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案范文十一篇

2024-03-24 14:24:05 美版小学美术教案 美版美术教案

【#实用文# #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案范文十一篇#】今天好工具范文网为大家介绍一篇对于“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案”非常详尽的文章。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因此在写的时候就不要草草了事了。要知道一份好的教案课件,知识点的设计要有轻重层次。如果您还希望了解更多相关的内容请不要错过我们的网站!

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案【篇1】

课时:1课时

课型:绘画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掌握对称的规律,运用对称的`规律。

能力:提高学生剪、贴的制作能力。

情感:在制作过程中体验生活的快乐,学会欣赏对称的美,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及热爱生活的情感

德育渗透: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体验生活的快乐,学会欣赏对称的美,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及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利用剪对称形的方法,制作一件小装饰品。

教学难点:对称美的构成方式、造型的新颖美观及具有创造性的制作。

教学方法:讲解、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问答法等。

教学手段:示范

学具准备:彩色纸、剪子、刻刀、胶水

教具准备:彩色纸、剪子、刻刀、胶水、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按课堂常规坐好,稳定情趣,查学具。

二、讲授新课

1、你知道在生活中有什么对称现象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介绍对称知识

教师:所谓对称,一般是指轴对称,即以对称形的中线为轴,将图形半侧旋转180度后左右完全重合。

提问:你发现蝴蝶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深入观察研究,发现了蝴蝶的结构、外形、花纹、色彩,都是对称的。

教师:观察研究蝴蝶对称的特点后,我们再来观察这只具

有对称特点的蝴蝶,看看它给我们什么样的美感?

学生:具有平衡、稳定的美感。

教师:这就是对称的美。

3、教师示范:制作一只蝴蝶:

(1)、选一张彩色纸对折后依折线处画出半只蝴蝶纹样。

(2)、依轮廓线剪下图形。

(3)、剪出蝴蝶的花纹。

(4)、整理。

三、作业提示

1、教师:再回忆、想象一下,生活中有什么样的物品用对称的花纹装饰?

2、看看书中都分别装饰了哪些地方?怎样装饰的?

3、你能巧用对称形,把我们的生活装饰的更美吗?

四、游戏

五、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作业提示:利用剪对称形的方法,制作一两件小装饰品。

六、小结

1、学生自评、互评。

2、选出优秀的作品,给予表扬。

教学反思:

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案【篇2】

黄山小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浙美版美术学科五年级 任课教师:黄礼财

生活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第1课 徐悲鸿与奔马

教学目标:

1、了解徐悲鸿的生平与艺术成就,感受徐悲鸿笔下的奔马艺术特点与精神内涵。

2、通过比较分析的方式,了解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现实中的马不同的特点。以临摹或创作的方式画一画奔马,体会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体现出来的强烈的思想情感。

3、提高美术观察与欣赏能力,加深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北京荣宝拍卖公司荣获2010秋季艺术品《奔马图》,让学生竞猜成交价。作者是谁?

(2)教师总结板书课题:《徐悲鸿与奔马》

2、了解画家的艺术人生。(1)自幼习画,艰难求索。(2)旅欧深造,孜孜不倦。(3)技融中西,名垂画史。

3、欣赏分析,共同探究。

(1)通过视频播放,欣赏马奔跑的动态,感受马的文化,了解马的造型结构。

(2)欣赏徐悲鸿奔马系列图,感受徐悲鸿结构严谨,用笔众放淋漓的画面中,把马的形体表现的十分强健而丰腴,纵横驰骋,气势磅礴,观用笔众放淋漓的画面中,把马的形体表现的十分强健而丰腴,纵横驰骋,气势磅礴,观之使人倍感精神振奋。

学生交流,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自然界中的奔马有什么异同点?

(3)欣赏雕塑《铜奔马》,感知无比高超的技艺将马踏飞燕这一惊心动魄的刹那表现的淋漓尽致。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反衬出奔马的神骏,设想奇绝,堪称现实主意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千古绝唱。

学生探讨,徐悲鸿笔下奔马的姿态与雕塑《铜奔马》中马的姿态有什么不同?(4)欣赏郎世宁《八骏图》局部,马的形体结构、皮毛质感、体积空间都画得细腻逼真。感受中西绘画手法的融合。

学生分析,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郎世宁笔下的马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不同?(5)概括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与艺术特点。

(6)感悟徐悲鸿的艺术思想,他曾说:“我画马,其实也牵着思想的马。只要出笔,便会情动于衷。”

4、掌握方法,尝试体验。

(1)出示徐悲鸿画马步骤图,分步骤讲解怎样用笔用墨。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感知用笔用墨。

(2)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大胆表现,画出自己心中的奔马。

5、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教师设想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作品。

(2)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来加强对作品的理解。

(3)课后收集奔马作品进行欣赏与临摹,体验用不同表现方法进行表现。

生活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第2课 戏曲人物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和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3、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传统京剧人物服饰、造型、表演的相关知识,学习水墨戏曲人物的表现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京剧行当的相关知识及水墨戏曲人物的造型方法。

难点:如何用水墨表现出传统京剧人物造型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1、看几张京剧图片,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京剧的魅力。

2、欣赏思考 A、这是什么戏曲? B、有哪些人物形象? C、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D、跟着图片模仿一下动作表情。

3、板书课题《戏曲人物》

三、讲授新课:

1、介绍有关京剧的知识 A京剧的起源: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北方地区的重要戏剧之一,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它从各种戏曲形式中演变而成,太仓、昆山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它就是京剧的一种主要借鉴戏种。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是一种极具观赏性的舞台艺术。

B、京剧的行当:京剧人物分为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分别代表男人、女、将领、和滑稽人物。

C、介绍京剧大师梅兰芳:学生知道的要请学生介绍。

2、欣赏京剧人物形象

A、分别出示该行当的人物形象。B、展示优秀的戏剧人物绘画作品。

C、说说这些作品抓住了人物的哪些方面来刻画?

3、讲解绘画方法

A、选取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京剧人物形象,分析他的动作、表情、服装等方面的特征。

B、勾好大致轮廓,注意各部分比例。C、自己刻画人物的细节部分。D、勾线上色。

四、总结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2、提出改进意见。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生活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第3课 是水墨人物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基本知识和艺术特点,掌握用水墨表现人物的基本方法。

2、在欣赏名家水墨画作品的基础上,尝试用水墨来写生表现身边人物。

3、提高对水墨画的兴趣,培养对这一传统画方式的持久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尝试体验水墨人物画的表现方法。

难点:对水墨人物画造型的掌握及墨色关系的处理。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1、课件出示三张画,说一说它们分别属于什么画种,让学生比较它们不同的特点。

2、教师小结,引出课题。

二、赏一赏

1、教师通过从古至今水墨人物画图片欣赏,介绍水墨人物画的历史发展过程,感受水墨艺术的魅力。

2、教师引导学生对名家作品进行讨论、交流,分析水墨人物画不同用笔和表现手法。

3、知识回顾:通过作品欣赏总结出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表现手法:泼墨写意、勾写结合、勾线设色、墨色的浓淡变化等。

三、想一想

出示爱因斯坦像与学生的作品,仔细观察,作者是用怎样的线条来表现爱因斯坦的形象的?着色有什么规律?

四、学一学

1、出示课本中的水墨人物画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与思考:作画的步骤是怎样安排的?

2、教师示范

3、学生交流自己的一些见解,教师补充相关问题。

4、学生作品欣赏,教师要分层次引导学生欣赏。

五、画一画

要求:根据素材,观察人像特点,创作一幅水墨人物画。

六、作业讲评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

七、课后拓展 欣赏彩墨人物画作品。

生活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第4课 画家林风眠

教学目标:

1、了解画家林风眠及其作品的艺术特色,初步学习彩墨的表现方法。

2、通过对比欣赏、递进式体验感知作品的独特韵味,尝试彩墨画的用笔、用墨、用色技巧。

3、感悟画家的人格魅力和坚持不懈的艺术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画家林风眠作品的艺术特点。

难点:彩墨画技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介绍林风眠并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介绍林风眠的艺术人生。

2、作品欣赏

(1)师生一起欣赏教科书中的作品,了解林风眠其人其画。(2)教师提出问题

问题一:画家林风眠的作品表现了哪些内容? 问题二:你感受到作品中彩墨交融的独特效果吗?(3)学生欣赏、讨论

3、对比欣赏

(1)教师提问:为什么林风眠的画那么有名?作品与齐白石、徐悲鸿的作品有何不同?

(2)比较欣赏:欣赏林风眠与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的作品,学生通过对比欣赏找出独特表现形式。

(3)笔墨体验:仔细观察林风眠的作品的用笔、用墨和用色,并尝试用笔临摹林风眠的作品局部,感受其用笔用墨。

(4)教师总结

4、尝试实践

(1)临摹林风眠彩墨静物画一幅画。(2)学生作业

(3)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作画,敢于用墨、用色、敢于下笔。

5、作业评价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

三、课堂总结

四、课后拓展

1、尝试以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为对象,用彩墨画的艺术形式去表现。

2、收集林风眠的相关资料,了解他的艺术对其学生及后世的影响。

生活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第5课 蔬果造型

教学目标:

1、根据果蔬自身的特点加以想象进行夸张装饰,掌握果蔬造型的基本方法。

2、运用果蔬变化多样的质感,肌理及形状,采用削、剪、拼、插等方法设计制作出情趣嫣然的果蔬造型。

3、体验果蔬造型的乐趣,善于发现并表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多种方法创作出有趣的果蔬形象。

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联想,创作生动的果蔬造型。

教学过程:

一、情境演绎,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果蔬: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形状及颜色特点。

2、观察自己带的果蔬的外形有什么特征,准备将它变成什么?怎么变?

3、揭示课题

二、深入感知,发挥想象。

1、变变变,我是怎样编出来的?(指着果蔬造型的不同方法)

2、变变变,看我有几变?(指着相同果蔬的不同造型)

3、变变变,大家一起变(指着多种果蔬的组合造型)

三、熟悉技能尝试表现。

1、变变变,我来变一变。

分小组将收集到的蔬果展示出来,展开想象,然后集体交流一下想法。

2、指导学生根据联想的形象在蔬果的基本形体上用刀切、割或挖,做出作品的大致造型,进一步了解塑造作品的方法。

3、分组自由创作

四、展示评价

1、这节课你开心吗?

2、这节课你完成自己满意的作品了吗?

3、课后你会尝试做更有趣的蔬果作品吗?

生活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第6课 秋之韵

教学目标:

1、感受秋天收获与色彩缤纷之美,掌握秋天植物材料造型的方法。

2、利用植物的原始形状或纹理来造型或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形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

3、培养热爱自然和生活额情感,增强对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植物材料表现对秋天美的感受。

难点:植物材料的运用和创作主题的结合。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欣赏一段关于秋天的视频,让学生从视觉上有更直观的感受。

2、说一说:能用最美的语言描述你喜爱的秋天吗?

二、欣赏评述

1、讨论:所谓“一叶知秋”,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多彩的季节。水风飘落的秋叶缤纷满地,你有办法留住秋天的美吗?

2、美就在脚下,你发现它们了吗?这些树叶美在哪里?

三、技法探究

1、每一片叶子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就像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创作想法一样。

2、仔细观察自己捡到的叶子的形状、颜色有什么特点?

3、拼摆游戏

和同桌一起拼摆一下自己的叶子,根据形状和颜色,启发学生讨论该材料最适合表现的形象。

4、想一想:除了变换角度,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联想?

四、评价交流

1、欣赏学生作品,师生共同探究这些拼贴作品的制作方法。

2、师生共同讨论综合材料的运用需要注意的事项。

3、工具使用注意事项。

4、自选作业

(1)可以用树叶、树皮、草、枯枝等材料拼贴一幅作品。(2)可以用以上方法拼贴设计一枚独特的书签。

五、展品拓展

1、教师巡回指导,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互相欣赏。

2、师生互评,学生自评

3、学生自我总结实践心得,说一说自己满意的地方和需要完善的部分。

4、拓展:收集落叶和种子、剪刀、双面胶等,可以在课余制作信纸、贺卡等。

生活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第7课 做做陶艺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我国制陶历史,对比感受古今中外陶艺不同的艺术特征;了解陶艺的工具材料及一般制作工序,熟悉陶艺成型的常规的四种简单技法,并掌握一种技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2、探究学习不同材质、造型的陶艺艺术及成型方法,培养对陶艺作品的审美能力,提高立体造型能力。

3、感受陶艺之美,培养对中国陶瓷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陶艺知识及简单技法,培养立体造型能力。难点:学习掌握一种技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教学过程

1、欣赏马家窑《彩陶作品》,感受中国悠久制陶历史和古代陶艺作品之美,培养热爱中国传统陶艺,激发学习兴趣。

(1)课件出示《彩陶旋涡纹瓶》的旋涡纹,提问是什么纹样,象什么?

