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赤壁之战观后感(合集十三篇)#】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赤壁》电影观后感(通用1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赤壁之战观后感 篇1
刘备,曹操,孙权......相信这些人物大家都很熟悉吧。没错,这就是三国演义里的人物。今天就让我带你走进《三国演义》吧。 三国演义主要讲的是:三国时期,各路英雄豪杰诸起,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刘备,孙权,曹操三方了。在这部影片中,我最喜欢看的莫过于空城计那一部分了。
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诸葛亮自失了街亭之后,准备撤离西城县。司马懿带领十万兵马,气势汹汹地向县城逼近。诸葛亮此时手下只有两千多老弱残兵,可是诸葛亮临危不惧,眼看魏军正向县城蜂拥而来,他却叫人大开城门,在门旁安排了二十来个士兵扮作老百姓扫街,然后他自己衣冠楚楚地在城楼上燃香抚琴。司马懿的部队赶到城门下,只见城门大开,百姓只管扫地,诸葛亮却坐在城头旁若无人、香烟袅袅,琴声悠悠。司马懿深知诸葛亮行事谨慎,他认定必有重兵埋伏,于是立刻就把全部兵马撤走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诸葛亮手下无兵却敢大胆地设了这样一个“空城计”,让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上了当 在这部影片中,我看到诸葛亮运筹帷幄,临危不惧,即使司马懿的大军攻来,也丝毫不畏惧,不费一兵一卒,便把司马懿吓退。
这不光要有智慧,还要有勇气和胆量,由此可见,诸葛亮真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好丞相。
其实,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也不妨豁出去闯一闯,也许会收到意外的效果。不要一遇到困难就退缩,那样的话就永远也不会成功。
赤壁之战观后感 篇2
一部历史巨著。看完觉得,《赤壁》没有原来想象那么偏离原著,除了剧情需要,有意刻画小乔(林志玲饰)和孙尚香(赵薇饰)的个性,因为这些戏份原著中提的很少;另外就是周瑜(梁朝伟饰)和诸葛亮(金城武饰)的关系,完全是同盟关系,甚至颇有高山流水之意,用小乔的话说:周瑜有自己的朋友!至于其他大部分故事情节,基本上是从原著中来,虽然可能在叙事顺序上有一些颠倒,但完全是为了剧情需要,为了塑造人物需要。当然,本片最大的卖点还是在于战争巨作,打斗场面极为壮观,尤其是赵云舍身救阿斗以及八卦阵两段,将吴宇森导演擅长的暴力美学发挥到了极致!配上影院超强的音效,爽!
一部搞笑大片。虽然是历史题材,但是影片中台词设计却令人喷饭。尤其是周瑜和诸葛亮,诸葛亮的经典台词——“略懂”,必然成为新一代的流行词汇(诸葛亮甚至对马难产都略懂一二,太有才了!!)。刘备则是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完全不忘自己的老本行——编草鞋。当周瑜不解的问道: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皇叔为何还有心编草鞋时,刘备竟然答道:这么多年了,老习惯,一直保留着,改不了啊~~你看我的兄弟们的草鞋,都是我编的~~晕!这时候关羽、张飞、赵云均点头称赞:大哥编的草鞋质量非常好~~以至于周瑜也有意订做一双!!而关羽更是将娱乐发挥到极致,他不仅教难民的小孩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样的不适合小孩学习的诗句,更是爆出一句惊世名言——当一个小孩不解的问道:我们现在连饭都吃不上,读书有什么用?关羽答道:读书是为了什么?读书就是为了让你们今后有饭吃,不读书,哪有饭吃!(NB!!!谨以此言献给所有不好好学习的大学生们,不读书,将来怎么有饭吃!!喷饭~~~)
一部艺术饕餮。单从导演的角度来看,毫无疑问,这部电影叙事结构相当清楚,线索明显,人物性格鲜明活泼,活灵活现。为了展现人物的个性,导演一开始用了很大的篇幅来设计场景,让每个人物陆续登场。曹操的阴险和好色,赵云的英勇,张飞的鲁莽,刘备的仁慈,孔明的机智,周瑜则是一个十全十美的既浪漫又男人的超级大英雄,孙尚香的男儿气概,小乔的知书达理、善解人意~~一切都看起来衔接的非常自然,恰到好处。另外一方面,为了表现人物性格,导演大多数采用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特别是一些细节描写,比如赵云空间截飞戟的场面,不禁令人拍案叫绝!!
