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最新康熙大帝读后感(推荐11篇)

2024-03-25 13:12:11 康熙大帝读后感

康熙大帝读后感 篇1

读一本书,不能书上怎么说就怎么理解,读书要加入自己的思考,了解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这句话看似简单,但是真正做到的又能有几人。怀着这样的心情读了二月河的《康熙大帝》,现在就这本书来说一下他所写的康熙大帝。

在二月河的康熙大帝中,他给我们展示了被人称为千古一帝的康熙的风采与才智。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他8岁登基,国家的内忧外患迫使他磨练出了坚毅、沉稳的性格。他少年老成,小小年纪就在政治舞台上独当一面。他采用欲擒故纵的计谋,杀了飞扬跋扈、居功自傲的鳌拜,那年他年仅15岁;他采用稳扎稳打的战略,拔掉了造反的三藩:吴三桂、尚之信、耿精忠,那年他也才32岁;他采用诱敌深入的谋略,一举消灭了葛尔丹,平定了叛乱,那年他也不过34岁。随后他又收复了台湾,驱逐了沙俄势力,拉开了中国历史上150多年的康乾盛世。

在这本书看来,康熙一生无愧于大帝二字。在他在位期间,他巩固了帝位,肃清了朝野,平定了四方,统一了全国,开拓了疆域。这本书从充分赞扬了他的业绩。我个人认为看这本书我觉得应该把重点放在康熙的识人、谋事胆略、帝王心术这几个面。

在识人上,康熙先后从潦倒举子中检拔出伍次友、明珠、周培公、高士奇一批才俊,从臣僚中检拔出小于成龙、傅鸿烈、郭琇、陆陇其、魏东亭等一班能臣,从草莽中检拔出刘铁成、武丹、穆子熙一班人,从皇子中甄别出八阿哥和四阿哥。同时,也把一批有可能成为贪官污吏的人员罢黜。可以说他在识人方面是相当的成功的。

在谋事上胆略上,康熙容忍鳌拜专横不法,不与正面冲突,暗自积蓄自己的力量,为自己赢得亲政时间;在撤除三藩上,先礼后兵,谋定而动,将手握重兵的吴三桂、尚之信、耿精忠逐一扫除,同时他知人善任,恩威并举,尤其在对待王辅臣父子、傅鸿烈、西疆葛尔丹这些身人,都可以看出康熙是极富战略眼光的。

说到帝王心术,圣明如康熙者也是不够光明磊落的。比如,像魏东亭、索额图,大概还有明珠这样的大臣们的私邸里,都安插了皇帝的眼线。这也是无可厚非之事,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作为帝王,这是他成功御下的基础,也是他维护王权的手段。同时,只有他了解了臣子才能人尽其才,对于庸人不滥用,对于能人也不埋没

在对待大臣节操方面,康熙首重一个忠字,这从对待李光地和编修《贰臣传》就可以看出来。李光地在当时属于大学者,名满天下,尤其是在收台湾上有赞善之功,所以康熙封他为文华殿大学士,但是终其一生却没能进上书房,也就是说康熙没给他宰相名份。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康熙只取他一个忠心,却不齿他的节操。看似有些迂腐,至少现代人看来是这样的。但是这也是康熙对个人操守方面的坚持。也是对当时大臣的一种警示。

这本书因为虚构成分多,历史上的很多史实在这本书里并不能看到。它既不同于清史演义,也不像宫廷演义,出版社以及他本人是把它定义为历史小说的。可是我们同样可以从这本书中了解康熙,了解历史上的康熙王朝。虽说是不完整的,有虚假的,可是我们可以拿他同其他历史传记比较,既可以了解事实,又更加有趣味性。就我给人而言,太枯燥的传记我是看不下去。

在传记之外人们对康熙也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是那些不识字是人,也从电视上或者长者口中了解的一些有关康熙的事。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我们同样看到了一个无愧于大帝二字的康熙。人无完人,尽管传记以及电视剧中都把康熙说成了完美的千古一帝,而他也是朝着自古第一完人努力。《清史稿》对康熙皇帝的评价是:圣祖仁孝性成,智勇天锡。早承大业,勤政爱民。大多数人的看法也是:康熙是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从他的政绩不难看出。的确从帝王的角度看,他相当的成功。赞美他是应该的。

