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课例与教案

2024-03-09 08:06:07 课例教案

课例与教案(篇1)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掌握了那些内容?现在来交流、展示一下。

生:我懂得了题目中的射字要读得果断,有力。

生:我知道了唐代卢纶写的《塞下曲》中介绍了一位箭术高明的将军,这位将军就是汉代的李广。

生:我会背《塞下曲》。

生:我知道了李广将军神勇无比。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李广将军的确神勇无比,《塞下曲》给了我们一个大概的印象。而课文的第3、4两个自然段将事情的经过写得生动具体。你想听这个精彩的故事吗?(播放第3、4自然段录音)

师:边听边思考,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分别与《塞下曲》的哪几句是一致的?

生:第3自然段的内容与诗歌的一、二两句是一致的,第4自然段的内容与诗歌的三、四两句是一致的。

师:哪位同学敢于向录制磁带的这位老师挑战朗读?

生:(自由报名朗读第3、4自然段。)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简直身临其境。但是,老师有个问题不懂,想向同学们请教,李广将军夜巡时为什么认为前方有虎呢?

生:因为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

生:因为一阵风吹来,树木发出沙沙的声音。

生:古书上说过,风生从虎,云生从龙。

生:李广将军在搜寻中发现,前方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

师:大家真会学习!由此可见,李广将军怎样?

生:警惕性高!

师:他发现了老虎后是怎么做的?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再表演给大家看看。

生:(自由报名,朗读后表演射虎动作。)

师:他们为什么能表演得这么好?

生:因为这句话写得好!把李广将军的好多动作都写出来了,而且很准确。

生:因为他们认真读了,认真想了。

师:说得都不错。李广的这些动作是一连串的,是在发现了猛虎之后短时间内连忙完成的。从大家的表演看,虽然忙,但一点不慌乱!用个成语或者词语来说叫什么?[

生:临危不惧。

生:镇定自若。

生:沉着冷静。

生:处变不惊。

师:说得对(让学生批注在书上)!也可以用一句古语来说,叫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学到这里,你最关心的是什么?

生:那支箭射死了老虎吗?

师:老师心中也有这样的问题。谁能解答呢?

生:(根据第4自然段的内容回答。)

师:老师读了第4自然段后就有一个感受。用个成语来说,叫出人意料。你也有这种感受吗?说说看。

生:也有这种感受,想不到没在草丛中的是块巨石。

生:更想不到的是那支箭射进了石头里,而且拔不出来。

师:这是最出人意料的。如果你在场会说什么?

生:李广将军力气真大。

生:如果真有老虎在这儿,肯定被射穿了。

生:跟着李广将军打仗,会取得胜利。

生:李广将军箭术这么好,一定让敌人闻风丧胆。

生:李广将军真是神勇无比。

师:是的。李广将军真是神勇无比!有这样神勇无比的将军驻守边关多好啊!学习了课文后,你再读《塞下曲》这首诗,感觉一定更深刻了。自由朗读,再互相背诵。

师:学习了课文后你想做什么作业呢?

生:默写《塞下曲》这首诗。

生:把李广射虎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生:收集李广将军英勇善战的故事。

生:找卢纶的其他诗歌读一读。

生:收集其他名将的故事。

师:很好!大家真会学习!同学们设计的作业是有价值的。今天,我们的作业是默写《塞下曲》,并说出诗的大意。另外请大家自由选择一两题感兴趣的作业认真完成。相信大家会选得很好,而且完成得很好!

〔评析〕:课的开始变教师检查为学生展示,巧妙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兴趣盎然、信心十足。课中,教师和学生结成了学习共同体,选定有价值的专题,一起研读。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的个性充分展示,自主体验油然而生。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教师能和学生共同研究作业的形式和内容,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显示了教学从首先关注知识转向了首先关注人。这样做,学生就会将学习视为一种自主的、赏心悦目的、最具创造性的活动。

课例与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了解山区的孩子一年四季上学时的情景,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

教学重点:

了解山区的孩子一年四季上学时的情景,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

教学难点:

想像一年四季“我们”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就是山区的孩子,那么谁愿意说一说在你上学的路上都能看到些什么?(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

1、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别的地方的山区小朋友们一年四季在上学的路上都看到了什么。

2、默读思考:每个季节各有什么乐趣?

