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关心弱势群体的实践报告通用

2024-06-02 08:18:03 关心弱势群体的实践报告

【#实用文# #关心弱势群体的实践报告通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句话的意思是:不仅要关心爱护自己家的老人,也要关心爱护别人家的老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爱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报告(精选1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心弱势群体的实践报告 篇1

经过为期五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我们xx学院关爱空巢老人社会实践队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在这几天中大家因为天气炎热而有所懈怠过,也因为生活环境不好而感到困顿过,但大家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更多地是互相鼓励,以最短的时间去调整心态,积极的投入到志愿服务当中。

在本次社会实践中,我们学会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我们懂得了老一辈们生活上的不易,他们的勤俭节约与我们的奢侈浪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倍加珍惜我们幸福的生活。当他们如同我们这个年纪时正顶着烈日在农田干活,而我们坐在空调屋里抱怨这抱怨那;当他们吃着咸菜时,我们在评说着食堂的饭菜不好吃;当他们奔跑于田野时候我们正玩着各种无聊的游戏。在与老人们的相处的这几天中,老人们的无私与伟大深深打动着我们。这些空巢老人的子女常年不在家,他们有的独自生活,有的还需照料不能随父母去外地的孙子孙女,所以生活上的节俭可想而知。

而且,老人们年纪大了,有的老人会经常生病,在生病期间由于子女未在身边,所以只能自己照顾自己,他们的心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身处外地的儿女总是以工作忙为由而不回家,这让老人想让子女回家又怕耽误了他们的工作。导致老人只能如此孤独的一日又一日的度过。生病时也只能自己强忍着,不敢告诉儿女,怕他们担心。

在暑期实践的这几天里真的感觉我们收获了许多精神食粮,在我们为老人奉献出自己服务的同时,老人们也给我们好好上了一课。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所以,在实践的这几天我们可能会因为一些事情不开心,但我们从不表现出来总是把自己灿烂的笑脸展现在老人面前。希望通过自己的绵薄之力为老人带来欢乐的时光。同时也希望那些出门在外的游子们在奔波于工作的同时也不要忘记独自在家的老父母。“子欲养而亲不待”世间最悲伤的也莫过于此。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趁父母健在时好好的去疼爱关心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只要有机会我们就应该多去参加这种社会实践以便去更好的提升自己。

关心弱势群体的实践报告 篇2

7月7日下午,嘉兴学院商学院关爱空巢老人志愿队22名成员前往嘉兴万达广场,举行了一场以“情系夕阳,爱满空巢”为主题的公益活动。志愿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呼吁关爱空巢老人,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本次活动得到了万达集团的鼎力相助。

为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前期,团队经过充分讨论与准备,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宣传单的发放与讲解、倡议板签字与留言、祝福视频的录制和小游戏四块活动内容。还在活动前进行了线上线下的宣传推广,为活动进行预热。

活动半小时,志愿者们就成功发放了100余份宣传单,不少市民主动扫码关注了团队开设的宣传平台,并进行更深入地了解。志愿者赵凯雯深有感触得说:“我们也没想到,现场会有这么多人愿意停下脚步,细心听我们的讲解,甚至还有志同道合的人希望加入我们的队伍,这让我们感觉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开开心心”一声稚嫩的声音传来,只见活动场地中间,一位可爱的小女孩站在鲜花和气球之间,对着镜头一字一句地说出她的祝福语。稚嫩的祝福,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好像是一个时代对另一个曾经为这个时代付出一生的那一代人的寄语。在祝福视频录制场地,有像这样幼年的,也有很多年轻的大学生,其中甚至不乏一些年过半百的老年人。他们有的是为父母,为爷爷奶奶祝福,也有的是为了同龄的却比自己更需要关爱的独守空巢的老人送上一份祝福。一位参与者说,自己是在孩子的鼓励下来拍视频的,小孩子都有这份心,作为大人,更应为关爱空巢老人做出一份努力。显然,关爱空巢老人,需要不同年龄段的人共同的努力与付出。

整场活动下来,团队宣传平台的关注量翻了好几倍,团队的负责人也接到了其他公益组织的合作电话。作为一支由大一学生组成的公益团队,能够获得这样的支持,既是对团队的肯定,也是一种莫大的动力。这充分显示了社会各界对空巢老人的关注,也预示着国家老龄化事业的可持续性。团队成员希望经过接下来的努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空巢老人,关爱空巢老人,让空巢老人不再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

关心弱势群体的实践报告 篇3

实践内容:敬老院社会实践

实践地点: 咸阳北路敬老院

实践时间:20XX.11.25

实践成员:

实践背景: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此种思想道德教育建设,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让大学生们以实际行动为老人家送温暖、献爱心,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青春力量。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良好传统,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更应该爱老,发扬老祖先的良好传统。爱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让我们学会爱老敬老。

去敬老院慰问主要原因是关心老人还是应该从身边做起,我们身边就有老人,在许多人眼里,敬老院是孤寡老人的栖息之所。而现在,许多子女成群的老人主动走进了敬老院。他们有的以前是教师、工程师、干部,也有艺术工作者。选择敬老院,因为子女工作忙、家里楼层高、没人陪自己聊天;更因为在这里与同龄人朝夕相伴,共同的兴趣爱好,相近的人生观念,让他们更能感到夕阳无限好。

实践目的:通过到敬老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农村敬老院老人的生活状况,了解老人的生活态度,给老人带去关爱,带去温暖和祝福,是老人安享晚年

前期准备:同院青协一起与敬老院院长取得联系,在得到院长和倾斜负责人的答应后,我们开始预备关爱活动的细节。在活动前一天晚,我们小组讨论集合时间并说明往敬老院的留意事项。

实践内容及感受:

我们八人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所以每个人也都有不一样的经历与感受。

八人组之安妮:早上天气不错,我们八人组一同前往咸阳北路敬老院,我们怀着很兴奋的心情一路直奔目的地。令我们很意外的是几个老人知道有几个大学生要来看望他们,而且特别开心的招待我们,这样的事情令我们受宠若惊。

后来,我们又和老人们聊天,从这些聊天中,我有很多感触。通过聊天,我们了解了老人们日常的生活。老人们有些是在家呆不住,子女工作繁忙,有些是被子女送过来的。虽然有的刚刚不太习惯,不过时间长了逐渐习惯起来。老人家在这里都过得很开心,他们有时间的时候会在楼下的树阴或者是楼上先房字里看一下电视或玩一下麻将,也有是到楼下做一些简单的锻炼的。因此,老人在这里也可算是可以晚年安康。

老人们也分享了他们生活中的一些趣事以及他们美好的往事,我们有说有笑,个个都很开心,每个人脸上都挂满笑容,这个场景很美好,值得我一生去回忆。

老人们都出来散步和锻炼身体,.敬老院有个很大的院子,里面有很多锻炼身体用的运动器械.有相当多的老人们在散步和锻炼身体,看见我们来了,就和我们一起玩些小游戏,虽然他们年纪比较大,但是他们还是有一颗童心,每个老人都玩的非常开心,看到他们的笑容,我们感觉更开心。

老人们平日里很孤独,儿女大多不在身边,有的甚至没有儿女,他们要的'也许不再是简单的金钱所能代替的,在生活的温饱要求之上,有人在身边那是最最开心的了.<常回家看看>里歌词写得好,老人要的是有人陪他们聊聊天交流一下心声。我们现在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很多都已经不在了,所以看到老年人,我们可能会特别的想念自己已故的亲人,不自觉得就想和老年人们亲近亲近,就像对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样,想要关心他们,照顾他们,而他们也会把我们当成孙女,孙子一样,拉着你的手,把他们的那份慈祥加注在你身上,而我们也欣然地接受了。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从孩童到青年,从青年到老年的过程,经历生与死。我们现在还是青年阶段,未来亦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要走,如何走下去,我想,每个人都应该心中有数。也许当我们走完我们的人生旅程,该休息时,是否也会象敬老院的老人那样快乐开心地度过自己的晚年呢?

我在某个敬老院的墙壁上有这样一段话:孩子!当你还很小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教你慢慢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教你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头发、拧鼻涕。这些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是多么的令我怀念不已。所以,当我想不起来,接不上话时,请给我一点时间,等我一下,让我再想一想……极可能最后连要说什么,我也一并忘记。孩子!你忘记我们练习了好几百回,才学会的第一首娃娃歌吗?是否还记得每天总要我绞尽脑汁,去回答不知道你从哪里冒出来的吗?所以,当我重复又重复说着老掉牙的故事,哼着我孩提时代的儿歌时,体谅我。让我继续沉醉在这些回忆中吧!切望你,也能陪着我闲话家常吧!孩子,现在我常忘了扣扣子、系鞋带。吃饭时,会弄脏衣服,梳头发时手还会不停的抖,不要催促我,要对我多一点耐心和温柔,只要有你在一起,就会有很多的温暖涌上心头。孩子!如今,我的脚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所以,请你紧紧的握着我的手,陪着我,慢慢的。就像当年一样,我带着你一步一步地走。若为人子女也不懂得如何体谅他们,那他们便只能于痛苦中渡过余生,黑暗中逝去……我想,只要我们在自己的人生中付出过,努力过,无论成败,我们都已拥有了自己一段美好的回忆。我们没有好遗憾的了。现在我可以想象,那时候的我们是否也会像今天老人院中的老人那样知天达命呢?一定会的。

通过这次跟老人们的聊天,使我们明白了很多,明白到他们过去的经历,明白他们的辛劳,明白他们对他们儿女的记盼,更明白他们对我们的希望,也知道了他们内心的一些感受。

通过今天的实践,我懂得了很多,我希望以后有更多这样的机会,这也让我想到了我的家人,以前的我有很多不懂事的地方,在家里,爸爸妈妈把我当宝一样宠着,什么事也不让我做,深不知他们累了一天回家来还要奉承我们,只考虑到自己的快乐,自己一时的舒服,却从来就没想过他们的辛苦,想到以前真的觉得自己很对不起他们,自己也已经不小了,也应该懂得如何去承担,如何去分担他们的忧愁了,我们应该让父母感到我们长大了,让他们对我们放心,让他们为我们自豪。总之,这次感触很多。

这次社会实践给了我一次很好的社会生活体验机会,让我看到了孤寡老人的孤独和社会对他们照顾的不够。增强了我的社会责任感,身为一个大学生不仅要有努力学习,好好工作的决心,更要有为社会,为祖国分担压力的行为。同时这次社会实践也让我品尝到了帮助别人所获得的乐趣。

