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八子》观后感合集7篇

2024-03-20 15:54:07 《八子》观后感

【#实用文# #《八子》观后感合集7篇#】你认为优质的作品名观后感具有什么特质呢?要写好“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栏目小编特意为你呈上“《八子》观后感”,我们将会持续为您带来更多有趣有用的信息请您关注我们的网站!

《八子》观后感 篇1

我们有幸成长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享受着和平带给我们的快乐,但我们决不能忘记这个和平是怎样得到的!它是我们伟大的先辈们用自己的一腔热血换回来的,是革命烈士用自己的生命换回来的,是无数的家庭用舍小家换大家的无私奉献换回来的。我很高兴单位能够组织我们广大党员来观看这部爱国主义电影《八子》,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去观看这部影片,海报上每位战士头顶上的那个闪闪红心,照亮了我们中华民族前进的道路。

影片主要反映了上世纪30年代的我省赣南地区,在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曾经有这样一位母亲把自己的八个孩子先后送去当红军,奔赴战场一线,但最终只有大儿子和最小的儿子在无情的战火中生存下来。在一次掩护大部队撤离的战斗中,他们所在的队伍浴血奋战,最终弹尽粮绝……而在村头,他们的母亲,还在等待着孩子们的归来。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感触还是很深的,也让我在感受到强烈的视觉震撼的同时,被电影中的人物、情节深深地感动。

首先,这位母亲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说她平凡,她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勤劳善良的农家妇女,与天下每一位母亲一样,对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家,无条件地去爱、去呵护,而面对困难与不幸,又是那样的坚强隐忍,始终用自己的力量,撑起一个家,做孩子们最温柔坚实的港湾;说她伟大,在那样一个年代,中国人民遭受着灾难,无数志士为了拯救祖国和广大人民于水火,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作为一位母亲,她没有自私地牵绊住自己的孩子,而是鼓励他们追随理想,追随革命的道路,这样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是伟大的。

其次,这两兄弟之间的情谊令人动容。大儿子大牛,在一次次的战火淬炼中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兵,作为一位排长带领队伍在枪林弹雨中穿梭;最小的儿子满崽,千辛万苦找到大牛的部队,成为哥哥麾下普通的一兵,第一次上战场被吓到昏过去的他,却在后来的一场场战斗中迅速成长,成为一名真正的战士。满崽在中途曾经有逃离战场的想法,而哥哥也因为这样差点要将他一枪打死,但是满崽最终战胜了自己内心的恐惧,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革命信念,在部队里迅速成长。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点,就是当满崽要逃走的时候,大牛说的这么一番话:没有当兵之前,他还是把满崽看做自己的兄弟,希望他远离战火,好好活下去,而一旦满崽穿上军装,他就和部队里的战友们一样,必须始终记住自己作为兵的责任与担当。作为哥哥,肯定非常疼爱自己的弟弟,但是大牛对于弟弟的爱,是一种非常伟大的爱,他希望满崽可以成为一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像勇士一样去战斗。

最后,贯穿整部电影的为革命事业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让我万分敬佩。不管是大牛在战斗危急时刻冲锋在前对有庆说“我要是死了,你就是排长”,还是老赵在挖地道后因为要给炸药点火没能逃出地道被活活炸死,亦或者是最后一战大牛在吊桥上不幸被敌人的子弹打中双腿,让满崽别管自己,炸掉吊桥不让敌人得逞,都让我为这样一种献身革命事业的精神感到深深的震撼。那时的革命战士,心中的理想信念是如此坚定,可以为了祖国和人民牺牲一切,包括生命,没有这些英雄志士,何来我们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因此,我们这一代沐浴在国强民安的盛世阳光下的人,应该懂得感恩,更要学习先辈们的伟大精神。

最让我难忘的有两个镜头,一个是大牛将六位弟弟的肚兜递给满崽,让他带回去给母亲;另一个就是片尾母亲站在树下,头发早已斑白,镜头切换到年轻时母亲在同一棵大树下呼唤着八个儿子,而此时母亲只能看着远方,盼望着,盼望着

《八子》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感触颇深。其真正的意义在于,把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感触和思考融入到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中,转化为一种动力,跟随着我们党的脚步,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不断散发自己的光和热。

《八子》观后感 篇2

首先,请允许我以个人名义为导演高希希点个赞,因为这部电影《八子》拍出了老一辈红军在战争面前不惧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的光辉形象,歌颂了他们为党和国家和人民群众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而整个制作上又很具有商业水准的独到眼光,不仅体现了老一辈红军战士敢打敢拼的精神面貌,还在场景、配音、视觉效果上嫁接了主流商业市场的模式,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极为震撼的观影体验,彷佛身临其境一样,犹如时空穿梭到那个令人热血沸腾的战争年代。