看提示,口头填空。

春天上学,走一路,( )。

夏天上学,走一路,( )。

秋天上学,走一路,( )。

冬天上学,走一路,( )。

二、精读课文

1、你对那所山区的小学生在哪个季节上学的情景感兴趣,介绍给同学听,并说说你感兴趣的理由。(困)

介绍春天

a朗读描写春天上学情景的句子,并标画好词佳句。

b说说感兴趣的理由。

c指导朗读:边读边想像。

d指名朗读,把你的感受读给大家听。

介绍每个季节的方法大致相同,仅对重点问题做些提示。

介绍夏天

a边读边想像:溪水、丁冬丁冬的水声、湿鞋印。

想像我们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

b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读表现出来。

介绍秋天

a边读边想像:砸核桃、摘酸枣。黑手指、红酸枣。

b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读表现出来。

介绍冬天

a指导朗读:读“小溪变成了长长的大滑梯”时,突出“变成了”,表现出惊奇;突出“长长的大滑梯”表现出多么神奇、有趣。

b边读边想像,再通过读把感受到的表达出来。

c思考:同学们到了学校,为什么“又都怪学校太近太近”?说说你的相法。

2、分季节读课文,你喜欢哪个季节上学路上的景色,你就读那个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

你能用自己的口吻向城市小学生介绍一下你在一年四季上学路上看到的情景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山区孩子一年四季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并通过边读边想像的方法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

五、作业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上学一路歌

春天野花

夏天溪水

秋天野果

冬天冰

课例与教案(篇3)

一、教学内容

课文《小小的书橱》是一首儿童诗歌,它用生动、美妙的语句,描绘了小小的书橱就像

广阔的世界,浩瀚的海洋,我在那里度过了最愉悦的时光,挖掘到无穷的宝藏,从中得到许多益处。抒发了作者对小书橱的喜爱,表达了读书给作者带来的快乐。

二、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题是读书。三篇主体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读书的乐趣,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学习之后,可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同时产生爱读书、读好书的思想感情。本诗语言生动,比喻形象。全诗共6个小节。第一小节,作者把小书橱比作广阔的世界,浩瀚的海洋,点明书橱对作者的人生意义,表达了对小书橱的喜爱,引起读者的兴趣。第二~五小节,紧扣第一小节,生动、具体的描述了小书橱中丰富多彩的各类书籍,及我在读书中感受到的乐趣,表达了我对小书橱的喜爱之情。其中第二三小节写我读了许多书,增长了许多知识。第四五小节,侧重描写了读书使我陶醉,坐在书橱旁是我最愉悦的时光,点明了读书的乐趣。第六小节写了小书橱伴我成长,我将从中继续挖掘无穷的宝藏,表达了作者对小书橱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目标

双基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能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能理解诗歌意思,体会读书的乐趣,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能力目标:1、在学习生字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字形、结构等的分析能力。

2、朗读诗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在体会作者思想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激发对书的热爱,知道书是人类的朋友,进步的源泉。要多书、体会书带给人们的乐趣。(重点)

教学重点:有语气地朗读全诗。体会作者对小书橱的喜爱之情,能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相关词语,积累词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四、教学具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生:查阅有关鲁迅、冰心、孙悟空、海的女儿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情境导入:

师:播放一组同学们熟悉的书中人物和形象图片如白雪公主、孙悟空、青蛙王子等。

生:学生一边欣赏、一边回忆。

师:课前我们共同回忆了一下我们曾经看过的一些好看的书目。那么你们的这些书都摆放在哪里呀?

生:谈各自摆书和藏书的情况。

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探究、分层指导

师:请大家自由读诗歌,注意认清字形、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巡视指导)

生:按照要求初读课文。

师:生字朋友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和大家见面了,我们一起来认吧,谁来试试?(屏幕出示生字)

生:开火车认读生字。

师:这篇诗歌一共有几小节?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诗歌。其他同学看看不认识的字,这些同学是怎样读的?

生:分自然段朗读诗歌。

师:你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

生:从正确、流利、有感情三方面评论。

(本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在开课之初引导学生从正确、流利、有感情三方面进行评论,目的是为学生确定目标,让学生在细读课文的环节关注自己对学习目标的达成。)

(三)合作交流、品读课文

师:看来同学们对生字掌握得不错,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什么把小书橱比做广阔的世界,浩瀚的海洋?

生:默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

2、全班交流。(这个问题统领全文,在第一自然段提出是为了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更好的理解2~5自然段的内容做铺垫,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浩瀚这个词语或是联系生活实际回答,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只要用心思考了,都应给予肯定。)

3、指导学生有语气的朗读。

(二)学习第2~5自然段。

1、师:请同学们小声朗读2~5自然段。思考:你知道小作者结识了哪些朋友?

