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我的扶贫日记模板9篇

2024-04-01 11:50:53 扶贫日记

我的扶贫日记 篇1

近日,我们驻村工作队在走访入户的过程中了解到,村里好几户的羊和狗都莫名其妙的丢失。村民反映的情况引起了我们驻村工作队的高度重视。为了防止村民财产丢失,我们决定挨家挨户的进行宣传教育,共同做好防范工作,提升村民安全意识。

上午10时20分,当我和镇干部王登云刚从西队村民杨五元家宣传政策出来后,在俎千岁家门前发现3名可疑人员正在疑似盗窃。随即,我准备上前询问,3名可疑人员见我朝他们走来,突然驾车逃跑。随后,我立即拨打报警电话,让王登云通知大东营村党支部并发动现场群众对可疑人员进行拦堵。可疑人员驾车冲开人群,向柏宝庄村方向逃跑,应公安局指挥中心要求,我立刻驾驶自己的车辆和王登云两人尾随。

可疑人员驾驶车辆一直向大庄科村、薛刚山方向逃跑,并冲出公安机关设在薛刚山多处卡口。在南城区办事处五台洼公安检查站,民警曹有亮乘坐我车一并进行追踪,当追踪至工业园区附近时,眼看盗窃团伙车辆就要逃窜,我一心想着绝不能让人民群众财产受到不法侵害,一脚给足油门,追向盗窃团伙车辆,盗窃团伙驾驶车辆左右摇摆,致使我驾驶的车辆撞向了路边的电线杆,车辆严重受损,民警曹有亮和镇干部王登云也多处受伤。1月2日,可疑人员被公安机关抓获。

事后有人问我,当时你不害怕吗?有没有想过自己的

人身安全?现在想想,也确实挺后怕的,在当时我一心想着村民的财产安全,自己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第一书记,当老百姓的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我必须挺身而出,责无旁贷,在关键时刻毫无犹豫地冲上去。

我的扶贫日记 篇2


我是一名志愿者,参与了一次扶贫蹲点活动。这次活动的主题是“扶贫蹲点日记”。


早上七点,我和其他志愿者一起集合,准备前往扶贫地区。我们乘坐巴士,一路上欢声笑语,大家都充满期待。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这个地方是一个偏远的山村,人烟稀少,交通不便。我们第一站来到了当地的学校,这个小村庄只有一所小学,学生们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我们进入了教室,看到了一些破旧的桌椅和黑板,墙上贴满了学生的作品。在这里,我们跟学生们互动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状况。他们的眼睛里充满了渴望和期待,他们希望能够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好的生活条件。


我们来到了一户贫困家庭。这是一户由老人和孩子组成的家庭,他们靠种地为生。我们走进他们的房间,看到了简陋的家具和破旧的墙壁。老人对我们说,由于种地收入不稳定,生活一直很困难。他们希望有人能够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让孩子们有一个更好的未来。听到这里,我们都感到心酸和无助,但我们决心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午饭时间,我们去当地的集市购买了一些生活用品和食物,为这些贫困家庭送去了一份关爱和温暖。在他们看到这些物品的时候,眼中都充满了感激和喜悦之情。我们跟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希望通过我们的帮助能够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下午,我们继续蹲点,来到了村里的卫生室。这里的医疗条件非常简陋,村民们只能通过这里的服务来获得基本的医疗保健。我们看到了一些患有慢性疾病的村民在这里接受治疗,他们的病情严重,但却无力承担昂贵的医疗费用。我们了解到,他们迫切需要医疗援助和更好的医疗设施。我们决定将这些问题记录下来,向相关部门汇报,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


夜晚来临,我们回到了集合点。虽然疲惫,但内心却充满了满足感和成就感。通过这一天的扶贫蹲点活动,我们了解了贫困地区的真实情况,看到了贫困家庭和学生们的困境,也感受到了他们的坚强和乐观。我们决心要以实际行动,帮助他们改善生活,为他们带去更多的关爱和温暖。


