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灾情调查报告 篇1
根据简安办〔20xx〕51号及简地灾指办发〔20xx〕2号通知要求,XX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狠抓落实,严格按照通知的要求,认真开展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地质灾害隐患排查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由于今年XX镇前段时间出现单点性大雨、暴雨和雷暴天气,为此,XX镇按照上级相关文件再次对地质灾害隐患点位进行排查,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精心组织,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
面对当前严峻的地质灾害防治形势,镇党委、政府召开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落实人员进行了再次排查工作。严格落实四项制度(即地质灾害巡查制度、24小时值班制度、灾险情速报制度、半月信息报送制度),安排各村对各地质灾害重要危险点和隐患点定期进行巡查,镇直各单位、各村在实行24小时值班,确保上情下达。同时,做好灾情的速报工作。
三、狠抓落实,认真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整治
开展工作以来,全镇加强了对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对历年的。隐患点位及新发现的点位进行了重点监测,对学校周边及农户房后加强巡查。截至目前,经过多日“横向到底、纵向到边、不留死角”的全面排查,XX镇辖区内的6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及1个取消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均无明显变化,尚未发现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进一步搞好汛期值班和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完善和坚持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险情排查和巡查制度、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加大辖区内地质灾害巡查和排查力度,随时掌握灾情动向。
三是进一步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抢险救灾工作。
对发现地质灾害险情和隐患,及时进行处置和报告,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搞好抢险救灾。
四是将继续发挥监测员及“群测群防”体系作用,加大对隐患点排查,做好各项应急准备等工作。
雨后灾情调查报告 篇2
按照《关于深入开展地质灾害和防汛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紧急通知》(石地灾指〔20xx〕1号)文件通知要求,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结合我乡实际,庚即进行安排部署,组织开展地质灾害安全隐患排查,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一、统一思想,精心部署。
组织召开专题工作会,强化地灾防治工作,统一思想,分析我乡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杜绝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牢固树立“防范胜于救灾”的理念,
始终把地质灾害工作作为“生命工程”来抓。按照“坡要到顶、沟要到头”的要求,严格落实“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工作要求,突出重点、全面覆盖的排查原则,从6月10日至7月10日,在全乡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地质灾害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二、强化落实,取得实效。
按照区域分解,明确责任,实行乡、村、组、监测员四级联动,迅速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防治工作。凡是有人居住、有工程活动的地段、区域逐点逐段排查核查,实现隐患排查全覆盖。
重点对学校、聚居点等人口密集区动态排查,找准薄弱环节、及时化解风险,强化问题整改。对已通过各种措施处理销号的隐患点进行“回头看”,检查治理工程运行情况,核查周边地质环境是否有新的变化。
同时在排查工作中同步开展地灾防治宣传工作,组织汛期每月开展一次应急避险演练,增强干部群众临灾避险、自救互救的`意识和实战能力,确保发生灾情、险情时临危不乱,快速、有序、安全撤离。
三、加强信息收集报送,认真总结工作经验。
按照“一日一移交”的原则,及时将排查结果汇总上报县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对排查出的隐患点逐一细化避让、监测、治理等措施,对险情紧迫的,第一时间组织受威胁人员聚散转移,并及时与县国土资源局与华地公司联系,对排查隐患情况进行指导,确保工作措施安全到位。同时,注重做好隐患排查工作经验的总结,取长补短,优化方案,完善措施,把地灾防治工作做实,打赢防灾硬仗,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雨后灾情调查报告 篇3
一、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开展情况区农业农村水利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会议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统筹抓好常态疫情防控下的水旱灾害防御工作。
