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新名字的故事读后感

2024-03-19 13:57:05 新名字的故事读后感

【#实用文# #新名字的故事读后感#】我们每天都耍处理各种文档,不少人选择使用模板式的写作范例。同时也要明白参考范文是为了让写作变得更好,而不是一模一样,下面,我们为你推荐“新名字的故事读后感”,希望您觉得本文有价值!

新名字的故事读后感 篇1

这本的书评实在拖太久了,再不写感觉都快忘了……所以,趁着今天的松散时间,赶快记录下来!

《新名字的故事》作为四部曲的第二部,实在太精彩啦!!!一口气看得停不下来。就我个人而言,这一部比第一部更好看!更跌宕!更狗血也更刺激!这个作者也太会写了吧,她怎么什么都懂啊,有关青春期那些弯弯绕绕、歪歪扭扭的隐秘心事写得真绝了。看得过程中就一个感觉:“她是不是在监视我啊”,心理活动也太“我”了吧,应了那句“好的作品能让你和自己相遇,哪怕是那个你不喜欢的自己。”我愿意献上我的膝盖,again!

比之第一部的幼儿——少女时期,这一部是我们又爱又恨的青春期,所有的人物角色也真正踏上了人生的重要分水岭。还记得青春期吗?因痘痘爆长羞于直视他人眼睛的不安, 故意驼背跑步以免被盯着胸部看的掩饰,做广播体操虽然很烦但可以借着旋转动作偷瞟隔壁班那个总是睡不醒的男孩……冒傻气的十六七岁,在那漫长又静谧的夏天之下,是一次次的纠结不安,一次次怯懦试探,一次次自我意识觉醒再失败、失败又修正。青春期最大的意义,是经历一些傻事儿,然后变成不成熟的大人。

莉拉和莱农如是。对于莉拉来说生活一直是全力投入,粉碎,受伤之后继续,时刻保持对生活的敏感,然后果断的放弃与争取,很傻也很酷;莱农则是选择主动迎合,在伪装扮演“大家都喜欢的自己”的过程中,不断推翻否认重建自己,很傻也很可爱。无论是莉拉一意孤行的狠劲和爆发力,还是莱侬犹豫不决的懦弱和隐忍,追根究底,都是一种在混浊尘世努力生存的自我保护,她们向上抗争的姿态坚韧挺拔,劲劲儿的,很美。

这本书带给我很多方面的思考,关于原生家庭,关于子女教育,关于个性,关于婚恋关系。看吧,你会喜欢的。

关于摘抄:

1.寒星,像摔碎的玻璃碴,碰一下都会割破手,看一眼眼睛也发疼。

2.一块块玻璃碎片在一潭沥青里闪烁。

3.但凡做过的事儿,迟早都会被人知道的。

4.我已经习惯于讨得所有人的喜欢,别人对我的喜欢,对我来说是一层亮闪闪的盔甲。

5.时间沉寂下来,那些年发生的重要事件就像飞机场传送带上的行李匆忙滑过,你只要把它们拿下来,写在纸上就好了。 但要讲述这些年发生在她身上的事情,就要复杂得多,就像传送带会一会儿快,一会儿慢,有一些急转弯,那些行李会脱离轨道,会掉下来,会打开,里面的东西会散落出来,她的东西会和我的东西搅和在一起,我不得不捡起来。

6.她的生活不停出现在我的对面,出现在我说的话里,出现在我的那些决绝的动作里。我的话里常常有她影响的痕迹,是她在暗地里左右着我,有时候多一点,有时候少一些。

7.假如从小学会一些东西,长大就会在各个方面都很从容,就像生来就会一样。

新名字的故事读后感 篇2

《新名字的故事》是那不勒斯四部曲中的第二部,讲述两个女孩16—19岁的故事,一个嫁人成为人妇之后遭遇爱情,另一个坚持学业同时憧憬爱情。即使你没有看过讲述她们出身以及童年的第一部,也可以单独看这部。《新名字的故事》估计取意莉拉的婚后名字以及埃莱娜成为作家的新笔名,秉承第一部细致心理活动的刻画,这种碎碎念对于女性读者来说可能保持着实在感引起共鸣。饱满的心理活动令人物形象细腻生动,几乎让人忽视了人物之间的对白,故事节凑感同样保持着顺畅,这种碎碎念很容易让人感觉流水账从哪一页翻读都可以看得下去,每一章节都是如同日记一般,对女性心理的把握入木三分。

