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李兰娟院士抗击疫情的故事3篇

2024-03-09 17:03:04 李兰娟院士抗击疫情 李兰娟抗击疫情 李兰娟疫情

【#实用文# #李兰娟院士抗击疫情的故事3篇#】我来分享一篇网络文章是关于“李兰娟院士抗击疫情的故事”,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文档处理是经常涉及的事情,遇上困难不要着急可以参考网上的范文。  通过读范文,可以提升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有相关的范文可以参考吗?我们将为您提供更多实用的信息希望您能够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李兰娟院士抗击疫情的故事 篇1

李兰娟被刷屏了!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这位73岁的女院士毫不犹豫地奔向战“疫”第一线,率先提出武汉封城。现在她和她的队伍在瘟疫的第一线奔走。这也是她2003年与非典,2013年与H7N9作搏斗后,又一次奔赴战“疫”最前线。

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生委员会高级专家组成员,绍兴籍着名传染病学专家。

前几天,记者采访了李兰娟的同事和乡下人,恢复了她这几天马不停地逆行武汉,勇敢地战斗着疫病的故事。

1月25日,正月初,柯桥区夏履镇夏履桥村,夏履东江如玉带穿村,江水清澈,错落有致的民居反映在江面上,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墨画。

晚上6点,浙江a牌照的车进入夏履桥村。下车的是李兰娟院士和她的恋人郑树森院士,儿子郑杰。

每年春节,她一定会抽家和亲戚团聚,吃团聚餐。不过今年这顿团圆饭,只吃了一个小时,全家人都赶紧回杭州了。

夏履桥村党总支书记邱建忠去看望李兰娟院士。精致的短发,亲切的笑容,还是熟悉的李兰娟,但她的脸上显示出疲惫。

这几天,战疫开始后,李兰娟一直在前线奔波。

1月18日,受国务院,国家卫生委托,她和钟南山院士等一行六人到达武汉,听了武汉方面的情况报告,看了现场。在武汉,李兰娟作为国家级专家,提出了对疫情的判断,尤其是武汉采取不进不出的措施,冠状病毒感染作为乙类感染病甲类治理等重要建议。

1月20日上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李兰娟和钟南山参加了会议。会议上,李兰娟提出了加强疫情对策和救治等的具体建议。

1月22日,她向国家建议武汉必须严格封城。次日上午10点,武汉市就实施了这一措施。

1月22日凌晨2点,她连夜从北京回到杭州。早上8点,她准时出现在医院门诊病房为患者就诊。

1月24日,她再次赶到北京,参加了。

科技部召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研究会议。当晚

就是除夕夜9点多,她从北京返杭,年夜饭是在机场吃的一份水饺。

夏履镇党委书记、镇长趁着李兰娟回乡的机会,前去拜访这位夏履乡贤,一番寒暄,交谈了半个小时,李兰娟院士三句话不离疫情。

“从李院士的话中,我们能感受到,抗击疫情刻不容缓。她与病毒在赛跑。”邱建忠说,往年春节,李兰娟院士一般都要在老家住上几天,今年很特殊,吃完团圆饭后,就又去为疫情奔波了。“她还再三叮嘱我们,叫家乡人民小心病毒,做好防范工作。”

李兰娟曾说,她是夏履的儿女,她的根在这里。

夏履镇党委宣传委员张成炳告诉记者,每年母亲节,李兰娟院士都会带着一帮乡贤名医聚集在夏履镇卫生院,为父老乡亲开展义诊。这个活动已经坚持了四五年。在李兰娟院士的关心和支持下,夏履镇卫生院与浙大一院也在开展业务往来。

柯桥传媒集团记者叶红曾经通过电话采访过李兰娟。“李院士很忙,通过相关部门帮忙联系后,她打电话给我。电话那头,第一句话是:‘你好,我是李兰娟。’一口绍兴味的普通话,让人感到非常亲切。李兰娟的微信名就叫‘夏履桥’。”叶红说。

李兰娟院士抗击疫情的故事 篇2

疫情,汉语词语,指疫病的发生和发展情况。较大范围内出现的较大型疫情有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甲型H1N1流感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等。一路范文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李兰娟院士抗击疫情的故事,供大家参考选择。