其次,故事特别有想法,通过母子情展现了杨家八子母亲的伟大,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亲自送八个儿子上前线,没有一句怨言,不计个人后顾之忧,心甘情愿与新中国共成长的信仰理念被杨母诠释的淋漓尽致,看似一位柔弱母亲的形象,却饱含着大爱与无私精神。兄弟情方面,弟弟满崽(刘端端饰)和哥哥大牛(邵兵饰)由一开始的互不理解到战场上出生入死的兄弟,不仅为我们展现了特有的中国式家庭兄弟情深,还为我们展现了战争年代不乏亲兄弟共同保家卫国的热血好男儿本色。战友情方面,大家团结一致,奋力击敌,虽然整个排最后剩余战士不多,但是为了完成任务,大家不怕流血牺牲的幕幕场景还是令人十分感动,像老赵、有庆等战士在整个战斗过程中都展现出独当一面的实力,也正是当年大家过硬的作战技术和敢于牺牲的精神,才有了我们当今幸福的美好生活,值得铭记一生。

如果说美国战争片《血战钢锯岭》有着美式英雄主义的家国情怀,那么《八子》中的任何一位红军战士都真实再现了中国式英雄主义价值观,他们身上所展现的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真诚朴实,不追求张扬个性,融个人英雄主义于集体主义之中的精神最可贵。影片在整个大背景以中国战争故事为原型的改编下,为我们展现了一部红军战士用生命筑起的“血肉长城”,同根同源的价值观故事,是完全有别于美国战争片的核心思想以及英雄人物的成长历程,非常动人心魄,感人至深。

总体来说,电影《八子》不仅深度刻画了老一辈革命家核心价值精神,还通过更现代的工业水准,让战争变得真实立体,让观众有感同战争的残酷,惟有远离战争,珍望和平,世界才会有更加精彩的美好未来。

《八子》观后感 篇3

影片根据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改编,剧情源于当年中央苏区瑞金下肖区七堡乡农民杨荣显的八个儿子全部参军,最后壮烈牺牲的真实故事。作为一名母亲深感舐犊情深的爱,所以看到这个八个儿子全部先国后家的英雄事迹后,我感动不已。

感动于老母亲送儿参军的豪情,在抗战年代养大八个孩子实属不易,按照人之常情,留一两个孩子在身边陪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一般人的选择,可是这位母亲在国家受难之时舍小家为大家,将八个孩子全部送上战场,直至全部牺牲,这种觉悟和勇气实在令人感动。

感动于兄弟间生死与共的亲情,大哥大牛是家里的大家长,同时也是排长,当自己的亲兄弟来到部队当兵时,他以如铁的军纪严格要求他们,有深度的爱换来了弟弟们的迅速成长,而弟弟满崽也由对哥哥最初的抱怨转为了理解和支持,当影片的最后满崽完成了艰难的作战任务,背着战死的哥哥在枪林弹雨中奔向回乡的路时,我的眼睛湿润了,这种生死与共的兄弟之情不仅建立在血浓于水的亲情之上,更建立在理想志向和家国情怀之上。

感动于战友之间不离不弃的友情,面对危险任务人人争先、为了掩护战友英勇牺牲,看到这种为了朋友敢于牺牲流血的友情对我来讲也是一种震撼。影片的最后,我环顾四周,泪眼朦胧的同事不在少数,《八子》中的诸多感动将永存我们心中,激励我们前行。

《八子》观后感 篇4

我看完了电影《八子》,深受震撼和感动。在这部电影中,导演成功地用情感和光影交织的方式,展示了一个悲壮、顽强、勇敢并且充满爱的人生故事。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观后感,详细描述我对电影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这部电影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八子的刚毅和坚韧。在他少年时期,他背负着家庭的重担,努力工作,支撑着弟妹的生活。然而,他也不忘时刻锻炼自己的身体,并且埋头苦读。这些努力造就了他的人格魅力,他的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令人敬佩。

其次,电影渲染出了一种珍视普通人生命的情感。在那个时代,环境条件的恶劣和社会分层的割裂明显,而八子选择了与这些困难作斗争。他用自己的力量,保护了那些生命中弱小的生物,表现了对人类生命的珍视,体现了他的大爱。在电影光影的配合下,这种人性之美得到了充分表现。

此外,八子的爱情故事也是电影中的一大亮点。他与夏子的相遇,最初的尴尬和难堪,逐渐发展为纯真的爱情。在生活中他们像友伴一样相处,他们的微笑代表了彼此的理解和信任。在电影的高潮时,八子的坚韧和勇气,与夏子毅然跳入水中的决心,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在爱情中,他们的勇敢和坚持是激荡的海浪和浩瀚的大海一般,让人感觉到生命的美好和奇妙。

