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汇总

2024-06-03 13:13:14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实用文#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汇总#】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写9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育片《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1

昨天,我和妈妈一起观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地球上的星星》。这部电影不仅好看而且还很感人。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这部电影吧!

电影的主人公叫翼翔,一个8、9岁的男孩,他总喜欢奇思妙想,上课时看着书本上的字觉得它们都在跳舞,写字时总会把字写反,反应也很慢,考试总是不及格,总被老师罚站,老师们不喜欢他,小朋友们也不跟他玩,他的父母不理解他,总觉得他不用心,不努力,不关心他。同学们都升四年级了,他还在三年级,眼看着又一年过去了,他还要被留级,他的爸爸急了,要把他送进寄宿学校,他不想去,但最终还是被送去了。

到了那里,他受到了同样的待遇,见不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哥哥,觉得非常的孤独,而且自信心也越来越差。有一天,他们班新来了一位美术老师,这个老师和别的老师不一样,上课非常的有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翼翔却高兴不起来,后来老师发现了他的异样,通过同学了解了他的情况,并进行家防,了解到他是一个画画的天才,于是开始培养他,增强他的自信心,使用各种方法教他认字、写字、计算……很快,他学会了所有的知识,信心满满,考出了优异的成绩,并在一次画画中得了一等奖。从此他成为了一个“小天才”。

这部电影让我明白:干什么事情都不要和别人比,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天赋,想激发孩子的天赋,先要培养他的自信心,关心他,多陪伴他,给他温暖,给他信心,再耐心地教育他,他一定会茁壮成长。

你喜欢这部电影吗?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2

今天上午,我和许多同事一起观看了一部电影——《地球上的星星》。小主人公伊夏(Ishaan)因“诵读困难”造成的痛苦引起我的思考。

第一次听到“读写障碍”这个名词源于2008年的一次培训,为我们做讲座的一位副教授说:有些孩子很特别,在大多数人看来简单无比的识字却是他们的噩耗,他们认不清字母,读不能词句,自然也不能胜任书写。不管他们怎么努力地学习,却很难逃脱无法顺利读写的困难。这样的孩子如果得不到相应的帮助,他的信心就会被打击,情绪会陷入焦虑甚至绝望,继尔厌学。这位教授还举例:好莱坞著名的演员汤姆·克鲁斯就是一个读写障碍者。

对此,我半信半疑。说不相信,是因为我一直认为,不可能有人连简单的识字都解决不了的,只要努力总会得到回报!我相信那句老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说相信,是因为学生中确实存在这样的个例:学生努力着,敬业的教师辅导着,但他的成绩就是那样惨。以前有个学生,今天好不容易掌握了5个词语的听写,一转眼,就只剩下4个了,到了第二天,则又是一片空白了。这样的个例令我沮丧又难受,为什么最基础的听写词语都完成不了呢?我只能把这种现象归为学生记忆品质的不佳:记得慢却忘得快。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这样的孩子还真有,说是智力问题吧,也不像,因为他们在其他方面并不差,有时甚至超过了同龄人。

伊夏就是这样一孩子,他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到字母和数字上。他分不清“b”和“d”,“p”和“q”,写出的“s”是要照过镜子才能正确的,一个单词里所有的字母是倒着排列的。一道简单的“3×9=”,“3”和“9”却舞动起来,引发了伊夏天马行空般的超凡想像。伊夏的想像很美妙,在众人眼里,答案“3”很讽刺。他对自己感兴趣的会全神贯注,遇到小鱼、小鸟这些生灵,他看得连眼珠也不动了。在他的画里,充满了非凡的想像。他有着非凡的绘画天赋!

但是人们只看到他惨得不能再惨的分数,老师受不了,父母已经无法承受。他们无视伊夏的苦苦哀求,把他送到了一所寄宿制学校。在那个陌生的学校里,他不再捣乱,不再说话,把自己与其他人隔绝开来。

伊夏让我真切地感受到“阅读障碍”的痛苦。被老师们责罚的孤独,被亲人误解的委屈,被同伴嘲笑的痛苦……这一切汇成了一种深深地不可抑制的焦虑,他只能用叛逆和满不在乎来掩饰自己,到后来,他只能把自己封闭起来。

可怜的孩子!