李兰娟院士抗击疫情的故事

李兰娟被刷屏了!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这位73岁的女院士毫不犹豫地奔向战“疫”第一线,率先提出武汉封城。现在她和她的队伍在瘟疫的第一线奔走。这也是她2003年与非典,2013年与H7N9作搏斗后,又一次奔赴战“疫”最前线。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生委员会高级专家组成员,绍兴籍着名传染病学专家。前几天,记者采访了李兰娟的同事和乡下人,恢复了她这几天马不停地逆行武汉,勇敢地战斗着疫病的故事。1月25日,正月初,柯桥区夏履镇夏履桥村,夏履东江如玉带穿村,江水清澈,错落有致的民居反映在江面上,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墨画。晚上6点,浙江a牌照的车进入夏履桥村。下车的是李兰娟院士和她的恋人郑树森院士,儿子郑杰。每年春节,她一定会抽家和亲戚团聚,吃团聚餐。不过今年这顿团圆饭,只吃了一个小时,全家人都赶紧回杭州了。夏履桥村党总支书记邱建忠去看望李兰娟院士。精致的短发,亲切的笑容,还是熟悉的李兰娟,但她的脸上显示出疲惫。这几天,战疫开始后,李兰娟一直在前线奔波。1月18日,受国务院,国家卫生委托,她和钟南山院士等一行六人到达武汉,听了武汉方面的情况报告,看了现场。在武汉,李兰娟作为国家级专家,提出了对疫情的判断,尤其是武汉采取不进不出的措施,冠状病毒感染作为乙类感染病甲类治理等重要建议。1月20日上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李兰娟和钟南山参加了会议。会议上,李兰娟提出了加强疫情对策和救治等的具体建议。1月22日,她向国家建议武汉必须严格封城。次日上午10点,武汉市就实施了这一措施。1月22日凌晨2点,她连夜从北京回到杭州。早上8点,她准时出现在医院门诊病房为患者就诊。1月24日,她再次赶到北京,参加了。科技部召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研究会议。当晚就是除夕夜9点多,她从北京返杭,年夜饭是在机场吃的一份水饺。夏履镇党委书记、镇长趁着李兰娟回乡的机会,前去拜访这位夏履乡贤,一番寒暄,交谈了半个小时,李兰娟院士三句话不离疫情。“从李院士的话中,我们能感受到,抗击疫情刻不容缓。她与病毒在赛跑。”邱建忠说,往年春节,李兰娟院士一般都要在老家住上几天,今年很特殊,吃完团圆饭后,就又去为疫情奔波了。“她还再三叮嘱我们,叫家乡人民小心病毒,做好防范工作。”李兰娟曾说,她是夏履的儿女,她的根在这里。夏履镇党委宣传委员张成炳告诉记者,每年母亲节,李兰娟院士都会带着一帮乡贤名医聚集在夏履镇卫生院,为父老乡亲开展义诊。这个活动已经坚持了四五年。在李兰娟院士的关心和支持下,夏履镇卫生院与浙大一院也在开展业务往来。柯桥传媒集团记者叶红曾经通过电话采访过李兰娟。“李院士很忙,通过相关部门帮忙联系后,她打电话给我。电话那头,第一句话是:‘你好,我是李兰娟。’一口绍兴味的普通话,让人感到非常亲切。李兰娟的微信名就叫‘夏履桥’。”叶红说。

李兰娟院士抗击疫情的故事李兰娟,女,1947年9月13日出生于浙江绍兴,感染病(传染病)学家、中国人工肝开拓者、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在抗疫第一线,最值得让我们关注的,是这位70多岁的老人李兰娟院士。我们从她的身上,深切感受到科学严谨的研学精神和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她也是连夜赶往武汉,投入到这场前途未卜的战“疫”中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江应安:“70多岁的老人了,真的是不分昼夜,她凌晨4点下火车,吃过早餐就接着开会。各个医院的专家、基层的管理者都要见面,把她对疾病的认识告诉我们。我感觉,这个老太太,真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这位由赤脚医生成长起来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正以最饱满的情感和对人民健康负责的责任心投入到抗疫最前沿,在他的不断发言中,我们看到她和她的团队最新的研究成果。根据初步测试,在体外细胞实验中显示:(1)阿比朵尔在10~30微摩尔浓度下,与药物未处理的对照组比较,能有效抑制冠状病毒达到60倍,并且显著抑制病毒对细胞的病变效应。(2)达芦那韦在300微摩尔浓度下,能显著抑制病毒复制,与未用药物处理组比较,抑制效率达280倍。她建议将以上两种药物列入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在抗疫第一线,70多岁的她忘我工作,每天只休息三个小时,当有人担心地问她时,她却淡然地说:“没问题,放心好了。家里人都担心我,其实我身体还是蛮好的。”我们用别的什么语言赞美她已显得苍白,只有在内心默默地为这位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的白衣天使和她的团队致敬。

