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认识平行四边形课件通用8篇

2024-02-11 09:42:06 认识平行四边形课件 平行四边形课件

认识平行四边形课件(篇1)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第3738页上的内容,完成第37页上的做一做。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2、通过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让学生动手画、剪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认识平行四边形

1、出示主题图。

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指给同桌看。

2、出示带有平行四边形的实物图片。

师:它们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

师:它们有几条边?几个角?它们叫什么图形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这样的图形叫平行四边形。

3、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1)让学生拿出三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三角形,然后拉一拉。(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拿出教师给他们准备的四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形,然后拉一拉。(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

(3)小组讨论操作:怎样才能使平行四边形拉不动呢?

学生汇报时,要说说理由。

(二)掌握平行四边形。

1、在钉子板上钩。

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呢?在钉子板上围围看。(学生动手操作,

然后汇报、展示)

2、在方格纸上画。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

3、折一折、剪一剪。

你会剪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并说说各自不同的剪法。)

4、通过上面的活动,你发现平行四边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小组讨论)

(三)巩固平行四边形。

1、课堂练习:完成练习九第13题。

2、课外练习:完成练习九第5题。

认识平行四边形课件(篇2)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黄岗镇罗楼小学 梁坤

一、教学目标

1、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明白高与底的对应关系,能测量和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3、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特性。

教学难点:画平行四边形的高,明白底和高的对应关系。

三、教学方法

教法:通过教师引导、启发,引导学生理解和总结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特征。

学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结合的方法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四、教学准备

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三角板等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生活中你见过平行四边形吗?在哪见过,能给大家说一说吗? ①学生尝试举例。

②教师课件出示生活中与平行四边形有关的实例。

2、课件出示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让同学们仔细观察。师:同学们你能说说你知道平行四边形的什么知识?(指名学生)

3、揭题、导入

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深入研究平行四边形,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小组活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1)出示学具(两个平行四边形、学生用三角板、直尺、量角器等)

师:刚才有的同学已经谈到了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那现在我们分小组仔细观察,看看你还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什么知识?然后把你的发现写下来。(看一看哪个小组最认真、完成的最快、发现的最多?)

(2)学生小组合作,利用三角板、直尺等学具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3)小组汇报: 预设: 量一量:发现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对角相等。画一画:分别在对边之间画垂线段,经过测量发现垂线段的长度都一样。说明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4)在汇报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总结并适时板书在黑板上。

2、抽象概括平行四边形的定义。(1)学生尝试概括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师: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如果请你说一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你想怎么说?你们先四人一组互相说一说,推荐一个你们组认为说的最好的,到前面来说给大家听,让大家一听就能明白是平行四边形。

(2)师总结并板书在黑板上。(3)巩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师: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3、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1)出示一张平行四边形的学具,量出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师:你能量出平行四边形两条红线间的距离吗?应该怎么量?把你量的线段画出来。

(2)学生自己尝试后交流。

(3)老师刚才发现,大家画的距离位置都不一样,你们想想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线段到底有多少条呢?(一组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有无数条。)

(4)师引导总结: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5)你能画出另一组对边上的高吗?学生继续尝试。

4、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1)教师演示

教师拿一个长方形木框,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什么没有变?

(2)学生仔细观察,小组讨论后汇报。(3)归纳平行四边形特性.

根据刚才的实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板书:易变形)

(4)举例

这种不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你能举出实际例子来吗?(如汽车间的保护网,推拉门、放缩尺等.)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知 自己找,三题左右,要有层次有梯度

(四)总结梳理,拓展延伸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平行四边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哪些实际应用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教后反思

在本节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进行了动眼动脑动手,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认识平行四边形课件(篇3)

本单元主要是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前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及其他的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还相对集中地认识了角;认识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和相交。这些都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既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具体平面图形的特征,又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多边形的面积打好基础。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板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自主探索这三种平面图形的特征。

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及其他的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还相对集中地认识了角,认识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和相交。这些都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尤其是学生已经会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为本单元学习画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奠定了直接的知识基础。

1.使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观察、操作、画图和实验等活动中,发现并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底和高;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以及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使学生会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三角形,会测量和画出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能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以及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或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或梯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或梯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或梯形,能测量和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4.使学生在由实物到图形的抽象过程中,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培养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以及在探索图形特征和相关结论的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锻炼思维能力。

5.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并能和同学合作交流,进一步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1.联系生活实际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教材提供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形成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初步印象,再通过让学生联系实际例子使这种感知更加充分,对它们的印象更加深刻。

2.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一些特征。在初步感知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特征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别动手制作图形,并相互交流,从中感受它们各自的特征,抽象出图形后,让学生进一步观察、测量、讨论,发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相应的特征,形成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正确认识。

3.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不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学生通过进行动手操作活动,不仅能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而且能从不同角度体会不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并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 三角形的认识 1课时

2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与内角和 1课时

3 三角形的分类 1课时

4 认识平行四边形 1课时

5 认识梯形 1课时

6 整理与练习1课时

7 多边形的内角和 1课时

三角形的认识。(教材第75、第76页)

1.使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

2.使学生在认识三角形有关特征的活动中,体会认识多边形特征的基本方法,发展观察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体会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并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

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课件。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图形的世界,认识新的朋友,有兴趣吗?

1.教学例1。

师:你能在图中找出三角形吗?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见到三角形?(课件出示:教材第75页例1图)

生1:图中的彩旗是三角形的,大桥上白色的线围成了许多三角形。

生2:生活中的自行车主体大架是三角形的。

生3:电线杆上的支架有三角形。

……

师:画一个三角形,并跟小组同学说说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三角形的3条边都是线段。

这3条线段要首尾相接地围起来。

师: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三角形有几个顶点?(课件出示:教材第75页三角形图)

生:三角形有3个顶点。

师:在小组里与同学互相指一指三角形的3个顶点、3条边和3个角。

2.教学例2。

师:请同学们打开数学课本第76页,你能量出例2图中人字梁的高度吗?你量的是哪条线段?它有什么特点?

