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说话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单元口语交际的内容是“用多大的声音”,教材通过三幅图创设了三个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说话时有时候需要大声,有时候需要小声。教材中用两个问句激发了学生探究和表达的欲望,学生在探究“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的过程中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养成了良好的表达习惯。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交流与表达的兴趣和欲望,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感受交际的乐趣。
2.知道说话时有时要大声,有时要小声,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逐步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重、难点)
3.在交流与表达的过程中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教师)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认识一位小朋友,(课件出示一个小男孩的图片)大家看,他叫聪聪。和他打个招呼吧!
生:(兴奋地)聪聪,你好!
师:聪聪和我们一样,也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他最近遇到了点问题,特别苦恼。你们愿意帮帮他吗?
生:愿意!
师:有一天,聪聪在走廊里遇到了他的同学,于是聪聪就大声地喊:“你好,我们一起去玩吧!”恰好老师经过这里,老师对他说:“请不要大声说话!”聪聪记住了。上课了,老师叫聪聪回答问题,聪聪想起了老师的话——不要大声说话,于是就用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又说:“请你大声一点。”聪聪有些糊涂了,到底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谁来告诉他?
生(纷纷举手):我来,我知道!
师:呀,你们都知道啊!快来说一说吧!
生1:我觉得在走廊里要小声说话,或者不说话。
生2:上课回答问题时要大声说话。
师:看来,说话时有时要大声,有时要小声,那到底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用多大的声音合适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交流“用多大的声音”。(板书口语交际题目)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将学生带入到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发现在生活中有时候说话要大声,有时候说话要小声,从而自然地引出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创设情境,主动交流
师:(课件出示图书馆的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去过图书馆吧!在图书馆里应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呢?
生:应该小声说话,这样才不会影响其他人读书。
师:你能表演一下图书馆中的对话吗?和你的同桌练习一下吧!
(生兴奋地与同桌练习。)
师:谁愿意和你的同桌一起来表演一下?
生1:(小声地)请问,这里有人吗?我可以坐在这儿吗?
生2:这里没人,你可以坐在这儿。
师:真好,这两位同学不但知道在图书馆要小声地说话,不影响其他人读书,而且还知道运用礼貌用语,真是懂礼貌的好孩子。
师:(课件出示小朋友讲故事的情境和课间与老师交流的情境)同学们看这两幅图,这是什么地方?图上都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生:第一幅图是在教室里,一个小朋友正在给同学们讲故事。
师:是啊,小朋友在讲故事,他应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
生:应该大声说话,不然的话同学们就听不清了。
师:哦,讲故事时要大声,同学们,你们记住了吗?以后讲故事的时候一定要大声。
生:记住了!
师:那第二幅图呢?
生:第二幅图是一个小朋友捡到了一块橡皮想要交给老师。
师:他应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呢?
生1:应该大声说,要不然老师听不到。
生2:我不同意,我觉得应该小点声说话。下课了,其他同学都休息了,不能影响他们。
师:(笑)哈哈,两位同学的看法不一样了,同学们,你们怎么想?
生:(议论纷纷)大声说!不对,小声说!
师:同学们说得都不错,都能说清自己的'理由。老师觉得,课间在教室里说话要小声一点,不然会影响别人休息,也会影响班级的纪律,但声音也不能太小,一定要让对方听清楚。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本环节用课件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情境,学生在情境中判断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并与同桌交流表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生活与口语交际的联系。
三、联系生活,学会用合适的声音说话
师:在不同的场合要用不同的声音说话,想一想在生活中你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
生1:在饭店吃饭时要小声说话,这样才不会影响其他人用餐。
师:嗯,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生2: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要大声说话,这样才能让同学们、评委老师听清楚。
师:不错,比赛时一定要有气势。
生3:看电影时要小声说话,或者不说话,要不然会影响别人看电影的。
生4:在医院里要小声说话,不能影响病人休息。
师:说得对,在公共场所要小声说话。
生5:家里来客人了要大声问好,这样才热情。
生6:打电话时声音要大一点,这样对方才能听得清,但如果在公共场所声音也不能太大,不能影响别人。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像大家说的那样用合适的声音说话。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实际,口语交际更离不开生活实际,只有将口语交际与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才能为学生交流的平台,学以致用。
四、收获,拓展延伸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说话有时候要大声,有时候要小声。
生2:我还知道表演时、回答问题时要大声说话。
生3:我知道在公共场合说话要小声,不能影响其他人。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说话有时候要大声,有时候要小声。该用多大的声音说话,我们要根据说话的场合、说话的对象等来决定。希望同学们以后说话的时候注意这个问题,用最合适的声音说话,做最文明的小学生,好不好?
