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四年级科学课件10篇#】依据您的愿望,我们已经为您准备了一篇标题为“四年级科学课件”的文章,请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应用这些信息。每位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都需要制定教案和课件,只要我们的教师在编写过程中认真负责,便足以满足需求。教师在制定教案时需要注意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四年级科学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能够对照人体骨骼,完成骨骼接力。
2/知道成人骨骼由206块骨构成。
3/懂得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4/知道骨干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可以制造血细胞。
5/知道骨硬而结实,可以生长。
教学重点
知道骨骼有运动、支撑、保护的作用。
教学难点
拼人体骨骼图
教具
剪刀、硬卡纸、胶水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准备实验用的器材、收集有关骨骼方面的知识。
二、展示
( 一)、观察图片,揭示课题
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电子幻灯片出示建筑工地的钢筋框架)
2.(电子幻灯片出示竣工后的大楼)提问:大楼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
3.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揭示课题:骨骼)
(二)引导学生探索人体的骨骼结构
1.活动:每人用力摸摸自己的身体,看能摸出几块骨头?
2.交流:我们全身的骨头分为三部分——头,躯干,四肢。你摸出了几块骨头?
3.比较:与活动记录里的骨骼分布图比较一下。
4.手是我们身体最灵巧的部分,刚才大家说我们的手是由(借助学生回答)块骨构成。现在让我们来看手的X光照片,数一下共有几块骨?
5.学生汇报交流。
6.讲解:手骨共有27块,成人全身的骨头共有206块,这些骨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人体骨架,人体的骨架就叫做骨骼。
7.观察骨骼模型。
(1)头骨是什么样的?
(2)躯干骨包括哪些骨?胸骨、肋骨、脊柱分别是什么样的?
(3)手臂骨包括哪些骨?大腿骨的几块大骨分别是什么样的?
8.游戏——看谁说得快。
(1)老师指骨骼模型,学生说骨的名称;
(2)学生对照骨骼模型,摸摸自己骨骼的各个部分。
(3)老师说出骨的名称,学生在自己身上指出。
9.活动:把活动上的人体骨骼贴在硬红色板上,剪下来,拼成一副完整的人体骨骼。
(三)观察骨的结构
1.提问:你们知道自己的骨头是什么吗?
2.说明:我们现在不能把自己剖开来看自己的骨头,更不能把自己的骨头敲开进行观察。那怎么办?
3.活动:分组观察动物的骨头,要求看它是什么样子的,用图画或语言记录下来。
4.学生汇报,交流。
5.讲解;和其他动物骨头一样,人的骨头也是又硬又结实,它既不是实心的也不是无生命的,骨骼可能生长;骨头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它能制造血细胞。
(四)了解人体骨骼的作用
1.观察图片,小组讨论:人的骨骼有什么作用?
2.学生汇报,交流。
3.(出示人站立图)谈话:人能站得住,坐得稳,靠什么?(骨骼)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它具有什么作用?(板书:支撑)
4.(出示颅腔,胸廓图)讲述:头骨里面装有人体的什么器官?胸骨、肋骨、脊柱围成一个笼子,里面装有什么?脑、心、肺等都是人体内部重要器官,想一想,骨骼起着什么作用?(板书:保护)
5.(出示人体弯腰运动图)提问:这说明骨骼还具有什么作用?(板书:运动)
6.请一名学生站在全班同学面前,向两侧、向前弯曲自己的躯干,讨论还有哪些骨头参与了运动。
三、反馈
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骨骼
支撑
保护
运动
四年级科学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光污染的原因、危害及一些防治措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并向学生渗透不利的自然条件是可以被改造和利用的科学自然观教育。
活动准备:
1、教师注意收集与光污染有关的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光污染的问题。
2、组建考察小组一般46人,明确分工,还要指导他们考察活动的具体方法,周密选定考察地点、路线,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谈话引出光的问题:同学们我们的眼睛能看见周围的物体,是什么在起作用?
二、猜想假设(略)
列举实例说明光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1)提问:人类利用光能做哪些事?
(2)小组同学边讨论边记录,将光与人类的关系用简单文字记录。
(3)汇报讨论结果。
三、制定方案
活动一: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活动二:怎样做到既能很好的利用光,用能防止光污染呢?