学生时代,老师让我写日记,总觉得是件很难的事,不会描述。待到认识了很多的词汇,已经忘记了发生的事情。所以,那不勒斯四部曲写下的不仅仅局限于一城两人,而是众多女性白驹过隙的时光,某个羡慕嫉妒恨、酸甜苦辣的百味生活片段,或者让人想起很多曾经遗忘的小伙伴的影子。换句话来说,那不勒斯四部曲是一个成长故事,一个青春的故事,两个普通(鉴于我没有看到后面两本,不知道她们会不会干出什么大事)女子的故事,一个通过学业以及个人圆滑处事摆脱出身摆脱贫困的故事,一个刚烈女子摆脱家庭宿命活出自我的故事,两个女人精神上相互竞争相互扶住的友谊的故事。也许有人会觉得私人小说的意味浓厚,然而绝大多数的人生都是平淡生活。

《新名字的故事》讲述莉拉的婚后生活,老公与老婆相互出轨的故事,爱情与婚姻到底有多少的重合度才能叫幸福,如果不幸福那么是不是成为放纵自我率真而活的理由?人生漫长,谁都希望无悔,然而不可避免的犯错,而犯错之后呢依然坚强的活着。即使人类可以登月,然而依然无法探究别人内心的宇宙。爱我的人却不是我爱的人,我爱的人却伤害我最深……很多爱情故事似乎都是这个道理。埃莱娜看着莉拉的`出轨,我觉得她的第一次多少带着竞争的意识,下意识地要去尝试即使她对对方无感,只有不反感就可以,这对于大男子贞洁观而言无疑是相当大的冲击。普遍男子婚恋观点主导的现代文学,出轨成了吹嘘的添头,如果书写者是女性呢,就如同金莲写出轨日记……我们对爱情了解多少?对男子是风流倜傥年少轻狂,对女子呢,何来水性杨花?

莉娜很聪明,她可以做到讨大家喜欢,可是她心里不高兴。即使父亲曾经把她扔出窗外,即使面对丈夫的暴力,依然如故,她似乎没法逃离自己的宿命,她憧憬着侃侃而谈的文化沙龙,她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埃莱娜身上,刺激她好好学习。她骄傲,对于埃莱娜的出书,把自己的童年记事本扔进火中……我们看到匕首一样的人被爱情、生活挫伤挫钝,沦为大众。毫不妥协的她可以预见紧张的人际关系与生活困境,她依然愿意选择她喜欢的方式去活着,莉拉内心这种疼痛感通过埃莱娜的视角展现在我们眼前。