短期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从实践中得到锻炼。

关心弱势群体的实践报告 篇4

“这次,我们要和泉源乡的孩子们度过一个愉快的一周。”队长宋放对大家说。“我终于可以和那里的孩子们一起玩了!”志愿者时佳高兴的说道。山东省郯城县泉源乡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儿童留守现象较明显。服务红色老区发展,发扬志愿服务精神,7月15日,临沂大学教育学院组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泉源乡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系列活动。在一周时间里,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玩耍,与乡亲们相互交流,传播知识,播撒希望。

一、活动启动众爱汇聚

7月15日,由山东省政协和临沂大学共同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郯城县泉源乡五湖小学正式启动。省政协驻村各第一书记、郯城县妇联、团委、泉源乡党委以及临沂大学团委、教育学院党委等有关代表均出席此次启动仪式。当然,在启动仪式上,还有一群可爱的孩子们,他们是来自泉源乡五个村的留守儿童,年龄多为6—10岁,还有的是姐姐带着弟弟,有的是双胞胎。在启动仪式开始之前,孩子们就被五湖小学的老师们安置在教室里。在我们来之际,他们都很兴奋,有的孩子直接跑过来问道:“哥哥姐姐们,你们是来教我们读书的吗?”“是啊,我们可以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啊,好不好呀?”孩子们听到后仿佛都很期待,感觉他们一直在等着这群志愿者,来陪伴他们与父母相离的日子。

启动仪式结束后,孩子们纷纷上台接受临沂大学校团委捐赠的图书、跳绳、毽子等文体用品。“这个跳绳好漂亮,我还想要一根给弟弟玩。”8岁的可欣拉着5岁弟弟的手跟志愿者说道。后来,可欣又领了两根跳绳,两个键子,队长还把随身带着的笔也送给了她。有一位小男孩指着大家问:“你们都是大学的吗?”“我们志愿者来自大学,那些叔叔阿姨来自不同的地方,我们都是为你们来的。开心吗?”志愿者王桂艳牵着他手回答。小男孩听到笑了笑;在后来交流和了解中我们知道了,这个小男孩叫刘海,自一年级起他就和奶奶一起生活,平时非常听话,学习也很好。

一片爱心是一缕阳光,众人的爱心却是整个太阳。体现出担当和责任的各级领导以及志愿者们,各投身于志愿服务的爱心人士,在这明媚的阳光之下,以爱之名,让感动流淌在留守儿童的心间。

二、丰富有趣欢乐成长

7月15日下午,志愿活动正式开始了。整个活动采取分点配队,分点实践,分点考察的方式;活动基地共为四处,分别为郯城县泉源乡中学、西五湖村委会、五湖小学、大马庄村委会。每处活动基地有4—5名志愿者。活动内容贯穿“关爱留守儿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这一主线,立足于留守儿童的发展状况和泉源乡基础设施的实际情况,以教学辅导、心灵交流为主,社会调研与家校走访并重,具有多方面、多视角、多交流、多关爱的特点。

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7月15日下午,17名志愿者和108名留守儿童召开见面会。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呼志愿者们哥哥姐姐,每位志愿者也把孩子们看做自己的弟弟妹妹。在见面会上,大家都互相介绍了自己。之后,志愿者们带领孩子们一起做起了游戏。大家都玩得很开心,直到傍晚才不舍的离去。7月16日上午,大马庄村。在这里,五名志愿者按照活动方案,举办了学习辅导、读书讲故事活动。学习辅导结合孩子学习的实际情况,三名志愿者认定自己辅导的学生,帮助孩子多学科性、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复习。读书讲故事活动则由孩子和志愿者互动进行,志愿者李厚裔同学为孩子们生动的讲了《小猪变形记》、志愿者孙文则给孩子们带来了一个益智故事《太阳的颜色》。孩子们积极性很高,启发性强,在聆听故事的过程中也学习去努力和独立思考。活动后,孩子们写下自己的感想与大家一起分享。平平在听完故事后写道:我也要成为太阳,给世界七种颜色。7月16日下午,五湖小学。陈海棠等五名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分组开展心理小游戏活动。志愿者王桂艳主讲,从自我介绍、相互交流、心理游戏等多方面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传递快乐,点燃希望。志愿者时佳亲身引导,大家学习歌曲《最好的未来》,孩子们认真学习,在爱的歌曲与爱的怀抱中度过愉快的一上午。7月17日下午,西五湖村五湖村志愿地点设在村中心。鉴于此个分点留守儿童相对较少,每名志愿者全程负责三名孩子。在志愿者与孩子们相互介绍时,孩子们都表现得十分热情。在给孩子们送去礼物之后,有名孩子十分激动,送给了志愿者自己精心制作的小贺卡。西五湖志愿者对孩子进行一对二辅导,并在学习中不断加强交流,渐渐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期间,张毓组织观看励志电影《阿甘正传》并与孩子们交流电影观后感,孩子们从观看励志电影和与志愿者交流中不断收获,得到成长。7月18日下午,泉源乡中学支教地点设在教学楼7年级2班教室,孩子们年龄大都较小,男女生比例基本持平。志愿者基于孩子以及自身实际情况,特别安排绘画课和舞蹈课。绘画课以简笔画为主,由志愿者王文钰、陈冠军共同教导孩子们利用常规图形画出简单动植物;舞蹈课由贾晓伟负责,教孩子们《我的小小手》。男生在绘画课表现突出,女生则在舞蹈课上表现更加优秀,整个活动秩序井然,志愿者细致耐心,孩子们乐意开心。

三、家庭走访感悟真情

7月18日上午,在立足于志愿者与孩子们的交流和了解,征得家长同意的情况下,志愿者队决定对泉源乡集东村杨熙蕾、秦义涵两位同学进行家庭走访。据了解,这两位孩子不仅在学校成绩优秀,在家里也能吃苦耐劳,她们都是留守儿童。其中杨熙蕾,12岁,上六年级,因家庭原因,小时候转过两次学,因父母在外务工,她和奶奶生活在一起;秦义涵,11岁,上五年级,与弟弟一起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家长们都热情接待,对志愿者的到来表示惊喜和欢迎。

家访过程中,志愿者们与爷爷奶奶进行亲切的交流,在关于两名孩子的日常生活、学习成长等方面情况都有了详细的了解。熙蕾和奶奶住在老式红瓦房里,奶奶除了照料熙蕾外,还编织绳框,每天能编3个,而每个只有1.8元,熙蕾很听话,经常帮助奶奶编绳框,表现出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义涵自小被爷爷奶奶带大,非常喜爱爷爷奶奶,义涵说要努力学习,实现她的舞蹈梦。

四、同聚一堂,共铸篇章

7月18日晚上,由山东省政协、郯城县泉源乡政府、泉源乡各小学、临沂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团队共同举办的唱响泉源消夏晚会在西五湖村广场举行。整场晚会共有18个节目,其中,临沂大学志愿者团队编排的6个精彩节目,获得在场观众的一致好评。4名志愿者被邀请担任节目评委,评选村民参演节目。晚会上,由志愿者发起组织的留守儿童合唱节目《最好的未来》引起群众热烈的掌声;由志愿者与“第一书记”合唱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歌唱祖国》把晚会推向高潮。留守儿童樊启蒙、上官鑫真情朗读的《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感动全场。晚会结束后,张泽华授予志愿者代表宋放“关爱留守儿童,情系老区人民”锦旗。

五、真诚感悟,回报社会

通过这几天的社会实践我们认识到群众的支持,地方以及学校党委机关的支持与拥护是我们此次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活动自始至终得到父老乡亲以及孩子们的支持与配合,无论是队员们的吃住问题或者活动的流畅度,活动的宣传,深入留守儿童家庭的调研,抑或是关爱留守儿童的宣传活动,当地的政府、学校和群众都给予很大的帮助,此次活动,我们学会了如何待人处事,学会了用真诚和微笑去帮助和感谢他人,我们收获了信任,收获了果实,收获了快乐,收获了成长!

在七天的志愿服务过程中,志愿者与留守儿童的亲切交流,与乡亲们的良好互动,促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关爱留守儿童,在行动中充分体现出来。临沂大学社会实践团队将继续秉承“实”的校风,明义、锐思、弘毅、致远,在责任与担当中,关爱留守儿童,服务红色老区发展,弘扬正能量。

关心弱势群体的实践报告 篇5

20xx年1月27日早上,天空飘飘扬扬,漫天飞雪,一改连日来的雾霾天气,空气清新。但是大雪天也给居民的出行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尤其是我们老旧小区,老年人居多。

为了保障广大居民的出行安全,上午九点,唐园社区组织工作人员、志愿者开展扫雪活动,方便社区居民。

虽然雪花仍在飞舞,天气非常寒冷,但是大家干劲十足,分工合作,拿着铁锹、扫帚努力地清扫着人行路面的积雪。大家吃苦耐劳、热火朝天的精神也感染了临街商户,商户们也参与进来,自觉地清理门前积雪。过往的行人看到这一幕,深深感受到了社区工作人员与志愿者们的奉献精神,纷纷投来赞许的目光,有的竖起大拇指点赞!