(一)开展灾后水毁工程修复,实施水利薄弱建设工程。2018年8月,我区遭受百年一遇特大洪涝灾害。灾后,针对全区险工险段点多面广的实际,认真总结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出现的问题,提出规划先行的防汛工作理念,编制完成了《区灾后水毁修复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规划报告》,计划用时三年全力推进灾后水利工程水毁修复和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工作,2019年总投资1620万元,完成了水毁堤防、涵闸修复、新建黄庄排涝站、淮海东路过路涵以及老 毛沟等大沟的疏浚等工程,大大提升了全区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二)聚焦汛前检查,落实隐患排查整改。全面部署险工险段排查工作,要求镇(街道)重点围绕风险隐患排查、工程度汛措施、预案方案修订情况进行自查。在各镇(街道)自查的基础上,区农水局深入开展汛前检查督查工作,对排查出的51条防汛隐患建立台账,明确责任部门,整改,对一时不能消除的隐患,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备足抢险物料,落实抢险力量,确保汛期防洪安全。
(三)监测预警,全力防范应对。6月份,我区出现3轮强降雨过程,特别是6月11-12日,出现大到暴雨,降雨量为镇达188.9毫米。针对强降雨天气,区农水局密切监测预警,落实工作措施。根据水情变化,及时发布主要行洪河道水位信息,并适时开展水工程调度,确保河流水势平稳;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确保信息及调度指令的上传下达。
二、存在问题
一是部分穿堤涵闸老化严重、运行困难。二是部分河道行洪标准较低,特别是河道堤防近30年未进行整治,镇上游4km萧县段堤防堤身单薄、高程严重不足。三是近年来随着市政工程建设的推进,我区部分水利工程被侵占、河沟阻断,打乱了原有排水体系,致使汛期沟内积水无法正常排出,形成内涝,如:高铁新区建设路、繁华路、龙山路、紫昱路的建设、110指挥中心等。四是部分田块地势低洼,汛期时积水严重,排水设施布局不合理。五是基层水利人员严重缺乏,管护运行经费投入不到位。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的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将始终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扎实做好水旱灾害各项工作。
(一)继续实施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工程。按照《区灾后水毁修复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规划报告》,我区已经编制完成了《区2020年度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实施方案》,计划疏河沟,同时对、山洪灾害片区排水开展治理。6月28日,市水务局下达了批复,批复总投资434.5万元。针对高铁新区“四路”建设导致的水系破坏,我拟结合区乡村振兴项目实施,目前正在积极与市重点局对接,进一步完善规划设计,争取早日开工。
(二)推进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2020年我区计划实施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主要建设为易涝区调查评价,自动监测站、监测预警平台、预警设施设备、群测群防体系、综合保障体系建设等几部分,以软件设施系统为主,配备部分配套设施,项目总投资390万元,目前正在开展招投标前期工作。工程建成后,将极大提升我区水旱灾害的防御能力。
(三)强化预测、预报、预警管理。依托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平台,发挥部门专业优势,突出抓好雨情、水情、汛情、旱情、工情、墒情的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加强综合会商和分析研判,着力延长预测预见期,不断提高预报精确度,及早提出预测预报意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争取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主动权。
(四)持续加快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对水旱灾害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检查、再落实,强化险工隐患处置,强化方案预案修订完善。加快隐患整改工程建设进度,疏通河道围堰堵坝,针对无法立行立改的隐患要制订应急度汛方案。对于易涝片区,如:大庄、葡萄基地片区、街道双楼农业示范园片区、矿山集街道沿梧桐路片区等,要积极开展清沟沥水,备足排涝设备,保证汛期农田排涝顺畅。
(五)进一步科学调度水利工程。严格执行经批准的调度运用办法,合理控制沟河水位。强化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养护,保障水利设施安全运行,发挥工程基础性作用。根据雨情、水情、汛情、工情变化,统筹运用拦、蓄、泄、排等措施,科学调度各类重点骨干水利工程,做好防汛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蓄水保水工作,限度留住水、用好水。加强水源调度,确保抗旱灌溉期间农业供水。
(六)做好人畜饮水水源供应保障。加强饮水安全隐患排查和水质检测,持续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结合汛期检查,强化对农村人畜饮水水源的检查和保护,对我区17处集中供水工程的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维修保养,及时排查和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使供水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同时委托第三方机构每月对供水水质进行检验,确保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保障饮水安全。
雨后灾情调查报告 篇4
今年入汛以来,我镇在市政府的领导下,根据简《x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地质灾害和防汛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紧急通知》的文件精神,我镇党委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防汛、度汛工作,有效地防范和处置自然灾害引起的各类事故,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现将我镇具体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领导重视