四、实施探究
1.通过学生知道的大量实例认识光的两面性。
(1)分析:哪些是光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哪些是光对人类的生活有害的一面?
(2)认识到光的两面性,了解光污染现象。
活动二:怎样做到既能很好的利用光,用能防止光污染呢?
(1)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怎样很好的利用光?生活中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避免光污染?
(2)学生分组讨论。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建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一份倡议书让周围的朋友了解光污染的危害以及防护的措施。
五、展示交流
自由活动
利用偏振片来制作简易护镜片。
六、拓展创新
查资料了解新型光源。
四年级科学课件【篇3】
1.认识浮力,知道浮力是指漫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竖直向上托举的力,正因为有浮力,物体才能漂浮在水面上。
2.通过实验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影响,懂得不管物体是漂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在水里都会产生浮力。
3.通过实验,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
4.通过让一张A4纸在水中承载更多的硬币这个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5.通过阅读《曹冲称象》这个故事,体会这个故事中包含的科学道理。
通过实验操作,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水槽、测力计、一些常见的物体、天平、活动手册上的实验记录表、A4
1.出示一个水槽,教师在水槽里依次放入橡皮、白纸、塑料小尺、小木块等物体,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放入水中有什么现象?
这些物体放入水中,有的沉入水底,有的浮在水面上。
2.为什么物体会浮在水面上呢?
3.出示课本32页上面的一段文字。
浸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竖直向上托举的力,这种力叫作浮力。正因为有浮力,物体才能漂浮在水面。
4.学生仔细阅读这段文字,初步了解浮力的概念以及浮力的作用。
1.教师引导:物体因为受到浮力的作用,所以会漂浮在水面上,那么沉入水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呢?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2.出示课本32页下面的图和文字,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相关的文字,了解本次实验的方法及要求。
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水槽、一块底面积比较大的橡皮等。
实验方法:先测出橡皮在空气中受到的拉力,再测一测这块橡皮放入水中受到的拉力,比较一下两次测得的拉力的大小。
3.交流讨论:如果橡皮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那么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会怎样变化?
如果橡皮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那么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会变小,这是因为浮力的作用。
4.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测量橡皮在空气中以及水中受到的拉力的大小。
5.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测得的数据。教师小结:通过测量,我们发现橡皮在空气中受到的拉力较大,放入水中再用测力计测量,会发现橡皮受到的拉力比较小。这说明橡皮在水中受到了浮力的作用,这同时也说明,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浮力的作用。换句话说,物体不管是漂浮的还是下沉的,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
1.教师引导:有的物体在水中会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在水中会沉入水底,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了物体的沉浮状态?下面我们继续探究。
2.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作出推测。
推测一:与物体的重量有关。体积相同,重量不同的物体,沉浮状态是不一样的,重量大的物体容易沉下去,重量轻的物体容易浮上来。
预测二:与物体的体积有关,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物体,沉浮状态不一样,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在水面,体积越小,越容易沉入水里。
3.下面我们同样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我们的推测,我们先来验证推测一的说法。
4.出示课本33页第1个实验,学生仔细读一读,了解这个实验的材料、方法与要求等。
5.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一边实验,一边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6.全班交流,各小组分享自己的实验现象,说一说实验结论,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物体沉浮状态是不一样的,通常来说,质量大的物体容易下沉,质量小的物体容易上浮。
7.验证预测二的说法。
出示课本33页的第2个实验,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这次实验的问题实验材料以及实验的方法和要求。
学生按要求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全班交流,分享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物体,沉浮状态也不一样,通常来说,质量相同,体积大的物体容易上浮,体积小的物体容易下沉。
8.全班交流:通过上面两个实验,你发现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沉浮状态呢?
预设:一般来讲,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质量,二是体积。
1.我们刚刚探究了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两个因素——质量和体积,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活动,请大家想办法让一张A4纸在水中承载更多的硬币,看谁承载的硬币最多。
2.出示课本34页上面两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本次活动的要求。
3.教师引导各小组讨论交流,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让一张A4纸在水中承载更多的硬币。
4.各小组开始活动,运用本小组讨论的方法进行操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
5.各小组汇报活动结果,说一说本小组在A4纸上放了多少硬币?