经过大家两个多小时的.努力,小区主干道、临街路的积雪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真正做到了“边下边清,雪停路净”。

此次扫雪活动活动,社区工作人员发扬店小二精神,任劳任怨、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为居民安全出行做出了积极贡献。

关心弱势群体的实践报告 篇6

十一回家听到我些们小区一位老人跳楼的事让我开始关心空巢老人的问题。为此我在网上搜集了一些资料;观看了几段空巢老人的采访视频;还走访了我们社区的一个老人公寓。总的来说他们的生活状况不容乐观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下面对我这段时间的“调查”做一个简短的报告。

所谓空巢,即“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鸟离巢后的情景,现在被引申为子女离开后家庭的空虚、寂寞的状态。空巢老人即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独自生活的老年人。生活不便、精神寂寞、病痛折磨空巢老人冷暖往往只有自己知道。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据xx老龄办目前公布的统计数据,xx老年人口明年将达到25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则会超过1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0%。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长,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迅速扩大。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空巢老人现在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子女照顾不周,生活不易。

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我国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1/3,其中不乏众多空巢老人。xx省老年学学会课题组进行了一次城乡空巢老人调研,通过抽样调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觉生活无人照料是面临的最大困难。对他们来说,吃饭、洗澡、做简单家务已成为生活的最大困境。我曾看过一期关于空巢老人的访谈节目,那画面我至今都记得。一位年轻的女记者去看望一位住xx胡同的老奶奶,她至今未婚一个人住在一个单间,生活很是简单。女记者在老人家待到晚上记录了老人一天的生活,当晚上老人脱下脚泡脚时女记者忍不住流泪了,老人的指甲印长时间为修剪都长变了形。女孩问情况时,老人只是说人老了腿已经弯不上来剪了,女孩把指甲刀从包里拿出来给老人削指甲,只听老人说上次还是几个月前一社工来帮我剪的。

这样的事还很多。

20xx年3月,75岁的中科院院士、被国际医学界誉为“世界断肢再植之父”的陈中伟教授,在xx独居的家中意外坠楼不幸去世。87岁的许大爷独居在xx石景山的一个小区,今年冬天连续的大雪让许大爷家里“断粮”了,老人无法外出买菜,到了深夜,刚刚忙完工作的外孙才给老人送来了食物。家住xx五棵松的王奶奶家中供暖出现问题后久等未能解决,无奈中只能抱着暖水袋躲在被窝里,给儿子打去求助电话。

二、郁郁寡欢,疾病困扰

“人老了还能有什么盼头呀,瞎过呗!”一句话道出了多少空巢老人的悲凉心态。据报道,今年年初,在xx,一周内有三位空巢老人自杀;xx的一位空巢老人因为太想儿女,屡次轻生,在今年重阳节时跳楼自杀。

身体机能衰退、个人价值丧失,没有子女陪伴,都让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对生活失去希望。据xx、xx、武汉、厦门等多个地方对城乡空巢老人的精神状况调查显示:心情暗淡、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脾气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与人相处,得过且过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见的心理体验与情绪状态,一些空巢老人甚至想到了自杀。

xx老龄办、xx老龄办入户调查显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希望与人交流、老有所乐、老有所用。xx鼓楼区对空巢老人的活动需求调查显示:希望子女多打打电话、常回家看看成为众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托;多组织老年公益活动、创办老年活动室则成为空巢老人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心理诉求。xx、xx、xx等多个地区关于“空巢老人”身体状况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老人都患有各种各样的疾病,其中超过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疾病。据xx省城乡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显示:54.64%的老人表示,因为无人照料,所以最怕的就是生病。

关心弱势群体的实践报告 篇7

作为大学生,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应当积极参加社会活动,通过这次社区服务活动,我熟悉了社区在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物产特色,民间风俗等方面的特色,进而萌生出亲切感、自豪感,并懂得珍惜,保护他们。

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走向社会,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增强社会职责感,培养并提高社会交往,组织管理,分析思考,实践创新潜力。

参与社区管理,协助社区出墙报,普法宣传,进行清洁楼道,捡拾垃圾等活动,清理绿化带内随意丢弃的垃圾,帮忙清理社区内墙面上张贴的广告;帮忙社区居民分发报纸,服务孤老,为社区孤寡老人做家务事,收集社区废品,将经兑换的现金用于社区公共服务建设,为社区种植绿色植物,开展绿色环保活动;在社区开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宣传活动,开展本地区水资源状况的调查并提出改善的推荐;开展读书学习互助活动,帮忙和指导社区内的小朋友开展读书活动;进行义诊活动,给小区的居民进行基础诊疗并宣传保健知识,将诊疗结果进行记录。

通过这次社区服务,我发现在社区存在一些问题,在楼道里,地面上,甚至是居民的防盗门上,都贴有小广告,这不仅仅会对社区卫生构成威胁,还会影响社区的整体整洁性,对社区居民的情绪也有必须的破坏作用;另外,社区花坛里的花草毁坏程度较重,由于小区内停车位紧缺,不少居民直接将私家车开到周围的草坪上,这种做法直接影响到草坪的使用寿命,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我推荐在草坪上立上警示牌,写上警示语,这样能在必须程度上遏制此类不礼貌做法,我还发现,社区内供人们娱乐休闲的健身设施普遍较少,由于社区内老人和小孩子较多,因而常常有设施不够的.现象发生,为了给社区居民创造一个和谐的社区环境,我推荐相关部门应尽快采取措施,确保此类现象不再发生。

通过这次社区实践,让我从中得到了在平时学习生活中无法领悟到的东西,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人身处工作岗位的那份热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我们作为大学生,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应当积极参加社会活动,通过这次社区服务活动,我熟悉了社区在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物产特色,民间风俗等方面的特色,进而萌生出亲切感、自豪感,并懂得珍惜,保护他们;留意社区中人们关注,谈论的问题,并能学会综合而灵活的运用自己的知识来加以解决,从而掌握基本的服务社区的本领,构成建立良好生活环境的情感和态度;在服务的过程中学会交往,合作,懂得理解和尊重,构成团队意识和归属感,增强服务意识和职责感,自觉地从身边小事做起,关注社区,国家,乃至世界的环境问题,并养成随时随地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我想,这才是社区服务的好处所在。

关心弱势群体的实践报告 篇8

一、调查对象

居住在本社区的空巢家庭老年人。

二、调研目的

调查了解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帮扶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经验做法,研究探讨对策办法,加强城镇空巢家庭艰巨老年人的帮扶工作,给上级党委研究老龄工作带给决策依据。

三、调研方法

对辖区空巢家庭老年人进行了问卷和入户调查。

四、调查成就

(1)空巢老人中女性多于男性,70岁以上的占多数。本次调查对象24人,男性9人,占被调查对象的37.5%,女性15人,占被调查对象的62.5%;60-69岁7人,占被调查对象的29.2%,70岁以上17人,占被调查对象的70.8%,其中80岁以上的6人,占被调查对象的25%。

(2)大部分是有工作单位的,生活来源靠退休金的占多数。在被调查的空巢老人中,有工作单位的20人,占83.3%,无工作单位的4人,占16.7%;以领取退休金为生活来源的20人,占83.3%,靠社会救助的2人,占8.3%,靠其它生活来源的2人,占8.3%。无一人靠子女资助。

(3)小学及肿恣文化程度占绝大多数。在被调查中,文盲1人,仅占4.2%,小学11人,占45.8%,初中6人,占25%,高中5人,占20.8%,大专1人,占4.2%。

(4)身体状况及生活潜力。在被调查的24位老人中,身体健康的有15人,占62.5%,一般的5人,占20.8%,两项合计20人,占83.3%,身体差的4人,占16.7%;生活能自理的19人,占79.2%,身体不好的5人,占20.8%,其中有两位的眼睛残疾,视力相当低,生活难自理;

(5)子女状况及导致老人空巢的原因:子女状况不好的5人,占20.8%,一般的7人,占29.2%,精良的10人,占41.7%。无子女的2人,占8.3%。在有子女的空巢老人中,子女住在别处的17人,占70.8%,其它的5人,占20.8%。

可见,“空巢”老人家庭构成的主要原因是子女学习工作繁忙无暇顾及老人或子女长期在外地。

(6)空巢老人的愿望:

1、日常生活的帮忙:在被问及空巢老人中,79.2%的老人认为无急需解决的问题,有20.8%的老人,急需解决生活、就医等各种问题。

2、出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方面的思考,在被及的空巢老人中有80%的不愿与儿女同住,82%的表示愿意到敬老院过群众生活。

五、调查反映的主要问题

空巢老人缺乏照料是本次调查反映出的主要问题。这种照料就应来自两方面。一是家庭成员照料,二是组织照料。调查中,有17人的子女不在身边,加上有5人的子女因其它原因没有与老人住在一起,在有子女的老人中,几乎都没有得到本人子女的照料;另一方面,由于组织机构、设施、人员等因素,导致关照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组织照料还做得不够。如何通过轨制化的安排,建立有效的服务机制,不只是空巢老人的热切期盼,也是许多老龄工作者和城镇基层工作者深入思考、用心探索的问题。

六、对策推荐

空巢老人家庭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人们价值观改变的成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这个特殊群体的生活状况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让人忧心,亟待我们通过调查研究提出解决对策推荐。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保障机制。首先应建立健全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轨制。其次,建立健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在调查中,有6位空巢老人的生活、身体特别不好,他们没有生活来源,只靠低保维持生活,且身体不好,视力差,他们十分期望政府、社会组织的关怀,所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保障机制能够适度缓解了老年人生活和就医压力。

(二)处理好居家养老及社会养老的关系。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养老方式是此刻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由于我国特有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几千年文化习俗的影响,目前我们就应推崇以居家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养老方式。要加强“孝道”文化宣传,提高民众家庭养老意识。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之风,弘扬传统美德,赞誉敬老养老先进,谴责不尽孝道行为,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理念深入人心,使子女应承担的赡养和照料老人的.义务落到实处。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子女与老人同住,如建房时首先要思考安排好老人的住房,给照料老年父母的子女每年增添休假期等。在社会养老方面,除了政府加强主导作用,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和加大硬件设施建设的力度外,还要做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构建空巢老人关爱服务体系。一是建立空巢老人数据库。将社区60岁以上空巢老人建立信息齐全、资料齐备、一人一档的数据库。二是建筑空巢老人关爱服务网络。通过组建空巢老人关爱服务队、展开“空巢老人关爱结对”活动,互助服务活动、抓好日常生活服务工作等,矫捷展开关爱服务工作。三是完善帮困救助体系。整合各种帮困资源,为生活艰巨的空巢老人带给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帮忙,坚持做到“重大节日面上帮、特困对象重点帮、突发事件及时帮”。四是健全应急预案机制。建立健全空巢老人结对关爱管理制度、上门察看制度、电话慰问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制度等,以保尽早发现和及时处理老年人的特殊困难,避免意外状况发生。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在街道、社区各级党政领导支持下,调整充实社区老年组织机构,采取就地、小型、分散的原则,组织老年人展开娱乐、健身、读报、看电视、上老年电大、短途旅游等资料的各项活动,特别要鼓励、引导“空巢老人”走出家门,参加室内外各种活动。充分发挥老年活动中心的作用。改变过去单一搓麻将现象,设置电视、聊天、健身等多种活动项目,组织老年人学习政治时事,开展各种趣味性的文化娱乐活动,吸引“空巢老人”融入其中,参与社会活动,消除孤独寂寞感。