当然,小说里其他人的形象显得克制,然而男人的面子、男人的歇斯底里心理还是在这本女性主义小说中狠狠的展露无遗。

新名字的故事读后感 篇3

我相信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好,只要你按照既定的轨迹努力,那么我和你的结局都不会太糟糕。但是,所有得到不如意结果的人们都是因为他们没有去拼搏吗?如果我把它当成自传小说,那我注定陷入抑郁,它把人心里的那点阴暗完完整整地剥开,称之为两个女孩之间的较量。莱农或者是她发小成长的环境让我觉得十分地窒息,所有的大人努力工作,也无法弥补家用,总之就是穷得无穷无尽。所有的孩子延续着父母的生命,成功地长成了父母的模样。艾达不会成为艾达,我们称她为梅丽娜的女儿,因为神经质是血脉里的传承。尼诺即使读了那么多书在厌恶自己的父亲,他也还是那么懦弱,无法成为有担当的大人。如此看来,那个年代里那样的成长环境之下,每个人都无法逃离自己的宿命,男权至上,拥有新名字的女性,不过只是一件被随意支配的物品,虽然我一直很讨厌宿命这个词,但是我又不知道还有什么词能去描述他们所遭受的一切。如果我没有那么高高在上,我就会发现过了一个世纪,我和莉拉面临着相似的问题,我们都是失学青年,离开那些同你一同完成学业的少年后,你的声音会和大部分人越来越不相同,你终将会被淹没希望与斗志,把星火的希望寄托在新的生命上,又成为了被众人歌颂,不计辛劳的父亲母亲。哈哈哈哈那样我们就又太悲哀了,我不想谈牺牲奉献,我只想问经后的自己,你为自己尝试了些什么?当我把它像自传性的小说一样,把自己套进去的时候,我发现我有些问题,我应该上帝视角,emmm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断得挣扎着,躺进莱农复杂的思绪里,最后十分不甘地写着评价,最后发现我没啥能讲的,因为我也有一个难以逃离的那不勒斯,我向莉拉结婚时,莱农他们在餐桌上讨论的那个关于教育的话题发出了疑问,你埋头的一切给你带来了什么?你想它能给你带来什么?抛开复读机式的知识输出,你的高贵又在哪里呢?我高贵地说尼诺,莱农的谈论假大空,其实也是种不得不承认的自嘲,高中老师家庭聚会的讨论是知识分子的虚伪,但是明明那只是莉拉对无知表现出来的茫然无措,所以到底什么对的,什么是错的。在我没有坚定的生活观,我拒绝机械地翻页,随波逐流地追随莱农真是一种错误。

新名字的故事读后感 篇4

选择是一股力量,盲目地涌向所有事物,它强大的破坏性使它霸占人生金字塔的顶峰,备受重视。而实际上,其本身一文不值。

有多少选择是真正的主动,又有多少是被迫诞生的呢?很多人的一生是完全可以预见的,就像父辈母辈们安全的一生,他们把选项捧在手心,视为珍宝,谨慎地走完地图上规划好的线路。那些乏味和痛苦显得如此的自然和谐,这些是他们“老实”的代价,所以听话孩子不一定有糖吃,对吗?而那些意料之外的人生,主人公们体内迸发出更大的破坏力,改换航道,毅然决然地逃离“安全之地”。

这多么像是一个以牙还牙的故事,只不过可能一切都会成为徒劳。然而,这种打破桎梏的胆量永远被打压,只有少数人,像莉拉,才会重新书写、赋予、演绎。但人生的一切都是有边界的,所以莉拉注定会被再次勒索。这种不幸,“老实人”会避免,但他们会被更大的不幸笼罩。他们甘愿在自欺和妥协中苟延残喘,偷来无数个死气沉沉的人生。表面上一劳永逸,殊不知人生的暴风雨总是毫无征兆,甚至不会有终点。

诚然,去抵抗和反击也不代表会大获全胜,但在这一声声呐喊中,我们会孕育一个新的自我,彻底摆脱原来畸形的生命。这个新的自我,永远驻足在那个灰暗的世界之外,不留任何痕迹。她失去了所有,也赢取了所有。

新名字的故事读后感 篇5

我刚看到《新名字的故事》这个书名的时候,想到的是《安尼尔的鬼魂》里女主角费尽周折从她的哥哥那里买来“安尼尔”这个原本专属于男性的名字,这本书的译者陶立夏在她的随笔集《把你交给时间》里写“在女主角看来它带着男性的潇洒,读音和形状都有简洁流畅的魅力,是她挣脱女性桎梏的出口,她的第一场反抗,也是她漫长而艰难的觉醒的开端。后来,她将离开家乡,经历痛苦的婚姻、无望的爱情、饱受疾病摧残的友谊,并积累足够的经验、知识和勇气来回答第一个问题:你是谁来自**。

”而在书里,新名字的获得是因为莉拉结了婚,冠了夫姓,从莉娜?赛鲁罗变成了卡拉奇太太。

作家荞麦在看完了书以后说“作者用极其扎实的故事告诉了女人们,为什么不能太早结婚以及为什么要坚持上学读书……一本真正的女性主义**”。我认为,女权主义很可能是关于女性的友谊和命运的。李静睿的**《微小的命运》讲,命运既屈从于外力,也屈从于内心。

以前在微博上看到一句话,“作为个人你只能去追求更多的智慧更多的清醒,除此之外毫无他法。” 我想,可能这本书会写这些。

以上是我在看书之前的联想。

昨天看了《新名字的故事》。然后,我发现这是一本青!春!疼!痛!文!学!