6.评选本次活动的优胜小组,采访优胜小组成员,请他们说一说自己采用什么方法,让A4纸承载这么多的硬币?
预设一:将白纸折成一张纸船的形状,可以承载更多的硬币。预设二:将白纸折叠成长方体的形状,把接触水面的面积折得更大一些,这样白纸受到的浮力更大,就可以承载更多的硬币。
7.教师小结: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由此可见,我们动手进行这个活动的时候,要想一想我们学习的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灵活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1.教师引导:我们大家小时候就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这个故事让我们见识到了曹冲的聪明机智,那么,《曹冲称象》这个故事包含什么科学道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学生自由读一读课本34页《曹冲称象》的故事,然后想一想,《曹冲称象》这个故事包含的科学道理。
3.全班交流,说一说这个故事中的道理。
预设:
《曹冲称象》这个故事,运用的是水的浮力的原理。《曹冲称象》这个故事中,曹冲灵活运用了浮力的原理。在其他条件都不改变的情况下,质量相同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是一样的。大象的重量和船上石头的重量是一样的。大象又高又大,不可以用称称量,不过石头是一块一块的,可以称出它们的重量。
《曹冲称象》这个故事中曹冲聪明地利用了浮力的原理,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这也说明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要想一想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四年级科学课件【篇4】
第七单元 飞上蓝天
2 它们怎样飞行
【要点】探讨搜集资料的途径
3 飞行的秘密
【要点】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自己所要的资料
【目标】
(1)能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事实与证据;
(2)能用小论文的'形式总结研究成果;
(3)了解一些浅显的飞行原理。
【怎样进行】
在明确了研究的问题和搜集事实与证据的途径之后,紧接着就要实实在在地进入搜集的环节了。
可能同学们对于各种途径的操作还不是很了解,这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全体学生开展引导式探究,经历一次“搜集之旅”:以教材中的“飞机怎样飞行”为例子,在老师的指导之下,综合运用实验、调查、请教等途径,找到需要的事实与证据。然后进行反思与评价,体验各种搜集途径的具体操作方法、流程和注意事项,为下面的自主探究做好能力和经验上的准备。
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所扮演就主要是“超市”的角色了,学生可接触的资源毕竟有限,如果在不必要的环节浪费时间,将不利于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需要准备的有:
信息方面:书籍、声音、图像、影视、网络等;
工具与材料方面:剪刀、笔、纸、胶水、透明胶带、绳子、小刀、气球、木块(片)、饮料瓶、泡沫塑料等――如果平时有意识地收集一些废旧材料,这时便可以放在用场了。
最后,将搜集到的事实与证据进行整理,形成一篇小论文。
【应变参考】
教材上是采用了先扶再放的思路,首先呈现了一个详细、完整的搜集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一定非得这样。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各自独立开展研究,搜集资料,最后互相交流。
四年级科学课件【篇5】
1、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各种鸟的喙外形特点是不一样的。
出示各种各样鸟类的喙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体会鸟类的喙不同的特点。
2、教师引导,为什么不同的鸟,鸟喙是不一样的呢?
因为不同的鸟吃的食物是不一样的,鸟类的喙与其食性密切相关。
短而直的喙是食虫鸟。
强壮而直的喙,末端有弯曲的钩,主要以鸟类和动物为食。
长而直的喙主要以鱼和虾为食。
强而尖的喙以昆虫为食。
扁平的喙大多数是杂食。
3、不同的鸟,有不同的鸟喙,不同的鸟喙适合吃不同的食物。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课本第10页上面4种不同的鸟喙各有什么特点?
它们适合吃什么样的食物?
预设:
第1种,鸟的喙长而直,适宜吃鱼虾。
第2种,鸟的喙强壮而直,并且末端有弯曲的钩,适宜吃一些小动物。
第3种,鸟的喙像锥子一样的,粗壮有力,适宜寻找谷物和种子。
第4种,鸟的喙长而尖细,适宜吸取花蜜等。
4、教师相机再出示一些鸟的喙,引导学生分析这些鸟喙的特点,并说一说这些鸟喙适宜吃什么食物?