(2)课件趣味出示,突出对称的陶瓶造型:可先出示瓶的一半,让学生画出另一半,再课件出示完整的瓶的造型,最后添放入旋涡纹,整体欣赏。提问:花纹表示水纹,瓶可干什么用?

(3)欣赏更多马家窑彩陶,深入了解彩陶文化,提高审美,激发学习兴趣。

2、欣赏优秀陶艺作品,区分古代与现代陶艺作品功能、审美的不同。

(1)提问:美丽的彩陶是用什么做出来的?感受土的材料,了解陶艺作品是土的艺术。

趣味游戏:触摸土,视觉感受土的不同色和质地,(2)出示陶瓷实物,进行触摸、敲打、视觉等感受,区分陶瓷质地的不同。

(3)课件欣赏更多不同质地的陶土作品,区分古代与现代陶艺作品功能、审美的不同:实用与艺术审美。激发制作兴趣。

3、了解陶艺制作的一般制作工序。

(1)提问:陶艺作品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导入新知识。

(2)课件图示,讲解制作一般工序。

4、探究学习陶艺四种手工成型方法。

(1)让学生通过玩玩泥,提问:怎样团、挖、捏,搓,压?怎样组合成型?盘、拼等。

(2)欣赏感受不同成型方法制作的陶艺作品,让学生分组探究成型方法。

(3)总结归纳,出示课件图示录像,教师演示、操作几种方法成型。

5、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选择一种合适的造型方法,集体制作一件陶艺作品。(1)出示作业要求,选择泥条或泥片成型方法,激发共同创作愿望。(2)比一比,看谁泥条搓得粗细均匀、长或泥片打得厚薄均匀成型。(3)大家的泥条或泥片盘、搭起来,组成一件泥的作品,或泥条作品或泥片作品,教噢医师共同参与指导。

6、趣味展示学生共同制作作品,集体进行欣赏,共同评价。(可把邮电的灯泡放入镂空的作品中进行展示)

7、总结,拓展学习:欣赏国外的现代陶艺作品,激发热爱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但也看到现代陶艺中国与世界的差距。

生活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第8课 中国扇子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扇子的历史、相干知识及认识扇面绘画的特点。

2、学习运用水墨画的方法创作扇面画,初步培养学生的国画创作能力。

3、通过欣赏和创作扇面画,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增强他们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中华扇子的了解、感受与创造。

难点:中华扇子文化内涵的了解与感受、水墨表现的构思与构图。

教学过程

1、猜谜引入,揭示课题。

(1)猜谜: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有风动无风。猜一猜是什么东西?(2)欣赏中国古代的扇子。

课件出示古代时期的一些扇子,简略交流,赏析《韩熙栽夜宴图》,扼要介绍作品的名称与作者,请学生察看古人的纳凉方式。小结:中华扇子不仅仅是一种实用品,更是一件件艺术品。它向我们展示了不同朝代的绘画艺术与刺绣技术。中国的传统文化真是源远流长啊!

揭示课题《中国扇子》。

2、了解与感受。

让学生出示所带的扇子,设问:“你们能说说自己带来的扇子和画面中的扇子都有哪些特点吗?(了解团扇和折扇)

讨论:团扇和折扇的各自造型特点。

(1)根据形状、材料、结构等的不同,扇子还有许多种,同学们还知道有哪些不同的扇子?小组交流。

(2)教师设问:扇子的每个部分可以怎么称呼?

(3)分析比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扇子与我们中华古代的扇子你感到有什么不同?

学生结合自己带的、教师带的扇子、课件上展示的扇子,进行交流,了解与感受中华古扇子的艺术与文化。

3、欣赏范作尝试创作

(1)作品分析,了解扇面画构图的特点:

点击课件,出示课本中同一题材、但不同构图方式的三幅作品,请学生观察与比较:哪一种比较合理,为什么?

学生观察比较,陈说自己的理由,教师给以肯定与弥补。据学生的回答简要小结:扇面的构图以扇形为多,还有少数的圆形,我们在构图的时候要注意结构饱满、合理美观。”同时提醒学生要注意团扇、折扇的文字都是沿着扇骨的方向书写。

(2)欣赏扇面水墨艺术作品。(小组交流水墨画形式创作一副优秀的扇面作品,应注意哪些,根据扇子的形状选取题材、水墨晕染的效果等。)

(3)教师示范讲解要点。(教师一边讲解扇面表现技法与步骤,提出绘画中相应的要求)

(4)提出作业要求,进行创作指导。

创作主题:自由创作一幅扇面。可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或自己组织的材料构思一个画面,用水墨的方式进行表现,要求画面的构图合适好看。创作要求:鼓励学生勇敢创作与表现,并使构思独特,构图好看。

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自评: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作品的构思,欣赏水墨表现的趣味。互评:学生相互参观和交流评价。(你最满意的是哪些地方,不满意的又是哪些地方。)

生活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师评:根据学生的评价,评出最佳设计奖等。

5、课堂小结:谈谈你在本节课的收获如何?

师小结:扇子艺术带给我们神奇而又独特的历史悠久文化,希望同学们今后用心的观察生活,留有生活的美,创造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来点缀自己的生活!

生活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第9课 小小果壳箱

教学目标

1、了解果壳箱的结构和功能等,初步学习果壳箱设计的基本知识。

2、能够设计出造型独特又美观的果壳箱,并运用立体纸工的形式来表现。

3、通过果壳箱的设计与制作,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纸张等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造型新颖的果壳箱。难点:启发学生探索创新。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检查课前准备情况,安定学生情绪。

2、引导谈话。

(1)你见过有哪些果壳箱?

提示:果壳箱有室内、室外的区别,在材质上亦应有不同的要求。(2)你知道果壳箱的作用吗?

激发学生关注果壳箱的热情,增强环保意识,唤醒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揭示课题《小小果壳箱》。

3、欣赏比较。

(1)欣赏教科书上两幅范作,想一想,这两只果壳箱在造型上有什么不同?(2)欣赏果壳箱的图片,说一说这些果壳箱在造型上有什么创新之处?

4、启发想象。

(1)果壳箱的外形设计你有什么新的想法?(2)果壳箱的投入口你有什么创新设计?

(3)对于果壳箱的功能设计,你有什么独特的想法?

5、学生创作。

(1)用纸张等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新颖的果壳箱。(2)提示果壳箱的标志应醒目,色彩应与环境协调。

6、作业展示。

(1)自评。展示自己的作业,并介绍作品最得意或不足之处。(2)互评。学生相互参观交流,选出最喜欢的作业,并说说理由。(3)师评。根据学生的评价,评出最佳设计奖、最佳制作奖等。

7、课外延伸。

(1)垃圾不入箱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

(2)怎样根据居住的城市的特点设计分类垃圾箱?

生活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第10课 流动的风景线

教学目标

1、欣赏各种各样的车,了解不同种类车的装饰特点,并掌握车身装饰的方法和作用。

2、会用一种装饰设计方法进行车身装饰设计。

3、让学生学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懂得“设计来源于生活,生活因设计而更美好”的道理。

教学重点。

重点:了解不同类别车辆的装饰特点,掌握车身装饰的方法。

难点:车辆装饰有创意,能清晰地传递所要表达的信息。

教学过程

1、揭题。

出示课题:《流动的风景线》。

2、欣赏、分析。

(1)回忆生活中有车身装饰的各种车辆。(2)出示一组图片: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车。

(3)教师问:同学们,把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车用自己的方法分类。学生答:(根据生活中观察的车进行归类。)

(4)教师小结:①从功能上分;②从车型上分;③从色彩上分。

3、欣赏、感受。

(1)教师出示两张图片(不适合车身装饰和适合车身装饰的两种车进行对比。)

教师提问:你认为什么车适合车身装饰?为什么?

学生进行分析,教师小结并介绍一些不适合车身装饰的特殊车辆,如消防车、救护车等。

(2)教师提问:车身装饰一般在什么部位?主要的装饰手法有哪些?(3)教师提问:车身装饰有几种类型?

①广告装饰(商业的、公益的); ②个性化装饰??

4、欣赏图片,说说装饰设计的方法。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①手绘图形设计;②手工粘贴设计;③电脑模拟设计;④模型分面设计;⑤局部位置面块设计。

5、学生作业。

(1)自选一种车辆,对车身进行装饰,时间20分钟。(2)教师巡回指导,进行辅导和解决课堂问题。

6、作业评价。

(1)作业展示在展板上。

(2)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和采用的方式,说说通过装饰想告诉人们什么。

生活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第11课 公交站台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公交站台的功能和特点,学习设计一座有特点的公交站台。

2、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尝试实践应用手绘草图或立体模型等方法来大胆表现设计构想,感受设计和工艺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3、养成爱护公共设施的习惯,提高对社会生活的关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设计公交站台的基本方法。

难点:抓住站台的功能和特点进行适当的创新设计,并能大胆表达出自己的设计构想。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公交站台图片后,教师简单介绍公交站台的功能,并出示课题。

2、分析、了解公交站台的结构等知识,初步感受公共设施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公交站台设计图绘制方法,尝试手绘一座公交站台设计草图。

4、引导学生小组成员之间自主交流评价:说说同伴设计的公交站台哪些地方最吸引你。教师巡视辅导,启发学生重点注意各部分的协调统一。

5、教师演示制作步骤,引导学生能通过卷、折、穿插等技法用彩纸把自己设计稿制作成一座立体的公交站台模型。

6、布置作业要求:能用纸张制作表现一个公交站台,要体现自己的设计构思。

7、学生进行作业,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化辅导。

8、引导学生展示介绍完成的作业,互相观赏并进行评价。评价重点放在造型上是否已将自己的设计构思表现出来。

9、教师小结:要求学生课后寻找身边的公共设施不完美的地方,试着画画重新改进后的设计稿。

生活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第12课 街市新貌

教学目标

1、调查家乡特色街的文化艺术成果,并感知环境设计与生活的关系。

2、学会选用适宜的纸质材料,从美术设计的角度,与同学合作制作“特色街”的局部平面图或模型。

3、通过综合探索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培养热爱家乡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选用适宜的纸质材料,从美术设计的角度制作“特色街”的局部平面图或模型。

难点:平面设计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欣赏感受。

(1)走入特色街。(播放:河坊街的录像。)

提问:这条街有什么特色最吸引你?(仿古建筑、民间游戏项目、小吃食品、工艺品、扮演者等。)

(2)新旧街道的对比。(播放:老照片。)提问:比一比,今昔的河坊街有什么变化?(3)小结:我们家乡的街道日新月异。提问:说一说,家乡还有哪些著名的特色街?(4)揭示课题:《街市新貌》。

2、欣赏图片,分析探索。

(1)特色街上有许多特色店铺。提问:找一找,店铺的特色具体在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师生讨论:色彩、招牌、门面、陈列的商品等。)

(2)师生互动:比较两家特色商店的店面特点。提问:你更喜欢哪一家?为什么?(店面和招牌的设计富有个性。)

(3)教师为学生创设以下情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① 如果你将成为特色街的小店老板,你想开一家什么样的店铺呢? ②你的小店要装修啦,你有什么好

主意让小店引人注目、更容易招揽生意呢?

小结:店面设计必须与经营内容、环境、色彩相协调,招牌要体现该店的经营特点。

3、范例赏析,拓展设计思路。出示范作,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1)如何巧妙地利用瓦楞纸的条纹?(2)如何确定表现主题?(3)如何绘制设计草图?