但是从时代的发展看,康熙帝延误了历史的进程没有把握住历史的机遇,谓的康乾盛世只能说是落日的余辉。中国近代的落伍,始自康熙皇帝,因为他处在一个巨变时代,却拒绝了重大的变革,其一生的功业只是在人为的延长已经衰落的封建社会。对于这些评价,我并不太感冒。这些对于我们来说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属于康熙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活在现实,对于历史,对于传记,我们可以去也应该去读去了解。我们要追求真相,但也不能钻牛角尖。我们要做的是了解史实的同时学习其中可以用于当世的东西。即在读书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对于康熙,我们不可能像他一样做一个帝王,可是我们可以学他的识人处事,学他的博学多才。他可以从弱势走向巅峰,我们也可以从平凡走向成功。

康熙大帝读后感 篇2

花了几天的时间把《康熙大帝》这部小说看完,我对康熙,这位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帝有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更加深了对这位中国历史上难得一遇的好皇帝的敬仰和钦佩。八岁登基,十五岁剪除鳌拜党羽,从此开始掌握大清王朝实权,先后撤除三藩,收复台湾,镇压准噶尔部叛乱,收复沙俄侵占领土,并在此期间,选贤任能,励精图治,减赋税,兴水利,休养生息,其卓越的文功武治创造了又一个封建繁荣时期--康熙盛世!

当然,不可否认,康熙皇帝是一位好皇帝,好君主,是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区区可数、为数不多的好皇帝之一,甚至在某些方面比其他好皇帝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在处理沙俄侵略、对待台湾问题以及民族问题的看法方面等等,进行了卓为有效的实践和精辟独到的见解,直到如今,还为专家学者所津津乐道,称赞颂扬之声不绝于耳。然,而,沉思了一天,笔者觉得,在基本肯定康熙大帝的功绩和贡献的同时,在将歌功颂德溢美之词源源不断送给这位好皇帝的同时,我们应该分出一部分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去关注这位好皇帝的局限性,并将这个局限性透彻分析,化作一面对照现实的镜子,以期改小过,纠大失,拯大孽,为今天的社会生活服务。

百姓之所以称康熙一位好皇帝,显然在于康熙实行了一系列亲民爱民减轻百姓负担的措施,百姓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官员之所以拥戴康熙是一位旷古明君,显然在于康熙选贤任能,恩威并重,奖罚并举,百官有了升官发财、建功立业的盼头;少数民族和汉族之所以臣服于康熙这位好君主,就在于其对少数民族采取了既打又拉的民族怀柔政策,民族平等国家统一的和平局面,为各族人民的繁衍生息提供了必须的条件。可是,这当时条件下,这些政策的局限性是极其明显的。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好皇帝的好政策大多具有较强的变动性,往往是君主个人的意志的体现,君主个人的喜好偏向不可避免地参杂其中。君主的一言一语往往被下边的臣民奉为金科玉律,也就是政策的雏,形。如果君主的金口玉言是好的,老百姓赶上了个好政策,就能过上安稳日子;万一君主那天不开心,走了口,祸国殃民的政策被一帮听话的狗奴才贯彻执行了,老百姓就只有吃亏遭殃的份了。

康熙一朝,文臣有索额图,明珠,熊赐履、高士奇,陈廷玉,武有魏东亭、武丹、姚启圣、图海、施琅、飞扬古等,可谓人才济济。再加上康熙在选贤任能上不拘一格,不少身份卑微的有才之士,纷纷脱颖而出,为康熙盛世奠定了人才基础。尽管人才层出不穷,康熙知人善用,可是,主子与奴仆的深严的等级关系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才的选拔、任用和才能的发挥。康熙是明君,而且精于驾驭之术,变着法儿要臣子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然而,深深参悟了伴君如伴虎的臣子们,在敏感和关键问题上,一无例外地选择了沉默和保留;在喜忧参半的国事上,尽量报喜不报忧,或者小成绩通过变戏法似的包装变成了大喜,大灾大祸动一动手脚,就成了小问题。

