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煮酒论英雄读后感#】您是否正在网络上收集有关作品的读后感呢?闲暇时刻拜读了作者写的作品,心中满是感动。我们在读了其中一本名著后,把自己的领会写下来,方便自己接下来的思考,编辑为您精心整理了一份比较权威的“煮酒论英雄读后感”资料,期待这篇文章能够为您带来帮助和启示!
煮酒论英雄读后感(篇1)
作者:注册用户
之前,我阅读《三国演义》中的《煮酒论英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这个故事,我悟出了许多道理。
《煮酒论英雄》这个故事讲了:当朝皇帝知道刘备是自己的叔叔时,皇帝大喜,封刘备为刘皇叔,左将军。曹操奏明皇帝出门狩猎,皇帝建一只鹿跑过连射三箭,没有射中,曹操用皇帝的金弓箭一箭就射中了,众人欢呼,皇帝恼羞成怒,关羽想杀曹操,却被刘备拦住。皇帝暗中跟董承把密诏给马腾,差点密绍被曹操给发现了,这件事被刘备知道了,为了掩人耳目,刘备只顾在花园里种菜,被曹操得知,就邀请刘备去亭子里论英雄,一阵雷声,刘备装的很害怕,曹操没有怀疑刘备了。
我感叹道:”刘备可真是一个随机应变而谨慎的人啊!”刘备为了掩人耳目,独自在后花园里种菜,后来,曹操问他一句,他以为密诏被发现吓的面如土色,我感受到刘备很谨慎,被曹操邀请去亭子里论英雄时,一阵雷声刘备装的很害怕的样子,也让曹操不再怀疑刘备。我从这里体会到刘备随机应变。刘备也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我记得有一次考试的时候,我很快就写完了,潦草的检查了一遍之后,看了看旁边的同学还没有写完,就自以为这次考试一定能拿满分。就放心的看起了课外书。到发试卷的那天,我拿到试卷后,自信满满,结果98分,我把除号错看成加号,扣了两分,我懂得了做什么事情要细心谨慎不然难以成大事。
《煮酒论英雄》这就是我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之一。《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故事值得我们阅读。
煮酒论英雄读后感(篇2)
张进宇“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曹操一言,使刘备吃了一惊,手中筷子都惊落了。那时正好打雷,刘备便找借口说:
“是雷声惊吓了我。”曹操便认为刘备是平庸之辈。——这就是《三国演义》中的煮酒论英雄。
但是,三国历史上真的只有两位英雄吗?这两位又称得上英雄吗?让我们一起讨论一下。
曹操,从少年时便有了“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预言,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不过,曹操一生为人多疑,曾因为听到磨刀声而错杀了吕伯奢全家。
刘备,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为人善良。早年,他靠卖草鞋为生。后来,他和张飞、关羽在桃园交上了朋友。随后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
在与东吴的大战失败后,在白帝城病危,于公元223年夏托孤于诸葛亮,一句:“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使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刘备过于雄心勃勃。关羽死在东吴手中后,不顾诸葛亮的劝告,发动大军进攻东吴。
其他人,诸葛亮、司马懿、关羽、周瑜各有缺点。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是为了个人的成就,而不是为了人民的利益。由此看来,他们都算不上真正的英雄。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英雄?问题很简单。那些为人民着想而忽视自己的人。
举个例子,那平凡而伟大的县委书记焦裕禄同志诚恳待人,他时刻想着人民群众,爱护人民群众,关心人民群众,热情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具体困难,始终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是百姓的贴心人。为了改变兰考县的面貌,焦裕禄同志在困难面前毫不畏缩不前,坚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他深入到生产第一线,把群众的革命干劲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结合起来,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摸索自然条件和客观规律,从而找到了改造客观世界、战胜自然灾害的正确途径。