伊夏又是个幸运的孩子。他遇到了尼克老师!尼克老师发现了伊夏的天分,找到了症结所在。他用自己的努力,说服校长,举办画画比赛,为伊夏创造了一个展示自己走出阴影的机会。尼克老师的爱心和耐心让我感动。

我们的学生中,也有“伊夏”吗?他是否也遇到了“尼克老师”?

是什么让我们对分数这样执着,而忽略了孩子身上的其他优点?其实,我也深知,孩子们身上有比分数更重要的,只是一到考试,我们又不能安然处之了。

走出教室,无论是在球场上你争我夺,还是在草坪上与杂草作战,又或是外出时寄情山水,孩子们总是笑得特别阳光,笑语盈盈。没了分数的压力,每个孩子都可爱异常!

事实上,社会上下弥漫的都是对分数的重视。有多少舞台是为了孩子们展示除去分数外的长处而搭建的?真希望全社会都能欣赏分数之外的可爱!

人生变幻无常,大多数人走在寻常路上,发现了自我;而“伊夏们”却注定这条路崎岖蜿蜒。在这条看似寻常的路上,他们走得艰辛,这份“另类”不能为世人所理解,也不能为世人所宽容。有些“伊夏”陷入迷途,从此湮灭;有些“伊夏”比较幸运,他们在良师诤友的帮助下,找到了另一条适合自己的路,用不同于常人的方式闪烁着自身的星光。

当伊夏出现在比赛现场,当伊夏走上领奖台,我忍住即将滴落的眼泪。那一刻,我格外激动,尼克老师的爱心创造了一个奇迹!他让一个几近自闭的孩子有勇气走出阴影,在这条不同寻常的路上,伊夏发现了自我价值。我感动,不只是伊夏的改变,更是因为尼克老师的努力对伊夏产生的影响。有生之年,能以自己的绵薄之力,去拯救一个自我放弃的孩子,多么有意义!成功地让孩子迷途而返,这将是多么地惊喜!

我同情,被“学习障碍”缠身的伊夏;我庆幸,伊夏碰到了尼克老师;我敬佩,尼克老师对伊夏的坚持;我向往,……

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这是影片要诠释的。每一个孩子的特别都为世俗接受和包容吗?这是观众在思考的。我能为遭遇“读写障碍”的孩子做些什么?这是我要努力的。

尼克老师说:每个孩子都有天生的长处。正如小时候笨手笨脚的爱因斯坦成为了不起的科学巨匠;又如,笨孩子爱迪生成为发明大王;还有达芬奇……他们的名字在历史的天空里光芒璀璨。绕过障碍,也许又是一个伟大的天才!绕过障碍,不会迷失在丛林。

积聚爱心和耐心,帮助孩子绕过障碍,为孩子充满正能量,让他们乐观自信地发出星光!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3

在周末里,我看了一部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这部电影让我感触很深,让我来谈谈对这部电影的理解吧。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在印度有一位19岁的小男孩叫伊桑,他从小想象力丰富,画画很好,但是他的成绩很不好,因此留了一级。

家长,老师都没有办法,无奈只好把他送到寄宿学校。伊桑还小,他认为去寄宿学校就是去受罚的。来到寄宿学校,老师都很严厉,伊桑的成绩不好,她又先天性语言交流阅读障碍,不会读,也不会写,所以经常遭到排挤,唯独他的同桌杰瑞(残疾的孩子)跟他交朋友,杰瑞性格很好,但是伊桑反而越来越自卑。直到一位代课老师的降临,使他找回了自信,不再感到自卑。