5、教师小结:鸟不管长出什么样的喙,都是为了寻找食物。
因此,鸟的喙也是适应自然适应生存的一种结果。
四年级科学课件【篇6】
科学概念:
1、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
2、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观察一株油菜上花的变化过程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油菜花变成油菜荚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产生探究各种各样的花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使用解剖的方法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特征。
单元概述: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非常有趣的《新的生命》单元。
出示课件:开花的`油菜植株。这是什么植物?同学们平时认真地观察过花吗?让我们一起进入花的世界吧!板书课题:油菜花开了
1、观察一棵油菜。
(1)请同学们说说油菜长得怎么样?区分油菜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2)油菜和凤仙花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这样的植物叫绿色开花植物(板书),它们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
2、观察一朵其他的花。
(2)小结: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油菜花有四片花瓣。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采集各种各样的花,下节课带来。
四年级科学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活动身体找出一些主要关节的位置
2、知道什么是关节
3、知道关节的作用
4、认识关节类型中的铰链关节、旋转关节和球状关节以及它们的活动形式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关节的运动作用和缓冲作用
2、认识一些关节的类型和运动方式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一些方便用来固定手指、手臂、下肢等部位的木棒、胶带等物品;
2.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的模型及生活中具有相似结构特点的某些物品,如铰链关节——铰链、旋转关节——旋转式门锁等;
3、人体骨骼图片、活动记录单、人体关节图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认识关节
1、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发现关节
师:同学们做过广播体操吗?(做过)那现在我们就请几位同学到讲台上来做一节广播体操。不过老师有一个要求:请大家注意观察,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他们身体的哪些部位发生了弯曲、伸展?
(师喊着第一节广播体操的节拍,讲台上的同学跟着节奏做,其他学生仔细观察)
师:谁能说说做操的过程中这几位同学他们身体的哪些部位发生了弯曲、伸展呢?
生自由回答
师:这些部位与其他部位有什么不同呢?有什么共同特点?来,摸一摸,动一动,体会体会,小组同学相互说一说
学生活动,师参与。
师:这些部位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自由回答
2、提示关节名称,明确关节的含义,认识关节
师:这些部位都是骨头与骨头连接的地方,知道我们把这样的地方叫什么吗?
指名生答
师:对,关节。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就叫关节。那同学们猜一猜我们人体大约有多少
个关节呢?
生自由回答
师:人体有多少个关节呢?科学家告诉我们,人体有300多个关节。这些关节可以分为固定关节和活动关节两种,身体内的某关节以某种方式连接后,骨的活动性较小或是不能活动,我们把这些骨的连接叫做固定关节。头盖骨的骨就是由固定关节连接的,连接肋骨和胸骨的也是固定关节。但是,人体内的大多数关节都是活动关节,活动关节使人体能够进行大幅度的运动。如跑步、游泳,及我们刚刚所做的体操等。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活动关节。
(板书课题:关节)
二、探究关节,研究关节的作用
1.知道身体上有很多关节。
(1)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经知道身体上哪些部位有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呢?你能找出来吗?
生自由回答
师:这些地方都是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吗?
(引导学生发现有的同学找的位置不对,师指导学生将找错的部位进行纠正)
(2)学生通过体验活动找关节。
师:我们的身体哪些地方还有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呢?来,活动活动,找一找,看谁找的多。
学生活动,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人体外形图。
师:哪里有关节?把你找到的关节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生自由交流
师:哪位同学先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部位的关节?
学生予以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关节所在的部位,给关节起名字。学生汇报中说到六大关节时,教师随机用红色较大的标签在人体图相应关节位置处贴上标记,并板书出六大关节的名称,用横线将关节处与其名称相联。对其他关节,教师用红色较小的标签同样贴上记号,只让学生说出关节的名字,但不再标注名称。尽情让学生汇报,一直到学生不再汇报为止。
2.感知关节越多越灵活。
师:人体上有这么多的关节。这些关节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回答
师:是啊,关节就是帮助人体做各种运动的。你知道人体上哪些地方的关节比较多?