虽然,《赤壁》没有拍完,毕竟把最重要的“赤壁之战”留在了下回分解,不免让观众出场时有点被玩弄的感觉,觉得这部戏更应该叫《三国》,而非《赤壁》。但是,毕竟2个半小时不足以把赤壁之战拍完,只能等待吴宇森的续集吧!
赤壁之战观后感 篇3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怀着好奇的心观看了吴宇森导演的《赤壁》历史战争电影。
电影从东汉末年的三国时代新野之战拉开了帷幕:刘备与曹操在长板坡交战,兵力不足而后撤时,两位夫人却围困在了村子里,赵云一人单枪匹马深入险境救出了阿斗。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发动了赤壁大战。诸葛亮观天文识天象,得知今晚丑时转变风向,他们便抓紧制造火弹,而小乔则是孤身一人深入曹营,与曹操谈判,为周瑜争取拖延时间。而赤壁之战那天正好也是元宵节,大战即将开始之际,将领们和士兵们都吃下了一碗元宵,把写给家人的家书都撒向无际的江边……大战开始,黄盖率先领着五艘火船撞击曹军的船阵,随后刘备带领着他的两万兵马直击曹营后方,其次孙权周瑜横渡长江攻击曹营大门,双方死伤惨重。最终赤壁大战以孙刘联盟胜利而告终。
这部电影最让我过目不忘的是周瑜和诸葛亮的关系,在罗贯中的笔下,他们总是针锋相对,你诬我陷的,更不要谈什么友谊;而在《赤壁》中,我只看到了他们的惺惺相惜,彼此之间的关怀和友谊。这让我大为眼前一亮。而演员们的表演也是精彩到位:梁朝伟在剧中所饰演的周瑜英勇神武、有胆识而又聪明过人;金城武所诠释的诸葛亮风趣诙谐、聪明绝顶。
但小乔在战后落下的那滴泪,却又让我反思:电影中那么多在战场上牺牲的士兵们,血流成河,我们不要战争,我们需要的是和平!让我们一起来维护世界,维护和平吧!
赤壁之战观后感 篇4
前天晚上去看了看《赤壁》,基本的感想是很好玩,不管是台词,还是情节,都有不少有趣之处,下面谨就所记得的部分,列举一二:
1.影片开头是曹操南征,赵云救阿斗,没有提到这是长阪坡,后面交代说,这是新野撤退。在历史上,刘备率领的是襄阳十万多百姓撤退,因为行走缓慢,在当阳被曹操五千骑兵追上,一万多士卒被骑兵打垮,不得不抛弃十多万百姓,率领几十骑向汉津逃窜。幸得关羽船队在汉水接应,才拣得一条性命。长阪坡一役,刘备损失惨重,不但一万多步骑血本无归,数千辆辎重完全见获,连自己的两个女儿都死在乱军中,如此惨烈的情节,电影中毫无表现,实在可惜。影片中说刘备竟然率领十多万百姓安全撤离,让人大跌眼镜。
2.曹操和周瑜在赤壁相持,竟然派步骑绕到周瑜后面去跟他打陆地战,这情节有些不可思议。赤壁两岸交通应当不便,如果是平原广隰,能绕过去打陆地战,曹操早该想到。以曹兵陆地战军力之强,周瑜的数万水兵,转瞬就会被击溃,还打什么水战?如果曹兵在赤壁和周瑜遭遇,他完全可以派一支船队上溯,在远一点的地方渡江,从陆地夹攻周瑜,而历史上曹操竟然没这么做,说明陆上攻击周瑜军队后背完全不可能。古代交通不便,很难绕攻,往往一城就可以堵住军队去路,要前进,非攻拔此城不可。
3.此场陆战,在电影中虚构一个八卦阵也不大现实,那种盾牌形成的阵势,不过一人高,很容易被骑兵马蹄冲散,又不是土垣石墙,哪有分割包围敌兵的功效?曹兵的士卒手持圆盾,还搞个鱼鳞阵,大概是模仿罗马步兵,中国历史上似乎没有出现过圆盾,况且罗马鱼鳞阵非常坚固,几匹马拉起一条绳子,绳子上串几条狼牙棒似的东西就想摧毁鱼鳞阵,似乎也有点小儿科。
4.诸葛亮去东吴劝降,鲁肃竟然说周郎此刻就在赤壁练兵。要知道赤壁是当时孙刘联兵沿长江上溯时,和曹兵偶然相遇的地方,周郎怎么可能预先在赤壁练兵呢?电影画面转瞬又切换到诸葛亮在周瑜兵营的画面,好像赤壁就在吴都城附近,也有点不大合理。
5.关羽、张飞、赵云的打法,有点像武侠电影,一个人撞倒几十个士卒,除非超人。连周瑜在中箭后,也拔掉胸前的羽箭,飞越而起,将箭插入对方大将的脖子,穿颈而过,似乎和历史战争片有点不大谐调。而且,当时骑兵已经很发达,董卓和吕布都以骑射闻名,关羽也是策骑在乱军之中斩颜良,为什么电影里的几个主将都喜欢下马徒战呢?况且周瑜以主将之尊,贸然上阵,未免冒险了些罢?