李兰娟院士抗击疫情的故事春节是个阖家团圆的喜庆节日。然而,今年春节,却打响了一场战“疫”——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阻击战。暴发于湖北武汉的疫情,成了全国都在共同面对的一个大问题。要打赢这场阻击战,肯定少不了默默辛勤付出的人们。这里,我要致敬的人,就是被誉为“白衣天使”的医生。他们中,有再次“为民出征”的84岁高龄的钟南山爷爷和73岁的李兰娟奶奶,还有许多不知道姓名的好医生。医生是一份职业,但在这场战“疫”中,更是一种使命。我想说:“你们每天工作到很晚,甚至24小时都在工作。有的连喝一口水的时间也没有,因为那时生命是以秒为单位的。可能因为你喝水的那几秒,一个生命就从世界上消失了。所以,你们必须像长江、黄河那样一直不停地奔流,才有可能挽救一个又一个生命。这说明,你们是一群在跟时间赛跑的人!”一直坚守在战“疫”一线的李兰娟奶奶说:“什么是医生最大的快乐?看到那么多病人得到救治,把他们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快乐!”所以,我更想说:“你们放弃了和家人的团聚,而选择了做一个好医生,选择去靠近病人,更是选择了帮助祖国。你们是祖国的骄傲,祖国为你们自豪!我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李兰娟院士抗击疫情的故事 篇3

2020年注定是永载史册的一年也是对于全中国人民来说意义非凡的一年,2020年1月全国打响了轰轰烈烈的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整个中华大地,中华儿女再次团结在一起共同面对这场严峻的挑战。以下是本站分享的李兰娟院士抗击疫情的故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李兰娟院士抗击疫情的故事

她是李兰娟,从2003年抗击非典,到2013年防控H7N9禽流感,再到此次阻击新冠肺炎疫情,始终冲在第一线。当年逾古稀的她摘下口罩,脸上压痕清晰可见的照片令人动容。

他是张伯礼,推动中医药进方舱医院,探索中西医联合诊治。在武汉做完胆囊摘除手术后,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他是黄璐琦,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率领第一支国家中医医疗队奔赴武汉金银潭医院并接管一个重症病区,在武汉抗疫一线坚守至今。

她是乔杰,2月1日到达武汉后,带领团队与兄弟医院、当地医院团结协作,仅用30多个小时便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组建起危重症病房,并开始收治患者。

他是仝小林,除夕当天便率队紧急奔赴武汉防疫一线,深入走访定点医院、重症病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隔离点,不断优化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的中医治疗方案。

他们分别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白衣战士。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们挺身而出,不顾安危带领团队与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在抗疫主战场发挥领军作用。

他们是院士,也是战士。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所指出的,在湖北和武汉人民遭受疫情打击的关键关头,广大医务工作者坚韧不拔、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展现了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展现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

让我们走近几位奋战在湖北保卫战一线的院士,听他们讲述抗疫故事,感受那医者仁心、大爱无疆。

李兰娟院士抗击疫情的故事

多少感人的故事在我们身边上演,多少我们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可能从此远离,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争当中不仅仅男儿冲在第一线,女性的光辉同样闪烁在祖国这片炙热的大地上。有李兰娟院士早已不再年轻身处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是我们国家的顶梁柱,国之重器,同样也有叫不出姓名的无名英雄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上,每天高强度的工作是我们常人所不能想象的,即使是我们身边的社区防疫巡查人员也同样有女性的身影,有的年纪也已经很大了,也有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女孩,我们能看到原本爱美的女孩子为了抗击疫情的工作将自己的长发剪断,也看到多少医护人员累倒在工作岗位上。为了保卫我们这个国家,尽管这不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战争。但在这场特殊的人民战争当中,我们的半边天依然站在老百姓的身前为我们阻挡病毒的入侵护佑我们的百姓,忽悠我们身边每一个人。

请我们记住这每一个瞬间,你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但你们的功绩将永世长存。

李兰娟院士抗击疫情的故事

在全民抗“疫”的关键时刻,我们迎来了第110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和各条战线的广大妇女同胞表示诚挚的慰问,向全国各族各界妇女同胞致以节日的问候!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关爱疫情防控第一线和各条战线的妇女同胞,大力宣传防疫抗疫一线的巾帼典型,激励和支持亿万妇女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贡献智慧和力量。

巾帼英雄不胜数,谁说女子不如男?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近两个月的鏖战中,各行各业女性同胞向险逆行,第一时间奔赴抗疫一线,勇敢无畏、日夜奋战,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女性的勇气、担当和英雄风采!

“她”担使命!与时间赛跑、与疫魔缠斗。目前全国有超4万名医务人员支援湖北,其中女性占了多数。湖北“疫情上报第一人”张继先、“我应该上战场”的杜富佳、金银潭医院抗击疫情一线年龄最大的护士梅芳、因公殉职的夏思思……她们不畏艰险、夜以继日、连续奋战,展现了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中国女性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动人故事。

“她”是智慧!我们看到,李兰娟院士驰援重疫区紧密跟踪研究抗病毒药物,陈薇将军率领团队加紧研发疫苗……广大科研战线上的女性以极高的科研能力为抗击疫情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以极强的专业能力展现了新时代女性的职业精神!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抗击疫情的句子 | 抗击疫情句子 | 抗击疫情短句 | 抗击疫情作文
上一篇:电子商务的自荐信模板精选(6篇) 下一篇:安全应急预案范本3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