生1:人字梁的高度是上面的顶点到它对边的距离。

生2:量的线段与人字梁的底边互相垂直。

生3:图中人字梁的高度是2厘米。

师:像这样(课件出示:教材第76页三角形图)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3.教学“试一试”。

师:你能画出课本第76页“试一试”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吗?并与同学交流你的画法。

学生尝试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画法,展示画图结果,给予画图正确的学生以肯定和鼓励。

【设计意图:首先出示主题图让学生找出三角形,然后举例说出生活中存在的三角形从而加深对三角形的直观认识,接着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学习画三角形已知底边上的高,从而系统地认识三角形】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三角形的认识

3个顶点,3个角,3条边

1.三角形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平时生活中学生又经常接触三角形,对三角形有丰富的感性认识。面对学生比较熟悉的学习内容,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在探索和交流过程中掌握知识、锻炼技能、培养数学思维和方法,同时让学生在讨论中得到学习的经验。

2.数学学习应给学生带来快乐。数学其负载的功能不仅仅是让学习者记住它,掌握它,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它的快乐,感受它的魅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学生对数学的感觉,同时应不断给学生“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A类

数一数,图中有几个三角形?

(考查知识点:三角形的认识;能力要求:认识三角形并了解三角形的特征)

B类

你能数出图中一共有几个三角形吗?

(考查知识点:三角形的认识;能力要求:认识三角形并了解三角形的特征)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6个

B类:

8个

教材习题

教材第75页“试一试”

发现: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作顶点不能画出三角形。

教材第76页“试一试”

教材第76页“练一练”

1.第一个、第三个、第四个是三角形。 其余不符合三角形的定义。

2.略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与内角和。(教材第77~81页)

1.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探索发现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道理。

2.通过教学探究活动,发现并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在已知三角形任意两个内角的度数时,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3.培养学生观察、对比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重点:探索发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量角器、各种不同的三角形、不同尺度(8cm、5cm、4cm和2cm)的小棒各一根。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说说三角形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

学生自由回答。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继续深入研究三角形的有关问题。

【设计意图:做到“温故而知新”,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打基础】

1.教学例3。

师:请同学们从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小棒中任意选三根,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先围一围,再与同学交流。

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及交流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我选的小棒是一根8cm的,一根5cm的,一根4cm的,可以围成三角形。

我选的小棒是一根2cm的,一根5cm的,一根4cm的,可以围成三角形。

我选的小棒是一根8cm的,一根5cm的,一根2cm的,不能围成三角形。

……

师:长8厘米、5厘米和2厘米的三根小棒为什么不能围成三角形?

生1:5厘米和2厘米的小棒太短了,3根小棒不能首尾相接。

生2:因为5厘米+2厘米

师:从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中任意选出两根,将它们的长度和与第三根比较,结果怎样?跟小组同学合作讨论。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4+5>8,4+8>5,5+8>4,任意两边的和都大于第三条边。

4+2>5,4+5>2,5+2>4,任意两边的和都大于第三条边。

任意两根小棒的长度和一定大于第三根小棒。

师: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边吗?先画一个三角形,再量一量、算一算。

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后,小结:

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师:如果三根小棒的长度分别是8厘米、5厘米和3厘米,能围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生:不能围成三角形,因为5厘米和3厘米这两条边的长度和不是大于第三边,所以就不能围成三角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任意选三根小棒围一个三角形,这样容易使学生发现围成三角形应满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教学例4。

师:你知道每块三角尺3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吗?

生1:我手中(展示出来)的这一块,是90°+60°+30°=180°。

生2:我手中(展示出来)的这一块,是90°+45°+45°=180°。

师:拿出我们准备好的各种不同的三角形,小组合作,用量角器量出每个三角形3个内角的度数,并算一算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通过刚才的小组活动,测量并计算之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师:想办法把每个三角形的3个内角拼在一起,看看拼成了什么角?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拼法:

小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设计意图:首先分别计算两块三角尺上的三个角的度数和,接着安排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把一个三角形的3个角拼在一起,从拼成的平角得出三个角的度数和是180°】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设计意图:梳理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与内角和

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1.通过动手操作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逐步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充分享有发言权,并能及时发现自己思维过程中的疑问,修正了自己的不足,同时学会了合作,学会了从他人的智慧中获得启迪。

2.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所以上课时,着重引导学生通过折、撕、拼等多种活动,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很好地体现了教师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规律,加深印象。

A类

填空题。

1.在△ABC中,若∠B=∠C=40°,则∠A=( )。

2.在△ABC中,若∠ABC=90°,∠C=43°,则∠A=( )。

(考查知识点:三角形的内角和;能力要求: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解决相关的问题)

B类

三角形中有一边比第二条边长3cm,这条边又比第三条边短4cm,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28cm,求最短边的长。

(考查知识点: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能力要求:依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判断三条边是否能围成三角形)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 100°

2. 47°

B类:

最短边的长是6厘米。

教材习题

教材第78页“练一练”

1.第三组的线段可以围成三角形;因为这组线段中任意两边的长度和都大于第三边。

2.

5cm 25cm 30cm 38cm

教材第79页“练一练”

65

教材第80、第81页“练习十二”

1.

2.

3.

4.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

5. 287 4284 5800

6.略

7.答案不唯一,2厘米、6厘米、6厘米。

8.从学校到少年宫有3条路线;从学校直接到少年宫的路线最近。

9. 75 50

10. 80° 15° 35°

11.拼成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12. 360 三角 180 三角 180

13. (1)100° (2)44°

三角形的分类。(教材第82~87页)

1.通过观察、操作、发现三角形角的特征和三角形三条边的特点。会给三角形分类,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种类和特征,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会按角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会按边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

难点:区别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课件、各种不同的三角形、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剪刀。

师:同学们,什么叫直角?什么叫锐角?什么叫钝角?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生1:等于90°的角叫直角,小于90°的角叫锐角;大于90°小于180°的角叫钝角。

生2:三角形都有3个顶点,3个角,3条边。

师:在三角形这个大家族里,你若仔细观察,会发现它们的角和边各有特点,今天我们就根据三角形角的特点或边的特点,给它们分分类。

【设计意图:做到“温故而知新”,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打基础】

1.教学例5。

师:下面每个三角形的3个角分别是什么角?你能根据角的特点把这些三角形分类吗?(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例5图)

生1:②和④这两个三角形的3个角都是锐角。

生2:①和⑥这两个三角形中都有1个直角,2个锐角。

生3:③和⑤这两个三角形中都有1个钝角,2个锐角。

师:3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有1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1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同学们想一想,一个三角形中可能有2个直角或2个钝角吗?为什么?