我妈喊我吃饭的时候我刚看了一半,看到莉拉向埃莱娜讲述尼诺吻了她并向她表白从数学竞赛开始就爱她,“已婚的闺蜜和我喜欢的男生在一起了”这个最狗血的情节终于开始了。吃饭的时候,我妹妹讲她的女同学有一回碰见初中同学邀请她去看电影,看电影的中途转过头来亲了她,女同学感到错愕因为那个男孩子有女友并且和她是同班同学。我觉得好笑。尼诺和老师的女儿一直在约会,吻了埃琳娜,然后告诉莉拉,青春期的故事总是这样。

埃琳娜悲伤的估计,不仅因为她发现自己喜欢的男孩是一个轻浮的人,而且因为男孩的表达对象不是她自己,而是她聪明敏锐的好朋友。

莉拉在婚姻不顺的情况下怀孕,又流了产,出轨了尼诺,埃莱娜伤心之下失身给了多纳托(尼诺的父亲,一个虚伪的油嘴滑舌的中年男人),埃莱娜决定远离莉拉和尼诺的生活好好读书,这些情节全都在作者写出来之前就猜到了,埃莱娜失身给多纳托这个情节我在看“那不勒斯四部曲”第一部《我的天才女友》的时候就猜到了,这个我全书最讨厌的人物最终一定会得手的。为什么会都能猜到,因为太套路了……

莉拉的人设就是不折不扣的玛丽苏啊,即使没在读书也能在这方面轻易秒杀坚持读书并且成绩好的埃莱娜,干了一辈子鞋匠的父亲和哥哥设计鞋子都没她厉害,她一出手肉食店的生意噌噌地往**,所有客人都在和她谈话后如沐春风,她随便搞一搞就把她挂在店里的婚纱照变成了一件艺术品,所有同龄女性都嫉妒她,几乎所有同龄男性都爱她(莉拉曾经离开斯特凡诺去和尼诺住在一起,后来恩佐去把她劝回来的时候向她表了白,又是“从……开始我就爱你”……),这样的设定真的不是玛丽苏光芒照大地么……

书里的情感关系都复杂成蜘蛛网了,比《小时代》还要乱两三倍吧,谈恋爱简直是排列组合式的,随便怎么连连看都对。

看昨晚10点,还剩下70页(共480页左右)。下一本出来后我再看。

作者是写得很好啦,可是情节感觉就是初高中听的八卦的集合体啊,早就听过了,真的没兴趣了……

感觉女性友谊那种相互汲取力量和嫉妒并存的情感很能理解,类似的故事也曾经在身边的同学朋友身上发生过,但是对我个人而言,总觉得这样的成长**还是和自己的成长故事有距离,。

到目前为止,只有曾良俊真正在写我们这位没有故事的女同学的生活

新名字的故事读后感 篇6

第二部,感觉没第一部让我喜欢。新名字:卡拉奇太太。

莉拉婚后的生活,虽然摆脱了贫穷,但是生活却比想象中糟糕。她的丈夫露出本性,凶残不可理喻,两个人完全没有共同语言。有点像《围城》里面的方鸿渐和柔嘉~不过莉拉不是那种逆来顺受的人,遇到尼诺,唤醒了她,开始重新找到自己的方向,又重新活过来了。尼诺,对他也没什么好感,感觉就是个书呆子,作为男人没啥担当,可是却让莱农和莉拉都爱上额。莉拉放弃一切,和尼诺一起,后来尼诺还是抵不过现实,抛弃了她。恩佐把她带回家里,对她表白,并承诺如果她不幸福,随时带她离开,要守护她。觉得恩佐形象很好。重新回到家里后,日子过得也不好,和尼诺一起后,怀孕了,也就开始没出去工作,家里还是矛盾重重。后来生完儿子,有一天终于忍受不了想要离开,恩佐二话不说带她离开。放弃一切,开始新的生活。不知道接下去莉拉会不会接受恩佐~

