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青海高原一株柳读后感9篇

2024-04-30 11:39:25 青海高原一株柳读后感

【#实用文# #青海高原一株柳读后感9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青海高原一株柳读后感 篇1

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它有着与命运做抵抗的勇气;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它能在恶劣的环境下茁壮成长;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它有着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它的坚持,它的顽强造成了一方壮丽的风景。它就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株神奇的柳。这株柳树饱经风霜,存活了下来,并且长得生机勃勃,婀娜多姿,不得不使人敬佩它那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

是它——这棵顽强的柳树让我想到了他——史蒂芬霍金。霍金在一个青年人活动,发育的最佳时期却患上了使他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从此他无法动弹。那时的他就像那株正在受风侵蚀的柳树。但他并没有对自己失去信心,他坚强的活着,努力学习一个普通人,忘记痛苦,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事。他不停地探索科学,求索科学知识,他每天都长时间的工作。霍金一直很乐观,他一直认为命运并没有让他一无所有,他并没有掉进可怕的深渊。他靠自己的努力找到了成功的发源地,靠着坚强的毅力拼搏着向成功的大门走去。一次,他为了炫耀自己,表示自己并没有对自己灰心,并没有觉得命运夺走了他的一切。他在王子面前驱动轮椅,结果一不小心压倒了王子的脚趾头。霍金在求索科学知识时,从不喜欢别人打扰他,所以他常常挂着一个木牌,请别人不要去打扰。霍金一生发生的事,都能证明他不屈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霍金就是一名生活的强者。

不管是青海高原一株柳,还是史蒂芬霍金。都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有顽强的精神,有敢于与命运抗争的勇力,你就是成功者。

青海高原一株柳读后感 篇2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经把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经历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段话。在迷茫时,它使我坚定;在不知所措时,它令我勇敢。能做对人民有益的事,对我们而言,还太远。我们只是茫茫人海中一个普通而又平凡的人,可我更期待那个不平凡的我。

保尔的形象在我心里始终阳光,他的经历真的给了我极大的震撼。从身体、心灵到情感,到思想,甚至于一生,他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这得是有多大的热情和魄力啊。我感受到他不可思议的疯狂,我感受到他坚定不移的革命信仰。他骨子里的'倔强,性格里始终不变的嫉恶如仇,以及坚强的意志造就了这位平凡的少年不平凡的人生。从车站食堂到革命前线,再到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他以多种形式为革命而奉献,他从来没有放弃,他的革命信仰始终驻扎在他心里。他经历被屈辱欺负而不馁,他经历失望痛苦而坚强,他饱受病患折磨而自强,这些,使他的生命多姿多彩,这些,是他的坚定意志铸成,也是他的革命信仰。

我作为一个刚跨入大学校园的大一学生,在暑假时也曾壮志豪言,立下大大小小的目标。可我总会感慨:计划赶不上变化。大学校园和我所想真的差别好多,我的计划与目标也不知被抛到了哪里。想到高三,面对铺天盖地的试卷与无止境的考试,我不止一次的怀疑,无数个日日夜夜我都在迷茫,所谓思考人生。奥斯特洛夫斯基笔下的保尔,总能以最鲜活的模样浮现在我眼前,他会告诉我:一切皆有可能。是的,我也可以不普通,当一次次的不可能变成可能,一个人的生命才有意义。保尔的精神给了我一种战胜一切的力量,就像我选择高考时如此坚定,让我选择了一条适合我的道路。大学的我其实是有点迷茫的,迷茫未来,迷茫现在,但没有人会沉浸在迷茫中,总有人、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清醒。保尔钢铁般的意志伴我成长。

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是钢铁一般,我们都是在深夜里崩溃的人,我们都是无数的打击下依然坚强的人,但我相信,无论前方迷茫或者付诸东流,短暂的黑暗不会长久,抓好你的信仰,坚定前进的方向,我们都不会输。日出之时,霞光照耀,少年理想,终达彼岸。

我愿,百炼成钢,初心仍在。

青海高原一株柳读后感 篇3

终于放寒假了,我可以把平时没时间看的书痛快的看一看了,这不,我刚刚读完一本《奔向荒野》,现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了!

