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初一上册地理重要考点归纳总结10篇

2024-06-29 10:54:03 初一上册地理重要考点归纳总结

【#实用文# #初一上册地理重要考点归纳总结10篇#】复习是学习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复习对进一步巩固学习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复习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综合的过程。如何规划复习计划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理初一期末考试复习计划(精选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一上册地理重要考点归纳总结 篇1

一、复习目的要求

通过对七年级地理的复习,使学生融入世界地理的氛围,掌握地理是学什么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理等。使学生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此过程中,我们着重培养学生两方面的东西:一方面,使学生能够学到地理知识,另一方面,通过教材的复习,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对地理能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复习重点

本学期主要的地理复习重点:主要是认识地球和地图;学习陆地和海洋;天气和气候;居民与聚落。

三、复习难点

1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运动方向,以及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学生不容易区别。

2 学生对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不容易理解是难点,而且比较能通过图来分析该地的气候特点。

3内容简练,不利于学生的深入理解。

4内容多,时间短是复习的又一难点。

四、复习的方法措施

1、严要求、严格规范好课堂复习秩序,确保复习效率。

2、挑选出精练的复习资料,并配备好答案。

3、课堂上把注意力应放在中下层学生身上,检查他们的复习情况。

4、课后一定要让未过关的学生补测过关。

5、通过模拟训练来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复习的内容。

初一上册地理重要考点归纳总结 篇2

一、教材分析

作为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纬线和经线。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地球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运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初步 建立球体的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能否较好地完成这一节的教与学,关系到这一章的教学效果甚至整个地理教学的效果,为学生今后学习地理乃至高中地理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前七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主要表现为形象思维为主体,并向逻辑思维转换的过程。因此,应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通过互动合作,积极动脑、解决问题,形成逻辑判断和推理能力,建立地理空间概念。适量的学生作业(配有大量的图形)将抽象知识平面化,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理解经线和纬线的特征及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并用数据描述地球事物大小指标。用地球 仪观察、演示、讨论比较经纬线事物差异。通过列表,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仪。

难点: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

初一上册地理重要考点归纳总结 篇3

学生已基本了解了中国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的相关知识,初步具备一些基本的读图能力。部分同学对地理学科特点认识欠缺,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提升有较大空间,大部分同学探究创新能力不足。

教学目的任务

1.紧扣中考考点,完成中国地理五-十章的教学内容。

2.注重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养,培养分析解决问题和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

3.重视地理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4.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力争因材施教。

5.结合教材和生活有机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

教重点难

材点重点:

1.中国区域地理。中考指南考点。

2.重视学习结果、过程并举,使学生学会学习。

难点:

1.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2.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分析问题。

3.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

个教研专人题

xx市立项课题:一趣二疑三主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完成任务的措施

1.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集中研读新课标。

2.认真钻研教材,强化集体备课。

3.精讲多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向45分钟要效率。

4.深入开展中考复习策略研究,进行校级交流。

5.深化课题研究,探索因材施教的课堂教学的模式。

周次起讫时间教学内容及复习、检测、考试安排

12.13-2.198.5.1中国的地区差异

22.20-2.268.6.1自然特征与农业8.6.2白山黑水

32.27-3.58.6.3黄土高原8.6.4北京

43.6-3.128.7.1自然特征与农业8.7.2鱼米之乡

53.13-3.198.7.3东方明珠8.7.4台湾

633.20-3.268.8.1自然特征与农业8.8.2塔里木盆地

73.27-4.28.9.1自然特征与农业

(4月4日清明节休假1天)

84.3-4.98.9.2三江源地区8.10中国在世界中

94.10-4.16八下指南复习(20日-22日期中考试,)

104.17-4.23八下指南复习

114.24-4.30八上指南复习(5月1日劳动节休假1天)

125.1-5.7七上指南复习

135.8-5.14七下指南复习

145.15-5.21模卷1、2

155.22-5.28模卷3、4

165.29-6.4中考一模中考二模(端午节休假1天)

