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集锦9篇)

2024-03-25 19:06:04 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五年级上册课件 上册课件

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1】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在《数学课程标准》(20xx版)中指出:课程内容要反应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努力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探究密铺这一数学知识,并且通过调动学生生活原型,配以图片感知,丰富学生生活体验。最终和学生一起经历由生活经验到理性知识的蜕变。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密铺是在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钝角,知道平角和周角,并了解他们之间大小关系;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了解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能够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形等简单图形并用其拼图;结合生活实例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等数学知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本次学习的前一单元学生刚刚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组合图形等知识,积累了一些动手实践的经验。密铺这一课主要是将几何平面图形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活动课程。以后还要继续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圆的认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立体图形圆柱、圆锥、棱台等相关图形与几何知识。

本册教材呈现时,先以生活中的密铺图案引出密铺的概念,接下来是动手探究单一图形的密铺,在随后的欣赏与设计中,出现了多种图形的密铺和不规则图形的密铺图案的欣赏,并且设计了请同学们设计密铺图案的实践活动。本课的设计基本上保持了和教材的顺序一致的思路,但也做了一些改动,其一时在出示图形密铺的概念时,出示了有空隙、有重叠的生活情境,意在使学生在变式中找到密铺概念的本质;其二是在一个生活情境中教学,突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其三是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了说理,这样即训练的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又调动学生的元认知,同时为课堂节约了时间。

学生情况分析:

年龄特点:

五年级学生思维处于具体运算思维阶段,此时儿童从表象性思维中解脱出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但运算仍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其认知活动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也逐渐学会从他人角度去看问题,即去自我中心主义。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即给学生提供了逻辑推理的空间,有补充了大量具体实物和图片作为支撑,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水平。

知识基础:

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的图形特征,对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和圆形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有一定的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经验和基本方法。同时学生学习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概念,能够估测角的大小和了解角的分类。已经具有了探究同一顶点各角度之和为360的图形能够密铺的知识基础。

课前调研:

在课前对39名同学得前测小卷第一题的统计中,我了解道,有94.9%的同学能够准确的标出周角的度数,对于两个对周角度数出现错误的同学,教师也给予了及时的个别指导,这位本节课探究同一定点角度之和为360提供了较好的知识准备。

在第二题的辨析中,79.4%的同学已经准确连线重叠与不重叠,并且知道了三个边缘相接的三角形是不重叠的,在第三题的开放性题目中,82.1%的学生也可以仿照三个边缘相接的三角形绘制出类似的图形位置关系,有7.7%的同学还可以联想到面面相接的三维立体图形,还有7.7%是用文字说明的方法提到了类似的生活情镜,只有2.6的同学没有抓住这个图形位置关系中的位置关系进行描述或画图。从这里可以看出,虽然学生并没有接触过密铺的概念,但是对于密铺的基本原型是有生活经验的,所以课堂中揭示密铺概念这一部分教师没有设计过于复杂的环节,只是出示图片辨析,学生就能很自然的理解密铺这一概念。

我的思考:

首先,作为图形与几何这一领域的数学课,空间观念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在课上设计了很多环节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其次,密铺是一个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较为密切的实践活动数学课,在课上学生既要学会与密铺相关的数学知识,更要感受密铺问题产生的生活价值。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设计了生活图片的引入,同时以实际生活情境为背景进行教学。学生不仅要了解密铺的生活价值,同样更应该感受密铺的艺术价值,感受图形密铺的美,因此教师给予了学生较充分的欣赏图形密铺的时间。于此同时,教师立足于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课堂上设计了由生活经验-转化理解-动手实践-反思形成理性认识-回顾验证的整个数学学习过程,通过以上整个过程的经历,形成了一些数学学习经验,感受了一些基本的数学基本思想方法。

另外,教师注重了帮助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并通过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等活动自己分析解决这些问题,在具体情境的展示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提出问题,并通过实践经验及以往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起到参与者与合作者的作用。同时在具体知识的归纳和总结过程中,教师通过课件动画引领学生归纳总结,起到了引导者的作用。

