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勾股定理教案

2024-03-24 07:48:07 勾股定理教案

【#实用文# #勾股定理教案#】在老师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也是其中一种,老师在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不能敷衍了事。 教案和课件的质量是衡量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小编精心筛选为大家整理出了最新的“勾股定理教案”供大家参考,我们希望这些信息能够为您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向!

勾股定理教案(篇1)

一、 教学目标设置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

2、了解勾股定理的内容。

3、能利用已知两边求直角三角形另一边的长。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图活动,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发展形象思维。

2、在探索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探索的结果。

情感与态度:

1、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对比介绍我国古代和西方数学家关于勾股定理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情感,激励学生奋发学习。

2、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获得结论的快乐,锻炼克服困难的勇气,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

难点:用拼图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观察,几何图形的分析能力已初步形成。部分学生解题思维能力比较高,能够正确归纳所学知识,通过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能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四、教学策略

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式教学,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鼓励学生采用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和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以“航天员在太空中遇到外星人时,用什么语言进行沟通”导入新课,让孩子们尽情发挥他们的想象.而华罗庚建议可以用勾股定理的图形进行和外星人沟通,为什么呢?通过一段VCR说明原因。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兴趣,从而较自然的引入课题。

新知探究

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相传在2500年以前,他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地砖铺成的地面反映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某种数量关系。

(1)同学们,请你也来观察下图中的地面,看看能发现些什么?

(2)你能找出图18.1-1中正方形1、2、3面积之间的关系吗?

通过讲述故事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每个小方格代表1个单位面积,我们分别以a,b,c三边为边长作正方形。

回答以下内容:

(1)想一想,怎样利用小方格计算正方形A、B、C面积?

(2)怎样求出正方形面积C?

(3)观察所得的各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4)将正方形A,B,C分别移开,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边长a,b,c有何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将边不在格线上的图形转化为边在格线上的图形,以便于计算图形面积.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发现新知。

探究交流归纳

拼图验证加深理解

每个小方格代表1个单位面积,我们分别以a,b,c三边为边长作正方形。

回答以下内容:

(1)想一想,怎样利用小方格计算正方形P、Q、R的面积?

(2)怎样求出正方形面积R?

(3)观察所得的各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4)将正方形P,Q,R分别移开,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边长a,b,c有何数量关系?

由以上两问题可得猜想: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而猜想要通过证明才能成为定理

活动探究:

(1)让学生利用学具进行拼图

(2)多媒体课件展示拼图过程及证明过程理解数学的严密性。

从特殊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过渡到一般的直角三角形。

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及探索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相互欣赏、争辩、互助中得到提高。

通过这些实际操作,学生进行一步加深对数形结合的理解,拼图也会产生感性认识,也为论证勾股定理做好准备。

利用分组讨论,加强合作意识。

1、经历所拼图形与多媒体展示图形的联系与区别。

2、加强数学严密教育,从而更好地理解代数与图形相结合

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应用新知这个环节,我把以往的单纯求解边长之类的题目换成了几个运用勾股定理来解决问题的古算题。

把生活中的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让学生了解丰富变幻的图形世界,培养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认识事物,探索问题,解决实际的能力。

回顾小结整体感知

在最后的小结中,不但对知识进行小结更对方法要进行小节,还可向学生介绍了美丽的图案毕达哥拉斯树,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其实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进一步发现数学的另一种美。

学生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小结,领会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梳理所学内容,形成完整知识结构,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布置作业巩固加深

必做题:

1. 完成课本习题1, 2,3题。

2. 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直径作三个半圆,这三个半圆之间面积有何关系?为什么?

选做题:

3. 课后收集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下节课展示。

针对学生认知的差异设计了有层次的作业题,既使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让感兴趣的学生课后探索,感受数学证明的灵活、优美与精巧,感受勾股定理的丰富文化。

勾股定理教案(篇2)

笔者根据勾股定理一课在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将该课的课堂教学课件设计为⑴引言;⑵课题介绍;⑶勾股定理的证明;⑷勾股定理的应用;⑸总结知识等五个部分,

编写各部分的文字材料、图形,设计需用的动画,拿出各个部分课件的制作稿本。如《引言》的稿本内容是:1.在“旭日”画面中打出字幕标题:引言及引言的文字内容,其中“旭日”画面事先在Photoshop中经扫描仪输入;2.与1同步播放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片断;3.接1插入商高勾股定理的动画演示;4.提出思考题,引出课题与要求(其余部分因篇幅关系省略)。