生:小声朗读2~5自然段,边读边想。

2、全班交流。

3、小组合作学习:

师:(课件出示明确要求)你知道诗中提到的人物吗?这些人物在哪些书见到过?向小伙伴交流对这些人物的了解。(学前指导孩子通过读书、上网,搜集阅读与课文有关的书籍、故事及名人资料,在交流的过程中,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从名人身上受到启迪,情感受到熏陶,价值观得到升华。使之读有所获,读有所乐。)

从漫游、遨游、沐浴这些词中你体会出什么?读书有哪些乐趣?(积累词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对这些词语的感悟,学生就会理解作者坐在书桌旁的愉悦,做到有语气地朗读。)

生:按照课件出示的要求小组合作学习。

4、有感情的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应是本节课的高潮,学生通过朗读深化对课文所表达的感情的体验,进一步体会读书的乐趣。)

相机板书

(四)迁移拓展、自主发展

1、师:请大家齐读第6自然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生:齐读第6自然段,边读边想。

2、全班交流。

3、师:书不仅充实了你的书橱,还为你挖掘到了许多宝藏。你在这些年的读书生活里,都挖掘到了哪些宝藏?

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读书的收获。

师:大家从书中获益良多,下一节课,我们开一个好书交流会,从你的书橱里找一本你最喜欢的书带来,把你的读书笔记也一同进行展示!

第二课时

一、读诗激趣。(课件出示《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

(宋)朱喜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师:(对学生稍做点拨)大学问家朱喜认为只有不断的学习,补充新知识,才能读懂文章,想通问题,提高认识。

生:有感情地诵读。

二、读书交流会。

(一)四人小组交流:

师:这是他对读书的体会,你读书的体会和收获是什么?赶快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课件出示明确要求)

1、读了这本书,你有什么收获?是增长了知识,还是懂得了道理,或者积累了优美的、生动有趣的语言?说给你的小伙伴听。

2、这学期,你的读书笔记一定写得越来越精彩了,给自己心爱的笔记本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在组内展示,把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有感情地读给小伙伴听。

生:交流读书体会。

(二)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成果。

(第三单元《读书》的综合活动有三项:展示摘录本、观察书和记录课外阅读情况,但这些活动并不是在某一个四十分钟内就可以完成的,课堂上展示的是个结果,其实功夫在课外。因此,教师应平时就督促学生养成读书时做摘抄的好习惯,并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摘录本进行装饰美化,为它起名字;还可提前指导学生把自己的课外阅读情况记录下来。在活动中教师可以恰当地进行评价,充分肯定每一个人的优点。当学生展示自己的摘抄、阅读成果,介绍观察心得时,那种成就感不言而喻。同时,其他同学的表现又会进一步激励他更加努力。所以,我们要使初显身手成为学生学习发展的过程,成为学生体验成功的过程。初显身手还可以和其他栏目有机结合,如上面的活动就可以和这个单元的畅所欲言结合,从观察图书的扉页和封底开始,引入了解图书的演变历史。如有条件,还可以设计为系列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反思:

本课的课堂气氛活而不乱,班上课余爱读书、知识面广的学生较多,所以他们非常乐于有这样一次交流展示的舞台,成就感不言而喻;一部分学生写得读书笔记缺乏创造性,这也正好给他们提供学习和受启发的机会,这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成功的。第一课时能以读为本,引导学生积累词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重点突出,但在课堂评价方面很单调,没有起到激励和指导的作用。

课例与教案(篇4)

《电子贺卡的制作》活动设计

——让爱心和祝福在E时代飞翔

一、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收集、分析、处理资料的方法,能够主动交流,分享信息资源。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让学生感受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2.通过活动,提高学生设计、制作能力电子贺卡的能力,体验发明创造过程,培养创新能力,培养环保意识。

3. 在成果汇报中,让学生体验实践出成果的喜悦感和成就感,培养其自信心。

二、活动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收集纸质传统贺卡

2.教师的教学准备:贺卡收(赠)情况调查表、分析表、走进电子贺卡等表格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国内外知名的贺卡网站,如卡秀、网易贺卡站、新浪贺卡、亿方贺卡等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制作电子贺卡的软件

八、活动过程

活动设计一:贺卡知识知多少

(一)活动目的通过展示贺卡,让学生走近了贺卡,了解贺卡的种类,明白贺卡的功能、设计贺卡的意义,激发送贺卡的美好愿望。

(二)活动形式

展示学生收集来的纸质传统贺卡,给贺卡分类,讨论贺卡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1.展示激趣。

教师展示一些学生收集来的传统纸质贺卡,引发学生对贺卡的回忆,激发他们了解贺卡的兴趣。

2.走近贺卡,了解分类。

(1)引导学生谈谈对贺卡的认识:看过贺卡以后有什么感觉?一般在哪种情况下赠送贺卡?