4、提出作业要求。

请运用平面设计的基础知识,绘制店面设计草图。教师巡回进行个别指导。

5、作业展示、教学评价。

(1)欣赏同学的设计草图,并展开美术评价。(2)吸取他人的建议,调整自己的设计草图。

6、课后调查。

布置课后调查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周末时间对家乡的特色街进行调查。调查内容:街道的历史和现状、人文特色、建筑风格与环境氛围。调查方法:可采用新闻调查、网络搜索、摄影摄像、速写笔记等方式。调查报告形式:图文结合。

生活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第13课 生活与科幻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与科技的关系,学习用绘画的方式表现科学创意的方法。

2、欣赏改变生活的科学技术,了解科学技术以及科学技术带给人们生活的变化,并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科学创想,提高创新能力。

3、培养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美术的形式表现科学幻想。

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身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2、继续感知,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展示图片。(如:会飞的汽车、可以打电话的手表等)

3、实例欣赏,了解如何创作科幻画。

(1)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介绍达芬奇手稿作品,教师小结(2)继续了解先进的科研产品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我们说说目前科研的一些实用产品。如:电动自行车、眼镜摄像机等。教师:这些发明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呢?

教师小结:生活中存在问题——根据科学依据,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科学幻想。

(3)通过欣赏作品,了解科幻画的创作过程。①展示图片,思考创作过程 ②启发思考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说一说生活中令你最烦恼事是什么? 学生互相讨论。

教师小结:我们的社会大到宇宙,小到家庭,每天都会遇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发明创造。

③教师总结遇到的问题。

师:小组讨论:如何解决自己或同学提出的问题? ④展示科幻作品,思考如何表现“幻”与“画”。⑤欣赏作品,引导启发与思考。

师:这些小画家用丰富的绘画形式表达了自己的科学幻想,我们也一样,不但要幻想未来,还要讲幻想变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4、指导创作

提出作业建议:针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科学创想,并创作一幅科幻画。提示:用绘画的方式表达科学思想,既要有科学的创新性合理性,又要有绘画的艺术表现性。

5、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6、展示、交流

学生展示作品,评一评自己或同学的科幻作品。

生活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第14课 窗外的风景

教学目标:

1、了解窗户的造型特点,以窗口为画面取景框表现窗外的风景,掌握画面取舍和构图的方法。

2、欣赏不同形状的窗口美景,强调取景的重要性。通过取景框来取舍不同构图的同一处风景,领会画面构图、静物取舍的方法。

3、体会不同的窗口结构带给人们不同的美感和情趣,引导美化生活的情感和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的意识。

教学难重点:

重点:感受不同的造型特点并表现窗外的风景。

难点:观察取景时,画面的主次关系及一定的概括表现。

教学过程:

一、引导欣赏优秀写生作品:

1、启发学生观察别人是用什么方法写生的。(学习较好的造型方法,巩固写生知识)

2、构图是怎样的?(巩固构图知识)引导学生选景要注意构图的均衡、疏密变化及远近透视关系。

二、引导学生观察窗外景色,请学生说说看到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培养观察能力)

三、讨论写生方法:可以线描写生,可以水粉写生,可以用油画棒写生等。

四、学生动手写生,教师巡视、指导。

五、讲评作品:(请学生上来点评)

1、最喜欢哪一张?为什么?

2、对别人的作品,你有什么建议和看法。

六、课后拓展

欣赏不同方法表现的窗外的风景,鼓励学生课后再去试一试。

生活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第15课 新家园

教学目标:

1、了解传统金银器的工艺、造型、纹理的特点,掌握传统金银器的欣赏方法。

2、从工艺、造型、纹样、功能等方面欣赏传统金银器,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评价。

3、感受传统金银器的美感,培养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欣赏了解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金银器,以及金银器的制作工艺及造型、纹饰特征。

难点: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各朝代金银器的制作工艺及造型、纹饰特征。

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1)出示ppt提问:

①请看大屏幕,这两幅照片拍的是哪里的?

②你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你见过金银制品吗?你家人谁有金银制品?是什么样的?你对他们带的金银制品怎么看?为什么?你有见过古代的金银器吗?

(2)教师小结谈话,出示课题。

2、初步欣赏(1)提问:

①书中介绍的金银器涉及了哪些年代?可以分为哪几类? ②书中介绍的金银器和现在的金银制品有什么不同? ③请你用几个词来概括中国传统金银器的特点?(2)教师归纳小结:

中国传统的金银器的特点:类别丰富,造型别致,纹饰精美,工艺精湛。

3、深入研究

(1)教师出示《虎金》提问,引导学生讨论,并小结。

①《虎金》是什么材质?属什么类别?是什么朝代的? ②《虎金》动态是怎样的? ③纹饰有什么特点?

小结:《虎金》是金制品,(金器),属饰件类,姿态生动,纹饰概括、简洁。

(2)教师出示《金梳背》提问,引导学生讨论,并小结。①《金梳背》是什么材质?属什么类别?是什么朝代的? ②《金梳背》的纹理有什么特点?用了哪些制作工艺?

(3)教师出示《银水壶》。请学生做介绍,分别从朝代、材质、类别、纹饰及工艺灯方面进行介绍。

4、尝试赏析

(1)作业要求:“请自主选择还没欣赏过得一件金银器,分别从朝代‘材质、类别、纹饰及工艺灯方面进行介绍。并谈谈欣赏中国传统金银器后的感受。

(2)学生汇报交流,师生公共评价。

5、小结拓展

(1)小结本课学习内容。(2)欣赏其他古代金银器。(3)欣赏现代金银器。

生活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第17课 中国的文化与自然遗产

教学目标:

1、培养收集于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激发了解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认识我国的世界遗产,并用自己的语言谈谈感受。

2、通过思考、比较学习与讨论,感知中国世界遗产的独特艺术美感。发展探究思维,提高审美趣味。

3、培养保护世界遗产的意识,在今后的生活中做世界遗产的保护者、宣传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欣赏、了解、感悟中国的文化与自然遗产的独特价值。

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谈谈对中国的世界遗产的感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1)欣赏几幅图片:皖南古村落西递、甘肃敦煌莫高窟、四川乐山大佛。教师提问:你们认识这些地方吗?他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2)讨论交流

①仔细观察这几幅图片在内涵上有什么不同? ②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③你更喜欢哪一张?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各自的发现。(3)学生汇报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

2、讨论交流,师生互动

(1)讨论一:什么是世界遗产?列入世界遗产的标准是什么?世界遗产分哪几类?

(2)讨论二:看看自己带来的材料哪些是属于世界自然遗产?哪些属于文化遗产?哪些是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3)交流:教师和学生代表一起来汇报、欣赏中国的世界遗产。

3、小组合作,表达感受

(1)教师出示《神州风采》,学生欣赏。

(2)小组交流自己的欣赏感受。(小组合作进行,并将感受写下来)

4、展示作品,师生评价。

(1)每一组把写好的感受进行汇报交流。(2)全班评出印象最深刻的作业,教师小结。

5、小结谈话,课后拓展。

第二课时

1、欣赏比较,启发谈话。

(1)出示黄山申报时的图片以及现在黄山游客满为患的图片。谈话:看了这两幅图片有什么感受?

(2)讨论:为什么会这样呢?你觉得人们在饱览世界遗产风光的同时应该怎样保护它们?

2、结合教科书,激发创意。

(1)看书讨论世界遗产开发与保护的问题。

①你喜欢哪一处世界遗产?准备给他取个什么保护口号? ②你认为小组内哪位同学的口号提的特别好?为什么?(2)结合课件中的作品,深入探讨保护欲开发的问题和方法。

3、构思主题,深入探讨。

(1)交流课前收集的家乡可以申报世界遗产的资料,集体讨论是否具有申报的价值。

(2)针对讨论结果议一议怎样申报世界遗产,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争取。(3)将申报生活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项目的设计稿写下来。

4、讲述作品,集体评价

(1)学生互评作业,教师对有趣味、有独特性的作业给予表扬和肯定。(2)启发评价方法

5、联系生活,欣赏拓展(1)总结课本内容

(2)欣赏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

生活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案【篇3】

人美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二年级教学计划

胡村小学

吴彦琼

我。学习情况分析:

强>

经过去年的艺术学习,二年级学生对艺术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艺术不仅仅是绘画,更是制作和欣赏.经过一年多的培训,不少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绘画表现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由于学生年纪小,缺乏耐心,他们对功课不够认真。

二、课本解析

美术课二年级教材采用人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四册。教材捕捉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丰富美术教学形式,注重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注重将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融入具体的学习活动中,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习过程中注重艺术活动的多角度体验和尝试;注重学科内容和学科之间的综合作用,扩大知识的交融性和信息量。

本教材共开设21门课程,题目采用描述性语言,便于孩子接受,作业改为活动,更符合学生特点' 学习行为,并能清晰地显示教学水平,由浅入深。难,由浅入深,便于教师对教材进行挖掘和拓展,有利于教学形式和课堂评价方式的探索与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本教材分为造型与表达、设计与应用、鉴赏与评论、综合与探索等,其中造型与表达占比较大,主要培养学生对绘画和手工技巧的综合能力和探索。 .

三。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简单的教学游戏,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各种绘画方法;了解和理解绘画的基础知识。

2.智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感知美好事物的能力。

3.思想品德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从审美的角度观察事物; 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

4。单元重点和难点分析:

【赏析】重点:

1.通过有趣的艺术表演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自己或他人的画作,培养学生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感。

难点: 1.提高学生独立欣赏的意识和能力。

【绘画】重点:

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一步精通蜡笔和油画棒的表达技巧。

2.启发学生去感受和表达身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体验生活的乐趣。

难点: 1.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创造,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在作品中详细、充分地表现出来。

【手工制作】

重点: 1. 用纸等各种材料制作简单的工艺品。

2.使用橡皮泥、陶泥及相关材料制作简单的泥塑。

难点: 1.从简单的平面折纸逐渐转变为立体造型。

2.如何以细腻的立体方式表现粘土造型。

V.教学措施:

把握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丰富美术教学形式,注重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处理好美育之间的关系、思维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元培养,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针对我校学业情况和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制定如下教学措施:

1.要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性。

2.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学习习惯。

3.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艺术活动的多角度体验和尝试,拓宽学生学习体验渠道,丰富教学形式。 培养学生表达情感和愿望的能力。

4.注重班级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和班级评价标准的鼓励。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点与线,自由表达自己想象中的画面,体验绘画与创造的乐趣。

2、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常见的建筑、人物、字母及各种自然物体,用点、线、面概括成的形态进行重新组合,绘制成非具象的画面效果,产生丰富的想象空间。

教材简析:

本课是让学生初步感受点、线、面的关系,但不要讲定义,只引导学生具有用点线面造型的意识,边画边说,引导学生感受点和线能组合成不同的图形。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点线面作画。

教学准备:

(1)师生课上要使用的:蜡笔、水笔、色彩纸。

(2)供学生欣赏的相关计算机图像、中国画资料。《康定斯基作品选》。

教学过程:

1、欣赏《康定斯基作品选》、计算机图像资料和中国画资料中各种由点、线组成的画面。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的具象描写思维模式,用点线自由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从中感受到绘画与创作的乐趣。

2、通过欣赏引导学生用比一比、说一说等方法了解线的粗细、点的大小、色彩的变化、画面的节奏以及其协调性。

3、出示各种常见的线材料,请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名字、比一比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形状细长。不同点:材料不同、有的直、有的弯、有粗有细、颜色不同。)

4、线材料变成点材料:教师把纸条揉成团、把纸条、绒线和绳子剪成小段或碎片。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的形状都发生了什么变化。引申:再将点材料拼摆成线材料。

发展阶段:

1、体验用不同的笔画成不同的点和线;

2、采用单线、涂色及剪贴等形式来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

3、鼓励学生选择各种点线面组成新的画面。利用手中的各种工具试着绘制一至两张与众不同的画面。

课后拓展:

尝试在同一内容中用单线、涂色及剪贴各种不同形式表现物体形象、体会不同的画面效果。

教学评价:

1、能否用点线大胆组合成一张完整的画面。

2、能否用其中一种形式自由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

3、能否与同学交流自己画面所表达的意图。

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案【篇5】

美术 课 教 案   课题   1、植物写生   2课时   教学 内容   通过欣赏响图片及对自然界中植物的观察分析,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特征、花的角度变化、叶子的穿插等,学习如何用线表现植物叶片间的遮挡关系,花、叶的朝向,以及如何用疏密不同的线表现植物。   教具   教学 目的   显性目标 通过本课对各种植物的描写,培养学生深入观察,提高他们用线表现的方法。  隐性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       教材 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是本套教材中线条系列的内容之一,生活中各式各样的植物充满了丰富的线条,便于学生对细部的观察和刻画。由于植物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学生家里都养植物,让学生感受植物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色彩丰富,体验植物带给人的美感,感受自然的美。同时,通过查询有资料,了解植物的名称,特点作用等,自然地渗透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   课件、盆栽植物、勾线笔    重点 难点   重点 深入观察植物的前后关系进行大胆的表现。  难点 线条的繁简、疏密变化。        课的 结构   内  容   教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讲授新课 课件出示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植物,让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仔细观察各种植物的特征、姿态。板书课题:植物写生,解题指导学生欣赏中国画(君子兰)学         观察法         教     学     过     程    习他们线条的粗细变化。同时介绍画的简单知识,强调深入反复观察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欣赏学生优秀作品着重讲他们的不同处理手法。进一步分析观察各种植物的结构与花纹。 学生讨论。学生欣赏学生欣赏了解反复观察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分析观察各种植物的结构与花纹  三、完成作业 学生仔细观察,并用铅笔起小稿,教师巡视辅导。 学生仔细观察,完成写生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 稳定做好上课准备。  二、继续完成作业 结合上次作业完成情况。请学生谈:通过观察各种植物,你发现了他们有哪些特征? 1、 说一说,所画植物的生长特点? 2、不同角度的花和叶各有什么不同?  3、 植物的`前后关系如何表现?学生作画,教师巡视辅导,要强调用线时,注意线条的疏密、繁简、长短等变化。 以小组进行研究、讨论学生作画  三、作品展示  1、  小组自评。 2、  全班互评。 3、教师对本课的学习情况作概括性的评价。 小组选拔较好的作业。      欣赏法     讨论法   辅导法         观察法           展示法 评价法     教 学 效 果   这节课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观察身边的植物,让学生感受植物的种类、形态、色彩,体验植物带给人的美感,感受自然的美。同时,通过查询有关资料来了解植物的名称、特点、作用等,提高能力。   授课日期   3、1   专 科 组 长 签 字           课题   2、巧用对称形   2课时   教学 内容   用大量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对称的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理性地感受对称的美感。启发学生广泛的设计思路。设计出美观的对称装饰花纹。   教具   教学 目的   显性目标 知道对称美与生活的联系,了解对称的结构和基本制作方法。学习对称式的装饰方法,能利用纸材制作平面或立体的吊饰作品。 隐性目标 在制作过程中体验生活的快乐,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美术,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和培养创新精神。       教材 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如何巧用对称服务于生活,美化生活是本课的重点。为了使学生能够制作出优美的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大胆应用,巧妙地选材设计,装点生活。用大量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对称的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理性地感受对称的美感。启发学生广泛的设计思路。设计出美观的对称装饰花纹。   彩色纸、剪子、刻刀、胶水、课件。   重点 难点   重点 通过观察、记忆生活中哪里有对称式的,以及在自然和生活中的体现。了解他们的结构,掌握制作方法设计对称形作品。 难点 对称美的构成方式、造型的新颖美观。       课的 结构   内  容   教法   教 学 过 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讲授新课 大自然是非常美丽的,它包含了很多奇妙的美的法则。人类在创造美的过程中,不断地向大自然学习。今天我们也来做一个小小设计家,首先老师带领大家到大自然里去找一找,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比比哪个小朋友有一双亮眼睛。教师示范:进入课件的美的法则。         谈话法       教     学     过     程     “找一找”栏目,是大森林里的景色,移动鼠标看看谁先找到关于美的法则。出示课题。对称,一般是指轴对称,即以对称形的中线为轴,将图形半侧旋转180 度左右完全重合。比如蝴蝶的身体,左右两边是对应重复的,这种特点,我们把它称为是对称的。问题:1、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见过对称形的图案? 学生讨论:对称形――用装饰环境并能悬挂的饰物。组成:主体部分、装饰部分。(启发学生创新设计。注意造型对称式图案的美感)。 2、说一说对称式 的样子。3、是怎样对称的?4、分析结构。以一个作品为例分析:由哪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作用是什么?主体部分思考:可以设计什么形状?你有什么创新设计?装饰部分思考:在什么部位装饰效果最好?说说装饰内容和怎样装饰。(三)、指导学生看书。(四)、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看展品。要让学生有目的地观看作品。(五)、播放课件或相关资料。 分析了解制作过程。准备制作什么样的对称形,确定小组合作内容。装饰部分――使用对称形的美感。观看资料,交流活动。小组合作研究制定方案,落实主体、装饰进行设计。观看作品交流思考内容。学生看书。 三、实践操作 1、确定制作方案。2、教师辅导要点:主体形象设计美观:体现对称式美,创新使用材料。 学生操作。学生交流。(演示) 四、展示作品 集体布置教室:请各小组将作品展示出来。 进行互相评价作品。 板书设计 巧用对称形对称:轴对称 利用对称形:装饰 制作:书签 中心对称 美化 贺卡 笔筒…… 教后小结           问题法               指导法         交流法   实践法   演示法   评价法     总结法   教 学 效 果   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生活中哪里有对称,给你怎样的感受?让学生理性地感受对称的美感。启发学生广泛的设计思路,让学生从生活中入手,设计一些灯罩、笔筒、花瓶、书桌小饰物、贺卡、月历等装饰品。   授课日期   3、3   专 科 组 长 签 字       美术 课 教 案   课题   3、放学了   2课时   教学 内容   通过观察、记忆,表现放学后一些有特色的活动情节,体验集体活动的情趣,从中体验生活的快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具   教学 目的   显性目标 通过这幅创作画,使学生能够用自己所学生到的知识去表现放学后行走地路上的同学和路上所发生的事件,从而构成的一幅完整的《放学了》的创作画。同时使学生学到速写的方法,明了速写在创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学会以速写为基本素材,把它扩展为有意义的创作画。 隐性目标 通过创作此幅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尊老爱幼的优良品德。       教材 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内容。通过观察、记忆表现放学后一些有特色的活动情节,体验集体活动的情趣,从中体验生活的快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表现力和创造力。《放学了》是以人物动态为主要内容的创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讲一些浅显的人体结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教具的演示,使学生对人体的结构和动作特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引导学生总结出人体在活动时肢体动作规律   学生的优秀作品(做成课件)、铅笔、彩笔、油画棒     重点 难点   重点 启发同学用发散型思维,在天天可见的放学路队这一平凡事物中,寻找出有意义的绘画内容。 难点 人物速写,教师除讲解外还要进行当场示范。       课的 结构   内  容   教法   教 学 过 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讲授新课 动作表演。教师请五位学生背好书包,上讲台表演,生的回答,教师出示课题:放学了欣赏(课件出示优秀作品)学生观察,从人物动态、环境上进行讨论交流。说说本校放学时的情景。启发、引导1、你在放学的路上,碰其他学生观察,说一说他们在干什么?根据学         表演法 欣赏法 观察法 引导法     教     学   &nb

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案【篇6】

《百变团花》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团花的基本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及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出团花的外形制作方法

通过师生共同演示来解决团花的纹样制作的难点

3、情感与态度:通过欣赏及学习制作团花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团花的外形的设计和制作

教学难点:纹样的设计和制作

教学策略:

本课以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为主线,重视探究经验。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经过探究,自己发现知识,学生的实践活动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始终。

课前准备:彩色折纸,剪刀和固体浆糊,课件,展示布置。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全班分为四个小组,在教学中进行纪律评比,纪律好的奖一面小红旗,一节课下来看哪一组的红旗累计最多,最多者奖一幅成品剪纸画。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种新的美术种类——剪纸。若将其拼成一幅画,则别有一番情趣。(板书课题。)

三、新授:

1、讲述:在古时候,印刷还不是很发达,一些年画、版画也不是很好买到,若遇喜事古人是如何美化自己的居室呢?

聪明的同学一定会想到剪纸。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剪纸——百变团花。

2、学习基本纹样的剪法。

一些复杂的图案都是由基本纹样构成的。只有对基本纹样掌握透彻,才能剪出精美的图案。下面是一些基本纹样,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

3、学习剪对称图形。

剪对称图形只需将纸对折一遍即可。

(1)、剪树叶:

(2)、剪鱼:(鱼鳞或用笔画或用刀刻,鱼翅经过剪制后再贴。)

(3)、指导学生将所剪的叶子及鱼拼成一幅水底群鱼图。再添制一些水底景物,使画面更加完美。

4、学习剪团花。

先将纸斜对角折,剪出正方形。再反复对折几次,折的次数越多,剪出的图案越复杂、越精美。

5、学习剪花瓶。

(花瓶其实也可剪成对称图形。)

6、将剪成的团花和花瓶组成一瓶花,再配上绿叶,则更完美。

7、各小组进行制作比赛,看哪一组的优秀作品最多,最形象,所需时间最少,将获胜,获胜组奖一面小红旗,以示鼓励。

8、将各小组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进行展示,以激励大家的学习兴趣。

四、作业:

剪贴一幅百变团花图。

《摆花样》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学习拼摆的知识和方法,对以后学习重复做准备。

能力:锻炼学生设计的能力。

教育:教育学生自己创造美、创设美的环境。

教学重点:如何拼摆物品。

教学难点:创造性的拼摆物品。

教具准备:书、磁铁石(彩色)。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生活中的美其实是无处不在的。在咱们的身旁。比如说,咱们用的彩笔。教师问:这样摆漂亮吗?象什么呢?今天我们就用手中一样的东西来摆出一幅画。

学生回答:“漂亮”。

二、具体讲解

摆花样主要用具就是同一种东西进行摆放,力求一致性。比如,图钉、扣子、彩笔、笔、粉笔、钉子、图钉、钉书钉……等都是可以的。

根据不同的用具拼摆不同的图案。比如,图形。

根据自己的用具拼摆不同的图形,成为一幅好看的画。

三、学生作业

学生自己亲手拼摆物品。老师指导

四、课堂小结

教师指出学生的作品的优缺点。

教师请学生参观各式各样的摆出的作品。大家选出摆出得好的作品。教师和学生表扬好的作品。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摆花样,笔也可以,希望你们的生活美术色彩越来越浓。

《杯子的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杯子各部分结构、材料、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2、欣赏古今中外的各式杯子,丰富学生的视野,认识杯子的文化内涵,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了解设计要素,渗透设计意识,进行初步的形象设计,感悟形象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观察、分析杯子的各部分设计意图,进行初步的形象设计。

教学难点:渗透设计意识,进行初步的形象设计,会在设计中感受、体会功能与形象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2B铅笔或勾线笔(师、生)。

教学过程:

一、感知认识

(一)启发导入

1、谈话: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设计。(板书:设计)

首先请同学们看这一段话:设计是一种艺术表现方式,是一种文化;是用设计的语言去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

同学们现在还不理解,希望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慢慢地去体会、去感悟。

2、揭示: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杯子的设计》,当当小小设计师。(课件)

(二)初步感知

1、谈话:请同学们想想,要设计一个杯子必须知道哪些元素?

2、揭示:你们说的很好,老师帮你们总结概括了,他们分别是杯子的结构、形象、纹饰、功能、材料。(课件)

二、观察分析

(一)分析结构

1、谈话:我们首先来了解杯子的结构,请你分析一下杯子由哪几部分组成?(根据学生的回答,用鼠标指示相应的结构)

2、揭示:现在我们回顾一下杯子的结构——杯盖、杯口、杯身、杯柄、杯底。

(二)观察形象

1、谈话: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各种不同形象的杯子。

2、欣赏古今中外的杯子图片,分析杯盖、杯口、杯身、杯柄、杯底各有什么形象特点?

杯盖:超越盖子本来功能,有时和杯身连成一体,构成一个形象整体;有时也能做杯垫。(没有杯盖也可以)

杯口:不再局限于圆形,有方形、心形、不规则形。

杯身:有简单的几何形体、动物或物品的造型;对称形和不对称形;互补形等。

杯柄:有些杯子很有特色,没有杯柄;有些杯柄的形象很简单,用花纹装饰;有的杯柄设计很有个性,瞧!这个耳朵多生动。

杯底:杯子生产的年代、生产商的logo、个性图案等。

(三)了解纹饰

1、谈话:漂亮的杯子都有各式不同的纹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欣赏古今杯子图片,总结纹饰特色。

纹饰一般出现在杯子的哪里?(身、柄、盖、底)

哪个纹饰让你印象深刻?