176.5-6.11(17-19日中考)

186.12-6.19

196.20-6.25(24-26日期末考试,1日暑假开始)

初一上册地理重要考点归纳总结 篇4

一、学情况分析

本届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不是很高,上学期地理的平均成绩在45分左右,整体成绩还不理想,原因都是不爱学习的学生很多,因此,成绩取得高分的学生平均被拉了下来。这个学期要想办法使学生的成绩有较大的提高。我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入手,来改善一向把地理视为副科,不好好学习、认真对待的学生心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在生物课的学习上,力争培养一批热爱生物研究的生物学爱好者,学习中尽量采用分散记忆,避免在考前突击,这样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途径。有必要的话将采用小组式的学习、讨论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量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全部完成会考任务。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介绍中国的地理差异、认识省级区域、认识省内区域、认识跨省区域、走向世界的中国。共5章,内容较上一个学期少了一些,但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

三、教学目标

1、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中国的地理差异、认识省级区域、认识省内区域、认识跨省区域、走向世界的中国。

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

4、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具体措施

1、精心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对新教材进行培训。

2、精心组织和策划好课堂教案。

3、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做到课堂质量高效率。

4、进行课外辅导和写小论文及做小制作,提高学生的兴趣。

5、认真批改作业,从中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6、培养优生,转化后进生。

五、竞赛辅导

要深入总结、探索优秀生、特长生培养的路子,构建适应优秀生成长的课程体系,改变单一的培养模式;搞好优秀生的早期发现和培养,加强优秀生衔接教育,完善激励引导机制,健全各级各类联赛体系,以赛促练,赛练结合,鼓励优秀生拔尖、冒尖。

这样为了更好地做好优生优培工作,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好使用2007的生物联赛工作搞得更好。我们成立生物联赛小组,定期向学生介绍有关生物联赛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明确这次辅导的目的和意义。

在辅导期间,严格要求学生,特别在新形式下,有更高的要求,从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在授课时要注意方法和技巧,对他们进行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做到适时、适地、适量培养和培训,开阔他们的视野,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适合学生们的新的辅导和学习方法,努力开发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同时又要认真做好备课工作,有目的、的计划进行辅导。我们还将进行恰当的测试,据各地市有关联赛试题,编写题目,强化训练,并重点矫正。

六、教学方法

1. 课堂教学与复习要围绕三个层次进行。

⑴.是什么?围绕考纲,落实基础,解决重点难点,以学习掌握程度为评估标准。

⑵.为什么?围绕考纲,使学生明确考核要点,并以此指导学生课后复习。

⑶.怎么办?以会考试题为范例,引导学生以会考意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2. 要重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能力的获得是需要知识内化后,由学习者自我产生的,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必须经过一个桥梁,这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大量练习后的总结归纳是很重要的,不能以简单的公布答案代替。否则,是剥夺了学生作为复习和考试的主体应有的自主活动的权利。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生物教师的课堂教学应从关注“这节课我讲了多少”,转变为“这堂课学生能提高多少”。

3. 精选习题,落实有效训练

教师要立足校情、学情,优化精选习题。做到选择题要精选,密度要适度,时机要恰当,反馈要及时。确保中档题拿高分,带动低档题拿满分,冲击高档题拿多分。要通过讲评评出方法、评出规律、评出能力。

4.强化贯彻,重在坚持。

总之,我坚持“以教书育人为本、以敬业奉献为乐、以助生成才为志”,尽量把八年级的会考任务顺利完成,争取每位同学都拿到好成绩。

初一上册地理重要考点归纳总结 篇5

紧张的七年级地理上册总复习又要拉开帷幕。然而,复习课的内容往往因缺乏新鲜感而提不起学生兴趣,如何在短暂的复习时间提高效率,使学生复习得轻松,有效、有序,既掌握知识又发展能力呢?