在兰考的除“三害”斗争中立下了不朽功勋。焦裕禄同志是党的好干部、好党员。他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不怕死,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
焦裕禄同志是我们永远学***榜样。事实上,除了焦裕禄,还有很多老百姓也在默默地做出自己的贡献,比如维护社会治安的警察、守卫边防的士兵、救死扶伤的医生等等,都是真正的英雄。
英雄,一个不平凡的字眼,却被一些平凡的人所称呼。从现在起,让我们像这些平凡而伟大的英雄一样,做一个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煮酒论英雄读后感(篇3)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临江仙》
讲起著名的三国演义,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三国里的三个鼎立的皇帝,更是人尽皆知的了,但要谈起这三个人谁是英雄,那可真是一件难事儿了。别一天到晚来个“打倒曹操,刘备万岁”的。这得从他们的德行以及他们的事迹来判断了。
我相信大家第一个否认的就是曹操吧。不错,因为千百年来,不论书上的,流传的,曹操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奸雄,一个狭天子以令诸侯的背面人物,史书上记载,他军纪严格,行以暴政,很多老百姓都不喜欢他。他的确奸诈了点,奸诈到连坟墓都不让人找着,考古学家们挖了几十个号称曹操的'坟墓,但是全部是空的,到现在都没有找到曹操的真正的坟墓。所以他可能是第一个淘汰的。
至于孙权嘛,大家都了解的,书上并没有详细地介绍。目前直接排除。
蜀国的刘皇叔,中山靖王之后——刘备,看来他就是这次英雄会的首要人选了。因为他政治作风清明,以诚待人,深得民心。几次将曹操和孙权逼入绝境,收有好多著名的大将,有桃园三结义里的关羽,张飞,还有赵子龙,黄忠,魏延,马超等诸多大将。他的确可能是这次英雄会的首选了。
所以我人为可以当上英雄的,就是那个被大家贬低的曹孟德啊,他才是真正的英雄。
煮酒论英雄读后感(篇4)
在很久很久以前流传着一段交织着无数英雄血泪的传说。一位叫罗贯中的文人记录下来了。著上了一个名字《三国》。
三国是一部跨越近一个世纪,出场约四百余人的长篇小说,其中我最喜欢的当然要数曹操煮酒论英雄了。读了以后深有感触、受益匪浅。
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主要讲述了,刘备天天浇水种菜,因为怕曹操怀疑自己,就装出一副与世无争的模样。
有一天,曹操邀请刘备来自家的园子里喝酒聊天。刘备来到曹操的园子里,曹操问:你知道世上哪些自称得上是英雄吗?刘备说:刘秀玉、张绣、张鲁、韩遂等人皆可为英雄了?这些只是区区小人,曹操说英雄只有你我两人。刘备的筷子惊吓得掉到了地上,却说这雷威力好大呀!曹操笑:大丈夫也怕打雷?刘备说:这么响的雷谁能不怕?从此以后,曹操就不怀疑刘备了。
后来刘备继续种菜,并且对付袁术,领军五万攻打徐州。后来,袁术刘备击败,吐血而死。
我合上书卷,闭上双眼,耳绊传来那首熟悉的歌声:滚滚长江东逝去,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红。同时,我也有了读后的启示:蛮力永远不能计策。
煮酒论英雄读后感(篇5)
旭日东升,朝霞千里,煮一壶青梅酒,细品其味,不由得浑身舒畅,热血沸腾;
红日当头,骄阳似火,煮一壶青梅酒,细查其味,只觉得感慨万千,心中怅然;
落日余晖,晚霞映空,煮一壶青梅酒,细嗅其味,不禁得黯然神伤,处处忠骨;
月光如水,海阔鱼跃,煮一壶青梅酒,细听其声,禁不住轻声叹息,潸然泪下……
《三国》《水浒》,两部古典名著。它们吸引了中外各色各样的人们去阅读它。从三国的桃园三结义、晋朝统一天下,到水浒的一百单八将结义、后又一一丧生。读到这,又有谁不会感动,又有谁不会觉得无奈呢?悲壮的历史,描写了一段壮丽的史诗,也葬送了一个又一个,一群又一群英雄的生命。
论英雄,谁是英雄?古往今来,淡淡的日子,并非没有留下英雄们一段又一段令人讴歌的故事。但这段令人悲愤令人扼腕的历史,已经冲淡了它本身,冲淡了它曾经记载过的英雄。这种英雄,总是出现在一种不该出现的环境中——不是天下分割,就是奸臣当道。多少人,为了能够位极人臣,不择手段的陷害、坑杀别人?多少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和财富,不思后果的将那些英雄好汉们,那些他们嫉妒的英雄好汉们斩草除根。你以为你们根深蒂固吗?你以为你们了不起吗?当天黑时,必有阳光瞬间起航;当黑暗时,定有光芒万丈放光!