(四)功能展现

展示图片,揭示杯子在各个时代的不同功能。

古代:酒器、水器

现代:保温杯

磁化杯

电热杯、变色杯、量杯、旅行杯等

(五)熟悉材料

1、谈话:如果我在家里喝水,我用怎样材质的杯子更合适?如果我出去旅游,我用怎

样材料的杯子更合适?如果我在一个古朴的茶馆里和喝茶,我用什么样材质的杯子更合适呢?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技的进步,杯子的材料有着怎样的变化呢?

欣赏图片

古代——现代

青铜、玉、陶瓷、竹、木、金属、玻璃、塑料、纸、合金、高分子混合(笨重、易碎—→轻巧、卫生、结构稳定)

三、初步设计

1、承上启下:现在你们能够稍稍明白一点“设计是一种艺术表现方式,是一种文化”这句话的含义了吧!

2、小试牛刀

(1)师示范(铅画纸上画出具有观赏性的杯子形象)

(2)提出要求

你是初级设计师

先思考形象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设计一个具有观赏性的杯子形象(大小与作业纸的比例合适)

(3)学生进行初级设计,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评价

说说你设计的杯子的形象特点,具有怎样的功能?

在设计有个性特点的形象时,还要考虑什么?(功能,实用性)

在清楚明白你所设计杯子的形象特点以及功能,并且能将这两者与实用性结合,那就成为一名中级设计师啦!

五、总结延伸

下一节课,我们将重点学习设计图的绘制方法,希望你们都能成为出色的高级设计师。

《大树的故事》教案

教学目的:

1、认知目标:通过回忆、观察,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树根、树干、树枝、树杈、树叶等)。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儿童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地关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

2、画面构思和组织。

教学准备:

铅笔、橡皮、彩色笔、油画棒等用具。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示范在黑板上画出一棵大树的轮廓。

2、问:看了这棵大树的轮廓,你能说说大树由哪几部分组成?

树根、树干、树枝、树杈、树叶等。(通过剪贴的形式,将大树逐步拼贴完成,介绍树的结构。)

3、问:树上、树下、树洞里可能会有哪些小动物来玩?

请孩子上黑板来,将来大树周围做客的小动物添画在黑板上。

4、板书课题。(《大树的故事》)

(二)、赏析探究。

1、讲故事的活动:(翻开书本至17页)

生:围绕书本上的一张作品,同桌互相讨论。

问:你能根据书上的小朋友的作品,讲一讲他们画的是什么故事吗?

问:你是通过哪些信息了解画面故事的?(整棵树、树根

等信息)

2、看课件

对比2幅画,分别画的是大树的什么部分?

1)教师根据作品分析画面表现大树的哪个部位、构思与构图。(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图片的方法分析)

横构图

竖构图

构图要做到:画面饱满、主题突出、富有生机

引导学生构思。

(三)、创作表现。

1、教师黑板示范。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棵椰子树,请同学根据构图来构思一下椰子树的故事。

故事1:小猴子和椰子树的故事

故事2:海鸟的椰子树的故事

2、思考:

1)准备画出什么样的有关大树的故事?

2)你准备表现树的哪部分?

3)画面中有谁?

4)用什么方法表现,绘画或制作。

2、学生作画。

引导学生绘画前先构思,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展示评价。

1、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

2、推荐画得好的作品。

3、说出理由。

4、课后延伸:大树为什么能保护我们的环境?有关大树的知识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

(五)、总结。

《动物乐园》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比、拆装雕塑动物等活动,学生明白了立体泥塑动物的制作要从基本形体入手,要抓住动物特征,采用切割、揉捏等技法创作。

2、能力目标:

在共同探究中明白了泥塑动物的制作方法,通过参考、借鉴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采用揉、捏、粘、切、刻等技法,临摹或创作泥塑动物形象,增强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

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通过共同探究、共同创作,学生意识到要热爱生活,保护动物。

教学重点:学习用基本形体塑造动物形象。

教学难点:抓住特征表现出立体动物,作品力争完整、牢固、美观、生动、新颖。

教具准备:橡皮泥或泡泡泥、泥塑作品、剪刀、小棍、牙签等材料。

学具准备:橡皮泥或泡泡泥、牙签、小棍、剪刀等材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在上课之前,咱们先到动物乐园去转转(播放视频)。

动物乐园里真是太热闹了,老师把几位动物朋友请到了我们教室,猜猜他们是谁?(展台表演)

美羊羊:今天的天气真好啊,我要好好晒晒太阳……啊,不好了,灰太狼来了,他会吃了我的!

小灰灰:美羊羊,你别害怕,我是小灰灰。

手偶:是啊,是啊,你别害怕,它不是真狼,它是我们捏出来的。我们是谁,你猜出来了吗?--我们就是老师的手指头,我们不光捏出了美羊羊和小灰灰,还有好多动物呢!(展示动物)

你们想不想用自己的双手捏捏可爱的小动物?今天我们就用自己勤劳而又灵巧的小手捏捏小动物,创建一个动物乐园。

二、合作探究:

师:要想把动物捏好,我们要共同创四关,你们有信心吗?

1、第一关:比一比

出示羊、兔、乌龟、老虎、长颈鹿等动物的图片对比图,探究:捏制的动物与生活中的动物有什么不同?

师:捏出来的小白兔与生活中的小白兔颜色上有什么不同?

生:颜色更鲜艳……

师:捏出来的小猪与生活中的小猪在外型上有什么不同?

生:外形更概括……

师:蛇与鸡各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特点更夸张……

师小结:泥塑动物

造型:概括、夸张、突出特点

色彩:更加丰富、图案装饰更漂亮

2、第二关:想一想

(1)以前我们捏过橡皮泥,你们都会哪些方法?

揉、搓、切、捏、刻……

今天,我要为大家展示一种新方法:“剪”把老鼠变成刺猬。

还有很多方法等待我们大家去发现,大家一会儿制作时动动脑筋吧!

(2)以前我们制作过橡皮泥太阳,它与动物泥塑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是平面的,一个是立体的。

怎样去做立体的呢?我们进入下一关。

3、第三关:赛一赛

(1)小组比赛:拆一拆泥塑动物,再装一装泥塑动物,看谁动作最快?讨论一下完成泥塑动物需要几个步骤?

学生总结:概括基本形----抓住特征------具体刻画-----美化装饰

(2)老师按照学生总结出的步骤想做一个平面大象,请学生找毛病。

生:基本型是平面的,所以大象也立体不起来了。

教师改正做法。

师:瞧,小马虎本来要做大象,可是鼻子做的太短了,大象变成了小猪。长鼻子是大象的什么?

生:长鼻子是大象的特点。

师总结:所以我们在做小动物时,一定要把基本形做立体,抓住小动物的特征,可不要让你的动物立不起啦呀,或是让大家认不出来!

(3)巩固知识

老师这里做了一些动物,看看你会做吗?(出示泥塑小动物)

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小朋友的作品。小朋友们把自己的作品放入了动物乐园,你想做吗?我们进入第四关。

4、第四关:做一做

说一说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动物?想突出它的什么特点?

教师鼓励学生尽可能夸张动物的动作表情,让手中的动物更加完整、牢固、美观、生动、新颖。

作业要求:互帮互助捏塑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让它到大自然中自由快乐的生活。相信在你灵巧的手下泥塑动物一定能跳起来,笑起来,活动起来。有没有信心?

学生进行泥塑制作,教师进行巡视辅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泥塑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否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师生质疑解惑。

三、交流评价

感受成功。

1、组织学生交流展示,请学生自评互评:我的动物叫什么名字,我想对它说……

2、教师小结:

动物乐园真热闹,各个动物来报道。

立体动物咪咪笑,造型夸张颜色好。

小朋友们手真巧,捏的动物真是妙。

朋友之间多友好,保护动物要记牢。

大家记牢了吗?

《过春节》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春节的文化、历史,欣赏不同地区不同习俗,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

2、尝试着采用多种材料和工具来制作春节的小礼物,表达自己美好心愿。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3、将记忆中春节的美好景象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画面要体现出春节的喜庆气氛和热闹场面。

教学重点:了解有关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各种小礼物。

教学准备:图画纸、水彩笔或蜡光纸、剪刀等。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春节是我国盛大的传统佳节,也是我们小朋友最喜欢的节日。你认为春节令你最难忘的、有趣场面有哪些?

师总结归纳并介绍春节的一些知识和习俗。

二、新课。

1、欣赏教材44页。

学生仔细观察,比一比,这两件门神作品哪一件更古老?看一看,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中国人过年时有在大门上贴门神、贴春联、贴福字的传统习俗,它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愿望呢?

想一想,你能说出门神、春联、福字可以贴在什么地方吗?贴时有什么讲究吗?

2、提问:你们想学学剪窗花吗?

教师演示纸的折法。

画花边。

花边剪法。

3、老师还想教教你们学习制作小灯笼,你们愿意学吗?

教折纸;

教剪纸;

粘贴连接。

讨论:你知道小灯笼、窗花剪纸的共同特点吗?

三、艺术实践。

画一幅表现春节花会、庙会等题材的创作画,或者和小组同学合作制作一件有浓厚春节气氛的小场景。

四、学生创作,老师巡视指导。

五、评议。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哪些作品内容丰富多彩,形象生动,色彩鲜艳?

《会变的线条》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不同种类线条带给人的美感。

3、通过学习,能用不同种类的线条组织、表现出一定的美感。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体验艺术作品中线条的美感。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不同种类线条表现美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教师出示一根彩带),这位朋友最会跳舞了,有谁能让它把身子扭动起来?(指名演示)这些线条在同学们的手里能跳出这么优美的舞姿,想不到它有这么多千变万化的姿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会变的线条(板书课题)。

二、审美与欣赏(感受各种线条的形态和性格)

1、欣赏艺术作品中的线条(了解人类使用线条的发展变化)

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

新石器时代器皿

书法作品

绘画作品中的线

2、线条会变成各种各样的形态,藏在我们教室里。下面就让我们去好好找找吧

3、让我们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找一找它们还躲在哪里?

多媒体出示,自然生活中的线,同时讲到各种线条给人带来的感觉。:直线(建筑)挺拔、曲线(沙漠)柔美、折线(建筑)坚硬、立交桥(螺旋线)旋转。看来线条还真是到处都有。

三、理解和运用

1、欣赏

A、看图蜘蛛网

观察特点

蜘蛛是特别聪明的动物,用简单的线条也能织出自己的家来。

请观察它用了哪些不同的线条?

你觉得蜘蛛的网有什么特点?(有序)

(老师觉得蜘蛛的网有种独特的美感,它的线条既有规律又有变化,而且蜘蛛顽强的织网精神也很令人赞叹。)

想知道它是怎样织网的吗?

(师示范,对比范画说明线条的组织)

小结:线条既要有不同种类的变化也要有一定的秩序的组织在一起才能给人以美的感受,那我们作画得时候也要学习蜘蛛织网的方法。

B、《苗族蜡染图案》

“你觉得这幅图中的线条怎么样?说说你的感受”。

有秩序、有变化、疏密有秩,给人以装饰美感。

2、练习

刚才同学们看了这么多作品,老师也想尝试着画一画线条。

看我这有一个椭圆形的图案,请同学们学一学老师是怎样组织线条的。

(师示范)

你想画出试着画出漂亮的线吗?

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吧(变一变)。

游戏要求:运用线条有序的变化组织装饰图案,变出不同的效果(分组游戏,每个小组运用同样的图案)。

在画的时候不要忘了蜘蛛织网的本领,线条要有秩序的变化的交织在一起。

奖励每组最棒的小朋友。

四、作业:

新石器时代陶器皿作品。

接下来我们欣赏远古的人们用线条装饰的陶器,观察他们都用了哪些线条组织在一起。

其实老师觉得你们也可以用线条设计出比他们更美的器皿。就在刚才你们已经设计出了好多个呢?