通知下达后,我镇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迅速将此事列入议事日程,并成立了x镇地质灾害和防汛安全隐患排查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亲自担任组长,对地质灾害应急和防汛隐患排查工作统筹安排,领导小组成员还包括防洪防汛工作的分管领导、办公室成员等。领导小组的建立,为开展防汛防洪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二、加强宣传
为充分做好地质灾害减灾和防洪防汛工作,我们非常注重提高全镇干部和群众的'防洪防汛意识。通知下发以来,我们就加强了宣传《防洪法》的力度,从学好法、宣传好法、落实好法等几个方面来抓好《防洪法》的贯彻落实,加强防洪防汛、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把法律规范转化为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提高了全民的依法防洪意识,有力地推进了依法防洪、依法治水工作。
三、安全检查
我镇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和防汛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后,我们迅速研究部署,成立了一支专门的队伍,负责全镇的安全检查。在市级的统一领导下,我们主要开展了对水库,各村的危险房屋的全面检查活动,以及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继续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警)等工作,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在问题解决在洪涝灾害之前,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物资落实
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抓好物资储备。通知下发以后,我们迅速对全镇的防汛物料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点,对不足的部分及时补上,损坏变质的尽早更换。
五、河道、地质灾害检查
我们组织了一支庞大的防汛检查队伍,对全镇的河道逐条过堂,地址灾害易发点全面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都明确责任单位,限期处理,及时消除隐患和薄弱环节,对解决难度较大但影响地质灾害减灾和防洪安全的重要问题,采取了临时保安措施。通过对全镇河流、地质灾害易发点的全面整治活动,河流得到了畅通,为引洪泄洪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20xx年的防汛防洪工作虽然已经告一段落,但是防洪防汛工作不远远没有结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根据上级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及早动员,及早部署,层层检查,狠抓落实,不松手不停步,常抓不懈,不折不扣地把防汛防洪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为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雨后灾情调查报告 篇5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周年,也是机构改革后第一个防汛年,今年汛期我们面临着新任务、新目标、新要求,在全县各级各部门的配合努力下,我们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履职尽责、开拓创新,综合防范、能力建设、应急处置、监测预报等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限度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及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一、组织领导到位
从5月全面进入汛期后的综合研判来看,今年因受厄尔尼诺现象和地貌特征等因素影响,降水量较常年偏多1至2成,形势较往年更为严峻。但在全县各级各部门配合努力下,我们上下一心,提前研判、统筹部署,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目标,切实做好防汛减灾各项工作,实现了今年汛期“零死亡”的目标。一是及时召开全县防汛抗旱减灾暨应急管理工作会,制发了各类险情应急预案,把责任目标分解到部门、落实到岗位和人头,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的防汛工作网络。针对今年防汛的严峻形势,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亲临一线督导。二是及时召开联席会议,研判防汛减灾工作,不断完善监测预警、汛情会商、工程调度、隐患排查、技术支撑等工作机制。按照“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和“全面拉网、不留死角”原则,在第三方技术勘察单位(核工业技术院)的协助下,组织对山洪灾害、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了拉网式、全覆盖的隐患排查,及时全面的掌握安全隐患。
二、人防技防到位
经前期拉网式排查,存在山洪灾害危险区21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178处,其中,滑坡47处、泥石流101处、崩塌4处、不稳定斜坡26处,经核工业勘察院排查,移交至交通部门隐患点14处,新增隐患点10处,剩余164处地质隐患点由地质监测员监管。为扎实做好今年地质灾害防治和防汛减灾工作,全县上下集中力量,抓住重点环节,瞄准突破口,在隐患点排查治理、监测预警、工程建设等重点工作上下足功夫,全力确保了汛期安全。
(一)准备工作到位。编制完善2019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体预案,发放防灾明白卡172份,避险明白卡1479份;落实175名水利巡管员159名地质灾害监测员,在汛期不间断巡护。根据汛期险情及时补充机具装备、救灾帐篷、棉被、雨衣等救灾物资,保障了汛期物资数量充足、品种齐全、要求到位。
