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卧钩、斜钩的形态特点。
2、掌握卧钩、斜钩的书写方法。
3、按照这两个字的笔画的书写方法描仿课文中的例字。教学重点:卧钩、斜钩的运笔方法及比画模仿练习。
教学难点:
描仿好以卧钩、斜钩组合的三个例字。
教具准备:
范字、笔画挂图、录音机。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放轻音乐,稳定学生情绪。
二、引入新课:
在轻松的音乐中,出示范字挂图,让学生欣赏,并找出没有学过的'笔画,然后导入。
三、学习新课:
1、板书课题。
2、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笔画的形态特点,师讲解。
3、进行指导运笔方法。
4、学生书空练习。
5、学生练习写,师巡视指导。
6、组织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三个例字,师示范写,学生仿写。
7、评比。
四、课堂小结:
1、给“小小书法家”发小奖品。
2、组织学生回忆本课的重点。第四课竖弯竖弯钩教学内容:竖弯、竖弯钩。
教学目标:
1、认识竖弯、竖弯钩的形态特点。
2、掌握。
3、怎么写小学硬笔书法
从毛笔到钢笔的转换,其实更多是对工具的驾驭。
两者在审美上的理解是一致的。毛笔轻重对比大,而硬笔因为工具的局限,没有这个功能,或者说不那么明显。
另外在选择字帖上,硬笔和毛笔不一样,比如,毛笔写颜体很漂亮,而硬笔写颜体楷书就显得臃肿,原因是硬笔小,在那么小的格子里写圆乎乎的字并不是最好的表现方式,所以,在10多年前就开始酝酿兴起欧楷风格。后来,又以魏晋小楷风格占据展览的主流,这两种都是很好的切入方式。
行书我个人觉得写晋唐或者明清调都没问题的。另外,如果想要格调高,就不要学现代人的硬笔书法,应该从古代经典字帖里面吸取元素。
您要做的,就是适应硬笔这一工具,把您在毛笔里学到的转化到硬笔来,这样就可以。
书法的课件 篇2
第一课 文房四宝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文房四宝
2、执笔方法及姿势 教学重点、难点:
1、懂得如何选择文房四宝;
2、掌握执笔方法及姿势。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毛笔。利用动物身上所生毫毛做成的一种书写工具。就产地分类
(1)宣笔(亦称徽笔)。安徽的宣州地区。
(2)湖笔。产于浙江的湖州.如今湖笔以羊毫(软性)为主, 风行全国,乃至世界。就性能分类
(1)软毫。以羊毫为主。特性:其性柔、弹性较差易蓄墨。写出来的字丰满圆润,富于变化。
(2)硬毫。以狼毫,紫毫为主。特性:刚健锐利,挺拔俊朗,易上手得势。(3)兼毫。兼用软硬两种以上的毫。而以羊毫,紫毫相兼为主。特性:硬软适中,刚柔相济。
择笔“四德” 尖:笔头要尖。
齐:笔毫铺展散开后,顶端整齐划一。圆:笔头四周丰满圆润,不扁不瘦。健:笔毫富有弹性。2.墨
唐代,奚桂、奚超,南唐主“御姓——李”所制墨有“坚如玉,绞如犀,色如漆”“遇水三年不败”,所以当时有“黄金易得,李墨难获”之说。宋之后统称“徽墨”,沿用至今。
宋代,张遇的 “龙剂”墨闻名于时。
明代,罗小华、汪中山等人,除原有的松烟墨外,桐油烟墨、猪油烟墨开始研制。清代,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四大家。好墨应具四大特点——质细、胶轻、色黑、声清。
(1)质细:墨中无杂质,无气泡或少气泡,结构紧密,颗粒细腻。(2)胶轻:墨中含胶质少,磨出的墨不泥不凝,不涩笔。(3)色黑:墨色黝黑而有神采。
(4)声清:叩击或研磨时,声音清脆而不混浊 3.纸
纸: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传统上把东汉蔡伦归为纸的发明者,但据考古发现在西汉已有造纸技术。毛笔书写纸的种类有:宣纸、皮纸、毛边纸等。
(1)皮纸:主要原料为麻和蚕茧。其特点为纤维长、拉力强、韧性好。但不如宣纸洁白。
(2)毛边纸:原产于江西、福建,价廉物美,吸水性好,便 于初学。
(3)宣纸:主要产于安徽省的泾县一带,附近宣城、宁国、太平、南陵等。按工艺的不同分
(1)生宣:吸水性强,一般用于书法与中国写意画。(2)熟宣:质硬而不易吸水,不宜书写,用于中国工笔画,如“云母宣”“蝉衣”等。
按尺寸大小分:3尺、4尺、6尺、8尺、丈
2、丈6等。按原料配方分:净皮、棉料、黄料三种。从书写的效果来看,陈纸比新纸好。4.砚
(1)砚的作用:研墨、贮墨、舔笔。
(2)四大名砚: 广东端砚、江西歙砚、山东鲁砚、甘肃洮河砚。
二、执笔
例举唐代陆希声的执笔五字法---按、压、钩、格、抵。按:大拇指由内向外按住笔管。
压:约束也,即食指由外向内将笔管压住。钩:中指的第一关节勾住笔管。格:挡住,用无名指抵住笔管。
抵:垫、托的意思,小指托住无名指,起辅助作用。
“五字执笔法”即指每个指头都要各就其责,也就是“指实”也。掌虚:五指齐力握住毛笔,掌心必须空灵,掌背与手腕之间交结成一个略大于90的夹角,则“掌竖”便于中锋行笔。
腕平:手腕要平,这样有利于运腕。肘悬:肘部不要贴在桌面上,而应悬空。
二、姿势
分为“坐势”和“立势”,字小,篇幅小取坐势,反之则立势。1.坐势的基本要求---头正、身直、臂开、足安。(1)头正:头正则视力正,视力正则下笔准。(2)身直:肩平腰挺,利于保持平衡,精力集中。
(3)臂开:两臂自然撑开,左手按纸,右手执笔,利于横平竖直,撇捺舒展。(4)足安:两脚自然平踏地面。
2.立势的四环节:头俯,身倾,臂悬,足开。
(1)头俯:头略俯桌面,相距一尺左右,便于掌握全局,下笔准确。(2)身倾:身子略向正前方倾伏。(3)臂悬:容易掌握整篇的章法和气势。
(4)足开:两脚左右自然分开,与肩大致齐平。肩舒足稳,精神饱满。3.正确写字姿势的意义:(1)便于书写(2)雅观大方(3)利于健康。思考题(作业): 1.如何区分生宣和熟宣? 2.四大名砚,文房四宝何指?