教学手段: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借助已有经验,采取教师讲授法和启发法相结合,学生探究法、实验法与讨论法相互支撑的教学手段。

技术准备:

多媒体课件(出示教学情境、展示生活原型、回顾实验过程总结数学知识、验证数学知识、展示密铺图案)、互动反馈技术(引发学生对密铺概念的思考,了解学生对什么样图形可以密铺这一知识掌握情况并且引发新的思考)、

正五边形、六边形、平行四边形卡纸(动手实践活动进行探究)

教学目标:

1.提升空间观念,知道密铺的含义,了解密铺的条件。

2.经历由生活经验,转化推理,到理性知识,再验证的知识形成过程,体会知识形成基本过程和方法。

3.会结合具体情境,提升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并自己动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感受密铺图形的美,提升观察和思考能力,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了解密铺的条件,感受密铺图形的美。

教学难点:

了解密铺的条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密铺概念

板书课题,请学生说一说通过观察课题,说一说自己想学到的知识,教师整理学生问题后通过出示三幅图(笑脸墙,地砖,日历)引出密铺概念的学习。

请学生观察,你认为哪一幅图是密铺,同时利用互动反馈技术选择。并且根据选择结果,请学生说一说哪幅图是密铺,密铺应具备哪些条件。

通过学生间互相说理,总结出密铺的两个条件,无空隙,无重叠。

教师板书:无空隙,无重叠。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在提升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因为在前测中已经了解到学生在日常生活以及学生的元认知中已经有了一些对密铺概念的理解,所以教师依托课前测数据,通过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辨析,理解学习密铺的含义。

二、探究密铺知识

请学生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密铺,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密铺,在学生举例说明密铺的实际生活价值后,教师出示装修购买瓷砖的生活情景,请学生帮助老师分析,老师应该思考哪些问题。引出对什么图形可以密铺的思考。

学生了解情景后提出自己看法,总结出应考虑是否能够密铺的因素。之后教师请学生为自己推荐他认为可以密铺的地砖,并且说清推荐理由。(依据课堂生成可调整顺序)

1、教师配以生活中地砖,蜂巢,足球(依据课堂生成)等图片展现学生生活经验。

2、引导学生到投影实践摆一摆验证平行四边形可以密铺。

3、引导学生经历转化的数学方法,感受梯形和三角形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去判断这两个图形可以密铺。

4、引导学生小组通过小组活动动手验证正五边形和正八边形不可以密铺。

同时教师利用板书进行记录:

可以密铺:正方形长方形正六边形(生活经验)

平行四边形(动手实验)转化三角形梯形

不能密铺:正五边形正八边形(动手实践)

【设计意图】培养在实际情景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自主分析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推理能力,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同时经历动手活动验证平行四边形,正五边形和正八边形是否可以密铺,和学生一起感受数学探究的过程。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图形可以密铺,而有些图形却不可以密铺?

同时利用课件展示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和正八边形形的密铺过程,和学生一起研究基本图形密铺的一个本质原因。即探究出同一顶点各角度之和为360的图形可以密铺这一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对密铺图形的探索学生已经知道了一些可以密铺和不可以密铺的图形,但对于什么样的图形可以密铺?为什么这些图形可以密铺?学生还会会产生疑问,于是教师通过课件的及时演示,帮助学生完成这探究过程。

通过课件,回顾验证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密铺时同一顶点的角度之和是否是360,进一步说明所得结论的正确性。并且和同学一起感受,对于一个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通过观察推理得到数学知识这一层面,还要及时地对知识进行验证。

【设计意图】及时验证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知识验证过程,体会数学探究的严谨性,感受完整的数学知识探究过程。

请学生利用互动反馈技术判断下面两个图形是否可以密铺。

学生在充分观察后利用互动反馈技术进行选择,之后教师利用课件揭示任意四边形密铺的动画。并且揭示任意四边形四个角可以组成周角。之后出示曲边图形密铺的情况,并且揭示曲边图形是由长方形通过割补的方法得到的。