生:一个三角形中不可能有2个直角,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如果出现2个直角,它们的和就已经是180°,怎么会有第三个角呢?同样道理一个三角形中不可能有2个钝角。

师:我们可以把所有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都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来表示。(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集合图)

2.教学例6。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83页,量一量例6图中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看看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进行测量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三角形中都有两条边的长度是相等的。

师: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课件出示:教材第83页等腰三角形的图)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条边叫作腰,剩余的一条边是底。两腰的夹角是顶角,腰与底的夹角是底角。你能指出例6中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和底角分别在哪里吗?在小组里互相指一指,看一看。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请同学们拿出长方形纸,照样子剪一剪,比一比,看剪出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步骤图)

学生进行剪纸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发现等腰三角形还有哪些特征?

学生可能会说: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在它的对称轴上。

3.教学例7。

师:请同学们先打开课本第84页,量一量例7中的三角形3条边的长度都相等吗?

生:3条边的长度都相等。

师:3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也叫作正三角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正方形纸,照下面的步骤操作,看剪出的是等边三角形吗?(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步骤图)

学生进行剪纸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汇报:经过测量,发现剪下来的是等边三角形。

师:把剪下来的等边三角形折一折,你有什么发现?

生1:等边三角形的3个角相等。

生2: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生3: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师:等边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吗?为什么?

生:等边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因为等边三角形的3个角相等,且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所以等边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度数是180°÷3=60°。

【设计意图: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中,引导学生体会三角形分类的标准,领悟三角形的特征】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三角形的分类

按角分类 按边分类

1.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但良好的合作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没有个人想法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耗能而低效。在这一节课中,我充分注意到这一点,每次合作前都提醒学生先自己想一想,试一试,再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想法,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合作学习的优势,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强化操作尝试,注重学生的亲身感悟,让学生在操作和尝试中,增强对知识的感悟,是本节课的突出特点。这堂课中紧紧抓住“给三角形分类”这样一个有价值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交流,探究分类的方法。

A类

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已知边长分别是4cm和9cm,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

(考查知识点:等腰三角形与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能力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B类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4cm,腰长为xcm,则x的取值范围是( )。

(考查知识点:等腰三角形与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能力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22cm

B类:

3.5

教材习题

教材第83页“练一练”

1.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2.

3.略

教材第85页“练一练”

1.第一个是等腰三角形;第三个是等边三角形。

2.是等腰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教材第86、第87页“练习十三”

1.

2.

3. 45°

4. 18÷3=6(厘米)

5.略

6. 159 2100 4600 5700

7.

8.钝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或锐角三角形都有可能

9.答案不唯一,

10. (180°-70°)÷2=55° 180°-35°×2=110°

11.(1)拼成三角形。

(2)拼成四边形。

12.钝角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13. 20+10+20=50(米)

14.等边三角形都用8cm的小棒;等腰三角形一个用2根3cm的小棒和1根5cm的小棒,另一个用2根5cm的小棒和1根3cm的小棒。(答案不唯一)

认识平行四边形。(教材第88页)

1.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意义和特征,了解它们的特性。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意识。

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意义。

难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课件、方格纸、直尺。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好,我们玩一个游戏,名字叫作猜图形。谁想来?其他同学们向他提供准确的信息,不能比画图形的形状,信息里不能包括这个图形的名字。好,开始!

教师逐个板贴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学生逐个提供信息逐个猜。(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及时评价学生或纠正学生的错误)

师: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已经很熟悉了,大家提供的信息既准确又充分,(拿下长方形和正方形)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谁啊?(揭示课题:认识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起点,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通过猜图形唤醒学生的知识记忆,同时为下面的探究做好铺垫】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图,你能在图中找出平行四边形吗?(课件出示:教材第88页例8题)

学生指出图中的平行四边形。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见到平行四边形?

生1:活动衣架上有平行四边形。

生2:窗户的防盗网上有平行四边形的格子。

……

师:你能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并说说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尝试在方格纸上画图并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平行四边形有4条边,4个角。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师: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作平行四边形。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边是平行四边形的底。你能画出方格纸上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吗?再量出它的高和底各是多少毫米。

学生进行画图、测量等操作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深刻感悟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互相平行这一特性,逐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认识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作平行四边形

1.通过动手操作、猜想、验证以及借助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有效地突破了难点。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使难点得以有效突破。在学生自学环节中,时间安排不是很充分,个别同学的成果展示中略显缺乏自信。

2.在今后课堂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达到大容量、高效率、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尽己所能,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乐园。

A类

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 )

(2)两条线段互相平行,它们也一定相等。 ( )

(3)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作平行四边形。 ( )

(考查知识点:平行四边形;能力要求: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B类

1.填空题。

两组对边( )的四边形叫作平行四边形。

2.思考:两个形状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图形?

(考查知识点:平行四边形;能力要求: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 (2) (3)

B类:

1.分别平行

2.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教材习题

教材第89页“练一练”

量一量略

认识梯形。(教材第89~92页)

1.使学生认识梯形。

2.了解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梯形的意义。

难点:梯形的特征。

课件、方格纸、直尺。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师:你还知道四边形中有哪些图形吗?