(2)简述贺卡用途:每逢过年过节,我们都会以赠送贺卡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祝福之心。

试着划分贺卡种类:生日贺卡、结婚贺卡、贺年贺卡、圣诞贺卡、节日贺卡。

3.明确意义,小结延伸。

(1)学生说说赠送贺卡的意义。

(2)教师小结:是的,贺卡是在具有特定意义的日期向亲友表示祝贺的信物,能增进亲友间友情,加深相互间的了解,让人们产生一种见物如见人的情感,所以说,贺卡是“联系友情的纽带”、“传递友情的使者”。

活动设计二:贺卡浪费知多少

(一)活动目的通过调查分析,知道赠送贺卡表达情意的同时浪费了很多优质纸张,明白这也是一种资源浪费,增强节约和环保意识,培养学生与人交往、记录调查情况、收集处理有关数据资料等综合能力。

(二)活动形式

(三)活动内容

1.赠送调查小贴示。

(1)要及时、如实地记录调查情况;

(2)调查的过程中要礼貌待人,不要做有损自己形象的事;

(3)调查过程中,可能会碰到困难,需要你去克服,可不要退缩;

(4)每个小组成员要团结合作、各施其职;

(5)调查时,要注意安全,防止意外发生。

2.开展调查活动。

制作50份有关传统贺卡调查问卷,安排一次调查活动,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在公共场所(街头、生活小区、学校门口——考虑到这些地方人群层次多样化、人口流量比较大、覆盖区域比较广)向路人进行调查,记录调查情况、收集有关数据资料。

活动设计三:走进电子贺卡

(一)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到在网络时代,通过网络我们同样可以传递那份浓浓的情意与深深的祝福。制作一份有个性的电子贺卡赠送给苦心养育自己的父母、谆谆教导的恩师或情同手足的好友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小组活动,每组6-8人,自愿组合,每组推选一名组长、一名记录员。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激情(课间播放有背景音乐的贺卡)。

教师启发谈话:“辞旧迎新寒风吹,正是贺卡满天飞”。过年了,给亲朋好友送上一张贺年卡,既能增进感情、友情,又能陶冶情操。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已经知道纸质贺卡这么浪费资源,那就让电子贺卡来帮助我们完成这个心愿。

2.走近电子贺卡。

(1)展示一些色彩鲜艳、创意新颖电子贺卡让学生欣赏。引导学生讨论电子贺卡较于传统贺卡的优点。

(2)教师小结:

①传统贺卡每年需要大量的木材和其他材料,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非常不环保。而电子贺卡几乎不耗费什么资源,也不用花费多少金钱。

②电子贺卡不仅经济、环保,同时还有其他优点。比如,在传统贺卡上只能写字,可是新式的电子贺卡不仅能写字,还能附上自己的数码照片,甚至还能加上视频片断以及Flash短片等。还有在传统贺卡上写错字难免需要涂涂改改,甚至就此报废,可是电子贺卡写错了只要撤消操作就行了。

③电子贺卡的邮寄比传统贺卡快得多,鼠标一点,即时收发。

3.走进电子贺卡。

让学生通过上网搜索、查阅书籍等途径了解电子贺卡的相关知识,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附表,做到人人参与、个个投入。(组织形式:每组6-8人,每组推选一名组长、多名记录员,组长负责最后归类。)

活动设计四:电子贺卡我来做

(一)活动目的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掌握制作电子贺卡的方法。这不仅是技术素养的培养,同时也是环保意识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活动,呼唤人性的回归,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回感动、懂得感恩、丰润心灵,完善自我。

(一)活动形式

每位学生在学生机上操作,完成电子贺卡的设计与制作。

(二)教学过程

1.说说自己喜欢的电子贺卡:同学们最喜欢哪一张呢?你为什么最喜欢它呢?

2.好的电子贺卡标准:有明确的主题、丰富的内容、鲜明的色彩和真挚的祝福语。

3.制作电子贺卡途径。

①在电子贺卡网站做。

心意坊——网址: 剩饭剩菜——养殖厂

废纸——回收 电池中有重金属——回收

易拉罐——回收 玻璃——回

塑料制品——回收 塑料、快餐盒——减少使用(五)观看图片 :(看一看)

1、想一想,我们的校园既干净又整洁,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并说到学校的弯腰工程)

2、同学们可真是个细心的孩子。是呀,自从弯腰工程实施后,我们的校园比以前更整洁了。那么看到这些,你们还有什么想说的吗?(生答:我们学校是很美丽,但美中不足是垃圾箱比较单一,我们觉得垃圾如果分类处理就好了,我们小组设计了一种垃圾箱,它们分别是可回收垃圾箱、不可回收垃圾箱、有害垃圾箱。今天我们也把它带过来了,请同学们看一看,鼓掌我们小组想把它送给学校希望我们学校越来越美丽。)

3、同学们的想法太好了,老师非常感谢你们。接下来,我们去看看我市产生的垃圾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学生观看)

4、“看了刚才的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5、难道我们能任由这些垃圾散布在大街小巷,影响我市形象吗?你们能不能为环保局的叔叔阿姨出出主意,帮他们想想如何处理这些已经产生的垃圾?能接受吗?”