回到家中,我打开电脑,开始写下这篇扶贫蹲点日记。通过这篇文章,我希望能够将这次扶贫蹲点活动的经历和感受传达给更多的人,唤起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为贫困地区的发展和脱贫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写在最后


这篇文章以“扶贫蹲点日记”为题,生动地描绘了一位志愿者参与扶贫蹲点活动的经历和感受。文章深入贫困地区,展示了当地的贫困状况和困境,同时也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关心贫困地区的发展和脱贫工作。将志愿者的经历和感受写成日记的形式,更加贴近读者,让人们更真实地感受到扶贫蹲点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

我的扶贫日记 篇3

今天去马蹄乡横路沟村双联户,三年来,多次去哪里,每次都觉得有新变化,村容村貌,老百姓收入,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看到一排排新建的暖棚羊舍,一幢幢新修的高标准住宅。同样的地理环境,同样的一群老百姓,三年时间似乎这种变化不可理解,过去那里是落后和贫穷的代名词,我现在说那里大部分老百姓人均收入超过了两万、三万、四万有人相信吗,我肯定没有人相信,如果我不是一次次的去哪里,我也不会相信,但是,我告诉大家这是千真万确的,没有一丝一毫的夸张。

其实,哪里都有发展的空间,只是看是不是选准了一条正确的路径,同样的一块土地由于发展的路径不同,发展的效果就会千差万别,马蹄横路沟是一个鲜活例子,过去我们死守着那些土地,粮食产量低,入不敷出,年年岁岁,人穷志更短。我们换了个思路,种草养畜,三、四年大变样,人初步富了思想觉悟提高了,在哪里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感谢党的好政策。在这里没有埋怨没有等待,只有憧憬,只有谋划,户户都在说明年的打算,以后的规划。在哪里人与人之间,户与户之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情亲、友情,我深深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和谐,虽然现在哪里还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哪里的老百姓劳动强度还有点大,收入还不够高,但是,我相信有一条正确的发展路径,有党的富民政策的支持,有老百姓的辛勤劳作,哪里的明天会非常美好。

我的扶贫日记 篇4

非常荣幸,我被选派到武都区佛崖乡燕崖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和其他帮扶工作队一样,我们作为全省乃至全国扶贫大军的“最小机构”,却站在扶贫主战场的最前沿激烈奋战着。我所驻的村子是一个确确实实的贫困村,它不是革命老区,资源也不丰富,唯一用拥有的便是勤劳朴实的村民。燕崖村全村92户422人,贫困人口53户229人,贫困发生率54%,地处成武高速佛崖乡东西出口之间,成武高速、江武公路均穿村而过,大面积土地被公路占去,村民只能在山上贫瘠的土地种植花椒、玉米、小麦等农作物,花椒作为部分家庭的主要经济作物,其他粮食作物仅够维持生计,要想脱贫致富,任重而道远。

我的扶贫日记 篇5

接近傍晚,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我离开村委会,在路上走着希望能遇到回城里的车。在暮色中,我看到在前方有一个人影步履蹒跚,走近一看,是位年过花甲的老大娘背着一背篓蔬菜缓缓地走着,我走上前,问老大娘说:“老人家,这么晚了你是要到哪儿去?”老人回答:“我刚到地里摘了菜,现在把菜背回家。”我接过老大娘的篮子帮她把菜背回了家。他们家人拉着我不让我走,要我留下来吃饭。这顿饭没有肉,没有其他什么特别的菜,但就是这么简单的一餐饭,吃起来非常香甜可口。吃完饭,老人一定要送我到公路上,叫我以后多到他们家做客,我很开心,这只是一件小事,却让我如此满足。我想:如果基层干部都把村民当亲人看,村民也会把我们当家人一样看待。