请看(师任意将图案组合成几个陶器)

看你们设计的陶器,每个都很独特,看来你们学到了蜘蛛的本领拉。

请你们运用线条装饰这些器皿吧。

五、展示评价

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六、拓展

生活中线条装饰的运用。

《会变的小手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对手套进行简单的运用,设计出新的艺术形象。

能力目标:通过想象,欣赏,探究活动,学生能大胆创作。

情意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及动手能力等。

重点:

了解适形造物的方法,发散学生思维,创作出生动的形象。

难点:

创造性地使用手套,设计丰富多样的形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手套、课件、教材

学生准备:教材、手套、彩纸、剪子、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大家都带来了漂亮的小手套,把你的手套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看一看,我们的小手套像什么?如果变一变,又会像什么?

戴上手套展示给大家看。

板书:会变的小手套

二、讲授新课

1、欣赏教材中的作品。

2、小组讨论:

这些小东西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怎样能把手套变换成这样的形状呢?

3、把小手套随便摆一摆,看看像什么?

小组同学互相看看各自摆出的小手套,看看像什么?

如何使变好的形象更加生动?(添加)

4、总结方法

三、学生制作

用自己的小手套变一变,会做成什么?

鼓励学生相互学习,拓宽思路。

四、小结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手套做出的形象进行表演。

《绘画中的节日》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欣赏绘画中的节日场面,使学生初步了解到我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在不同的节日里,人们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而在节日中更多的是体现出快乐、祥和的气氛。在绘画中,如何表现出这种气氛是艺术家与同学们共同探讨的问题。

教学内容与目标:

学习欣赏画面,提高通过画面获取信息的能力,会从造型、色彩方面对作品作简单的描述,发表自己的看法。了解不同地域、民族有丰富多彩的节日。培养学生尊重、发扬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传承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观察画面、分析作品,从画面获取信息的方法,谈出自己的感受。了解画家(学生)表现节日题材作品的不同特点。

难点:针对不同作品大胆谈出自己的感受。

学习材料:

少数民族节日图片、绘画作品等。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节日:

1、谈谈我们的节日都是怎样庆祝的?

2、看看书中的节日,他们是怎样庆祝的?(春节、元宵杰、端午节、泼水节)

3、你还知道哪些节日是怎样庆祝的?

二、画家笔下的节日:

1、《枣园来了秧歌队》

2、作品中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节日?

三、小朋友笔下的节日:

1、小朋友的作品中都表现了哪些节日?

2、他们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方法?共同特点是什么?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开拓学生的眼界,拓展学生的思维。

四、我们笔下的节日:

1、你想表现什么节日?

2、运用什么样的表现方法?

3、作业要求:表现一个节日活动,要表现出节日的喜庆、祥和、热闹的气氛。

4、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5、展示我们的作品

6、拓展:了解更多的民族风俗习惯。

《节日的装饰》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与评析,体会节日装饰的不同表现方式。

2、能力目标:结合学生自己的观察、发现,大胆地想象和联想,了解运用美术方法可以将我们的生活装扮得更美。学习发现身边的装饰,了解节日装饰的特点,尝试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节日进行装饰。

3、情感目标: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激发学生运用美术去装饰生活,引导学生对美的发现与追求。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包括多元文化。欣赏现代、传统的装饰,体验人们热爱生活的情感。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交流意识,感受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节日装饰的色彩、造型特点,认识各地区不同的节日装饰以及各种类型、形式的装饰方法、描述自己对各种装饰的印象、体验美感。

难点:学习表现节日装饰的造型与色彩。

教具准备:卡通片光盘、课件、环境布置道具若干。

学具准备:作业纸、彩纸、剪刀、胶水、节日相关装饰品等。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问候,学生今天很高兴能和同学一起来上这堂欣赏课。出示图片门神和对联。

二、探究式学习活动

(一)教师出示课题:

-节日的装饰

师:从色彩上看,节日里的人最喜欢选择什么颜色来烘托喜庆的气氛呢?

生:红色

师: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红色是喜庆颜色,它鲜艳、热烈,代表红红火火,吉祥如意。在中外很多传统节日中总也缺不了红色!)

师:节日里除了红色,人们还会用其它大量的颜色进行点缀,使节日的色彩在红红火火中呈现丰富多彩的装饰美。

生:学生回答的内容多样

(二)从形式上分析: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

师:人们为什么要在春节时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呢?春天象征什么呢?

生: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这些风俗习惯寄托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的憧憬,人们总是把春天作为一个美好的象征,用春天来比喻新的开始和美好的青春。

师:还可以用哪些形式来表现春天?

生:春联、绘画、音乐、雕塑、歌曲等。学生欣赏。

教师放音乐雕塑、歌曲等的课件。

(三)从地方节日活动中分析:

1、点课件看,这是蒙古族的“那达慕”节,盛装的人们进行射箭,摔跤,骑马等比赛。

2、南方人舞狮:

3、在农村,人们还非常喜欢在家里挂年画来表达美好的愿望。(点课件)大家瞧,这张年画画的是什么?表达人们什么愿望?(莲年有鱼-----连年有余)

学生认真观看课件,认识各个地区不同的节日活动和装饰,以及各个地区的不同类型、形式的装饰方式。

(四)外国的节日活动:1、圣诞节2、复活节3、樱花节

认识各国家、地区的节日装饰。通过对比、分析感受不同。

三、学生作业: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多种材料制作节日饰品。

自评、互评作品。

四、小结:用巧手来装饰生活,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丽!

五、延伸与拓展:从节日的服装、食品、环境等方面感受节日的气氛,学生回家查找资料。

《捏泥巴》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学生活动中,探究各种泥器物的制作方法,体验泥的特性,感受捏泥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捏泥,体会陶艺的捏制成形方法,尝试制作各种泥器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捏泥巴、玩泥巴,了解祖国古今的陶艺作品,激发创作欲望。通过对玩泥过程知识及技巧的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及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简单的陶艺制作方法,体会中国陶艺的历史文化,引导学生以生活为创作源泉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小器皿的捏制方法及造型设计。

教学工具:不同造型的器皿。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欣赏老北京的很多有趣的玩意儿,仔细观察说出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泥公鸡、兔爷、小泥罐等)展示泥制陶罐,请同学们上来摸摸。泥制的物品摸起来有什么感觉?

引出课题:捏泥巴

二、探究

1、说一说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物品是用泥制作的?

(泥面具、泥雕塑、老北京的泥玩具等。)

2、看看从古代到现代陶艺的发展历史。(课件)

中国有这么深厚的陶艺文化,你们想不想也尝试做一做?

3、分小组活动:每组准备不同样式的陶罐,小组成员通过观察、触摸,体会它的制作方法。

三、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陶罐示范制作。

示范捏泥的手法——揉、捏、搓,并将基本形组合成各种奇怪造型。

四、学生作业

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鼓励学生多想办法。

五、小结。

泥塑的技法非常丰富,在我们对不同的物象的创作中,要自己摸索方法,创作方法,才能丰富形象。

《刷牙》教案

教学目的:

1、感受绘画乐趣;通过绘画练习,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2、体验刷牙的乐趣,把刷牙时的有趣样子表现出来。

3、培养审美能力;培养创造想象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教学准备:牙刷

牙膏。

教学过程:

(一)启发诱导

体验感悟

1、通过儿歌《天天刷牙好》体验感悟。

小牙刷,手中拿,张开我的小嘴巴。

上下刷,里外刷,牙齿刷得白花花。

早上刷,晚上刷,没有蛀牙人人夸。

2、引导学生了解刷牙的必要用具及其特点,出示实物,观察实物的模样。

(二)情景诱导

激活思维

1、结合儿歌引导学生进行即兴刷牙表演,让学生拿着牙刷、杯子,一起表刷牙歌,说一说刷牙的动作、模样、姿势等,教师给予及时表扬。

2、运用小组比赛形式试着引导学生互相观察,深刻感受刷牙时的动作、模样、姿势等,欣赏刷牙的美感。

(三)欣赏感悟

想象创新

引导学生欣赏同龄学生绘画作品,体验作品创作特色,启发鼓励学生像他们一样想象创作。

引导幼儿回忆刷牙时的有趣动作和趣事,教师给予及时的建议和肯定。

(四)引导幼儿大胆介绍自己作品的有趣场面,教师及时鼓励、点拨和表扬。

《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

教学内容与目标:

能够发现、采集不同肌理的材料,并利用材料再创作。渗透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感知中采集不同材质的肌理。

难点:拓印的技巧。

教学准备:

彩色铅笔、油画棒、比较薄的纸张。

教学过程:

1、摸一摸,猜一猜。

准备两件质感截然不同的物品,如光滑的盒子与竹编的盒子;平滑的镜子与粗糙的砂纸,让学生触摸感受实物的质。

2、看一看,想一想。

提示学生,什么人用触觉认识文字,什么动物用触角探路,多认识体会一种功能,感受纹理。

3、找一找,拓一拓。

小实物:叶子,钥匙,鞋底,硬币。

大实物:文件架,塑料包装盒,地面,墙角,井盖,木桌椅,纱窗。

4、组织活动。

(1)活动时间,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返回教室,与学生对表加强时间观念。规定活动范围:教室,走廊,操场。

(2)规定活动秩序:避免大声喊叫,影响他人上课,使学生心中有他人。

(3)规定组长责任制:由组长按时带回教室。完成简单管理任务。

5、整理材料。

引导学生把采集的材料用文字简单地编辑一下,注明每块拓品来源于哪些实物,采集的时间、地点。

(1)当你拓完作品,心中有什么感受?

(2)看看你的拓品像什么?

(3)对拓得模糊不清的图案,找一找原因。

(4)想想自己还能做些什么加工,使它更好看。

把以上问题写在拓品的空间里,并用箭头标明方向,使整个作品图文并茂,标识说明性强,初级作品就很完整。引导学生把拓品作为素材使用。帮助他们把拓品的纹理巧妙地利用起来构成画面。

6、后期制作。

《下雨了》教案

教学目标:

1、利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条及细小的形状、创造性的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的情景。

2、尝试体验下雨给人与动物带来的不同感受。

3、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感受人间亲情、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感受人间亲情、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难点:利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条及细小的形状、创造性的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的情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示范画。

学生准备:绘画用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

谈谈下雨:

1、为什么会下雨?

2、下雨好不好,为什么?

二、讲授新课

看看下雨

1、回忆你见过什么样的雨?

2、到黑板上画一画你见过的雨。

3、欣赏书中小朋友的作品。

三、绘画练习

画画下雨:

1、提出作业要求:

2、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四、小结。

赏赏下雨:

1、展示自己的作品。

2、让学生谈谈作画的体会。

《小扇子》教案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有关扇子的文化,种类及欣赏价值,尝试着采用多种材料来制作小扇子,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进而创造出形状各异、图案不同,可以在不同的场合使用的小扇子。

2、能用各种不同的制作方法,制作出材料不同、外形各异、美观的小扇子。作品体现出实用性、观赏性。

3、在学习和了解有关扇子的文化、种类及欣赏价值中,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情感及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扇子文化,学习小扇子的设计与制作,体验做扇子的乐趣。

教学难点:小扇子的构思设计,不同材料的选择利用,扇形的创新与装饰。

教具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各种纸材、剪刀、胶、彩笔.油画棒.自己能想到找到的可以装饰的小物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试说扇子的作用。

课件出示《西游记》中三借芭蕉扇的图片,引出扇子。

二、揭题

扇子的用途可真多!扇子不仅用途多,还有经济实用、精致美观、携带方便等优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体会这小小扇子的魅力吧!

课件

1:小扇子炎炎夏日,手拿一把扇子轻轻摇一摇,就会给我们带来凉爽。扇子除了能给我们纳凉外,还有什么作用?你看到谁用过什么扇子?(生答)

课件2

:房间里挂着大扇起美化装饰作用、舞台上人们拿着扇子跳起欢乐的扇子舞。衣衫褴褛的济公拿的是一把破芭蕉扇。诸葛亮轻摇鹅毛扇出现在金戈铁马的战场上,更显出他运筹帷幄、镇定自若的神情

。还有想象中神奇的扇子,孙悟空过火焰山时用芭蕉扇扑灭了大火。古时皇帝出行时后面有拿着大扇障的宫女,起仪仗队的作用。

三、扇子的历史

谁知道扇子最早出现在哪个国家?

