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最新大语文课件#】课件(courseware)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它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课件,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语文课件 篇1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
2、了解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初步学习品味、鉴赏课文。
4、体会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导读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
二、学习最后一段,体味作品深刻的思想内蕴
本文前四段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概况,记了登楼所见的不同的“景”以及由景而生的。不同的“情”。作为一篇“记”,写了这些也够了,但作者的本意却不在写景抒情,而在于由此引出一番振聋发聩的讨论来。本段以“嗟夫”提起下文,笔锋突转,提出了一个“古仁人之心”来,并且指出“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
1、小组学习讨论。
(1)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有何不同?
(2)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
(3)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
(4)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也许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
2、交流:
(1)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明确: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触化而发生变化;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
明确: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是忧“民”,便是忧“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来;他们“进亦忧,退亦忧”,可见他们的“忧”跟个人的进退、荣辱都没有关系。他们的悲喜是和民生疾苦和国家命运相关的。
(3)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
明确:有。在天下人感到快乐后古仁人才会快乐。可见他们的或忧或乐完全是随天下人的或忧或乐而转移的。这就是作者所认为的“古仁人之心”。
4、这种“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实际也许并不存在。联系第一课时介绍的有关作者的资料,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
提示: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常说“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他借滕子京嘱写《岳阳楼记》的机会,提出这种理想化的人物来,正是为了“假托古人,自写怀抱”,表明自己本来就不为个人的进退、荣辱而悲喜,虽遭贬谪,但忧国忧民之心决不改变,同时也包含着对滕子京的勉慰。最后一句自明志向,以问句的形式表达,自励励人,委婉含蓄。
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
三、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文意
1、分析课文各段之间的关系。
第一段叙事:是全文的引子,简介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下文的写景、议论、抒情都围绕如何对待贬谪而展开。
第二段写景:总写洞庭湖的景观,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
第三、四段写景、抒情:分写洞庭湖或阴或晴的不同景色和“览物”者的不同感受,为下文发表议论、申述抱负作好铺垫。
第五段议论、申志:紧承上文,借“古仁人之心”表达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抱负。
2、理清课文思路: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段为第一部分,交代了写作背景、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二至四段)为全文主体,第二段写洞庭湖全景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第三、四段两个排比段分写“览物之情”,一悲一喜,一明一暗,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第五、六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3、如何评价作者的思想观点和现实意义?
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仕途进退的原则,这是他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表现。他的忧君思想固然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他那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德,在今天仍然具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4、了解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简介背景:滕子京与范仲淹同榜考中进士,两人的友谊是从这时开始的。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终于被贬谪守岳州,心里很愤慨。
范仲淹很担心他惹出祸来,想找机会劝他,恰好赶上他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作记。范仲淹就借题发挥,写出自己理想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勉励滕子京学习古代有修养的人,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当时范仲淹的处境同滕子京一样,写此文是劝友也是自勉。
(2)概括中心:文章通过对迁客骚人登楼时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情操和“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治抱负。
5、拓展延伸:一千多年前的封建士大夫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能时时处处忧国忧民,这种闪烁着民族精神的人格力量对我们后人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教育。回望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历史,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你能从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吗?
“古仁人”思想。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
读一读品一品:民族精神的体现。
儒家学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
明朝东林党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清朝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孙中山:天下为公
毛泽东:粪土当年万户侯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国共产党人:解放全人类
(3)理解本文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体现的作者的政治抱负及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多方面的意义,激发学生走出自我,胸怀天下,以利民为己任,以强我中华为宗旨,积极进取,大胆开拓,做一个精彩的人,做一个大写的人。
四、品味、欣赏课文
1、欣赏课文录音。
2、以岳阳楼为题材的优美诗文美不胜收,这篇文章能够流传千古,一定有独特的魅力,请试着从以下方面说说它好在哪里?