一大清早,接到村委会何毅副主任电话,希望我能到团结村民组了解常吕贵一家的基本情况。我立即起身,当我到达常吕贵家时,眼前的景象把我惊呆了,家徒四壁,房子破旧不堪。常吕贵今年65岁,因病已于前几日去世了,其妻曾代芝49岁,下身瘫痪,生活自理能力丧失,育有两儿两女,因遗传原因除两女常开凤、常开仙可勉强行走外,两子常开绪、常开军基本是爬行,家中经济来源主要是常吕贵生前种植农作物以及领取低保维持生计。常吕贵的去世,使原本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我仔细听取并记录村民向我介绍的情况及意见建议,为了安埋常吕贵和解决眼前常家生计,村民不吝相助,踊跃捐资忙前忙后,此情此景,让我既感动又忧虑,我感动村民的热情友善,忧虑常家今后如何生活。了解了情况,我立即向领导做了汇报,作为村官我也应该有所行动,回到家我把常家的基本情况整理为电子文章在微信微博上发起题为“帮助山区残疾人一家度过困境”爱心捐款活动,希望能得到社会爱心人士和慈善机构的响应。

今天,天气放晴,我的心情也格外舒畅。我到银行把近几天的爱心捐款共5771元存到曾代芝的银行卡上,准备到常家做一些善款交代,临行前,我到食品店买了一些饼干和面包以及朋友捐助的衣服一并带去。这段时间以来,很多爱心人士都打电话来询问情况,并积极捐资,我对每笔捐款都作了记录,也及时进行了公示,此次爱心捐款活动得到社会爱心人士、朋友圈和部分大学生村官的积极响应,我真切感受到了人们的友善和社会的正能量。到了常家后,团包村民组长朱德全,小河村热心老板付业波等人以及镇雄“微生活”记者先后陆续到达,我把银行卡交给这家的女主人,大家协商钱款之用由常吕贵的侄女常开翠负责,村民组长负责监督。这家的女主人激动地接过银行卡,眼里噙着泪水,不停地向我们点头致谢,我顿时觉得心里满满。人们散了后,我从小河街上请了一名理发师给两个小男孩理发,给四个孩子都换上了新衣服。看到孩子们天真的笑脸,我非常开心,所谓“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我很感谢常家人带给我的这份温暖和感动,他们让我浑身充满力量。我真切地感到可以做的、必须做的事情还有许多,服务百姓、帮助他人,任重而道远,我坚信:只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涓涓细流也可以汇集成江河!

我的扶贫日记 篇6

今天将正式入住科右中旗高力板镇西太本嘎查。早上吃完饭后,科右中旗工商局张建副局长领着我们先去了旗交通局,郭副局长接待了我们。我详细地询问了西太本嘎查一段6公理水泥路的修建情况。郭局长介绍,今年由于公路批文下半年才批下来,招投标进行了45天,兴安盟上冻期较早,施工期较短,10月10日前道路停止施工。由于以上原因,今年这条水泥路只能完成路基构建和材料准备工作。

接着我们去了旗扶贫办。扶贫办的白主任向我们介绍了整村推进项目,这个项目中央共投入扶贫资金150万元。共分为四块,29万元用于农田机井建设;96万元用于购买羊,20万用于建立互助基金,5万元用于培训。自治区扶贫办通知原来20万元的互助基金项目已经不再列入整村推进项目之中。整村推进资金150万只能用于农田基本建设和增产增收,发展优势产业。高力板镇党委政府还准备更改这个项目,旗扶贫办已经报自治区扶贫办,等待答复。

随后张建局长把我们送到了高力板镇西太本嘎查农民水大哥家中,算起来这已经是第四次到水大哥家了。中午水大哥用鸡肉炖土豆款待了我们。这顿饭参加者还有新当选的嘎查党支部书记包金龙和嘎查达巴虎,我们几个人小酌了几杯。