生:梯形、菱形……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四边形中的另一种图形--梯形。

1.教学例9。

师:你能指出图中的梯形吗?(课件出示:教材第89页例9图)

学生指出图中存在的梯形。

师: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梯形吗?并说说梯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进行画图及小组交流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1:梯形也是四边形,有4条边,4个角。

生2: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

生3: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长度不相等。

师: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作梯形。(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梯形图)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分别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是梯形的腰。从梯形一条底边上任意取一点,画出这一点到它的对边的垂线段叫作梯形的高。在你刚才方格纸上的梯形中画出梯形的高,并分别测量出它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毫米。

学生进行画高及交流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展示画图结果,并进行画法交流,给予画图正确的学生以肯定鼓励。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90页,量一量“练一练”上面的梯形的两腰,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梯形的两条腰相等。

明确: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设计意图:对于梯形这一图形学生之前只是感性的直观认识,这是第一次较为全面的认识梯形,所以有必要进行认读,加深学生的认识】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体会和收获?

认 识 梯 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1.在今后课堂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达到大容量、高效率、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尽己所能,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乐园。

2.通过动手操作、猜想、验证以及借助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总结出梯形的特征,有效地突破了难点。在学生自学环节中,时间安排不是很充分,个别同学在成果展示中略显缺乏自信。

A类

1.判断题: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 )

2.你能用七巧板拼出不同的梯形吗?

(考查知识点:梯形;能力要求:掌握梯形的特征)

B类

1.填空题。

(1)两组对边( )的四边形叫作平行四边形。

(2)的四边形叫作梯形。

2.思考:两个形状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图形?

(考查知识点:梯形;能力要求:掌握梯形的特征)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

2.略

B类:

1. (1)互相平行 (2)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2.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教材习题

教材第90页“练一练”

1.

2.  量长度略

教材第91、第92页“练习十四”

1.略

2.

3. 8 59 1134

4.略

5.

6.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原因略

7. 9360 16100 23316 3424

8.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相同点:都是四边形,有4条边,4个角;不同点: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9.略

10.对角相等。

11.略

12.略

整理与练习。(教材第93~95页)

1.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理解并掌握各自的特征。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自的特征。

难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件。

师:同学们,这一单元的学习马上就要结束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与练习。

1.回顾与整理。

师:这一单元,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三角形按角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三类。

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两条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就下面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课件出示:教材第93页问题)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平行四边形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在本单元学习的图形中,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2.练习与应用。

师:请同学们看题,然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94页第5题)

生1:知道了图中是三个等边三角形。

生2:从图中可以知道从A地到B地有3条路。

师:从A地到B地怎样走最近?

生:走正中间的路最近,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师:哪两条路一样长?为什么?

生:走粉色的路(左边)与走蓝色的路(右边)一样长,因为这是三个等边三角形,所以粉色的路是(40+20)×2=120(米),蓝色的路是40×2+20×2=120(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设计意图:梳理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整理与练习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平行四边形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在本单元学习的图形中,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1.一个生动学习情境的营造,可以引起学生的新鲜感,使他们情不自禁地注入自己的热情,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合作探究,让学生建构数学。联系生活,让学生感悟数学。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本节课我选择了许多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课堂上教师充分发挥这些题材的作用,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视野从课堂拓宽到生活的空间,并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知道这些物体都是实际生活中的,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A类

填空题。

1.以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为底,就能做出( )条高,这些高的长度都( )。

2.( )和( )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3.等腰梯形( )一组对边平行。

4.平行四边形( )轴对称图形。

(考查知识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能力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B类

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 )。

A. 平行四边形 B. 梯形 C. 长方形 D. 正方形

2.下面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平行四边形 B. 等腰梯形 C. 长方形 D. 等腰三角形

(考查知识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能力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无数 相等

2.长方形 正方形

3.只有

4.不是

B类:

1. A 2. A

教材习题

教材第93~95页“整理与练习”

1.三角形有3个顶点、3条边、3个角;

平行四边形有4个顶点、4条边、4个角,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有4个顶点、4条边、4个角。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2.锐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根据角的特点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3.(1)180°-42°-68°=70°

(2)90°-53°=37°

(3)(180°-34°)÷2=73°

4.(1)能围成3个不同的三角形。

(2)9÷3=3(厘米)

(3)底是1厘米。

5.走正中间的路最近;走粉色的路(左边)与走蓝色的路(右边)一样长,因为这是三个等边三角形,所以粉色的路的长度是(40+20)×2=120(米),蓝色的路的长度是40×2+20×2=120(米)。

6.

等腰三角形 等腰梯形 平行四边形

7. 略

8. (1)略 (2)略 (3)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相等。

多边形的内角和。(教材第96、第97页)

1.掌握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方法,并能用内角和知识解决有关多边形的计算问题;通过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探索与归纳的能力。

2.经历探索多边形内角和的过程,多角度、全方位考虑问题,培养学生对简单数学结论的探究方法,进而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初步形成一定的推理思维。

3.通过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就感。

重点: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难点: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课件。

师:同学们,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长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正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学生思考并作答,并由教师评价。

师:那么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我们能不能算出来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先回顾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内角和,促使学生对新问题进行思考与猜想】

师: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呢?你是怎样得到的?你能找到几种方法?

生1:我是先量出每个角的度数,再求和,结果是360°。

生2:我是把四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分成2个三角形,算出内角和是180°×2=360°。

【设计意图:从简单的四边形入手,让学生亲自操作寻找结论。这样做易于引起学生兴趣,鼓励学生找到多种方法,让学生体验测量法及分割法的不同,有利于学生深入领会转化的实质--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也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的乐趣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通过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清楚的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师:把五边形、六边形各分成几个三角形后,就能方便的算出它们的内角和?分一分、算一算。

学生进行画图、计算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你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生1:五边形可以分成3个三角形,所以五边形的内角和是180°×3=540°。

生2:六边形可以分成4个三角形,所以六边形的内角和是180°×4=720°。

师:其他多边形也可以像这样分成几个三角形来计算内角和吗?小组合作,任意画出一些多边形,试一试,并完成下面的表格。(课件出示:教材第97页表格)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图形名称 边数 分成的三角形个数 内角和

三角形 3 1 180°

四边形 4 2 180°×2

五边形 5 3 180°×3

六边形 6 4 180°×4

七边形 7 5 180°×5

八边形 8 6 180°×6

…… …… …… ……

师:观察表中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生1:可以把多边形分成若干个三角形,计算它的内角和。

生2:分成三角形个数都比多边形的边数少2。

生3:分成了几个三角形,多边形的内角和就有几个180°。

师: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方法吗?