青梅煮酒论英雄。说英雄,谁是英雄?水浒那一百单八将,三国那保留下赫赫战功的将领,不都是英雄吗?虽然他们之中,有些战死沙场,有些遭人陷害,有些更是死于非命。但这又有什么呢?历史虽然冲淡了他们的花名册,但在人们心中,他们永远是英雄,可以为黑暗带来光芒的英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说英雄,谁是英雄?论英雄,谁是真英雄?是你们!为国家献身的你们!当天黑时,必有阳光瞬间起航;当黑暗时,定有你们放出万丈光芒!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煮酒论英雄读后感(篇6)
或许关羽是有些骄傲了,它还尤其对他那副美髯自豪不已。这的确是一个缺点,但更是他的一个个性,一种人格魅力,让我们敬仰,尊其为英雄。就像那个凶孟德张飞,太凶猛了。孟德有点傻,这让人觉得有点傻。他只知道如何向前冲。他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但张飞不是英雄吗?长坂坡上一声巨响,吓得数万曹兵动弹不得。当然,张飞是一个英雄,孟丰富了他的英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正是猛把张飞塑造成了一个独特的英雄。
关羽和张飞是英雄。他们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他们不像刘备和曹操那样简单,他们有着如此深刻的计划。他们心里很简单,就是跟着大哥打天下,他们不用伪装自己,可以尽显自己的本色,不管是缺点还是优点,所以他们是英雄。就像后人岳飞一样,他的内心很单纯,就是要收复宋的山河,而不是集中精力在朝廷的公开斗争上。结果,他成了英雄,却失去了生命。
似乎很少有英雄能善终,而杀死他们的往往是英雄的清白。单纯的英雄总是斗不过心计深重的政客,让人不禁扼腕悲痛。
煮酒论英雄读后感(篇7)
历代英雄,哪有不好酒之徒?读完这本书,更让我领略了一下他们的英雄气概。先说楚霸王项羽与汉高祖刘邦的鸿门宴。酒宴之上,项羽由于自己的居功自傲,心慈手软,而不听范增的劝告,放弃了亲手杀死心腹大患的机会。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本也想帮助项羽暗杀刘邦,但没有成功。项羽有勇无谋,导致自己拱手让江山,最后在乌江含恨自刎。楚汉相争,项羽.刘邦皆为英雄。时迁三国,魏国曹操,蜀国孔明,吴国孙权……又何尝不为英雄?就像书中的“火烧连营”,刘备急于为义弟报仇,不惜倾国攻打吴国,但因双方对峙不下,刘备在高山之上布下五百里连营,却不料犯了用兵大忌,被吴国反抓机会,用一把大火烧成一片废墟。还好孔明及时接应,否则后果不堪预料。
男儿虽勇,但女儿也不会示弱,宋代女英雄穆桂英,她亲自挂帅出征的事迹至今还成为美谈。
英雄人物给予我们许多“英雄道理”,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人生中必定会有成败,只是有的成败给人教训,有的成败决定前途,有的成败却能主宰命运。想成为英雄不难,只看你敢不敢拼搏。人生能有几回搏呢?不去拼搏,何来成功。
我,是一个女孩。虽不会像武松那样“千杯不醉”,也不会像乔峰那样豪情痛饮,但我热爱浓郁的酒香。就像在酒香中品完这本诠释英雄的书一样,让我的生活也充满“英雄气息”,让我可以对着浩空皎月说:“煮酒论英雄,同予者何人?”
煮酒论英雄读后感(篇8)
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这些东汉末年赫赫有名的起义领袖,在战略家曹操眼里,均是碌碌小人,算不上英雄。而他,却对当时寄人篱下、无兵无地的刘备情有独钟,甚至说出“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如此惊世骇俗的言论。青梅煮酒论英雄也因此留名千史。
有人说,曹操错了,真正的英雄不是刘备,而是他手下的诸葛亮、庞统、关羽、张飞、赵云等人,他们有的神机妙算、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有的武艺高强,智勇双全,叱咤于风云之间。他们都是不世出的人才,刘备只不过是一个穷卖草鞋的,却幸得贵人相助而已。
事实果真如此吗?
