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2024路观后感分享#】当我们希望他人能够体验观影后的情感时,我们可以通过写一篇观后感来表达。经常写观后感并养成写作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但如何写出富有新意且优质的观后感呢?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分享“路观后感”,希望能够吸引您的关注并鼓励您收藏我们的网站,以便欣赏更多有趣的内容!
路观后感 篇1
走自己的路读后感范文
因为抵达尽头的是听力有障碍的蛤蟆,它报告我们,如果有远大的抱负,就应该尽自己的全力向目的前进,而不要管旁人的议论。若有人对你说,你不大概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是在白日做梦,那你就应该像抵达尽头的蛤蟆一样,做个“聋子”吧!要相信自己,满怀信心肠把自己的路走下去。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是世界上唯一无二的。我们有本领使自己的人生多姿多彩。他人的建议大概不错,但自己的人生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上,要靠我们自己走下去。
夜晚,伴着淡淡的书香,我打开书,一篇《走自己的路》吸引了我:在花盆四周放了几只毛毛虫,在离花盆不到六寸的地方,有一些松针,末了毛毛虫都死了。在一个绿洲旁,有一片戈壁,已经没有一个人走出过这片戈壁,但肯·莱文走了大多数人没有走过的偏向,三天后就出来了。
有人说,人生是个圆。的确,绝大数人都能以世俗为标准,从圆上找到自己人生起点,并沿着圆圈墨守陈规地走下去。不折不扣,不拐不绕,一直走到人生的尽头。很少有人敢于去超越世俗,跨越圆圈,踏出向圈外腾飞的一步。
学别人无论学的多像,也只能成为别人第二。走别人走过的路,将会迷失自己的脚迹。
像但丁说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是啊,有自己宏大的抱负,就应该勇敢地走下去。走自己的路读后感
一群蛤蟆在进行竞赛,看谁先抵达一座高塔的顶端,四周有一大群围观的蛤蟆在看繁华。竞赛开始了,围观者们一片嘘声:“太难为他们了,他们无法达到目的……”蛤蟆们开始灰心了。可还是有一些蛤蟆在奋力向上爬着。又过了一会儿,别的蛤蟆都被说服停了下来,只有一只蛤蟆还是努力地继续向前。比赛结束,别的蛤蟆都中途而废,就那只蛤蟆竭尽全力抵达了尽头,大家惊奇地发现它是只聋蛤蟆!
因为抵达尽头的是听力有障碍的蛤蟆,它报告我们,如果有远大的抱负,就应该尽自己的全力向目的前进,而不要管旁人的议论。若有人对你说,你不大概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是在白日做梦,那你就应该像抵达尽头的蛤蟆一样,做个“聋子”吧!要相信自己,满怀信心肠把自己的路走下去。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是世界上唯一无二的。我们有本领使自己的人生多姿多彩。他人的建议大概不错,但自己的人生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上,要靠我们自己走下去。
在生活中,我们偏执的认为大多数人走过的`路就不会错,那么这走自己的路读后感时,我们纰漏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往往更容易成功。有很多人认为不按照大多数走过的路走,就不大概对,这大大的错了,鲁迅已经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只要有人向新的一条路迈出第一步,这世上就会多一条路。只要有人敢走出他自己的谁人圆圈,他就不会继续向别人一样墨守陈规的走完自己的一生,他会让自己的一生更加辉煌,会走向更容易的成功。
让我们怀着远大的抱负,昂首挺胸,自大地前行————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路观后感 篇2
用书中的话来说,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简单来说,就是养成“先吃苦,后享受”的意识,先集中精力把觉得难做的事情完成,然后再做相对轻松简单的事。读了这一章对我的影响挺大的,如果真能每天都能做到先吃苦后享受,先把对自己来说难的事一鼓作气地完成,再愉快地完成相对轻松的工作,那我们的生活会快乐很多。
从而我又想到,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他们每天最主要的事就是听课写作业,而大部分孩子都有自己喜欢与不喜欢的功课,我们应该努力让学生养成先写完作业而且是先写完自己不太感兴趣的那一科的作业,再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的习惯。
三、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对此有了更深的理解。作者通过很多案例获得了这样一个结论:成年时所产生的心理问题,大多是因为在童年时期父母在对待孩子的方式上出现了问题。
书中有几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品味:“父母习惯用严厉的体罚教育孩子,本质上不是教育,而且发泄怨气和不满。”“父母懂得自律、自制和自尊,生活井然有序,孩子就会心领神会,并奉之为最高准则。
父母的生活混乱不堪,任意妄为,孩子们同样照单全收。”“孩子幼年起就享受到父母的爱,成年后即便遭受天大的挫折,幼年培养的强大自信,也会使其鼓足勇气,勇敢地战胜挑战,而不致自暴自弃。”而什么是真正的爱呢,书中也给出了具体的解释“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有效的敦促。