第二课 颜体楷书技法训练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运笔基本技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把握各种运笔法则即起笔、行笔、收笔基本技法;
2、准确把握颜体楷书运笔中的各种笔锋特点。教学内容及过程:
运笔基本技法
1.起笔
顺锋切入:从左上角45°切入作点,停顿蓄力再往下运笔。笔画有有棱角,干净分明。如“末”、“早”等。
逆锋切入:先从运笔的反方向轻笔逆行取势,然后切入作点,停顿蓄力再往下运笔。笔意含蓄。如“君”、“十”等。
尖锋顺入:顺着运笔的方向,尖锋入笔,不作停顿。笔画灵活自然。如“作”、“长”等。
顿挫:入笔后,用力按住笔锋,让纸面对笔毫产生反作用力,形成弹性,有时为了强调笔力可多次按笔,再往下运笔。在转笔和出锋处为了控制笔锋和突出力量,亦会顿挫蓄力。如“兵”、“平”等。
2.行笔
中锋平铺:入笔后,即转笔毫调至中锋状态,顺着运笔方向,不减笔力,向下铺开,行笔沉缓,如“里”、“见”等字中的“竖画”。
中锋顺铺:尖锋入笔后,顺势向下铺开,笔画由轻到重展开,运笔自然顺畅,如“文”、“春”等字中的“捺画”。
中锋渐收:顿锋入笔后,转锋调到中锋状态,一边运笔一边减少笔力,逐渐向左下提锋收笔,如“锦”、“少”等字中的“撇画”。
提与按:切入按笔(作顿)蓄势后,逐渐提笔向右运笔,至末端或转折处又按住笔(作顿势)。提与按是运笔轻重交替的一个过程,起伏分明,节奏短促明快。如“千”、“有”等字中的“横画”或“早”、“家”等字中的“横折”与“横钩”。
轻重与快慢:笔锋入纸较轻,写出细韧清秀的笔画称为轻笔。笔锋入纸较重,写出沉着浑厚的笔画称为重笔。颜体的“横、撇”采用轻笔,而“竖、捺”采用重笔。轻笔速度 稍快,重笔速度较慢。例字“及”、“幸”。
转笔与折笔:转笔是指笔锋顺势圆转,不出棱角,不露锋芒,宛转而富有韧劲。折笔是指行笔至末端(拐弯处)先提笔再向右下按顿,调锋铺毫往下力行,形成方角,显得方整而刚劲。转与折是表现字的筋骨,转显筋,折显骨,可以交替并用。
搭锋:搭锋是转笔和折笔的另一种写法。为方便书写,加强节奏感,把转折分为二段书写,写完横画后,空中提笔,再作顿笔,蓄势后向下力行。
连贯与呼应:书法的美来自笔势的流动,所以笔画之间的上下俯仰照应,走势顺畅,左右跳动呼应,是学习书法的关键。
3.收笔
中锋提收:即行笔临近末端稳实地缓缓收拢提起收笔,一般用于悬针竖、撇、捺,笔画雄健、饱满富有立体感。
回锋收笔:行笔至末端,提笔靠右上或左下,往右下轻按,再向左或向上回锋收笔。点、横、竖等笔画多用此法。笔画完整、饱满、洁净。
急锋出锋:行笔至末端,顿笔蓄势,提笔快速出锋,笔势犀利,神采飞扬。多用于“钩、提、捺”。思考题(作业): 临摹楷书1张第三、四课 颜体楷书技法训练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颜体楷书的笔画、形体特征及结体特点和笔法特点,提高颜楷的书写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
《颜勤礼碑》形体特征及结体特点和笔法特点 教学内容及过程:(1)点
①独点。力感极强,藏锋入笔,中锋行书,重顿后回锋在点内,饱满有力。如瓜子点“文”的首笔,“太”的点画。如方点的“六”、“主”之首笔。如长点“不”、“下”末笔。
②双点。横向,如“省、“常”、“光”中间,虽有短竖相隔,但必须左右呼应,且左低右高。“曾”、“寅”开合自然;竖向,如“疾”、“均”上下映带。
③三点。“州”三点被三竖分割,断中有连,“采”爪子头的末尾点改为右向钩。“之”字三点互为椅角;“清”三点水字旁的三点呈弧形分布。
④四点。方形,有聚有散。向中部靠拢,如“康”、“需”;一字形,如“马”、“尽”同中有异,各不相同。
虽然点的形态多样,变化丰富,但关键是注意三个要领: ①看清起笔,收笔处的用笔的藏露与笔势的方向; ②因势成形,切忌描涂;
③书写速度不宜太快,但须做到干净利落。(2)横
颜体中的横划轻竖划重,横多取平正,长横稍向右上倾斜,中间略细,两端粗壮。有的横画中间略“凸”,亦有的横画中间略“凹”者,可称之为“凹横”或“凸横”。还有的把横画左侧(起笔处)写成左尖或把右侧(收笔处)写成右尖,称之为“左尖横、”“右尖横。”下面分开阐述剖析。
①平横(教学重点-运用例字、教师示范,直观教学)。左上快速逆锋起笔,入笔不宜太重,顿笔作点状后提笔蓄势折转改用中锋向右行笔,行笔不宜太快,至横末蓄势后往右下角作顿势,再回锋收笔。例字:“有”、“式”、“方”等。
②左尖横 可轻切入或顺入,顺笔轻铺开,即向右顺锋进笔(不作顿势),下笔不宜太重,后与“平横”相似。例字:“左”(第一横),“在”(第一横画)。
③右尖横 与“左尖横”相对,左上快速逆锋起笔,入笔不宜太重,顿笔作点状后提笔蓄势折转改用中锋向右上边行边提笔,顺锋渐收。例字“春”、“谓”、“国”。
④腰细横(细腰横)写法与“平横”大同小异。起、收笔相似,只有向右中锋行笔时应渐收,随即渐铺毫,写成中部较细是也。一般用于字腰。例字“十”、“右”。
横也)。
⑤凸横 写法与“腰细横”大同小异,中部略“凸”即也。例字“下”、“事”(第一
⑥凹横 中部与“凸横”相对,且一般为短横。例字“二”、“天”、(首横也)、“锦”等。
横划左低右高,微微向下俯。一般起笔方,收笔圆。两头略重,中间稍轻(左、右尖横除外)。连横要注意轻重变化及入笔方向、角度的变化,不宜整齐划一,缺乏变化美感。课堂练习:(集中讲解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先让学生练习以上学习的点、横划的基本形态及笔法特点,接着让学生对着《自书告身》范本,结合所学知识对“
六、常、康、尽、清、采、国、下、事”等字的结体及笔法的练习,采用集体与个别指导。总结:
横划左低右高,右侧微微向下俯。一般起笔方,收笔圆。两头略重,中间稍轻(左、右尖横除外),书法很忌讳雷同,同一字里如有数笔横划,应尽量用不同的笔划。思考题(作业): 临摹楷书1张
书法的课件 篇3
教学内容1:我与书法交朋友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书法艺术;
2、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和对中国书法之乡---蓬溪的热爱之情;
3、培养学生养成爱书法、练书法、用书法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中国书法艺术,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和对中国书法之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
一、书写检测,导入新课。
1、以默写检测的名义要求学生默写《春晓》。
2、小组评比,选出书写最好的作品,张贴在黑板上,引出“书法”话题,教师相机板书“书法艺术”。
3、查看课程表,找到“书法”课,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学校要开设书法课。
二、交流信息,认识“书法”。
1、交流对“书法”的理解:你知道与书法有关的哪些知识?(1)古代书法家及书法家的故事;(2)蓬溪是中国书法之乡;
(3)学校教师中的蓬溪书法协会会员;(4)书法的分类;(5)学校校门上方的校名是蓬溪书法家欧阳福所写;(6)„„
2、引导学生回忆历次硬笔书法比赛的经历,激发学生对硬笔书法的兴趣,然后围绕“你认为热爱书法、练习书法有什么好处”展开讨论。
三、汇报经验,总结教训。
1、优秀作品作者介绍经验,其他学生介绍字写得不好的原因。(1)小组交流;
(2)每组推选出两名学生,板书成功的经验或者失败的教训。
四、制定措施,布置作业。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成立8个书法兴趣小组,推选8名学生担任书法辅导员。