在Windows98下,点击“开始/程序/WPS集成办公系统”,进入WPS2000软件的编辑窗口,在WPS2000的菜单栏上选中“查看/工具条/操作向导”命令,点击启动该功能,进入WPS2000的全功能制作状态。下面以制作《引言》分课件为例介绍制作方法。

1.插底图:在“操作对象”列表中,选择“图像”命令,在出现的“插入图像”命令窗口中选中你事先存入的《旭日》图像文件,同时在插入选项中,选中预览复选命令设为“底图”项,在“底图方式”选项中选中“布满”选项,最后单击“打开”,《旭日》图像就插入到你的课件文件中;

3.插入背景音乐:将录有《春江花月夜》的光盘插入光驱,点击“操作向导”中的“多媒体对象”,选中存入的音乐文件类型“CD音乐”,在“曲目”选择栏中选光盘上曲目《春江花月夜》;在“时间“选择栏中选中播放时间0:00――0:50分钟,然后点击“试听”,满意后点击“确定“,就将背景音乐插入到了你的演示课件中,将此时做成的文件存为“前言1”。

4.作勾股定理演示动画:WPS2000中有简单的平面动画设计功能,这里笔者用它来制作商高的“勾三股四弦五“的勾股定理动画。具体做法是:在WPS2000中建一个新文件“勾股动画1”,在此文件中先做一个直角三角形,边长分别为3、4、5;然后分别以三角形三边长为边做三个正方形,先将各正方形水平放置;其中各正方形中的单位小正方形格的画法是先插入WPS表格,并使其为5×5、4×4、3×3的正方形表的形式,将表拖到正方形上,与原正方形调节成一样大小后,点击WPS2000操作向导中的“简单图形及文字”命令,启动该图形工具中的直线绘制工具,沿表格线绘直线,将原正方形平均分成一个 ≌方形的格子,为使各线段与正方形在动画中一起运动,将正方形和各直线段全部选中,点击鼠标右?在出现的选择列表单中点击“组合“命令,,将它们组成一个组;各个正方形都做好后,就将这些正方形移到直角三角形的各边上,在选中正方形后,点击鼠标右键,然后在出现的命令选单中选中“对象属性”选项,在属性窗口中,输入旋转角度,拼成形状;最后设计动画,同样在WPS2000的的操作向导中启动“演示“命令,分别选中这三个组合成的正方形,将各正方形的动画分别设为“从左切入、从上切入、从下切入”后,就完成了动画制作的工作,

5.制作《思考题,引出课题》幻灯片:在WPS2000中重新建一个新文件,在该文件中分别输入思考题内容、本课课题与要求等文稿,将其编辑排版成符合课件要求的形式,将完成的文件命名为“思考1”。

6.设置演示形式:由于WPS2000的演示功能只能对同一个文件中的对象或插入的有关视频、音频进行演播,故将做好的“勾股动画1”、“思考1”以图标的形式插入到“引言1”中,将“引言1”设为全屏幕形式,用点击图标的形式演播。通过演示再将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改,最后完成“引言”分课件的设计。

用同样的方法制作好其余各分课件后,再在WPS2000的操作向导中应用其“OLE对象”将各分课件连接起来,构成《勾股定理》课堂教学课件后,反复演示几遍,修改调试直至能满足课堂教学的要求,完成课件的制作。

课件制作完成,笔者将它拿到正式课堂里向学生一演示,引起不小的轰动,那堂课同学们听课特别地专注,课后作业也做得格外地好。

通过制作《勾股定理》课件,更深入地了解到WPS2000软件的强大功能,同时在制作教学课件的过程中,感到WPS2000也还有如下方面值得改进:

1、改进“鼠标的选定”功能,使之能在文档中利用拉出矩形框就选定框内所有图形,提高使用者的工作效率;

2、改进“组合”命令的功能,使其能在旋转过程中将所有组合成的图形按一个整体的形式旋转;

3、改进“演示”功能,增加调节演示对象次序的功能,添加平面“路径动画”的功能。

勾股定理教案(篇3)