(二)值班值守到位。严格遵守24小时领导带班值班制度,做到24小时专人值班值守,确保通讯畅通,及时收取发送上级有关预警预报信息,传达至各乡镇各监测点。截至目前,给各乡镇传递气象预警、地灾险情预报等各类信息260余条,对2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自动化雨量计19套、裂缝计20套;声光报警器22套、大喇叭22套。
(三)人员管理到位。一是按照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对全县154名监测人员建立档案,实行一人一档管理制度,并对全县154处隐患点落实专职监测人员,制订了监测人员红袖套。175名水利巡保员责任明确,值守到位,175名安全生产员履职尽责。二是实行“一周一轮查”,每日对各乡镇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在岗在位情况进行抽查,建立奖惩机制,有效调动监测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截止目前,共抽查监测人员、防灾责任人924人次。三是将全县17名贫困人员纳入地质灾害监测公益性岗位中,并拟定了《县自然资源局2019年度地质灾害监测点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管理方案》,签订完成了监测人员聘用合同,切实做到管理规范,有据可依。
(四)宣传教育到位。充分利用“5.12”防灾减灾宣传日、悬挂横幅、散发宣传册、召开学习讨论会等形式,就地质灾害性质、特点以及地质灾害发生后应怎样逃生等地质灾害防范知识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努力提高全县群众对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的深刻理解,切实提高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共计发放地质灾害宣传资料130余份,接受了17名群众的现场咨询。同时深入7个乡镇开展宣传活动,提高了农牧民群众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时的自救互救能力。
三、防灾减灾到位
入汛以来出现数次明显降雨过程,等地发生了较重洪涝灾害,16个乡(镇)27村339户723人受灾。在“七下八上”关键期全县部分乡(镇)出现了明显降雨过程,降水量接近常年均值,部分乡(镇)降水量较常年均值偏多1~2成,干流及部分支流发生中偏高洪水。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妥善处置了各类突发状况。
(一)项目治理落实到位。强力推进地灾防治项目建设,从源头堵塞隐患漏洞。今年,共计实施新都镇加然四组滑坡应急治理等8处地质灾害项目治理,扎实落实好地质灾害工程治理措施,全力消除了地灾隐患,从根本上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应急救援到位。防汛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要求,扎实开展应急抢险救援工作,组织应急抢险人员400余人,挖掘机6台,装载机4台,保通车辆14辆,机械112个台班,抢通公路2条(共3处)。投入资金80余万元,设立安全警示标牌36个,清理泥石流及边坡塌方公路约40余公里/8万余立方米,建设水毁修复挡墙60处。向受灾户调拨应急救援物资棉被32床、大米2900斤、清油9桶、帐篷28顶、棉衣11件、钢丝床7张、藏装6件、茶叶2条,拨付应急抢险救援资金15万元。
从防汛减灾督导查检反馈情况看,目前一些地方防汛安全隐患依然突出,安全度汛压力大。如一些部门在建涉水工程时日常管理欠缺,制度不健全,现场安全措施有疏漏;部分乡镇、山洪灾害点应急预案针对性、操作性不强;防御和应急保障力量有待加强;山洪灾害危险区、危险堤段等部位宣传警示、疏散转移标识不足或不够醒目,宣传手段单一,个别责任人对职责掌握不清;隐患排查台账不规范,个别重点防洪部位等人口聚集区存在安全隐患。
虽然今年的防汛减灾工作接近尾声,但近期降雨天气仍然较多,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深入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批示精神,按照州委州政府、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继续绷紧防汛减灾这根弦,紧盯重点环节、重点部位,全面落实防汛减灾职责,抓实抓细防汛减灾各项工作,限度减轻灾害损失,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防灾减灾的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周年献上了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
雨后灾情调查报告 篇6
根据长治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迅速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摸底的通知》(长政办发电[20xx]93号)精神,我县立即组织开展了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摸底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地质灾害现状
我县目前地质灾害包括人为地质灾害和自然地质灾害两大类,共有各类地质灾害122处,其中人为地质灾害64处:地裂缝46处,地面塌陷18处;自然地质灾害58处:滑坡19处,崩塌3处,不稳定斜坡36处。列为重大监测隐患45处:滑坡14处,不稳定斜坡18处,地面塌陷7处,地裂缝6处。
二、地质灾害防治情况
地质灾害防治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群众的安居乐业。我县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非常重视,建立了防灾抗灾长效机制。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
我县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领导组,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各有关部门为成员。制定了《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严格按照两个方案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网络健全,监管到位