下午,我们立即开展了走村入户工作,在三队的一家贫困户中,我们看到了主人哈斯巴特尔因严重风湿病而变形的双手,他的妻子前不久做了肿瘤手术,还要供养一个上大学的孩子,家里仅靠种地的收入远远不够。在一户开小饭桌的农民家里,二十多个孩子挤在两间不大的房屋内,主人靠这点额外的收入维持家庭开支。还有一户人家主人叫包哈达,从住房外观看这家人更穷,准备去他们家,但大门紧锁,可能下地干活了。

晚上,水大哥给我们煮了玉米,虽然有点老,但吃起来很甜。

9月11日 星期二

今天是入住水大哥家的第二天,因晚上和同来的人聊到凌晨2点多,起来的晚一些,8点多才起炕。水大哥给别人家帮忙去了,水大嫂不怎么会做饭,水大哥走之前给我们准备了稀粥、馒头、鸡蛋、咸菜等。

吃完早饭后,我们先到嘎查三队的几户人家走访。第一家是两个年青人,男的叫青格勒图,女的叫图娅。小两口很恩爱的样子,原来曾经一起到大连打工,因为挣不到多少钱,而且生活成本很高,二人又回来种地了。当我们准备回去的时候,又遇到他们,二个准备割绿豆,聊了两句后,看着男的搂着女的下地的背影,想起了一句歌词,夫妻双把家还,应该改一下,夫妻双双把地下。去的第二户人家叫水莲,第三户人家是青格勒图小两口的父母家,从房屋外观看非常破烂,还有青格勒图的爷爷住在这里,门口摆了一张破旧的床,老人已经七十多岁了,却住在这样破烂的地方,我们的心情都很沉重。

下午准备继续走访,却发现水大嫂已经出门了,我们不敢出去,因为不知道村里的治安好不好。大约四点多钟,水大哥回来了,我们才继续开始访问贫困户。正好路边有一个老人抱着孩子,上前一问,原来她正在看外孙子,她的女儿和女婿都下地干活去了,女婿叫图布新,女儿叫丽丽,两人住的是98年洪水冲垮老房子后政府盖的安置房。邻居王大嫂听到了我们的声音,来到这户人家,听说我们是自治区工商局的干部,主动邀请我们去她家。她男人脑出血,半身不遂,住的房子是土坯房。我们问她还有哪些贫困户,她推荐了华青龙家,并热心地领着我们去。华青龙家电器很多,除了冰箱、电视机外,甚至有农村少见的微波炉、电磁炉。华青龙的二儿子双林28岁了,在农村算是大龄青年,开始他向我们隐瞒年龄,后来才不好意思说出了真实年龄。从双林的谈话中看出,他对结婚不抱希望。据村里其他人讲,双林包括他弟弟海林都比较懒散,钱有一个花俩,所以攒不下钱。双林的人材确实差一点,头发长而且脏,身形瘦弱,和青格勒图相比,差距比较大。哥俩住在父母家旁边的一个土坯房里。王大嫂又热情地把我们领到水琴家,可能是她打了电话,水琴穿着水靴,刚浇地回来。她家的房子是土坯房,墙裂了缝,两个孩子一个在内蒙古师范大学上学,一个在内蒙古建工学院上学,每年的生活费加起来要两万多元,学费8000多元,显然光靠种地是不行的,她家养了29只羊,外面欠了不少债务。

走完这几家,已经快6点了,天空中乌云密布,已经开始下起雨滴。

晚上,水大哥炒了芹菜粉条,焖了二米饭,吃饭间,外面雨逐渐大了起来,院子里刹时变得泥泞不堪。由于受雨水影响,房子突然停电,我们点着蜡烛吃完了饭。

外面雨涮涮下着,我们坐在热炕头上,顿时感觉到了一种幸福。

9月12日 星期三

早晨,天空下着小雨,本来想出去到农户家走一走,但昨日的大雨已经使村中的道路变得异常难走,所以只能在家中待着。中旗张局长突然来电话,兴安盟工商局刘局长下午到中旗,晚上请我们吃饭,他下午派车来接。

