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一粒种子读后感精选5篇

2023-03-16 09:51:13 读后感精选 种子读后感 一粒种子读后感

【#实用文# #一粒种子读后感精选5篇#】书籍是我们的精神食粮,读书是我们的兴趣爱好,读好书则是我们的做人指南,大家一口气读完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之后,想必都有很多想说的话。此时最好的选择就是将自己的感受,印象全部写进我们的读后感里,一份规范的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读后感应该注意哪些要素呢?下面由编辑给您带来的“一粒种子读后感”,欢迎您阅读本网页的内容!

一粒种子读后感【篇1】

“叮叮叮……”悦耳的上课铃响起,原本喧闹的教室霎时变得十分安静。老师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写到“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我十分不屑,暗想道:“切,一粒米?开玩笑的吧!”

老师打开电脑,滔滔不绝地向我们介绍袁隆平院士。他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为我国和世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我越听越发觉得每一粒种子都有可能成为世界的关键,正是发现了那株“野败”,我们的杂交水稻在1976年实现了亩产700公斤的目标,2004年亩产800公斤的目标提前实现,2011年达到亩产926.6公斤……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从当初的400公斤到现在的3000公斤,可知袁隆平献出了多少心血啊!

听到这儿,我不禁想到之前的一件事。那天吃晚饭时,我随便吃了几口便走进卧室写作业了,看到我没怎么吃饭,妈妈大喊道:“回来吃饭,还剩这么多饭!”“不想吃,没胃口!”妈妈勃然大怒,拽着我的手回到了餐桌,可我死命不肯,“不就是几粒米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我理直气壮地回答。妈妈气得满脸通红,趁她没注意,我便偷偷溜进房间了。想到这儿,我十分羞愧,发誓以后再也不浪费粮食了。

经过这节课,我们一定会珍惜每一粒米,杜绝浪费;现在认真读书,长大像袁隆平爷爷一样成为祖国的“顶梁柱”!

一粒种子读后感【篇2】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这本绘本讲述的是中国科学家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故事,从小时候梦见禾下乘凉到坚持不懈的科研实验,最终解决中国人民温饱。

袁隆平可以说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一位科学家了。本书从袁隆平的童年兴趣开始,讲述了他为增加粮食产量,不怕失败,潜心研究杂交水稻的故事,尤其重点描写了他寻找水稻雄性败育株的过程。

袁隆平为了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他不怕苦,不怕累,每天都坚持的观察水稻生长情况,为了这一粒种子他付出了毕生的精力。这种为了自己梦想执着追求的科学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通过《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让孩子们了解到科学家的奉献精神,为孩子树立一盏科学的光明之灯。

一粒种子读后感【篇3】

绘本《一粒种子改变世界》选自“共和国脊梁”科学家绘本系列丛书。这套丛书内容取材于由中国科协牵头主持的“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共三辑,涉及医学、气象学、地质学、航天、药学、农学等多领域,语言深入浅出,可以让孩子了解多个领域的科普知识,走近科学家的人生故事。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讲述了袁隆平爷爷为水稻种植奉献终生的故事。阅读这个绘本,不仅能够让孩子们了解水稻种植研发之路的不易,更重要的是通过袁隆平爷爷成长的故事,帮助孩子们在心中种下一颗科学的种子,点亮他们的科学之梦。

袁隆平小时候对一切都很好奇,有着追根究底的求知欲。在参观园艺场的时候,他被眼前丰硕的果实和美丽的鲜花迷住了,从此他爱上了果园,爱上了绿色的世界,内心也因此种下了一个田园梦。

真正让他坚定了学农的想法,还是那些在饥饿中受苦受难的同胞。看到沿路逃难,面如菜色的同胞,袁隆平发誓一定要让中国人过上吃饱饭的日子。从此,他便开始踏上了水稻种植研发之路。

想要培育人工杂交水稻,首先就要在自然界找到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来作为培育杂交水稻的实验材料。袁隆平为了寻找不育株,经常是头顶烈日在田间、野外整日忙碌。强烈的阳光炙烤着他的皮肤,额头上的汗一连串地往下落,袁隆平无视那一串串汗水,也无视蠓虫的叮咬。正是因为他对科学的探索永无止境,终于,他发现了水稻的雄性不育植株。

在那之后,他还为了另一个梦想而努力——让杂交水稻走向世界,覆盖全球。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袁隆平坚持开办杂交水稻技术国际培训班,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技术人才。他还受邀担任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杂交水稻。

作为一名科学家,袁隆平真正做到了为科学事业奉献终生,给世界带来了福音!

