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最新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精华12篇)#】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在看了作者写的作品之后,让人深深佩服作者的文笔。 写读后感能够让我们记录下自己的阅读历程和成长经历,有没有优秀的作品读后感范文?好工具范文网已经为您整理出一篇符合你需求的“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文章,您可以尝试应用本文内容或许能为您提供有效的帮助!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篇1)
《月亮与六便士》
看到知乎上有人这样评论:这世界上有一些人,是没办法用世俗的观点去定义的。
断断续续看了三个晚上,其实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之后发现书中主人公是以高更为原型,便特意去百度了下。
有的艺术家的一生的确很神奇,正好衬托出我们这些“愚蠢的人类”,可能正是因为人类的躯壳无法容纳得下如此天才且张扬的灵魂,因此他们才会表现得如此怪异。这样让人又爱又恨的角色,的确是世俗的观念所无法评判的,之前有艺人爆出私生活混乱,大伙儿齐声骂其渣男,并纷纷表示再也不听他的作品。现在想想,如果他确实是一位有才能的艺人,那么他的才华就不该与他的人格一样一起被贬低。。。(当然这是题外话,毕竟我没接触过他的作品也没看出来他的才华)
其实吸引我的不是高更而是梵高,以前跟别人讲起还会说喜欢梵高的画,看了这书之后再也不敢妄加评论——毕竟这位大师的作品不是我能够得到的,如果我说所谓的喜欢,那跟书中主人公妻子的那句“它们极具装饰性”的评论又有什么不同?
还是应该怀有一颗敬畏之心,对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位有才华的人。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篇2)
虽然作者一直在说斯朱兰的一生很悲惨,但是我觉得对于他本人来说,他最终得到了他灵魂所需的安宁。穷困潦倒的生活只是在别人眼里很悲惨,如果斯朱兰本人不在意,再艰难困苦又如何?没有多少人能够有勇气不顾一切的去追寻梦想。
斯朱兰最初抛妻弃子去巴黎只为了画画,那时他的可恶也许只是他在宣泄对凡俗事物不满的情绪。他也的确很深的伤害了爱他的人。但他原来的妻子在他死后对他已经很有名的画作评价说很有装饰性,想来也很可笑,这样的一对在一起过日子想必也是很煎熬。爱上他义无反顾的跟他走,后来又自杀的司卓夫太太,虽然结局悲惨,但毕竟她也是个按自己心意生活的人,一切也都是她自己的选择……这样说她好像跟当时的斯朱兰一样可恶,但我还是认为,她就像是一朵花,在斯朱兰那里绽放过,她自己应该不后悔的吧?她宁愿选择自杀也不愿回到深爱她的德克身边,她也是和斯朱兰一样决绝的人。德克十分爱惜斯朱兰的才华,也真的很善良,对斯朱兰那么好却被他和自己深爱的妻子伤害,希望他离开伤心地之后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斯朱兰后来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差不多算是与世隔绝的地方,感觉那时的他没那么讨厌招人恨了,也许是他在那里可以安心做他想做的事了,所以对周遭事物没那么多不满了吧?而且也有了些许柔情,虽然只是一瞬间的表现,但我觉得他是爱他后来在大溪地的妻子的,她给了他想要的宁静。
书中作者对事物人物的描写真是超级棒的!画面感很强,比如对斯朱兰和德克的描写,让我脑袋里就有这样活生生的两个人,对环境的描写也真的是让人感觉身临其境,非常经典!很值得读哦[可爱]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篇3)
上帝的磨盘转动得很慢,但却磨得很细的意思:
通俗地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上帝的磨盘转动得很慢,但却磨得很细。”的出处:
毛姆 《月亮和六便士》
释义 :