下午三点多钟,中旗工商局的车来了。西太本嘎查的路根本不能称为路,一下雨有一些路段就成了大泥坑,要有很高的车技才能通行。果然,司机对路况不熟悉,车陷在了烂泥了,费了很大劲才出来。到科右中旗已经下午四点半了。我们住的是君乐酒店。

刘局长是老朋友了,他在通辽市工商局当副局长时就和他喝过一次大酒,所以我知道晚上这顿酒一定跑不了。果然,热菜还没上的时候,他就拿起分酒器,大约有二两五,一口气干了,然后让我们也干。我们俩都是喝不了酒的人,而且不擅长喝快酒,但盛情难却,他又官气压人,只能痛苦万分喝下肚去。有了这样的开端,接下来盟工商局加上科右中旗工商局的其他领导轮番上阵,不一会我们就败下阵来,与我同行的那个人彻底喝多了,我还在勉强支撑。

吃完饭已经快9点了,那时我还很清醒,回到房间想洗澡却发现没有热水,只好作罢。我的同事喝多了,来到我的房间内没完没了说着酒话,纠缠了一个多小时,我实在忍无可忍,强行把他送回了房间。

酒之一物,害人不浅。

9月12日 星期四

昨晚旗工商局康局长约我们起来去早市买菜,时间定在7点钟。我勉强在6点半醒来,头疼得要命,想洗澡还是没热水,打电话找服务员修,但没修好。服务员给我换了一个房间让我洗澡。洗完后已经快七点了,康局长来短信说菜已经买好了,让我多休息一会。我的同事彻底喝多,早餐都没吃。

和刘局长告别后回到嘎查,我们都感觉难受,于是上午决定休息。

中午我做了饭,一下子煮了三袋方便面。喝完酒的人都知道,吃点热汤面,出一身汗,酒会消大半。可惜面煮多了,反而变得不好吃了。

下午我们都不想走得太远,就在附近几家贫困户里走访。

9月12日 星期五

目前我们的工作主要是熟悉情况,一方面是为了下一步整村推进项目打好基础,另一方面是因为嘎查现在忙于选举。中国的民主好象在农村得到了落实。嘎查村书记、主任居然选了两个多月,我们来这里的时候刚刚选出来。紧接着还要选自然屯屯长,每十五户要选一个村民代表,每五户要选一个户代表。这几天我们的工作完全得不到嘎查书记主任的帮助,只能是熟悉情况。我们决定去危房改造户王刘德家。王刘德家在嘎查的西边,步行要走很远才能到达。路过一家大的农民合作社,因为有这方面的任务,我们进去看了。这个合作社动作不小,每年竟然能收购近4000万吨玉米,真谓大手笔。不过这个合作社存在着中国当前普遍的困难,就是贷款难度较大,我们爱莫能助,只能帮助他出些主意。再往前走是嘎查卫生院,这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在医院告示栏里,我们看到几张结算单,目前农村医疗合作保险还比较划算,一个农民看病总共花了600多元,报销比例85%,农民只需花90多元,这算是个惠民工程。

走了半个多小时,终于到了王刘德家。危房改造工程已经完成了主体工程,门窗安装按要求应该由王刘德承担费用,但王刘德本人脑溢血,他老婆风湿病,基本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全凭二儿子照顾,所以他根本承担不起门窗安装钱,房子已经盖起了两个多月,门窗却始终安不上,人也搬不进去。我们看的时候,好好的`新房里面被雨水湿了一大片,房屋还漏雨,玉米杆满屋子都是。我让王刘德的二儿子一保搬梯子上房看看,原来房顶上窝了一大片水,我问一保:“知道不知道房顶有水?”他说:“知道。”我的气一下子不打一处来,我对他斥道:“你不能扫一下吗?”我们登梯子上房顶,几分钟就把雨水清理完了。

