值和最小值,当得到否定答案时,可以再问能否看待何时函数值为正?学生看着图可以答出应有两种情况:

当 时,有 ;当 时,有 .

学生回答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巧记这个结论的方法:当底数与真数在1的同侧时函数值为正,当底数与真数在1的两侧时,函数值为负,并把它当作第(6)条性质板书记下来.

最后教师在总结时,强调记住性质的关键在于要脑中有图.且应将其性质与指数函数的性质对比记忆.(特别强调它们单调性的一致性)

对图像和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一起来看看它们的应用.

(三).简单应用

1. 研究相关函数的性质

例1.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 (2) (3)

先由学生依次列出相应的不等式,其中特别要注意对数中真数和底数的条件限制.

2. 利用单调性比较大小

例2.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 与 ; (2) 与 ;

(3) 与 ; (4) 与 .

让学生先说出各组数的特征即它们的底数相同,故可以构造对数函数利用单调性来比大小.最后让学生以其中一组为例写出详细的比较过程.

三.拓展练习

练习:若 ,求 的取值范围.

四.小结及作业

案例反思: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性质.难点是利用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得到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由于对数函数的概念是一个抽象的形式,学生不易理解,而且又是建立在指数与对数关系和反函数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关系由已知函数研究未知函数的性质,这种方法是第一次使用,学生不适应,把握不住关键,因而在教学上采取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的方式,从学生熟悉的指数问题出发,通过对指数函数的认识逐步转化为对对数函数的认识,而且画对数函数图象时,既要考虑到对底数的分类讨论而且对每一类问题也可以多选几个不同的底,画在同一个坐标系内,便于观察图象的特征,找出共性,归纳性质.

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大胆猜,要以学生的研究为主,教师只是不断地以反函数这条主线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教给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获取知识的途径,使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得,练有所获,,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对数函数英语教案 篇11

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利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说出它的性质;

2.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性目标

1.经历对反比 例函数图象的观察、分析、讨论、概括过程,会说出它的性质;

2.探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体会用数 形结合思想解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上节的练习中,我们画出了问题1中函数 的图象,发现它并不是直线.那么它是怎么样的曲线呢?本节课,我们就来讨论一般的反比例函数 (k是常数,k0)的图象,探究它有什么性质.

二、探究归纳

1.画出函数 的图象.

分析 画出函数图象一般分 为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在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x 0.

解 1.列表:这个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零的一切实数,列出x与y的对应值:

2.描点: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在京各点点(-6,-1) 、(-3,-2)、(-2,-3)等.

3.连线:用平滑的 曲线将第一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 第一个分支;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三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另一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合起来,就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上述图象,通常称为双曲线(hyperbola).

提问 这两条曲线会与x轴、y轴相交吗?为什么?

学生试一试:画出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学生动手画反比函数图象,进一步掌握画函数图象的步骤).

学生讨论、交流以下问题,并 将讨论、交流的结果回答 问题.

1.这个函数的图 象在哪两个象限?和函数 的图象 有什么不同?

2.反比例函数 (k0)的图象在哪两个象限内?由什么确定?

3.联系一次函数的性质,你能否总结出反比例函数中随着自变量x的增加,函数y将怎样变化?有什么规律?

反比例函数 有下列性质:

(1)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下降,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减少;

(2)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上升,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增加.

注 1.双曲线的两个分支与x轴和y轴没有交点;

2.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以上两点性质在上堂课的问题1和问题2中反映了怎样的实际意义?

在问题1中反映了汽车比自行车的速 度快,小华乘汽车比骑自行车到镇上的时间少.

在问题2中反映了在面积一定的情况下,饲养场的一边越长,另一边越小.

三、实践应用

例1 若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求m的值.

分析 由反比例函 数的定义可知: , 又由于图象在二、四象限,所以m+10,由这两个条件可解出m的值.

解 由题意, 得 解得 .

例2 已知反比例函数 (k0),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求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经过的象限.

分析 由于反比例函数 (k0 ),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因此k0,而一次函数y=kx-k中,k0,可知,图象过二、四象限,又-k0,所以直线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上方.