”书中这样总结:父母应该成为孩子值得尊敬的领导者、指挥官、告诉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做出理性的判断,而不是仅仅依靠直觉,我们必须经过认真的思考和周密的计划,甚至做出痛苦的决定。
读了这样的句子,我不由得反思起自己作为妈妈这一角色是否合格,答案是否定的,我想让孩子自律、自制,但自己常常做不到,而“得体的批评、有效的敦促”做的更少,读了这本书,对于怎样做妈妈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以上是对《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的一点感悟,希望在生活中能够以爱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勇敢的直面问题。
路观后感 篇3
每个学生都渴望知道自己该如何走向成功,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每个老师都盼望自己的学生取得喜人的成绩,这些都是成功,但是,成功并不等于成长,成功是你的目标,成长是你达到目标的道路。
成功需要用我们的辛酸和汗水来换取,为了成功,我们要经历失败和挫折,经历艰辛和磨难,为了成功,我们要学会坚强,学会努力,学会勇敢,也要学会抛弃胆怯、懦弱,这才懂得成长。
《我的自强路》讲的是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两岁的小女孩,在他正需要关爱保护的时候,父亲却因病无奈地丢下她与世长辞,从此他与母亲相依为命,艰苦度日,吃的是最差的,基本能维持温饱,穿的是有补丁的衣服,假期中还要打工挣钱交学费,但女孩并不气馁,不自卑,而是昂起头,勇敢地迎接一个又一个的挑战,终于战胜了重重困难,以优异的成绩,自信的态度迎来了翘首以待的高考。
可事情多难,她却又意外地病倒了,但是,具有顽强的毅力坚强的信念使她毫不犹豫地走上了考场,最终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大学,一切顺利,又上了博士,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她终于成为全球微软公司的副总裁时,她却说,如果不是幼时的坎坷艰辛,让我懂得了坚强,我不会成功。
成长总是比成功更重要。只有通过不断的挫折和磨难,才能锻炼自己,磨砺意志,充实自己,实自己更坚强地面对人生的风浪,实现自己的梦想。当我们真正学会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坚强和冷静,我们就会成长,我们就会走向成功。相关
路观后感 篇4
《未选择的路》是美国作家罗伯特·弗罗斯特的一篇诗歌,描写了一个人在两条路之间选择的故事。然而,文章的标题“未选择的路”引发了我对人生选择及其影响的深思。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有些选择似乎影响不大,比如每天早上穿什么衣服,吃什么早餐。然而,有些选择可能会改变我们的一生,决定我们的命运。这些重大的选择常常困扰着我们,让我们陷入犹豫和纠结之中。
正如弗罗斯特的诗中所描写的,当我们面对两条道路时,我们只能选择其中一条。然而,我们往往不知道这两条道路的未来将会如何。我们不能预见到选择某条道路所带来的结果,也无法知道选择其他一条道路会是怎样的。这种不确定性让我们感到恐惧和不安。
然而,正是在这种不确定性中,我们才能真正展现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尽管我们无法知道选择某条道路是否是对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深思熟虑、权衡利弊来做出最好的决策。正如弗罗斯特所言:“两条道路分叉在林中,我选择了少有人走过的那一条。”选择少有人走过的那条路并不容易,因为我们常常会受到其他人的影响和压力。然而,只有勇于迈出自己的步伐,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
而当我们做出选择后,我们就要勇往直前,坚持我们的选择。无论选择的道路是充满荆棘的还是平坦的,我们都必须坚持自己的信念,并为之努力奋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然而,即使我们已经做出了我们认为是正确的选择,也不能保证我们不会后悔。可能在我们走得更远的时候,我们会看到另一条道路上美丽的风景,我们会思考自己是否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这时,我们不能陷入自责和后悔之中,而是要坚信我们所选择的道路是最适合我们的,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我们成长和学习的机会。
因此,对于未选择的路,我认为,不论我们选择哪条道路,都不应该留下遗憾。生活的真正精彩并不在于你选择了哪条道路,而在于你对所选择的道路的执着和努力。无论我们选择的道路是怎样的,我们都应该全力以赴去奋斗,不断追求自己心中的理想和目标。
总而言之,《未选择的路》这篇诗歌让我对人生选择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我们无法预知未来,无法知道选择某条路的后果如何。但我们可以通过勇气、智慧和坚持,做出最好的选择,并为之努力奋斗。无论选择的道路如何,只有我们全力以赴,才能使自己成为真正的赢家。所以,让我们敞开心扉,迎接未知,做出最好的选择,创造出美丽的人生!