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根据新课程标准,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开展我的说课,首先,我先来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上好一堂课之前,我首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节?是在上节“勾股定理”之后继续学习的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判断定理,它是前面知识的继续和深化。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初中几何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今后判断某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以后的解题中将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同时在应用中渗透了利用代数计算的方法证明几何问题的思想,为将来学习解析几何埋下了伏笔,所以本节也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说学情

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学生此前学习了三角形有关的知识,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以加深理解。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并能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过程与方法】

通过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体会数与形结合方法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并能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

难点:探究勾股定理逆定理的证明过程。

五、说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练结合法,小组讨论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会采用温故知新的导入方法,先让学生回顾勾股定理有关知识,并引入本节课的课题——勾股定理逆定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顾能很好地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系统的认识。并且由旧知开始,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二)探究新知

一开课我就提出了与本节课关系密切、学生用现有的知识可探索却又解决不好的问题去提示本节课的探究宗旨,演示古代埃及人把一根长绳打上等距离的13个结,然后便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一出现,马上激起学生已有知识与待研究知识的认识冲突,引起了学生的重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因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创造了我要学的气氛,同时也说明了几何知识来源于实践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因为几何来源于现实生活,对初二学生来说选择适当的时机让他们从个体实践经验中开始学习可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所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不是由教师直接给出的,而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折纸在具体的实践中观察满足条件的三角形直观感觉上是什么三角形,再用直角三角形插入去验证猜想。

这样设计是因为勾股定理逆定理的证明方法是学生第一次见,它要求按照已知条件作一个直角三角形,根据学生的智能状况学生是不容易想到的,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让学生动手裁出了一个两直角边与所折三角形两条较小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通过操作验证两三角形全等,从而不仅显示了符合条件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还孕育了辅助线的添法,为后面进行逻辑推理论证提供了直观的数学模型。

接下来就是利用这个数学模型,从理论上证明这个定理。从动手操作到证明,学生自然地联想到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它与一个直角三角形全等顺利作出了辅助直角三角形,整个证明过程自然无神秘感,实现了从生动直观向抽象思维的转化,同时学生亲身体会了动手操作——观察——猜测——探索——论证的全过程。这样学生不是被动接受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因而使学生感到自然、亲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使学生确实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自我创造的快乐。

在同学们完成证明之后,可让他们对照课本把证明过程严格的阅读一遍充分发挥教科书的作用养成学生看书的习惯这也是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巩固提高

本着由浅入深的原则安排了三个题目。演示第一题比较简单(判断下列三条线段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比如15、8、17;13、14、15等等)让学生口答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

第二题则进了一层用字母代替了数字,绕了一个弯,既可以检查本课知识又可以提高灵活运用以往知识的能力。

思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利用率。在变式训练中我还采用讲、说、练结合的方法,教师通过观察、提问、巡视、谈话等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随时反馈调节教法同时注意加强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把发展学生的思维和随时把握学生的学习效果结合起来。

(四)小结作业

在小结环节,我会随机询问学生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什么?如果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以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需要注意点什么等问题,先让学生归纳本节知识和技能,然后教师作必要的补充,尤其是注意总结思想方法培养能力方面比如辅助线的添法。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可以帮助学生以反思的形式回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有利于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

由于学生的思维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学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为此我安排了两组作业。第一组是基础题,我会用ppt出示关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计算题目,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提高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第二组是开放性题目,让学生课后思考总结一下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勾股定理教案(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叫李朝红,是第十四中学的一名教师。我今天说课的题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选自人教课标实验版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第二节,本节课共分两个课时,我今天分析的是第一个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好了基础,学习好本节课不但可以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而且为后面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直角三角形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支配着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关键。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会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直角三角形。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探索,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形成

过程,体会数形结合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活动中,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3、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会应用。

难点: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推导。

二、教法学法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思维比较活跃,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善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所以我将采用启发教学与诱导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积极参与到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来,在锻炼学生思考、观察、实践能力的同时,使其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进一步提升。

教法学法分析完毕,我再来分析一下教学过程,这是我本次说课的重点。

三、教学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展示图片:古埃及人制作直角的方法

2、让学生试一试用一根绳子确定直角

设计意图:通过古埃及人制作直角的方法,提出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这样就能确定直角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其学习的激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几何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动手检测,提出假设

在本环节中通过情境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分别用(1)6cm,8cm,10cm (2)5 cm、12cm、13cm (3)3.5 cm 、12cm、 12.5 cm