莱农呢,还是一直活在莉拉的影子里,直到失去自己的暗恋对象尼诺,堕落了,而后又开始努力读书,走出去,到新的环境,适应新的生活,上大学,成为一个优秀生,写书出版。莉拉对莱农真的很好,可以把自己的私密日记给她,一直鼓励她读书,甚至让她到自己家里自习,把自己的秘密都跟她说~很难得的友谊。

新名字的故事读后感 篇7

莉拉嫁给斯特凡诺,从此以后变成了卡拉奇夫人,从婚礼开始,从蜜月开始,从去肉食店上班开始,从去度假开始,斯特凡诺已经变得模糊,变形了。莉拉悲惨的婚姻生活离不开咒骂、毒打、背叛、肆意妄为,忍受痛苦,她仍旧像小时候那个坏女孩,用自己的方式让丈夫、哥哥、母亲让所有人充满怒气,用自己独特的力量来跟一切不满意作斗争。

中途遇到了尼诺,和尼诺你侬我侬生活了不到一个月,他便离她而去,再也没出现。志趣相投,惺惺相惜,势均力敌,所以他们之间是爱情了吗?可是逃离和厌倦也是爱情的附属品吗?他离开了,她依旧前行着。最终婚姻破裂,跟儿子和恩佐又开始了贫苦艰难的生活。

爱莱娜呢,她以为自己错失了爱情,依旧拼命的学习,看书,思考,进步,不甘于人后,想逃脱有莉拉的生活,想逃脱有尼诺的生活。但她的星星点点的思想和取得的一些成就,除了莉拉好像无人可分享。在看到小学莉拉的书的时候,她几乎觉得自己那本书中所有的思想和力量都发源于那里,又去找她的朋友,看着她的油腻腻的工作环境,看着她那对生活存有的希望和充满活力的思想。我想爱莱娜更确信了,不管莉拉在哪里,她都会一直光芒闪闪。从才智到外貌,从外貌到力量。

爱莱娜笔下的莉拉太完整了,太生动了,她就像生活里的所有人,又好像那个最独一无二的人。

如果你只是追求财富,那么你可以努力工作或创新去得到财富。如果你只追求学识,那么你可以去探索研究,获得荣誉。如果你什么都不要的话,也可以庸庸碌碌过一生。但莉娜追求过财富,也追求过学识,也几乎像生活妥协过,当然,莱农也是。但她们得到后又似乎觉得不是想要的样子。匆匆忙忙生活着,朦朦胧胧梦想着,总觉得当下需要的是最重要的。有点累了,不是吗?很多人生总是会叫人觉得很累。也许当下拥有的才是最重要的呢?

确实是大胆深入和全面的在描写两个女人的友谊,一起成长,互相汲取的故事。到了后半生,两个人的生活际遇又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如果真的存在这么一个人,那生活里一定是痛苦和快乐永远缠绕着了!

新名字的故事读后感 篇8

上周还花大约两天的时间看完了《新名字的故事》,作者是意大利一名女性主义作家,虽然使用了写实的笔调,以及复杂的时代背景,但如果你抽取其中的主要脉络,依然会发现玛丽苏文的本质。

莉拉是本书实际的主角,美丽,聪明,几乎所有的男人都不可避免的会爱上她。她在快速的恋爱结婚后发现嫁错了人,并且和丈夫迅速翻脸,但是因为缺乏独立生活能力,无法立刻结束这段已知的错误,只能把情绪发泄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个旁人身上。只有当其他男人愿意承担起责任,她才会离家出走,依附于另一个人生活。当然在对男人的选择上莉拉充分考虑了保留自己的傲气的必要,因此并不会选择索拉拉兄弟。我对莉拉最失望的'时刻是她把恩佐拉下水的时刻:让对方为自己无限付出,然后发好人卡......