学生体会我们学过的图形可以通过割补法转化成可以密铺的其他图形。

【设计意图】巩固复习图形密铺的知识,同时揭示有些曲边图形也可以密铺。并且感受通过基本图形的转化可以得到一些可以密铺的其他图形。

三、感受图形密铺的美,激发创作欲望

教师引导学生回归教学情境,说一说建材城的商家是利用组合图形解决单一图形不能密铺的问题的,同时学生感受到圆形和正五边形可以和其他图形组合密铺出美丽的图案,继而想象正八边形也可以和正方形组合密铺。在了解组合图形可以密铺的同时,感受图形密铺的美。

学生在了解埃舍尔的基础上,欣赏这位艺术家的作品。并且体会艺术作品的形成可以包含丰富的数学知识(如密铺,对称)的元素,同时感受这些美丽的图形也是由基本图形变化而来的。进而学习一些密铺图案的绘制方法,激发出自身的创作欲望。教师顺应学生心理,布置课下作业:创作美丽的密铺图画。

【设计意图】通过回归情境,感受两种图形的组合密铺。体会荷兰艺术家埃舍尔的作品,感受艺术作品中蕴藏的数学知识,体会数学与艺术结合的美,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创作欲望。

板书设计:

密铺

无空隙不重叠

可以密铺正方形长方形正六边形

平行四边形转化三角形梯形

验证不可以密铺圆形正五边形正八边形

同一定点角度之和为360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知识与技能评价:

和你的同桌讲一讲你所理解的密铺,并说一说你知道的可以密铺的图形。

创作一幅用到密铺的图画,说一说这幅图画背后的设计思路。

情感态度评价:

(自评)

课上你表现怎么样?你觉得你今天最大的进步是什么?

(互评)

你觉得你得同桌今天表现好吗?你觉得今天全班谁表现的最好?

评价量规:

内容评价标准自评小组评等级学习态度课堂上专听讲比较听讲情况听讲偶尔心倾听,积极发言,能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能主动举手发言。一般,发言不够主动,但能认真倾听。不够专心,不举手发言。方法掌握理解密铺的含义,知道密铺图形的共同特点,并用知识判断一些图形是否可以密铺。能说出一些可以密铺的基本图形和不能密铺的基本图形。理解密铺的含义,知道密铺图形的共同特点。能说出一些可以密铺的基本图形和不能密铺的基本图形。理解密铺的含义,能说出一些可以密铺的基本图形和不能密铺的基本图形。理解密铺的含义,会用拼摆的方法证明一些图形可以密铺。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1.本课设计时注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到理性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探究哪种图形可以密铺的环节,做到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载体,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为支撑,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元认知逐渐抽象出数学知识,使课堂教学真正变成了学生知识生长的课堂。

2.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基础,很自然的联系了学生以往用过的转化的数学思想进行探究,推理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可以密铺。同时引导学生感受了一个数学知识完整的形成的过程,注重了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感受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3.本课抓住了活动课学生推理和探究这一重点,抓住了具体运算思维阶段的特点,帮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抽象概念,从而进行逻辑推理,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给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通过单个图形特征逐渐转向了几个图形位置关系的思考。并且时刻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并且通过想象和动手实践分析和解决问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2】

教学要求:

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教学重点: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用具: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

× × × ×

+ ×8 ×

× ×1 × 80×

2、用“四舍五人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投影出示)

保留整数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思考并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填空)

(1)怎样用“四舍五人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

(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各应是多少?

3、揭题谈话: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

二、尝试:

谈话引出例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吗?(生回答)所以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那狗的嗅觉到底有多灵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数据:

1、出示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

2、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生列式,板书:×45

4、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

5、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1)积的小数位数这么多!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2)保留一位小数,看哪一位?根据什么保留?

(3)横式中的结果应该怎样写?

