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功勋观后感汇集八篇

2024-02-06 08:12:08 功勋观后感

【#实用文# #功勋观后感汇集八篇#】当我们全身心投入去观看一部影视作品时,可以通过写观后感来记录从作品中领悟出的道理或思想。通过表达自己的具体感受,可以更好地展现观后感的主旨。如果想要写好一篇作品名观后感,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首先,观影时要保持专注和思考。注意观察电影或电视剧中的细节、情节和人物关系。同时,深入思考作品的背后所传达的核心信息、主题或观点。 其次,在观影后不要急于写作,而是先进行整理和回顾。可以回忆自己在观影过程中产生的感受和思考,将它们记录下来。同时,可以查找相关的资料或评论,丰富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然后,在写作观后感时,要注重结构和逻辑。开篇可以简要介绍作品的背景和概要,引入主要观点或感受。接着,可以详细阐述自己对作品的分析和解读,包括对人物形象、情节、主题等方面的理解。最后,可以总结自己对作品的评价和感受,并给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最后,要注意字数适中和语言流畅。观后感不需要太长,一两页纸的篇幅足够。同时,注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晦涩的词语。 综上所述,“功勋观后感”的观后感可以通过保持专注和思考、整理和回顾、注重结构和逻辑、注意字数和语言流畅等方法来写好。希望以上的建议对您有所帮助!

功勋观后感 篇1

近日,从共产党员网《功勋闪耀》系列党员教育电视片中又一次看到了您的事迹,深深地被您的事迹所感动。60 余年刑侦生涯,检验鉴定 7000 余件痕迹物证,参与办理 1200余起重特大案件疑难痕迹检验鉴定,无一差错……您是一个标杆,用“火眼金睛”书写矢志报国的传奇;您是一座高峰,把对党的忠诚浸润到每一起案件的侦破。您是“七一勋章”获得者,是公安部首批“特邀刑侦专家”,被誉为中国警界重大疑难刑事案件痕迹鉴定的“定海神针”。“弹道有痕,忠诚无悔。”我们要学习您永远信党爱党为党的忠诚本色,学习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学习您一丝不苟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征程中不忘初心、不懈奋斗。

“报答党恩”,我们要学习您永远信党爱党为党的忠诚本色。1934 年,您出生在吉林省梅河口一个农民家庭,6 岁时成了孤儿。1946 年,12 岁的您手握红缨枪立下“要参军,一定要参加共产党的军队;要入党,一定要加入中国共产党”

的志向。自 1949 年申请参军开始到 1951 年奔赴军营,从一名志愿军战士到刑事技术专家,您用 70 年如一日的坚定信念践行着共产党人的无限忠诚。您说:“我是一个出生在旧社会贫苦农民家的孩子,从小忍饥挨饿,生活没有尊严。在我心中,党是我的母亲,祖国是我的母亲,是党解放了我、养育了我、教育了我、培养了我。我的生命、我的一切都是党给我的,我要报答党恩。”“报答党恩”,一句最朴实的话语饱含了最真挚和最忠诚的情感。忠诚是共产党人的首要政治品质,也是每个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我们要学习您永远信党爱党为党的忠诚本色,学习您许党报国、坚定信念的政治品质,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第一要求、把讲忠诚作为第一标准,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始终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在党言党、在党为党,矢志不渝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把忠诚党的事业作为一生的执着信念和动力源泉,把“报答党恩”作为一生的执著追求和永恒课题,始终做到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人民至上”,我们要学习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我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级给我的一切工作,我都是热爱的,因为这是人民给我的……”1953 年,您在入党申请书上写下对党和人民的无限感激,也写下了一名革命青年的“初心”。1955 年,您从部队转业至黑龙江省公安厅,

成了我国第一代刑事技术警察。您常说:“人民至上,我办的案,不能有大案小案之分,只要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我们都要毫不犹豫地认真去办。”您始终饱含对人民的深情投入刑侦事业,心中装着人民,工作为了人民,竭尽全力为群众破获案件,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人民至上”,是共产党人永恒不变的“初心”和价值追求。我们要学习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学习您一心为民、心系群众的崇高精神,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自觉站稳人民立场、坚守为民初心,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持续深入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无一差错”,我们要学习您一丝不苟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从警 60 余年,您看过的子弹、指纹数以万计,查看过的现场不计其数,您在侦破一个个大案要案中练就了“看痕知枪”“观弹知人”的火眼金睛,在不懈攻关中填补了一项项国内技术空白;您屡破惊天大案,检验痕迹物证 7000余件,参与办理 1200 余起重特大案件疑难痕迹检验鉴定,无一差错;即便是耄耋之年,您依然退而不休,日夜兼程奔赴勘验现场,忘我工作,上一线、破难案,学电脑、搞科研、攻难关,带徒弟、授本领,践行着“只要组织需要,我有召