诸葛亮,“卧龙先生”。“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白帝托孤;借东风天公作美,空城计独一无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他也是被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求贤若渴的心情所感动才出山的。如果不是刘备,他很有可能当一辈子的诸葛村夫。所以,诸葛亮是幸运的,幸运的遇到刘备这样的英主让他有大展才华的机会。若是碰上孙权,江东的文臣那么多,周瑜又心胸狭窄,诸葛亮何时才能出人头地?庞士元便是最好的佐证:他虽得鲁肃力荐,在世上也享有盛名,却最终也只得在刘备处落脚;若孔明碰上曹操,想施展才华就更难了。曹操身后的谋士,数不胜数,就连曹操自己也是个大谋略家。所以说,诸葛亮是不世出的人才,而刘备则是发现并重用人才的英雄。
赵云,武艺高强、义薄云天,一身银白色的盔甲更是尽显少年英气。他单骑救阿斗,面对曹军气势汹汹的部队,毫不退缩,单枪匹马,冲锋陷阵,忠心耿耿,如入无人之地。论武功,刘备定比不过他;论才智,刘备也甘拜下风;论勇气,刘备被曹操吓的筷子掉地。所有的一切,赵云似乎都略胜一筹,可为什么他还对刘备绝无二心呢?因为刘备比他会用人,而这一点,正是才子与英雄的差别。
刘备大智若愚。他懂得无为而治,懂得如何让手下的人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能力;他懂得民贵君轻,懂得如何收纳民心、聚敛人气。真正的英雄不一定做得最好、说的最妙,但他一定能将做的做好、说的最妙的人团结起来并让他们忠心耿耿的为自己服务。正如汉高祖刘邦,他只不过是一位平民,但他能让张良、萧何、韩信等忠心为他效劳,所以他成功了,他缔造了西汉王朝。他是英雄。
现代社会缺乏的是人才,更缺善于领导人才的领袖。我们需要更多像刘备一样的英雄在社会中起中流砥柱的作用。
煮酒论英雄读后感(篇9)
《煮酒论英雄》这一篇绝世妙文把他们两人的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其中有一个细节是:操以手指玄德,然后自指曰:“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篇【1】:煮酒论英雄读后感这个寒假,我读完了四大名着中的一本,书名是《三国演义》。书中的故事和传说构成了一部让人津津乐道、永不厌倦的历史书。
这本书生动有趣地描写了东汉末年至晋朝统一时期的一系列故事。故事中刻画了近两百个人物,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三国演义》里让我记住了许多英勇威武的人物,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狭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赤膊上阵的许褚、抬棺上战的庞德、阴险狡诈的曹操、软弱无能的刘禅、仁慈宽厚的刘备……,其中,最让我敬佩的是诸葛亮。
诸葛亮在烧新田、骂王朗、规划空城、用妙锦斩魏延等一系列策略中,展现了他超凡的智慧。可他也并非神仙,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丢失了街亭、柳列城两个军事重镇,一出祁山失败,自己也被降职。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
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别人和自己不犯错误,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一次考试没考好的分数而灰心、气馁,更不应该为自己取得的一点点小成绩而沾沾自喜。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实改进的地方。
读完一本《三国演义》,不禁感叹历史潮流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之大势,祖国和平统一,人民才能安居乐业。《三国演义》真的为读者生动活现地演义了一个个历史故事,也让我从中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难怪人们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
篇【2】:煮酒论英雄读后感这一个文章的标题想必是很多人都会很熟悉的,它的出处是出于《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曹操外出见青梅挂满了枝头,望去觉得很美,忽然想到了“望梅止渴”这一成语典故.
恰逢此时又是煮酒的佳节,他就心生一念,何不邀刘备来共饮,借此机会也可试探一下刘备,看他有无称帝和自己共争天下的野心.刘备如约而来,酒席宴上,曹操问天下英雄有哪些,刘备随便答了几个,可都被曹操否定了,相反曹操则认为天下英雄唯有自己和刘备两个人而已.闻此言刘备惊得筷子落地,正逢此时窗外雷声大作,刘备从容的拾起筷子,借口害怕雷声才惊落自己的筷子,这才遮掩了过去,消除了曹操的怀疑.
这则章节和故事是《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读的,就因为它被描写得很具有文学的趣味,意境很美也很有诗意.看中国古代文学史我们不难知道,曹操是建安时期著名的大诗人,其诗更有“建安风骨”的美称.他邀刘备来饮酒是想考验刘备,这点是无疑的.