六便士是英国价值最低的银币,代表现实与卑微。月亮是在此世上遥不可及的形体,你可以赞美却无法亵玩它,代表了崇高。它们都是圆形的,闪闪发光,却被赋予了南辕北辙蕴意。
思特里克兰德太太出身不凡,喜欢在自己的幽闺里设宴招待各式文人,以待提高自己的文学素质。姐夫是一位上校,丈夫本来也在银行工作,他们之间的相处互相敬爱,极少摩擦。
也就宛如大多数女性渴望的那样,思特里克兰德太太过上月亮般的生活,养尊处优,人人都可看到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每日只需流连在灯红酒绿的宴会上,思考自己是否是宴会的主角,能够再用文学的气质为自己添染上更高的光环。但是这种安详宁静的快乐常常隐匿着一股惊惧不安的势流。在不留神处往往让人万劫不复。脆弱得如履薄冰。
为了使灵魂安宁,一个人每天要做两件他不喜欢的事。但思特里克兰德先生的灵魂早已被恶魔吞噬,所以他从来不屑于做讨好别人的事。 他很穷,穷得只能够住在一座破烂的小楼,多年没有粉刷过的,龌龌龊龊,连他穿的也没有一件东西不是肮脏、破烂的。很难想象,在不久之前,他曾经住在一栋别墅里消暑。
六便士般的生活把他折磨得不成人形,乱蓬蓬的胡须底下,他的头发也非常长;但是最令人吃惊的变化还是他的极度削瘦,穿的仍然是五年前作者所见到的那身衣服,只不过已经破破烂烂,油迹斑斑,而且穿在身上晃晃荡荡,仿佛原来是给别人做的似的。 虽然这种生活被许多人所不齿,也没有太多人记住他,只是在偶尔需要画人像的时候,让他接几个钱,但是他只是置身于这个社会于以外,没有人能够打探到他灵魂的行踪,而且他对于这个社会有机体的不屑一顾,多少给人一些虚幻的好奇。
施特略夫是一个蹩脚的画家,但并不代表他缺乏艺术的嗅觉,他一直敬重思特里克兰德先生的天赋异禀,即便在所有人不理解的情况下,即便在思特里克兰德先生多番冷嘲热讽下,他亦然如此。 思特里克兰德先生害病甚危,他二话不说,把先生接往自己家里,不但把自己的工作全部撂下,整天服侍病人,大夫开了药,他总是连哄带骗地劝病人按时服用,尽管他的收入一向只够维持夫妻两人的生活,从来就不宽裕,现在他却大手大脚,购买时令已过、价钱昂贵的美味,想方设法叫思特里克兰德先生多吃一点东西,与其说故纵欲擒,还不如说他是一个傻子,习惯对别人好的傻子,总是把别人的事情揽成自己的事情,天底下有那么多舒心的工作,他偏不要,倒捡起了一个无心的怪物。施特略夫实在是个大好人,好到连自己的妻子也双手奉上,只是那个无心的怪物只是一个艺术的伟人,没有良心,没有灵魂。在事情发生以后,他只是以旁观者的角度去静观,不动声,不作为,一切皆认为是施特略夫咎由自取。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篇4)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抬头却看见了月亮。
——题记
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一本关于理想和现实的书。月亮代表的是遥不可及的理想,而六便士则代表现实生活。理想和现实就像是一对矛盾体,人们都说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或许很难找到这样一位坚定执着的追梦人。在作者毛姆笔下,却刻画出了这样一位清流般的主人公。他对天上的月亮神魂颠倒,却对脚下的六便士视而不见。他尝试着用画笔谱写出光辉灿烂的乐章,倾尽全力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上。现实社会中,在众人为了自己的名誉,地位,财富忙碌的时候,梦想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不值一提。大多数人最后所成为的,并非是他们最想成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为的人,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迫于生活的苟且与无奈。每个人都有梦想,可是逐梦的路上总是少不了艰难险阻,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与能力去追逐梦想。如果有一天,当梦想照进现实时,请别忘了停下你匆忙的脚步来看看它。
其实月亮一直挂在高空,六便士一直躺在脚下,抬头仰望还是低头俯瞰,取决于你自己。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篇5)