必回、随召随到”的誓言。您说:“刑事科学技术工作,来不得半点疏忽和草率。对待每个案件、每个痕迹、每个线索,一定做到一丝不苟、小心谨慎、求真务实。”“差之毫厘,则谬以千里!”我们要学习您一丝不苟、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学习您不惧风雨、拼搏奋斗的革命精神,择一事而终一生,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拿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保持“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和“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干姿态,主动在攻坚克难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经受实践锻炼,不断增长解决问题、破解难题的本领,埋头苦干、攻坚克难,敢于担当、善作善成,努力创造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精辨弹道甄印痕,足智多谋侦重案;忠诚无悔报党恩,殚精竭力践初心。”尊敬的崔道植同志,向您致敬!

功勋观后感 篇2

为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迎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的到来,研究所号召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观看央视记录片《无声的功勋》,共同缅怀先烈,弘扬革命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纪录片《无声的功勋》带领着我们穿越历史的云烟,领略重重谍影的无声现场上这些默默无闻的孤胆英雄的光辉事迹。在铿锵有力的解说中,我们知晓了龙潭三杰之一的钱壮飞智察秘电、破译传递消息,使周恩来等多位领导人与众多地下同志及时撤离上海;速记员沈安娜放弃明星梦,义无反顾加入情报组织,深入国民党心脏地位,中央党部根据她的情报印发《摩擦从何而来》瓦解了蒋介石的险恶用心,被称作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李强是土木工程专业,却临危受命,克服无资料、无零件、无环境的困难,研制出了我党第一台无线电收发机,使远距离工作得以拉开序幕;史永巧舌如簧,以机智与爱国情怀策反了海陆空多批国民党人员,引人弃暗投明;情报铁三角智救王石坚,以国民党特工身份双重掩护,保存了西北情报网并联系多方情报战场;卢志英策反莫雄,佯退红军取信蒋介石,得以取得“铁通围剿”计划情报,使红军提前战略转移,保留有生力量……无声是暗夜里的孤胆前行,无名是迷雾下的茕茕独立,无畏是悬崖上的向死而生。这些无名的战士们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义无反顾,以信仰以忠诚开拓出了光明大道,在那风雷激荡的红色岁月中绽放着耀眼的光辉。

《功勋》不仅是一首赞美诗,也是一个思考题。当时的革命先辈们在敌后战场上默默奉献,为前方浴血奋战的战士们提供支持,每一个平凡的人都因心中信念做着不平凡的事。从神话时代起,抗争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任何困难都必然会在我们的奋斗下踏平。现今的我们也应如此,在全球疫情袭来的严峻形势下,做好份内的平凡事,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坚守岗位,不被疫情打倒。

功勋观后感 篇3

《功勋》是我的朋友推荐的一部电视剧,由首批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真实故事改编,6集讲述一个人物故事的拼盘剧。分为八个单元:《李延年》《于敏》《张富清》《黄旭华》《申纪兰》《孙家栋》《屠呦呦》《袁隆平》,剧集短小精悍,人物真实事迹感人,主角配角表演到位。

我很喜欢的《于敏》单元,它一开始就展现了于敏的一个选择。于敏放弃了准备很久的出国留学机会,加入氢弹研究小组。当时,选择做研究意味着隐姓埋名,无法正式介绍自己职业,甚至对家人都要严格保密。而关于氢弹研究,当时中国没有先例,也没有资金用于实验,要从理论开始一点点摸索。于敏带领团队克服种种困难,摆脱美国期刊误导,建立我国自主的氢弹理论模型。克服恶劣的环境安排氢弹制造、各种数据监测仪器的安装和调试工作,包装氢弹试验顺利进行。然而在最终中国第一颗氢弹成功引爆后,满街红旗飘扬,人们欢呼雀跃,锣鼓喧天地庆祝时,于敏却因为保密原则无法和妻子孩子分享他的自豪和喜悦,让人破防。我国当时的科研工作者就是凭着对祖国的满腔热爱,才让我国科技一点点追赶美苏大国,直到今天!