通过不断翻阅绘本,袁爷爷的形象在孩子们心中更加立体,愈发生动。袁爷爷两种不同的工作状态——在田里挽着裤腿劳作和在研究室苦心钻研,打破了孩子们以往对于科学家的想象——科学家们并不是一直坐在研究室里。孩子们这才发现,袁爷爷的研究成果,靠的是他在研究室苦读苦学和田地间日复一日地考察,靠的是他对科学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

绘本中所体现出来的袁隆平的良好习惯、难能可贵的品格、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他对科学永无止境的探究,正是在指引着孩子们勇于对抗失败,挑战自我,投身科学,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袁隆平说:人生就是一粒种子,要做一颗好种子。

那么阅读这个绘本就是在播种,在孩子们的心灵播下一颗科学的种子。

一粒种子读后感【篇4】

很小时,我就见到过农民伯伯稻谷丰收时的笑脸,闻到过掀开锅盖时白米饭的清香,当时只觉是平常,直到读了袁隆平爷爷的故事,我才明白,这一切看似平常都得益于袁隆平爷爷的坚持与付出。

曾几何时,饥饿的乌云,在华夏大地之上,久久盘旋。“谁来养活中国,谁来养活世界?”面对这样的追问,袁隆平爷爷立下梦想:“要在禾下乘凉,要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袁隆平爷爷最主要的贡献,就是研究培育了杂交水稻种子,简单地说,就是通过科学的手段,让稻穗变得更长、让稻穗结出更多、更饱满的谷粒,这样就提高了水稻的产量,让更多的人能够吃到大米。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但你可能不知道这粒种子是怎么找到的:14 天,14 万稻株。他左手持放大镜,右手拿镊子,弯腰弓步,在湘西稻田一株一株地找。

终于找到了一棵雄性不育株,最终研究出了来了杂交稻种。一颗种子,两颗种子,千万颗种子,播种下去,世界的大地,秧苗茂盛。移植,然后长成了金黄的稻谷,喂养了世界。袁隆平爷爷有多厉害?一般的水稻,一亩地有几百公斤的产量,而袁隆平团队培育出的杂交稻新品种,创出了新的亩产纪录,水稻亩产量突破了1千公斤!袁爷爷真是个了不起的魔法师!

妈妈对我说,她的爷爷1958年饿死家里。我的爷爷告诉我,他们小时候没粮食吃,在吃光了杂粮、嫩叶和树根后,拿米糠炒熟了吃。有一次因为实在太饿,感觉米糠入口特别香就一口气吃了两碗,结果便秘了三天三夜,差一点丢了性命。那样的场景我无法想象,但我第一次明白“稻米”这个词,不只是一个名称,不只是一样谷物,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含义——生命!因为有了袁隆平爷爷,天下苍生俱饱暖,挨饿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袁爷爷真是个米菩萨!

袁爷爷,天堂没有良田,却有白云如畴,满天的星斗是人间捧给您感恩的珍珠。请您放心,我们会珍惜您的成果,节约粮食,会像您说的那样,做“一粒好种子” ,做脚踏实地,奋力追梦的“好种子” ,用努力的汗水让它结出饱满而有价值的“粮食”!

一粒种子读后感【篇5】

袁隆平是一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杂交水稻专家。他一生都致力于研究杂交水稻。《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这本书中就讲述了袁隆平的故事,1930年,袁隆平出生了,小时候的他特别调皮,经常提一些老师都回答不出来的问题,六岁那年,袁隆平与同学们一起到一个园艺场去参观,一个田园梦,在人们心中种下。1953年,袁隆平在农校毕业,后来,全国闹饥荒,袁隆平决定研究一种高产量的水稻,它一直努力地研究,终于在最后得到了杂交水稻,但产量不大,所以他又在田野,荒山野岭里寻找雄性败育株,但结果并不让人满意。但最后还是找到了六株雄性败育株。杂交水稻问世了,先进杂交水稻的产量还在不断提高。我们应该向袁爷爷那样坚持不懈,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推荐阅读

上一篇:单位实习报告范文(7篇) 下一篇:实习报告日记集合(7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