最后,电影《八子》让我再次感受到了生命的宝贵和瞬息如电。我们往往以为生命是无限的,我们可以随便挥霍和浪费。而八子的努力和那些决定性的时刻,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珍贵。在电影的最后,我一直在思考这一点,也在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总的来说,电影《八子》在情感、人物塑造、主题等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令人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电影让我思考生命的意义,珍视自己的生命,关注生命的瞬息,同时也感召了我去努力奋斗,发掘自己生命中的每一个可能性。这是一部很有意义的电影,值得一看。

《八子》观后感 篇5

每部好的战争题材电影,都有一个博大的爱国情怀做铺垫,这部《八子》也不例外。聚焦在上个世纪的赣南,一个母亲陆陆续续将八个儿子送上战场,结果在一场战役中就有六人在战斗中牺牲,只剩下老大杨大牛和老幺满崽……

这部影片对战争中人性脆弱一面刻画得很真实,这让每个人的行为都很合情合理且感人至深。一场人与野猪搏斗的惊险画面,在拉开了这部剧的帷幕的同时,也唤醒了我心中的那份激情。当死里逃生的满崽找到部队,强烈要求大哥批准他参加红军却被无情的拒绝的时候我甚至还感到了一丝愤怒一份同情。特别是那位善良、细心,却同时还带着几分“狡黠”的老赵在打通地道准备炸毁敌炮营的弹药库时的一句“盗了一辈子墓,没想到临了,挖个坑把自己埋了”,在给人以幽默感的同时让人血脉贲张。战争随时会打响,身边的战友下一秒就有可能离自己而去,阵地上尸横遍野、战壕里血水倒灌等不避讳血腥的大尺度画面,给我带来身临其境、亲历炮火的既视感,使我冒似有种喘不过气的紧张感。从林地作战到炸炮兵阵地再到影片的最后炸断桥,每分每秒都让我心潮澎湃。当我看到大牛踏上桥索奔向满崽时,我以为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没想到大牛还是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下。那时的我曾幻想着倘若大牛冲过了大桥与满崽回合,那结局该是多好呀?然而残酷的战争事实却将我的幻想摧毁,就像人们常说的那句“梦想总是很美好,而现实总会很残酷”。影片的最后一幕那八个身穿肚兜的小男孩同样显示出杨妈妈对儿子的爱和祝福,这个回忆元素的增加,也使得这部电影增添了一份深沉而柔软的情怀。

“脚跟立定以后,你必须拿你的力量和技能,自己奋斗。”赣南的这片土地是份光荣的土地,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保存着无数振奋人心的故事。“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这不是单独的一句口号,是曾经引领无数先烈的精神支柱。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炮火硝烟的和平年代,我觉得我们是否能像剧中满崽一样不畏艰险磨难,勇于去奋斗、去争取胜利呢?

“以身许国,何事不敢担,何事不可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觉得我们既要赞美和宣传剧中满崽的这种担当意识,牢记使命,更要脚踏实地,尽自己所能在本职岗位上书写绚烂无悔的人生篇章。

《八子》观后感 篇6

七一前夕,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联合其他支部共同组织全体职工观看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片《八子》。影片讲述了一段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赣南老区,在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的感人故事。当时,一位母亲将自己的八个儿子送上了战场前线,为护家卫国,这“八子”和战友们一起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直至弹尽粮绝......英雄的身前,是枪林弹雨的沙场,而在英雄的身后,家乡的村庄依然宁静安详,微风吹过金黄的稻浪簌簌作响,一位年迈的母亲正在村头的小路旁孤独的守望......

两个多小时的影片,大部分时间是在战火硝烟中度过,残酷的战争,献血淋淋的战场,你死我活的战斗,悲壮地展现了革命先烈对革命的信仰与忠诚、奉献与牺牲,他们用热血铸造了忠魂,用燃情谱写出赞歌,看的我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眼湿泪飞、心暖魂燃。让我再一次感受到新中国成立的来之不易,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观影过程中,感受到强烈的视觉震撼的同时,我也被电影中的人物、情节深深地感动,影片通过主人公简单朴实的语言和行为诠释了先烈们为共产主义事业牺牲一切的革命精神。尽管生活在当下的和谐社会、和平年代中,却依旧能从他们身上感受体验到汩汩的正能,满满的励志。影片中革命先烈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责任与担当,都深深地撞击着我的心灵。