通过讨论,我们和燕辉一致认为要上好地理的复习课,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重视知识的系统整合,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老师主要起引导学生去整理已经学过的知识。不能只简单的要求学生背诵课本表面的知识,复习课是更高层次的新授课,不仅复习知识,还应串联知识,归纳知识,整合知识,加深内涵的理解。

二、注重学法指导,总结解题方法。

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做图分析题,有的学生没有真正掌握好做题方法,只是一味的死记硬背,最终还是一知半解,没有真正理解知识,这时就需要老师及时提高学生看图分析的能力、和做题方法。

三、精讲典型例题,培养创新思维

以往我们上复习课时经常使用练习卷,采用学生练——老师讲的方式进行,不自觉的陷入题海战。结果是学生喊累,老师着急,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掌握知识。这次我们采取各章突破综合复习练习的方法;并且可用少数的几个典型的习题,例如气候类型的分析,组织学生分析该题主要考点、讨论解题方法,还可让学生自己围绕该题进行相互出题和解题,然后引导进行总结,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由于复习课内容多、时间紧,所以任务很重,希望学生能有个好成绩。每个人都能较期中有个明显提高!

初一上册地理重要考点归纳总结 篇6

1.巴西概况:

⑴巴西是拉丁美洲人口最多,面积的国家。国土面积居世界第四位。

⑵位置:海陆位置――濒临大西洋,是一个临海国。

纬度位置――巴西绝大部分国土位于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地处热带,是一个热带国家。

2.巴西地形特点:主要是平原和高原

巴西气候特点:以热带气候为主,主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植被特点: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分布广泛。

⑴亚马孙平原:世界面积的平原,该地区是常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这里有世界上的热带雨林区(被称为地球之肺),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

⑵巴西高原:世界上面积的高原,该地区是热带草原气候。

⑶亚马孙河:由西向东注入大西洋,是世界上第二长河,也是世界上水量、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3.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⑴是南美洲经济实力的国家。

⑵巴西主要工业部门和分布:巴西有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发展水平较高,钢铁、机械、食品工业较发达。

工业分布:巴西的重工业多分布在东南部邻近铁矿和海上交通便利的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地区,工业分布不平衡。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原因:气候温和湿润、交通便利,人口集中,有充足的劳动力,开发较早。

⑶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是世界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蔗糖、香蕉、剑麻的`产量居世界首位,牛肉大量出口。

⑷丰富的资源:铁矿丰富;水能资源丰富(世界水电站---尹泰普水电站)。

4.热带雨林的危机:

⑴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作用:

A、调节全球气候;B、为全球提供新鲜的空气;C、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D、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E、提供良好生境,维护生物多样性;F、提供木材。

———被称为“地球之肺”、“空气净化机”

⑵.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受破坏的原因及产生的后果:

破坏的原因:

A、为了兴建亚马逊横断公路等数条干线公路,许多受雇于外国公司的伐木者,把公路沿线的优良木材席卷而去。B、为了发展采矿业,开辟大型农牧场,人们不惜把大片的森林化为乌有;C、本国垦荒的贫苦农民,采用原始的刀耕火种的方法,在公路两旁肆意砍倒数木,开垦种地。

产生的后果:森林遭受破坏,水土严重流失,珍贵的野生动物遭劫,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初一上册地理重要考点归纳总结 篇7

一、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初一年级地理教学应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以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xx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下册(人教版)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活动和课时安排。课程实施过程中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生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通过地理课程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要求:教学要求:

1、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简称《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简称《纲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地理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调查、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等基本方法、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探究能力,同时掌握好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3、以教材中的“活动”部分内容为突破口,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继承以往教学活动的长处,并不断深化、创新、拓展,形成多种多样的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课。

4、注意建立过程性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发展,给在实施新课程中的每一位学生建立成绩档案,用来记录该学生两年的地理学习情况,作好整理工作。认真填写《成长的足迹》,作为学生初中毕业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特别注意保存学生第一学期全区统一测试成绩和技能测试尤其特别注意保存学生第一学期全区统一测试成绩和技能测试尤其特别注意保存学生第一成绩,将作为其毕业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绩,将作为其毕业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5、加强教师自身的业务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不断的充实自己,使自己具备适应各种工作的能力。