6、专项练习(根据下面算式填空)

×

积保留一位小数是( )。

积保留两位小数是( )。

7、尝试后练习:

▲页做一做计算下面各题。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判断,并改错.

×(保留两位小数) × ×≈(保留两位小数)

1 0 .2 8 6 3 . 2 7 2 . 0 4

× 3 2 × 5 × 2 8

2 0 5 7 2 1 6 3 5 1 6 3 2

3 0 8 5 8 3 2 7 4 0 8

2 9 1 5 2 9 0 5 5 7 1 2

三、运用

1、页2题

2、两个因数的积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准确值可能是下面的哪个数?

四、体验:

谁来小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

五、作业:

页1

六:课后反思: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要求:

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用具:投影、口算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1、出示例3图:孩子们最近我们社区宣传栏的玻璃坏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怎么列式?(板书: ×)

2、尝试计算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想想是怎样算的?

师: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呢?

如果能,应该怎样做?(指名口答,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示范:

2 扩大到它的10倍 1 2

× 8 扩大到它的10 倍 × 8

6 缩小到它的1/100 9 6

3、×,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扩大10倍变成12,积就扩大10倍;再把乘数扩大10倍变成8,积就又扩大10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96再缩小100倍。

4、观察一下,例3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 想一想×的积中有几位小数×呢?

5、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师:请做下面一组练习

(1)练习(先口答下列各式积的小数位数,再计算)

(2)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①你是怎样算的?(先整数法则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怎样点小数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 计算×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那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通过通过以上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3) 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页上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打开课本齐读教材上的法则。(勾画做记号)

(4)专项练习

①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2 4 1 3

× 4 × 2 6

9 6 7 8

2 4 2 6

3 6 0 0 3 3 8

②根据1056×27=28512,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 × ×27= ×

三、应用

1、在下面各式的积中点上小数点。

0 . 5 8 6 . 2 5 2 . 0 4

× 2 × 0 . 1 8 × 2 8

1 1 6 5 0 0 0 1 6 3 2

2 3 2 6 2 5 4 0 8

2 4 3 6 1 1 2 5 0 5 7 1 2

2、做一做:先判断积里应该有几位小数,再计算。

67× ×

3、页5题。

先让学生说求各种商品的价钱需要知道什么?再让学生口答每种商品的重量,然后分组独立列式计算。

四、体验

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3】

北师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

一、小数乘整数 (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计算小数乘法)

知识点一:

1、计算小数加法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计算小数乘法末尾对齐,按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知识点二:

积中小数末尾有0的乘法。 先计算出小数乘整数的乘积后,积的小数末尾出现0 ,要再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如:3.60 “0” 应划去

知识点三:

如果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如0.02×2=0.04

知识点四:

计算整数因数末尾有0的小数乘法时,要把整数数位中不是0的最右侧数字与小数的末尾对齐。

思考:

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1、小数乘整数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所以积一般来说也是小数。

2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暑部分末尾如有0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而整数乘法中是不能去掉的。

二、小数乘小数

知识点一:

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

知识点二:

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输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在点小数点。

知识点三:

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

1、把因数的位置交换相乘

2、用计算器来验算

三、积的近似数

知识点一:

先算出积,然后看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求出结果,用约等号表示。

知识点二:

如果求得的近似数所求数位的数字是9而后一位数字又大于5需要进1,这是就要依次进一用0占位。如6.597 保留两位为6.60

四、连乘、乘加、乘减

知识点一:

小数乘法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知识点二:

小数的乘加运算与整数的乘加运算顺序相同。先乘法,后加法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五、简便运算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计算连乘法时可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将几位整数的两个数先乘,再乘另一个数,计算一步乘法时,可将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拆成整十整百的数和一位数相加减的算式,再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对于不符合运算定律的算式,有些通过变形也可以应用。

乘法分配律也可以推广到相应的减法。

小学数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

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高位上的数,如果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较大的三位数是位999,小的三位数是100,较大的四位数是9999,小的四位数是1000。较大的三位数比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7、公式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差=被减数-减数