生自由回答
师:大家都认为手上的关节比较多,你们知道有多少吗?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师引领学生一起数手指关节,得出数目:共14个。)
师:我们手指上能数得出来的关节就有14个,怪不得我们的手这样灵活,能帮助我们做许多事。这就更加说明关节越多越灵活。
3.熟练认识六大关节。
师:人体有六大关节,你知道它们分别叫什么吗?
指名生答
师:现在老师说关节的名称,看谁能快速找到自己身体上的这个关节。开始。
(老师说关节名称,学生在自己身体上指出来)
师:同学们真棒,这么短的时间就记住了。好,现在把你身体上的这几个关节说给同伴听一听。
学生活动,互相指认。
4.研究六大关节的作用。
(1)利用材料,分组研究。
师:我们已经知道关节是帮助人体活动的。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亲自完成几个动作,看哪些关节参与了活动,填写好活动记录单。老师还要提醒同学们一点:在研究一个关节时,其他关节尽量不能参与活动。听清楚了?开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活动。(教师参与学生活动,提醒学生注意比较关节的不同)
学生交流汇报活动结果。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每一个动作的完成都需要不同关节的参与,如果没有它们,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指名生答
师:你能想办法设计实验验证一下吗?
(2)生分组讨论研究制定方案
关节绑住之后做这些动作跟原来比较有什么不一样?
①绑住食指关节——写字、穿回形针项链、把豆子放进小口瓶;
②绑住肘关节——系鞋带、拉拉链、写字;
③绑住膝关节——走路、下蹲。
……
学生进行实验活动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交流体验感受(①不灵活,僵硬②关节很重要③没有关节,生活就不能自理……)
(3)活动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关节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人们进行各种活动。如果没有关节,人体就会像木板一样僵硬。
5.揭示科学上对关节连接方法的认识
师:通过前边的体验活动,我们知道:关节不同,活动的方式也不一样。你觉得身体里面的骨与骨是怎样连接的?大胆猜测一下。
生猜测并汇报
师:你们猜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出示3个关节图片)。这就是这六个关节的连接方式,与你的想象一样吗?
学生回答
师:你觉得它们的结构与生活中的什么比较相似?
(引导生答:电脑笔记本,饮水机的门,电视天线……)
师出示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的模型及生活中具有相似结构特点的某些物品,如旋转式门锁、饮水机的开关等实物;指导学生观察,体会关节的连接方式。
师:生活中如果这些地方不好用了,会怎样?
学生回答
师:如果身体中的关节不好用了,我们的很多运动能完成吗?
学生回答(不能)
6.进一步感知,体验关节的作用
师:关节的连接方式不同,活动的方式也不一样。(师随意示范几个动作,如走路,甩动胳膊,推门,转头…)我们做某一个动作都需要很多关节同时进行活动,那么关节除了有活动的作用,还有什么作用呢?如果没有关节会怎样呢?下面请同学们做个实验,将你的脚尖踮起,然后迅速将脚跟落下。比较在身体挺直和膝关节弯曲的两种状态下,做这个动作的感觉有何不同?(教师注意提醒学生重点体会头部感觉,以便学生体察关节的缓冲作用)
四年级科学课件【篇8】
教学目的:
使学生具有通过实验探究声音高低、大小不同原因的能力;初步具有设计、观察、记录实验的能力和综合分析的能力。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声音高低大小不同原因的能力。教学难点是设计对比实验探究声音的变化。
学情分析:
让四年级学生设计实验去探究声音高低大小不同的原因,是比较困难的,首先它涉及到声学中的音调、、音量、音频、振幅等科学概念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其次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如何控制对比实验中的定量和变量有一定的难度。第三用学具材料实验时,实验现象(振动的高低快慢)不容易观察。下面是我教学中的一个片段。
环节一:提出问题进行猜想
1、(出示小提琴)同学们,你们认识这是什么乐器吗?小提琴上有几根弦?(师生数一数)
仔细观察每根弦有什么不同?