(1)立意、构思、章法。
(2)意境美(情景交融、诗情画意)
(3)语言美(用词、句式、修辞、节奏)
(4)表达方式。
3、小组学习、讨论。
4、集体交流。
5、教师小结。
(1)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
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劝慰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
(2)骈散结合。
骈偶句:是指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
散句:是相对于骈偶句而言,骈偶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
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流利畅达,又简洁凝炼,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感受。
五、课堂练习
1、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干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用《岳阳楼记》中两个相连的成语填写)。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2、《岳阳楼记》选自《》,作者,字希文,宋朝家、家。
3、《岳阳楼记》为历代名篇,文章以凝练优美的语言劝勉友人学习古仁人的“”的高尚情操,并抒发了“”的远大政治抱负。
4、根据课文内容对对联。
(1)一心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书写岳阳楼
(3)春和景明画霪雨阴风图
(4)迁客因物而喜骚人为己而悲
(5)为国为民:要学仁人志士莫做迁客骚人
大语文课件 篇2
【教学内容】
12、听听,秋的声音(阅读课)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一边读一边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金秋是收获的季节,秋姑娘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她不仅带来了缤纷的色彩,还带来了奇妙的声音,一位诗人在听到秋天奇妙的声音后,写下了一首优美的诗。孩子们,你们想听吗?
(板书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二、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1、范读。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朗读,学生评价、正音。
三、品读想象,交流体会
1、自由读1~3节。思考:诗人听到了秋天什么声音?
2、交流、小结。
3、开展想象活动,出示小黑板:
大树抖拌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黄叶说:
蟋蟀振动翅膀,蛐蛐,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说: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4、指导学生进行描述,互相评议,教师小结。
四、学习4~6节
五、朗读全诗,并指导有感地读
六、自由读,并试着背
七、想像创作
1、引导:秋的声音令人暇想,令人陶醉,我们也来仿照课文第二、三节,也来作一节诗。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修改。
八、作业
朗读并试背课文。
【板书设计】
听听,秋的声音
黄叶→落地
蟋蟀→冬眠
大雁→南飞
田野→丰收
【课后小记】
多数学生读得很有感情,很有诗的味道。我们师生共同努力,也作出了几首不能称作诗的诗。
如果课前能找来一些录有秋的声音的录音带,效果会更好。
【教学反思】
《听听,秋的声音》这一课授完后,自感效果还算可以,成功之处是指导学生做了几节诗歌,有感情地朗读了课文,不足之处是没找来秋的声音的录音带,没有及时给学生补充有关蟋蟀的资料,只告诉了学生它的土名,这样,不利于学生展开想象,以后在这方面我要注意,课前准备充足。
现将本课课堂上与学生共同所做的小诗歌附上:
听听,
秋的声音,
花枝扭扭腰身,
沙沙,
是和花瓣告别的话音。
听听,
秋的声音,蝉振动翅膀,
知了,知了。
是和大树告别的歌韵。
大语文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往,喜欢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2、能够和大家一齐整齐地演唱并背唱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拉勾勾》。
3、初步认识课本中的几种音乐学习标志,尝试以动作和语言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
教学内容
聆听《玩具兵进行曲》
教学基本要求
1、学生可听着《玩具兵进行曲》进入教室,做自己喜欢的动作,教师要注意提示学生合着音乐走或跳,在学生心中建立走和动是与音乐相关的意识。
2、注意听音乐,复听时,当听到乐曲中有小喇叭和大喇叭出现的声音时用动作表示。
3、还可以想象着玩具兵的样子表演,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做一些木偶兵的面具、长鼻子等饰物,供学生选用。
表演《你的名字叫什么》
教学基本要求
1、用听唱法完成歌曲的学习。教师可安排几次范唱,听录音或教师范唱,给学生完成的歌曲感受。
2、学生听范唱时轻轻地拍着手合上歌曲的节拍,心里默唱。
3、边唱边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建议
1、聆听乐曲时,注意初听的完整性,一定要给学生完整的印象,使学生对乐曲有良好的感受,并能哼唱出自己喜欢的旋律。
2、用听唱法进行歌曲教学时,要注意完整地感受歌曲。在多次完整聆听的基础上分句听唱或纠正错误,在完整地听唱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记忆能力。
3、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动起来听、动起来唱,全身心地感受音乐,感受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
编创与活动
(1)通过音乐会的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参加与音乐时间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活动可以个人方式,也可以小组形式,面向大多数学生展开活动,人人参与,给每个人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初步的表现力。
(3)教师可设计小礼品,或全体学生以拍手的方式
表演《拉勾勾》
教学基本要求
1、用听唱法学会歌曲,看图与听唱相结合,指导学生看图形谱直观地感受歌曲旋律的高低。可用手指着“金勾勾,银勾勾”唱。
2、教师范唱自然亲切让学生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以师之情动生之情。
3、边唱边表演,也可参考课本中的插图动作。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自编动作,给学生以“自编的动作最好”意识。
聆听《口哨与小狗》
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聆听音乐,自由想象。读谈自己的心情是很愉快还是很悲伤。
2、复听乐曲,这声音出现了几次,为小狗的叫声涂上颜色。还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在课本图中大胆添画。
3、教师可鼓励学生自己分角色,分别扮演男孩或小狗,随着乐曲表演,用动作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一)课时教学内容及目的要求:
1、聆听《玩具兵进行曲》;
2、表演《你的名字叫什么》
(二)组织教学:
师生互相问好,稳定学生情绪!