多子的康熙并未多福,在皇位的继承权上,皇子阿哥们明争暗斗,令晚年的康熙寝食难安,伤透了脑筋,心力交瘁,最终在儿子的争吵中撒手人寰。皇位为何炙手可热,令父子兄弟反目成仇,其根源就在于正大光明牌匾下的宝座,至高无上;皇帝权力,无边无际。封建社会,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犯罪可以逍遥法外的只有一人,那就是天王老子,也就是一国之君,皇上。试想,一个皇帝手握生杀予夺、升降任免等权力,谁不诚惶诚恐,谁不羡慕谁不眼红?更何况是与皇帝朝夕相处的皇子阿哥们了?康熙皇帝英明一世,试图通过立储平息皇子阿哥们对皇权的觊觎,失败了;试图通过不立储,结果,儿子们的斗争更加激烈,甚至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最终又失败了。其实,有一个根本平息皇子阿哥们争斗的办法,康熙皇帝不敢想,更不愿想,或许连想都没想过,那就是极权下的皇帝权力加以约束规范,就如今天的君主立宪,或者废除皇位世袭,民主选举元首,康熙皇帝的难题就可以不攻自破,迎刃而解了。

之前,读过一篇文章叫《不可巴望好皇上》,感觉不可思议,通过今天的分析,理由又如此相似,才真正明白,封建社会的老百姓,是多么的不容易。他们的幸福美好的生活,原来,是在每天的盼望中与好皇帝的不经意间大发慈悲,偶然出现的。

生活在民主与法制社会里的现代公民,我们是多么的幸运呀,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呀!从此以后,请不要,再提什么好皇帝,更不要,再巴望什么好皇帝!

康熙大帝读后感 篇3

二月河的《康熙大帝》,既不同于清史演义,也不像宫廷演义,出版社以及他本人是把它定义为历史小说的。因为虚构成分多,历史上的很多史实在这本书里并不能看到。那么,这部书的看点在哪里呢?我觉得应该注意几个主要人物,以及由这几个人物所贯穿的故事情节。

先说康熙,这个曾被后人号称为千古一帝的清朝皇帝,其作为确实不同凡响。八岁登基,十六岁铲除政治对手权臣鳌拜,十九岁清三藩,不到三十岁就力主收复台湾,此后三次亲征,六次南巡,个人功业彪炳史册。更难得的是,康熙一生中并没有多少被后人诟病的事情。

所以,看《康熙大帝》,我觉得应该把重点放在康熙的识人、谋事、胆略、帝王心术这几个方面。

在识人上,康熙先后从潦倒举子中检拔出伍次友、明珠、周培公、高士奇一批才俊,从臣僚中检拔出小于成龙、傅鸿烈、郭琇、陆陇其、魏东亭等一班能臣,从草莽中检拔出刘铁成、武丹、穆子熙一班人,从皇子中甄别出八阿哥和四阿哥。同时,也把一批有可能成为贪官污吏的人员黜落掉。比如,进士科考试过后,他上街私游,发现一名举子口出狂言,说本科自己一定能中,而且还说已经得到了上书房大臣明珠的允诺,等到考官把中试名单交到皇帝手中时,康熙果然看到名单中有那个举人名字,于是提笔就划掉了,跟随的大臣马上进谏,说国家取士有法度,不能仅凭某人那一句话就随意更改,康熙马上说到:我岂是为了他口出狂言,而是看到他脚下踩了一枚测字先生掉落的铜钱。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在谋事上,康熙容忍鳌拜专横不法,不与正面冲突,为自己赢得亲政时间;在撤除三藩上,先礼后兵,谋定而动,知人善任,恩威并举,尤其在对待王辅臣父子、傅鸿烈、西疆葛尔丹这些身人,都可以看出康熙是极富战略眼光的。

在胆略上,一个撤除三藩、一个稳西疆、一个收台湾就可以看出来。

说到帝王心术,圣明如康熙者也是不够光明磊落的。比如,像魏东亭、索额图,大概还有明珠这样的大臣们的私邸里,都安插了皇帝的眼线。皇帝不相信任何人由此可见一斑,看来孤家寡人四字真不是虚设;在对待索额图、明珠党争问题上,康熙皇帝也是视而不见,对于皇帝来说,大臣有一点党争未必是坏事,他们可以相互监督、相互制约,这比你们团结一致糊弄皇上好得多,可以起到监察部门起不到的作用。在对待皇权上,康熙皇帝是最最重视的,其他尤可,唯皇权一日不可旁落,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这也是他破釜沉舟也要撤藩的决心所在。在对待诸皇子们,康熙对待这些皇子们应该说还算是公平的,首先我都给你事做,通过做事来历练、来甄别各人的能力。那么康熙皇帝心目中的接班人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从书中隐隐约约的感觉到,应该是敢用事,不越位;有毅力,能循法;善克己,堪承业。皇八子锋芒毕露,对皇权有威胁,拿掉;原太子优柔寡断,做事乖戾,拿掉;长子起非分之想,拿掉。只有皇四子用邬思道计谋:拼命做事,不争是争。最后获得康熙青睐。在对待百官上,康熙临去世前把那些得力大臣统统贬官黜落甚至送进监狱里,目的是即为新皇帝留下人才,又给新皇帝留下施恩的余地,同时也避免那些大臣因拥戴之功而恃功倨傲,新皇帝不好驾驭,真是一石数鸟。