我看完这部电影有很深的感悟。还记得,那位美术老师,给同学上的第一节课,他身披大斗篷,戴着花环,像小丑一样,吹着笛子迎接学生们,他教孩子们用自己的想象力去绘画,不像其他老师那么死板。不久老师就发现伊桑有点与众不同,他连最喜欢的画画都不喜欢了。老师就去找他的家长。后来,他在课上用几个科学家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其实是想告诉伊桑,任何人都可能创造奇迹。自从那以后,老师就教伊桑画画、鞋子、创造、阅读........让他找回自信,最终画画比赛第一名。

这部电影其实是想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夜空中那一颗颗璀璨的明星,任何一颗星星都会发光发彩,因为有了这些星星,我们在夜里才不会孤单。我们身边其实也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也许默默无闻,甚至很调皮,但是一切皆有可能。

我也要变成那一颗星星,照亮我的路,照亮大家的路,照亮世界的路!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4

今天寒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老师推荐的一部非常好看的影片《地球上的星星》。

这部影片主要讲了一个八、九岁的男孩伊夏,由于阅读和书写很差,各科常常不及格,上了三年的三年级,被原来的学校开除,后来被爸爸妈妈送进一所寄宿学校,但是在一位美术代课老师尼克的引导下,渐渐地增强了自己的自信,进步越来越快,在一次全校师生都参加的隆重的美术比赛中,他打败了尼克老师,成了冠军,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看着这部影片,我和妈妈几次都感动得热泪盈眶,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这两段:

一、当校长宣布伊夏打败老师成为美术比赛的冠军时,他在尼克老师的鼓励下,默默地走上领奖台时,他扑到尼克老师的怀里,一直激动地哭个不停。

二、放暑假了,当她得爸爸妈妈和哥哥都赖接他回家,大家都上了车,他走到车前望了一眼尼克老师,又跑向老师的怀里,老师也把他高高地举了起来。

最令我印刻深刻的是:尼克老师针对伊夏的特点,每天都帮他复习,伊夏也认真地学习,他得字一次比一直工整,口语说得一次比一次溜,在老师和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得进步越来越大,由此可见,他付出了比其他同学更多的努力。

这部电影给我的启示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在平时的学习上,我们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还有,我们不能没有自信,更不能自己摧毁了自己。虽然有先天的不足,但是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成功的。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5

语言的力量是强大的。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她说出的每一句话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影片中提到了所罗门种族在砍树时不使用任何工具,而是一群人对着一棵大树不断地大声诅咒,不久树就逐渐枯萎,以至死亡。言语力量的强大可见一斑。言语能传达恶意,也能表达善意,更能传递情感,就看我们如何去使用它。身为老师的我们,如果言语中表达出的是赞美、表扬、鼓励、关心……那么,这样一份温暖就会传递给学生,让孩子不断积聚起正能量,奠定一生阳光灿烂的基础!

“面对问题为什么不乐观些!”伊夏从刚来学校的抑郁到后来的积极面对,成就自己。是什么带来的变化?是心态!我们面对困难时,为什么不能微笑面对他?在这个原本就是因雾霾失去色彩,因金钱而失去本心的世界里,我们已经缺失了很多。

其实每个孩子都就应有他绚烂多彩的童年,我们应走到孩子的内心,找到真正适合他自己的学习方式。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真心去欣赏、关心孩子,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并极力去放大,去鼓励,去激发,去赞美,最终让每一颗星星都发出最亮的光芒!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6

大概4.5年前吧,学校组织全体老师集体观看了一次《地球上的星星》,当时就被里面的美术老师对学生的关爱行为所深深感动了。因为害怕再次触碰到内心那一片柔软的地方,所以,一直不敢再次打开这部电影。这次因为请假的缘故,难得心静,再次把《地球上的星星》打开,同样的电影,却带来不同的感动。

首先,电影用了很长时间来呈现伊夏的各种怪异的行为,他的这些行为直接导致了成年人给他贴上了“问题儿童”的标签。甚至在他自己的父母眼中,也认为伊夏有问题,和别的儿童不一样,甚至听从了老师的建议,把伊夏送到特殊学校。

这时候,尼克老师出现了,他用自己的耐心来发现伊夏的小小内心世界,原来伊夏在美术方面天异禀赋,于是,他找来伊夏的父母,试图让他们发现孩子身上的这一特点,然后,又用自己的专业所长,对伊夏进行专业辅导,最终,使伊夏在美术比赛中获得大奖!