6、加强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活动,组长应有考勤和活动纪要。

7、将自己在这些年的教学工作中的好的做法,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的课堂教学或实践活动进行总结、提炼,继续发扬光大,并把它们记录下来,写成教案、活动案例、论文、实验报告等,积累经验,使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初一上册地理重要考点归纳总结 篇8

本节内容简单容易掌握,课前先让学生通过导学案预习。课上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把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学中力争用多种活动形式来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师生双边活动得以开展。

本章节是世界地理的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大洋是世界地理基础,认识大洲和大洋位置,首先要了解全球海陆分布。本节课安排一课时,主要是学习大洲大洋的名称、轮廓和分布。在平时生活中学生对此多有接触,具备相应的知识背景,因此,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查找资料等方法来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只需要适时引导,提供资料,答疑解惑。

1、教法:利用视频、图片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创新意识。课堂设置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动口动脑的机会,帮助其培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培养用图习惯和发展地理智能。

2、学法: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和材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依据地图和材料分析、掌握知识的能力。

经过教研组评课,大家认为亮点的.地方有:

1、利用填图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了他们积极性、主动性。

2、问题设置合理,富有启发性,符合地理学科特点,效果较好,能帮助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并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各种教学手段应用好,思路清晰。

有待改进的地方有:

1、导学案应用不足,对自学过程体现不充分。

2、内容设置多,导致课堂满,留给学生记忆时间不足。

今后我将继续努力,改正不足,发扬长处,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初一上册地理重要考点归纳总结 篇9

第七单元——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日本:

1日本的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3900多个小岛组成。

2、主要城市沿海分布,如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长崎等。

3、多优良港湾:海岸海曲折,多优良港湾。神户和横滨是两个最要的对外贸易港。

4、多火山地震:日本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所以,日本多火山、地震。

5、日本跨经纬度广将使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

6、日本发展经济的不利和有利条件。日本地域狭小,铁矿、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贫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国内市场狭小,产品大部分靠出口

7、“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模式。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对外贸易对象主要有美国、中国和欧洲。

8、是东西方兼容文化的.典型。

9、服装:和服,第一高峰:富士山

10、日本对其它国家的影响:①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它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②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4、工业分布特点及原因: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东南亚的位置,河流与城市:

1、十字路口的位置: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尤其是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日本把它称为“海上生命线”。

2、地形特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3、东南亚惟一的内陆国是老挝;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的群岛国家,被称作“千岛之国”。

4、东南亚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的橡胶生产国;菲律宾是的蕉麻和椰子生产国;马来西亚是的椰子生产国。

印度自然环境特征:

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2、印度的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经济作物黄麻,棉花。

3、地形:分为三部分,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4、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印度自推行“绿色革命”以来的结果。

5、加尔各答是印度的麻纺织中心,孟买是的棉纺织中心,首都是新德里。

6、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一年分为明显的旱季和雨季。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风,降水多,为雨季。每年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干旱少雨,为旱季。印度水旱灾害频繁。

俄罗斯的位置、资源、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1、位置:俄罗斯纬度较高,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跨亚欧两洲。是世界上面积的国家。

2第一长河是伏尔加河

3、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由于纬度高,冬季漫长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温暖。

4、资源:俄罗斯自然资源种类丰齐全,储量丰富。主要矿产地有:库尔斯克铁矿、第二巴库油田、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

2、工业:重工业发达,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四大工业区:①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业区;②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③乌拉尔工业区;④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3、交通运输:主要有西伯利亚大铁路(亚欧大陆桥)。

亚欧大陆桥为什么沿南部山修建?