在对待大臣节操方面,康熙首重一个忠字,这从对待李光地和编修《贰臣传》就可以看出来。李光地在当时属于大学者,名满天下,尤其是在收台湾上有赞善之功,所以康熙封他为文华殿大学士,但是终其一生却没能进上书房,也就是说康熙没给他宰相名份。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康熙只取他一个忠心,却不齿他的节操。从书上可以看出来,李光地在孝、友、信这些方面行止有亏,被时人所诟病。而对满清入关有大功的原明朝大臣洪承畴、钱谦益等人,康熙全都打入到贰臣传中,给后世走投降道路的大臣一个警示。

伍次友这个人虽然书中着墨不少,但是我觉得人物描写并不丰满。从初为帝师到真相大白,其人始终被蒙在鼓里,我觉得这不是一个识穷天下、学贯古今的潇洒才子缩影表现出来的木讷。尤其是在与邬思道相比,更加明显。

明珠应该是个幸运儿,从他大难不死那一刻就注定了其人必将有后福。从他的绰号琉璃蛋儿,就可以看出这人的为官之道。书中对其人正面描写并不多,反面描写到不少,俗话说宁拆十座庙,不拆一桩婚,但是明珠惯用的手法就是拆毁别人的婚姻,像伍次友与苏麻喇姑,周培公与阿锁,属于十足的小人之尤。本来高士奇也在他的打击之列,奈何高士奇棋高一着,拿皇帝之命封住了他的嘴。在与索额图党争中、在任命官吏中,他的故事也不少,描写也很到位,很有些让人忍俊不禁的地方,不妨多看看。

康熙大帝读后感 篇4

今天我读完了《康熙大帝》(惊风密雨),其中的康熙大帝,为人打抱不平的江湖大盗云娘,机智敏捷的太监小毛子,鲁莽的小伙子青猴儿,从儒弱书生变成了军师、对人毫不留情而又聪明机智的周培公,犟驴子姜立子(后来被皇太后命名为武丹),奸诈狡猾的汪士荣,擅长伪装的假朱三太子杨起隆,反贼吴三桂等人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假朱三太子杨起隆,他不平凡的身世让我特别留意,因为他是个假的朱三太子!真的朱三太子早已去世,杨起隆是从一个已死的太监的怀里找了一个小匣子,匣子里就是那个能证明持有者是朱三太子的一个玉玺,还有更易被人拿走、同样能证明朱三太子身份的并可以当武器用的精钢骨扇。因为持有了这几样宝贝,杨起隆便成了朱三太子。

我还很喜欢太监小毛子。他很会迷惑人。康熙出了场苦肉计,可惜得很,只能让小毛子挨打了。朱三太子在宫里安插的奸细黄四村和阿三来了,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地想把小毛子拉到朱三太子的麾下,结果是黄盖降曹操,最后,被识破后小毛子又逃了回来。

我喜欢这本书。

康熙大帝读后感 篇5

苏联的第二代领导人斯大林说过:“只有伟大的目标,才能产生伟大的力量。”而我今天介绍的康熙帝,则很好的验证了这句话。

康熙全名是爱新觉罗?炫华。在我看来,康熙帝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帝王之一。康熙在一次临朝时,当时的太皇太后问他有什么愿望,康熙就说:“唯愿天下太平,生民乐业,共享太平之福而已。”在此后康熙的行政原则都按照这个目标。