路观后感 篇5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就像这首诗写的青松一样,人心智的成熟,成为人们敬仰的“智者”,首先要自律,严格要求自己克服懒惰不放松,然后要有爱,投身破岩,最后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要经过许多的磨练捶打,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在实践中战胜自己,才能在“高山险峰”,就是大多数人达不到的高度屹立不倒,被人仰视。
这是我读完《少有人走的路》后对“心智成熟的旅程”的最直观感受。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心理医师,他在书中讲了许多的“病例”,其实对于我来说就是许多的小故事,让我看到了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看问题、处理问题的不同方式,有的时候真的能在这些小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会为自己曾经的“不对”或是“不懂”而感到羞愧。有的时候看到有的故事,会对以前一直耿耿于怀的东西放下,找到自己生活新的重点,就像书里说的那样.“积聚勇气,克服恐惧、懒惰、倔强和固执,不断完善自己的心灵地图,有独立的思考,忍受孤独,在艰辛中完成心智成熟的旅程。
在日常工作中,首先要自律。遇到问题,必须直面问题,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不能得过且过,“糊弄”自己“糊弄”工作。我认为自律的关键在于“爱”,真正懂得爱的人,爱自己和周围的人,爱工作爱家庭,必然懂得自我约束,必然会认真对待自己爱着的事情,在爱中,心智慢慢成熟,了解自身成长的世界,形成与现实相适应的世界观,清楚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杜绝一些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想法,更好的了解人生的真谛,清楚我们在想什么、在做什么,我们会因为真正掌握自己的人生而感到舒适而愉快。
这种幸福快乐的感觉在其他方面是很难体会到的,而那些不了解这些真谛不清楚自己在做什么的人也是更难体会到的。
那些走了“少有人走的路”——通向心智成熟的路,并最终完成旅程的人,都是最初的勇者,他们由勇者变成了智者。”
路观后感 篇6
《少有人走的路》的读后感6提要:自律的原则是人们敢于承担责任。然而,不能自律的人,却有趋利避害、逃避责任的心态,令人遗憾
《少有人走的路》是心理医生m·斯科特·派克所著的一本通俗心理学著作,也是一本伟大的心理学著作。他第一次说出了人们从来不敢说的话,提醒了人们从来不敢提醒的事,这就是: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过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
“人生苦难重重。”这是开篇的一句话,如果你能领悟这句话并有自己的感受的话,你的人生必定已经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超越。当我们了解生活困难背后的意义时,我们也会体会到更多的幸福和快乐。
《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分为四个部分:自律、爱、成长与宗教、神奇的力量。这本书告诉我们如何面对生活的苦难,如何接受心理成熟的考验,如何了解自己,解决自我问题。
这本书告诉人们:生活是一系列的问题,而如何解决呢?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是自律。
在自律部分,主要是讲父母的过错、父母的关注和注意,这会给孩子自尊和自爱,也就是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一个有强烈价值观的人会更好地约束自己,实现自律。
忽视问题的存在,反映了人们不愿推迟满足。直面问题会使人感觉痛苦。问题通常不能自行消失。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它们就会一直存在,阻碍心智的成熟。
自律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首要工具,也是消除生活痛苦的重要手段。所谓自律,是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解决生活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延迟满足、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四个方面。
自律本身也需要平衡。一味的自律,其实也就成了压抑,所谓自律其实是一种弹性的应对方式,正如对孩子的教育,惩罚性引导和关注同样重要,这样才可以建立正确的规则。万物无不是一种柔性平衡。
没有控制与被控制,不强加个人的偏见,这才是最好的方式。
推迟满足感是自律原则之首。这意味着不要贪图暂时的舒适,而是要重新设定生活中的快乐和痛苦的顺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要有“先苦后甜”的意识。
比如,有些孩子吃蛋糕时,不一次性吃奶油,或者先吃蛋糕再吃奶油。此外,孩子的家长或老师会告诉孩子如何正确处理家庭作业,先完成成功课,然后玩游戏、看电视。