掩卷,说不出的五味杂陈,《月亮与六便士》的名字起的真贴切,大部分人一生免不了俗气,是因为放不下那六便士,月亮便永远成了记忆中心头曾经出现过的一抹白光,虽然感觉可悲可叹,但这就是人生的几乎大部分真相,所以自始至终,我都是理解、羡慕并嫉妒着斯特里克兰,为了遥不可及的月亮,放弃了手边的六便士,最终在光芒中绽放,然后凋零,生而无憾。
但换位思考下,我若是她的妻子,我愿意接纳他的离开和追逐之路;
可作为布兰奇,我却没有办法不试图去征服这个让人疯狂的爱上的混蛋,这种混蛋一般都有着超级魅力,让人欲罢不能;
而阿塔,平淡的与他相伴,做他最安静的欣赏者,看似最幸福,但斯特里克兰这种人,注定不属于任何一个女人,不要试图去留住他。
所以每个人有不同的月亮和六便士,像文章最后的几段故事,印象深刻的是那位卓尔不群的医生亚伯拉罕,他放弃的六便士,或许就是留下来的那位顶替了他的位置的医生的月亮。
月亮和六便士如何取舍,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当你站在月光下的一刻,你的心就会清楚的认出,这是你的月亮,值得放弃世间所有的便士而去追逐的月亮。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篇6)
几乎是一口气看完。毛姆的写小说的本领登峰造极,一条条线索清晰流畅,从不同侧面描绘出一个抛弃世俗的天才的形象。全文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展开,让读者跟着他的好奇心一点点深入探索斯朱兰奇特的一生。
天才悲惨的人生我们并不陌生。他们用种种不疯魔不成活的活法让人们感叹、敬畏。很多故事都是这样讲述的:他的童年、他的爱情、他的失败、他的死亡。作者会虚构出他说的话,他的心情,他的痛苦,他的希望,以增添故事的合理性,让读者理解并赞同书的主旨。而这本书却不是这样,斯朱兰的话很少,模样也始终如一,写得更多的倒是作者的疑惑、愤恨、好奇、同情。斯朱兰的故事编进了作者的人生经历,随着自己阅历的丰富,他理解到人性的复杂。看他对每个人物态度的变化就能感觉到他对每个人、每种活法都怀着深深的理解和同情。特别是对斯朱兰,这个被所有人厌弃的天才,他除了同情还怀有敬畏。他没说世人对斯朱兰的憎恶是错的,却谨慎克制地提出,不要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评价他人。有的人看重财富地位,有的人看重爱情,有的人看重才华,有的人看重梦想。这些无可厚非,上天赋予给每个人不同的禀赋,每个人选择不同的生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就像船长说的那样:我跟他追求的是同一样东西,是美。我也是艺术家,我也满腔激情。他的手段是绘画,我的是生活。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篇7)
“我告诉你,我必须画画。我身不由己。一个人掉进水里,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没关系,反正他得挣扎,不然就得淹死。”
这是我在《月亮与六便士》里最喜欢也是感触最深的一句话。
世上人这样多,总有几个幸运又不幸地被上帝选中成为天才。天才一定或偏执或奇葩。他们总不能和普通人一样普通,那样也不是天才。
斯特里克兰是这样的一种天才。不是从小一直与众不同,而是突然某一天决定背叛整个生活。他不穷困潦倒,也不是郁郁寡欢,可能是名为使命的火焰突然燃烧了起来,他被魔鬼抓住了灵魂。
掉进了河里就是要挣扎,不管你会不会游泳。斯特里克兰其实是身不由己。
跳出舒适圈,突兀地掉进黑洞。他什么保障的铠甲都丢失了。穿破旧的衣服,吃到手的食物,不顾及环境好坏,连生理欲望他都想办法抵挡。他扑向画画,犹如快饿昏的狼扑向带血的生肉。
斯特里克兰逃离前半生的圈子,被世人定义为一个抛妻弃子和小三私奔的渣男。流言蜚语入他的耳,但都被轻而易举地过滤开。用世俗道德来看,他无情冷酷自私残忍得要命,简直是现代男人最好的反面教材。很多人这样以为,并且口诛笔伐。而我只是在看一个天才的故事,所以不痛不痒。但到后半截,我几乎哭出声。
书中的第一人称说斯特里克兰可怜,善良得过分的荷兰人德克也如是说,我也这样想。
逃离既定的一切,需要多大勇气?克服生理心理欲望,需要多大勇气?与整个世界的不理解为敌,需要多大勇气?