康熙自小就聪慧好学,他在晚年时曾回忆说:“逐日未理事前,五更即起诵读。日暮理事稍暇,复讲论琢磨,竟至过劳,痰中带血,亦未少辍。”康熙在出巡时亦不忘记带上讲官(即给康熙传授知识的官员),在路途上学习。在当时,康熙重视西方科技,他曾经向外国传教士学习数学、天文、地理、农业,并在宫殿里亲自试种水稻,培育出一种当时算得上优良的水稻。法国的传教士白晋向路易十四赞扬康熙是难得一见的“少年博学之君王”。康熙的这种精神很值得所有的中国人学习。

清初是一个战乱频繁的年代。康熙因下令撤藩使得吴三桂带兵造反。吴三桂的兵马席卷了半个中国,但康熙给那些将领下令“剿抚并用,以剿为主,以抚为辅”,并且每到一处都要安抚百姓。康熙这样做是为了减少人员伤亡。到了战事的后期,吴三桂的许多手下都因为康熙的“宽裕仁厚”而归降,归降的一些将领得到了重用。在这里,康熙的行政“仁厚”和“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为后来收复台湾奠定了基础,也是盛世到来的原因之一。

康熙的爱民如子不像历史的多数帝王那样只挂在嘴边。在康熙十六年九月二十八日出巡时,见一农民饿得快死,就派人妥善照料他,至他康复为止。康熙在巡视洪灾地方,见百姓以水藻充饥,他就亲自尝一下,百姓艰苦,永记于心。在康熙晚年,中国人口已达到一亿三千多万,这是盛世到来的标志。如果是换了其他的帝王多数会以此为傲,但康熙想到的是如何继续然人民丰衣足食。

吏治的好坏关系到民生。康熙时期贪官很多,吏治腐败。于是康熙就很下决心激清扬浊。从而掀起穆尔赛案和葛礼、张伯行互参案这两件轰动全国的案件。下面我就介绍一下葛礼、张伯行互参案。康熙五十年,江苏省乡试舞弊,其中总督葛礼受贿于科场,他却被康熙任命审查舞弊案。当时,同审官员张伯行向康熙举报葛礼,但却被反咬一口,当时被任命查案的官员都被收买,把矛头指向张伯行。康熙后来派人暗查,最后这件案子以康熙的明判而结束。

到了康熙晚年,康熙以隐忍宽纵,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处理吏治,令腐败之风欲禁不止,失去了康熙帝原有的目标。

对于我们,应该确立一个目标,并且付诸行动。因为就像斯大林所说的:“只有伟大的目标,才能产生伟大的力量。”

康熙大帝读后感 篇6

读《康熙大帝》有感1000字:

二月河的帝王系列全是经典之作,当我认真读完《康熙大帝》,一位雄才伟略,有胆有识,机智幽默的康熙皇帝跃然纸上。

康熙皇帝八岁登基,十五岁庙谟智擒螯拜,十九岁决意撤三藩,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懂外语,会算术,他的足智多谋和隐忍令人钦佩不已,我不禁要发问"王候将相,宁有种乎?他总是把"恩威并用"发挥到淋漓尽致,常常在打别人一巴掌后再揉揉,被打者还要感恩戴德一辈子,宁愿为他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对霸道不可一世的螯拜,他足足忍了八年,只因他能顾全大局,时机不成熟,只会小不忍而乱大谋。真乃识时务者为俊杰。宰相肚里能撑船。对一个王辅臣,他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赠御赐的银马枪,"兄见枪如见朕,朕见枪如见兄",说到动情之处感动的自己都潸然泪下,一个万民景仰的皇帝能做到此,任有何人能不感动?

康熙帝什么时候都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不因奸佞小人的阿谀奉承而洋洋得意,也不因自己的一念之间而发威下令,从来都是得意而不忘形,失意而不灰心。最难能可贵的是他永远都能爱民如子,深刻体会民间疾苦,救无数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他身边的谋士从来不用别人推荐的人,都是自己微服私访时起用的一些落迫之士,而这些人,往往都是智慧极高,又最能懂得知恩图报的人。这位皇帝,也总是叫人捉摸不透,永远给人一种神秘而不得不敬重的感觉。

康熙帝的谨慎无人能及,不管这个人对自己多么忠心,不管自己对这个人多么信任,在背后也总得防一手,也许是性格使然,也许是做为一个皇帝,不得不这么做。无论何时,无论何事,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一切细微的变化和猫腻在他面前都无处遁形。读后感·忠心耿耿的魏东亭,一生当中只做了一件隐瞒康熙的事,到最后还是没能逃过康熙的火眼金睛。他的细微与他的谨慎,也许就是所有人对他时敬时怕的原因