就是让孩子实践“推迟满足感”,体验自律。
自律的原则是人们敢于承担责任。然而,不能自律的人,却有趋利避害、逃避责任的心态,令人遗憾。前面讲到的可怜的人和自私的人存在着这种心理。
他们把自己的问题都归咎于别人,不为自己承担任何责任,最终取得了可悲的结果。《少有人走的路》的作者——m·斯科特·派克曾在美军住日本冲绳基地担当心理医生。有一位美**官酗酒成瘾,有严重问题,需要心理咨询。
然而,这名警官不承认他的饮酒习惯是他自己的问题。固执己见,不接受心理医生的建议。结果,这名军官继续酗酒,最终被开除军职。
自律的第三种原则——尊重事实。其意味着如实看待现实,杜绝虚假。只有了解事实,才能更好地处理问题。
“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是一张地图,凭借这张地图,我们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断协调和谈判。地图准确无误,我们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到什么地方,怎样到达那里;地图漏洞百出,我们就会迷失方向。”
《少有人走的路》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和人生之路。心智的成熟需要勇气,而勇气来自自律。自律体现在良好的心理平衡上。让我们保持一颗平常心,在艰难的旅途中走出精彩的人生。
路观后感 篇7
今天,我们与老师一起学习了美国著名诗人弗罗斯特的一首诗———《未选择的路》。诗人借自然之路写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安稳的生活,而选择了诗歌。他对自己说:“写诗吧,穷就穷吧。”这首诗写的就是一个重要的人生选择。
这首诗实际是写人生道路。诗人写作的重点却不是那条已经选择的路,而是未选择的路。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这能走一条路,而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能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其实为选择也就是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选择眷恋。所以这首诗中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经选择的路。这也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在面临人生选择时的犹豫与彷徨。
人生只能选择一条路,没有回头路可走。因此,必须慎重选择;同时,不能随波逐流,应自主选择。
路观后感 篇8
我终于看完了《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感觉作者派克先生还真是很了不起啊,这个系列写得很深刻透彻,也很有趣,竟然可以让人在觉得释怀的同时又感觉到压力。就好像派克所说的,精神的追求大家知道是相似的,可是个人却可能以为自己的心灵旅程是独一无二的,而派克告诉我们,其实这依然是雷同的,自我所感受到的,其实他人亦然;没有绝对幸福的童年,把一切归咎于童年受到的伤害其实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所谓人性,并不是指一成不变的某种特质,其实是在不断的调整和变化的;人们会觉得始终保持思考太累人,因此往往更容易追求精神而忽视心灵;而当心灵被忽视压抑得太久,就会通过别的症候表现出来.人生苦难重重,人生错综复杂,几乎所有人的心理都会出现问题,或者说我们的心灵总会面对天性中的弱点,比如只顾当下,比如懒惰。让我觉得释怀的是,知道人类都是如此,都面对着如此的命运,这让我知道自己的问题是不足为奇的了。这也解释了我之前的迷惑,就是看到某些众人所谓的优秀成功人士,为何我却总觉得他们有所欠缺。之前我以为这是和人格的高尚是否有关,现在我觉得说人格这样的格调太高了,事实上绝大多数人未必能追求高尚的人格(当然包括我),就好像当年金大侠对人类寄予厚望的结果多半是失望。其实我们未必需要拥有那样高尚的人格,就好像孙未说“英雄和暴君一样,都是把自己看得太重要的人”,我们所应该做的,其实是追求我们心灵的开阔和富足。然而,“少有人走的路”,从书名可以看出思考、反思、追求心灵的健全的人是很少的,我当然没权利做出这样的结论,不过派克就比我有资格多了吧,呵呵。因为这条路很难,需要克服自身的惰性,需要不断地学习,如此种种也让我感觉到压力,而且因为多数人都不走,所以走的人就会感觉到寂寞。
我觉得派克很了不起的原因之一,是觉得他非常睿智豁达,也非常平和包容,他说过其实人未必一定要去找心理医生,某些心理医生其实只是把你改造成社会所接受的模式,而让你彻底失去了自己——这个例子在亦舒的一部小说中已经表现过了——“现代心理治疗目标是让患者恢复‘正常’,用统一标准规范人们的生活,结果只能令个性萎缩,变得浅薄而苍白。”而且心理健康也并非总是阳光活泼,毫无阴影。事实上,“抑郁造成的空虚,乃是思绪和情感的温床;年龄的增长和衰老,可以促使我们关注心灵;死亡让人更强烈的了解到生命的意义;深刻体会眼前生活的空虚,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让我们失去一部分的纯真,这对心灵也是有好处的。”
路观后感 篇9
灯塔:两只兔子走在黄昏的路上。v看了看路的距离“离下一个城市,还有些距离。
”黄色兔子拉了拉v的衣服“请问……你是从南方来的吗?”“是的。”“那么在南方……是不是有一座灯塔?