一是加强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建设和地质监测预警工作。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群防群测网络,在45个地质隐患设置警示牌,确定责任单位、责任人、监测人、联系电话、避灾信号、疏散路线,县政府每年拨付10余万元监测经费,保证监测工作正常开展;二是联合气象局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三是加强巡查,在“防”上下功夫,绷紧安全弦,监测人员做到每周巡查一次,并做好监测记录,在汛期监测工作做到日查日报。
(三)制度完善责任到位
为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我县先后制定了《地灾预报制度》、《地灾速报制度》、《地灾巡查制度》、《地灾监测制度》等10余项工作制度,明确各级各部门在地灾防治中的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地灾防治工作机制。
三、地灾隐患排查情况
为汲取7月6日吕梁市方山县大武镇王家庄村黄土滑坡地质灾害教训,我县以乡镇为单位认真组织了各类地质灾害隐患摸底排查。经排查,我县未发现因近日连续降雨而诱发的地质灾害隐患威胁。
为有效防范因连续降雨诱发的地质灾害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以及各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度扎实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制定防范和迁移预案。对各类地质灾害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雨后灾情调查报告 篇7
入汛以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近期多次召开x乡防汛抗旱减灾工作会进行安排部署,根据x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要求,各村、乡属各部门始终把地质灾害防治和防汛减灾工作作为“生命工程”来抓,未雨绸缪抓好灾害隐患排查,坚决打好防灾减灾安全度汛这场硬仗。按照《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地质灾害和防汛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紧急通知》文件要求,现将开展地质灾害和防汛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总结如下。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村、乡属各部门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乡党委要求和乡政府决策部署上来,充分认清了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和防汛减灾形势,自觉站在政治和全局高度履职尽责,保持再战再胜、不胜不休的奋斗精神,迅速行动起来,开展地质灾害和防汛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确保查隐排险除患全覆盖。x乡全面落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部门工作责任,党委书记徐红彬同志负总责,健全党委政府齐抓共管、部门联防联动的组织体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工作有序推进。乡农业服务中心和乡社会事业服务中心负责做好隐患排查监督和指导工作,并迅速成立以乡长都奎同志牵头的排查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排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并结合本乡各村实际,进一步细化落实工作举措和保障措施。积极主动加强与村两委调查排查单位的沟通街接,周密安排部署,抓好组织实施,确保责任到村、社、到具体责任人。
二、科学组织部署。
坚决完成“防灾减灾、安全防汛是必须打赢的一场硬仗”的'总体要求,求真务实,认真研判灾害发展趋势,科学制定防灾对策措施方案。对灾害隐患点的排查资料,均由排查人、排查单位负责人联合签名,层层压实责任,确保排查质量。切实强化排查单位责任落地,建立工作职责和问责追贵制度,确保排查工作科学有序开展和调查成果准确真实可靠。充分利用LED宣传屏、广播、宣传车、宣传横幅等方式加强宣传动员,调动基层广大干部群众主动识灾防灾避灾的积极性,广泛发动村社群众主动查险报灾,提高排查工作效率和质量,排查中既盯住“老问题”,又注意找出发育生成的“新隐患”,全面加强“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不放过一个疑点、不错过一个盲点、不留下一片空白区。各村、场镇、集市、学校、医院、群众安置点等人群密集区,山洪灾害易发区、x水库、等重点部位。在排查工作中同步推进做好隐患点上的宣传培训工作,增强干部群众临灾避险、自救互救的意识和实战能力,进行防汛演练活动,确保发生灾情险情时临危不乱、快速有序安全撤离。
三、细化防治措施。
各村、乡属各部门高度重视防汛减灾各项保障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分类施策、科学防治的原则,建好隐患点清单,明确整改整治措施,实行隐患动态监管,健全信息报送制度。一是做好排查合账,细化防治措施各村、乡属各部门对排查出的隐患点逐一登记造册入库,逐一完善防灾预案,逐一落实责任单位和部门,逐一明确防灾责任人、落实专职监测员。加强信息公开,逐一设立警示标识标牌,逐村逐社搞好宣传培训和避险演练。二是坚持边排查边整改、分类推进实施,对排查出的隐患点,逐一细化落实避让、监测,治理等措施,及时消除隐惠,对险情紧道的,要第一时间组织受成胁人员疏微转移,确保安全。需清淤的及时清淤,需加固的及时加固,确保发挥正常功效,对完成整改治理的,开展“回头看”,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三是健全联防联动和动态监管机制。健全完善乡政府领导、部门、各村社协同联动的防灾机制,及时会商研判防灾形势和灾情险情发展变化趋势,强化对隐患点的动态监管,确保随时掌控隐患险情。进一步明确隐患点责任边界,确保责任清晰、目标举措明确、整改落实测位。
雨后灾情调查报告 篇8