2、硬笔书法练习作业:在辅导员的组织下,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同一版本的字帖,每天练习一页,辅导员检查,老师抽查。
3、准备毛笔书法课用具:毛笔、墨汁、毛笔字帖、大字本。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2:了解书法
教学目的:理解书法的含义,了解学习书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了解什么叫做书法,知道书法的功能与作用。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汉字与书法的关系与书法的特定意义。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书法”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相当新鲜的名词,或许有些同学已经听说过或者学习过书法了,但有哪位同学能够帮我解释一下什么叫做书法?书法是学习什么的?刚刚同学们说了很多自己对书法的理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书法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一)、概说
1、什么叫做书法?(1)、“书法”这一名词在我国已运用了三千多年,可以说是一个古老的名词了,从广义上理解,书法就是写字的方法,因为“书”所指的就是写字,而“法”可以理解为方法;而从狭义上说,书法特指用毛笔书写的汉字艺术。(2)、或许有的同学会问,书法既然是写字的方法,那么外国是不是也有书法艺术呢?有没有同学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其实书法是我们中国特有的艺术,它的产生与我国古代的书写工具毛笔有很大的关系。记得西汉时期的著名书法家蔡邕说过:“惟笔软则奇怪生焉”。由此可见,汉字与毛笔的特殊性,是产生书法艺术的主要原因;造型与表现的有机结合是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这样的说法一时之间或许我们还很难理解,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将会慢慢理解的。(3)、现在我又想到了一个问题,书法是怎么会诞生的呢?
其实书法是从实用中发展而来的。我们知道在原始人的时候没有文字,他们记事很不方便,于是他们每当有事的时候都会在腰带上打上一个结,大事就打一个大结;小事就打一个小结,这件事做完之后就把结解开。这就是最初的结绳记事说。但这样还是不方便,传说是黄帝派他的一个史官仓颉创造文字,使人们能够详细地记录所发生的或要去办的事,文字也就因此而诞生了。文字的存在必须经过书写,于是书法也就诞生了。
(二)、学习书法的意义
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早在周代,就把书法列入了“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一;后人更是注重书法的教育,文字是写给人们看的,具有一手好字,不仅能够让人有赏心悦目的感觉,更能给人以艺术的美感。或许有的同学会说,在科学发达的今天,电脑早就可以代替人类的书写工作,我们为什么还要舍易求繁呢?
书法走到今天,已经逐渐转换为了纯艺术,它的实用功能已逐渐地减少,所以说,我们的书法课其实和美术、音乐等课程一样,均属于艺术类课程,在书法课上,我们所要学习的,不光是书写的技巧,更重要地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领略书法艺术的美感,体会其中的韵律,提高我们的艺术审美观。
(三)、怎样学好书法 我们已经提过,书法是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所以要学好书法首先要努力学习各种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就是古人所说的要有“书卷气”要写“文化字”,其次就是要多看,多读,多思考,只要勤奋,勤能补拙。
(四)、作业 思考书法的意义 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3:写好钢笔字的意义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的:通过讲解写好钢笔字的意义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明白写好钢笔字的作用和方法。
教学重点:明白写好钢笔字的作用和方法。教学过程:
一、我国教育学家、文字学家、诗人郭沫若早就在1962年指出:“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大书法家沈尹默说:“练字不但对身体有好处,而且可以养成善于观察、考虑、处理事务的敏锐和宁静的头脑。”他们两位都是当代著名书法家,他们的话,是一生学字的经验总结,很有道理。
即使在现在电脑普及的时代,钢笔仍是不可取代的主要书写工具。“字是人的脸面”,因此,从学生时代起开始进行正规的钢笔字训练,将受益终身。练一手潇洒漂亮的字,塑一张高素质第二脸孔;练一手潇洒漂亮的字,增一份赢得成功的自信。你想用潇洒漂亮的字,来装点你美好的人生吗?那就赶快行动起来,坚持不懈,刻苦努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相信你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二、根据教学经验,采用以下学习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1、临帖和摹帖
临帖和摹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要坚定不移。
摹帖和临帖各有所长,效果各异。姜夔《续书谱》中说:“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近,摹书易忘,经意与不经意也。夫临摹之际,毫发失真,则神情顿异,所贵详谨。” 摹帖,就是把薄纸蒙在帖上,直接描画,如同描红,多摹几遍,有利于把握字形结构。临帖,就是看着字帖,照着去写。只要仔细认真,便容易掌握笔法笔意,从而把范本的精髓学到手。只摹不临,虽然间架不错,但没有笔法,字就僵化,缺乏神采。初学者宜临摹并用,相互补充。
2、临帖的方法
临帖要做到三要:一要眼到手到心到;二要少而精;三要不断比较。
眼到手到心到,是指临帖时思想高度集中,全神贯注,不仅用眼睛看,用手认真写,而且要开动脑筋,思考怎样临才能临得象。
少而精,是指每天规定五到十来个字,反复写,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尽量消化它,最好能掌握它;如果字一下子临得很多,往往会象抄书一样,印象不深。不断比较,是指临了一遍后,把自己临的字同帖上的字进行比较,看那一笔写得好,那一笔写得不好。字形结构是否摆稳,到底象不象;要找出差距看出缺点,从而加以改进。临一遍,比较一遍,改进一遍;不断临,不断比较,不断改进,就会越写越象,越写越好了。
3、连续不断,持之以恒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练字也一样,写得太少,没有掌握,当然谈不上进步,而生硬机械地多写,疲倦了,效果也不好。根据经验,楷书练字临帖,每天差不多要写二百多字,必须一次性连续不断写完。这才能达到一定的量才有一定效果,较佳的量才能达到较佳的效果。这也是锻炼毅力的好办法。学习时要象蚯蚓钻进泥土里似的,一头钻进字帖里,专心致志。每天抽一定时间临摹帖,滴水穿石,日久见功夫,辛勤耕耘,一定会有收获。教学效果:好