生:好!
师:请同学们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请他们也和我们一起用最合适的声音说话,做最文明的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谈收获,将本节课的内容进一步深化巩固,同时为学生创设表达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平等的互动交往的过程。”口语交际更需要创设实践的空间,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提高学生听的能力,说的水平,参与讨论的热情,并学会与人交往。为此,本节课,我注意巧妙地创设交际情境,从生活中汲取素材,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我再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使学生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中,不断地掌握、完善交际要点。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表达欲望。课堂中力求能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有说话、讨论、的机会。为了改变口语交际课上单纯乏味的说教,课堂上我采用“讲故事”“演一演”等形式,把单纯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行为结合起来,促进了知与行的转化,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表达,喜欢上交流。
2.为学生创设了表达的情境,降低了表达的难度。我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在“玩中学”“学中玩”,既激发学生说的愿望,又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明其理、信其道,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张有弛。
一年级说话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知道耳朵能辨别声音,了解保护耳朵的方法。 喜欢听好听的声音。
活动准备
1、各种瓶罐、各种玩具(包括木制玩具、塑料玩具、蚕豆、赤豆、回形针、硬币等)
2、奇妙的声音磁带,录有雨声、雷声、小动物叫声、火车开动声等;
3、准备大鼓、碰铃等乐器;
活动流程
一、开始部分:
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好多客人,你们想认识它们吗?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发现声音
(1)教师引导:教师随手拿一个瓶子,用手轻轻敲打,告诉幼儿:“瓶子说今天认识小朋友非常高兴,瓶子问小朋友们早上好。”你们也赶快认识一下其它客人吧,听一听它们告诉你什么悄悄话。
(2)教师出示各种瓶罐、玩具等,引导幼儿自由的选择喜欢的瓶瓶罐罐,并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玩,教师观察幼儿如何去操作,适时指导幼儿。
教师引导:
1、你们听见了什么?客人们说了些什么话?
2、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呢?
3、怎么会有声音的呢?引导幼儿发现声音的来源,以及如何去寻找声音的来源。
教师小结:盒子里有东西就能发出声音,没有东西就没有声音。
3、引导幼儿听听声音
(1)你的瓶子里发出什么声音?
幼儿1:我的瓶子发出咚咚咚的声音。
幼儿2:我的盒子里发出沙沙沙的声音。
(2)你的瓶子里为什么没有声音?(放置纸、棉花、保鲜袋)
幼儿1:纸很轻的,没有声音的。
幼儿2:棉花也很轻的。
小结:不是所有的东西放在瓶子、盒子都能发出声音。(把不能发出声音的棉花、纸重点提出,让幼儿解决为什么没有声音的原因,找出没有声音的缘由,由幼儿自己发现,这样能更轻易地被幼儿所接受)
4、听辨声音——游戏《猜声音》
(1)教师提供三只同样的瓶子(内容物不同),分别摇一摇,声音一样吗?(赤豆、硬币、回形针)
(2)分别是什么声音?(选择的声音有明显的不同,明确三种不同的声音,让幼儿能初步分辨不同点。
(3)猜一猜,瓶子里面是什么?小结:原来一样的瓶子装不一样的东西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游戏激发幼儿再次的兴趣,进一步训练了幼儿听觉,及分辨的能力。)
4、提供声音环境,让幼儿听听奇妙的声音
(1)教师敲打乐器,请幼儿学一学大鼓、碰铃等乐器发出的声音。
(2)听磁带,感受奇妙的声音,说说自己喜欢听什么声音。
5、引导幼儿听听周围有什么声音,了解护耳常识。
(1)户外散步,听听周围有什么声音。知道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声音,都是耳朵帮助我们听到的。
(2)说说怎样保护耳朵,如:不随便挖耳朵、声音大时要张大嘴或后上耳朵、不把东西放进耳朵里。
活动延伸:
游戏:学做“小喇叭”
教师对一名幼儿耳语一句短语,如:我爱你们,请你笑一笑等请幼儿大声告诉大家。游戏反复进行
我的创新:小班年龄的孩子对周围世界充满无限的好奇,对他们来说,声音是美妙的,对能发出声音的东西更是好奇无比的。对任何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都会玩玩、试试、摸摸、看看,对能发出声响的东西就尤为感兴趣。小班幼儿通过听觉能很好地帮助他们认识周围世界。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发他们充满探究欲望,能更好地通过操作探索去发现知识、获得知识。所以我选择了《奇妙的声音》这一主题活动,让幼儿充分自主发现声音、探究声音。