后续印象很深的是周迅主演的《屠呦呦》单元。二十世纪60年代,疟疾横行。国内外均无针对疟疾的有效药。此时,屠呦呦临危受命,担任中药所“523”课题组组长,攻关目标是抑制抗疟药物头号种子常山碱的毒副作用。然而此研究进展并不乐观,屠呦呦主动提出更换思路,寻找其它有效的抗疟新药。屠呦呦从民间收集针对疟疾的各种偏方,逐一筛选验证,终于找到青蒿。再从青蒿分离提取无毒有效成分,命名为青蒿素。经动物实验和临床验证,青蒿素对抗疟疾有效且无毒副作用,完成了国内抗疟疾药物从零到一的转变。屠呦呦凭借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真理的坚持,在医学上有所突破,获得传世功勋。

从他们的故事里,我发现是热爱在支持他们不断前进。热爱让他们克服现实的恶劣条件,甘愿隐姓埋名,一直默默付出,不断努力,将个人梦想与国家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不断思考创新,最终在平凡中成就伟大。我们也应该向他们学习,热爱自己的工作,主动对问题进行复盘,不断充实自己,一步步变得更好,为公司、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功勋观后感 篇4

做为功勋的收篇作,勤勤恳恳的袁老当之无愧。在那个年代,袁老也有“夸大其词”的梦:禾下乘凉,上天雨粟。怀揣着让天下人都有饱饭吃的决心,袁老开始了当时极为艰难的杂交水稻研究。

袁老专业的研究对我来说是遥不可及且是晦涩难懂的,但是,从杂交水稻的出现我发现成功必不可少的三个要素:信心、信念和信仰。

信心,是袁老穷极一生对“天下人都会有饱饭吃”的美好而坚定乐观的心境和状态。

杂交水稻研究之所以说极为艰难,很大原因是有人反对。先有“正人君子”大字报嘲讽,后有小人背后陷害,还有不明歹人祸害秧苗……诸如此的迫害,没让袁老气馁,反而如劲草般,长势更凶。凭借必胜的信心,袁老的科研得到支持,队伍不断壮大。

信念,是袁老对“杂交水稻有遗传优良”的向往并为之奋斗和献身的不懈追求。

袁老的坚定信念,源于对生物遗传的科学认识,源于对禾下乘凉理想境界的不懈追求,更源于从自身实际出发对发展道路的艰辛探索。“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这种信念使袁老在关键的转折点,认准前进的方向,是指引袁老等先辈向着光明的未来坚定不移开拓前进的航灯;这种信念使袁老等人于艰难困苦之中增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是指引科研保持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风帆。

信仰,是袁老坚信杂交水稻优良基因并可稳定遗传学说正确性的坚信。

中华民族是崇尚信仰的民族,为信仰而苦,为信仰而死,苦得其所,死得其所。袁老相信,信仰不是一种学问。信仰是一种行为,它只在实践的时候才有意义。正是对杂交水稻的信仰与钻研,使他站得高、看得远;使他有决心、有力量;更使他们成为人之杰、民之魂。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正如《长津湖》最受热议的网评:等到字幕结束也未见彩蛋,但走出电影院,看到外面灯火阑珊、高楼林立、热闹非凡,突然感悟:原来此时的万家灯火,“便是最好的彩蛋”。有饱饭吃,这最简单、最质朴的心愿,这触手可得的幸福,正是无数先辈倾尽热血,换来的人间烟火。

功勋观后感 篇5

看罢《无声的功勋》,内心波澜迟迟未消。英雄们的事迹感天动地,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钱壮飞、沈安娜夫妇等先烈们就是国家隐秘战线的先锋,是中华民族的英雄!纪录片中沈安娜同志放弃成为明星的个人梦想,为了党的事业,毅然决然打入敌人内部,成为了党和人民的隐形守护者。收集到了至关重要的情报,中央党部根据沈安娜提供的情报,印发了《摩擦从何而来》的小册子,瓦解了蒋介石的阴谋。沈安娜对党和人民的信仰,是每一位共产党员学习的榜样。

在造箱事业中,我们也有无数无声的守护者。他们深耕一线,为制造出最美集装箱兢兢业业。正是有了这些”满腔热忱”的造箱英雄,才有了公司现在佳绩频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也要迎难而上,突破重围,把心中的拳拳信仰化为脚下的强劲力量,勇立时代潮头,在实际工作中追赶新时代”功勋”的步伐!