同样的地方有的人贫困,有的人富裕,这绝对不是偶然的。在这几天,我深深地感觉到这个嘎查自然条件之好在内蒙古自治区也是首屈一指的,为什么会出现贫困现象呢?勤劳致富,懒惰致贫这是原因。这个原因我们房东水大哥也深有体会。

当然王刘德家有特殊情况,他的二儿子也不容易,既要种地还要照顾两个老人。我给包金龙打电话,让他派人来王刘德家丈量门窗尺寸。我的想法是尽快给王刘德安上门窗,好让他们在入冬之前搬进新居。

每次走在嘎查破烂的道路上,我总是心情沉重。曾经看过瑞士的农村照片,哪里是农村,简直是天堂。什么时候中国的农村变成城里人都想来,农村人都不想走的地方,那时候也许中国真的现代化了。

我的扶贫日记 篇7

4月27日,阳光明媚,春山如笑。汉阴县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康明带领县人社局第二批帮扶人员18人,再次来到了平梁镇酒店村。

为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打好扶贫脱贫攻坚战,县人社系统全体党员干部分为三批,先后到酒店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第一批帮扶人员已于4月21日先行深入酒店村各贫困户,了解了各户家庭状况、贫困原因,并与贫困户进行了脱贫帮扶讨论研究。

在农户张天军的家中,帮扶人员了解到张天军家中共三口人,父亲张世树,现年78岁,右手残疾。母亲唐家清,现年81岁,双眼失明。张天军,现年42岁,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

得知了他们已经按政策规定领取了养老金,享受了农村低保、高龄补贴、退耕还林补贴等。刘局长对张天军说,首先要改善你们的住房条件,老房子留着,庄稼继续种着,鸡和牛继续养着。今年的猪肉价格涨了,你们不要怕销不出去。你们喂的猪、鸡、牛卖了就能变成钱,有了钱就能改善你们的生活条件。生活水平提高了,就不怕娶不到媳妇。

在胡志远的家中,了解到该户仅有兄弟两人,哥哥胡远银,现年62岁;弟弟胡远志,现年58岁,去年在砍油菜时右手受伤,落下了残疾。刘局长说,你们的条件完全符合五保户,随着你们年龄越来越大,可以安排到敬老院去安度晚年,由政府来管你们的生老病死......

按照安排,下一步,县人社局将要把扶贫对象按户建档立卡,一户一页,登记清楚每户的情况,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和现状,分类施策,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集中力量给予扶持。

从每一户出来,刘局长都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有什么困难和想法直接打我电话,相信党和政府的帮助,我们一起用一到两年的时间把好日子过起来!”

这样深入的走访,与农户亲密的接触,是县人社局精准扶贫进村入户工作的一个缩影。县人社局联酒店村共40户贫困户,结对子、认亲戚,都是这样开展的。

走访活动过程中,深入到每一贫困户家中进行察看,真实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家庭结构、耕地数量,子女就学和就业,家庭经济来源、收入等情况,对群众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仔细做好记录,为后续开展精准帮扶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批帮扶人员兵分三路,从早上十点出发,到下午三点回到酒店村村部。为了不给村上增加负担,伙食问题自给自足,菜是大家买的,肉是自发从家里带来的,包括油都是干部从自己家里带来的。

这次走访只是初步的对扶贫户进行调查了解,贫困百姓强烈的致富愿望和恶劣的生活条件深深触动了大家的心。大家都纷纷表示:走访回来之后各自根据帮扶对象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个详细有效的`帮扶计划,争取让帮扶对象尽早脱贫致富,走上幸福之路。

我的扶贫日记 篇8

7月24日 星期日

周末,趁雨天农民闲赋在家,我们决定到贫困户家里走访。由于今年降水量大,进罗马村的一段硬化路已于5月整体坍塌。无奈之下,我们冒险沿着崎岖的河沟毛路前行。进入汛期以来,河水把道路冲刷得沟壑纵横。我的心情异常沉重,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交通状况尚且如此,脱贫摘帽更是任重道远哪!