(六)研究方案:(写一写)

1、全班交流,教师提要求。

2、学生研究,教师巡回指导。

交流建议:(灯片)(1)、其他小组在汇报方案时,所有的同学都要做个文明的小听众。如果你有不同意见或同一小组的成员要补充的话,请等这位同学汇报完再发言。

(2)、如果你们组的方案和前面小组的方案相同或类似,那么你就不必在重复。

3、随机补充:

圣尼特厨房食物垃圾处理器体积小巧,适于安装在水槽之下,不会造成任何妨碍。它不同于粉碎机,里头有高速的旋转电机,可将食物垃圾研磨成细小的颗粒,随同自来水通过排水沟管道进入下水道,使用多年也不用疏通下水管道。含有细小颗粒的废水进入污水处理厂,也很容易使污泥脱水,降低污水处理难度。这种食物垃圾处理器几乎可处理所有的食物垃圾,如鱼、肉骨头、海产品、水果皮、菜叶、剩饭剩菜等。

使用食物垃圾处理器对居民来说,优点如下:

1.减少厨房尤其是存放垃圾桶的橱柜内的臭味;2.减少孳生蟑螂、细菌的可能; 3.使清理排放家庭垃圾成为一项轻松干净的工作; 4.有利于保持楼梯间和居住小区的卫生环境。5.有利于疏通下水管,不会带来水管堵塞

中国国家环保总局近日向社会公布了处理城市垃圾的国家行动方案。这个方案规定:今后中国的城市垃圾将进行填埋处理,并把垃圾填埋产生的气体收集起来发电。

消除白色污染的好办法:连碟子一起吃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开发环保产品,以取代传统的纸杯、纸碟、饭盒。前不久,波兰一家面粉厂的厂主维索茨基想出了制造能吃得下肚的环保杯碟。他把磨完小麦剩下的麸子压制成各种大小杯碟和碗具,适合旅行野餐或开生日会。人们可以在餐后将这些环保杯碟吃掉。(七)活动小结:

师:保护我们的家园从我做起,只要我们一起努力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在《我让世界更美好》这首乐曲中结束今天的课程吧!:连碟子一起吃

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与方法: 联系实际:(说一说)

“让我们为同学们这些创意的方案鼓掌。如果国际上还没有采用的话,你还可以申请专利!那作为蛟河市的小市民,除了为环保局的叔叔阿姨想出这些处理垃圾的办法外,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该注意些什么呢?”

1、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生:告诉家里的人注意环保,不用或少用塑料袋。生:在学校不乱扔果皮纸屑。生:看见有人乱扔要制止。)

2、教师评价。活动延伸:

刚才同学们说得可真好,我们要拿出实际行动来,现在我们就进行一个比赛,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一张纸上写出“保护环境”的口号,看哪一组设计的口号最新颖,画面最漂亮。(自己创造口号)老师请大家发挥集体的智慧,把想宣传的内容写下来,好吗?”

课例与教案(篇5)

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因为只有这样,三者之间才能相互融合、相互碰撞,才能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阅读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而徐老师的这一课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色,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一、以读为本,注重感悟。

在这一课中,不管是对课题,还是对生字新词,或是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徐老师都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实到读上,以读为本,贯穿课堂的始终。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的朗读,促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并潜心体会语言的内涵,从字里行间内含的意蕴进行感受、领悟和品味,从而产生自己的感悟。在检查字词这个环节中,读美丽善良、心狠手辣、神通广大等词语,教师通过人物形象的展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人物不同的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读词,读得懂,读得深,读得透。读寒冬腊月、盛夏酷暑时让学生读出冷和热的感觉,读叹了口气、攥紧拳头等词又让学生加上动作,以演促读,以读促悟。就此一环节所采用的读词方法就有五六种之多,而且逐步深入,层层落实,训练非常到位。

在朗读课文时,教师没有面面俱到地分析讲解,而是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进行细心体会,进而理解课文,体验情感。比如读完了第一段,学生提出疑问后,教师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第二段,再和小伙伴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接着再出示有关语句,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表演理解再三追问,体会小沉香想知道母亲下落的迫切心情。再对有关语句进行更深入的朗读。这一环节中,教师讲得少,学生悟得多,这一切都是在学生的读书实践活动中得到的。为了让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悟,教师精心设计了这样的训练步骤,活用文本地读,从而产生了精彩纷呈地悟。学生本位的感悟和体验已悄然形成,这不就是新课标所呼唤的吗?