《奔向荒野》主要讲的是:九岁的小男孩威尔和他的妈妈得知父亲在伊拉克战争中牺牲的消息后,痛不欲生。为了缓解悲伤,他们去印度尼西亚的海边度假。在那里,妈妈为一直很喜欢大象的威尔安排了一次骑象之旅,作为他的圣诞礼物。骑象那天,威尔很兴奋,但是大象乌娜却很反常,她不肯靠近海边,反而带着威尔远惊慌失措地冲进了丛林之中。原来大海啸即将来临,乌娜提前嗅到了迹象,救出了威尔,威尔的妈妈却在海难中遇难了。除了一件衬衫和一瓶水以外,威尔一无所有。他必须学会在丛林深处生存下去,不过幸好他不是独自一人,他还有乌娜……

文中极具讽刺意味的安插了一段丛林之险,而这段最具杀伤力的危险并不是来自凶禽猛兽而是来自于人类本身,丛林中的一切生命都懂得生存之道,人类却在这里显得如此无知。被称作“森林之神”的安东尼用枪打破了丛林的和谐景象,一幅安居之景在人类的践踏下顿时化作鲜血淋淋的战场。射杀红毛猩猩,把威武的老虎变成虎皮,滥杀无辜,任意放火,破坏自然的宁静,无视生命的存在。人类的暴力、残忍、贪婪与狡诈让威尔受到的屈辱深深地烙在心上。而与之恰恰相反,包括老虎、熊、蛇、鳄鱼在内的所有的动物都表现出了一种生命间的尊重,他们会表现出友好,他们会与威尔并肩而行。威尔与红毛猩猩们一起化险为夷,那些被称作动物的小生灵们,他们天性平和,心地善良,他们也有爱,懂得感情,他们也知感恩,也有欢乐和忧愁。

麦克.莫波格的这部作品,把时下最为全世界人所熟悉的几件事情印尼大海啸、伊拉克战争、保护濒临灭绝动物、保护大自然等,通过9岁的英国儿童威尔以第一称:作者。的叙述而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这个非常具有想象力的世界里,象孩的故事并不奇特,奇特的是威尔成为象孩的背景:父亲在伊拉克战场被地雷炸死,为了在父亲去世后的第一个圣诞节暂时忘掉失去亲人的痛苦,母亲带着威尔万里来到印尼海边度假,恰恰在这个不幸的圣诞节日里,大海啸发生了,母亲在海啸中丧生,小威尔有幸被大象所救,逃过一劫,却成了“象孩”。麦克.莫波格(作者)能巧妙地将这几个大事件联系在一起,串联成这样一个传奇而又特别吸引读者的故事,实在令人佩服!

这本书既教我们如何自理,又在暗示着猎杀野生动物的行为是绝对不可以的,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又是我们的助手,在很多时候我们就必须需要动物来做我们的护盾和彼此依赖的战友,而人们却来伤害它们,这是谁都不能接受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像书里的主人公一样遭受不幸,或许我们也会像威尔一样奔向荒野!

青海高原一株柳读后感 篇4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我们最近刚学的一篇文章,读了这篇文章后我们都对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产生了敬畏之情。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棵柳树奇迹般的在环境恶劣、土地贫瘠的青海高原上存活了下来,而且这棵柳树长得高大、粗壮、苍郁。在青海高原上,这株柳树要遭遇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但它冻死过又复苏,枝干被劈断又重新抽出新条,一次次摧毁,又一次次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啊!面对不幸的命运,这株柳树没有抱怨命运,而是以超乎想象的.毅力与韧劲生存下来,造成了高原上一方壮丽的风景。我最敬佩这株柳树不屈不挠的精神与顽强的毅力。