2、听一听老师弹这几个音有什么不同?(一遍563)(板书:音调高低)
3、大胆猜想一下音调的高低可能和什么有关系?(板书:猜想)(师板书可能有:粗细、长短等)
环节二:探索音调的高低
(一)验证猜想
师:我们用皮筋代替琴弦,用塑料盒代替小提琴,模拟小提琴来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师:(师拨了音调不同的两个音)音调的高低可能和什么有关系?(学生纷纷说出可能和弦的粗细、长短、松紧、用力大小等因素有关。)
师: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需要我们去验证。
师:先看实验要求:(投影出示师读)
1、验证音调的高低与弦的粗细是否有关系:用同样的力弹拨长短相同的粗皮筋和细皮筋,比较他们发出的音调高低有什么不同?
2、验证音调的高低与弦的长短是否有关系:用同样的力弹拨粗细相同的长皮筋和短皮筋,比较他们发出的音调高低有什么不同?
师:验证音调高低与弦的粗细是否有关系需要几根什么样的皮筋?
师:为什么要用同样的力和长短相同的粗皮筋和细皮筋呢?
问:验证音调的高低与弦的长短是否有关系需要选择什么样的皮筋呢
问:为什么要用同样的力和粗细相同的长皮筋和短皮筋?
师:看操作步骤:(投影出示,师读)
1.操作员分别用同样的力拨动两根不同的皮筋,组员认真观察振动情况,小组讨论后由记录员填在表格里。
2.操作员分别用同样的力拨动两根不同的皮筋,组员仔细听音调的高低,小组讨论后,由记录员填在表格里。
师:各组先选出要验证的猜想,边验证边填写相应的记录单,比一比哪组最快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先填上问题)
(二)汇报交流
师:哪一组来汇报你们的发现?(提示学生先说:我们验证的是)(第一组说完后上交单)
师:和他们验证同一问题的谁有补充?(细皮筋振动快音调高;粗皮筋振动慢音调低)
师:验证另一个猜想的组,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第一组说完后上交记录单)
师:验证同一问题的谁有补充?
师:通过验证,我们的结论是音调的高低与皮筋的粗细长短都有关系。(贴结论)这与我们的猜想一样吗?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能按教师的实验要求和操作方法较顺利地进行实验。大部分学生得出了音调的高低与弦的粗细、长短有关系。这一结论。但是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完全是在教师的操纵下按教师设计好的流程按部就班地去实验,没有体现出学生参与设计实验的过程,中间学生的思维含量很少,更谈不上思维的发展了。
当学生提出音调的高低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有关系时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要想验证音调的高低与弦的长短有关系需要选择哪些材料呢?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呢?尤其是第二个问题,在汇报时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以图或文字的形式将实验方法或步骤显性化),互相倾听、补充。此时学生的思维通过语言充分展示出来,一方面要求发言者能有根据、有条理的思维,对探究结果作出解释,并能用连贯的、合乎逻辑的语言来进行表达,说出前因后果。另一方面教师指导学生在倾听别人发言时注意力集中,及时对别人的见解作出迅速反应,同时教师认真倾听每个人的发言,及时给予引导。通过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思维交锋中不断把学生的交流引向深入。然后让学生修改自己的实验记录单,明确实验步骤,完善自己的实验计划,真正使实验计划具有可操作性。
动手前,教师提问:说一说实验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学生的提醒就会集中在对比实验中定量和变量的控制上。这样在学生的交流与讨论中就能顺利地完成设计实验的任务,同时让学生真正经历验证的全过程。
以上三个问题的设计充分展开,为实验的顺利有序的进行和正确结论的得出作好了充分准备。在这一过程中,把学生头脑中笼统、抽象的猜想转化为具体清晰的可操作的实验。本课虽然是学生第一次遇到的难度较大的对比实验,但学生动手前充分动脑,有了完善的实验方案,探究的质量自然能得到保障。长此以往,学生的科学能力必将得到更大的提高。
四年级科学课件【篇9】
四年级科学幼儿园教案
主题:四季变化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四季的变化和特点。
2. 掌握四季的顺序和周期。
3. 学习四季的天气和服装。
4.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准备:
1. PPT课件:包含四季变化的图片和动画。
2. 图画、图片:描绘四季变化的图片。
3. 课件、实物:展示四季各自的天气和适合的服装。
三、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5分钟)
1. 师生互动:教师向学生提问,"什么是四季?"学生回答。
2. 出示描绘四季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说出图片中的季节名称。
Step 2 认识四季(15分钟)
1. 展示包含春夏秋冬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并说出四季的顺序。
2. 通过图片和课件,引导学生认识每个季节的特点,并向学生展示四季变化的动画。
Step 3 观察四季的天气(15分钟)
1. 出示描绘每个季节天气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说出每个季节的天气特点。
2. 教师模仿四季的天气表演,让学生猜测是哪个季节。
Step 4 了解不同季节的服装(15分钟)
1. 引导学生观察穿衣服的孩子的图片,说出适合季节的服装。