不过于此同时这也显示了他诗人的本色.青梅着在枝头,望去景象已经是很美,可以说是赏心悦目的.此等美景激发了曹操诗人的豪兴,想要赋诗一首,但一时间诗思不来,只好暂时作罢,若用青梅煮酒,那当更能突显英雄的本色,所以才有了这一段与刘备的共饮与聚会.
我对**不是很喜爱,这可能是由于个人的偏好吧,《三国演义》的其它章节虽然读过了,但觉得没有什么印象和回味,唯独这一节我却是很喜欢的.对我而言,它是**中最有诗意的回目和章节.
也正是由此节,不能不让我们联想到曹操,他是三国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军事家.**毕竟就是**,它是可以虚构的,但作者罗贯中的尊刘贬曹倾向实在是很严重的.所以曹操被描写成了反面的人物,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代的奸雄.
这从影视评书和戏曲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所以人们就人云亦云地认为曹操是奸雄了.另一个原因是人们对《三国演义》的熟悉和喜爱毕竟远胜于《三国志》.文学的影响有时会超过和左右历史于此可见一斑.
人们对于曹操的认识由于**的影响虽然是有曲解之嫌,但是依我看这也没有什么关系的,我们不是专门做学问的学者何必当真呢?**也原本就是共人消遣的和休闲娱乐的,只要快乐那样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今天我们实际生活当中许多俗而**的人呼朋引类地聚在一起,推杯换盏高谈阔论,往往也自命为煮酒论英雄.这一则也可以想见这典故影响的深远和广泛了.其实说这话的人也未必就知道这典故的出处,或许也有知道的.
结果是往往自命不凡,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更是飘飘然,然飘飘了.在醉意朦胧中都认为自己是大英雄,借英雄的豪气还想在多喝几杯.实际上真正的英雄确有着他独具的品格,胸怀坦荡,腹有良谋,行侠丈义,智勇双全,试问当世真能做到者又有几人.
英雄不是嘴上的空话,不是凭空的幻想,不是醉意朦胧里的豪言壮语,他是一种优秀的品格,这种品格是超凡人的,一般人难以企及的精神境界.
现代是科学昌明的时代,酿酒业也发达了,也许再也不用青梅来煮酒了.我们谈到青梅煮酒有些印象依稀了,实际上是有名无实了,只留给了诗人的某些诗意的想象和美学的熏陶.不具备英雄资格的人却来煮酒论英雄,实在是有些僭越古人之嫌.
不过在酒席之中能够陶然地忘却了现世的烦恼来充一次英雄也无妨.我想这也是我们现世生活的一部分,苦中也有乐.不妨开怀畅饮,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什么不尽人情的话和不尽常理的事在这里都可以尽情的诉说,这酒桌的聚会简直就成了另外的娱乐逍遥的小世界.刘伶的死便埋我的精神虽然未免有些放浪于形骸之外,但这也是尽人情的一种表现,是一种旷达的风度.
俗语说饮酒不醉才为高,多喝酒,喝个酩酊大醉于身体不益,喝酒过量也容易误事,此种事情屡见不鲜,要引用例子真是不胜枚举.以煮酒论英雄的气概饮酒并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但问题是拿了这个作为了借口,成为了不可救药的酒徒与酒鬼,不问世事,枉费了光阴,践踏坏了身体,那可真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古人的酒酒精含量少,即是所谓的度数低,不比今日的白酒那样的猛烈,所以古人于喝酒之余还可以对诗赋词弹琴流觞尽雅兴之乐.
今人在喝醉上断不可盲目的效法古人.
另一则对煮酒论英雄想到的是人们对于英雄的向往.我想向往英雄的境界也是我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吧,这从武侠**的广受欢迎中可以看得出来.而这一则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段落尤其是写得精彩,让后世的人在闲适中也能增添一些精神的悦乐.
从这一点来说这典故真是大有裨益了.
每当回想这个典故的时候,自己也好象回到了从前,一想起那时三五知己友朋,会聚在一起,放谈高笑,引酒作乐的情景,真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一种豪兴往往会不自觉的涌上心头.好**好的文学作品好的典故能够耐人寻味的地方,于此也可见一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