(四)加强家庭监护,确保“空巢老人”安全。“空巢老人”家庭的出现,常使老人处于无人照顾,突发疾病抢救不及时,生命受到威逼状况,这是“空巢老人”面临的安全问题。社区要分工专人负责“空巢老人”家庭管理,调查摸清辖区内“空巢老人”家庭的基本状况,并建立家庭档案。组织社会闲散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定点、定人为“空巢老人”带给买菜煮饭、购物、打扫卫生等低偿家政服务;组织志愿者、身体健康的低龄老人等成立爱心互助队伍,采取结对帮扶办法,对高龄、体弱动作不便且经济拮据的“空巢老人”带给无偿服务,解决“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问题。怎样体会到学生的反应。有了这份动力,才会想出设计出更好更科学的方法,应用于教学过程,启发式教学等方法才能很好的应用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其次是要设定较高的目标,同时又要思考到效果不佳时,自己的反应。就是预先想到效果不好时,自己应承受这份压力,较好期望固然很好,但若由于自己的潜力所限以及各方面的变化,引起教学效果不佳,自己应理解这一现实。不能因为一时的冲动,而破坏了整个活动。当我第二次课效果不好时,当时实在难以理解,尔后的两天为下次的备课则没了兴趣,没有了热情,自己前两次作了充足的准备为什么会这样我在思考这些,思虑再三,还是备课不充分,没有更好的调动学生,既没有预计学生的反应,又没有思考可能发生的状况,比如第二次课的板书问题,这都是没有预计到的。

而当我在第三次课时,情绪平淡而又有热情,坦然应对一切。这样就好了许多,语速较前两次慢了一些,课堂中出现的错误少了许多。

总的说来,实习让我收获许多。不仅仅仅是对教学,做任何事情都满怀热情。我抵制住了第三次课前的不良反应,作了充分的准备。对事情结果期望高,严要求,又要以最坏的结果来思考,坦然应对。这是我较深的体会。

最后,我还想说的事,感谢张老师的悉心热心感怀。每课必听,不管是试讲还是上课,更重要的事提出学生的问题,以一个有丰富经验的老师来发现这些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对学生最大的负责与帮忙。同时,我们这一团对也是值得学习的。互相帮忙,照应,共同进步。

关心弱势群体的实践报告 篇9

为了更好地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提高为老服务水平,真正掌握全县空巢老人基本生活现状,我县组成21个工作组(以乡镇和社区为单位,每个乡镇选定条件各异的2个村)通过进村(社)入户、深入访谈,分别从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社会成因、精神慰籍、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等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现将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共有老年人6.31万人,占总人口的12.09%,高于国际上规定的老龄化社会标准2个百分点。其中空巢老人19435人,占老年人口的30.8%;身体状况较差的有1.4万人,占总数的22.19%;经济状况较困难的有1.2万人,占总数的19.01%;特困的有3827人,占总数的6.06%。现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外出经商、务工,空巢老人也随之与日俱增,这种现象在农村尤为突出。

基本现状

空巢老人的养老意愿主要为居家养老。有些老人目前居家生活但有社会养老意愿;居家养老的空巢老人考虑到将来的身体状况下降、需要别人照顾及自身安全出现问题时,表达了将来的养老意愿为雇佣保姆、居家养老或机构养老,但对机构养老尚存在一些心理顾虑,包括不习惯、受限制、入住难、服务差、费用贵、对家庭的名声影响不好等因素。

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困难较多。包括在家料理家务困难、外出购物困难、参加社会活动困难;当老人遇到困难时,首先会选择依靠自己的力量或夫妇分工合作来解决问题,当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而不能自行解决时,会选择求助子女、亲戚、邻居来应对困难;空巢老人都表示遇到困难时会尽量自己解决,不愿求助别人,主要原因是认为对其不放心、自己也觉得不大习惯;更不想欠亲戚邻居的人情。面对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他们希望村(社区)能够解决老人生活上的困难、丰富业余生活、掌握基本信息、帮其出谋划策等。

在情感方面表现复杂化。多数空巢老人大都处于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独出独进的生活状态,面对着冷清凄凉的家,老人很容易产生寂寞、孤独之感,导致情绪低落、焦躁不安、无精打采、郁郁寡欢、孤僻抑郁等心理问题,常常表现出焦虑恐惧、孤独、抑郁、恐病、情感饥饿等特征的空巢综合症。空巢老人在遇到情绪不好时会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调适,但是他们的娱乐方式单调,只能向家人、邻里、亲朋好友倾诉心中苦闷。

在医疗治病方面希望以乡村卫生所为主,乡镇卫生院为辅。空巢老人首选到农村卫生所看病就医,是因为农村卫生所便捷、费用低,能够诊断治疗常见疾病,可以取到常规的基本药品。空巢老人希望政府加大力度建设乡村卫生所和乡镇卫生院,他们真心希望农村卫生所在医疗条件、服务水平、服务内容等方面都能得到提高和改善。

形成原因

有女无儿户。女儿出嫁,嫁出去女儿泼出去的水,很难经常照顾娘家,剩下老人,形成空巢老人家庭。由于女儿出嫁它村距娘家较远,除去生活照料不方便、精神慰籍不及时、家务料理靠自己外,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老年人还要承担生产劳动,自食其力。

有儿有女户。女儿出嫁,男孩成家,因为代际关系造成的生活习惯不同,尤其是婆媳关系难处,两代人选择分家单过,形成空巢老人家庭。这部分占大多数。

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青壮年等主要劳动力人员外出经商、务工,留下老人在家,既要干农活,又要帮助照料教育孩子,形成空巢老人。

存在问题

精神慰籍问题。一是国情与风俗习惯决定我们的老年人,不仅生活上依赖子女,精神上也一样,儿孙绕膝是最大的安慰,所以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比较寂寞。分家单过的情况还稍好,毕竟儿女都在身边,隔三岔五还能见着。关键是外出务工、经商不常回家的这些人,一年到头跟父母见面的时间比较少,老人们确实很可怜,盼来盼去,也就过年过节时能见到儿女。平日里,只能老俩口说说话,或者和村里的老人们在一起聚聚聊聊,这在农村是常见的现象。如果老伴去世,只剩下一个人的,就更加孤单寂寞。空巢老人普遍缺少亲情,感到晚年生活凄凉孤独,缺乏精神安慰,常常表现出焦虑恐惧、孤独、抑郁、恐病、情感饥饿等的空巢综合症。二是子女不孝是对老人最大精神打击。老人因为子女不孝而苦闷。农村大部分老年辛苦一辈子把子女拉扯大,儿女成双成对,有了自己的家庭,老人却成了子女的负担,于是就另家单过,平时不帮耕帮种,病时不虚寒问暖,虽在同村居住,但视同路人,老死不相往来,往往儿子想管老人,儿媳妇不允许,甚至有的儿媳沆瀣一气,拒不赡养老人;还有少数儿女不仅不赡养不孝顺甚至打骂自己老人;有的子女只在过年时才来看望父母,这种现象在农村比较普遍。一位老人感慨地说能干活,是儿女的劳力;不能干,就成了儿女的累赘;能动一天就得干,不能干躺下就等死。

生活照料问题。对于低龄老人来说,影响不是太大,因为老年人身体条件还相对较好,生活还能自理,大多还能参加生产劳动,除非生病,不存在生活照料问题。但对于高龄老人、尤其是身体状况不太好的老人,日常生活照料确实成为大问题。

看病难困难。空巢老人中,常年患病的比率非常高,大多数患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老年性疾病,有的甚至多病缠身。由于医疗费用高,只能是小病忍,大病拖。虽然绝大部老年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仍有大部分的老人有病没钱医治。有的老人患头疼脑热、身体不适等一般的病痛时选择忍着,扛一扛就过去了,只有扛不过去的病痛才去买点便宜的退热止痛类药物。

经济困难问题。空巢老人普遍经济收入不高或缺乏独立的经济收入。绝大部分农村空巢老人把一生劳作收入都奉献给了社会和子女,到年老时却没有什么积蓄,经济收入低,养老问题得不到有效保障。空巢老人的支出集中在饮食、水电、日用品等必须品的开销上。既使有农村低保、五保供养和临时救助等社会保障,但由于保障水平较低,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对策建议

加大《老年法》的宣传力度,维护老人合法权益。

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大力宣传、表彰和推广老年优待先进典型,加大普法宣传教育力度,推动《老年法》宣传进社区、进农村,形成敬老法制观念,让全社会形成尊老、助老、敬老的良好氛围。加大对《老年法》和涉及老年人的优待政策的宣传落实,让更多的老年人在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医药保健以及维护权益等方面享有实惠,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助老、养老的美德,形成全社会树立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风尚。加大执法维权力度,依法处理和打击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基层老年组织要经常开展法制教育,帮助老年人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广泛开展对老年人家庭的一访四查活动,对不尽赡养义务的家庭、子女进行批评教育,责其改正。建立健全老年法律服务网络,拓展老年人申请和获得法律援助渠道,扩大老年人法律援助覆盖面,积极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服务。县、乡司法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对老年人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请,要给予优先审查、优先受理、优先指派服务。司法机关继续推行和完善涉老案件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制度,提高涉老案件办案质量和效率。有效地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进一步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让空巢老人安度晚年。

一是政府要继续加快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解决农村家庭养老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使农民在年老时,也能像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一样领取养老金,这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主要途径。我县去年已开始实现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每位老年人每月可领取60元的养老保险金,但标准较太低,60元根本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养老金额度。二是要进一步扩大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范围,提高低保标准,让生活困难的老年人都能得到低保待遇。三是应加大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补助力度,可考虑对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一定数额的生活补贴,因为这个年龄段的老年人,一般都丧失了劳动能力,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和经济来源,政府应当给予适当的高龄老人生活补助。

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医疗救助水平。

尽管大多数的老年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住院需首先垫付医疗费,受药品报销目录、起付线和封顶线限制,报销额也较低。针对这种情况,应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探索实现降低老年人医保报销起付线和封顶线、扩大药品报销目录、提高医疗费报销补偿比例、门诊药费报销,解决医疗费垫付问题,减轻老年人医疗费用负担,让老年人看得起病。对生活困难的空巢老人,其参加合作医疗费用应予全免。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城市医疗卫生下乡巡回义诊等活动,为年老体弱、经济困难的农村老年人送医上门。农村地区大多数散居,特别是空巢老人重病后无力上医院,甚至无人知晓。应建立农村公共医疗上门服务制度,实行区域管理,与村医生、乡镇卫生院签订责任书,定时为空巢老人免费体检,重病时减免一定的费用。解决其老有所养,老有所医,从根本上缓解农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不断完善和拓展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满足空巢老人的生活需要。