这篇课文采用的是以物喻人的手法。我还会想到霍金。命运对霍金十分残酷,使他失去了很多。但他并没有悲观消沉,而是一直潜心探索宇宙。他没有在意他失去了什么,而是感恩他拥有什么。这种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与这颗感恩生活的心,令我十分敬佩。

平时我在生活中却是遇到困难就退缩,根本不敢面对。读了这篇文章,我的感受是: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不可能公平,但只要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凭借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生命就会产生奇迹。

青海高原一株柳读后感 篇5

多看课外书增长我的知识,又是我最亲密的朋友陪伴我成长。正如上星期我看了《青海高原一株柳》后,被青海高原这株柳的精神所震撼了。

柳树凭着顽强的勇气和毅力,造就了不死奇迹,成了高原上一道壮丽的风景。柳树的这种精神在我们身上是少有的。我们只会沉浸在小小的困难当中,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就畏缩不前。祖国的花朵难道只是虚有其表。从未经历过风雨的温室花朵而已吗?不经历一次次磨炼意志的坎坷,我们怎能成长起来、坚强起来呢?

由此,我又联想到海伦凯勒。这位无声、无光、无语的黑暗世界中度过了89个岁月的女子。她的命运与我们相比,显得如此可怜。她幼时被猩红热夺去光明、声音。接着又丧失了语言能力。但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她渐渐学会了读书、识字、说话。在这过程中海伦又付出了多少艰苦的努力?他在想象中感受世界、追求着世界,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佛大学,创作出许多感人肺腑的作品,投身于慈善事业。她与柳树一样,有着令人敬佩的生命力,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畏怯生存之危险和艰难,而是勇敢挑战困难,创造了奇迹。

尽管命运对我们有些人是不公平的,但是,只要我们不屈服于命运的摆布,顽强地与命运抗争,把命运掌握在手里,就能赢得一片属于自己的绿荫,就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只因为课外书是我的好朋友,所以我的语文水平越来越提高,阅读带给我们的是快乐,与我一起快乐的成长。

青海高原一株柳读后感 篇6

今天我读了《大自然未解之谜》一书,里面的一个个小故事既有趣,又神秘,就好像一个个永远都解不开的谜团,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这些谜团,令人叹为观止,就连科学家见了,也会不知所措。

例如,有中国云南,有一种神秘的“烙饼石”。这种石头刚挖出来时是软的,可以削成自己喜欢的形状。但只要在火上烤,就能变硬,可以烙饼,而且饼不会粘锅,烙出的饼香脆可口。在非洲还有一种可怕的石头,竟会放毒。有6个人意外挖出了它,它是一块直径50厘米、会发光的石头,他们把它带了回来。三天后,6个人全身发麻,视力衰退,不到一个月,6个人竟全部去世。医生诊断,他们是中毒身亡。

这些石头真奇怪啊!我很想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可惜书上没有答案,连科学家都没法给出答案,还是未解之谜啊。

还有一些奇特的喷泉,也引起了我的好奇。在我国广西,有一口报时的喷泉,它在8点、12点、17点准时喷水,每次喷50-60分钟。如果泉水喷出时比较浑浊,就预示要下大雨了。而在下雨时,喷水就没有规律了。在南美洲还有一个更奇特的喷泉,它在每天的早上7点、中午12点、下午7点,十分准时地喷水,正好是当地人一日三餐的时间,所以被称为“三餐泉”。

这些喷泉为什么会如此准时地喷水,书上也没有给出准确的答案,看来要留给我们进行探索了。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这些事只不过是我们神奇的大自然变的一些小“魔术”。神奇、美丽的`大自然总是会给我们送来意外的惊喜,送给我们一个又一个的谜,等着我们去探索。现在我一定要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将来长大了,就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努力解开这些未解之谜。