当斯特里克兰来到塔西提的时候,他好像瞬间变得平和懂人性。但第一人称告诉我们他没变,斯特里克兰还是自私无礼残忍冷酷污迹斑驳的潦倒画家。或许是塔西提小岛上原始的亲切使他看上去不那么刺人,但他还是他,一成不变。
在斯特里克兰失明的那些日子,他静坐着看画的时候,脑袋里在想什么呢?我想他什么也没想,就像《瓦尔登湖》里的梭罗一样,微笑,仅仅觉得自己幸福无涯。
或许对后人来说,对世界来说,斯特里克兰被付之一炬的最后的作品都是一个巨大的惋惜的伤口,但我相信美一定藏匿在昙花一现中,而不在永恒里。遗憾,能查漏补缺。
最后来说点现实意义吧。
虽然多数人以为《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月亮代表理想,便士代表现实,但只要经过调查就会发现书名和书中内容的关系真的不大。毛姆起这个名字只是个偶然。(百度可求证)但这么多人如是想,说明了一件事:当今社会仍有无数人为理想与现实的不平衡而烦恼。
个人之见,现实是要落在眼里的,理想也是要放在心中的,矛盾不可避免,但比重要分清。选择理想固然美好,屈服现实也未尝不可。对于斯特里克兰,他选择了理想,不是因为理想崇高,是他的白月光,而是因为理想是他最想要的。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无论是选择理想还是现实,只要它是你真正想要的,那就不惧艰险负重前行吧。
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无法享受只有天才才能获得的荣耀,但也无需忍受只有天才才有的孤独和痛苦。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该来的迟早会来,别嫌太晚。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篇8)
看完很是震撼,虽说早就知道是以高更为原型,也没先去了解高更本人,从未知的角度,抱着好奇之心去了解小说主人公,在翻阅的过程中也找出与文章内容契合的高更作品细细体味,在作者描述下的他的精神世界和他的作品感受到斯特里克兰(高更)的伟大!
其结局并不让人意外,作者前期描述的对话和对斯特里克兰内心世界的揣测预示了那座海岛,星辰,大海……以及斯特里克兰悲戚而伟大的死亡。
很有感触,可以说是理想与现实的较量,我总结是灵魂与世俗的较量。作者描述的那种无形的力量,邪魅缠身,很神秘很有力量,是一种执念,最让我感到印象深刻。
在读的过程中,精彩之处常常看其他人的评论和感悟,就像与许多人交流。有的人分析透彻有深度,有的人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同身受,有的人愤愤不平,有的人同情理解,有的人观点与我达成一致,有的人的想法我不苟同……完完全全读下来,收获很多。
看的很慢,平时坐车时,晚上睡不着的时候,排队等候的时候……积累下来发现自己竟然能够用这些零散时间读完一本书,读完这么多字。真的是,很好啊。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6
毛姆在小说中深入探讨了生活和艺术两者的矛盾和相互作用。小说所揭示的逃避现实的主题,与西方许多人的追求相吻合,成为20世纪的流行小说。
“毛姆以高更为灵感所写的小说《月亮和六便士》,毫无疑问杜撰超过事实。”“在接下来的十年里,高更认为他最终能够享受成功的果实,让一家人团圆。”对比小说与现实可以发现,高更对绘画的追求有其因果关系和过程发展,而思特里克兰德的出走则非常突兀和过于激烈,再加上作者利用虚构的情节和叙事手段上的技巧,就塑造了一位不通人情世故和不食人间烟火的所谓纯粹意义上的艺术家。比起高更的出走,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的出走完全不符合现实的逻辑,对于读者来说更是不可理解。其实这里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可以说明毛姆如此写作的目的。即毛姆自我欲望的虚拟满足。
六便士是当时英国货币的最小单位,有个朋友跟毛姆开玩笑说,人们在仰望月亮时常常忘了脚下的六便士,毛姆觉得这说法挺有意思,就起了这个书名,甚是开玩笑的语气。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则是现实的代表。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篇9)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月亮和六便士》是一部由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赛特·毛姆创作的长篇小说,于1919年出版。