教学内容4: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姿势 教学目的:通过讲解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姿势,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姿势。
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姿势。教学过程:
一、正确的写字姿势
1、头正身直:眼睛和本子距离一尺左右,头要端正,背要伸直、自然,向前微倾,切不可扑向桌子,弯得像大虾。
2、臂开肩平:两臂平放桌面上,两肘相对,左右一样,双肩要平,不可左右高低不同。
3、足安胸舒:胸与课桌要保持一拳距离,不能紧抵桌沿。要使全身各部位感到舒服,轻松、自然、灵便。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平放地上,不可并拢或一前一后,更不可交叠。
4、本子放正:写字时,本子不能斜放,从上到下书写,本子随之由下往上移动。否则,会影响保持正确姿势,把桌面文具盒及多余课本放入课桌里。
二、正确的执笔姿势
正确的执笔方法是三指执笔,五指并用。
1、大姆指、食指、中指轻握笔杆。食指与大姆指相对不相碰,距笔尖2cm左右。
2、姆指在左,食指在右,中指第一指节(指甲盖与肉相连处)与指甲间在内上托,以取得平衡。无名指与小指紧靠中指后面。
3、掌心要虚空,虎口要圆。小手指和掌外侧成环状轻贴纸面,随之上下左右移动。
4、笔杆斜靠虎口处,笔杆向右下方偏斜,与纸面成45°左右,与方格对角线相符。
5、食指在大姆指前面。如大姆指在食指前面,则要遮住视线,头自然会向左偏斜,影响写字姿势。
6、执笔不能太紧,特别是切忌大拇指压在食指上面,影响用笔的提按;食指不能过分弯曲,以免影响三指关节屈伸的变化。学生中常见的毛病有:(1)执笔太低、太紧、太直。(2)大姆指在食指前面并且两指相碰。(3)大姆指压在食指上面。(4)大姆指不用指肚而用指甲右边贴着笔杆,食指过分弯曲。(5)虎口不呈圆形,而呈细长形,如同凤眼。(6)掌心不虚,小指弯到掌心。(7)笔杆未靠在虎口处,较直,与纸面向右垂直。(8)手腕向内弯曲,呈扣状。(9)书写时,手腕空抬。
三、学生练习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5:正确的运笔方法
教学目的:通过讲解运笔方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笔方法。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运笔方法。教学过程:
教师讲解: 运笔方法,是指书写点画时书写工具移动运行的具体方法,又称“行笔法”。钢笔的运笔方法借鉴毛笔的运笔方法。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每一种点画的书写都要按照这个方法,缺了任何一个环节,其点画就不完美。起笔、行笔、收笔等动作各有要领。
1、起笔。有露锋和藏锋两种。钢笔写字大都为露锋。只有个别笔画(如平捺或单独出现的捺)例外。起笔有作顿、轻作顿、不作顿三种。一般起笔有提、有按、有轻、有重。
2、行笔。是运笔第二步。通常提笔运行。但行笔时不能简单地平拖而过,要讲究轻重快慢,提按顿挫,如人在行走时,两脚必须一起一落,随时结合着才能行走,提按动作也是如此,才按便提,才提便按。
3、收笔。回锋收笔是完成整个点画书写的最后一步,有起必有收。收笔方式有两种:一是回锋收笔。笔锋行到点画尾处,不能直接提起收笔,而应放慢速度,稍作停顿,如垂露竖画应将笔锋向上回收;横画则将笔锋向左回收。使起笔与收笔相互照应。点画含蓄,浑厚有力。二是出锋收笔。即笔锋直接顺势出锋,在空中收笔。如撇、捺、悬针竖等,锋芒外露,挺劲犀利。
由于用笔有提按、轻重、徐疾的节奏,所以线条才表现出刚柔粗细的变化,字的结构就有了如同音乐、舞蹈等美的造型及韵律,字才耐看,有品味。(学生练习)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6: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 教学目的:通过讲解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让学生掌握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教学重点:掌握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教学过程: 教师讲解:
点:楷书中的点丰富多彩,有侧点、垂点、挑点、撇点、长点等。点的形态虽然不同,但都如人的眼睛,顾盼生情,最为传神。因此,点要写得圆满精致,或象高山上滚下来的石头,势猛力足;或象苹果中的内核,浑厚圆润。点是笔画和笔法的基础。所有笔画都是从点开始延伸的。它在书写结构组合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所谓“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
(1)右侧点:因点取侧势,故叫侧点。写法是落笔要轻,向右下45°按笔,再顺势斜下顿笔,然后笔尖向左内迅速提起回锋。表现为线条由细到粗,颜色由浅到深。如:“泛、掠、滨”等。(2)左垂点:因形似垂露,故叫垂点。写法是由轻到重,从右至左下呈15~20°,再顺势向直下,由快到慢按笔,然后笔尖向右内迅速提起回锋。表现为由细到粗,由浅到深。如“小、滨、东、京”等字中的垂点。
(3)挑点:形似挑画,但比挑画短小有力。写法是落笔由按到提,由重到轻,由慢到快,从右下45°顿笔,转笔向右上呈45°,迅速用力挑出。如:掠、匀、羊等字中的挑点。
(4)撇点:形似短斜撇,但更短小些。写法是向右下45°落笔,然后转笔向左下45°迅速撇出。如
六、只、总、普等字中的撇点。
(5)长点:是侧点的延长,故名。写法是落笔要轻,随着向右下方45°行笔逐渐用力,最后斜下按拉,顿笔回锋收笔。长点的形态,上细下粗,颜色从浅到深。楷书中有不少字的捺画是用长点来代替,故又称“反捺”。如“女、以、李、英”等字中的长点。(学生练习)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7: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 教学目的:通过讲解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让学生掌握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教学重点:掌握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教学过程: 教师讲解: 横:横画在汉字中起着横梁般的作用,它的长短变化则平衡整个汉字结构,因此,既要坚挺扎实,又要生动活泼。写横画不论长短,为适合人的视觉效果,都要写得左低右高,略带斜势。但也不能太斜,以5°~7°为宜,一般短横要斜,长横基本平正。
(1)右轻横: 因势向下凹,故又称凹横。写法是起笔作顿,然后转笔向右上呈7°斜行,最后顺势轻按回锋收笔。右轻横大都在字的第一笔,快捷有气势。如“土、王、五、至”等字中的右轻横。
(2)左轻横: 因势向上仰,故又称仰画。写法是轻起笔,向右逐渐用力,最后轻顿笔回锋收笔,左低右高,左细右粗。左轻横常和左竖相接,在笔画中间,有时也可在第一笔。如:“上、正、旦、直”等字中的左轻横。