莉拉所在乎的,只是“自我感觉良好”。

这本书描述的那不勒斯社会,让人很愤怒。男人把女人看做不成熟的,神经质的,和小孩一样需要时时教育的存在,打女人就像打自己的孩子。而女人——不得不说真的非常不争气——似乎非常安于这样的处境,并且也时时刻刻表现的非常不理性,任凭情绪左右,骂人和哭喊就是她们处理冲突的手段。

在这一点上面,莉拉和其他人其实没有本质的区别。虽然莉拉有更多的天分,但是她生活的方式,发泄情绪的方式,依然是典型的那不勒斯女人。可能最大的不同,是莉拉更加纵容自己的情绪,而她的情绪往往也更加的热烈。

一开始也同情莉拉,尤其有莱农的对比。莱农没有莉拉的才华,却因为更加幸运,能够一路读到大学,能够改变命运。但是看到后来,开始发现莱农的韧劲。要读完大学,或许根本用不着那么多的天才,能够坚持,持续刻苦就够了——莱农做到了这一点。记得之前看过一个对美国穷人社区的调查,发现这个社区的人要提升自己的阶层,最重要的是做到两件事,一件是读完高中,一件是不要未婚先孕。莉拉一直在随波逐流,没有主动想要改变生活,生活凭什么改变。

这本书被称作女性主义作品。但我认为一个成年人首先要有责任心,而这一点本书中几乎所有的女人都缺乏,所以只好无奈了。

新名字的故事读后感 篇9

新名字的故事,又不止是新名字的故事。

太多太多我无法表达出来的细腻,都被真实而坚决地表现了出来,丝毫不拖沓,甚至在有些小心思的刻画过于逼近真相而让人有种本能的不适感,忍不住想要避开来,那些我小心翼翼藏起来的小心思,有时候连写日记都不可能完完全全对自己真实的念头,都被作者准确地揪出来,摊开来……而那些平凡的事情,被那么入木三分地讲述出来,共情是因为代入感极强,这些事就那么真真实实地在身边发生着;而陌生是因为我曾经也有过的那些稍纵即逝的感受竟然都让它随着时间走远了,逐渐遗忘了,可在这里,我发现这一切细腻都被仔细地收纳着,被准确地通过各种方式呈现出来、被牵引出来,那些手法是我所没能想到的!让人惊慌而欣喜。

我旁观着文中每个人的生活,却无法心安理得地凭所见到的和所想到的就得出一个直观印象,因为无法去评判每一个人物形象,如果站在其自身的角度,也许没有人能保证自己不会过得同样不堪!这,同样是我们的生活,和一切赤裸裸、血淋淋的现实。

新名字的故事读后感 篇10

第二本了,仍意犹未尽。故事渐渐深入,人物形象更趋于饱满真实。新名字的故事,两个人都是全新开始,两个从贫穷简单的小女孩成长到情感丰满的少女。两条线索,两种人生。埃莱娜的不断升学和莉娜情感的纷杂的纠葛,偶尔分离,始终交叉。“我”是文本叙事的第一人视角,但是各种人物不偏不倚的客观道出,尽显人生百态。

跟着书,阅过人生的儿童、少女和青年时代。莉娜敢爱敢恨但易走向偏执轨道,莱农优柔寡断但脚踏实地。两中人生其实是互补,缺少了对方都会觉得人生将黯然失色,莱农思虑过多,在现实中却口不对心。就拿爱慕尼诺这件事来说,这样一厢情愿的爱慕让人看得卑微又焦急,在很多事情面前,莱农总是以敏锐的感知一眼看透事情本质,可是自甘沉沦。莉娜也是眼明心亮的“天才女友”,命运坎坷就多了些,很多方面随心而动,太过尖锐和固执,从来不顾及后果和这个世间他人的眼光。这样个性十足的女性,世间少之又少。更多的是莱农这类女性,所以我也更喜欢莱农的真实,也能理解她偶尔的邪恶念头,以及原谅她成功出书后迫不及待的去莉娜面前炫耀。她们互相刺激,一直共同成长。在第二本书里面,“恩佐”“斯特凡诺”“安东尼奥”“里诺”等男性形象也浮出字面,变得深刻起来。

四部曲,慢慢看。文似看山不喜平,尽情尽兴!

推荐阅读

上一篇:大学贫困证明简短1000字 下一篇:试用期老师转正个人自我鉴定7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