将车停于陆籽岔河,我们冒着淅沥小雨、踩着湿滑泥路,继续向阿普马独组进发。到达帮扶对象蜂跃华家时,他们一家三口正围坐在火塘边吃早点。见到我,一家人略显愕然,随即拉我坐下,很熟套地用傈僳语言与我沟通起来。蜂跃华的妻子说,今年的大春(玉米)只要没有后续的自然灾害,增收是有保证的。担忧的是今年罗马村都在种附子,若到时又像去年的玛咖一样变成泡沫的话,全家辛苦种植的两亩附子就血本无归了,这可是一家人一年经济收入的盼头啊!谈到这些话题,我这个行外人也无语了,只能引导她多与村"三委"加强联系,多与种植户沟通交流,从整体层面出发与收购商交涉。

随后,我来到与之相隔不远的另一户帮扶对象蜂梅青家。蜂梅青家房屋的整体布局和环境的整洁度比蜂跃华家好些。坐在她家宽敞明亮的'厨房里,蜂梅青介绍了她家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产业发展想法。

结束走访,我的心情却不轻松,虽然两户帮扶对象的思维意识、处事远见有所差异,但均有一个共性:有了创业的行动、有了率先脱贫的思想,却迷茫于下一步该如何做、从哪个方向去做的困境里。

精准扶贫工作中,我认为,各级党委政府要在抓实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下,加快调整产业布局、争取产业资金,做好抵御市场风险、解决"销售难"的工作,引领广大群众发展持续、稳定、绿色的产业项目,确保增产增收,加快脱贫致富。

我的扶贫日记 篇9

4月7日,星期天,天气晴朗,近来难得的好天气。上午九点多,从单位出发,前往石牛去我的“二对一”帮扶对象家中走访。

前往石牛的路并不好走,一路上颠簸晃悠着来到了石牛乡树山总支,得到了总支干部的热情欢迎。简单的寒暄后,总支的贺主任就带着我们来到了黄泥村邓家组,让我不好意思的是,我的帮扶对象邓采生老人知道我要来,已经在路边等候着我了。

在去邓老家的路上,我看他右手姿势不对,便问他,他告诉我一个多月前不小心摔了,还未完全恢复。说话间,已经来到了他的家,两间土砖屋加一间后起的红砖屋。邓老招呼我坐下,我和他拉起了家常。他出生于1943年,今年正好70岁,一直没结过婚,无儿无女,没有自己的房子,现在住的房子是侄子的,是村里的五保户,除了每年五保补贴1600元,无任何收入来源。

往年还自己种田,请人帮忙插秧和收割。邓老是个要强的.人,他有个侄子,对他也不错,在当地建了新房要他一起去住,但他拒绝了,他怕给侄子添麻烦,就住在了侄子原来的老房子里。他有个手机也是侄子给买的,我给他留下了我的手机号,要他有事就打我电话。在留下号码的时候,我看了看他的床,发现一层垫被下面直接就是夏天的席子,不知道冬天是不是就是这么过来的。我问他有什么困难没有,他只说治手花了不少钱,看政府有没有一点补助,我答应一定替他去问一问。临走时,我掏出钱给他,十分不好意思的说:第一次来,不知道您需要什么,一点点心意您收下。他连说:这怎么好意思,这怎么好意思。在我再三劝说下,他才收下。走出门来,他一直目送我离开,我连连挥手让他进去。

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在想,下次去看他的时候一定要买点水果,买点他用得上的东西。像他这样的孤寡老人还有很多,必须要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五保制度来保障他们的生活,更需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怀和扶持。

推荐阅读

上一篇:面试实习总结六篇 下一篇:骨科实习后总结11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