生:多边形内角和=(多边形边数-2)×180°。

师:回顾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说说自己的体会。

学生可能会说:

多边形的内角和可以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推算出来。

从简单的问题想起、有序思考,是探索规律的有效方法。

可以把新的问题转化成能够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四边形内角和的思考研究,深入探索五边形、六边形和七边形等多边形的内角和,从而通过归纳总结得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并且对多边形的相关知识加以拓展】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多边形的内角和

多边形的内角和=(多边形的边数-2)×180

先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度量,根据度量的数据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大胆猜想,得到四边形的内角和总是360°,而且内角和随着边数的增加而增大。再让学生填写表格,把多边形的边数从有限推广到无限,先猜想结论再加以证明是数学研究的一种常规思维。先操作、实践,后讲感悟、体会,既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抓住学习的重点,又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A类

求图中x的值。

(考查知识点:多边形的内角和;能力要求:灵活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解决问题)

B类

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54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

A. 4 B. 5 C. 6 D. 7

(考查知识点:多边形的内角和;能力要求:灵活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解决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80°×(4-2)-140°-90°=130° 130÷2=65°

B类:

B

认识平行四边形课件(篇4)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李玉霜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70页至7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讨论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2、通过活动,在对各种四边形分类整理中,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3、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会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4、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力。【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和讨论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学难点】

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直尺,三角板,课件。

学生准备:直尺,三角板,平行四边形,铅笔等。【教学过程】

一、由猜谜语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吧,我们来猜一猜这些数学谜语。出示一组投影片:先露出图形的一个角,让学生根据角的特征猜出这个图形的名称。最后谜底是平行四边形,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做一道题、读一篇文章、做一件事情,不要象“盲人摸象”那样,要全面地看问题。

评:从学生喜欢的‚猜谜语‛开始,紧紧抓住学生好奇的心,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二、认识平行四边形

1、认识平行四边形

出示一组形状不同的四边形。

教师:这些图形都是什么图形?它们有什么特点? 学生:这是四边形。都有4条边,4个角。教师: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图形的序号,充分感知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1)教师:同学们的眼力真好,你能说一说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怎样才能验证你说的正确呢?

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是看出来的,有的学生说可以动手量一量。(2)拿出手中的学具,学生动手量一量。

(3)学生汇报验证结果。有的学生采用对折的方法,有的学生采用量一量的方法。(4)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5)让学生谈谈对“分别”的理解。(6)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 学生举例。

评:本教学过程设计为让学生猜测——验证——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初步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教师适时进行点拨,让学生带着一颗探究的心去动手验证,通过自己的探索而获取知识。正如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学生边思考边用学具比一比、量一量、折一折、记一记、想一想,既加强了感知又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增强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能力。学生的这一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原则,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正方形和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教师:正方形和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用教具演示三者之间的不同与变化。

引导学生画集合图表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评: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引导学生讨论,在“正方形和长方形是否平行四边形”的讨论中,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强烈的自学意识和能力,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特性的理解。

4、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

(1)出示两个等边而不等高的平行四边形。(教具粘贴在黑板上,便于画高。)

观察:对边分别相等,为什么形状不同?

引导学生知道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高不同。

(2)教师举例:我们都是四年级的学生,但高不同。怎样量一个人的身高?

学生知道:从人的最高点头顶量到脚底。尺子能倾斜吗?

学生明白:尺子要垂直于脚底。

(3)学生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高怎么画?

教师:从平行四边形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教师边讲解边在教具上演示。

学生在学具上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4)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高可以画几条?试一试。

让学生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高有无数条。

教师:从一条边上任意一点都可以向它的对边画高,但通常是从一个角的顶点向它的对边画高。这里高要画在平行四边形内,不要求把高画在底边的延长线上。

评:数学源于生活。平行四边形的高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知识,怎样量一个人的身高,却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事情,从一个人的身高导入可帮助学生很快地进入认知状态,感悟‚高‛的概念。

三、四、2、3、课堂小结: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拓展练习:

1、数一数下图中有()个平行四边形.

有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76厘米,把它拉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周长是多 少厘米?

剪一剪:

在平行四边形纸上剪一刀,剪下的两个图形可能是什么图形?

认识平行四边形课件(篇5)

教学内容:国标苏教版数学第八册P43-45。

教学目标:

1、运用生活实例和实践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2、学会用不同方法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猜想验证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在制作中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和画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

1、引入:出示晾衣架:指出上面的平行四边形吗?

2、举例: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见过平行四边形?

二、操作探究

1、制作:同学们已经能找出生活中的一些平行四边形,我们能不能利用身边的一些材料,自己想办法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

(1)电脑出示五种制作材料(吸管、钉子板、直尺、三角板、方格纸)

(2)操作要求:四人一组,每人选择其中的一种材料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自己独立制作。

2、交流:大家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创作,请你们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说说自己的做法和理由。

(1)方法一:用小棒摆。

(2)方法二:在钉子板上面围一个平行四边形。

(3)方法三: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4)用直尺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5)用三角尺拼。

3、演示:五种制作方法。

4、讨论:我们已经能够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平行四边形,这些大小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到底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1)猜想:请同学们猜一猜平行四边形边有什么特点?

(2)验证:自己想办法来验证其中的一个猜想是否正确。

(3)交流:用什么方法验证的?

①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用直尺量的方法来验证对边相等后,教师用课件直观展示。

②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教师用画平行线的方法验证。

(4)小结: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5、练习:完成想想做做1。

(1)先判断后说理由。

(2)判断:

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②在四边形中,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则两组对边一定互相平行。()

6、总结: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则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则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三、解决问题

1、出示草坪图:要在草坪的上下两边中间建一条小道,怎样建最近呢?

(1)设计:拿出作业纸在上面画一画。

(2)汇报:你们是怎样设计的?为什么这样画最短呢?有多少种画法?

(3)画高:①师: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是平行四边形的底。(让一个学生读一读)

②提问:这条底上可以画多少条高?