青海高原一株柳读后感 篇7

青海高原海拔大多在3500米以上。冬季十分长,气温也非常低,最冷时达零下二十几度;夏季季节又经常干旱,有时会接连几个月持续干旱。

在这个地方,你应该想都不用想这一定没有任何植物生长吧!但并不是这样的,那儿生长着一棵柳树。那出柳树是多么的顽强!它在高原上该受多少苦难?它到底被冻死我多少次,但又复苏过来……

这是我们完全无法明白的,因为它真的'受过太多的苦了,但它还是以自己坚强的毅力活了下去。比起这株柳树,我真是自叹不如。

一个星期天,妈妈一大早把我叫起来,说要和我一起去买菜。到了菜场,妈妈买了许多肉,还有各种各样的蔬菜。但妈妈把这些菜给了我拎,我走了一会便没有了力气。这时,妈妈又买了一些菜,准备往我手中放时,我气愤的说:“你凭什么都让我拿,你自己不会拿一些吗?”说着,我就把菜扔在了地上。这是,妈妈还面带微笑地说:“这不是让你减减肥吗?”可我并不领情,说:“我才不要减肥,我又不胖。”这时,妈妈只好拎起那些菜。可又走了一会儿,我又累了,妈妈只好带着我回家了。

唉,比起这株柳树我真是太弱了,这点菜都拎不动,遇到这一点小困难就抱怨。

读了这篇短文我知道了:我们面对困难并不应该抱怨,而应该用自己的所有力量去克服它。

青海高原一株柳读后感 篇8

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以一个不为人知的不平凡的世界,每个平静背后都有激情澎湃,无声有时胜似有声。

读过不少的小说,也有一些情节特别引人入胜的,读之不愿放下的,却没有一本像路遥的绝笔之作——《平凡的世界》那么深入我心的。看其中一个个平凡世界中平凡的人物,就如他们正生活在我的身边。

读《平凡的世界》后,我感到了自己的微不足道,曾经的抱怨、愤世不公是多么的幼稚。与主人公的经历比起来,我们是多么渺小,从小学一路走来,没有经历什么挫折,而我们称道的是考试失败,感情失落等等,与少安、少平相比较我们又算什么呢?相信自己能飞!这是读完《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后,我的第一个感觉。在这部被誉为“第一部全景式描写中国当代城乡生活的长篇小说”的巨作中,作者围绕着主人公孙少安与孙少平兄弟俩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中不断超越自身的局限,最终获得生活上的成功,谱写了一曲充满活力的生命之歌,向人们揭示了人生的自强与自信、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并以一幕幕催人泪下的苦难所展现出的人物的顽强坚韧的信念告诉人们:苦难与挫折只是个躯壳,真正广阔的生活意义在于我们对生活理想所持的生生不息的虔诚与热情中所体现的坚强的信念—— “相信自己能飞!”

少平与少安两兄弟同为黄土地的儿子,在“平凡的世界”中,他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探索着人生。《平凡的世界》可以说是作家倾注了毕生精力的作品。他把写作的焦点放普通人的生活上,表达了强烈的平民意识与抗争意识。少平与少安都不是轻易向命运妥协的人,他们相信自己的双手可能改变命运,他们在一次次苦难中得到锤炼与升华,表现出当代农民的顽强与坚韧。小说广泛涉及了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生动地记录了农村生活的巨大变化。它表达了昂首向上的奋发精神,展示了人的自尊、自强与自信。

没有一条小船不是经过风暴而顺利抵达港湾的,孙少安的成功亦不例外,在实现“飞”的壮举与体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他也曾遭遇到不断的挫折和打击。如为了扩大社员自留地,他曾被当作“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黑典型来批判;曾为尝试着进行承包责任制的改革而遭到县委的严厉批评;最为残酷的是在第一次扩大砖场时,因高薪聘来的烧砖师原来是骗子的缘故,他的砖全部?烧砸了。无力归还贷款,也付不出村中帮忙劳力的工资,那时,他就像一只被风暴打断翅膀的小鸟在冷风中簌簌地颤抖着。