(3)长横: 因势向下覆,故又称覆画。写时起笔作顿,然后向右上行笔,结束处顿笔回锋收笔。由于头尾用笔重,速度慢,中间用笔轻、速度快,因此,整个横画是头尾粗,中间细,在平直中略带弧形,中间部分稍挺起,显得很有力量。如:“下、万、不、百”等字中的长横。还有在字的底部和中部的长横基本平正。如“卫、亚、安、青”等字中的长横。(学生临摹)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8: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 教学目的:通过讲解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让学生掌握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教学重点:掌握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教学过程: 教师讲解:
竖:竖画在汉字中起着支柱的作用,必须写得挺拔坚劲,它要象一个人立正的样子,胸腰挺起,精神抖擞,雄赳赳、气昂昂;切不可左歪右斜,更不能弯腰曲背。(1)悬针竖:形似一根扎鞋底的钢针,故叫悬针竖。写法是右下落笔,稍用力按一下,随即转笔直下;力量由重到轻,速度由慢到快,最后到3/4处提笔出锋,力到锋端。收笔不能太快,太尖细如同鼠尾。悬针竖大都是字的最后一笔,位置在中间居多,有的在右边。如“中、平、年、都”等字中的悬针竖。
(2)垂露竖:象在一根木棒上悬着一滴露水,故叫垂露竖。写法是右下落笔,稍按,然后转笔直下,收笔时顺势向下按拉,随即空回锋收笔。垂露竖大都是一个字的左竖或右竖,少数是中竖。如“门、同、术、引”等字中的垂露竖。(3)短竖:起笔轻作顿,随即转笔直下,顺势按拉回锋收笔。短竖在与短横相逢时,起笔不作顿。如“日、且、贝、具”等字中的短竖。有时短竖稍向右斜,如“口、回、南、而”等字中的短竖。(学生临摹)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9: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 教学目的:通过讲解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让学生掌握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教学重点:掌握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教学过程: 教师讲解:
撇:撇如同人的手足,可伸可屈,在结构组合中,它主要起到平衡字势的作用。撇的形态舒展,笔意流畅,潇洒时如同兰叶,竖实处恰似大象的长牙,撇画用笔由按到提,由重到轻,速度由慢而快,线条由粗而细,颜色由深到浅。撇时要行笔轻捷均呈撇尖形,撇尖角度要按字中所处的位置而定,力求准确,使字搭配稳当。
(1)短平撇:一般在字的顶部,写得短而平,否则,头重脚轻,不成比例。写法是起笔向右作顿,随即转笔向左下15°迅速提笔出锋。宜平、宜短,“如鸟啄食”。如“千、反、毛、禾”等字中的短平撇。
(2)短斜撇:一般在字的左肩部位。写法是起笔作顿,随即转笔向左下45°快速出锋。特点是短小,尖锐,有力。如“牛、升、生、行”等字中的短斜撇。(3)斜撇: 一般如同人的胳膊或腿,与斜捺相对而出,呈45°角度。写法是起笔作顿,然后转笔向左下,由慢而快撇出,力到锋端。斜撇要有一定弧度,切忌写成直撇或弯曲过度。如“人、文、木、米”等字中的斜撇。
(4)竖撇:写法是起笔作顿,随即转笔直下,约在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撇出的地方常有弧形的意味。呈现多半是竖,很少一部分是撇。如“月、用、师、病”等字中的竖撇。
(5)竖斜撇:写法是起笔作顿,随即调转笔锋向下,写至一半时向左下45°弧形撇出。通常和横画交叉时,竖斜撇和捺呈对称形式。一般横画以上较直,以下则渐成斜撇。如“大、夫、春、火、夹”等字中的竖斜撇。
(6)直撇:写法是起笔作顿,然后转笔向左下呈45°撇出,因笔画较直,故叫直撇。如:“在、老、考、孝”等字中的直撇。(学生临摹)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10: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 教学目的:通过讲解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让学生掌握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教学重点:掌握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教学过程: 教师讲解:
捺:捺,亦同人的手足。古人说,捺的“伸缩异度,变化多端,要如鱼翼、鸟翅,有翩翩自得之状”。捺有斜捺,平捺之分,斜捺往往顺着斜撇而来,角度为45°;平捺因在字的下面,大都取逆势,角度较平,古时讲一波三折,有波势,有折态,有节奏。写捺最忌一笔拓下,又忌曲折过度;一笔拓下,无波味,不成具体形态;曲折过度,棱角太突出,非常不自然。
(1)斜捺:落笔宜轻,逐渐向右下呈45°行笔至捺脚处用力稍驻,再徐徐平挑出尖。用笔由轻而重再轻,先提再按又提,速度由快至慢再快,线条由细而粗再细。如:“人、文、木、来”等字中的斜捺。
(2)平捺:因其角度小,故叫平捺,写法是顺势逆锋起笔,转锋横行,随即向右下行笔,平中略斜,逐渐用力,最后至捺脚 处稍驻,平平挑出,笔尖渐渐离开纸面。平捺大都在走之底处用。如:“之、进、这、迎”等字中的平捺。(学生临摹)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11: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 教学目的:通过讲解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让学生掌握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教学重点:掌握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教学过程: 教师讲解:
钩:是笔画的附属物,是由于某些笔画的连接呼应而产生的。汉朝以前的文字几乎没有钩,汉隶也极少有钩。钩本身就起连带作用,因此,凡钩都要写得短小、尖锐、有力。勾时先用力顿一下,随后才迅速勾出。顿一下,是为了积蓄力量,迅速勾出,才显得尖锐有力。
(1)竖钩:写法是起笔作顿,随即转笔直下,至钩处先用力顿或向左下挫,然后提笔向左上呈45°勾出。如:“寸、示、可、寺”等字中的竖钩。
(2)弧钩:写法是轻落笔,徐向右下弯再向左下弯,呈弓背形(起笔和出勾处在一条线上),勾时用力,向左上呈45°勾出。如:“子、手、家、象”等字中的弧钩。
(3)提钩:写法是起笔作顿,转笔直下,至提钩处略顿,然后向右上呈45°挑出。如:“长、民、良、切”等字中的提钩。
(4)横钩:写法是轻落笔,横向行笔,左低右高,至钩处略顿呈45°,然后向字心迅速勾出,角度太大太小都不好看。写横钩时要注意两肩平齐,勾尖对字心。如:“它、皮、写、字”等字中的横钩。
(5)戈钩:写法是起笔作顿,再纵笔向右下弧行运笔,多呈45°;出勾时略驻,再翻笔向上勾出。整个戈钩,直中带弧,充满了力量,形同满月之弓,富有弹性,气势开张。如:“戈、成、我、武”等字中的戈钩。(6)抛背钩:先写横画,转折处作顿,折笔成环状写弯钩。勾时稍驻,用力向上勾出。抛背钩弧度较大,要既圆活,又遒劲。如:“飞、气、风、氢”等字中的抛背钩。(学生临摹)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12:临、摹和创造的关系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临摹的方法和作用;了解临、摹和创造的关系。掌握正 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重点难点:掌握临、摹的方法,了解只有继承才有创新。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1分钟)