二、以情为根,激起共鸣。

陶行知老先生说过:真教育是一种心心相印的活动。就更要抓住文本材料中丰富的情感资源,注重情感的投入、心灵的共鸣。因为如果没有情,教育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徐老师的这一堂课,就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的情感色彩,以情带动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文中的人物产生心灵的碰撞,激起情感的共鸣,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如当讲到爸爸知道沉香想去解救妈妈,告诉沉香二郎神是个心狠手辣、神通广大的人,劝沉香不要去这一内容时,教师让学生小声读,体会爸爸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说这话的。学生经过认真品读,体会到了爸爸此时此刻复杂而沉重的心情,有的学生说伤心,有的学生说害怕,有的学生说难过,有的学生说担心,教师就让他带着自己所说的这种语气再读这段话,没有画地为牢的批评干涉,没有强求一致的硬性规定,而是鼓励学生通过朗读表现对课文语言的主观感受和独特体验,展现主体本位的见解。这样的阅读,学生充分领会到了人物的内心情感,也用自己的心灵、感情与文本、人物进行对话,这是相互的沟通与交融,彼此的分享和启迪。这不就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最佳体现吗?[

回顾这一堂课的教学,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增加了语言积累,能读善思会说。事实证明:孩子们的头脑在课堂上一旦得到解放,他们将释放巨大的能量!这能量的表现就是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使课堂变得精彩纷呈。

课例与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理解“燕子专列”的意义。

3.了解课文内容,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 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初步理解课文大意,勾画感受深刻的句子。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板书:燕子。你对燕子有哪些了解?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燕子专列)齐读课题。自读课题,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要问的吗?

(注:学生想问的问题可能主要有这些:什么叫专列?专列是怎么样的?燕子为什么要乘专列(会乘专列)?这个故事讲了什么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自语,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

(2)边读边思考: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

2.认读生字。

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

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

3.交流思考的问题。

①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

提示:可从两方面想:A.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呈人们、燕子专列)B.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

②根据自己的体会,在“人”和“燕子”之间加上合适的词。

人→燕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可能加上“帮助、喜欢、爱、救助”等词。)

三、朗读感悟,品读第二段。

1.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成千上万只燕子高高兴兴地从南方飞往北方。然而,它们在瑞士境内却遇到了麻烦。究竟是什么麻烦呢?请同学们在课文第2自然段中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2.集体交流:

(1)燕子在瑞士遭遇了几方面的麻烦?教师板书。(板书: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冻死、饥寒交迫等)读一读这些词语,提醒学生积累。

(2)理解“饥寒交迫”,“气温骤降”,“风雪不止”。这句话让你感受到了什么,用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3)燕子遇到的仅仅是饥寒交迫的麻烦吗?还遇到了什么麻烦?

长途跋涉是什么意思? 你们知道燕子一路上要飞过哪些地方吗?这一路,燕子们多辛苦呀?谁能读出燕子的疲劳。(指名读)

(4)燕子们饥寒交迫,再加上长途跋涉所带来的疲劳,所以课文说它们正——濒临死亡,濒临死亡是什么意思?

3.根据课文情景想象燕子的处境,结合自己的心情,进行朗读指导。

四、指导写字

1.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2.指导书写。

3.学生抄写生字和生词。

课例与教案(篇7)

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塑造人,完善人,发展人。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提高认识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就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孟母教子》来谈。这是一篇著名的历史故事,课文主要讲孟母借公孙将军高超的箭法来启发教育儿子孟轲认识骄傲自满的缺点,展示了孟母教子的良苦用心。本文故事情节简单,但蕴含的道理却发人深思。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使他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教育,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陶冶情操。

这一夜,小孟轲为什么没有睡好?这个问题是文中的切入点。在教学中,我以此引导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并采用了小组讨论、体验交流、集体反馈、朗读感悟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在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还相机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如:在学习孟轲久困学堂,一旦扑进大自然的怀抱,就像飞出樊笼的小鸟,感到无比快乐这段话时,我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在这句话中,作者把小孟轲比作什么?

生:比作久困学堂,关在樊笼中的小鸟。

师:作者为什么这样比?

生:因为孟轲长久关在学堂里学习,他很想到外面去呼吸新鲜空气,看看大自然。

师:关在樊笼中的小鸟一旦放了出去,会有怎样的心情?你觉得在这段话中哪些字词用得恰到好处。

生:(读文感悟)

生:我从扑入大自然中体会到了小孟轲对大自然是多么的渴望,他又是多么活泼好动啊!