真、善、美,永远是人们所追求的至高境界。书中的一个个主要人物,那么的真实,那么的善良,这该是作家心灵的折射:路遥定也是那么的一个人。然而,人物的结局总令人伤怀,几乎没有一个结局是完美的:孙少安干出了点名堂,他贤惠的妻却劳累至喷血;田润叶终于明白了李向前对她的一往情深,毅然与之结合,可向前却已是残废。孙少平以他独有的人格力量赢得了地位悬殊的田晓霞的爱,可田晓霞却再也回不到他的身边;润生义无反顾地与郝红梅结合,可郝红梅毕竟还带了孩子;金波呢,还不知要追寻那梦中女子到何时。这一切的一切,总令读者有些惋惜。特别是少平与晓霞,地位相差那么多,却能够心心相印,都愿他们会有个完满的结局,可作家偏偏那么残忍!我有些明白了:

我们心理上总不愿去接受悲剧,所以,中国戏曲倒多以大团圆结局。然而,生活中是没有完美的。这应该就是作家昭示给大家的。他是那么地真诚,那么地善良,然而,他也必承受着太多太多的苦,他对生活的体验越深,就越感受到生活的不完美。而正是这不完美,才是更能打动人的一种美。大家都明白维纳斯正因为断臂才显得更美,把这种美称为残缺的美。那么,路遥既从生活中,也从美学上理解了这一点。他的作品中的人物结局的安排也就不足为奇了。正是如此安排,真、善、美的统一,使读者唏嘘不已。

我们应该相信“火把虽然下垂,火舌却一直向上燃烧”。

青海高原一株柳读后感 篇9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民的解放而斗争”。

那么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呢?

是和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一样,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情况下,以坚韧的毅力写出了一个又一个字,最终激起文坛中的一股巨浪。还是和保尔·柯察金一样,从小饱受生活的艰辛,清晰了稚嫩的脸庞。后来枪林弹雨,血染江山,呼啸而过的子弹带走了他的纯真,脆弱,留下了一身伤痛,与还未炼成的钢铁。最终一笔一划,化为了烈火,锻炼着意志,炼成了坚钢。

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夏日的强聒不舍的蝉鸣,和着室内良久的沉默。那是的我,刚读完了这一本书。不知如何表述心中澎湃的情感。抬眸便看见了墙上一片鲜红的错题,抹不掉的耻辱,似保尔身上无情,摆不掉的病魔。一点一点抚过凹凸不平的纸面。偶尔潜入房间的一阵风,吹得书页哗哗作响,一如保尔病重时的呓语,一如保尔书写时笔尖的摩挲。

脑内突然浮现出幻想出得保尔,他一定有刚毅的眉眼,紧缩的双眼,不强壮的身躯中似有无穷的力量,深邃的眼眸中似燃烧着熊熊的火焰,他躺着却好似站着。

忽而轻笑。

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人的一生挫折与磨难纷至沓来。前路茫茫,迷雾遮挡的也许是万丈悬崖,也许是直入云天的高峰。我们身上也许有了伤疤,带着伤痛。但是我们的心也在这些挫折与磨难中愈发坚强。

我的生活也许只是每天两点一线,所受的挫折,所经历过的事情,与真正的世界,不能相比。但书籍是这个世界的缩影。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其中的细枝末节,我并不能娓娓道来。但我知道,他有一颗坚强的心,在烈火中散发出最美丽的光泽。

想我泱泱大国,五千年来,经历无数烈火焚烧,残桓断壁,不可胜数,可她仍以我们心中最伟大的姿态,屹立在东方,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向全世界宣布:吾心之固,固不可摧。除了钢铁般的心,除了永不熄灭的灵魂,没有什么永垂不朽。

不再失落,不再彷徨。

一笔一画,一点一滴,一次阅读,一次成长。

吾心之固,固不可摧。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一株作文 | 一株小草作文 | 一株紫丁香课件 | 一株向日葵作文
上一篇:地铁员工试用期总结 下一篇:水浒传读后感3000字范本13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