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随着家庭功能的弱化,养老方式是现在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目前我们应该推崇以居家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养老方式,因此要着力打造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这个平台,同时逐步向农村延伸。认真总结试点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经验,在条件成熟的村(社区)加以推广,力争扩大居家养老服务范围和项目,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平台。整合社会和村(社区)资源,建立老年人基本情况、求助热线和为老服务信息的网络平台,形成县、乡镇、村三级联网的基本养老服务信息系统,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实用的'养老信息服务,促进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发展。各乡镇要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各村要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以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为重点,提供助餐、助洁、助医、助行、助急等服务,兼顾老年人的多种需求,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紧急援助、心理咨询、文化学习、体育健身、娱乐休闲、精神慰藉、代购代办等无偿、低偿、有偿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可采取专人上门包户的方式提供服务。对孤寡等特殊老年人,鼓励和倡导政府购买、志愿者、邻里互助等多种方式实施服务。

兴办农村养老福利事业,走家庭养老与社会化养老相结合的路子。

继续加大投入,进一步调整结构,完善服务功能,增加养老机构床位供应量,切实提高入住率和服务水平。部分空巢老人喜欢住进养老机构,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子女愿意将老人送到养老机构。老人到了养老机构有人管理,有人照顾,老人舒心,子女放心,但是我县目前还没有一处自费代养福利机构。如今农村集中供养仅限于五保老人,孤儿。空巢老人无法进入此行列,应适度拓宽集中供养范围,特别是对农村空巢老人实行集中供养制度,建立有偿服务机制,其子女向供养机构提供生活补贴,让高龄空巢老人受到妥善的照顾。有条件的地方,可由乡、村组织牵头,通过招商引资及当地能人投资等多渠道兴办养老院、托老所。要大力新、改扩建乡镇敬老院,接纳更多的生活困难空巢老人、五保户、鳏寡孤独老人,国家负责这些老人的基本生活费。老人们在这里实行个人开灶,自己煮饭,生活上可以互相照顾,互相帮助。应鼓励已经富裕起来的村民兴办家庭托老院,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白天老人聚在一起学习、娱乐,晚上回家休息。

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家庭的作用,构筑全方位多层次为老服务大格局。

要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理念深入人心,要树立关心今天的老人就是关心明天的自己道德理念,老年人问题不仅仅是单个家庭问题,更应该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要形成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运行管理机制,要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家庭各自的职能和作用,任何环节都不缺位,努力构筑全方位多层次为老服务大格局,保证老年人工作层层有人抓,老年人的事有人管,老年人的需要有人知,老年人的困难有人帮良好社会风尚,这样才能弘扬老吾老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才能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的谐、更加美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也必将使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这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现象。这决定了她们很难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养老问题,需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才有可能实现他们安享晚年的愿望。我们坚信,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为老年人营造一个好的赡养环境,空巢老人就不再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关心弱势群体的实践报告 篇10

系别: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实践目的:

通过对敬老院的访问,了解目前中国老年人疗养情况,以及老年人社会工作的发展状况。实践单位为乐颐敬老院,选择的原因为:该敬老院的规模和服务质量属于中等水平,能较好的反映当代社会敬老院的发展状况。

二、实践内容

1、实践方案:本次实践以小组为单位,四到五个人为一个小组,负责两个老人。主要以谈话和表演节目、做游戏的方式进行,另外一些小组还主动帮助老人料理一些生活,比如洗头、喂饭等。通过与老人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了解他们日常生活以及内心的想法。另外,还通过实地观察,以及与该单位工作人员的交流,调查敬老院实际工作状况、工作中的困难和老年人社会工作整体发展。

2、具体过程:我们一大早就来到乐颐敬老院,该敬老院的地理位置不是很好,位于几栋高大建筑之间,很难接受到充足的阳关,这对老人的身体是很不利的,特别是现在冬天,一些身体不好的老人很容易生病。敬老院的规模不是很大,一座简单构造的两层小楼房,房前一个狭窄的小院子,院内是些简单的花花草草和健身器材。里面的老人并不是特别多,我们去的时候他们可能刚刚起来,都在院子里活动。整个敬老院给我的感觉并不是很好。首先对于我们的到来老人似乎并没有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其次。工作人员的态度也并不是很好,对老人的照顾也不是很尽心。虽然给我这样一些负面的印象,但是我们仍然抱着很大的积极性去开展活动。在与老人的互动中,大部分老人还是比较配合的在表演节目和做游戏的环节,气氛也十分融洽,但是一些老人由于身体原因,听的不是很清楚或者说话不清楚也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不便。我们为了这次实践活动准备了几个节目,包括两首合唱的歌曲和两段舞蹈,还排了一个小型的话剧,老人们在观看的过程中都很认真。在做游戏环节,一些会手工的同学还提前准备了一些作品作为游戏的奖品,这也提高了老人们的参与热情。在与老人的交谈中,我们尽量做到不触及老人的隐私和一些伤心事,因为大部分来到这里的老人都是由于儿女不愿意照顾他们或是不想照顾他们,他们渴望家的温暖,亲人的陪伴。我觉得这是无论再好的生活条件都不能替代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这里的工作人员都不是很尽心地在照顾老人,老人的穿着都不是很好,住宿条件都很差,生活用品都很久,而一些工作人员还在一边很悠闲地看电视,也不经常和老人进行交流,所以很多老人都感觉很孤独、寂寞,都不喜欢这里,更别说把这里当成是家了。他们感觉自己被抛弃、遗忘,只有等待死亡,这些都令我们同学感到很难过,却又无能为力。

三、实践结果以及分析

结束了当天的实践后,我感到很不轻松,从这些老人的眼中,我读到一种深深的绝望,孤独,我想这除了是因为他们的儿女不孝顺造成的外,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社会。这里的老人大多身体不是很好,甚至有些都不能自理,他们觉得自己不再被儿女需要,不再被社会需要,只是一个累赘,等待死亡,所以他们不把敬老院看作是自己的一个家,这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收容所,一个社会唯一能容纳他们的地方而已。这令我反思,究竟怎样为老人提供良好的养老环境?仅仅只是提高老人的生活条件吗?我并不这样认为。人活着的意义不仅在于吃饱穿暖,还要有精神上的满足,就像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介绍的一样,人首先需要生理上的保障,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然后是安全上的需要,包括: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其次是情感和归属的需要,这就包括了亲情。接着是尊重的需要,包括: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最后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

只有在低层次的需求满足后,才回有高层次的需求。我们国内的很多养老机构大多只重视老人的最基本的需求,及生理需求,而忽略了其他的需求,或者根本就认为老人没有更高层次的需求,这些都是我们老年人社会工作中的思想误区。在这点上,国外的养老机构的做法很值得借鉴。有报道新闻说国外有家养老院,为老人们制定了一整套“延缓衰老”、“保持年轻”的课程,每天都给老人们布置作业,鼓励他们开动脑筋。这就是为了满足老人自我实现的需要。反观我们的养老院,最常见的情景是老人们在一块儿闲聊,除了偶尔打牌下棋,就是毫无兴致地翻翻报纸杂志,或独自散步,或呆坐着晒太阳。院方开展的集体活动很少。不动脑筋,精神空虚,会加速人的衰老,可我们的很多养老院显然没意识到这一点,把对老人的关心、体贴单一地表现在物质条件改善、生活待遇提高上,精神方面却很少顾及,老人在养老院只能消磨时光,闲度余生。有些老年人刚进养老院时还挺有精神,几个月呆下来,便苍老了许多,衰老的速度很让家人担心。只有当一些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来到养老院时,和老人们做游戏、聊聊天,他们才会很开心地笑。其实国外养老院的“不老经”早已告诉我们,让老人们快乐、充实一点,有时并不需要多大的成本。

(一)对我国未来养老模式的思考与建议

由于我国老年人口基数过大,同时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养老问题更加突出。目前我国的养老模式仍以传统的家庭养老为主,但在社会服务系统完善以前,这种养老方式已越来越难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而“社会养老”又存在明显的不足,同时很难设想政府能够拿出一笔巨大的资金建立众多的养老机构。因此我们的当务之急,一是要发挥社会各界力量,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通过各种方式建立完善的服务系统,通过良好的社会服务帮助老年人在原有住所内安度晚年;二是要建设适合老年人居住的住宅,或对现有住宅进行改造,以适应老年人需要,使家庭养老成为可能。老年人退休后仍住在原有社区,保持原有社会关系的连续性;同时鼓励活跃期和自理期的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发挥原有专长,投入到社区建设中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负责社区安全巡视与监管,参与幼儿园和托儿所的工作。这样,老年人参与社区服务机构的工作,不仅能为社区建设贡献余热,而且能通过劳动充分肯定自身的社会价值,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延缓衰老过程。 既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又可减轻政府负担。

(二)关于老年居住环境的创造

采用社区服务与家庭养老结合的养老模式,应注重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并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住宅建设上应考虑老年人的生活需要。日本建设省在1995年推出了“长寿社会对应住宅设计指针”,规定今后所有住宅建设都应考虑老年人生活需求,“尽可能在同一楼层配置门厅、厕所、浴室、老年卧室”,“在楼梯、厕所、走廊等空间设置扶手”,“厕所、浴室尽可能确保可供护理的空间”,为老年人创造独立生活的居住环境,为家庭养老创造条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在住宅建设中至少应在多层住宅的底层按照老年住宅的要求进行设计,或为改造成为老年住宅创造条件,如减少室内外高差、将踏步改为坡道、将浴缸与洗脸盆分开以做到干湿分离等等。

2、建立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和社区文化设施。目前在大多数居住区中服务设施十分欠缺,社会服务基本上是一片空白,老年人仅有的娱乐场所就是条件简陋的麻将室。这种状况亟待改变,建议在居住区规划中配套建设老年人活动设施,如修建老年人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和交往场所;修建老年人日托中心,白天可为老年人提供餐饮等服务,晚上老年人可回到家中与儿女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建立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咨询、卫生保健等服务,同时可吸收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参与到社区服务中来。

3、在居住区中大力推广“两代居”房型。鼓励儿女成家后与父母就近居住,既可在生活上相互照应,又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使各自的生活方式不受影响。在这一点上国外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如日本在70年代推出的“高龄者同居户入居优待办法”对两代近居予以奖励,因为这种做法既有利于老年人养老、又减轻了政府的负担,具有很好的社会意义。这一做法十分值得我们借鉴。

4、居住区规划和住宅设计中应注重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根据老年人的行为特点,设置晨练场、门球场,各种形式的休息空间、交往空间等,尤其应鼓励老年人与青年人、儿童等不同年龄群体的相互交往,使老年人融入社会大环境之中。户外空间宜相对开放,使老年人与社区有更多的视觉和心理上的互动,避免过于封闭造成心理上的社会隔离感。住宅设计利用架空层及楼梯休息平台等,稍加改造即可作为交往空间。

综上所述,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必须从老年人自身特点出发,结合我国现有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特殊情况,建设适合老年人生活的居住环境,为老年人创造出一个安度晚年的幸福乐园。