课件3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扇子的国家,距今已有

4000

多年的历史。夏令时节来临,人们把丹鹊脱掉的翎毛制成扇,,这是我国第一把羽毛扇子。因此,古人据此意造“扇”字,“户”下从“羽”。

四、扇子的材质

扇子的文化历史悠久,充满智慧的人们,利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制作了各式美丽扇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4

:出示各种不同材质的扇子

五、扇面画

老师这里有两把扇子,谁来说说它们的形状、材质、大小。

课件五:出示空白的扇面和有绘画的扇面。

如果让你来选择,你会选择那一把?为什么?

扇面可画上什么图案呢?(生答)

六、扇子的形状

我们可以用美丽的图案来装饰扇子,那么扇子的外形可以有哪些形状呢?

1、外形变化

扇子的形有圆形、苹果形、葫芦形,那么还有什么形呢?那些同学到黑板上

来画一画,师作简单点评。

2、超级“变变变”

胖胖的圆形可变成小瓢虫、还可变成什么?学生说,师板画。

课件6

:出示各种图案的扇子。

七、扇子的制作

这些扇子是怎样做成的呢?

课件7

:扇子的制作步骤。

评析:向学生直观展示,给予学生一些做扇子的间接经验,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互相探讨,互相学习,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创作的方法,通过欣赏课件中的制作方法,为学生的创造表现提供借鉴。

1、作业要求

(1)创新;(2)合作或独立完成;(3)保持环境卫生整洁

2、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创作

3、指导学生作业,及时表扬创新“闪光点”

八、精彩瞬间

欢迎同学们来到扇子市场,请尽情挑选自己喜欢的扇子,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如果说的好就可以把它“买”下来,说自己的扇子也行。

九、拓展阶段

请同学们课后和同学们或家人一起讨论: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和方法制作装饰小扇子,尝试着做一做。

《雄伟的塔》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于塔的知识,认识各种各样的塔。

2、学生通过会设计简单的塔,加深对塔这一建筑形式的认识,引发对塔的关注。

3、培养他们保护古迹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设计一座漂亮、雄伟的塔。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塔的特点,把塔设计的更雄伟。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实践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拼图游戏,揭题

1、拼图、猜是什么

师:小朋友们,玩过拼图游戏吗?老师带了一个拼图,谁愿意上来拼一拼?

看看他拼了一个什么?

生:塔(板书:塔)

2、揭题

师:你觉得塔是一种怎样的建筑?

生:高、大

小结:塔就是一种高耸、雄伟的建筑物。(板书:雄伟的)许多城市和国家都将塔作为一种标志性的建筑物。

三、讲授新课

A.欣赏了解塔的结构、功能

2、分析塔的结构

⑴再看拼图

师:从外面看,你发现了塔有什么秘密呢?

生:每一层都是相同的形状,从大到小,中心对称

⑵认识塔的种类

四、欣赏、设计

师:我们也来做一回小小设计师,来设计一座雄伟的塔。

1、设计绘画

⑴师:小设计师们一定也跃跃欲试了吧,你想设计一座什么样的塔呢?

生:……

⑵师:想一想,怎样使塔更雄伟?

生:在塔下画一些小汽车、小树等,在塔的上方或者中间画一些云朵……

要把纸撑满。

小结: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老师相信大家都会把塔画得很高,不过要注意,塔虽然高,一定要让塔站稳了,千万不要让人觉得你的塔会倒塌。所以塔的下面底座部分要画得大一些。

2、学生操作

五、展示评价

出示作品,说说谁的塔最雄伟?

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案【篇7】

人美版第三册美术教案 1、 我和昆虫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自然界中昆虫的种类和特点,知道表现主题的方法。认识对称的基本特点,发现昆虫的对称。 应会:体验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快乐,通过观察,学会抓住特点表现不同种 类的昆虫。利用所学的知识大胆想象和表现有情节的“我和昆虫”。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有趣的昆虫,大胆表现有情节的故事内容。培养学 生的想像能力和表现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培养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难点:表现有情节的故事内容,充分发挥想像力。抓特点表现昆虫。训练组织 画面的能力。 学习材料:     彩笔、油画棒、彩色纸、废旧广告纸、挂历纸、报纸、剪子、胶水…… 教学过程: 一 、布置课前准备:收集有关昆虫的资料,如图片、书籍或者网上下载昆虫 的资料。每人了解一 种昆虫(名称、形状、颜色、花纹),并能介绍给大家听。 1.组织教学:集中注意力,提要求。 2.讲授新课 让我们先了解昆虫――板书课题一 部分:昆虫。     (1)引导学生观看录像片。(展示部分昆虫)     提示:你知道片中昆虫的名称吗?可以边看边说出名称。     (2)布置学生介绍昆虫资料。     同学们准备了大量有关昆虫的资料,谁能利用电脑和实物投影仪展示、介绍资料? 教师介绍:昆虫标本     (3)引导学生观察昆虫的变化过程。(观看录像片)组织小组讨论――“说一 说昆虫变化的过程”。     (4)看书第2、第3页分析昆虫的形态、颜色、花纹。     (5)总结归纳。 ①昆虫身体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②昆虫的动态有什么不同? ③自然界的昆虫与人类有关系吗? (6)自然界昆虫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你能想象你和昆虫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吗?编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7)补充课题另一 部分:我和昆虫。 (8)欣赏优秀作品。 3.提要求,完成作业。内容生动有趣;表现手法多样;昆虫特点突出;颜色鲜艳漂亮。 4.教师辅导要点: (1)构图饱满。 (2)人与昆虫表现生动。 (3)颜色漂亮。 分小组讲故事,比一比谁的故事最有趣、最有想像力。 5.展示、讲评作业。 板书设计:       2、奇妙的'爬行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观察、分析生活中点并体会美感,培养学生的象创作能力。     (2)了解爬行动物特点学科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习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习惯。     (3)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爬行动物的习性,并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爬行画面。     难点:如何抓住爬行动物的特点大胆表现,并充满画面。 学习材料: 关于奇妙的微观世界的音像、图片小动物(小昆虫)的标本,动画、作业纸。 教学过程: 1.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有关爬行动物的资料、图片。 2.观察、回忆不同种类爬行动物的外形特点。 欣赏爬虫及爬行动物的录像或图片以及教材中的内。 思考:     ①你认识这些爬行动物吗?     ②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它长得什么样子吗?     ③它们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美感?     ④你能把你看到的爬行动物画下来吗? 3.接龙游戏:各小组将你们观察到的爬行动物的外貌特点画在黑板或纸上,比一比哪个组画得又大又美。 4.如果你是一只小爬虫,你会爬到什么地方呢?怎么样爬才能到达目的地呢?     (1)教师出示树叶、木头、石块等模型,请学生描述或表演爬行的情景动作。     (2)启发学生谈一谈爬行动物们还会碰到什么有趣的现象。 5.作业要求:     每组设计爬行动物的头饰或服装以及爬行的背景,可以用彩纸、报纸、彩笔等多种材料进行绘制、剪贴制作,比一比谁画的爬行动物又大又美,设计的旅行又奇妙又有趣,最后表演《爬虫一家的奇妙之旅》。 6.分工合作:     小组讨论:谁画头饰、谁画背景?每个人如何分工? 7.小组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8.课后小结:     (1)以小组为单位表演,给同学们介绍奇妙的爬行。     (2)学生自评、互评。     (3)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今后你还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 9.课后拓展: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回家后观察身边的爬行动物,看一看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将它们写生下来。 板书设计:   奇妙的爬行     3、 漂亮的小闹钟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欣赏活动,了解钟表的文化以及造型特点。     (2)通过对不同种钟表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通过钟表的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设计与制作能力。     (4)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利用自己设计制作的钟表,认识表盘上的时间,进行跨学科的综合。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2)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不同种钟表的特点及其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如何巧用材料以及对表盘的设计。 学习材料:家庭中使用的各种钟表、废弃的食品盒子、废挂历纸、图钉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语言进行组织教学。引导学生欣赏师生课前准备的各种钟表实物。     出课题:漂亮的小钟表 二、 提问:你知道有哪些不同种类的钟表?     引导学生分析课本第6页中的钟表图片,分析其外形的不同特点。     提问:教材第6页、第7页上钟表的表盘,是怎样利用生活中、自然界中的形象进行巧妙设计的?       提问:你能利用课前准备的材料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钟表吗?怎样设计?     教师根据这几位同学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巧妙地运用材料,展示几种巧用材料的作品,并且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使表针能拨动。 三、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小结:你喜欢钟表吗?为什么?     布置作业:课后还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设计小钟表。 板书设计:    漂亮的小闹钟   4 、会变的小手套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初步感受适形造物手法。     应会:能大胆地创作,通行简单的添加创作出某种新形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适形造物的方法,发散学生维,创作出较生动的形象。     难点: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形象。 学习材料:各式各样闲置不用的小:针线、胶水、扣子、彩色纸、等装饰用品。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用石头、树枝让学生观察感受。想一想石头和树枝的外形分别像什么?(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将石头和树枝翻过来让学生欣赏石头鱼、树枝蛇。) 2.讲授新课: (1)根据导人引出课题。 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可以用来创造的东西,请你们在自己的身边找一找,看看能发现什么可用材料?(手套) (2)观察体会手套的形象:看一看我们的手套像什么?将手套变一变,看看又像什么?将手套换个角度看看还像什么? (3)小组讨论:请小组将变好后的手套形象让其他同学认一认,说说变的是什么? (4)如何添加:请你们想一想怎样能使变好后的形象更生动? 3.作业要求: (1)先用手套创造出新形象形象编排表演小故事。再根据 (2)根据故事用手套创造形象并进行表演。 4.学生分组作业,教师辅导。 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解决作业中的困难。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 6.总结。 板书设计:         5、小花饰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对小花饰用途的分析、制作方法的学习,了解小花饰的装饰功能,掌握小花饰最简单的制作方法o     (2)在展示小花饰、讨论其特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从中体验到造型活动的乐趣o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在说小花饰用途、学做小花饰、分析小花饰特点的活习兴趣,使学生形成意图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和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小花饰和制作方法。     难点:了解小花饰的用途,感受小花饰的审美特征。 学习材料:各类彩色纸、订书器、剪刀、绳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导人新课。 (1)教学创设情境。教师出示一件有小花饰的物品,或是自己天天用的粉笔盒或是其他礼品盒,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一个问题:你觉得这盒子与其他盒子有什么不同? (2)学生观察、议论并发言。学生观察、思考、议论并发表白己的看法。 这盒子的颜色漂亮。 这盒子多了一个装饰 盒子上的花漂亮。 (3)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内容,并告诉学生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与小花饰有关的的内容。 3.讲授新课 (1)思考与回答问题。 ①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欣赏本课教材的内容。 ②教师一边请一名学生朗读第10页上“爸爸妈妈:我去上学了”的留言条上的内容,一边让学生观察这个小字条有什么特点?留言条让你有什么感想? ③学生回答,教师鼓励。同时请学生思考小花饰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小花饰?(把自己搜集到的带有小花饰的物品以小组为单位集中到一起,并讨论。) ④每组选派代表发言,以搜集到的物品说明小花饰有多种用途。 (2)讨

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案【篇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这幅创作画,表现自己喜欢的课余生活,并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人物动作的画法。

能力目标:用绘画形式表现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问答法等。

德育渗透: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做好上课准备。

师启发同学谈:放学了,打铃了,小伙伴们放学后最喜欢去什么地方?

1、能模仿一下你参加的活动的动作吗?

(1)、教师请五位学生背好书包,上讲台表演。

(2)、其他学生观察,说一说他们在干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课题:放学了欣赏(出示优秀作品)请学生用速写的方式,画下同学的动作。

教师可以示范,同学配合,用互相做模特的办法解决。介绍绘画的方法,教师边讲边示范。要注意人物的比例关系及动态的表达,线条的运用。

2、欣赏课本上的照片,讨论照片上的活动内容。欣赏作品:

画面画了什么内容?怎样去表现的?

a、你在放学的路上,碰到过哪些让你难以忘记的事情?

b、在放学时,同学们的表情和动作是怎样的?