一年级说话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没有出现过这样的现象呢?(ppt出现几幅喧闹的场景的图片包括:餐厅里孩子在玩闹;地铁里有人大声打电话;车厢里一群孩子在大声喧哗、玩耍;一个孩子在爸爸耳边大叫)
2.请学生说一说,注意引导学生说说这些行为会带来什么影响?有什么感受。
3.生活中,我们该用多大的声音说话呢?让我们一起学习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以“源于生活—实践探究—应用生活”这个主线来贯穿教学内容。课前,通过谈话的方式,让学生联系生活,谈自己所遇到的喧闹现象。激发孩子们向往文明交际的情感。引出活动主题。
二、情境模拟,交际指导
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89页看看故事中的明明是怎样做的。(这一天明明上学了,他在班上捡到了一块橡皮,他急急忙忙地跑到老师办公室。一进门就大喊:“老师,我在教室里捡到一块橡皮!”办公室里正在批改作业的老师,全都抬起头来望着明明。老师对明明说:“谢谢你,孩子。但在办公室里请不要大声说话。”明明点点头说:“好的。”上课了,老师请明明上台给大家讲故事。明明想起了老师的话,小小声地讲故事。同学们都说听不见。老师说:“孩子,发言的声音要响亮。”明明摸摸脑袋说:“我记住了。”放学了,他来到图书馆,见到一个空位,大声问正在看书的女同学:“请问,这里有人吗?”那位同学不高兴地说:“请你安静一些,小声说话。”)明明有些弄不懂了,怎么总是做错?到底要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哪位同学能告诉他?
设计意图
根据教材内容,在图画顺序方面,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以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到底说话要大声,还是小声的疑问?激发孩子们探讨的兴趣。
2.请学生看三幅情境图说说:在什么地方,应该用多大的声音说话。试着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学生进老师的办公室,要先得到老师的允许,要小声说话,不打扰老师们的工作;图书馆是公共场所,大家在安静阅读,要保持安静,如果需要说话,也要轻声地说;上课发言要声音响亮,要让教室里每位同学都听得见。)
设计意图
通过讨论明确这几个情境中该用什么样的声音说话。
相机穿插游戏体验:请学生上台,老师在这位同学的耳边说一句悄悄话,让该生小声说,问后排的同学能不能听清楚。再让该生大声说,请后排同学复述。再说说为什么第一次不知道台上同学说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感知在发言时必须的大声响亮才能让大家都听清楚。
3.同学们,你们能不能一起来演一演这些情境呢?请跟同桌选择其中一个情境练一练。
(1)指名读要求。
①选择其中一个情境演一演。能把话说清楚。
②注意说话的语气和音量。
③能使用礼貌用语。
④说话的时候,看着对方的眼睛。
(2)提示:讨论时,该用什么声音?(同桌讨论,悄悄话)
(3)同桌练习。
(4)明确“说的要求”和“听的要求”。
“说的要求”:
①能把事情说清楚。
②说话的音量的大小要恰当。
③能使用礼貌用语。
④说话的时候,看着对方的眼睛。
“听的要求”:
①台上同学表演时,不说话,眼睛看着的同学,注意听他们的话。
②听完以后,根据要求评一评同学说得怎么样。
(5)请三对同桌上台进行表演对话。同学根据要求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
在对话互动中,让学生体会该用什么样的声音说话。
语交际训练中,明确要求,可以使学生说有方向、评有标准。
在要求,还特别注意对前面口语交际课上所学的交流要点:“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注意听别人说话”“说话的时候,看着对方的眼睛”等进行巩固。
在教学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如:同桌交流时,要用什么样的声音。随时提醒孩子用适当的音量进行交流。对孩子们的交际能力指导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交际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别人,注意把别人的交流听仔细,这样才能听清楚别人说什么,取长补短。并能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4.诵读课本89页口语交际提示:
有时候要大声说话。
有时候要小声说话。
三、创设情境,展开实践
1.想一想在生活中你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
设计意图
让口语交际课和生活相结合。
2.提问:在表演时,发布指令时,遇到危险时,该怎么说话?(大声说,让大家听见你说的话)
3.创设下列情境,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情境模拟交际:
(1)同学午休了,你们从走廊走过。
(2)同学生病住院了,你们去病房探病。
(3)坐飞机的时候,请乘务员给你倒杯水。
(4)在餐厅进餐。
教师巡视,进行指导。然后请选择不同内容的小组进行展示。展示之后,请台下同学根据要求评议讨论。
设计意图
开发教材,创设符合生活实际和教学需要的交际情境,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通过小组合作练习交际的方式,让每个学生动起来,保证每人都有交流的机会。在实践的过程中使学生受到教育,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4.请同学们说说还有哪些场合也要小声说话。小结:公共场所,轻声细语共享美好空间。
四、总结
1.请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齐读:
说话分场合,
有时候要大声说话。
有时候要小声说话。
设计意图
对本节课的交流要点进行巩固。
一年级说话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认真听辨并模仿声音。
2、体验声音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不透明的瓶子四个,并分别装有硬币、黄豆、纸屑、米粒教师用笔、纸,自制的笑脸娃娃贴纸若干录音机一台,录制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雷声、雨声)和动物的叫声等的录音
活动过程:
一、倾听瓶子里发生的声音,尝试分辨
1、教师晃动装有硬币的瓶子
2、教师依次晃动装有黄豆、纸屑、米粒的可乐瓶,幼儿听一听、猜一猜,教师一一证实
3、将四个瓶子混放在一起,教师晃动,幼儿猜
二、听辨自然界的声音和小动物的叫声
1、教师播放风声、雷声、雨声等自然界的声音
2、教师播放小鸡、小鸟、小狗等小动物的叫声
活动延伸:
1、提供不同的物体和瓶瓶罐罐,请幼儿自己填装并和同伴一起尝试听辨。
2、幼儿讨论:你还听到过什么声音?(小铃声、喇叭声、歌声……)
教学反思
声音是一种既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东西,然而正是它的存在,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得丰富多彩,为了进一步让幼儿感知和区别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我设计了一节以声音为主题的小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声音》。这是一节以探索为主体的小班科学活动,整个活动的设计以"猜一猜"、"玩一玩"、"说一说"、"做一做"、"学一学"五个部分组成。为了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和思维的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让幼儿在轻轻松松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成为活动的真正的主人,让幼儿充分自主的发现声音、探究声音。
《奇妙的声音》整个的教学活动过程都是围绕声音展开,由浅入深、衔接自然、紧凑,环环相扣,教师个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来体验不同的物品能发出不同的声音,非常符合纲要中提到的"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本节课是小班科学领域的一节探索活动,教师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大量动手操作的材料,通过分组实验,集体交流、谈话引导,再动手操作探索发现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启发、引导幼儿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非常宽松的环境,形成了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
在这五个环节中,我认为幼儿在"玩一玩"和"说一说"这两个环节中表现得比较活跃。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去发现和观察声音的变化,去感受成功的快乐。在"做一做"和"学一学"这两个环节中,让幼儿去寻找身边各种不同的声音,并用肢体动作加以表现出来,这样更加深了幼儿探索的兴趣。纵观整个活动程序结构严谨、活而不乱,能收能放,使幼儿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但是在"玩一玩"这一实验环节中,我觉得留给孩子们真正探索发现的时间还是太短了,部分幼儿对实验所达到的目的还不明确,作为一节科学活动,教师应注意多为幼儿提供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如果将这点不足进一步完善,相信教学活动的效果会更加好。
一年级说话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确说话声音的大小要依不同场合决定。
2.引导学生在公共场合学会为他人着想。
教学重点:
让学生明确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在公共场合选择恰当的音量与人沟通。
课时实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一)老师为学生讲解游戏规则。
老师随机以一句话为例,老师大声念,学生要小声念。老师小声念,学生就要大声念。
(二)引导学生发现,声音有大小之分。
(三)引发学生思考:是否能一直大声讲话?又是否能一直小声讲话?
(四)引入口语交际课题--用多大的声音
二、引发思考
(一)教师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时候应该大声说话?为什么?
1.学生小组讨论。
2.师生共同交流看法。
(二)教师提问:什么时候应该小声说话?为什么?
1.学生小组讨论。
2.师生共同交流看法。
(三)老师总结。
1.在大家安静看书、学习或单独与人交流时应该小声说话,尽量不打扰其他人。
2.在众人面前发言时应该大声说话,让大家都听得见。
3.多为他人着想就能恰当地选择好说话的音量。
三、场景演练
(一)老师指定几种场景,选择同学到前面演示用什么样的音量与人交流。
(二)师生共同交流评价。
四、思考判断
多媒体出示漫画,大家共同交流这种情况下,这么做恰当与否,如不恰当应该怎么做?
五、教师总结
六、作业设计
回家与父母交流今天课堂上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