”“灯塔?为什么要找灯塔?”v很疑惑“蓝在梦中见过它……那里,有我们的幸福,我们一定要找到它。
”黄色兔子跟v解释道。“南方很大。但我想,总会找到它吧!
”“真的吗?”蓝色兔子问道“即使只在梦中见过,也是真的存在的?我们为了找到它,从北城逃跑……”蓝色兔子看着v的眼睛。
“逃跑?为什么逃跑?”“我们出生在北城,那里的人把我们视为骄傲……”黄色兔子说出了为什么逃离北城的理由。
v看着蓝色兔子说道“真勇敢。但梦中的灯塔可能根本不存在。你害怕吗?”“害怕。
也许我们会永远迷失。”蓝色兔子把眼睛垂下。“不会的!
”黄色兔子对着蓝色兔子说道“我相信,一定能找到的。”“……是的。”v看见黄色兔子的坚决“那灯塔确实存在。
”两只兔子很高兴。他们再次经过对话后,兔子离开了,v也离开了这些让他想深思的兔子们。
这让我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总感觉这跟我一个朋友很相似。那个姐姐从小就让父母感到骄傲。她上学时很认真,考试也很好。她每次考试都能得100分。如果她得不到100分,她会哭的。
虽然她学得很好,但还是偷偷地离开了家。她不喜欢母亲总是向她学习,这是她感到很沉重。如果她是一朵白云,她会不断地吸收水分,使自己沉得很沉,但她根本不能蒸发水分,所以她必须把水扔掉,这样她才能飞到天空中更高的地方。
路观后感 篇10
作为一名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对于生活充满了不安和焦虑,偶然间拿到这本书,读完后,似乎给自己打了一针“镇定剂”。与灵魂鸡汤相比,它更像是一个警钟,不仅把生命的苦难摆在你面前,更给你战胜它的工具。
自律是这本书的第一章。在书的开头,作者指出我们的生活是一系列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律。提出了四项自律原则:延迟满足、负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延迟满足感
延迟满足不是贪图暂时的舒适,先苦后甜,要重新设定生活中的快乐与痛苦的顺序:先面对问题,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享受更大的幸福。
如果我们认为我们是有价值的,我们认为我们的时间也是有价值的。“我是个有价值的人”——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是心理健康的基本前提,也是培养自律的根基。它直接**于父母的爱。
(这也强调了家庭教育和家长榜样的重要性)
承担责任
“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我们必须正视自己的问题,承担自己的责任,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
如果我们试图把责任推给他人或组织,那就意味着我们愿意服从,把自由和权力交给命运、社会等。也就意味着我们主动放弃了自由和权力。
忠于事实
我们需要实事求是,杜绝虚假,因为虚假与实施完全对立我们越是了解事实,处理问题就越是得心应手;虚假、错觉和幻想只能让我们不知所措。
完全忠于事实的生活到底意味着什么呢?首先,这意味着我们要用一辈子的时间不断、严格地自我反省;其次,我们要敢于接受外界的质疑和挑战。
保持平衡
自律本身需要把持得当,称之为“保持平衡”。首先,保持平衡意味着建立一种灵活的约束机制。(我们要适当约束情绪,要用大脑的高级中枢——判断力,必须约束低级中枢——情绪)。
其次,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不断地调整自我,懂得有舍有得。最后,放弃意味着新生。人类只有适当放弃自我,才能领略到人生的喜悦。
自律是解决人生最主要问题的工具
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