学生观察回答欣赏分析人物动态、表情、等特征,为下一步作画打基础,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始讨论,然后选代表回答问题。

3、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喜欢的活动。

三、教师总结:

1、人物动态:小作者画的动作都不是简单的动作,可是画得很生动,这说明小作者基本上掌握了人物动作的画法。

2、背景:有复杂的背景,也有比较简练的。复杂的背静可以把环境交代清楚,像人物所处的位置在哪里;简单的背静有利于突出主要人物。

用绘画形式表现自己喜欢的课余生活,主要是以人物绘画为基本素材,然后对所画的内容进行扩展进行创作。

作业提示:

1、主要人物要突出,画得较大。

2、画面画得不宜太复杂。 要求:要注意人物的比例关系及动态的表达,线条的运用。

1、小组讨论,说一说自己准备画什么?

2、学生动手作画,教师巡视辅导。 小组讨论学生动手作画 。

六、小结:

1、教师对本课的绘画情况作一简要的概述。

2、教师对学生在构图上提出一些简单的要求,以便下节课创作的顺利。

教学反思:

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案【篇9】

《鲜花送老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植物的观察和废旧材料的利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意识。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3、培养学生对师长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如何合理运用各种材料制作纸花。

教学难点:纸花的卷制

学生用具准备:旧挂历,彩纸,吸管,胶水或胶棒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按常规进行。

二、导入新课:

1、带领学生观察植物,并能对各种植物的外形、颜色特征进行简单描述。

2、这节课我们用各种废旧材料做成鲜花好不好?板书课题。

三、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引导学生观摩各种植物图片或实物,根据其外形、颜色等,讨论用哪些废旧材料可以将它表现出来。可在适当分析植物结构的同时,示范几种基本的制作方法,如剪、折、贴、卷、插等。老师还可通过示范仙人球等结构较特殊的植物,让学生领会多次多角度折,折纸成球等特殊表现法。

2、发展阶段

“奇思妙想阶段”:启发学生在现有植物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打破植物的原有形态,充分发挥身边废旧材料的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一颗与众不同的植物。

“情感升华阶段”:引导学生懂得老师就像辛勤的园丁哺育他们成长,鼓励学生把精心制作的纸花送给老师。

四、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五、课后拓展

1、我们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材料和方法来表现各种植物。

2、在生活中,我们应仔细观察,将各种材料变废为宝。

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案【篇10】

1.组织教学,欣赏激趣。

(1)检查课前准备,稳定学生情绪。

(2)欣赏漂亮的纸蝴蝶,展示以蝴蝶为单独纹样组成的二方连续纹样,感受形式美、节奏美,激发学生学画花边的兴趣。

2.联系生活,感知文化。

(1)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花边图案?装饰在哪些地方?

(2)在学生回答和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花边图案的基础上,播放课件,展示各个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花边,使学生充分感知花边文化的源远流长以及花边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寻找规律,引导探索。

(1)提问:欣赏了这么多的花边图案,你能说说花边的排列组合有什么规律吗?

引导学生找出每条花边的单独纹样,课件演示上下(纵向)、左右(横向)的基本排列组合方式。

(2)提问:谁能变动一下连续排列的规律,又变出一条美观的花边?

引导学生把横向的花边变成纵向的花边,纵向的则变成横向的。

(3)提问:这些花边的排列组合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动脑筋、想办法,再组成漂亮的花边? 课件展示排列组合有错误的花边,让学生辨析。引导学生掌握花边图案的构成知识,扩展学生的思维。 从学生的排列组合中,教师及时作归纳,引出花边构成的基本规律。师生共同配合教学,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又容易理解和接受。

4.尝试实践,锻炼技能。

(1)提问:经过讨论,我们懂得了花边的排列组合规律。掌握这些规律,我们就可以剪出各种各样美丽的花边了。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剪一条花边我们要分几步才能完成?

(2)引导学生尝试,从尝试中归纳出:折、画(单独纹样)、剪等基本步骤。从连接失败的作品中找出失败的原因:要注意花边左右或上下的连接点不能剪断。

5.作业辅导,完善实践。

(1)作业要求:用彩纸剪漂亮的花边;分小组完成用花边对一个组员的装饰打扮。

(2)辅导要点:折得是否平整,单独纹样的设计是否饱满、有无创新,连接点是否会剪断。

6.展示评优,课后延伸。

(1)每组被装扮好的学生上台展示,进行一次评比,看哪组获得优胜。

(3)延伸:除了用剪的方法之外,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绘制花边?

1.引导学生学习在树叶上较均匀地涂色并印画的技能,培养学生对拓印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树叶的形、色、纹之美,巧妙利用树叶组合成各种图形创造表现,进一步理解造型表现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案【篇11】

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十九个课题。教学安排考虑幼小衔接的内部实质意义,同时,紧密联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与需要。

教材凸起艺术学习的价值;隐含学科知识技能,在低班级学段更注重感性的积累和体验;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注重艺术能力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过程。在课程设计中充分开采单位正题的人文精力内涵,从和小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中选择人文正题,并注意单位正题的延伸与拓展。教材内部实质意义凸起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与参与。

教学重点、重点:

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正视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熟悉发展规律,激发少年儿童的活泼、朝气和对艺术的向往与憧憬。

不盲目的把艺术学科简单的叠加,而是强调学科之间的连接与互渗。

通过不雅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功德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忙学生熟悉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当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部实质意义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力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不雅: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当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患上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患上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可以兴许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当中激发创造精力,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冬日戏婴图」是北宋末的苏汉臣所绘,苏汉臣是北宋末的汴梁人,靖康之难后,追随宋室,迁居钱塘。详细生卒年已经不可考,大致的活动时间为十一世纪末叶至十二世纪中期。他多年以前曾当过民间画功,宣和年间被征入徽宗画院。擅长画佛像及人士,其中尤以童婴题材最为人所赞赏。画画的人最知道人士是最难画,苏汉臣会被艺术家皇帝宋徽宗所心爱的缘故原由就在于苏汉臣的人士非常唯妙唯肖,连最难画的小孩童粉嫩透红的皮肤都画的无懈可击,真正使人赞叹不已,怪不患上故宫每次外展,岂论到哪里都带着冬日戏婴图展出,实在不愧是馆藏精品。

画中毛绒绒可爱的小猫,正让一对小姐弟玩患上不亦乐乎,小猫亦跳跃于其间!庭院里,梅花、山茶正开患上缤纷,姐姐拿着漂亮的彩色的旗帜,弟弟拿着红线绑着的孔雀羽毛,似乎正在比赛看谁的东西能吸引小猫的注意。这下可让小猫伤透脑筋了,真不知该选谁才好?而全画铺陈,无论山石皴法,婴儿口、眼、与手皆表现的活灵活现,让驻足画前的您,x那间,彷佛听见自己往日童婴时期嬉戏的欢愉喜悦。本画虽无款印,然不雅本幅笔墨,与苏汉臣秋庭戏婴图及其接近;无论山石皴法,婴儿口、眼、与手,皆无一不神似;而画幅尺寸大小二者亦复相若。种种的风格表现o应可认为是出自于同一位画家手笔,也可归为苏汉臣另一幅卓越出色的作品,今载于故宫书画录第三册。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新学期的第一堂课,学生在假期中可能会画画,可能就没有拿过画笔。因此,这节课的导入非常重要,首先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的方式可以生动活泼,不必拘泥于一定的情势。在表现方法上可适当作一些有关发型和五官的指导,最后让学生以不雅察和回忆为主,自由地表现自己。

这节课,我是从激趣、不雅察、探索追究、评说、描绘、欣赏入手进行教学的,旨在鼓励学生通过游戏找出同学的相貌特点;通过镜子不雅察自己的相貌特征;通过交流和表演进一步感受人士表情变化规律;通过教师的示范发现自画像的表现伎俩;通过自我表现体会成功的乐趣。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通过欣赏、不雅察与交流,使学生了解自画像的基本特点及其表现方法,并能在不雅察和回忆的根蒂根基上捉住人士的形象特点,用比较自由的`方法进行表现活动。

隐性目标:通过不雅察、讨论交流与表现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表现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和自我的决定信念,让学生通过作品的表现进一步加深对自己的熟悉,并提高审美的不雅察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启发学生不雅察和捕捉人士形象的主要特点并进行

表现,教学时要注意不雅察方法的引导,加强学习的交互性。

教学评价:

1,是否对自画像感兴趣?能否表现出自己的形象特点和表情?

2,能否通过镜子不雅察并说出自己的脸部特征,能比较别人脸部的不同之处。

3,作品的构图是否基本合理?表现是否肯定、自傲和流畅,较少或没有反复涂

改的征象?

4,能否参与同学间的相互不雅察和交流,倾听别人对自己相貌特征的描写?是否能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画,并发表对别人作品的观念。

游戏“猜猜我是谁?”

课前请几位学生用硬纸遮住脸部,由教员领导依次进入教室。请学生猜猜他们是谁?你凭什么判断患上恁地准?(身材、个头、衣服…)

儿童参与游戏活动,心情轻松愉快,可以充分调动学习踊跃性。

1,请表演的学生下移纸板,露出头发,请学生仔细比较他们的头发有何不同之处?(长短、发型、颜色…)

2,继续露出眉、眼、耳,请学生再仔细不雅察比较其各自的特点。(大小、形态、位置…)

3,再露出鼻、嘴至整张脸,请学生比较每个人鼻、嘴的特点。(长短、大小、肥瘦、形态…)

5,请学生谈谈:刚才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谁的特征最明显?为何?

运用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眼、脑去发现物象的特征。凸起学生的主体职位地方,培养他们的自力思考能力。

让学生分段、分步寻找脸部特征,符合儿童注意力的广度与深度发展的规律。

1,看一看:用小镜子不雅察自己的脸部特征。(发型、五官、脸型…)

2,说一说:请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的脸部特征。(喜、怒、哀、乐时的五官变化)

3,演一演:请几位特征明显的学生上台表演喜怒哀乐的表情。

通过看、说、演进一步捕捉人士形象的主要特点及人士表情的无穷变化。

1,讲解演习作画方法:

请学生说说教员的脸部特征,根据学生发言,教师在大画纸上分步画自己。边画边讲作画方法:a.根据脸型勾勒轮廓;b.添画头发和五官(抓特点、添表情);c.上色(可线描);d.可用夸张伎俩画自己(教师示范几个被夸张的自画像)

2,谁想做教员的好朋友?那么就请你把画好的自己剪下来贴在教员画像的旁边,我们共同完成一幅好朋友的大合影,好吗?

3,作画要求:再仔细不雅察自己面部的特征,大胆地画出自己的相貌。(对有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画出自己的喜、怒、哀、乐的表情)

由学生先找出教员的面部特征,教员再根据学生的提示,画出自画像。通过这样的示范,无疑给学生的描绘提供了“拐杖”,进一步帮忙学生将脑中已有的感性熟悉具象化。

1,鼓励学生大胆作画,只要能描绘出自己的某一个特征,就是好的。

2,让学生避免面面俱到,也就是眉毛、胡子样样都描绘患上太纤巧,反而增加了难度。

3,可用些夸张的伎俩,如:胖脸更胖;瘦脸更瘦;爱笑的嘴更大、更弯;爱哭的没了眼;…-

学生放假后的第一幅画,难免缩手缩脚,教师的鼓励在此时最管用。

进行个别针对性教导,帮忙有困难的学生。

2,自评互评:从“大合影”中你能找到谁?谁的脸部特征最明显?

3欣赏大师们的“自画像”:艺术大师们在表现自己时,出格正视面部神情的刻画(课件欣赏徐悲鸿、凡・高等画家的自画像)。透过他们的神情,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他们的心田世界。-

互相评价可以促进学生自我熟悉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通过欣赏名家名作,增加美术文化含量,提高修养。

1,教员打算将这张“大合影”扫描进电脑,作为你们教室电脑的桌面违景,你们同意吗?

2,这张“大合影”是由许多长相不一,个性不同,但都伶俐、可爱、充满自傲的你们组成,教员希望你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一个向上的集体、一个互助的集体。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集体主张识。

课后记:这节课在领导学生分析完后我在黑板大将几种常见小孩的发型画出来,让同学们找找哪个像自己,先在作业纸上画下来,再添画有个性特征的五官。这就避免了学生只着眼于五官的特征,而不群体不雅察的征象。

教材分析:

孩子们在幼儿园里都有过莳植小植物的体验,以是本课让他们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植物是怎样长大的

推荐阅读

上一篇:2024大一军训自我鉴定9篇 下一篇:钢琴的学习计划推荐十三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