主角斯特里克兰的原型为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他们的人生经历有许多相似点,如:同为画家,曾经都是经济交易员,都抛弃了家庭去追寻自己的梦想,余生在塔西提度过。
标题的含义很简单,月亮是我们的梦想,六便士是我们实际生活。
先主要介绍一下内容:主角斯特里克兰是股票交易员,有老婆,两个孩子,过着中产生活。一天毫无征兆的离开了伦敦,去巴黎。他在那过着穷苦生活,画画,用文章的话形容是:像被魔鬼上身了一样。这个魔鬼当然是他的理想。
他后来离开巴黎,到了塔西提,和土著人结了婚,余生在那里过隐居绘画生活。
这里的情节让人有些想不通,他为什么要抛弃这样的幸福生活,要去过穷苦日子,他的回答是:我只是想画画,有什么驱动我去画画。对于他来说,画画是他一种精神的追求,是他的理想,只要能画上画,他宁愿过苦日子。“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欢的环境里,淡泊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与此相反,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镑,娶一位美丽的妻子,就是成功吗?我想,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这段话已经足够解释他这样做的原因了。
但是有人肯定要问,就算这是他想要做的,万一他失败了怎么办?人生的道路各不同,绝大多数人会选择宽阔平坦的康庄大道。然而,看起来好走的路不一定能通向真正的幸福。当然,选择难走的路,也不一定会有收获。然而,和只能获得些廉价的幸福的康庄大道比起来,相对艰险的小路上往往能找到别处所没有的宝物。追求幸福的足迹,本身就是幸福啊!
斯特里克兰的最后一幅画是他在临终前画的作品,小说中将这幅画描写的非常神异,这点文字给人的震撼也是很大的。他的这幅画,在结局因他的要求而被烧毁,这是他毕生的理想,作者认为,这幅画的境界是他的愿望,他完成了他的梦想。所以我认为这对于主角来说,这并不是一个悲剧,而是一个好的结局,人的最大理想完成了,那么他就得到了幸福,无需低头看着满地的六便士,已凌驾于月亮之上,死而无憾。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篇10)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向了月亮。月亮代表着理想,六便士代表着现实。单看这个书名就引发了我对这本书的好奇!
这本书讲述了一位原本有着体面生活的**经纪人“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 抛妻弃子,离家出走,颠沛流离,不顾一切的只为追求自己的理想“画画”。而最终死在了一座偏远小岛上的故事!
书的主人公“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是个让人匪夷所思的怪人,当读到书的一半时。你会对他感到困惑、好奇和愤怒。思特里克兰德原本是一个过着丰衣足食,体面富贵的**经纪人。
他是个上流社会的人,他的妻子优雅迷人。一双子女也是聪明伶俐,乖巧懂事。真可谓是事业有成,家庭和睦了吧?
可谓是“人生大赢家”了吧?这是我们大多数人理解的“成功人士”,也是我们许多人渴望和追求的完美人生。我们忙碌一生,奋斗一生,辛苦一生难道不就是为了这些吗?
可这些美好的事物在他看来就是三个字“无所谓”,他果断毅然的选择了离开,选择了自己的理想“画画”!书中当思特里克兰德抛弃一切出走时,他的太太悲痛不解的这样说到:“他要是因为女人离开这个家我倒还能接受,可他竟然为了画画我真是不能理解,他已经不是一个十八岁正好学画画的小伙了”,这句话强烈直接的说明:
“理想在现实的柴米油盐,妻儿老小中来说是遥不可及的地方,是虚无缥缈的存在”。
但思特里克兰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在乎。他脑子里只有绘画。旁人的不解和困惑他当看不见,无数人的咒骂和唾弃他当耳边风。在别人眼里,他自己的灵魂似乎被魔鬼控制着。他控制不了自己。
他麻木无情的奔向了远方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画画”。
可是他的画画技术和他追求画画的狂热梦想仅不成正比,他的画没有任何技巧,粗陋不堪。他想看什么就画什么。他的画被认为是一个笑话和一堆垃圾。但思特里克兰,一朵不同于普通人的奇葩,只为绘画而画,不为他人而画!