四、实践总结与体会

经过这次实践我有很深的体会,首先我们在思想上存在着不重视老人的观念。尊老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在当今社会,这种美好的品质似乎在逐渐被人遗忘。也许是生活所迫,但我们始终都不应该忽略生育我们的父母,他们把年轻给了我们,现在我们成年了,而他们老去,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义务去关心他,照顾他们,给他们提供一个安详的晚年。从政府的叫的来说,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养老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仅仅依靠法律和道德要求公民尽赡养的义务是不够的,政府需要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有效的,完善的养老体系,要有适宜老人居住的环境,要培养专门照顾老人的工作人员,这些都是当务之急。

从整个社会来说,我们要大力支持养老工作的发展。值得欣慰的是,现在有一些民办的养老院已经陆续在一些发达的城市出现,这是养老工作的一个希望,但这还是不够的,这需要社会各界以及国家的的支持。一位民办养老院负责人说道:“在发展养老机构增量的时候,国家应当实行民办公助的政策,鼓励民办养老院发展,并给予适当补贴,当然对于偏僻贫困地区的养老院,如果没有民间力量愿意进入,还是应当由当地兴办;而在盘活存量的时候,应当实行公办民营的政策,如果有民间力量有进入的意愿,就应该通过改制改造将给民间力量兴办。”她预测,“一旦国家放手并资助民间力量,民办养老院将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关心弱势群体的实践报告 篇11

在基础医学院团委梁老师的带领以及指导下,xx年7月10日我们在兰州市城关区南昌路社区开始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7月16日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实践服务队共有九人组成。活动期间我们受到了南昌路社区领导及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在他们的支持和协助下我们顺利完成了本次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受到了社区领导及居民的极大关注,他们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继续开展下去,使他们能够了解更多的健康方面的知识。

存在问题

①通过与社区居民的交流,我发现他们在疾病预防及治疗方面的知识比较匮乏,存在许多盲点,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有些居民会问到喝水过多是不是会导致糖尿病。一些人会因为听说喝水过多会导致水肿而不敢喝水。

②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人们往往都是在疾病发展到中后期时才进行治疗,在早期对于身体的不适通常采取的措施是吃一两片抗生素或去痛片。按社区居民的话就是“能忍就忍了”。而大多数居民并不清楚对于一些比较严重的疾病待到中晚期治疗时效果会不太好,很难完全恢复正常。这样,不仅会造成家庭过重的经济负担,同时会对家人的思想、情绪及健康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③社区一些地方卫生状况令人担忧,部分居民反映社区附近网吧没有厕所,常有网民随处大小便,一到夏天就臭气熏天苍蝇蚊子成堆,垃圾乱扔乱倒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我们应该清楚一些传染性疾病往往都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如此下去,社区居民的健康如何保障?

实践中思考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在与社区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我受到真切的感染,并产生许多想法。联系上学期我在《社会医学》课程中所学到的关于社区卫生健康方面的知识,我认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在各种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这个机构,能够系统的进行一系列健康保健宣传教育活动。争取让大家能够在家门口就可以学到疾病预防治疗知识,获得健康。我认为建成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最基本的服务内容有:

①向社区居民和家庭免费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内容的咨询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口头交谈、健康咨询及专题讲座等方式大力宣传健康知识,并针对不同人群,普及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包括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病以及增进健康的保健知识和技能。帮助社区居民改变不健康的行为习惯(如吸烟、酗酒等),建立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②为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及诊断明确慢性病的基本医疗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

③每年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体检一次,这对于各种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很有帮助。使社区居民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所了解,让他们能够正确对待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④针对居民家庭健康状况,提供相应的健康保健资料,建立相关的健康档案。

通过不断努力,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真正成为辖区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的“110”。同时,我认为这并不仅仅是社区中存在的问题,而是在我国目前状况下任何地方都可能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都行动起来,通过各种渠道来主动获取卫生健康方面知识,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没有健康的身体,健康谈何而来?健康问题应由大家一起来关注。

财富、地位、荣誉、功名……很多曾经令人执迷的东西,随着岁月的流逝日渐淡隐。留在心中的,只有对健康的真切感悟。每一个拥有健康的人,往往都不曾意识到它的重要,只有当失去它时,才会突然醒悟,原来健康就是一切!

关心弱势群体的实践报告 篇12

实践目的: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由于有些老人的子女工作繁忙,无暇照顾老人,有的是子女常年出门在外,很少回家,老人们孤独寂寞,行动不便,又无人照顾,即使住进了敬老院,内心也感受不到很多温暖,他们渴望得到家人和社会的更多的关怀。因此,通过实践,希望可以呼吁社会关注这群被遗忘的人,关爱这些老人,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一声问候,一个笑脸,一份爱心,让我们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温暖老人们的心窝,使他们爱的天空不再是灰色,而是充满了欢言笑语。开展献爱心活动,树敬老之风,促社会文明,关爱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身。

实践过程:

1.送出爱的礼,走进爱的心

一大早,阳光明媚,我和几个同学就一起带着爱心礼物来到了敬老院,我们把小小的礼物送到他们手里,却把大大的温暖送到了他们心里。老人们都很感动,和蔼可亲的,有的还和我们谈起心来!

穿着大红棉袄的李奶奶非常健谈,她曾经是一名英语教师,爱好唱歌跳舞,她饶有兴趣地跟我们探讨着英语的语法,时不时从嘴里蹦出几句怀旧版的英语对白,那举手投足之间让我们全然忘记了她是一位老人。

刘爷爷是位退伍军人,老伴很早就过世了,他告诉我们,他的儿女常年在外,自身一个人很孤独,因此来敬老院找找朋友,找点安慰,让自身不再那寂寞!老人和我们谈起了他参军的情况时,很是感动,慷慨激昂,仿佛又回到了部队,眼睛里流露出的是兴奋与不舍,但可以看出其中夹杂着这么多年来的辛酸泪,一个人的寂寞生活让他的面容更显憔悴了!

2.拉着爱的手,唱着爱的歌

让人难以忘怀的是80高龄的陈奶奶,老奶奶常年坐在轮椅上,尽管行动不便,但她每个星期都会坚持写写字,听听老歌!她还教我们唱起了《五字不老歌》,人老心不老,勤动手足脑;人老神不老,乐观精神好;人老气不老,烦愁被吓跑;人老志不老,奉献不能少;人老情不老,相伴乐陶陶;人老不服老,生活有目标;人老不摆老,学习永不骄;人老不怕老,困难吓不倒伴着动人的歌声,手着拉手,老奶奶露出了久违的笑,我们也笑了,笑得有点心疼,那一刻,真的很快乐。

3.将爱付出行动

和老人们谈谈心之后,我们开始帮他们打扫卫生,整理房间,把爱付诸了实际行动,大家都热火朝天地动手干了起来。每个人都带着关爱的心,做着关爱的事,如给老人们晾衣服,晒被子,倒垃圾有的给老人轻轻按摩,有的还帮老人剪指甲,看着小手拉大手,心中有说不出的温暖。到了午饭时间,我们主动给一些老人喂起饭来,一口,两口此刻的他们就像婴儿般渴望得到捧在手心里关怀,那幸福的笑脸,感动的泪水,看得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了丰富老人们的娱乐生活,我们还带来了一些欢笑。有讲笑话的,有跳舞的,有吹笛子的,每个人都希望给小小的院子,带来大大的温暖。身体硬朗的张爷爷干脆还给我们伴起奏来,他拿出了搁置很久了的二胡。拉着二胡,哼着小调,别有一番风味,老人们的脸上都露出的久违的笑,很甜很美。

4.进行深入调查

最后,我们找到了敬老院的院长赵伯伯,聊起了敬老院的近况。他告诉我们:院里的老人们的基本物质生活还是有保障,也还算丰富,但精神生活就太贫乏了。老人们的内心其实也和孩子们一样,他们更加害怕孤独,更加渴望得到温暖!有的老人表面上看起来很开朗,但他们内心的那扇门却把自身关了起来,最痛苦的是,当想到亲人时,只能自身独自一人在黑夜里默默流泪。

正如,有的老人拉着你的手,滔滔不绝地诉说着坎坷的经历和家事,情到深处时,泪如雨下。落寞惆怅衰飒,似乎充斥着他们的整个生命。连容纳幸福快乐的空间都挤不进去,鹿鸣思长草,愁人思故乡。我想他们一定很思恋那个自身曾经住过大半辈子的家,因为在这里,幸福快乐并不是会蔓延到每一个角落,也并不惠及每一位老人。走出大门时,我看出了大家的依依不舍,也看到了有的人在偷偷擦眼泪。

实践结果:

通过这次的关爱老人活动,可以看出老人们其实很怕孤独,一点点的关爱都可以让他们冰封的心融化,感受到人间的温情,要多陪他们聊聊天,多关爱他们。当子女不在身边的时候,老人们最需要的是一份温暖的关怀和问候。我们应该从各个方面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我建议:

1.希望敬老院可以建立老人活动中心,给老人们配备活动室,阅览室,保健室。老人可以到活动室里和别的伙伴们聊聊天,下下棋,活动室里还最好有健身器材,或者象棋,扑克,麻将等娱乐用品。活动中心还可以经常举办一些老年人活动,如老年人畅谈会,太极扇,太极拳比赛等等。

2.进一步健全公共基础设施,美化公园,花园等公共场所,使得老人们除了在空闲时间可以去活动中心活动之外,每天早晨还可以在公园里扭秧歌,唱歌,跳舞,散步,这些都会让他们的身心舒畅。

3.对于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老人,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宣传法律知识,鼓励老人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4.希望政府部门能定期给这些老人发放生活补贴和置办生活用品,解决老人老有所养的问题。提升贫困老人的生活补助,为老人安置娱乐设施,即使是一台小小的电视机,也会使老人们身心愉悦,喜笑颜开的。

5.希望医疗机构组织能定期上门给老人看病,提倡自愿服务,保障老人们得身体健康。

6.加强青少年精神文明建设,鼓励学生走进老人,帮助老人,进行送温暖,献爱心的志愿者服务。

7.关爱老人的身心健康,从精神的需要送给老人七个伴。

①众伴—就是要走出封闭的狭小生活空间,远离孤独,多与人交流和接触,彼此交融,相互信任,相互帮助,以此加强安全感,从而达到健康延寿的目的。

②德伴—加强道德修养,做到乐善好施,助人为乐,事事通达,心胸宽广,这必然会使老人的心里获得平衡。

③爱伴—爱家庭,爱社会,爱生活,爱大自然。不但满足被别人所爱,更要重视自身奉献爱。因为奉献爱的过程也是使人心怀感恩的过程,使得心境更好,心态更健康,从而使老人的童心不泯,抗衰延年。