上面三组线段为边画出三角形,猜测验证出其形状。

再引导启发诱导学生从上面的活动中归纳思考: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a,b,c满足a2+b2=c2,那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在整个过程的活动中,尽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以平等身份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来,对其实践活动予以指导。让学生通过作图、测量等实践活动,给出合理的假设与猜测。整个环节通过设置的问题串,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推测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灵活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 探索归纳,证明假设:

勾股定理逆定理的证明与以往不同,需要构造直角三角形才能完成,如何构造直角三角形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如果直接将问题抛给学生证明,他们定会无从下手,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突破这个难点,我先

1、 让学生画了一个三边长度为3cm,4cm,5cm的三角形和一个以3cm,4cm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剪下其中的直角三角形放在另一个三角形上看出现了什么情况?并请学生简单说明理由。通过操作验证两三角形全等,从而显示了符合条件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 然后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边长为a、b、c,且满足 a2+b2=c2的△ABC,与一个以a、b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你们又是如何想的?试说明理由。通过推理证明得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让学生从特殊的实例中动手操作到证明,学生自然地联想到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进而由特殊到一般发现三边长为a、b、c,且满足 a2+b2=c2的△ABC与以a、b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的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特殊的实例动手到证明,进而由特殊到一般,顺利地利用构建法证明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整个过程自然、无神秘感,实现从直观印象向抽象思维的转化,同时学生亲身体会了“操作——观察——猜测——探索——论证”的过程,体验了“特殊到一般,个性到共性”的伟大数学思想在实际中的应用。

这样学生不是被动接受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因而使学生感到自然、亲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使学生确实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自我创造的快乐。

(四)学以致用、巩固提升

本着由浅入深的原则,安排了三个题。第一题比较简单,判断由a,b,c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1)a=15 b=8 c=17 (2)a=13 b=15 c=14.让学生仿照课本上的例题,独立完成,教师提醒书写格式。并说明像15,8,17能够成为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的正整数,我们称为勾股数。第二题我改变题的形式,把一些符合a+b=c的三角形放入网格中让学生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来说明理由。第三题是求一个不规则四边形的面积,让学生思考如何添加辅助线,把它分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非直角但能判定是直角的三角形,让学生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证明并求解。

设计意图:采用启发教学与诱导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分层练习,由浅入深地逐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巩固知识,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回顾总结,强化认知

课堂小结以填空体的形式检测、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填空题的形式进行总结,不仅能够起到检测的目的,而且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起到重点强调,产生高度重视的效果。

(六)作业布置

教材33页练习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对勾股定理逆定理的理解,使学生的练习范围拓展到多个题型。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启发与诱导,使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让学生在实践与探究中发挥自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整个过程注重了学生课上知识的形成与巩固,以及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总之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基本达成,能力目标基本实现,情感目标基本落实。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还望各位老师指正。

勾股定理教案(篇5)

2.C 解析:A.不确定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也不确定 是不是斜边长,故A选项错误;B.不确定第三边是不是斜边,故B选项错误;

C.因为 ,所以其对边为斜边,故C选项正确;D.因为 ,所以 ,故D选项错误.

BAD, DB=DA= .

在Rt△ADC中,DC= =1.

BC= .

4.C 解析:由勾股定理可知 ;再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有 ,得 .

所以由勾股定理得 .

因为 , ,

∵ 圆柱的底面半径为 ,

.

在 中, ,

,故选C.

7.D 解析:在D选项中,求出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是 , , ,所以不是直角三角形,故D不正确.

∵ 在△ABC中,AB=AC=5,BC=8, BF=4,

在△ABF中,AF=

=4.8.

10.B 解析:∵ BAC=90,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DE垂直平分BC,点E是垂足, AD=DE=3,BE=EC. ∵ DC=5,DE=3, BE=EC=4.

在△ABD和△EBD中, △ABD≌△EBD, AB=BE=4,

图中长为4的线段有3条.

11.8 解析: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得到 ,然后在直角 中,利用勾股定理

求得高 的长度.如图,∵ 是 边上的高,

.在直角三角形 中, ,

,由勾股定理得 .

在 中,

由勾股定理得 ,

.

在 中,

由勾股定理得 .

如图(2),过点 作 ,交 的延长线于点 .在 中,由勾股定理得 ,

综上所述,线段 的长为 或 .