几年间,他从法国巴黎一路困难重重的画到了远离繁华的偏远小岛“塔希提”,他娶了当地的土著女人并生了两个孩子。他们一家四口住在这个小岛上,这是思特里克兰在地球上的天堂。全世界对他的困惑和仇恨在这里得到了安慰。这是他真正的家!天妒英才,几年后他死于麻风病,带着他的绝笔画在自己的小屋里共同燃烧焚尽。
他了无牵挂,像解脱了魔鬼的掌控一样释然。满足而又无畏的离去。
思特里克兰死后,他生前的画作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他自己也成了一位受到成千上万人钦佩和赞扬的艺术家。你可以在书的开头恨他,但在书的结尾却又爱又恨他!最后,我开始怀疑思特里克兰是否真的错了?
这已经达到了一种“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我们所不能分辨和评判的对于通常对错的程度。
到底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到底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失败?理想和现实到底该如何取舍?
--这是我读这本书时想明白的,也是很多人想明白的。这本书没让我失望,它给了我答案:“难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生活在最怡然自得的环境中,心平气和、淡泊宁静就是把人生糟蹋了吗?
成为著名的成功人士,步入百万年,嫁得如花般美丽,这是成功吗?我想这要取决于你如何看待人生的意义,取决于你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样的义务,取决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句对于“好”和“坏”的定义无比通透的话令我茅塞顿开,耳目一新。
事实上,无论是弯腰捡起地上的便士,还是选择仰望夜空中的月亮。一切都是可行的,没有标准可言,也没有对错可言。还是那话:
“这要取决于你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样的义务和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认为这是这本书的帮助和启发!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篇11)
《月亮与六便士》毛姆——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原型是与塞尚、梵高颇有酬酢往来的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
摘抄:“爱需要有自甘示弱的姿态,有保护对方的愿望,有乐于奉献的精神,有取悦别人的心理”
“我的性格有个缺点,就是无法真的讨厌能让我发笑的人”
“也许在潜意识里,我们很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看法去左右别人的行为,因而会憎恨那些不受我们影响的人”
“我有种奇怪的感觉,这仅仅是个躯壳,我面对的是一个出窍的灵魂”
“尼科尔斯是无法摆脱她的,就像前因摆脱不了后果”
“我想只有非常有性格的人,才会在发现别的生活方式更有意义之后,只经过半个小时的考虑,就毅然抛弃原本蒸蒸日上的事业。而事后从来不懊悔突然踏出这一步,那就更有性格了。”
“他就生活在这样的地方,全然不问世事,也已被世人遗忘”
“就像所有良家妇女,她由衷地认为真正体面得女人应该靠别人来养活”。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篇12)
有兴趣读这本书,是因为儿子看过之后对我说“看不懂”,于是我也试着看了起来。
起初的四五个章节,我也弄不清楚作者想要说什么,直到后来书中出现了斯朱兰这个人物,才确定要讲得是他的故事。小说有了线索,脉络就逐渐清晰起来了。
《月亮和六便士》这个书名起得非常有意味,是作者自己想要表达的一种思想,也是我们最近常常提到的一个话题,即梦想与现实;随波逐流还是返璞归真。
完整地读过这部书之后,我产生了一些疑问,想请教一下:
1.这本书中的斯朱兰,是印象派画家高更的原型吗?
2.斯朱兰抛家舍业去画画,是不是走火入魔3.斯朱兰最后画出了旷世之作,又为啥要把它付之一炬?
这些问题萦绕在脑海里,回想他的所做所为,他一生的奇异经历,他孤独凄惨的死状,都不同于普通的众生。
难道,他是一个披着人皮的外星人,误入人世。他说的话不多,留下的画不多,他这一遭走过,只为他自己,与世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