其实,电影故事的情节也基本上没有特别夸张的地方,但是就是这些源于生活的情节的真实,演员那种细微之处的内心戏,让人感动。更让人感动的是,尼克老师对伊夏的爱。

电影看完,依然沉浸在感动之中。想想也是,在孩子的慢慢人生之路上,能够遇到一个对自己人生有所改变的老师,那简直就是遇到了贵人了。就像常说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样,比如电影中的尼克,所有的人都认为他是个问题儿童的时候,所有人都对他横加指责的时候,他内心是多么委屈和无助,没有一个人理解他,没有一个人支持他, 没有一个人站在他的立场上,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尼克老师的出现,给他鼓励,给他关怀,给他理解和帮助,可能伊夏在成长的道路上会离正轨越走越偏。

所以说,老师这个职业,真的是天底下最伟大的职业,虽然清贫,但是却对每一位孩子的人生产生着极大的影响。让我们都安心的做一名教师吧,未来的某一天,当你看到某一位你曾经的学生因为你的话语而走上了光明的人生大道时,你才会明白你当初的哪怕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鼓励话语,都显得尤为重要!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7

看完这部电影,我发现天空中的每颗星星都不一样,有的大,有的小,有的亮,有的暗,这是上天创造的最好的礼物。虽然双胞胎有相同的外貌和身高,但他们的性格总是有些不同。事实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也是最珍贵的。没有人能取代他们。

这部电影是关于一个八岁的男孩伊森。对他来说,世界是一个充满惊喜和幸福的万花筒。他正以自己的方式与陌生的世界交流。与此同时,他正在享受地球的慷慨馈赠。然而,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他是一个另类的问题孩子。他自小学习成绩倒数第一,他的作业书上总是有无数的红色圆圈,一直是零分。我记得有一次,他让他的兄弟假装成他的父母,并给老师写了一封申请信。结果通过了,他去外面的花花世界玩了。后来,他的父母发现并严厉批评了他。时间像离弦的箭一样飞逝。在学校考试的时候,他盯着困难的数学问题,发现这些数字在跳舞。他运用丰富的想象力画了一幅画。最后,老师打电话给他的父母。老师告诉他的父母,他们的儿子有智力问题,甚至把他开除出学校。他们的父母忍不住送他去寄宿学校。

他的心受到重创,被他最亲爱的父母抛弃了。在他离开父母的那天晚上,他冲进浴室大声哭了起来。他问他的父母为什么不想要他,为什么他们抛弃了他,他什么时候会接他回家。他害怕极了,但是他没有回答所有这些问题,他开始变得困惑。每次上课,他无助的眼神都充满了无助和犹豫,直到他来了。

艺术代课老师尼克接近伊森的生活,这与以前坚守规则的老师不同。尼克主张保持孩子们的个性、思想和自由发展。在他的班级里,他把所有的桌子和椅子放在一边,演奏优美的音乐,和他的同学一起快乐地玩耍和跳舞。伊森似乎忘记了所有的烦恼和担忧。在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他非常认真地阅读和写作。慢慢地,我开始变得快乐和自信。我记得我说过,“只要你努力工作,你可能还是和以前一样,但总会有一些不同。将来有一天,你会得到两次回报。”最后,他在一次绘画比赛中获奖,开始了自己独特的生活。

我认为伊森非常幸运。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总会有一些挫折、磨难和困难。苦难不一定是坏事,但可能是好事,它会让你变得更坚强、更快乐、更自信、更活泼。此外,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人是不同的,不要因为某件事而自卑,相反,我们应该更加自豪,因为我们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没有人可以取代这个存在!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8