学生在读悟中体会到了小孟轲虽身处学堂学习,但也渴望自由。这是人之常情。

正在小孟轲兴高采烈地跟妈妈外公登山游玩时,孟母和外公早有安排,他们要让小孟轲见识到了外公公孙将军百发百中、百步穿杨的箭法。小孟轲没想到世上外公竟有如此高超的射箭本领,所以他一夜都没有睡好。他为什么没有睡好,他会想些什么?我让学生反复朗读第4、5自然段,学生从外公的慢理斯条、箭若流星中,看到了野兽一只只应声倒地、无一逃脱;在百步之外射箭,又使得柳条上落叶纷纷。从外公高超的箭艺中深受启发。

师:公孙将军高超的射箭本领是怎么来的?

生:是他平时刻苦训练出来的。

师:看到这些,小孟轲想到了什么?

生:他想到外公之所以射箭能百发百中、百步穿杨,是因为他长期刻苦训练而成的。我一定要向外公学习。

生:他想到母亲为了让他懂得这个道理,真是化了一番心思,他要以外公为榜样,勤劳苦练。

生:他还想到一个人要成功,必须要永不自满,决不能沾沾自喜。

生:从此以后,他的学习成绩一天比一天好,如雨后春笋,蒸蒸日上。

师:那么,从《孟母教子》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生:我们要像孟轲一样,引以为戒,取得一点成绩不能沾沾自喜、固步自封,要再接再厉,争取更好。

从讨论中,学生明白了道理,得到了教育。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坚持的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建立的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三个维度的教学。我们在教学中,要以文体作为主体感悟的语言材料,领悟作者的思想内涵,链接学生生活,让他们在感受中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同时,通过感悟语言,可以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练就扎实过硬的语言基本功。通过这样长期的训练,学生便出口能成章,挥笔就成文,这就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

课例与教案(篇8)

在新课伊始,揭题后,让学生说说自己读了这个课题,最想知道的问题有哪些?学生紧扣课题提出了几个问题,比如:他是谁?他得的红圈圈是谁奖给他的?他为什么会得的红圈圈会最多?我觉得进入新课已到火候,因为文章就是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叙写的,正欲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自行解决部分问题,有一学生不容我叫他,就站起来,老师,我还想知道这红圈圈是写得好的,还是写得不好的或者是写错的?我立即知道这个问题的出处了。平时我改作业时,为了便于订正和提醒小朋友写错的地方,我总喜欢用一个红圈圈做记号,尽管当初想到这样做记号与这篇文章和批改的一贯做法不协调,但还是一直采用了这种方法,这不,今天学生终于向我抗议了他们课前预习过课文的,一定知道课文中的红圈圈是圈在写得好的字上的。

在学生自读一遍课文后,让他们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学生当然知道了红圈圈在圈在写得好的字上的,我不得不引导学生理解我的做法平时,你们写得好的字,老师是怎样表扬你们的?红圈圈加五角星。对!尽管采用的方法不是太一样,但作用是相同的,鼓励你们将字写端正美观。

对他为什么得的红圈圈最多呢?这个问题的回答,学生只能停留在自己初读课文的理解上,只能说出是因为邓小平爷爷的字写得好;他从小就能写一手好字等等,却不能从问中找出有关语句来回答,于是觉察到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好好培养。于是这篇课文的精读训练就紧扣两个问题:1

邓小平爷爷为什么得的红圈圈最多?2

当时,先生的要求是什么?让学生充分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相机理解有关的语句,对学生进行认真写字、刻苦学习的教育。再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背诵,精读训练的目标也就完成了。

课例与教案(篇9)

优质高效的课堂设计是师生互动的课堂。互动,相对从动、被动而言,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改变、共同发展为基本内涵,特点是平等、互利、自愿、内动。师生互动的实质是一种人际互动,包括知识互动、思想互动、心智互动、情感互动、品德互动、行为互动、人格互动等,以思维互动和情感互动为核心。

吉春亚总会调动各种语文手段,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或问题**、或导读入情、或移情体验、或对话激发、或校释顿悟……体验的好处是,让学生用语文手段,获得语言的形象,然后通过思维的创造,实现言语序列,构建语言和精神的实物。从这一过程来看,体验式语文教学的真正实施是强烈课堂主体性的具体体现。

吉春亚的课,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几乎都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我以为,这是吉春亚以自己的智慧注入到学生的体验过程中,让学生不断生成智慧,让学生在获得智慧中,享受快乐,获得更有境界的体验,这样的体验,不仅是本课目标的达成的保证,更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动力支撑,往往在此时,课堂会活力肆射、高潮迭起。在《趣识对联》、《诗意浓缩姓名中》等颇有难度的课,我们就看到了这样的高潮。