8月19日,县应急管理局会同县气象局、水利局、自然资源局、交通运输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城市管理局等7家县减灾委主要成员单位,在气象局召开会商会议,对我县近期天气进行分析,对汛期风险形势进行了会商研判。具体情况如下:
一、气象天气预测
受副热带高压外围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预计19日到20日我县阴天有中到大雨,部分乡镇有大暴雨。主要降水时段集中在19日夜和20日夜,本次降雨过程雨量大、势头猛,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将达到100毫米。
二、会商情况
县气象局通报了近期天气预报预测。据研判,我县伏牛山南麓沿线乡镇、白土镇、三川镇出现强降雨可能引发山洪和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较高;其它乡镇降雨量均要超过50毫米以上由于此次降雨过程覆盖区域可能与8月18日的强降雨区域有所重叠极易造成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三、防范应对措施及建议
各乡镇、各有关单位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监测预警,对可能发生的灾害风险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充分发挥安全生产网格员、灾害信息员等群测群防队伍的作用,切实做好灾害防范应对工作。
(一)尾矿库、水库方面。要严格落实尾矿库、水库安全监管责任,认真检查尾矿库、水库的排水排洪系统,确保排水畅通;要加强汛期值班值守,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要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确保出现险情时能及时有效处置。极端情况下,各尾矿库企业要腾空库容,做好企业停产、限产工作,确保汛期安全。
(二)地质灾害方面。在出现地质灾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地质灾害危险区,每处灾害点必须逐级落实具体责任人及监测人,按规定要求做好监测预报工作;对存在险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发放防灾避险牌,要密切关注气象台发布的强降水天气过程预报和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信息,落实防灾措施。
(三)交通运输方面。局部强降雨对流天气易造成船舶倾覆、公路挖方路段滑坡、落石以及因强降雨造成桥梁运营安全。特别是栾卢高速建设工程沿线,由于近期施工,易发生局部滑坡、泥石流,相关单位要引起高度重视,做好相关防范工作。各相关单位要组织人员对易塌方路段再次排查,特殊时期要做好道路交通的疏导和管控,必要时封闭危险路段。
(四)建筑施工方面。强降水、雷雨大风强对流天气,易引发基坑设施及防护、塔吊及垂直运输机械、高支模、脚手架工程等重点部位发生次生灾害。相关单位要加强对建筑工地现场监管,制定极端天气应对预案,配备充足的救援物资及救援队伍,一旦发生突发情况,按照应急预案立即组织科学抢险,保障人员生命安全,避免次生灾害发生。
(五)农业农村方面。重点对农村老旧房屋、房前屋后易塌方点进行排查、清理,对农村小支流、小河道涌堵及时清理。特殊时期要做好危险区域人员撤离。及时做好农田内涝排水工作。
(六)城市管理方面。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强对流天气易造成道路低洼处、下穿通道积水,引发积水路段交通受阻;暴雨导致的井盖移位,对行人、车辆有安全风险。相关单位要对县城城区及乡镇建成区易积水点的排水设备和警示标志进行经常性检查,确保处于完好状态。
(七)旅游安全方面。要重点防范由气象灾害引发的山洪、泥石流、塌方等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旅游主管部门要加强与气象、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的协调合作,及时发布天气、交通等预警预报信息,引导游客理性安全出游。做好灾害天气、交通拥堵、设备停运、突发事件等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工作。
雨后灾情调查报告 篇9
近日,市减灾委办公室组织市应急管理局、自然资源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住建局、气象局等部门,对我市2020年汛期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会商研判。综合分析,今年汛期自然灾害风险水平总体偏高,极端气候可能比往年偏多,主要自然灾害种类为洪涝干旱、台风和高温热浪等,需防范各类自然灾害对群众生活、交通运输、农牧渔业生产、通信电力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
一、气象灾害
形势分析:
预测今年汛期降雨量500~600毫米,与常年同期(543.9毫米)相比正常略多,局部地区有降水偏多的可能,雨季从6月下旬初期开始,较常年略早(常年平均在6月26日)。汛期平均气温为26.0~27.0℃,与常年同期(25.7℃)相比正常略高,大于等于35℃的高温日数6~10天,多于常年(常年平均5.3天)。
预计今年汛期有1~2个热带气旋或其外围环流影响我市及临近海域。
应对措施:
1.预计今年我市汛期降水量正常略多,可能出现集中强降水时段,需做好中小河流防汛、城市内涝和农田渍涝的防范工作,另外,我市上游山东今年夏季降水偏多,需警惕上游客水对我市的影响。
2.预计今年夏季我市局地强雷暴、冰雹、雷雨大风、突发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发生的频次仍然较高,需做好防御极端事件发生的应急准备工作,加强部门联动、信息共享和应急会商机制。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发布与传播应急响应机制协调,提升各单位应对突发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能力。
3.盛夏会出现阶段性高温过程,需做好防暑降温和电力调度供应的应急准备工作。
4.预计今年有1~2个台风影响我市及临近海域,要防御强台风带来的暴雨洪涝、大风和风暴潮灾害,需注意海堤的加固,做好沿海港口、码头以及城市防台等安全防护工作。
二、水旱灾害
形势分析:
今年淮北流域可能发生中等偏强洪涝。受此影响,新沂河、新沭河可能出现洪水过程,石梁河水库等大中型水库泄洪可能性较大。局地强降雨易造成区域洪涝灾害,城市内涝风险较大。西北部丘陵山区出现春夏旱风险大,善后河、沭新渠沿线等地可能出现夏种夏插期短时缺水情况。目前,全市大中型水库蓄水明显不足,上游洪泽湖水位偏低,沂沭泗流域来水偏枯,水源补给不足,局部可能出现较大旱情。
应对措施:
1.进一步强化汛前检查。加强对度汛重点薄弱环节汛前检查,对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利用汛前有限时间抓紧进行整改。对工程量大、暂时不能有效处理的病险工程,逐一落实度汛措施。
2.进一步突出重点防御。强化水库安全,严格执行汛限水位管理,加强对小水库、重点塘坝监管。强化城市防洪,进一步落实好河道清障、闸站运行等措施。强化水源地安全,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3.进一步加强会商研判。汛期加强与气象、水文等部门协作,强化水雨情监测预报,延长洪水预见期,加强汛情旱情分析研判,提前采取措施。
4.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及时掌握雨水情发展趋势,做好水情旱情预警发布,严防旱涝急转。加强水利工程调度,优化水资源利用,在确保防洪安全前提下,加强河库蓄水保水,充分发挥大中型水利工程防洪兴利效益。
三、地质灾害
形势分析:
结合我市地质灾害的发生历史、地质灾害隐患点现状、工程建设活动影响和降水趋势预测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今年我市地质灾害总体趋势可能与常年基本持平,较2019年有所加重。地质灾害易发、多发的高风险区段为市区锦屏山、前云台山、后云台山、北固山、东西连岛一带、赣榆区西北部、东海县羽山、房山、安峰山和灌云县大伊山等低山丘陵区,其中市区和灌云县的变质岩崩塌、滑坡为今年的关注重点。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是5~9月的汛期以及非汛期强降雨、台风等极端天气期间,其中6~8月和台风等极端天气时段尤其要做好防范工作,特别是连续降雨3天以上或日降雨量超过30mm,过程降雨量大于100mm的时段以及雨后120小时内,更需加强防范。
应对措施:
1.强化汛前排查和汛中巡查。自3月以来全市开展了以县(区)为单元的拉网式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下一步将强化各地排查成果的汇交和检查工作,确保成果质量;对排查出的危险性、危害性大的重要隐患点,邀请省级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单位进行全面核查,进一步夯实防灾基础。汛期严格对高风险隐患点、危险区段开展地质灾害巡查,及时掌握动态变化。
2.做好汛期地质灾害值班值守。严格落实地质灾害值班值守制度和信息报送制度,提升应急值守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重点防范期要求各县(区)制定详细的值班表,值班人员、带班领导必须到岗到位,确保信息报送及时准确。同时,加强与技术支撑队伍协作,形成合力,一旦发生险(灾)情,确保调查人员和专家第一时间到位。
四、地震灾害
形势分析:
今年1-3月,全国发生5级以上地震14次,最大地震是1月19日发生在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的6.4级地震,地震活动水平高于去年同期水平;江苏及邻近地区发生ML2级以上地震39次,最大地震是2月18日发生在山东济南长清区的ML4.6级地震,地震活动水平高于去年平均水平;连云港及邻近地区发生ML1级以上地震6次,最大地震是1月29日发生在江苏盐城市滨海县的ML1.8级地震,地震活动水平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应对措施:
针对震情,严密监视,做好值班值守,加强前兆异常核实和滚动会商。
五、海洋灾害
形势分析:
今年影响我市海域的热带气旋总数为3~4个(常年平均2.3),登陆或严重影响的热带气旋为0~1个,将出现1~2次台风风暴潮过程,1~2次温带风暴潮过程,其中灾害性风暴潮过程0~1次,海浪灾害过程0~1次,全年出现大浪以上的天数16~22天,其中巨浪1~2天,以上海洋气象灾害多从我省自南向北发展至我市。赤潮发生次数较往年偏少,全年将可能发生赤潮过程0~1次,易发时段为5~8月。浒苔绿潮往年多于5月中、下旬在我省南通、盐城海域开始爆发生长,6~7月达到峰值并出现在我市外海海域,7~8月份在我市海岸出现大面积登滩。去年以来,国家海洋局联合我省开展了“浒苔绿潮早期防控试验”,预计今年发生于我市的浒苔绿潮灾害将较往年有所好转。
应对措施:
1.根据《连云港市海洋灾害应急预案》做好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发布、情况处置工作,加快开展沿海县区海洋灾害风险区划与评估工作,实施海平面变化影响调查评估以及海洋灾害隐患排查工作。
2.始终做好沿海易受风暴潮影响地区和人口密集区域的防潮减灾工作,加强沿海地区海堤日常巡查和风险评估排查;加强海洋灾害期间海洋渔船的防灾预警和管控;加强赤潮、绿潮高发海域附近相关海水养殖业的管理。
3.通过岸线巡查、近岸视频监控、无人机航拍、卫星遥感监测等手段,构筑起“海、陆、空”一体的预警监测体系,及时发布海洋环境预报。根据每年浒苔发生期,采用国产高分系列卫星、美国陆地卫星和韩国静止轨道卫星等遥感数据,开展连云港市浒苔卫星遥感监测。根据浒苔对海水养殖、海洋工程、滨海旅游等影响情况,配合海域无人机监控、远程视频监控及地面人员实地监测,开展常态化浒苔监测,定期形成“浒苔遥感监测快报”,并及时上报相关管理部门。
六、农业灾害
形势分析:
预测今年汛期农业生产灾害风险威胁较大。夏收夏种期间,局部大雨、暴雨天气,易造成收获进度受阻、新播田块烂种飘秧等情况。7-9月,局部大雨、高温热害、台风等天气,将对大田作物生产、畜牧、渔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市内渔港灾害抵御能力不强,部分渔船停靠在河闸下游,港池、航道和锚地淤积,如果出现较大行洪流量,或出现台风、风暴潮风险,可能造成渔船损失,且影响救援时效。
应对措施:
1.加强预警信息发布,提早落实各项防御措施。加强生产指导,尽早恢复生产。
2.指导各县区、乡镇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职责,有序安排渔船停泊,落实伏休期间管理责任;细化汛期自然灾害防御各项准备工作,加强危险区域渔船管理;做好水上搜救准备,在台风、风暴潮期间,督促做好渔船避风回港。
雨后灾情调查报告 篇10