<二>、讲授新课:
临摹,是学习书法的第一步,是习字过程的必经阶段。但从学习的目的来说,却不能以此为止境。在初学的时候,总是越摹越不对,越临越不像,甚至无意再临摹下去了。不如干脆自己来个创造吧!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因为,古代优秀的书法作品,是积累了很多年和无数人的写字经验(直接地学习和间接地学习)而创造出来的。所谓创造,并不是凭空出现,而是在继承了前人的经验以后,再进一步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只能是由学习中间达到熟能生巧,融会贯通,然后可以自出新意,变化笔法,别具形体,创造出自己的独特风格。要知道号称“书圣”的王羲之,也是从艰苦的实践和体验中成长起来,不是生来就是大书家的。
一、摹法:
(1)描红:
小学生初学写字,要先描“红模”。红模是印好的红字范本,用墨笔照样填上;填得多了,手就熟了,对于每个字的形体,在心中手上都能有个大概。
(2)摹书:
把油纸或其他透明而不浸墨的纸,罩在碑、帖上面来摹写,古人叫作“响拓”。
初学写字不先摹写,就不容易入手,如用透明的纸蒙在上面,笔随影写,练习久了,字的结构自然就会写好,所以“对临”(是对着碑、帖临写的意思)之先,应从摹写开始,可以事半功倍。
二、临法:
(1)方格临写:
凡是临写楷书,要用有方格的纸来临,这是为把字体大小、笔画长短排列匀称,有些依*。将碑、帖放在对面或旁边,看一字,临一字。
(2)去格临写:
如临行、草书,应用无格的纸,就其行笔连接的地方,注意临写;所以用无格的纸,是为了免受拘束。(以上两种方法都算作“对临”。)
(3)分临:
就碑、帖中笔画最清楚无缺损的字选择一个,把这一个字分拆开来,看它一点一画的安顿,学它的结构;再看它每一点、一画的起止转折,学它的笔法。每天一字,至多三、五字,不可贪多。
(4)空临:
古人学习书法,随时随地都能用功,就是用一枝竹筷或用手指代笔,坐着无事,画沙、画地;睡在床上,画被、画腹;甚至书空作势,只要胸中具有碑、帖字体的笔画结构的印象,用指画空临,也可以收到效果。
(5)背临:
平时将所临写的碑、帖,熟记心中,临写的时候,将碑、帖合起来,照它的笔法、结构,背着摹仿,写完之后,用原碑、帖来对照,如果发现有不对的地方,随时重写更正。凡经过更正的字体,印象较深,以后便不易忘记,能收到较大的效果。
三、摹临法:
同时摹临:
先用透明不渗墨的纸,将所要临写的碑、帖摹出,然后用较薄的纸,罩要摹本上,再对照碑帖临写出来。既摹之后,对于结构、笔法已经大概明了,再加临写,形体和精神,更可以结合起来,这对于学习书法是很有益处的。
从前王羲之说:“始书之时,不可看其形势,一遍正手脚,二遍得形势,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以遒润,五遍益加抽拔,如其生涩,不可便休,两行三行临之,为取滑健能,不计其遍数。”(《笔势论》)他所说的一遍正手脚,是说写第一遍的时候,要先把字的手脚端正起来,手脚就是字的笔画,横、坚、撇、捺之类,先把它摆端正了;第二遍得形势,形势就是每个字的形体,因为第一遍,只能将手脚安放端正,不暇注意全体,到了第二遍就应该注意每一个字的整体位置;第三遍微微似本,既在第一遍端了手脚,第二遍注意到整体结构,现在第三遍就应该求其稍微像原本了。
这是专指结构而言,到了第四遍,就是应该注意笔法的时候,所以说:“加以遒润”。“遒”是运笔沉着有劲,这是说运笔不论方、圆,笔画总要挺拔;“润”是笔墨秀健不枯槁的意思,行笔太快,墨气不匀,写出来的字,干燥枯焦,当然不会秀润;行笔太慢,笔画滞肥,墨气钝涩,这样“润”倒“润”了,却以不“遒”,就像一个胖子徒有虚肉,不见筋骨,臃肿无力;行笔应该是不快不慢,从容运行,写出字来,不肥不瘦,自然会秀润有劲;最末写到第五遍,已经到了熟能生巧的火候,所以说:“益加抽拔”。“抽拔”的意思,就是笔能提得起来(在新学写字的时候,笔是塌在纸上,提不起来的。),灵活运笔,纵横挥毫。如果运笔还是生涩,则并末达到纯熟,仍要多写,不得计较遍数。以上是指练字的一个阶段来讲的。写到某一阶段可以达到某种程度,逐步深入逐步提高。只要按步就班地学习,自然会有成功的一天。俗话说:“字无百日功”,就是说,要经久不断的练习,才会见到功效。
四、读碑、帖法:
上面所说摹、临的方法,是学习书法必经的阶段,决不可少的。而帮助摹、临,使得进步更快,还有读碑、帖的一种方法。我们在不临写的时候,把碑、帖摊开来对它的一笔一画,以至字体的结构变化仔细端详。其次,再研究它的笔法,对它的起笔、住笔和运笔中间的转折,都一一加以领会。这样,对于临碑、帖是有极大帮助的。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临、摹的方法,知道了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也就是要继承传统,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才能有所创新,所以我们要努力学好书法基本功。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13:斜点的练习教学目标:
情感与审美:领略祖国传统书法艺术的魅力,从学习书法中懂得一些道理,如:“勿以善小而不为”、“一笔一画学写字 一生一世做真人”。养成姿势正确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点的基本写法。教学难点:初步掌握点画的变化。学具准备:练习纸、铅笔、钢笔等。教学过程:
一、书法家介绍及书画作品欣赏(课件)
1、庞中华简介。
庞中华,著名书法家、教育家和诗人。当代中国硬笔书法事业的主要开拓者。自1980年以来,有100多种字帖和专著在海内外出版发行,他还应邀多次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开办了《呢!他创办的庞中华硬笔书法中心及学院,迄今已培养学员120余万人。
庞氏硬笔书法,清新秀逸,兼善各体,自成一家,被誉为“庞体”。他独创的“快乐立体教学法”享誉国内外。除书法外,还长于音乐、诗歌、散文、演讲等。海内外舆论称他为“中国硬笔书法第一人”。
2、庞中华小故事:《练习书法不能揠苗助长》
近年来庞中华致力于硬笔书法的普及工作,他在德国开办的中国孔子学院任教,用一种“快乐教学法”教老外练习硬笔书法,大受欢迎。“在德国音乐伴奏下,外国学生一笔一画地学写中国字,不但要写得正确,还要规范、漂亮,好的作品更要拿出来展览,这对中国文化是个极大的弘扬。”
让庞中华忧虑的是,就在老外竞相学写中国字的同时,国内能写一笔好字的人却越来越少,电脑的普及让硬笔书法更多地用于展览,同时这也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心态浮躁有关。而对于有些家长所持的“硬笔书法是小打小闹,练好毛笔字才是真本领”的态度,庞中华认为习书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样做只能是“揠苗助长”。更重要的是,二者之间并不矛盾,且前者更实用。他透露说,今年教育部将推出硬笔书法考级新标准,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少走弯路。
庞中华说:“字是人的门面,若干年后,当在别人差不多忘记中国字的笔画时,你能写一手漂亮字,将是多么了不起!”