数学数字0的基本概念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是正数和负数之间的一个数,且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当某个数X大于0(即X>0)时,称为正数;反之,当X小于0(即X

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4】

设计理念:本节课的中心与着力点是“方法”的体会与感悟,计算面积不是刚学,不是重点,但不能忽视,可以加大力度;还要指导学生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方法。在整个探索过程中,相信学生,鼓励学生,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交流讨论的时间。

本节课还得预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哪些问题,做好提前准备,这样到课堂上才能真正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

1、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灵活有效的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能力目标 :

1、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2、通过图形的组合和分解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创新的意识学会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渗透转化思想。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并能展示自我,张扬个性。

2、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团结友爱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在探索活动中,理解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多种方法,会找出计算每个简单图形所需的条件。

教学难点:选择有效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师:我们会求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了?请回忆下面积计算公式。

2、看黑板上一些正六边形(六边相等、六角相等),你有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吗?那要求它的面积,怎么办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学过的面积计算方法应用的广泛性,渗透转化思想,培养空间观念。]

二、探索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方法

1、割

那你能想办法用学过的方法来求正六边形的面积吗? 请上来画一画说一说。

这些同学的方法可以归结为一个字:割。就是把一个没学过的图形割成学过的图形,然后利用面积公式算出每一块面积,再求出整个图形的面积。且方法千变万化,只要你有目标,就一定能成功。

[设计意思:拓展思维,一题多解,感受探索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平面图形的兴趣。]

2、补、大面积-小面积

出示一个组合图形

(1)师:请同学们选择一种方法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生独立完成)

师:谁来说说你是用哪种方法计算的。

生介绍,师根据学生的介绍演示不同的方法。

师:这几种方法你们最喜欢哪一种呢?

师:为什么?(引导学生选择分得最少的,计算又简洁的方法)

(2)这儿又有一种新方法,没有把组合图形分割,而是补上一块。(板演:补),算出补后的大面积,减去补上的那部分面积,便可得出原来图形的面积。(板演:大面积-小面积)

3、小结求组合图形面积常用的方法

割、补、大面积-小面积。

4、小试牛刀

课后第一题。

请说说你用了什么方法。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5、挑战

(1)独立思考

(2)讨论

(3)移、拼的方法

[设计意图:从易到难,层层深入,引出求组合图形面积的常用方法]

3、回顾本节课所学,你有什么收获吗?在求组合图形面积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总结概括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4、练习:课后2、3

板书:

长方形面积=长x宽 割

正方形面积=边长x边长 补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x高 拼

三角形面积=底x高÷2写 大面积-小面积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x高÷2

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注意被除数位数不够时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应用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归纳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被除数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再除。

教师:我们上节课已经对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有了一定的了解,那老师现在就来考考大家。

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填空,并说明理由。

指定一个小组学生轮流回答。

教师:同学们都掌握得很好,那同学们可以总结一下这些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吗?这个知识点的内容是什么?(引导学生向商不变性质的知识点靠拢,并回忆商不变的性质的具体)

教师:既然同学们都已经掌握了,那我们现在就更进一步地来学习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知识。[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2)]

1.教学第29页例5。

(2)组织学生尝试计算,然后指名汇报。

(3)教师:你们认为哪一个计算是正确的?说说你的理由。

组织学生观察计算过程,并在小组中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计算时,被除数和除数应同时扩大到原来相同的倍数。当被除数位数不够时,要在被除数的末尾用“O”补足,再计算。21教育网

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将错误的计算擦掉。

2.归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归纳后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归纳总结: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一看,二移,三算)学生在教材第29页填空。

1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

2组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

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计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在炎热的夏天,你喜欢吃西瓜吗?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人们不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

2、出示例题的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3、引导:根据图中的信息,要求“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0.8×3”是求几个0.8相加的和?这个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探索计算方法

1、启发: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算出“0.8×3”的得数吗?先想一想,再算一算。学生各自思考、计算,师巡视,了解学生用什么方法。

2、交流:谁先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算出的结果是多少?学生回答后继续提问:谁还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3、指出:“0.8×3”也可以用乘法竖式计算。板书竖式

讨论:谁能看着竖式,说说用竖式计算“0.8×3”的过程?