6.诸葛亮给小马接生,周瑜说要给小马取个荆楚风格的名字,小乔说,就叫萌萌罢。萌萌和荆楚有什么关系?小乔写字平安,说取为周郎儿子的名字,也有点傻,平安这样的名字也太现代了,汉末的人绝不可能取这种浑名。赵薇被称为郡主,那时候哪有郡主这种称呼?郡主的称呼最早起于唐代,还是用来指皇太子的女儿。
7.赵薇竟然会点穴这种功夫,大大加深了这部电影的武侠片属性。本来这情节放在一般电影中也似乎无所谓,但在《赤壁》这种双方甲士弩箭对射如雨的军事片中,突然蹦出一个会点穴的女人上窜下跳,无论如何不能不让人觉得滑稽,这使得影片的性质无所归属。
8.两军对峙的地方,完全不像长江。曹兵的船队竟然不是沿江岸横着一条线的排开,而是竖着形成纵深的列队,列队后才是陆地,试问哪有这么宽的江面?
9.关羽教孩子念《诗经》,似乎也不可能。汉代儒学发达,《诗经》有专门的博士讲授,关羽未必懂。当时蒙童课本主要是《论语》和《孝经》,以及《急就篇》之类,不会用《诗经》讲授。汉简中士兵习字简多是《急就篇》、诏书和算术书,似乎无五经。
10.张飞在大纸上练字,当时纸张制造并不发达,官府公文也大多用竹简,电影中曹操给孙权的信都是竹简(似乎过于节省),而张飞这个穷军官竟然用纸练字,未免过于奢侈。
11.回光阵完全瞎扯,刘备哪有这么多财力去打制这样的盾牌;就算有,哪有那么多时间去把它磨得像铜镜一样光;就算能磨光,哪能计算阳光角度计算得那么好,反射阳光,让对方骑兵受惊?
12.周瑜为了训练孙权胆量,让孙权一个人打老虎,而且不允许随从帮助,这无异于谋杀,任何君主都会认为这是谋反,有点胡编乱造。
再就是台词问题,半文半白,颇为失败,就不用说了。从此片上集看,整部电影暂时还没看到有灵魂,它想说什么呢,歌颂刘关张的兄弟情,抨击曹操的残暴,叙述孙权的成长,赞扬周瑜的雄姿英发?似乎都不是,总之有点乱。另外,赤壁之战发生在冬天,江上寒冷刺骨,这种气候对战争的影响也没有表现。当然这无关紧要,但至少显得不够精致。
当然,此片也有亮点,比如曹操船队蔽江而下的时候,虽然做的特技不是很好,但也颇具震撼力。曹操在船上吟诵:“驾九龙九合诸侯”的时候,镜头迅速拉远,俯拍船队全景,也很不错。影片中的服饰也还行,前额发两边中分,皆是西汉式,士兵纱帽也是西汉式,看阳陵俑便知,惟无赤帻。有的士卒护颈甲胄,一如徐州狮子山汉楚王墓出土弩兵,也是西汉式。小乔穿的衣服则为战国楚式,花纹都是江陵马山楚墓出土直裾衣的凤鸟花纹,和东汉末年的服饰只怕有所区别,不过这个关系倒不是很大。东汉陶俑出土不如西汉那么多,画像砖发式不清晰,袭用西汉乃至战国也是可以的。曹操给孙权的信,写在竹简上的字体,和出土汉简很相似;小乔和张飞的字如同东汉碑刻,这些都是不错的细节。
赤壁之战观后感 篇5
久闻《赤壁》这部电影非常好看。上学期,爸爸妈妈带我去看了上集,然后,我就迫不及待地想去看下集。听看过的人说,下集比上集更加好看。终于在星期日晚上,爸爸妈妈带着我,一起去了万达影城观看了电影《赤壁 决战天下》。在路上,我的心情别提有多高兴了。