3、庞中华作品欣赏。
二、新授。
1、过渡:
点画在—个字中就如同人的眼睛一样重要,是一个字的精神体现。“一点一画学写字,一生一世做真人”。
2、点的种类:
出示范例并分析:点由于在具体字中有不同的位置,写法也不尽相同,具体有以下几种:
斜点——头尖、背圆、底平垂点——头尖、尾圆
挑点——头尖、底圆、尾尖
3、斜点的基本写法
(1)书写方法:用笔尖向右下轻按;粗顿后向上提笔。学生朗读。(2)教师示范并分析,板书。
(3)提示:点的斜度约45度,笔画较直且短,头轻尾重。
(4)师有节奏地书写,让学生打节奏。学生通过边看教师示范边书空,从中理解点画同样要注意它的起笔、运笔、收笔。(5)一起唱《写字歌》,注意书写姿势的正确。
我们学写字,习惯很重要。身正肩要平,臂开两足安。莫忘三个一,看清再描仿。笔笔用心写,功到自然成。
(6)学生描写笔画。要求:一要眼到手到心到;二要不断比较。师巡视指导,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4、反馈。
展示学生作业,互评、点评。分析几种常见错误。
5、教学范字“头”、“主”、“羊”。
教师范写,边写边分析。
临帖要做到思想高度集中,全神贯注,不仅用眼睛看,用手认真写,而且要开动脑筋,思考怎样临才能临得象。要会不断比较,是指临了一遍后,把自己临的字同帖上的字进行比较,看那一笔写得好,那一笔写得不好。字形结构是否摆稳,到底像不像;要找出差距看出缺点,从而加以改进。临一遍,比较一遍,改进一遍;不断临,不断比较,不断改进,就会越写越象,越写越好了。
6、写字韵律操。
7、写字作品创意。
①两个字的这些点画又有些什么变化呢?
②写好一个字,除了写好笔画以外还要注意些什么? ③写好一幅作品,除了写好每个字之外还要注意什么?
三、学生练习。
把今天教的字背临出来,力求端正、美观。
四、评价小结
1、评价:学生互评,自评。
2、小结:点虽小,但是正是由着小小的点才组成了无数个字,有无数个字组成了一幅漂亮的作品,所以小小的点起的作用很大。我们做事也一样“勿以善小而不为。” 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14:偏旁及单字教学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口字旁、日字旁、月字旁、提手旁、木字旁、禾字旁及12个单字的书写要领。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学习习惯。
3、在书写训练中进行爱学习的教育。教学重点: 偏旁和单字的书写 教学难点: 如何记住书写要领 教学方法:示范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指名上台书写: 体 行 凉 消 地 珠
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二课。(板书课题)
二、教学口字旁
1、指名读口字旁书写分析。
2、指名上台书写,并讲解要领。
3、生合上书,在草稿本上练习,然后再和字帖进行对比,找出问题所在。
4、生完成练习。
5、生默读“唱”和“鸣”的书写分析,边读边用手比划,要求要把字“印”在脑中。
6、指名上台书写,其他学生在草稿本完成书写。
7、对比找问题,然后在书上完成练习。
8、总结学法:先读帖,后练习,再对比,最后巩固。
三、自学其他偏旁的书写
1、生按刚才的方法自学其余字的书写。
2、生练习时,师放音乐,巡视辅导。
3、生进行行款练习时,老师提醒学生注意还要把练习内容搞清楚是什么意思,不要写完一个字再去看下一 字怎么写,要一气呵成。
四、作品展示
选择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师指出作品中的优缺点。
五、教学总结
六、教学效果:
书法的课件 篇4
一、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基本掌握四字头和皿字底的书写要领,能写好“罗、罢、罚、罪、孟、盆、盐、益”等字,一般学生要求能写得端正、结构比例基本恰当,优秀的学生要求结构匀称,运笔流畅,有轻重之分。
2、情感目标: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重审美的渗透,发展举一反三的能力;通过粮食的来之不易对比学习书法,明白“收获源于耕耘”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四字头和皿字底的写法
三、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制作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态度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明确写字的姿势。
2.引入新课:现在我们来学习新课(同时出示课题:四皿)
(二)新课互学习
1.对比、分析
(1)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四字头和皿字底的`示范书写。
(2)学生进行书写,写完后四人小组互批,互相指正哪些笔画写得好?哪些笔画写得不对?