功勋观后感 篇6

该剧通过“国家叙事、时代表达”的艺术手法,用单元剧的叙述方式,将8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人生华彩篇章串联起来,共同表达对“忠诚、执着、朴实”的崇高精神品格的礼赞。全剧分为《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8个单元。

李延年:讲述其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英雄故事。

于敏:讲述了首批“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核物理学家于敏毅然服从国家需要,一张书桌,一把计算尺,一块黑板,隐姓埋名28载,从零开始探索氢弹理论研究,与时间赛跑,守护国防安全的故事。

张富清:描绘其作为战斗英雄转业后扎根基层的故事。

黄旭华:《黄旭华的深潜》单元讲述了“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从1958年初开始核潜艇研发到1988年深潜试验成功这30年间的故事,展现了我国从零开始、自主研发核潜艇的艰难历程。

申纪兰:《申纪兰的提案》截取了申纪兰从1947年出嫁到1954年当选第一届人大代表期间的人生岁月,还原了她带领西沟村妇女开展劳动竞赛,争取权益,如何从一名普通妇女逐渐成长为一方带头人的故事。她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为争取男女平等做出巨大贡献。

孙家栋的天路:《孙家栋的天路》单元单元,以无数次的卫星试验失败为切入点,聚焦“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讲述了以其为代表的中国航天工作者从一张白纸做起,孜孜以求、步履不停地开拓中国航天事业、成功将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的故事。

袁隆平:该单元讲述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把对祖国的热忱结成饱满的稻穗,在研究杂交水稻的征途上,像追逐太阳的候鸟,满心赤诚,决不退缩的事迹。

屠呦呦:《屠呦呦的礼物》主要讲述了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优秀代表屠呦呦研发抗疟新药青蒿素的故事。屠呦呦一生低调执着于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研究,她和团队的发现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让青蒿素成为中国送给世界的一个礼物。

功勋观后感 篇7

无声是暗夜里的孤胆前行;无名是迷雾下的踽踽独行;无悔是烈火中的向向而生,忠诚在信仰中淬炼,义无反顾奔向光明,穿越历史的云烟,重回风雷激荡的红色岁月。

从保卫党中央机关的钱北秋到临危受命、重建南京党组织的陈修良。为了祖国的发展与强大,一个个在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的英雄们站了出来,他们在战火纷飞的环境里逆向前行,为国富民强而奋斗。他们就是中国的脊梁、民族的先锋、时代的英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蜕变与成长,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与担当。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与灾难,我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凝聚成了那个让其他国家望其项背的、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春暖花开,第三年的新冠疫情阻击战,我们仍然在努力。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一波又一波的医疗队伍,一位又一位平凡岗位上的志愿者逆风前行。关键时刻,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在各自坚守。因为我们知道,黑夜即使再漫长,也终会照进曙光。太阳总会升起,我们终将胜利。

如期而至的四月,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你我满怀期待,奔赴下一场热爱。

功勋观后感 篇8

坚持梦想,不负韶华

梁芷涵

追求科学和真理的人永远不会变老。

——题记

趁着周末,我看完了《功勋》之《屠呦呦的礼物》。

这部电视剧主要讲了屠呦呦在523课题组研究抗疟中药到成功提取青蒿素的故事。在研制过程中,屠呦呦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由于一个组员的疏忽,实验室发生火灾,几年的心血化为废墟。屠呦呦虽然很难过、很痛心,但她忍着眼泪,没有责怪当事人屈光明,而是主动承担责任,说:“是我管理不到位,如果要说责任是我的责任……”还及时总结这次事故教训,忍着泪水为大家打气鼓劲。然后开始每日每夜地赶时间新建实验室,继续青蒿素的研究。是啊,心中有目标,有什么困难能挡住坚持向前的脚步呢?

坚持梦想,不负韶华。屠呦呦就是这样一个坚持梦想,不辜负自己努力的人。她的成功来源于她的坚持,面对困难的时候,不断的努力与突破,可能在她的心中,只有坚持这强大的信念吧!

屠呦呦让我感受到科研人员的艰辛与努力,更让我感受到了坚持的力量。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八子》观后感 | 八公忠犬观后感 | 忠犬八公观后感 | 观后感
上一篇:销售实习日总结(分享十篇) 下一篇:大学生社会实践九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