这部影片主要讲了曹操与孙刘联军的一场著名战役——赤壁之战。片中,诸葛亮和周瑜利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上演了一出出历史名篇,如草船借箭、蒋干盗书、误杀蔡瑁张允……
我觉得这部影片拍得很好,它还增加了一些内容。如让刘备的军队假装逃跑,来骗曹操,从这一部分我们还能看出一点:曹操很轻敌。他竟然说孙刘联军是乌合之众。这部电影的台词也编的很好,搞笑之中又耐人寻味。
这部电影向我们呼吁了一个主题:让战争永远停止吧!在影片中,小乔不顾危险,独自一人前往曹营,跪在了曹操面前,恳求他:“求求你了,停止这场战争吧!我不是为了我自己,而是为了全天下的老百姓呀!”而曹操却始终不搭理她。到最后小乔把刀放在脖子上时,曹操还笑着对她说:“别闹!”这句话表面很搞笑,其实它是一种队东吴的讥讽,这让小乔听后不禁伤心落泪。战争中,两方都死伤无数,让人看得颇为揪心。战争结束后,东吴赢了,可周瑜却说:“这场战争我们谁都没有赢。”这句话我永远都会记在心里。
现在,中国已经很和平,可是还有个别国家弥漫着战火硝烟。布什根本不知道伊拉克人民的痛苦,在20xx年发动了伊拉克战争,让许多无辜的伊拉克人民永远离开了人世。还有许多人没地方住,有的人没有东西吃,甚至饿死在大街上.
让战争永远停止吧!不光是我,全世界人民都希望国家与国家之间能和平相处,不要纵向着去统治世界,有什么能比和平更重要的呢?
赤壁之战观后感 篇6
第42集中,是一场熊熊烈火的恶战。今天,我看了一集三国演义。剧中整个江面都是大火,一个个火球从东面扔往西面,一支支火箭在刹那间射了出去,一下子曹营变成了一片火海。战士不得不跳下水,驱赶火焰。
一场恶战过后,曹操兵败了。兵败后,曹操才知道原来是孙刘联盟。黄盖并不是来投降了,他使用了苦肉计。
曹操逃到了一个地方,大笑起来。可谁知道赵云出来了。他四处逃窜,又逃到了一个地方,又大笑起来。可谁知道张飞又来了,他逃过了张飞。事情终于平息多了。
此时,来到了一个三岔口,前面有两条道路。左边是大道,没有炊烟;右边是华容道,有炊烟。曹操下令,往右走,走花容道。万万没想到的是诸葛亮提前想到了曹操肯定会选华容道,他觉得我诸葛亮不会用笨办法的,我今就用这办法。刚走到华容道,关羽出现了。曹操跟他讲旧情,关羽竟然放他走了。
我觉得曹操真是一个奸诈的人,曹操知道关羽是个讲旧情的人,竟然动嘴皮子讲旧情。讲到了上次自己放关羽一马的事。关羽就放他了。我觉得这集拍的很好,把那种刚开场的火势汹涌给拍下来了。这场战争也很惊险很刺激,火势非常大,非常猛也拍下来了。虽然诸葛亮没有出现,但我觉得诸葛亮很机智,在三岔口这个地方,一边放烟雾,一边不放烟雾,诸葛亮知道曹操一定会选择烟雾的地方,就让关羽去了。
但我觉得战争是可怕,我希望和平!