解 因为反比例函数 (k0),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所以k0,所以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

例3 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

(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图象;

(2)若点A(-5,m)在图象上,则点A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还在图象上?

分析 (1)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即当x=1时,y=-2.由待定系数法可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再根据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可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由点A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易求出m的值,再验证点A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在图象上.

解 (1)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k0).

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 点(1,-2),即当x=1时,y=-2.

所以 ,k=-2.

即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

(2)点A(-5,m)在反比例函数 图象上,所以 ,

点A的坐标为 .

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 不在这个图象上;

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 不在这个图象上;

点A关于原点的对称点 在这个图象上;

例4 已知函数 为反比例函数.

(1)求m的值;

(2)它的.图象在第几象限内?在各象限内,y随x的增大如何变化?

(3)当-3 时,求此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 (1)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 解得,m=-2.

(2)因为-20,所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在各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3)因为在第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所以当x= 时,y最大值= ;

当x=-3时,y最小值= .

所以当-3 时,此函数的最大值为8,最小值为 .

例5 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立方厘米,它的长是y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x厘米.

(1)写出用高表示长的函数关 系式;

(2)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 3)画出函数的图象.

解 (1)因为100=5xy,所以 .

(2)x0.

(3)图象如下:

说明 由于自变量x0,所以画出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只是位于第一象限内的一个分支.

四、交流反思

本节课学习了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探讨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hyperbola).

2.反比例函数有如下性质:

(1)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 从左向右下降,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减少;

(2)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上升,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增加.

五、检测反馈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1) ; (2) .

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且当x=3时,y=8,求:

(1)y和x的函数关系式;

(2)当 时,y的值;

(3)当x取 何值时, ?

3.若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在所在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求n的值.

4.已知反比例函数 经过点A(2,-m)和B(n,2n),求:

(1)m和n的值;

(2)若图象上有两点P1(x1,y1)和P2( x2,y2),且x1 x2,试比较y1和 y2的大小.

对数函数英语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会用描点法画出函数y=ax2的图象,理解并掌握抛物线的有关概念及其性质.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及性质的过程,获得利用图象研究函数性质的经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和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的良好思维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

使学生理解抛物线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

【难点】

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以及探索二次函数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

(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

2.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一般步骤:(1)列表(取几组x,y的对应值);(2)描点(根据表中x,y的数值在坐标平面中描点(x,y));(3)连线(用平滑曲线).

3.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形状?二次函数有哪些性质?

(运用描点法作二次函数的图象,然后观察、分析并归纳得到二次函数的性质.)

二、新课教授

【例1】 画出二次函数y=x2的图象.

解:(1)列表中自变量x可以是任意实数,列表表示几组对应值.

(2)描点:根据上表中x,y的数值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点(x,y).

(3)连线:用平滑的曲线顺次连接各点,得到函数y=x2的图象,如图所示.

思考:观察二次函数y=x2的图象,思考下列问题:

(1)二次函数y=x2的图象是什么形状?

(2)图象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

(3)图象有最低点吗?如果有,最低点的坐标是什么?

师生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二次函数y=x2的图象,通过数形结合解决上面的3个问题.

学生动手画图,观察、讨论并归纳,积极展示探究结果,教师评价.

函数y=x2的图象是一条关于y轴(x=0)对称的曲线,这条曲线叫做抛物线.实际上二次函数的图象都是抛物线.二次函数y=x2的图象可以简称为抛物线y=x2.

由图象可以看出,抛物线y=x2开口向上;y轴是抛物线y=x2的对称轴:抛物线y=x2与它的对称轴的交点(0,0)叫做抛物线的顶点,它是抛物线y=x2的最低点.实际上每条抛物线都有对称轴,抛物线与对称轴的交点叫做抛物线的顶点,顶点是抛物线的最低点或最高点.

【例2】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x2及y=2x2的图象.

解:分别填表,再画出它们的图象.

思考:函数y=x2、y=2x2的图象与函数y=x2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师生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二次函数y=x2、y=2x2的图象.