比较:0.8是几位小数?2。4呢?

4、提出要求: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先列加法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竖式计算。学生按要求独立进行计算。

5、交流:列出的加法计算式是求几个2.35相加的和?列出的乘法算式呢?谁来说说用乘法竖式计算的过程?2。35是几位小数?2。35×3的积是几位小数?

6、猜想: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小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乘3呢?

三、教学“试一试”归纳计算方法。

1、出示4.76×12,2.8×53,103×0.25,要求先猜一猜积是几位小数,再用计算器验证。

2、讨论:通过刚才的计算和比较,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3、小结: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一般可以先按整数乘法算,再看因数里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并点上小数点。

四、指导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集体交流、纠正。 小结:如果积是小数而且末尾有0,一般要进行化简。提问:刚才计算的四道题中,还有哪些题目的计算结果需要化简的?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根据要求在教科书上填一填。指名交流

五、课堂作业

1、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计算练习十一第1题。学生完成后,适当组织交流,初步了解学生作业情况。

2、指导完成练习十一第2题。学生读题讨论:响雷和打闪应该是同时发生的,但为什么会先看到打闪,后听到雷声呢?指出:因为光传播速度快提问:这道题中雷声在空气中传播了几秒钟?每秒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想一想,要求打闪的地方离小华有多远,就是求什么?学生在作业本上解题。

3、指导完成练习十一第3题。学生读题。提问:这辆汽车的油箱里现在有多少千克汽油?这些汽油够这辆汽车行使多少千米?学生列式计算后,组织讨论。

六、全课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认为计算小数乘整数时要注意什么?

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7】

分数与除法

【知识点】:

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除数=(除数不为0)。

分数的分母不能是0。因为在除法中,0不能做除数,因此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中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所以分母也不能是0。

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用分数来表示两数相除的商。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

用分子除以分母,把所得的商写在带分数的整数位置上,余数写在分数部分的分子上,仍用原来的分母作分母。

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两种)

把带分数分成整数与真分数的和的形式,把整数化成用真分数的分母作分母的假分数,再加上原来的真分数,就可以把带分数转化成假分数。

将整数与分母相乘的积加上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分数基本性质

【知识点】:

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联系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商不变的规律,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因此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也是不变的。

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找最大公因数

【知识点】:

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两数公有的因数是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运用找因数的方法先分别找到两个数各自的因数,再找出两个数的因数中相同的因数,这些数就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再看看公因数中最大的是几,这个数就是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会找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补充【知识点】:

其他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可以先找出两个数中较小的数的因数,再看看这些因数中有哪些也是较大的数的因数,那么这些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例如:找15和50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可以先找出15的因数:1,3,5,15。再判断4个数中,哪几个也是50的因数,只有1和5,1和5就是15和50的公因数。5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如果两个数是不同的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

如果两个数是连续的自然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

如果两个数具有倍数关系,那么较小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也可适当的把短除法求公因数介绍给学生。(据学生实际情况而定。)

4与所有奇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4与4的倍数的最大公因数是4。

约分

【知识点】:

理解约分的含义。

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的值不变,这个过程叫做约分。

理解最简分数的含义。

像这样分子、分母公因数只有1了,不能再约分了,这样的分数是最简分数。

掌握约分的方法。

约分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用两个数的公因数一个一个去除,另一种是直接用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去除。

补充【知识点】:

比较分数大小时,分母相同的、分子相同的可以直接比较,有些时候分子分母都不相同可以采用约分后进行比较的方法。

例如:○

找最小公倍数

【知识点】:

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

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先找出两个数各自的倍数(限制一定的范围内),再找出公有的倍数,最为两个数的公倍数,看看这些公倍数中最小的是几,这个数就是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两个数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因此只有最小公倍数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补充【知识点】:

其他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可以先找出两个数中较大的数的倍数(限制一定的范围内),再看看这些倍数中有哪些也是较小的数的倍数,那么这些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例如:找6和9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50以内)可以先找出9的倍数(50以内)有:9,18,27,36,45,再从这些数中找出6的倍数18,36,18和36就是6和9的公倍数,18是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个数是不同的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乘积。

如果两个数是连续的自然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乘积。

如果两个数具有倍数关系,那么较大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也可适当的把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介绍给学生。(据学生实际情况而定。)

分数的大小

【知识点】:

理解通分的含义。

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这个过程叫作通分。

通分的两个要点:

和原来分数相等。

分母相同的数字。

分数大小比较。

同分母分数相比较,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同分子分数相比较,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相比较的方法。

用通分的方法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再比较大小。

是把两个分数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再比较大小。

补充【知识点】:

通分一般以最小公倍数作分母。

数学与交通

相遇

【知识点】:

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

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强调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1)找到题中的等量关系式

(2)解设所求量为x

(3)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相应的方程

(4)解答方程,注意结果无单位名称。

(5)检验做答。

补充【知识点】:

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旅游费用

【知识点】:

会利用已有的知识,依据实际情况给出较经济的方案。

掌握用列表法解决问题。

看图找关系

【知识点】:

能读懂一些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能从图表中获取有关信息,体会图表的直观性。

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根据图的变化确定或描述行为、事件的变化。

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8】

(一)、导入新课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方程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请同学们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什么是方程?

2、什么是方程的解?

3、什么是解方程?

4、判断下面两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5+x>6x+12=16

想一想x+12=16的解是多少?

但不是所有的方程的解都是能靠思考得出来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系统的方程解法。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讲授新课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随着气温的骤然下降,冬天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生活在北方,冬季的取暖可是个大问题,这不,经营煤炭的张叔叔又在开始忙着计算了。

预计今年的煤炭销售量大约是300吨,可是库存仅有180吨,想要满足供应,还要运进多少吨煤炭?

思考:题中有几个数量,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如果假设还要运进的吨数看成x,怎么用方程还表示这其中的关系?

180+x=300

教师演示这个方程的解法,并检验。

想一想:还有其他的方程列法吗?

300-x=180

学生同桌合作完成。

2、小组合作学习

①如果每辆货车能运煤10吨,要想把这120吨煤一次运完,要多少辆车?

②一个运煤的车队,去掉派出的10辆车,还剩16辆待用,这个车队一共有多少辆车?

每个题都有两种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试着列方程解答。

3、节约能源,思想教育

随着煤炭、汽油等能源的价格在逐渐攀升,人们把目光都集中在新型能源——太阳能的身上,据统计,一个普通的太阳能用户,相当于每个月节约用电费用20元,那么一年将会节约多少元钱呢?

4、浏览教材

我们所用的教材所呈现给我们的解法是依据等式的*质,让我们一起快速地浏览教材,了解另外一种解方程的方法。

5、巩固练习

完成58面“做一做”的两个练习题。

(三)、课堂小结

方程,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和我们以前学习的算术解法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同学们要勤加练习。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9】

通过具体实例体会求商的近似数的必要性,感受取商的近似数是实际应用的需要。

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在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取商的近似数,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3.揭示课题:我们已经会求小数乘法中积的近似数了。在小数除法中,常常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虽然除得尽,但是商的小数位数比较多,实际应用中并不需要这么多位的小数,这时就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板书课题:商的近似数。)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通过复习求积的近似数,为后面将求积的近似数和求商的近似数进行对比做好准备,也利于引出课题。在引出课题的同时,让学生知道求商的近似数的必要性。

1.教学教材第32页例6。

推荐阅读

上一篇:积极分子自建申请书九篇 下一篇:应急预案演练计划精选(5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