赤壁之战观后感 篇7
在中华历史长河中,诞生了不少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么多书中,让我情有独钟的是《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明代的罗贯中写的,这本书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一百多年的历史风云,但全书不能当历史书来读,而是小说。《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它的思想内容十分复杂,融合了传统、官方、民间与作者个人的各种思想。
此书中的人物性格极其丰富,如三绝之首的智绝诸葛亮,未出山已通晓天下大势,人称“卧龙先生”,活时的东吴招亲,大唱空城计中,锦囊妙计都大有用处,死后甚至也有马岱杀魏延,死诸葛亮吓走活仲达之事。
曹操则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政治野心家和军事家,不择手段,生性多疑,但他确实是一名成功人的政治家,可谓是“古往今来奸雄中的第一奇人”。
此书中的很多情节也很生动,三英战吕布的精彩,赤壁之战的巧妙……这一切都会让你爱上这本书,中间有一章写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后听到刘备在哪,立马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中途过五关斩六将,危险重重,最后与张飞古城相遇,仅仅通过这个故事,就使人为关羽的忠诚和义气而感动。
这本书里还有更多的精彩,等着你慢慢去挖掘,细细去品读,领略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
赤壁之战观后感 篇8
“刘关张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火烧赤壁”……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全都出自一本精彩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东汉末年群雄各据一方,发动了一场又一场的战争,成为魏国、蜀国和吴国的争霸,最终晋国统一天下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有不少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奸雄”曹操,以仁治邦的刘备,忠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等。其中,我最喜欢卧龙先生诸葛亮。他机智过人、神机妙算,却不像周瑜一般心胸狭窄、诡计多端。他对刘备十分忠心,对待公事一丝不苟,“开诚布公”这个成语就是从他这里来的。他可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啊!
想到诸葛亮,我不禁想起了身边的人。在放假期间,我们在家里舒舒服服地玩耍时,老师们还坐在灯前,像诸葛亮在案前审阅奏本一般一丝不苟地批改我们的作业;交通警察还站在路旁,像诸葛亮操演军民一般指挥着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车辆。他们和诸葛亮一样,没有人极力去赞扬他们,可是他们还在努力付出。
我们应该像对诸葛亮一样,给他们——这些默默付出的人们——一个无比真诚的赞!
赤壁之战观后感 篇9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千古绝唱,每每读起总是沉浸久久回味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国赤壁搬上银幕一直想看看,吴大导演如何展现那种恢宏与滂沱,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公瑾/小乔的维美爱情,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还有感受词人那种胸怀大志的淡定,区区几句竟能将如此浩渺的历史说尽,让我感叹让我沉醉。
读苏大师的词你感受不到时代的痕迹,所能体会的就是那种如史诗般的故事,永远那样吸引不变,看过了吴大师的作品,总的感觉是恢宏尚可,可细节上过于粗糙,曹操的赤壁之战难道就是为了小乔,一个女人引起的战争,让我无法相信一代枭雄的曹阿瞒竟然如此荒谬,年少的一次谋面竟然刻骨铭心不能忘怀,画一小乔的像来久思(曹操在史书中的确有战争后霸占败方美女的情况,如,霸占张绣之妻,可成王败寇的过去,这样的行为是对敌对方的一种羞辱,不能作为战争发起的理由),也许导演只是从艺术的角度来简化战争的主题,可背离了历史的电影艺术能有多大的生命力呢?更尤甚的是吴导竟然用电影中的曹操说出了现代人的观点“对美色的追求和赏鉴能让人永葆青春活力”,呵呵,笑笑也罢,可还有更可笑的,一代屠夫张飞竟然也成了书法大师,在那煞有介事的书写着兴复汉室,关二爷也客串了老师,领着一群孩子朗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调皮的孩子对学习能做什么的发问后,竟然提出了现代的观点“读书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我想千年前的孩子们要是真如此,那我们岂不早实现了共产主义了呢。笑笑也罢(电影中的张飞竟然成了步将,甚至为了表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英雄,连那闻名遐迩的丈八蛇矛都不用了,咳,好差劲),本是电影艺术何必深究呢。
当今越来越多的电影似乎在逃避着什么,要么古装,要么神话,电影本身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难道现在的我们更喜欢的是逃避现实吗,我看过电影《活着》《盲井》这些带有深刻时代意义的影片往往被鸩杀了,可我更喜欢这种勇敢的自我剖析,敢于面对也许才敢于解决,奥运会也结束了,当我们的新闻媒体大肆宣传海外如何如何高度赞扬我们的成功,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如同反思电影一样反思一下我们的不足呢?