伴君如伴虎,不管皇帝对你有多么信任,多么怜爱,但康熙大帝中的臣子,人人都地体会到了"天威难测"这四个字的深刻含意,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做一个臣子,什么时候都如履薄冰,因为你不知道皇帝会什么时候发火,皇帝一发火,脑袋搬家随时都有可能,我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在争权夺力,因为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让人为所欲为,可以让很多人都把你随便说的一句话当成命令来执行。最最难得的康熙一直都明白,做为皇帝,不是治天下,而是治于天下。从来都不为所欲为。这样的皇帝,真是千载难逢,得之,百姓之福,不得,百姓之憾也!

康熙大帝读后感 篇7

在中国五千年悠悠历史长河中,有一颗璀璨并且闪着金光的宝珠,他不如唐太宗李世民那么能征善战,更不像汉高祖刘邦那么谦虚礼让,但他攻于心计,聪明伶俐,他虽是满族人,却把满汉之情联结在一起,他就是清圣祖康熙皇帝,原名爱新觉罗玄烨。

它讲述了从顺治(康熙的爸爸)二十年至康熙十八年的两大动乱。一是鳌拜在先祖出家后被任命托孤大臣,他以康熙还年幼(只有八岁)想独揽大权,却被康熙的智慧打败了。二是吴三桂举兵造反,朝廷依靠能人的机智把他们瓦解了。

在初看时,我感到惊讶,连八岁小孩当上了皇帝,都能励精图治,真难想象啊!越到后来,我越佩服这位小皇帝,他不但自己机智勇敢,在提拔人才方面也颇有成效。例如康熙要捉鳌拜,就事先找了一位老师学知识,又笼络了许多贴身护卫及文臣武将。在大家都认为时机成熟的时候,他却小心谨慎,还是仔细、一步一步地编排着计划。他既想到了自己走出每一步的利与弊,又算到了对方的最佳应对。知已知彼,百战百胜。康熙终靠着多日来的思索,取得了胜利。我觉得这才像位帝王,这才是真正的帝王风范!

有哪些帝王风范呢?有以下几点:一、聪明勇敢。它会帮帝王在处治内忧外患时轻松、妥当。二、善于用人。如果单是皇帝一个人保江山,那绝对是做白日梦。所以,皇帝必须会选拔有才之人,文的在朝廷整顿内务,武的在外保江山。不过,一定要谨慎为好。三、有自知之明。干什么事,帝王都要掌握前因后果,懂得自己控制住自己。康熙以上三点都达到了,不愧拥有帝王风范。

帝王风范不简单,文臣武将内外管。机智勇敢用良才,解除一切内外患。

康熙大帝读后感 篇8

在工作之余拜读了二月河的《康熙大帝》,以至于这部小说让我看得如痴如醉、废寝忘食,思想完全融合到一代帝皇康熙的故事情节中,为他的八岁即位所惊讶,为他十四岁的亲政而惊叹,为他十六岁果断铲除鳌拜所折服,为他二十岁独自平定拥有南方重兵的吴三桂而欢呼。 无论是他的亲征前线,与将士同甘共苦艰难时每天只吃一餐饭,还是微服私访体恤平民、看不到贫病交加时的真情流露。无论是他惜才如金,不理清规,对亦友亦师的布衣才子伍次友的敬重有加,还是对他的贴身侍卫魏东亭等一班忠臣关爱备至的谆谆君王意。 他为国库亏空前线告急时的焦虑如焚,他为黄河、淮河泛滥时的不惜重金痛下决心的整治,他为统一台湾时的精心布局而呕心沥血,他事事以历代的过错教育身边大臣,他嫉恶如仇、奖罚分明,他通晓诸子百家、史、书、诗、词、音律。 他还以前人百年未有的气概与胸襟,处理了极其复杂的西藏问题和蒙古事物,扩大了中国版图。正如书中所言,这样的一代君王是五百年以来很少遇到的。所以,如我这等泛泛之辈,这样粗浅的水平所能详情描述的。 所以,我只能从中认识到一代君王他之所以能够成为后人眼中的伟人,除了他有先天所具有的才能外,他更具有惊人的智慧、过人的胆略以及悟性。我更认识到了,康熙之所以能政权稳握,是因为他懂得了学习,才会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他懂得了借鉴,他人的智慧就变成了他的智慧;他懂得了利用,才会让别人的胆略变成了他的胆略;最后他懂得了控制,于是,他就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伟岸!