13.108 解析:因为 ,所以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且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9、12,则两个这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四边形的面积为 .

16.49 解析:正方形 , , , 的面积之和是最大的正方形的面积,即 .

17.4 解析:在 中, ,则 ,少走了2(3+4-5)=4(步).

18. 66或126 解析:(1)如图(1),在锐角△ABC中,AB=13,AC=20,BC边上高AD=12, 在Rt△ABD中,AB=13,AD=12,由勾股定理得 =25, BD=5.

在Rt△ACD中,AC=20,AD=12,由勾股定理得 =256, CD=16, BC的长为BD+DC=5+16=21, △ABC的面积= BCAD= 2112=126. (2)如图(2),在钝角△ABC中,AB=13,AC=20,BC边上高AD=12,

在Rt△ABD中,AB=13,AD=12,由勾股定理得 =25, BD=5. 在Rt△ACD中,AC=20,AD=12,由勾股定理得 =256, CD=16. BC=DC-BD=16-5=11.△ABC的面积= BCAD= 1112=66. 综上,△ABC的面积是66或126.

根据三边满足的条件,可以判断 是直角三角形,其中 为直角.

(2)因为 , , ,

所以 .

根据三边满足的条件,可以判断 是直角三角形,其中 为直角.

20.解:(1)因为三个内角的比是 ,所以设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 , , .

由 ,得 ,所以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 , , .

(2)由(1)可知此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且一条直角边长为1,斜边长为2.

设另外一条直角边长为 ,则 ,即 .

所以另外一条边长的平方为3.

由题意可得 ,即 ,

(2)如图,分别以 , , 为一边作正方形 ,正方形 ,正方形 .

延长 交 于点 ,连接 .平移 至 , 的位置,直线 分别交 ,

∵ , 矩形中与 相邻的另一边长为 .

23.解:由3,4,5: , ;5,12,13: , ;7,24,25: , ,知 , ,解得 ,所以 .

所以 ,所以 . (2)由题意可得 ,可设 ,则 .

在 中,由勾股定理,得 ,解得 ,即 的长为 .

25.分析:要求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需将长方体的侧面展开,进而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出结果.

解:如图(1),把长方体剪成长方形 ,宽为 ,长为 ,

连接 ,则 为直角三角形.

由勾股定理,得 .

如图(2),把长方体剪成长方形 ,宽为 ,长为 ,连接 ,则 为直角三角形,同理,由勾股定理得 .

蚂蚁从点 出发,穿过 到达点 路程最短,最短路程是5.

勾股定理教案(篇6)

1、知识与方法目标:通过对一些典型题目的思考、练习,能正确、熟练的进行勾股定理有关计算,深入对勾股定理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一些题目的探讨,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定理的美。

生: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生:斜边是最长边,肯定是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否则不正确的。

师:是这样的。在RtΔABC中,∠C=90°,有:AC2+BC2=AB2,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师:看到这个题让我们想起古代一个笑话,说有一个人拿一根杆子进城,横着拿,不能进,竖着拿,也不能进,干脆将其折断,才解决了问题,相信同学们不会这样做。

(我略带夸张的比划、语气,学生笑声一片,有知道这个故事的,抢在我的前面说,学生欣欣然,我观察课堂气氛比较轻松,这也正是我所希望氛围,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

师:这里木板横着不能进,竖着不能进,只能试试将木板斜着顺进去。

李冬:这是一块薄木板,比较AC的长度,是否大于2.2就可以了。

师:李冬说的是正确的。请大家算出来,可以使用计算器。

学生进行练习:

1、在Rt△ABC中,AB=c,BC=a,AC=b, ∠B=90゜.

①已知a=5,b=12,求c;

(请大家画出图来,注意不要简单机械的套a2+b2=c2,要根据本质来看问题)

2、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6厘米和8厘米,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生:①3cm和4cm分别是直角边;②4cm是斜边,3cm是直角边。

师:呵呵,你们漏了一种情况,还有3cm是斜边,4cm是直角边的这种情况。

众生(顿感机会难得,能有一次战胜老师的机会哪能放过):啊!斜边应该大于直角边的。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

②当6cm为一直角边,8cm是斜边时,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勾股定理课件 | 正弦定理教案 | 余弦定理课件 | 坚定理想演讲稿
上一篇:小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范本 下一篇:优秀教案汇总十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