6月29日,驻马店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气象局、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等13家相关单位对汛期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趋势进行了会商。会上,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首先带领大家学习了李克强总理对防灾减灾救灾、防震减灾、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和防汛抗旱工作作出的重要批示。随后,参会专家对我市汛期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趋势进行了会商分析、评估研判。通过会商形成以下报告:
一、气候趋势预测
1.总趋势
降水量:全市偏少1~2成。
平均气温:全市偏高1~2℃。
2.分月预报
7月份:全市降水量在180~220毫米之间,与常年平均值216毫米偏少0~2成;全市平均气温在27~28℃之间,相比常年平均值偏高0~1℃。
8月份:降水量较常年偏少0~2成;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1℃。
3.7月份灾害性天气
强对流性天气:预计7月上旬前期、下旬后期多强对流天气。
高温:预计7月1日、9-10日、27-28日将出现35℃以上的高温过程。
4.7月份主要天气过程
7月1日至4日有阵雨或雷阵雨;5到7日阴天有中雨;8日多云有阵雨;9日晴转多云;10到11日阵雨;19到20日小到中雨;24到26日中到大雨;29到30日小到中雨。
二、自然灾害形势分析
(一)气象方面
强对流天气频发多发,需密切关注短时强降水引发的城市内涝、局部洪涝及山洪、中小河流流域洪水等,重点做好山区山洪、地质灾害和城市内涝防范应对工作。由于今年夏季降水偏少,气温明显偏高,可能出现阶段性气象干旱和高温热浪。
(二)地质灾害方面
我市已经全面进入主汛期,极端天气也明显增加,短时强降水或连续降水等极端恶劣天气容易引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尤其短时强降水达50mm或连续降水达100mm及其以上的,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做好预警预报和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工作。
(三)农业方面
汛期极端天气增多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利影响,洪涝灾害的阶段性多发,降雨偏少易产生阶段性干旱,夏季农业生产季节短,田间回旋余地小,抗灾抓生产难度较大。同时要严密监测夏季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玉米草地贪夜蛾发生动态。
(四)水利方面
2021年入汛以来,全市平均降雨量148.8毫米(市水文局统计),与多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6月份全市降雨125.5毫米。目前,大中小型水库均未超过汛限水位,河道水位处于较低位置,水利工程运行安全。
(五)住建方面
汛期强对流天气频发,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故的易发多发,极易因自然灾害引发次生衍生事故。目前我市施工项目较多,需高度重视建筑施工的基坑边坡、大型设备和高处作业等方面的安全工作。
(六)交通运输方面
汛期强对流天气增多对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存在损坏风险,对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带来挑战;学生集中放假,各种夏令营、避暑旅游增多,人流车流叠加,旅游包车道路运输安全风险加大;高温天气会导致驾驶人员瞌睡疲劳、车辆自燃、爆胎等各种不可控制状况出现,造成交通事故的风险增加。
三、会商建议
(一)气象部门建议由于今年夏季全市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要做好防范阶段性强降水和暴雨洪涝的准备工作。今年夏季降水偏少,气温明显偏高,可能出现的阶段性气象干旱和高温热浪,应防范其对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和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做好水资源调度和各项应急准备工作。
(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要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核查,防止因灾害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积极发挥技术人员防灾指导作用,做好动态巡查信息报送,一旦发现险情,及时果断撤离受威胁人员,坚决避免人员回流。
(三)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强化监测预警和灾情信息报送,对苗情、病虫情等农情开展实时监测,根据当地实际,抓住关键时期、关键区域、关键作物,提早组织有关专家开展会商,分析研判可能造成的影响,因地制宜落实防灾减灾技术措施;针对洪涝灾害要及时疏通沟渠,抢排明水。加强墒情监测预报,科学研判旱情发展趋势,提醒农民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抗旱减灾能力。严格落实农业重大灾情信息日报制度,不得迟报、漏报、瞒报和夸大灾情,确保信息畅通。
(四)水利部门要密切关注汛期天气形势发展,做好水情旱情监测预警和分析工作,按照调度方案,科学调度水工程。严格执行防汛值班制度,防汛责任人汛期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加强应急值守。
(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认真分析查找汛期施工安全生产工作的薄弱环节,全面细致地开展施工现场各类风险隐患排查,对发现的隐患和薄弱环节要建立清单,逐条整改,做到整改闭环。严格做好极端恶劣天气安全防范工作,重点做好防中暑、防触电、防雷击、防大风强降雨、防坍塌等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
(六)交通部门要通过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电视、道路电子显示屏等,及时向社会发布交通安全警示。提醒广大驾驶人员夏季天气炎热,应准备好提神醒脑、防暑降温用品,不要疲劳驾驶,杜绝酒后驾驶、无证驾驶。对危险路段要广泛向社会和群众告知,同时大力普及雨天驾车技巧和紧急自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