暑期集团干部大会说要播放《地球上的星星》,当时一听就知道一定是印度电影,果不其然,真是一部感人、发人深省的影片。面对那些特殊孩子,影片中美术老师做了一件伟大的事情,拯救了一个孩子,拯救了一所学校。我始终在想,如果我面对这样的孩子,该如何处理。作为老师,即便是知道耐心的重要,即便是知道一个好老师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帮助,但现实就是这样:你很难找到帮助他的办法,就像我每天都在教室里遇到的情况一样。影片中的美术老师是一名非常专业的老师,懂儿童、懂心理、懂教育,只有每位教师研究儿童,才能在面对影片中的孩子时,因材施教。

电影的前半段,我想,看电影的人里一定会有很多感叹于伊桑内心的挫折:所有的字母都在跳舞,听不懂“把课本翻到第几页第几行”这样简单的指令,要把不及格的试卷带回家让妈妈签字,结果却不留意地让它成为了两条小狗的玩具被撕得粉碎,为了逃避老师的咆哮和责罚而逃课……这些也让我感到辛酸,但老师的角色更多的让我感到无奈。伊桑的角色扮演得如此之好,以至于在伊桑的身上我看到了那么多我熟悉的情景:奇怪的跑步姿势、面对需要完成的任务漫无边际的出神……还有无法控制的对集体纪律的破坏!这些情景多么熟悉啊,伊桑的老师和爸爸觉的,这是伊桑的态度或者智力问题,除此以外还能是什么原因呢?和这些老师不一样,我知道这是孩子自身能力的问题,混乱的行为是因为他们无法有序地安排自己的行动,可是,即便有这样的理解,作为老师的我依然会感到无奈:因为找不到有效的方式来治疗和改变孩子的行为,老师和孩子都只能继续痛苦着,继续煎熬着。

不得不承认,现行教育模式是为大多数孩子设计的。这表现在教学内容、教育方式与教课速度上。尽管由于全民普及教育与社会化的程度,家长必须将孩子送到学校,接受这种集体的教学方式,只是,对于那些在生理上存在着差异的孩子,这无疑是一场噩梦。因为在这样的课堂上,学习有整体的、既定的步调,对于步调不适应者,没有人愿意等待你一个。停留在画图阶段的伊桑,下一阶段如同一个稍高的台阶,大家都能轻松地走上去,他却不能够。其实他只是差一点点,只是需要花费多一点时间。然而,大家已经走到了下一阶段,没有人发现他的停留,更没有人能够帮他一把。可惜的是,这个年纪的孩子,尽管思维能力尚未发展成熟,却早已懂得自卑感羞愧感等种种感受。他不说出来,或者,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与他人的差异,而是将其归因于(如父母和老师的评价)自己的“不够勤奋”。同学们早已渐行渐远,他一个人被丢下,孤单地、却还要佯装与他们在一起的样子。

与生理上的差异相比,这样的孤独才是最可怕的。于是我们看到,那个曾经能看到绚烂多姿世界的男孩,渐渐地封闭了内心,消失了热度,世界黯淡一片,再无色彩,再无光明,再无希望。一颗尚未完全绽放光辉的星星,似乎就要就此陨落。

我一直认为,在孩子成长发展的道路上,最重要的角色是父母。尽管学校与教师也十分重要,但是,由于主要的任务是一般知识的传授和面对集体学生的教学,学校与教师真的很难做到将每个孩子看做不同的人,真正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为什么他们没能够看到,或者没能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在学习方面与他人的存在生理上的差异而不是“不够努力”;他在艺术上有着卓越天分与敏锐的观察力而不是贪玩不务正业。为什么作为孩子最亲密的人,却不能够有最基本的理解;父母们习惯于关注每日的报纸,世界在发生什么,却不甚关心孩子的心灵。我想,也许他们中的很多人,根本都忽略的人生而不同这一事实,只是像大多数人教导孩子一样教导自己的孩子,把自己的孩子看作与大多数孩子一样的孩子,这真是令人遗憾的。