康熙大帝读后感 篇9

前些日子读了二月河的《康熙大帝》感触很深,最主要是对第一第二部的感受很深。因为我很喜欢看关于成长的故事(不知道别人有没有这样的习惯),而前两部就是讲的康熙的成长过程。可以说是经过第一步的铲除鳌拜,第二部的平定三番康熙才真正的登上皇位的。

我以前就特别喜欢那种很大气的书。比如《射雕英雄传》我就很喜欢,就是因为这部书很大气》还有《昆仑》。这都是我很喜欢的书,也都是很大气的书。而表现大气可以借助自然的力量,也可以借助人的力量。射雕英雄传里的草原大漠,昆仑中的大海暗礁,都给人一种大气的感觉。这就是自然的力量,还有人的力量比如康熙大帝中的奢华的排场,狩猎时的壮观景象等等。

二月河是一个很勤奋的作家。他没有上过大学但是文化修养却是很高的。他以前是研究红学的。说来惭愧,我以前竟没有听说过他,知道刚才上网搜索他的资料我才知道他竟然是河南的人,而且就在河南南阳,离我的家乡信阳很近。 这是二月河的一张照片,这算比较好看的了!!呵呵!!

康熙大帝读后感 篇10

不知道怎么回事就看起这本小说了,但是一看上就再也不忍释手,连续两三个晚上看到凌晨,终于阅毕。对这位号称“圣祖”的皇帝有了更深的了解。

康熙八岁登基称帝之时,清庭面对的正是满族入主中原,国内尚未完全臣服的局面,内有归降的三蕃阳奉阴违,外有明朝的余党此起彼伏。而康熙的父亲,顺治皇帝的骤然出家也让局势更加的恶化:在朝中留下了专横跋扈的辅政大臣鳌拜。但是这小小的皇帝,在这充满内忧外患的时局中一天天成长起来,他亲自找到了名士伍次友作为老师,逐步建立了自己的一只小队伍,终于将鳌拜一举拿下,之后又平三蕃,收台湾,抗俄国,收草原,这样的一生,实在可以说是波澜壮阔,令人称羡。

由于全书涉及事件甚多,一把抓来,反而没有什么主次,便索性从人看起,随便找那么几个代表性的人物说说,或许可以看到一些让人深思的东西。

1。明珠

从书后面的篇章我们也可以看到,其实明珠并非什么学问高深之士,不说和伍次友等人相比,就是后来随便挑出一个举人,只怕也会让明中堂汗颜的;从人品上来说,此人可说是比伍逊了一大段,出身贫寒而自以为耻,处处拍马作假,偏偏又不懂爱民。康熙任用此人,可说是一大失误,当然这其中不排除康熙利用他平衡朝廷势力的原因,但是此人危害,实在大于其利。

2。周培公

这是全书中的悲剧人物,他在贫困潦倒之际遇到了他钟爱一生的女人,但是当他能够报答的时候那女子已经被憎恶他的明珠硬嫁给了他人,这位大清的智多星就此郁郁而终,其情可动天地。但是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依然作出了辉煌的事迹。想象一下:能够在书页的高度,看着这样奇异的周,真是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自豪,伴着他指点江山,收降王辅臣,骂死汪士荣,临终尚且不忘报国的身影,感受那样的国士风范,无怪乎后世雍正朝的十三王爷,也叹息不能和这位奇才一起共事。

3。于成龙

在书中,他算不上什么主角,但是他的经历却独具特色值得一提。在百姓心中,他是敢于冒生命危险向灾民放粮的青天,他不畏权贵,清廉如水,可说是不折不扣的好官。但是他的好名声有时候却成了进步最大的阻碍,在河堤上,他为了本地的一方百姓与治河大臣争执不休,以至于延误了泄洪,导致了下游巨大的伤亡,在治河的诸位贤良一一故去,将治河的任务交给他之后,他更是把差事办得一塌糊涂,最后他终于明白了自己的不是,但是却已是大错铸成,难以挽回了。