(三)聆听《玩具兵进行曲》
1、学生可听着《玩具兵进行曲》进入教室,做自己喜欢的动作,教师要注意提示学生合着音乐走或跳,在学生心中建立走和动是与音乐相关的意识。
2、注意听音乐,复听时,当听到乐曲中有小喇叭和大喇叭出现的声音时用动作表示。
3、还可以想象着玩具兵的样子表演,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做一些木偶兵的面具、长鼻子等饰物,供学生选用。
(四)表演《你的名字叫什么》
1、用听唱法完成歌曲的学习。教师可安排几次范唱,听录音或教师范唱,给学生完成的歌曲感受。
2、学生听范唱时轻轻地拍着手合上歌曲的节拍,心里默唱。
3、边唱边自编动作表演。
(五)让学生和同桌一起拍手练习
(六)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这节课学生聆听了《玩具兵进行曲》,并能够一齐整齐地演唱并背唱《你的名字叫什么》。
第二课时
一、课时教学内容及目的要求:
1、复习《你的名字叫什么》;
2、编创与活动
3、表演《拉勾勾》
4、聆听《口哨与小狗》
二、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问好,稳定学生情绪!
三、学习新课
1、复习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
让学生随琴唱1-2遍。
2、编创与活动
(1)通过音乐会的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参加与音乐时间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活动可以个人方式,也可以小组形式,面向大多数学生展开活动,人人参与,给每个人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初步的表现力。
(3)教师可设计小礼品,或全体学生以拍手的`方式
3、表演《拉勾勾》
教学基本要求:
(1)用听唱法学会歌曲,看图与听唱相结合,指导学生看图形谱直观地感受歌曲旋律的高低。可用手指着“金勾勾,银勾勾”唱。
(2)教师范唱自然亲切让学生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以师之情动生之情。
(3)边唱边表演,也可参考课本中的插图动作。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自编动作,给学生以“自编的动作最好”意识。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生学会了歌曲《拉勾勾》,并且能够边唱边表演,聆听了乐曲《口哨与小狗》,大部分学生能够边唱边表演。
第三课时
一、本课时教学内容及目的要求
1、复习表演《拉勾勾》
2、编创与活动
3、聆听《口哨与小狗》
二、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问好,稳定学生情绪!
三、学习新课
1、复习表演《拉勾勾》
让学生随琴唱1-2遍,老师纠正唱得不正确的小节,再加上动作唱1-2遍。
2、聆听《口哨与小狗》
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聆听音乐,自由想象。读谈自己的心情是很愉快还是很悲伤。
(2)复听乐曲,这声音出现了几次,为小狗的叫声涂上颜色。还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在课本图中大胆添画。
(3)教师可鼓励学生自己分角色,分别扮演男孩或小狗,随着乐曲表演,用动作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3、编创与活动
(1)通过音乐会的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参加与音乐时间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活动可以个人方式,也可以小组形式,面向大多数学生展开活动,人人参与,给每个人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初步的表现力。
(3)教师可设计小礼品,或全体学生以拍手的方式。
四、让学生自己根据乐曲编动作。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生学会了听完音乐后,谈自己的感受,继续根据乐曲编排动作。
大语文课件 篇4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理解本文的确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3、学习本文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方法。
4、掌握更多大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本文的确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2、掌握更多大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设想
本文词句难度较大,学生很难弄清句意,需要教师在这方面多作指导。
教学过程和内容
一、背景介绍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前学习提示1、2节,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色。
二、全文把握
未经节选的全文共分六段:
第一段:向任安说明未能及时回信的原因。
第二段:向任安说明不能在武帝面前“推贤进士”的原因。
第三段:叙述因为李陵事件下狱的经过。
第四段:写自己忍辱受刑。
第五段:写自己完成《史记》的心情。
第六段:表达自己痛定思痛的心情。
课文节选了后三段。
三、课文分析
学习第一段
1、教师范读第一段
2、字音
头抢地(qiāng)伏法受诛(zhū)暴肌肤(pù)鞭(chuí)圜墙(yuán)占卜(bǔ)囹圄(wǔ)
槛(jiàn)缧绁(léi)
3、主要词句
①不能自免,卒就死耳②不能与死节者比③其次不辱理色④及在槛阱之中⑤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⑥此人皆意有所郁结⑦恨私心有所不尽⑧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4、思路分析:
这一段司马迁重点写了自己受刑后对生死的看法。
(1)作者先叙述自己卑微的身份。先人只是掌管一些文史星历的记载的小官,“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本来就被人看不起。现在子承父业,更是微不足道。
(2)接着写卑策的地位带来的结果:假如我伏法被诛的话,就好像九牛身上掉下的一根毫毛;好像一只蝼蚁一样渺小,我的'死是无足重轻的。命如蝼蚁草芥,生命有什么价值可言?