优质高效的课堂充满活力。活力是生命的音符,活力教育是歌唱生命运动的旋律。动态教学是有效教学的表现,是促进学生积极发展的途径。

要通过充满活力的课堂,充分发挥教育的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生活活力。

吉春亚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主观体验的过程不仅与教师无关,而且教师的行为也尤为重要。只要智慧的教师,才会给学生智慧体验,也才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

凡听过吉春亚课的老师,都十分称道其文化底蕴的厚重,特别惊羡她的传统文化的功力,的确,吉春亚博学多才,除我们熟悉其在课堂上随口吟出诗词佳句外,她还发表了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这让她比勤于学习多了一份积淀:熟悉文学创作。如果说读别人的文章是“沿波讨源”、“披文入情”的话,写文章则是“积流兴波”、“载情而文”,就象金镛笔下的“双手互搏术”,让她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左右逢源、互为补充、得心应手。

课例与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减的方法和简便方法

能力: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用竖式计算连加减的方法和简便方法

突破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口算8+720+1737+5015-6

45+861-2023+534-9

2、板演

4+8+517-8-4

3、检查板演

二、新授

1、出示例1

28+34+23=文字叙述

这道题有几个加数?它们要先算什么?我们可以把第三步放在第一步计算的竖式的下面。

2、做一做

3、出示例252-20-18=这道题我们计算什么?

小结:我们在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可以用竖式计算而有些题比较简单可以用口算。

4、练习二十第1-7题

板书设计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

第十四节:两位数加减混合计算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减混合计算例3例4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两步加减混合和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式题

能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用竖式计算两步加减混合和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式题

突破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口算

2、板演说运算顺序

12+18+533-9-2043-5+20

3、检查板演

二、新授

1、出示例3

这是一首这什么样的计算题?应该怎样计算?有简便算法吗?

2、做一做

3、出示例4

什么类型?怎样计算?有简便算法吗?

4、做一做

5、改错练习

三、板书设计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

课例与教案(篇11)

【教学设计】

《长城和运河》是一篇诗歌,全诗尽情呕歌了万里长城与京杭大运河的雄伟壮丽,颂扬了中华民族祖先的勤劳与智慧。设计本课教学时,我努力实践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运用信息技术来建设开发和设计利用课程资源,创建一个涵盖长城(运河)风景欣赏、长城(运河)建造史、课文欣赏、祖先创造人间奇迹欣赏(故宫、圆明园等)、网上交流等内容的长江(运河)信息集锦。从而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获取信息提供多元的信息源,让信息多向流向的课堂教学成为可能,但是网络作为教学媒体,本身不能产生教育作用,只有把它与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过程紧密结合在一起,才会发挥巨大的教育价值。

【课例设计】

板块一:认识长城(运河),为建构新知做准备。

1.点击进入长城(运河)风景欣赏。

2.点击进入长城(运河)建造史。

板块二:合作探究精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交流问题:

(1)在作者眼里长城和运河是什么样子?

(2)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3)精读课文,理解对长城的描写

师:万里长城的奇异具体表现在那里呢?

大屏幕展示万里长城风景图,同时播放歌曲《长城长》(学生观看,相互讨论)

生:很长,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生: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生: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板块三:读中领悟知识拓展

1.点击进入课文欣赏,自由朗读。

2.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词句,从这些词句中悟出了什么?

感情朗读

表达、交流探究所得:点击进入网上交流,在交流区里进行交流。

再次点击进入祖先创造人间奇迹欣赏。

板块四:作业

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或者京杭大运河的图片,写一段话,并在网上交流区里进行交流。

【教学反思】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实践新课程理念,与传统课堂相比,教师角色、教学过程、学习方式、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都悄然地发生了变化。[

1.板块一让学生与文本相关的信息对话,将课堂延伸至课外,为学生讨论交流表达奠定信息基础,创设一个特定情境。

2.板块二中,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画面,铿锵有力的歌曲,不仅巧妙地唤醒学生的爱国情怀,有力地唤起了学生的兴趣,还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3.板块三以学生为主体,多方互动,同时教师转变了课程即教材的观念,走出文本的狭隘视野,应地制宜地建设开发,设计利用课程资源。如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运用信息技术丰富课程资源,让其更好地成为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的凭借,可让学生交流更顺畅,学习更主动。

4.板块四,在此环节中,教师再次让学生与文本相关内容对话,并搭建一个能使学生表达、交流、欣赏的平台,让学生们尽情挥洒个性笔墨,做到课内得法课外受益。

推荐阅读

上一篇:公司内勤工作总结十二篇 下一篇:迁户口申请书(必备9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