①南部山区有丰富的矿场资源。

②俄罗斯北部山区纬度高,终年寒冷,气温低,有很深的冻土层,而在冻土层上修建铁路难度大,而且安全系数较低。

4、主要城市:莫斯科(首都,城市),圣彼得堡(第二大城市)、摩尔曼斯克(终年不冻港)、符拉迪活斯托克(海参崴)、伏尔加格勒(伏尔加河河港)。

初一上册地理重要考点归纳总结 篇10

一、指导思想

推进新课程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情感的培育,让学生成为全面型的新世纪人才。

二、基本情况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地理学习,学生对地理学习方法已基本掌握。学习世界分区地理相比较容易。但由于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所以应重点在教法上以面向中游学生的“双基”和应用能力为主,同时兼顾两头,让优秀生更突出,让学困生尽快转变。争取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爱学地理,会学地理,学会地理”,并且会应用地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材情况分析

1、这本书力图构建地理综合实践体系。采用这种编排体系,注重教材的实践性,自始至终把地理学习置于实践活动之中;突出教材的综合性,减少头绪,突出地理基本功的培养与个性发展。

2、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全球意识。本学期的内容是世界地理的区域部分,旨在使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防范自然灾害、保护环境与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地理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内容和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取精神,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阅读部分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自主建构文本意义,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理解。

4、遵循地理教育规律,突出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就是空间地理思维构建的过程。课本中编排了大量有用而详实的地图,帮助学生熟知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从而进一步探究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体现了地理学科以图导学的教学理念。

5、力求建立开放、有弹性和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教材体现了课内外和校内外的结合,使教科书由课内走向课外。

三、教学措施

1、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有机结合。

2、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地理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和活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读、写、说,而且让他们画、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

4、注重落实。由于地理在会考中地位的提升,所以从初一开始,就应该给学生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与掌握。

5、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学会阅读相关的地理图文资料,提高读图能力,并且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

6、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灵活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让学生领略地理的精彩世界,增强地理课的吸引力,加速学生认知过程,促进认知的深化。

7、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要改变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实行全面的评价学生的地理素养。

8、认真做好单元测试工作。以便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检测教师的教学质量,并及时做好查漏补缺工作。本学期共安排两次单元过关检测:期中考试前和期末考试前各一次。

四、具体工作

1、单元检测配档

时间

考试内容范围

第九周

六年级下册期中综合测试

第十九周

六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测试

2、学科活动:“放眼看世界”初一地理知识竞赛

时间:6月中旬

3、《游遍中国》社团活动:

A、室内活动:通过在室内观看视频、阅读文本教材、交流展示等系列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足不出户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旅游资源价值的能力,学会观赏旅游景观最基本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B、室外活动,共两次

第一次:活动主题“土城子上看威海”第四周周二下午7、8节课

第二次:活动主题“走进环翠楼探索威海百年的变迁”第八周周二下午7、8节课

4、集体备课安排:

5、开放课堂:

本学期课型以新授课、复习课和讲评课为主,组内教师轮流开放课堂,为大家提供学习的平台和机会。具体安排见每周五的授课计划。在开放课堂的过程中,同组其他老师都参与听课、评课,指出优点,点明不足,共促成长。

6、青年教师培养暨帮带工程

初一地理备课组共有4名成员,一位青年教师,三位老教师(毕晓宁老师兼任学校保管员)。邱秋兰是毕业仅三年的年轻教师,与王淑梅老师是帮带师徒,但组长毕勇老师有着帮带徒弟的丰富经验,对教材有着独到的理解,秉承新的教学理念,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也会承担相应的义务。对于青年教师,我们会从课堂管理细节、知识体系、教育科研等方面进行全面指导,同时有意识地把其他一些重要的教学任务交给年轻老师,如:承担小课题的研究等,从而增强其工作的独立性,提高其教育科研能力。

7、教案:

坚持手写教案,认真落实“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要求,在细节处下功夫,如:三维目标如何整合书写,评价任务的设计等,同时认真进行反思,及时发现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办法,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8、小课题研究:“关于新课标下地理教师精讲的研究”,课题负责人是邱xx老师。

推荐阅读

上一篇:六年级英语上册课件(经典十篇) 下一篇:中班音乐摘果子舞活动反思900字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