讨论:这两个偏旁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此时教师主要是针对观察力进行巡回指导)
2.派2名小组代表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书写、讲解(教师在其中要穿插指导)
3.小结两个偏旁的相同点、不同点和注意点:
相同点:四字头和皿字底均要写得稍宽扁
不同点:皿字底的底横要写得长一些以托住底部,捎向上斜
注意点:在把握结构比例的同时要注意每个笔画的用笔
4.教师范写“置、盗”,利用多媒体课件对“置、盗”进行结构、用笔的分解分析。
5.学生描描写写,教师巡回,重点对字体结构、用笔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6.对部分优秀作业进行投影,学生点评,教师穿插指导。
(三)练习细体会
1.师:通过我们刚才的观察、分析和点评,对四字头和皿字底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接下来老师要求大家独立完成“自己练练”,看看大家到底掌握得怎么样?有没有信心啊?伴着轻音乐,学生完成“自己练练”,此时教师教师巡回对学生的双姿、字体结构、用笔、每个字在方格中的空间分布等各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拓展练习
像皿字底这样用长横为主笔来托住上部的字还有不少,比如上、要、婴、集、字等字,平时我们书写要仔细观察,接下来我们请进行一次比赛,每个组派一个代表到黑板上来进行书写。看哪个组把这个特点掌握得最好,写得最优秀。
(四)总结谈收获
1.师总结: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总结任何的收获都源于不断地努力,辛勤地耕耘。
2.学生总结:用五角星对本次学习进行自评,同时,在书上写一句话或一段话来总结本课的收获。
书法的课件 篇5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书《中国乞丐史》。先给大家来一首定场诗,说的就是乞丐:垢颜蓬鬓逐风霜,乞食披尘叫路边。此去回头君莫笑,人间贫富海茫茫。这首诗让我想起原来看过的一个小故事,说是清朝时,有一乞丐流浪到通州,因饥寒交迫倒毙路边。人们在他身上翻捡到一首绝命诗:“浪迹天涯独自由,手携竹杖过通州。饭篮向晓迎残月,歌管临风唱晚秋。两脚踏翻尘世界,一肩担尽古今愁。而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容吠未休!”显示出这个乞丐胸襟高旷,卓而不凡的内心世界。南明福王政权崩溃之际,文武大臣非逃即降。有个乞丐在南京百川桥上题诗道:“三百年来养士朝,如何文武尽管逃?纲常留在卑田院,乞丐羞存命一条。”卑田院即收养乞丐之养济院。写完这首诗,乞丐就跳河自尽了,用自己的生命验证了忠君爱国的精神,对贪生怕死的腐官庸君表示了极大的轻蔑。这是我原来看过的两个小故事,现在言归正传,给大家讲讲我推荐这本《中国乞丐史》的两个理由:
第一、这本书填补了“乞丐”这一特殊群体的研究空白。
中国素以幅员辽阔、历史悠久著称于世,史籍流传于今者可谓浩若烟海、汗牛充栋。然而中国封建社会长达2000年之久,在封建独裁政治体制下,文化不过是其奴仆,史学专为“资治”服务,一部二十四史实为一部帝王将相家族史。追捧政治,蔑视文化,搞影射史学,史学为政治做注脚,不客气地说,其封建余毒在现代之学界犹存。五四运动以其彻底的、毫不妥协的姿态,高举反帝、反封建的大旗,掀起一场新文化运动。梁启超认为:历史乃是人类共同进步的文明史,率先倡导要撰写文化史。史学家柳贻征将理论付诸实践,出版了第一部《中国文化史》,从而在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掀起了一场研究文化史的热潮。鲁迅说: “中国学问,待重新整理者甚多。即如历史,就该另编一部。古人告诉我们唐如何盛,明如何佳,其实唐大有胡气,明则无赖儿郎,此种物件,都须褫其华衮,示人本相,庶青年不再鸟烟瘴气,莫名其妙。其他如社会史、艺术史、赌博史、娼妓史、文祸史,……都未有人着手。”由此可见,鲁迅先生不但非常赞同开展社会史、艺术史和文化史的研究,而且在这里还特别指出了要开展赌博史、娼妓史、文祸史等亚文化专题史的研究。然而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思想领域才得到真正的解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史学领域里又掀起了第二次撰写文化史的热潮,《中国乞丐史》就是在这一时期成书的,它是第一部关于研究乞丐问题的中国通史著作,堪称填补空白之作。这本书无论在内容上还是体例上均颇具较强的原创性。具体来说,该书在内容上所叙所论乞丐阶层的方方面面,皆为发前人所未发,论前人所未论,这在以往的史书上是见不到的,为了写这本书,作者曲彦斌陆续涉猎了典当史、行会史、保安史、经纪史、拍卖史、生肖史、隐语行话史、招幌和招徕市声史、俗语史乃至流氓文化等等,因此,这本书里面有很多令人闻所未闻的掌故,非常有趣。
第二,贴近生活,可读性强
这本书书在内容上十分新颖,而且所写有关乞丐的话题,非常贴近生活,有浓厚的市井和乡土气息,因而妙趣横生。关于乞丐的话题,人们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无人不曾见过乞丐,即俗称“要饭的”;说不熟悉,何人知晓他们究竟生活怎样?他们行乞究竟是因穷困所致,还是好逸恶劳?他们行乞的理由究竟是真,还是假?总之这是一个人鬼混杂、隐秘难知的社会特殊群体。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就可以探秘这一未知世界。其实当代街头出现的许多行乞把戏,早在明清时期便以见诸江湖隐语行话之中了,例如:讨饭行乞称“挂 ”、 “碎山”,瘫叫花子行乞称“披街”,伪作落难行乞称“搽相”、 “沐猴”,书写悲情行乞称“磨街党”,携带妇女行乞称“观音党”,戴孝行乞称“丧门党”,作揖行乞称“丢圈党”,哭诉行乞称“诉冤党”,耍蛇行乞称“扯溜”,耍猴行乞称“耍老子”等等。仅此我们便可以看出,丐帮是有着极其细致分工的,并且这种分工早已相当成熟,自古以来便有了这一“传统文化”。据作者的多年研究,丐帮不仅分工细致,而且还有一定的组织形式。既然有组织形式,就有帮主与成员的等级差别,就有秘密活动行规,秘密活动领地,甚至还有自己特殊的信仰和价值观等。在他们的行乞过程中,每日所遇所闻,更是形形色色,离奇古怪,活脱脱地勾画出一幅社会风俗史画卷。
书法的课件 篇6
课业类型:欣赏课
课时: 1节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
教材分析:
中国书法是一门以文字为素材的抽象的线条艺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历代书法大家、名作迭出。课本以书法的发展历程为线,以历代书法名作为面,综合叙述了文字的各体发展,向学生讲授时以文字、书法发展和书作的年代发展分别向学生讲述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字体。书法发展历经甲骨文、金文、秦篆、汉隶(章草)、魏碑、唐楷,至唐朝中国书法的各种字体、书体均已出现。另外,课本还对书法的表现形式有所阐释。为提高学生对书法的认识水平,特意让学生做一简单练习。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教具准备:
有关的文字各体作品、名家书法幻灯、书法练习的各种用具。
学生用具:
毛笔、毛边纸、墨、报纸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前面的第 8课我们曾经对中国画题款艺术作了介绍,了解到书法在画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这节课我们将对中国书法艺术作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二、新授: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早在。
1、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 1)古文字系统
甲骨文——钟鼎文——篆书(打出古文字各体幻灯)
早在;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 2)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打出今文字各体幻灯)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 ,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汉末时的曹操就非常欣赏当时书法家梁鹄的作品,章草兴于汉章帝年间,故名。以上所讲的几种字体均属于古文字系统,是一个以象形为主的初级的书法阶段。狂草(连绵草)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这几种是今文字系统的典范(请学生自己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教师进行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2、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 1)古文字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 。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
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 , 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后者气象挥弘,郁勃纵横,体格凝重,雄浑遒密是方笔的典型;唐楷(因唐朝在楷书成就最高故名)中的 《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高简、清雅秀丽,《颜氏家庙》骨力遒劲、庄严端悫、静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课本还选取了“草圣”张旭的狂草作品《古诗四首》,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行草作品《虹县诗卷》,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勇于创新的大书法家,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