(3)引出第二个问题,人的生命价值:“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注意,这是作者议论的核心。生命的价值是轻是重,要靠自己来选择!
然后,摆出士人对待羞辱与生死的态度:士人,一方面洁身自好,不使自己受到羞辱;一方面当羞辱加于已身的时候,决计自杀,以死保持自己纯洁的名声。但是作者笔锋一转,却列举了古代周文王、李期、韩信、彭越、张敖、周勃、窦婴、季布、灌夫等一大批王侯将相受辱的事例,说明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微不足道的草民,都可能受屈辱,“受辱”是人生之常事,不足为奇。那么,对待羞辱就一定要死节,才算保持了高尚纯洁的名声吗?否!作者从这个角度继续深入地论述下去。
(4)作者提出这样的认识:人在受辱时,不一定非要为高尚纯洁名声的这种所谓“节义”而死;为了崇高的事业,他可以去死,但是也可以忍辱负重。
最后表明自己的态度:“我”深知节义的含义,也敢于为节义去死,但是我现在所以忍辱屈生,是为了完成我未竟的事业,实现我最大的理想。这才是生命的真正价值。
大语文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重点: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体会新词。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
1、导语:今天,我们开始新学期第一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将读到哪些有趣的文章呢?还要掌握哪些读懂课文的本领呢?让我们一起打开书,读一读“单元导读”吧!
2、学生自主读“单元导读”。
3、交流体会。
4、引导学生提炼学习目标。
(1)学会体会情感的方法。
(2)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谈话引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种子吗?看看这两包树种,说说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种子》。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掺杂羞涩惭愧凝望惟恐小心翼翼
五、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根据投影出示的内容,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投示出示:根据下面的意思把课文分成三段。
(1)望着交上来的树种,我想说点什么。
(2)小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3)“我”深受感动。
各组讨论后,在全班汇报。各组派代表发言,如果有意见分歧,老师可以适当点拨:先找出重点段,即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小女孩交树种的?让同学再讨论。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写每个同学交来的树种都挺多,我想说点什么。
第二段是课文的第2~8自然段,写班上一个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第三段是第9自然段,写“我”和全班同学深受感动。
六、练习朗读课文
1、轮读
2、自由练读
3、同桌互读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种子》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
2、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见到同学们交上来很多树种,我准备说点什么,老师会说什么呢?为什么?
经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使学生明白:因为“讲桌上堆放的洋槐树籽有浅黄的,甚至还有豆绿的。籽粒里掺杂着荚皮和角柄。”“浅黄”、“豆绿”什么意思?说明从颜色上看出种子不成熟,不饱满。
“掺杂着荚皮和角柄”写出了从成色上看不纯,杂质多。一些同学只追求上交的树种的数量,而不注意质量。
2、学习第2—8自然段。
(1)默读,思考:小女孩交的树种和大家的有什么不同?
(2)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从书中找出描写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同学边说教师边板书:
外貌:略带羞涩、低下头(感到愧疚)脸刷地红了站着(深深自责)
动作:掏出、展平、凝望、抖(认真专注)
树种:一般大小、饱满、乌黑光泽(精心挑选)
(3)你们喜欢这位小女孩吗?为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4)为什么小女孩的种子少,却令我很感动?用“因为……所以……”说说。
3、学习最后一段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那位老师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积累语言
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
四、巩固生字、新词,指导书写
1、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指导书写。
五、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如果你是这个班集里的一员,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