③师:介绍另一组对边上的底和高。提问:分别让学生说说红色线段是哪条底上的高?蓝色呢?

④练习:先画高再量底和高。

2、小结: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底边上可以画无数条高,底和高要对应。

四、感知联系

1、想想做做3:出示七巧板

(1)七巧板中有那些平面图形?

(2)拿出用七巧板中的3块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你能移动其中的一块将它改拼成长方形吗?还可以怎样移?

2、王阿姨准备将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步缝制成一个长方形的台布,应该怎样剪,你们能帮帮她吗?

(1)交流:必须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再拼。有多少种剪法?

(2)比一比: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小结: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用集合圈表示)。

五、体验特性:

1、拿出晾衣架:

提问:你知道为什么把晾衣架做成这么多平行四边形吗?(便于伸缩)

演示: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板书:易变形。)

体会:拿出自己吸管做的平行四边形拉一拉,体会一下易变形。

2、师:你还能找出平行四边形易变形这种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吗。自主阅读你知道吗?

六、机动题:

想一想: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相邻的两条底边长分别为6厘米和4厘米,已知一条底边上的高为5厘米。请问它是那条底边上的高?

认识平行四边形课件(篇6)

第七单元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课题:认识三角形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的特点,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定义。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能在三角形内画出对应边上的高。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画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教材第75页例题1情境图。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认识过三角形,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在图上找出三角形吗?

学生先说说哪里有三角形,再让学生在图上描出来。

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呢?

师生交流后说一说。

2.导入新课。

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探究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一)认识三角形的定义

1.画三角形。

师:大家找了这么多三角形,能想办法画一个三角形吗?

学生用三角板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三角形。

2.观察三角形的特点。

(1)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观察画出的三角形,想一想:三角形有什么特点?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得出三角形的以下特点:

①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②三角形的3条边都是线段。

③这3条线段要首尾相接地围起来。

3.认识三角形的定义。

教师指出: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这个三角形,说一说:三角形有几个顶点?分别指出三角形的3个顶点、3条边和3个角。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在三角形上标出“顶点”“角”“边”。

4.完成教材第75页“试一试”。

(1)出示题目,学生读题,说说各自对题目的理解。

(2)学生独立在教材的方格纸上画一画后,教师展示学生的画法。

(3)观察比较。

提问:观察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都能画出一个三角形。

(二)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

1.课件出示教材第76页例题2人字梁图。

学生独立观察图。师提问:你能量出右图中人字梁的高度吗?

学生动手在教材上的人字梁图上量一量。

2.组织交流。

提问:你量的是哪条线段?它有什么特点?

指名学生结合投影图说一说。

明确:人字梁的高度是上面的顶点到它对边的距离;量的线段与人字梁的底边互相垂直;图中人字梁的高度是2厘米。

3.介绍三角形的高和底。

教师结合图进行介绍: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强调:高要用虚线表示,并标上垂直符号。

在黑板上先画一个三角形,教师边示范边说:以这条边为底,现在要找它的高。

教师用三角板的直角边和它重合,(不断移动)说说它的垂线有多少条?(无数条)其中只有一条很特殊,你能说说是哪一条吗?(从对面的顶点画下来的这条垂线)用虚线画一画。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76页“试一试”。

先让学生在教材的三角形上画出底边上的高,然后和同学交流画法。

提问:三角形一共有几条高?

引导学生得出:底和高是一对一对出现的,三角形有三条底,也就有三条高。

2.完成教材第76页“练一练”第1题。

这道题是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特点的认识。

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再说说判断的理由。

3.课件出示:画出每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强调:第一个图形是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是底,另一条直角边就是这条底上的高。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第七单元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课题: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操作活动和计算观察,让学生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2.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和发现活动,经历操作、发现、验证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乐于探究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

2.复习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提问: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关于三角形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忆三角形的特点: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3条高……

3.导入新课。

三角形还有什么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探究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关系。(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77页例题3:任意选三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

2.操作交流。

(1)学生从自己准备的四根小棒中选出三根小棒来围一围,看看能不能围成三角形。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操作情况。

(2)小组交流。

布置学生将各自的操作情况在四人小组内进行交流。

(3)全班交流,指名回答:你选择的是哪三根小棒,是否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学生回答预设:

①选择8cm、5cm、4cm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

②选择5cm、4cm、2cm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

③选择8cm、4cm、2cm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

④选择8cm、5cm、2cm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

追问:第③种情况和第④种情况为什么不能围成三角形?

引导学生认识到:第③种情况中,4cm、2cm这两根小棒太短了,三根小棒不能首尾相接;第④种情况中,5cm、2cm这两根小棒太短了,三根小棒不能首尾相接。

教师小结:因为4cm+2cm

3.探索规律。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当两根小棒长度相加比第三根小棒短时,不能围成三角形。那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的长度又有什么特点呢?

(1)布置探索任务。

从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中任意选出两根,将它们的长度和与第三根比较,结果怎样?

(2)学生独立探索。

(3)交流汇报。

第①种情况:4+5>8、4+8>5、5+8>4;

第②种情况:4+2>5、4+5>2、5+2>4。

小结:任意两根小棒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根小棒。

4.验证规律。

提问: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边吗?

(1)画一画:用三角尺画一个三角形。

(2)量一量:量出三角形的各边长度。(单位:毫米)

(3)算一算:算出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长度的关系。

(4)总结规律。

提问:通过验证,你发现三角形三边的长度有哪些关系?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追问:对于“任意两边”这四个字,你是怎么理解的?

5.议一议:如果三根小棒的长度分别是8厘米、5厘米和3厘米,能围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5厘米长的小棒和3厘米长的小棒长度相加等于8厘米,并没有大于8厘米,所以这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78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进行判断,再组织交流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判断的依据,教师可以介绍用两短边的和与第三边比较。

2.完成教材第78页“练一练”第2题。

这道题是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度,求第三条边的长度范围。题目提供了四个答案让学生进行选择,降低了思维难度,学生在练习时可以进行尝试。在学生完成后,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的第三条边的长度范围,即“两边之差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第七单元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  第 3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通过量、剪、拼等实践活动,发现、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究并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复习用量角器量角的知识。

我们已经学过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谁能说说用量角器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指名学生口答。

2.认识三角尺上的三个角。

提问:谁来说说三角尺上的三个内角分别是多少度?