④乐伴—笑,是乐观豁达的象征,是美好心情的自然流露。从此解除心理上的疲惫和痛苦,使老人们更加心平气和,神清气爽。

⑤动伴—老人能经常从事一些适宜的劳动和运动。可以利关节,丰肌肉,通血脉,活筋骨,有利于身体健康。

⑥说伴—有话不说憋在心里,时间长久也会生病。无论是高兴的事还是烦恼的事,无论是喜事还是愁事,老人还是一吐为快。因为,对老人来讲,说也是一种通气化瘀的良药。

⑦书伴—老人要经常看书读报,才能使他们天天用脑,益智增神,生活充满乐趣,延缓身心的衰老。

实践总结和体会:

或许有人认为,敬老院是老人们安享晚年的快乐天堂,但这次的敬老院之行改变了我的一些想法,没有亲人的嘘寒问暖,没有朋友间的谈天说地,那些老人给我的感觉就是孤独寂寞,仿若大沙漠中孤独的旅行者般无助和无奈。有的房子大大的,但很冷清,没有一点温暖,他们的心也是如此吗?除了他们自身,无人知晓。有的房子小了点,人多一点,却依然没有热闹的气氛,每个人都仿佛会把自身封闭起来,仿佛在他们的世界里有着我们一触即发的伤疤。尽管我们很热情的去帮助他们,去关心他们,但有些老人还是会害怕,会不愿意。可能是他们认为自身的子女都相信不了,何况是别人了!他们的眼神是那的迷茫,表情是那的无助,犹如在生死边缘徘徊的人。

其实,每个人都会老的,每个老人也都曾经年轻过,请不要嘲笑老人的思想落后,因为以后我们也会跟不上时代,不要嘲笑老人行动迟缓,因为以后我们也会这样,也不要嫌弃老人不讲卫生,他们吃过的苦比我们吃过的盐还多,更不要抱怨老人的叨唠、叨唠,有的时候这是很多老人对儿女深爱的一种方式,只是这种方式年轻人都不喜欢,甚至讨厌,于是老人和年轻人就有了代沟,有时还会引起冲突。都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多一点关怀,少一点抱怨,敬老光荣,忤逆可耻,有的时候,小小的爱真的能造就大大的幸福。

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已经成为了整个社会的责任。关爱老人,就像关爱明天的自身,明天的我们也会老,也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也会行动迟缓,也会不可理喻的叨唠不停那时的我们一定很想得到关爱,得到尊重。孤独时,也一定会很想有人陪吧!因此,再忙,别忘了打个电话,再烦,也别对老人发脾气,关爱老人不是只有付出金钱,一声问候,一个笑脸,公交车上一次让座其实就这么简单。不要吝啬我们的语言、握手、拥抱,甚至是亲吻!让语言、握手、拥抱、亲吻成为我们与老人之间的桥梁!关爱老人,关爱明天的自身,从心灵交流开始!

关心弱势群体的实践报告 篇13

一年多来,广济帮帮团先后成功组织开展了“走进伊桥,携手留守”、“关爱留守,拥抱新春”、“携手四望镇小,共享欢乐阳光----欢庆六一”等针对留守儿童的系列关爱活动;深度跟踪帮扶居杠小学实孤儿童方碧、方弟;圆满组织开展了“爱心汇聚,彩云之南”的为鲁甸灾区赈灾义演、走进龙坪敬老院义工关爱活动,先后被荆楚网、黄冈日报、武穴电视台、广济天下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关注和报道,弘扬了社会正气、传递了爱心正能量。

一、关爱留守儿童实践中的体会

留守儿童是我国现阶段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仍然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他们比一般的孩子更需要社会的关注和爱护。留守儿童的问题已引起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好转,但仅靠政府和单个家庭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发动社会各界来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形成良好氛围,帮助留守儿童。广济帮帮团以帮扶留守儿童作为团内重要活动之一,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一是开展乐趣活动,体验快乐生活。在实践活动中,广济帮帮团先后到四望镇小、伊桥小学、仓下小学等学校为留守儿童开展欢庆六一、快乐互动、共庆生日、实现心愿、美好祝福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孩子充分体验生活的快乐,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幸福,填补孩子内心中的感情荒漠。同时,发动团内成员踊跃捐款捐物并积极争取社会爱心企业联手,为留守儿童送去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爱心资金,仅四望镇小活动就为留守儿童送去相关用品和现金1.6万余元。

二是突出重点关注,增强情感投资。留守儿童最缺的就是父母之爱和家庭温暖,如何尽可能的填补留守儿童爱的缺失,广济帮帮团结合实践中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有益探索。居杠小学方碧、方弟俩一个小学五年级,一个小学三年级,父亲今年因病去世,母亲早年改嫁他乡,现如今由多病的爷爷和在家打零工的姑父照养。了解此情况后,广济帮帮团通过多方努力寻找到一家爱心企业,解决了姐弟俩的生活和学习费用,但情感投入却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为此,广济帮帮团在团内经过认真慎重甄选,选定了三个爱心家庭,由三个爱心家庭轮流对姐弟俩实行家庭式关爱。在充分尊重孩子自己意愿的前提下,孩子继续在原学校就读,每周五由爱心家庭接到家里留住,做游戏、谈心聊天、游公园、看亲情电影,参观博物馆等户外活动,让他们体验与城里孩子一样的生活,力争让留守儿童找回亲情、找回快乐,健康成长。所产生费用全部由爱心家庭承担,增强情感投资,让孩子感受家庭温暖。

三是保持融洽感情,填补深邃沟壑。因留守儿童的情况各异,各个孩子的品质性格、个性心态、个人喜好各有不同。媒体曾报道,有的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温暖而走上极端的个例。为此,广济帮帮团一方面在做到感情填补的同时,与学校和老师一起想方设法把孩子的情况反馈给家长,要求家长通过电话、视频聊天等渠道,与孩子保持密切联系,久而久之,融洽了感情,填补了父子母子之间的深邃沟壑,促进了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是建立“留守”档案,准确捕捉信息。广济帮帮团对已掌握的留守儿童的性格、兴趣、学习、思想、心理、品格等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分析,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专门的档案。档案还包括孩子的出生情况、家庭情况、家长的相关信息、监护人的信息,并将这些档案进行综合管理,便于对留守儿童实行针对性的帮扶和关爱。

二、关爱留守儿童实践中的问题和困难

虽然在关爱留守儿童实践活动中,广济帮帮团做了一些工作,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也倾注了这个团队的真情和心血,但还存在不可回避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爱心经费不足。每次开展大型活动和个体性帮扶,除了发挥团内成员的社会资源寻找爱心企业赞助和支持外,就是团员自发募集经费,不能完全满足帮扶活动的需要。

二是关爱思路有待拓展。当前对留守儿童的帮扶形式,主要放在对孩子的物质帮助和情感关怀上,但实际上有的留守儿童家庭条件并不很差,那么关爱团队除了弥补孩子情感缺失,重点要在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和感恩情愫上进行拓展。

三是爱心团队有待加强。目前的广济帮帮团加入会员400余人,经常性参与爱心帮扶活动约100余人,爱心梯队有待加强,使爱心团队不断壮大,爱心帮扶更加有力。

三、关爱留守儿童实践工作的远期规划

一是争取各方支持。积极争取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和爱心企业的大力支持,在资金支持、政策支持和活动支持上给予帮助。

二是不断强化爱心队伍建设。不断扩大社会宣传和影响,大力争取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广济帮帮团,为爱心事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三是科学谋划不断改进帮扶思路和策略。在对留守儿童帮扶及其它各项公益活动中,转变帮扶思路和工作策略,既兼顾物质资助的同时,更体现人文关怀和对留守儿童的人格培养,以及加强孩子感恩社会、回报社会的有益引导。

总之,关爱留守儿童是当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爱心团队的广济帮帮团有责任、有义务关爱留守儿童,让他(她)们在同样的天空,同样的阳光下,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

关心弱势群体的实践报告 篇14

8月24日,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李命文率相关负责人一行12人赴龙田镇开展“爱心宁乡”结对帮扶集中走访,共走访困难群众25户。走访人员与龙田镇有关负责同志首先召开了“爱心宁乡”结对帮扶工作对接会,听取镇、村有关情况介绍,就结对帮扶共商对策。

随后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到白花村、龙田社区、月塘村开展上门走访,宣讲有关政策、了解帮扶对象家庭情况、制定帮扶计划,并为每户送上慰问金。下阶段,自然资源局将统筹安排全局科室和二级单位工作人员,分批上门进行走访慰问,根据帮扶村组和对象家庭实际情况,结合部门工作职责,以乡村振兴、产业帮扶为重点,在用地要素保障、镇村规划编制、产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力争帮扶落到实处、解决实际问题。

关心弱势群体的实践报告 篇15

45年前的3月5日,毛泽东同志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从此,一个亿万民众参与的全国性学雷锋活动蓬勃兴起,雷锋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延续和升华,成为民族精神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人成长的精神动力。在我院即将迎来“德育评估”和“校园文明建设评估”之际,信控学院团总支积极组织同学们开展“参与志愿服务,争创双评佳绩”活动,为我校“双评”工作造声势,聚心气,树斗志,创成果。

关爱老人,让老人安享晚年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倡导敬老爱老的今天,身在敬老院的孤寡老人们更是我们青年一代特别应该关注的对象。为切实帮助孤寡老人,确保他们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周末,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团总支开展了以“关爱孤寡老人,弘扬雷锋精神”为主题的志愿活动。

三月十六日,迎着学院学习雷锋精神的春风,我院团总支组织在校大学生组成“爱心奉献服务队”,深入到清池街办敬老院,给老人送去了节日的祝福、丰厚的礼物和精彩的文艺表演。青年志愿者们为老人们合唱了《腾飞的梦》,并演唱了《感恩的心》、《同一首歌》等歌曲,接着,志愿者还给老人讲了几个笑话,令整个敬老院充满了欢笑声。在同学们和老人们自由交谈的时间里,同学们都认真听爷爷、奶奶讲述改革开放前后的个人经历,令同学们了解我们今天的幸福是来之不易,同学们也将自己的读书情况和老人们进行了交流。老人们沉浸在这一场久违的“视听盛宴”中,久久不愿离去。 同学们在离开敬老院时,老人们热情地握着大学生的手说:“要努力学习,不要辜负父母的希望,欢迎你们下次有时间再来”。 志愿者们听到这些话时都很感动,他们向老人们保证会努力学习,并承诺有时间还会再来看望他们,希望爷爷奶奶们保重身体,度过快乐的晚年。