赤壁之战观后感 篇10
这部赤壁已经不是《三国演义》里的原汁原味的赤壁之战了,已在原有名著的基础上做了很大的改变。其中最大的改变恐怕要数周郎这个人物了吧。
在《赤壁》中,周郎风度翩翩,豁达大度,精通音律。在里面,周瑜与诸葛亮是音乐上的知音、战场上的盟友,再不是小说中那个鸡肠小肚,嫉贤妒能的周公谨啦!他和诸葛亮一同品茗茶、弹古琴,还为小乔接生过一匹小马,两人建立了一段深厚的友谊。
尤其值得大书特书的是,电影把计除蔡瑁、草船借箭两个故事自然地衔接在一齐,上演了一出箭锋上的友谊大戏。在那里,是蔡瑁、张允自我去江上射的箭,而不是曹操下的命令。诸葛亮借够了十万只箭之后,却故意放走了一条插满箭的船,使曹操疑上加疑,而错杀了水军都督蔡瑁、张允。而诸葛亮所以借不够十万只箭,本来周瑜能够杀了他,但他却暗中添了六百只箭,建立了这段交情。记得福建以往有一道高考话题作文,是关于“假如诸葛亮借不够十万只箭”。我猜大概编剧本的人就是借鉴了这道作文题目了吧。
《赤壁》里少了庞统献连环计的情节,连锁战船是精通水战的蔡瑁设计出来的;少了周瑜夜探曹军水寨的情节,却多了孙权妹妹大胆潜入敌营,刺探军情,绘制曹营扎寨地形图;少了周瑜设鸿门宴宴请刘备的情节,却多了孙权妹妹和刘备的一段难忘的经历;此外,还多了甘兴部下偷牛的事件,周瑜明白后暗中创造机会让他们改过自新。
除此之外,电影还异常增加了几个情节。
第一,曹军瘟疫流行,死了很多人,曹操将得病死的士兵送到江南岸,让孙刘联军染病。此时,周瑜还借机安排了刘备的离去,盟军的瓦解,令曹操轻敌致败。
第二,电影中没有黄盖诈降的情节,却有了小乔因为没有欠东风,单船过江去找曹操,两人一齐闲聊以前旧事,还一同品茶(可惜曹操不懂得品尝)。小乔之意本来是期望曹操能为她而放弃杀戮,可是,两人品茶却所以使东吴得到了一个火攻曹军水寨的绝好机会。如果东风没有来,周瑜没能够打败曹操的话,那么小乔将再也不会回到周郎身边。这也正好贴合杜牧的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安排也贴合情节安排。
第三,赤壁之战的最终结局却是曹操、孙权、刘备三个,在战场上相遇,兵戎相见。三国的各位主要人物都在那里碰面了。最终不是关羽在华容道放走了曹操,而是周瑜他们放走的。这果然是一次决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
《赤壁》虽然有些不合史实,有些夸张,却也合情合理,十分巧妙。里面的战斗场面果然精彩,惊险刺激。《赤壁》比以前《三国》的战争场面要来得精彩些。周瑜集中了兵力正面攻击曹营,先让黄盖的草船火烧曹军战船,攻入曹营,接下来还要费很大劲攻打曹军旱寨。另外,刘、关、张和赵云配合吴军攻击曹军侧翼。果真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让我美美地享受了一顿反传统的影视套餐。
总而言之,这算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
赤壁之战观后感 篇11
这个寒假妈妈推荐给我推荐了一本书——《三国演义》,主要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年间,魏、吴、蜀这三个国家的一系列的故事,我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
《三国演义》中刻画了上百个人物形象,有求贤若渴的刘备,有智勇双全的关云长,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有气量狭隘的周瑜……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羽,他过五关斩六将,自信果敢,忠义无双,刮骨疗伤不怕疼,但是也因为他的大意丢失了荆州这座城池,所以做人不能骄傲。
再说说诸葛孔明吧,他用他的聪明才智帮助刘备打了很多胜战,也发生了许多精彩而有趣的故事,例如“三气周瑜”、“空城计”等。
最后再说说我最敬佩的刘备,他在桃园中与张飞、关羽结拜成三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兄弟情让我特别感动,他们都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在三顾茅庐中刘备用他的真心打动了诸葛亮,我们平时做事也是一样,只有真心的对待别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帮助。
其实,在三国演义中的大人物、大豪杰、大英雄还有很多很多,这些人物的优点很值得我们学习。我相信每一个读三国的人都会收获满满的,推荐大家都读一读。