康熙大帝读后感 篇11

最近,我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终于读到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康熙皇帝的生活经历,感悟良多。对于这样杰出的皇帝,有太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我们平时了解到的不过为表面的“康乾盛世”,却忽略了盛世背后的意义,更不用说能领悟到一代帝王独特的品格。为了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康熙生平的经历,同时我也观看了十多年前所拍摄的电视剧《康熙王朝》,两者同时观看,那种触目惊心的效果显示得淋漓尽致。

康熙大帝作者二月河本为一布衣,他的突出成就是创作清代“帝王系列”历史小说,而从本书本可以体现到作者独特的认知和生命表现,这样杰出的才华注定了本书作者能为后世人所景仰。

康熙,著名的爱新觉罗玄烨,八岁登基,十四岁执掌政府,十五岁攻占鳌拜,废除旧金山,收复台湾,三次与葛尔丹作战。玄烨是顺治的第三子,顺治为了测试各阿哥的能力设置了一场廷试,并从中试出了玄烨的才华,试出了顺治的储君人选。考试结束后,玄烨睡在龙椅上。顺治因为他让龙椅动了。这是一把自明朝皇帝以来就没有动过的龙椅,但是对于玄烨来说,他打破了这个规则。

或许是“天之神器”的威力;或许,是“天上星星、地上龙脉”的灵力,总之,这样做,暗示得不能再明显了,玄烨就是大清王朝第三代接班人。

这样一个光照先列的皇帝,小时候也是一样的与众不同。在众多阿哥之中玄烨的见识和胆量都是无与伦比的,即使登基后面对鳌拜的权势之大,他也没有犹豫片刻,而是厉兵秣马,积攒实力,然后将鳌拜一举歼灭。登基后的康熙这时候虽也显示出了年少无知,但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能有这种见解确实是难为一见。

从小到大陪伴康熙的好友魏东亭在查阅历史后发现,历史上没有这样的人。魏东亭由二月河组成。魏东亭原名江宁,曹雪芹的祖父,织布曹寅。

康熙的一生是历经风波的,撤三藩、收复台湾、平定葛尔丹这三大目标是康熙执政后20年内须完成的任务,一生忙忙碌碌,这三大目标的完成可谓是历尽艰难。其中,假朱三太子杨起隆与朝廷官员勾结建立党羽,以反清复明为口号,密谋反对篡位。而康熙后期的传位争议也是康熙一生经历的一大难题。

康熙帝立皇后所生的一岁的皇次子胤礽为太子,但数十年后由于太子本身的素质问题及其在朝中结党而废太子。废太子后众皇子觊觎皇位,皇子之间矛盾更加尖锐,故太子废而复立,但康熙仍无法容忍其结党,三年后再废太子。最后,在康熙六十一年即乾隆末年,传给了皇帝的四子胤禛。

纵观康熙的一生历经风波最后仍能化险为夷,其一重要原因是康熙懂得任用贤才,每一个时期都有一位能担当康熙手足的贤臣。康熙年间,文人墨客众多,如索雷图、明珠、五世游、熊十禄、高士奇、陈廷玉、东亭、武当、姚启圣、图海、施琅、飞扬古等,他们才华横溢。再加上康熙在选贤任能上不拘一格,不少身份卑微的有才之士,纷纷脱颖而出,为康熙盛世奠定了人才基础。

康熙的用人之道,在于他了解臣民的实际需要,而不是仅仅从地位和金钱上满足他们。同时,他也明白,监督臣民的最好办法是制衡权力,珍珠号和索雷图号就是制衡权力的典型例子。康熙知人善用,人才层出不穷,但主子与奴仆的深严的等级关系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才的选拔、任用和才能的发挥。

康熙是明君,而且精于驾驭之术,变着法儿要臣子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然而,深深参悟了“伴君如伴虎”的臣子们,在敏感和关键问题上,一无例外地选择了沉默和保留。对与这种局限完全是由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和严明的封建等级制度所导致,康熙纵使作为封建体制里的最高统治者,他有意识但也无法摆脱这种体制所存在的局限。

诚然,人无完人,康熙的一生也做过深受后世所批判的“文字狱”,但《康熙大帝》作者二月河在编写本书时对康熙给予的更多是赞扬的态度。读完本书后,我是观点是,康熙在位62年来所创下的贡献,绝对可以论为一代明君。

小模样儿写于2014.5.17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

上一篇:雷锋观后感(精华十一篇) 下一篇:转正定级自我鉴定九篇
back_img
实用文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句子
作文
自我鉴定
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