其实影片中的美术老师所做的事情并不复杂,不过是慢一些、耐心地、循序地教导;是小心地绝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又悄悄地制造种种机会,培养他的自信;是对失败的理解、宽容与客观归因,是及时肯定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鼓励继续前进;是无条件的关注,关切与关爱……以上这些,本来也该是父母的职责,也是他们能够做到的。我想,这一切,应该引起所有父母和将要成为父母的人的思考。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9

谁的成长,不曾留下几道伤痕!每个人的成长史中都会有一些创伤事件,在一次学习中听到这样的一个理念知识点:每一个人的职业选择,都是受到自己家族系统动力的需求,例如:一个家庭里总是为公平、正义这件事情受困,在这个家庭里的后代里一定会产生一个律师。这部电影最初的一个忧郁的眼神,把我带到了另外一部电影中——《嗝嗝老师》。

《嗝嗝老师》这部电影也是一部印度片,嗝嗝老师天生带有一种神经性的疾病,不受控制的发出咯咯的声音,从小到大得不到来自爸爸的肯定,她的梦想就是要做一位出色的教师,这一梦想成为笑柄,被周围的人嘲笑着。在无数次面试碰壁中,也不曾放弃自己的梦想。一切都是使然,一所学校特殊班级,成为一个学校的难题,没有人愿意带领这个班级,无奈之举下,校长请嗝嗝老师担任了这个班级的老师。于是成就了一个老师的梦想,与其说成就了老师,不如准确的说成就了一群人的梦想和改写了一个民族对什么是教育这件事情的认知。

通过一个眼神,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个自己;通过一个孩子的行为,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或者理想中的自己;通过去帮助一个孩子的成长,不断的去滋养自己内在的小孩。这是教育者最伟大之处,不经历自己疗愈与成长的教师,是没有办法去发现、去看见一个孩子表象下的生命真相。很随喜今年我们峡小提出了一个“学科心理学”的全新理念。学科心理学以我的理解就是,用科学的的视角去看待一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和这部电影里的理念不谋而合。学习能力的概念,南希博士曾经提出过,并帮助了一大批的孩子从中获益。这一理念的提出,让许多从事教育的工作者,改变了自己以往的经验。南希博士并不是教育工作者,而是一位心理学家,他和他的合作伙伴,从孩子的心理、脑部发育的特点,成长的环境入手,提出了“学习积木”的理念。学习积木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孩子的学习能力,传统的教育者,只是单一的去解决一个孩子单科的学习成绩,认为一个孩子学习成绩出现问题,不是不够努力,就是这个孩子的天生资质不够。南希博士提出一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包含了十块积木,四块基础的积木,六块思维能力积木,一块高层策划统筹积木。这十块积木独立运作确密不可分,一块积木运作不良,就会出现孩子的学习能力障碍。

让我们再一次回到电影中的一个故事情节中,老师去家访,父母带着一脸的无奈和‘无知’,这份无知里充满了担心与爱。从来没有去思考过,孩子出现了认读障碍,和孩子的大脑组织以及和孩子的自身感官的不协调有关。从来没有想过,孩子只是有一个人读障碍,却看到这个孩子其他方面的才华出众。我想这不是一个家庭的认知,是整个教育界都存在这样的认知偏差。借由一部电影引发了自己的几点反思:

1、学习积木在学校中的运用;

2、校园课间操与社团的成立,是否可以有效做到特殊孩子的解决应对措施方案。

3、家庭教育的全面性,不仅仅只是爱与接纳,还有成长的规律以及特殊孩子的特殊解决办法。

感谢遇见,在每一次遇到中,都能照见自己的那颗完美的灵魂!在召见中,不断的去发现自己,成长自己,成就自己,让自己不愧教师这份职业。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地球上的星星读后感 | 地球观后感 | 观后感重返地球 | 地球脉动观后感
上一篇:建军大业观后感汇编11篇 下一篇:雷锋电影观后感(合集十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