我又联想到“时代楷模”张富清同志的感人事迹,和影片展现的场景一样: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张富清舍生忘死,只要部队一有突击任务,就报名参加。敌人的子弹和弹片,掀起过他的头皮,灼烧过他的腋下,撞碎过他的牙齿,但他无畏无惧。他不仅是战斗中的英雄,更是一位精神的勇士。

我又联想到我自己,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深切地感受到观看这部影片非常的有意义,正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之际,对于帮助我以及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提升政治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学习他们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始终保持崇高信仰,坚决听党话、永远跟党走,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真正做到“党指到哪儿,就打到哪儿”,“党需要我到哪里去,我就到哪里去”;

学习先烈们的伟大精神,并将之转化前进的动力,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始终保持一份朴实纯粹,恪尽职守,担当使命的务实作风,干一行爱一行,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在关键时刻和危机关头豁得出,顶的上。“讲奉献、知进取、懂求知、敢开拓、强奋斗”,把革命理想信念化为行动的力量。为推动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共筑酒钢命运共同体不懈奋斗。

《八子》观后感 篇7

由著名导演高希希执导,刘端端、邵兵、岳红、何润东、程媛媛、于滨、高强等演技实力派主演的战争巨制《八子》,讲述了一段发生在上世纪英勇杀敌,为家为国壮烈牺牲。他们用热血铸造了忠魂,用燃情谱写出赞歌,看的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眼湿泪飞、心暖魂燃。

《八子》为观众塑造了一组中国式英雄人物的群像。在这组英雄群像中,他们每个都鲜活立体,饱满丰盈,真实素朴,感人肺腑。尤其是刘端端扮演的满崽和邵兵饰演的大牛这对亲兄弟,更让人切实感受到了中国式英雄人物的感染力、号召力、凝聚力。以他们为代表的普通小人物,总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惊天动地的壮举来。尽管生活在当下的和谐社会、和平年代中,却依旧能从他们身上感受体验到汩汩的正能,满满的励志。

《八子》不仅在人物塑造上,为观众呈现出了最带感的中国式英雄人物,在制作上也充满着匠心与诚意,走心的制作,让该片绝不输于任何一部好莱坞战争大片。无论是炮火轰天的大场面,还是贴身近距离的狙击战,抑或是斗智斗勇的游击战,《八子》对战争戏份的呈现,细腻而精彩,流畅而自然,恢弘而磅礴,是对中国电影工业进一步完善和成熟的又一次鉴证。

《八子》有很多戏份都拍出了史诗级战争巨制的大片感。比如开场野猪追咬满崽,满崽力挫野猪的戏份,那紧张感足以让人窒息,那镜头的凌厉剪辑、画面的快速剪切,都让人看的大气不敢出,完全有一种凝神屏气的窒息感。而这段戏不单单是为了秀导演的拍摄技巧,更是为了呈现满崽的人物属性,并且为剧情的后续发展做足了铺垫,从而让满崽这个人设的塑造更加真实可信,也更加丰盈鲜活。

还有后来的炸桥场面,通过对敌人密集炮火的展示,对满崽飞奔步伐的捕捉,对八子战士无畏之举的描述等等等等,都让整场戏份在枪林弹雨中显得更加惊心动魄、燃魂蚀骨。我们的英雄就是这样不顾个人安危,不惜个人生死,前赴后继为家献身,为国捐躯的。这场戏,不仅体现了敌人的残酷无情、战争的凶猛残暴,更体现了大牛、满崽等八子们的英勇无畏,同时将满崽与大牛的兄弟深情也烘托了出来,看得人瞬间就泪流满面了。

《八子》是一部非常硬核硬气的战争大戏,这种硬核与硬气,不仅体现在大小战争的场面中,也呈现于人物角色的特征属性中。以刘端端扮演的.满崽和邵兵扮演的大牛为例,两个人从里到外都透着百分百的刚性、硬气、英挺、勇武。而两个人的对手戏不仅是硬核指数的比拼,更是实力与演技的交锋。从刚开始的弟弟硬杠哥哥,顶牛顶到不服气,到后来弟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征服了哥哥。弟弟与哥哥之间态度的相互转换与变化,是两个男人的大戏,也是对满崽和大牛两个人设的完美呈现,更是对弟弟满崽成长路径的一次再现。当兄弟情、战友情融于家国情中的时候,影片的立意和内核也就达到了燃点,让观众的情绪与满崽与大牛,以及八子们命运归途也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真正做到了让观影观众与影片角色同呼吸共命运,影片所营造的共情力、感染力也因此喷薄而生,汹涌而来。

推荐阅读

上一篇:党员教师工作总结(合集九篇) 下一篇:2024三年级包粽子的日记(集锦九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