学生动手画图,观察、讨论并归纳,回答探究的思路和结果,教师评价.

抛物线y=x2、y=2x2与抛物线y=x2的开口均向上,顶点坐标都是(0,0),函数y=2x2的图象的开口较窄,y=x2的图象的开口较大.

探究1:画出函数y=-x2、y=-x2、y=-2x2的图象,并考虑这些图象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师生活动:

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x2、y=-x2、y=-2x2的图象,观察、讨论并归纳.教师巡视学生的探究情况,若发现问题,及时点拨.

学生汇报探究的思路和结果,教师评价,给出图形.

抛物线y=-x2、y=-x2、y=-2x2开口均向下,顶点坐标都是(0,0),函数y=-2x2的图象开口最窄,y=-x2的图象开口最大.

探究2:对比抛物线y=x2和y=-x2,它们关于x轴对称吗?抛物线y=ax2和y=-ax2呢?

师生活动:

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x2和y=-x2的图象,观察、讨论并归纳.

教师巡视学生的探究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点拨.

学生汇报探究思路和结果,教师评价,给出图形.

抛物线y=x2、y=-x2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一般地,抛物线y=ax2和y=-ax2的图象也关于x轴对称.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知识点、规律和方法).

一般地,抛物线y=ax2的对称轴是y轴,顶点是原点.当a0时,抛物线y=ax2的开口向上,顶点是抛物线的最低点,当a越大时,抛物线的开口越小;当a0时,抛物线y=ax2的开口向下,顶点是抛物线的最高点,当a越大时,抛物线的开口越大.

从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可以看出:如果a0,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如果a0,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三、巩固练习

1.抛物线y=-4x2-4的开口向,顶点坐标是,对称轴是,当x=时,y有最值,是.

【答案】下 (0,-4) x=0 0 大 -4

2.当m≠时,y=(m-1)x2-3m是关于x的二次函数.

【答案】1

3.已知抛物线y=-3x2上两点A(x,-27),B(2,y),则x=,y=.

【答案】-3或3 -12

4.抛物线y=3x2与直线y=kx+3的交点坐标为(2,b),则k=,b=.

【答案】 12

5.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对称轴为y轴,且经过点(-1,-2),则抛物线的表达式为.

【答案】y=-2x2

6.在同一坐标系中,图象与y=2x2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的.是()

A.y=x2B.y=x2

C.y=-2x2 D.y=-x2

【答案】C

7.抛物线y=4x2、y=-2x2、y=x2的图象,开口最大的是()

A.y=x2 B.y=4x2

C.y=-2x2 D.无法确定

【答案】A

8.对于抛物线y=x2和y=-x2在同一坐标系中的位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条抛物线关于x轴对称

B.两条抛物线关于原点对称

C.两条抛物线关于y轴对称

D.两条抛物线的交点为原点

【答案】C

四、课堂小结

1.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过原点且关于y轴对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一切实数.

2.二次函数y=ax2的性质:抛物线y=ax2的对称轴是y轴,顶点是原点.当a0时,抛物线y=x2开口向上,顶点是抛物线的最低点,当a越大时,抛物线的开口越小;当a0时,抛物线y=ax2开口向下,顶点是抛物线的最高点,当a越大时,抛物线的开口越大.

3.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可以通过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画出来.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研究二次函数y=ax2在a取不同值时的图象,并引出抛物线的有关概念,再根据图象总结抛物线的有关性质.整个内容分成:(1)例1是基础;(2)在例1的基础之上引入例2,让学生体会a的大小对抛物线开口宽阔程度的影响;(3)例2及后面的练习探究让学生领会a的正负对抛物线开口方向的影响;(4)最后让学生比较例1和例2,练习归纳总结.

对数函数英语教案 篇13

3. , (0,+)

【拓展引导】

当 时, 的取值范围是

当 时, 的取值范围是

【总结】20xx年数学网为小编在此为您收集了此文章高一数学教案:对数函数,今后还会发布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祝您在数学网学习愉快!

推荐阅读

上一篇:商铺施工申请书 下一篇:最新多媒体制作培训课件(汇集10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