引导学生说出90 、60 、30 。

出示另一个三角尺,引导学生分别说出三个角的度数:90 、45 、45 。

追问:你知道每个三角尺3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吗?

学生计算后指名回答。

90 +60 +30 =180

90 +45 +45 =180

3.导入新课。

每个三角尺3个内角的和都是180 。其他三角形3个内角的和也是180 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问题。(板书问题)

二、交流共享

1.量一量,算一算。

(1)从教材第113页剪下3个三角形,小组合作,用量角器量出每个三角形3个内角的度数。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并提醒学生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

剪下三角形后,提示学生进行小组分工合作,两个学生负责用量角器量每个角的度数,另外两个学生负责记录和计算,并填写下表。

三角形

名称 3个内角的度数 3个内角度数的和

(2)汇报交流。

由于学生的操作会有误差,因此有的学生计算出的内角的和可能不是180 ,但一定会接近180 。

(3)回顾交流。

提问:通过刚才的汇报交流,我们发现有些同学计算出三角形的3个内角的和是180 ,有些同学计算出的三角形的3个内角的和不是180 ,这是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明白在测量和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差。

引导思考:看来用测量的方法还不能确定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底是不是180 。那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呢?

2.拼一拼,看一看。

启发:我们用三角尺可以拼出许多度数不同的角来,那这样的三角形纸片上的三个角是否也可以拼在一起呢?可以拼成什么角呢?

(1)让学生想办法把每个三角形的3个内角拼在一起。

学生拼完后,教师展示学生的各种拼法。

(2)组织观察。

提问:观察这几种拼法,不管怎么拼,它们最终都拼成了一个什么角?

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每个三角形的3个内角拼在一起,都拼成了一个平角。

追问:通过这个操作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汇报: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

3.动手操作、验证发现。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拼一拼发现三角形3个内角的和是180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验证一下这个发现到底对不对。

(1)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

(2)将三角形剪下来,拼一拼。

(3)量一量拼成了什么角。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79页“练一练”。

出示题目后,要求学生先计算,再汇报结果。

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出∠3的度数的?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方法。

小结:我们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就可以根据这个规律,用180 减去三角形的两个内角,求出第三个未知角的度数。

2.完成教材第81页“练习十二”第10题。

这道题也是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特点来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前两小题和“练一练”的思路相同,第3小题是直角三角形,可以用“90 减一个锐角”的方法来求另一个锐角。

3.自学教材第79页“你知道吗”。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第七单元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课题:练习十二  第 4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对三角形的定义和三角形的特点,能够熟练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在练习过程中,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加深对三角形定义和特点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形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提问:怎样的图形叫作三角形?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高有几条?三角形有哪些特点?

2.揭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三角形的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80~81页“练习十二”

1.第1题。

画高是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的技能。这道题中第三小题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直角边上的高不用重新画,只要在另一条直角边上标出就可以了。

2.第2题。

这是一道开放题,由于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可以画无数多个,因此这道题的答案不唯一。

3.第6题。

这道题是练习用“三角形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1)先量出两根小棒的长度。

(2)再小组交流探究第三根小棒的长度范围。

第三根小棒的长度要大于前两根小棒长度的差,小于前两根小棒长度的和。

三、综合练习

1.第7题。

这道题也是有关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练习,已知三边之和,确定三条边的长度。

2.第11题。

学生在完成这道题时,经常会误以为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成一个三角形,那么拼成的三角形内角和就是原来三角形内角和的两倍。

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错误,练习时教师可以让同桌交换一个三角尺,使每个学生都有两个相同的三角尺,再拼一拼,最后观察得出拼成的三角形内角和还是180 。

3.第12题。

这道题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来形象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可以让学生边折边观察。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认识平行四边形课件(篇7)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特性,以及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会正确作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掌握平行四边形高的作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出示:看图填空。

1、长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四个角都是()角。

2、正方形的四条边都(),四个角都是()角。

3、请你想一个办法检验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对边是不是平行的?

4、请你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并用一个图来表示。

长方形

正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二、教学新内容

1、演示引入:师用四根要条钉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的方向拉动,得到如下的图:

2、观察:(1)得到的图形四个角还是不是直角?

(2)检验一下得到的四边形对边是否平行?

3、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得到: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请你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个概念的?

4、想一想: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请说出理由。

5、请你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你能不能用图来表示?

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

正方形

6、师重复演示:拉动平行四边行。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性?(不稳定性,易变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你有没有看到过这种情况,请举例说明。

7、说明:平形四边形每组对边之间的距离,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请你试着作出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高。

高底

8、检查、提问: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作几条不同的高?为什么?

注意:和高垂直的对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底和这个底上的高必须对应)

9、想一想:下面所作的线段是不是平行四边形的高?为什么?

10、说明:我们以后画平行四边形的高不需要两条都画,只要根据要求画就可以了。

三、练习

1、P681、2、3

2、在下面平行四边形的底上画高。底

3、判断

(1)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是特殊的正方形。

(3)正方形既是特殊的长方形,也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4)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5)平行四边形一个底边上只能画一条高。

四、总结。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认识平行四边形课件(篇8)

第七单元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课题:认识平行四边形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明确底与高的对应关系,能测量和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3.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行四边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

教学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能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明确底与高的对应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教材第88页例题8图。

(1)提问:你能在图中找出平行四边形吗?

学生观察图片,说说图中哪里有平行四边形。

(2)追问: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见到平行四边形?