雷锋,这个熟悉又响亮的名字,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更早已发展成为一种精神的代名词。它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影响着青年人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作为青年志愿者,我们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体会到了为社会、为他人奉献自我的喜悦与自豪。

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与社会进行了进一步的接触,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社会奉献了一份爱心,很多大学生深切感觉到学雷锋不仅仅是做一两件好事,而是作为我们生活中美好的精神象征,是自觉自愿的行动。同学们纷纷表示“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要更加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不断深入到实践中,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欣喜地看到,通过开展向雷锋学习的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变得更加成熟、更加自信,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此次学雷锋活动虽然圆满地拉上了序幕,但这不是结束,而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做真正的活雷锋”已深深地烙印在每一名同学的心中,我们将用实际行动使雷锋精神发扬光大,树立起一面鲜艳的雷锋精神的大旗,在评建工作中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心弱势群体的实践报告 篇16

我是图形艺术系07级学生毕勇很荣幸能作为社会实践的代表站在这里做报告。

刚刚听了主持人说了那么多华丽的词汇,我觉得我个人承受不起,我只是做了一名当代普通大学生该去做的事,我们的实践团队只不过是把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中的一丁点再教给大山深处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们,我们只是一名名最普通的大学生。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消费观念的改变,以及人多地少矛盾的日益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充当新型劳动大军。他们在城市从事第二三产业,而一大批未成年人被留在农村,成为了农村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金堂县竹篙镇,该镇总人口5.5万,农村人口近4万,是一个农业人口大镇。该镇有劳动力2.9万人,而常年在外打工的有1.2万人,约占劳动力的一半,又是一个劳务输出大镇。在庞大的劳务输出之下,竹篙镇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打工第一大镇”。竹篙镇青松中心小学,共计900名学生,下属永胜村小,和下属廻龙村小。

廻龙小学位于竹篙镇天宝寨村,目前在职教师5人教龄均在30年以上,廻龙小学教学楼是1988年政府拨款建成,20年一直没有窗户玻璃,无数个春夏秋冬,学生们就这样顶着寒风趴在陈旧的桌椅上读书,

经5.12地震之后,廻龙小学教学楼已成危房,学生不得不转移到7公里外的青松中心校读书。期间路途遥远,山路坑洼不平,一到雨雪天气,道路泥泞不堪,田间小路狭窄易滑,留守儿童本来就艰难的求学路变得更加艰辛。

谁为留守儿童撑起成长的蓝天?谁来给予他们亲情的滋养?通过对天宝寨村的调查我们认识到:

留守儿童常年生活在闭塞山村,对外界信息极其缺乏。天宝寨村2800名村民基本是老年人,这些隔代抚养的老人,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祖辈抚养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这些都容易造成留守儿童的判逆、自卑、孤僻、任性等性格。另外隔代抚养的老人对孩子教育能力也存在局限性,也不会教孩子做人的道理和处理同学间的人际关系。而孩子对于生活、科学和社会等一些知识的需要,根本就没有办法满足,因此这些留守儿童的家庭文化和道德教育基本处于空白。

永胜小学位于竹篙镇半边街村,2004年由成都教育局和金堂县教育局拨款修整校舍,硬件设施得到极大地改善。目前在职教师5名,其中四名教师,年龄均在50岁以上,英语,音乐,美术老师极其匮乏,思想道德教育落后。

谁来给予留守儿童信念的支撑。他们的生存和家庭状况如何呢?我们带着种种问题对永胜小学所处的半边街村几户留守儿童家里进行访问。

永胜小学老教师较多,教龄均在30年以上,对留守儿童关爱缺乏,对思想道德教育欠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大多不好,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进取心,甚至有的学生厌学、辍学,但是随着“留守学生”队伍的日益庞大,教学任务及其繁重,老师很多时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在教学资源上也缺乏新的教育源泉,特别对英语,及音乐,美术等教师极其缺乏。

父母外出打工常年未归,缺乏亲情关爱,导致性格内向孤僻,极其怕陌生人。还有个别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7,8年未归,对父母印象模糊。

留守儿童个人卫生,个人习惯极差,随年龄增长,攀比心理加剧。

留守儿童”作为社会上的一个弱势群体,在失去父母保护的情况下往往是最容易成为伤害和攻击的对象。

受当前社会等各种因素影响,其父母思想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部分父母认为一个大学生花费高额学费,打工不仅不花钱,而且还赚钱。

有人问我是怎么了解到这些小学的,其实最初是我在青年者志愿协会的一个好朋友,是他帮我找到当地小学校长的电话,然后我就打过去了,于是我便开始一次一次的去看望留守儿童,给他们带点糖果,带点书本,带些文具,他们也都亲切的喊我大哥哥。很多人还问我为什么一直关注留守儿童,当我第三次去家访时,一个女孩叫胡贤云,她在自家屋外的栅栏外见到我时,瞬间绽放出笑容,那是积攒多久的笑容啊,临走时她那坚定的眼神,仿佛是在告诉我:“大哥哥,我会好好学习的”当时我告诉自己要将关爱进行到底。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可以带给他们知识,带给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带给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憧憬,同时把他们的坚强与微笑带回到我们的校园。

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几个我的弟弟妹妹。

村头的一间土瓦房门外,两个女孩,一个是姐姐杨丽,在永胜小学读三年级,一个是妹妹杨宏在上幼儿班,奶奶整天趴在长凳子上,通过爷爷得知他们已经在土瓦房里居住了27年,爷爷今年70岁,奶奶66岁,并且奶奶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肺气肿等疾病,前些天因医疗费昂贵交不起住院费刚出院,现在基本上每天还要消耗20元左右的药物费。爷爷还说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常年不回家,家里老伴又生病,还要供养两个这么大的孩子。

左边照片是姐姐王斯斯,在廻龙小学读四年级,她推得新自行车是今年爸妈从广州带回来的。她抱住的是她的弟弟,右边是妹妹王思玉,在廻龙小学读二年级,在她们天真的面容,灿烂的微笑背后却是艰苦的物质生活,匮乏的精神关爱。奶奶说她们的爸爸妈妈在广州打工,且患有乙肝,怕给孩子传染常年不回家,就算回来一次也是偷偷的看下孩子,不敢相认,怕孩子不让他们再走。男孩叫孙红富,在廻龙小学读二年级,通过和他聊天可以看出他沟通上存在很大的欠缺,并且对外面了解极其匮乏。

通过与奶奶聊天得知孙红富后背有软骨瘤,现在边读书边治疗,其父亲在成都炼钢厂打工,母亲在成都饼干厂打工,他的外公67岁,外婆64岁,他们已经在这破旧的泥瓦房里居住了27年(地震后已成危房)。她的姐姐孙海琼,一直躲在奶奶后面,比弟弟还要腼腆,怕生,后来我们谈及到孩子的教育问题,奶奶的眼神里透漏出点点酸楚。她说:“我年纪大了,也不知道怎么管教孩子,再说我每天上山干活对他们也照顾不过来,只要孩子别出事,在学校里好好学习我就放心了”。我们有一位队员问:“奶奶,到了暑假,孩子怎么办?”奶奶深陷的眼框里又多了一丝忧伤,看得出她很无奈,说:“要不就在家里,要不就跟我一起上山干活。”

留守儿童的衣食饱暖、幸福忧伤影响着整个中国的脉搏,关系着整个华夏民族的发展。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具有一份社会责任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留守儿童问题能在国家政策及全社会的关注下得到圆满的解决,使农村留守儿童也能和所有的孩子一样,享有一个欢乐、读书的童年。

xx年8月份,图形艺术系学生会精心选拔了一批志愿参加暑期实践且在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手工等科目表现较突出的同学为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的任课老师。希望此次暑期实践能为大山深处的留守儿童带来更多的知识和快乐。

我们按天宝寨村的大小,确定三户间距较大,辐射较广的人家为我们的义教点,依次为罗义波家、胡艳梅家、罗雪梅家,每个点都会聚集附近的学生来听课。

针对家庭式义教,为确保教师资源合理配置,我们实行教师轮流制。每俩队员一组,轮流的对三个点进行义教,每天分为4课时,上下午各两课时。第一课时上主科,副科老师协助;第二课时上副科,主科老师协助。

通过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我们所有的队员肩上多了一份重重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彼此告诉对方,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回报社会,把我们的爱撒向更多需要帮助的地方。

在xx年暑期社会实践中,我仅仅是一名组织者,没有队员的付出就没有这次暑期社会实践的成功,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个人向本次筹备参与08暑期社会实践的成员,由衷的表示感谢。

我在此呼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让我和在做的同学一起送去知识,送去快乐,送去希望,同时带回坚强与微笑!

关心弱势群体的实践报告 篇17

今年7月中国共产党将迎来百年华诞,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和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XXX社区党委、社区妇联和社区关工委在3月8日开展了“关怀慰问,情暖社区”志愿服务帮扶活动。

3月8日下午,XXX社区XXX副主任、社区妇联主席和社区志愿者、XXX志愿者一行4人来到XXXXXXX宿舍慰问帮扶困难户廖女士一家。X女士共有2个小孩,其中有位7岁儿子XXX,因早产缺氧导致有脑瘫,运动神经受损伤,双腿行走艰难,有二级残疾证,儿子每天都需要去康复中心康复治疗,母亲X女士无工作,天天照顾患病儿子。X女士现与丈夫离婚。孩子父亲在私人企业打零工,收入低。整个家庭生活较困难,是社区低保户。社区帮扶志愿者们详细了解孩子的病情、治疗和生活学习情况,并鼓励家长勇敢面对困难,乐观面对病情,坚定信心积极配合治疗。社区XXX副主任和社区妇联主席同时将2箱高钙牛奶、一袋大米、一瓶金龙鱼纯正花生油和一套儿童遥控玩具递给X女士一家,他们高兴地连声说谢谢,残疾儿子高兴地当场将玩具车拆开,开心地遥控玩起车来。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社区党委和妇联也将继续发挥妇联组织的优势,高度重视对困难妇女儿童的帮扶工作,搭建爱心平台,积极整合资源,协调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为困难妇女儿童办实事、解难事,做到精神上关怀、物质上帮扶,让妇联组织真正成为深受广大妇女信赖和热爱的“温暖之家”,给贫困群众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坚定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

推荐阅读

上一篇:入职简历自我评价 下一篇:实习医护人员自我总结分享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