赤壁之战观后感 篇12
姜维可谓是连诸葛亮都敬佩的人才,文武双全。在一开始诸葛亮设计准备攻打姜维所在城池时,是姜维看出诸葛亮的阴谋,并告诉城主,这才没中诸葛亮之计谋。
当诸葛亮知道自己的计谋被人识破后,自然是感叹那人的才华。
后来,诸葛亮用计谋把姜维从魏国弄到了蜀国。成为蜀将。自从姜维成为蜀国的部将后,就一直是诸葛亮的得力助手,帮助诸葛亮处理事务,出谋划策,商讨计谋等等。
自诸葛亮因为魏延而没有续命成功不久之后去世,也是姜维统领全军撤退,并处理魏延反叛之事。自从诸葛亮去世后,除姜维外,无一人有志向愿平复中原,兴复汉室。
蜀国君主刘禅,更是昏庸无能,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即无雄才大略,又无治理国家之志向。只想偏居一偶,好好当舒服自己这个君主。平平安安的当好这个君主就罢了。
姜维失去诸葛亮后,自然是一路遭险,事事不顺心。再加上魏国那边又有邓艾这样的人才,自然是想复兴汉室的希望不大。
跟魏国作对的还有吴国。吴国打就打吧,还排诸葛延。打了,没打过,尴尬吧。诸葛诞这人,被人打到就连守一个城池这样的事情都做不到。他还希望老天能下雨让对方军队的军营塌陷。可是,老天就没遂他的心意。硬是天气晴朗,滴雨不下。自己自身能力不足,手下人说可以杀一波,但诸葛延就是死守着城池不出去。当时城里的粮食已经很少了,不够手下的士兵吃的,大部分士兵脸上都有饥色。这种时候如果不拼一把,更待何时?可诸葛延就不,还下令说,如果谁再敢言出门打仗者,斩!下了这样的命令后,果然是敢上阵杀敌的将士都不敢言语。甚至还有几人带领自己的部下去投靠魏军。这怪不得他们,如果让他们再在这个城池待下去。不过多久,这座城便会被攻打下来。而他们也免不了被杀掉的倒霉事。出于这个考虑,他们选择了最好的选择。
姜维听说吴国攻打魏国后,自然是又要向刘禅请示,要派兵攻打魏国。这个时候有一个谋臣给姜维写了一封信,劝诫姜维要体恤军民,多年征战,国家已经不是很太平。如果这个时候再去打仗,很容易出现问题。何不修养几年。
但姜维没有听取他的劝诫,经过蜀主刘禅的同意后来到祁山,准备占领这里。先前诸葛亮在此就已经建设了军营,到现在还在留着。于是姜维就派军驻扎在此。
邓艾早就料想到姜维会派军来到祁山准备攻打,所以早早的就命令几百人挖地道准备攻打蜀军。但姜维和其部下稳定有序,在敌人攻打进来的时候并无慌乱,军有章法,硬是把敌军打回去。这事让邓艾十分敬佩。
赤壁之战观后感 篇13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的著名作家罗贯中撰写的长篇小说,记载了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司马炎建立晋朝的许多荡气回肠的故事,表现了群雄逐鹿、三足鼎立的壮观景象。
这本书中的许多人物都令我难以忘怀: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大义凛然的关羽,阴险狡诈的曹操,忠厚守信的鲁肃,才智过人的姜维,文武双全的邓艾,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徐庶。作者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个呼之欲出的英雄形象。书中的故事更精彩绝伦:三英战吕布、草船借箭、赤壁之战、七擒孟获、长坂坡救主。那一幕幕感动地往昔故事,一曲曲哀而不伤的英雄赞歌,让读者们浮想联翩。
读了《三国演义》,我明白了为人处世的遂理。做一个人,不能像吕布那样目光短浅,反复无常,也不能像曹操那样:“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也不能像周瑜那样妒贤嫉能,不顾不顾大局。应该要像诸葛亮那样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像赵云那样赤胆忠心,不畏艰险。我也从这本书中了解了中国历史上一个下寻常的年代。在这个年代里,英雄豪杰,各领风骚,诸侯割据,城头变幻大王旗。文韬武略,斗智斗勇,演绎出一段多姿多彩的历史。我曾经向彺能生活在那个年代,但转念一想,那时候的老百姓该多么苦啊。曹操的诗里有“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这样惨痛的描述,令人望而生畏。还是生活在和平年代比较好。
《三国演义》真是中国文学史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真是我童年的好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