教师课件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如活动衣架、风筝、楼梯栏杆等。

2.揭题。

同学们对平行四边形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进一步探究平行四边形,相信通过探究,大家将有新的收获。(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画平行四边形。

刚才同学们已经能找出生活中的一些平行四边形了,那我们能不能自己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呢?请同学们在教材第88页的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1)学生在教材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画图情况,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2)展示学生画好的品行四边形。

教师课件出示平行四边形图。

2.观察、交流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1)学生独立观察平行四边形,再在小组内说说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2)全班交流。

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比较多,教师要抓住主要特点进行交流,其他特点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师归纳:

① 平行四边形的主要特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的其他特点:4条边,4个角;对角相等;邻角的和是180 。

3.概括总结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过度: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交流,找出了平行四边形的许多特点,现在你能说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吗?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结合平行四边形图,指出:像这样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作平行四边形。(板书)

4.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底。

(1)动手操作,尝试画高。

布置任务:你能在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上任意取一点,画出这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线吗?

学生在教材的平行四边形图上进行操作。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2)交流讨论,突破难点。

①课件出示学生的不同画法:

画法一:

画法二:

②学生经过观察得出并交流两种画法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都是从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

区别:一条垂线连接上下两条边;另一条垂线连接左右两条边。

教师出示平行四边形边上画出的两条垂直线段。

(3)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

教师介绍: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是平行四边形的底。

教师一边介绍一边出示标出的“底”和“高”。

高      高     底

思考:平行四边形的高有多少条?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高有无数条。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89页“练一练”。

让学生在不同的底上画高,再次感受底和高的相对性。

2.完成教材第91页“练习十四”第1题。

让学生拼一拼,再次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3.完成教材第92页“练习十四”第10题。

通过测量,让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对角度数相等,邻角度数的和是180 。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第七单元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课题:认识梯形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梯形,认识梯形的高及各边的名称,认识等腰梯形,能测量和画出梯形的高。

2.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能在方格纸上画梯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梯形。

3.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的定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画梯形的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教材第89页例题9情境图。

提问:你能说出图片上这些物体的名称吗?这些物体上都有相同的什么图形。

2.课件出示从物体上抽象出的几何图形:

教师指出:像上面这样的四边形时梯形。

3.揭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梯形。(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画梯形。

引导:刚才同学们已经能找出生活中的一些梯形了,那我们能不能自己画一个梯形呢?请同学们在教材的方格纸上画一个梯形。

(1)组织学生在教材方格纸上画出梯形。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画图情况,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2)展示学生画好的梯形,进行集体评议。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梯形。

2.观察、交流梯形的特点。

引导思考:同学们可以将梯形和我们学过的平行四边形进行比较,看一看、说一说梯形有哪些特点?

(1)学生独立观察梯形,再在小组内说说梯形有什么特点。

(2)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梯形的特点:梯形也是四边形,有4条边,4个角;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长度不相等。

3.概括、总结梯形的定义。

(1)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交流,找到了梯形的许多特点,现在,你能说说什么是梯形吗?

学生自学教材第90页的一段话。

(2)组织交流。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作梯形。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分别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是梯形的腰。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在黑板上画出的梯形上标出上底、下底、腰。

4.认识梯形的高。

(1)动手操作,尝试画高。

布置任务:在上面梯形的底边上任意取一点,画出这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线。

学生在教材的梯形图上进行操作。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2)交流讨论,学习画图的方法。

通过交流认识到这样的垂线可以画无数条。

(3)认识梯形的高。

教师介绍:从梯形一条底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叫作梯形的高。

教师一边介绍,一边在图上标出“高”。

(4)画高。

组织学生画出方格纸上梯形的高,并分别量出它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毫米。

完成后,让学生指一指:画出的高分别垂直于哪一组对边。

5.认识等腰梯形。

(1)课件出示等腰梯形图。

引导:观察这个梯形,你有什么发现?用尺子量一量教材上的梯形图,验证一下你的发现。

(2)交流发现。

学生交流得出这个梯形中两腰的长度相等。

明确:这个梯形两腰的长度是相等的,这种比较特殊的梯形,叫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三、反馈完善

1.让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见到的梯形。

2.完成教材第90页“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先判断哪些图形是梯形,再在梯形图上标出上底、下底和腰。

3.完成教材第90页“练一练”第2题。

(1)学生动手画一画。

(2)投影展示学生画的高。

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评价。教师相机介绍直角梯形。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第七单元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课题:整理与练习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与整理,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加深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的理解,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教学重点:整理知识,灵活运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回顾、整理知识的能力,以及探索与实践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系统整理

提问:这个单元,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回顾与整理

1.梳理知识。

小组讨论:

(1)三角形的边和角各有哪些特征?

(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有什么特征?

(3)本单元学习的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上面的三个问题,将本单元学习的这些图形知识进行系统整理。

2.交流汇报。

(1)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完成下面的板书:

特征

三角形 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内角和等于180 。

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平行;

两组对边相等。

梯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长度不相等。

三角形包括: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三个角都是60 。

轴对称图形有: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

二、查漏补缺训练

1.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与应用”第1题。

出示题目后,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图形的名称,再独立画高。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画高的方法,以及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各有多少条。

2.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与应用”第2题。

这道题是根据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特点进行分类。

先让学生独立进行分类,再让学生说一说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三角形按角的特点进行分类时,只要判断三个内角中最大的内角是什么角,这个三角形就是什么三角形。

3.完成教材第94页“练习与应用”第3题。

这道题是综合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第(2)小题是求直角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只要用90 减去另一个内角就可以了;第(3)小题是求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用(180 -顶角)÷2来计算。

4.完成教材第94页“练习与应用”第4、5题。

这两道题都要运用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的知识来解决。

5.完成教材第94页“练习与应用”第6题。

这道题是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进行画图。

三、综合运用提升

1.完成教材第94页“探索与实践”第7题。

(1)让学生思考怎样将一个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图形后平移成一个长方形。

(2)动手在平行四边形纸片上画一画,剪一剪,移一移。

(3)交流讨论。

2.完成教材第95页“探索与实践”第8题。

(1)拼一拼。

让学生用课前准备的两个梯形纸片拼一个平行四边形。

(2)想一想。

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想一想: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底、下底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呢?

四、反思总结

1.课件出示教材“评价与反思”部分的评价量表。

组织学生结合各自的情况进行填写。

全班交流。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推荐阅读

上一篇:教学工作总结和反思九篇 下一篇:最新履职尽责工作总结推荐十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