2.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不同季节适合的服装给学生,让学生触摸和试穿。
Step 5 探究四季变化的原因(10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
2. 通过图表和简单的实验,向学生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造成的四季变化。
Step 6 总结和回顾(5分钟)
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四季变化的内容。
2. 点名,让学生说出每个季节的特点和适合的服装。
四、教学延伸:
1. 带领学生观察四季变化的实际情况,并让学生记录和测量温度和天气变化。
2. 鼓励学生观察四季变化对植物和动物的影响,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热爱。
这篇主题范文涵盖了四季变化的基本知识,通过图片、实物和动画的展示,帮助幼儿理解四季之间的变化和特点。通过观察和讨论,幼儿还能了解不同季节的天气和适合的服装,培养了幼儿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热爱。最后,教师可以延伸课程,让幼儿亲自观察和记录四季变化的实际情况,培养他们对自然的观察能力和兴趣。
四年级科学课件【篇10】
《反射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让学生了解光的反射的一些明显现象及特点,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的实验能力得到培养。镜子能够反光,这是每个同学都知道的事实,但是镜子是怎样反光的?对这个问题学生的认识就不一样了。要从现象中得出规律,还需要通过演示和实验,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现象,分析和总结规律。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了解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并且对镜子可以反光比较熟悉。
设计思路:
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照亮目标”,第二部分是运用反射光。本节课的思路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引出“照亮目标”活动,在此活动中观察反射现象,认识反射光的规律,然后列举并解释生活中光反射的事例,接着制作简易潜望镜深化对光的反射的理解。本节课重点培养学生课上自主实验操作能力,通过观察、探究、交流等方法,理解光的反射及运用;课后主动搜集整理信息等科学课外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理解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现象。
2、初步体会人眼的视觉主要是物体漫反射的结果。
3、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
过程与方法
1、按照要求正确进行实验操作。
2、制作简易潜望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实验、善于思考、善于动手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认识反射光及运用反射光。
教学准备:
激光笔、实验任务盒、小镜子、潜望镜模型。
分组实验:激光笔、实验任务盒。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5分钟)
1.将激光笔朝墙面照射。问:激光从激光笔发出后,是以怎样的路线到达墙上的?(回顾前面内容: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将激光笔朝桌面照射,墙上有没有红点?(沿直线传播到桌面上)
3、将激光笔朝桌面照射,利用镜子,照射到墙上。问:老师是怎么做到的?(镜子)
【设计意图】:
现象与学生已知知识产生矛盾,激发学生兴趣。
当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镜子,会发生什么变化?像这样,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被反射的回去的光,叫反射光。(板书:反射光)
反射光还是直线传播吗?(是/不是)老师这儿有个神器,能让光线显形,想不想验证下我们的推测?
【设计意图】:
把看不见的光线可视化,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到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认真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二、探究活动“照亮目标”(12分钟)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照亮目标”的挑战。不直接照射目标,你能照
亮它吗?敢不敢试试?
这是一个水槽,我用白纸围住了四周,中间用白纸隔成两个格子,在第一个格子底部放了一面镜子,再在镜子上放了一张带孔的白纸,在第二个格子底部只放了白纸。每个格子顶部有3个目标。
分两次实验做:
实验一:
1、激光笔在1号格子外,不直接照射目标,往格子底部照射,能照亮1到3的目标吗?每位同学都做一做。
2、照亮目标1到目标3,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实验二:
1、激光笔在2号格子外,不直接照射目标,往格子底部照射,能照亮1到3的目标吗?
2、你们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解释一下为什么会这样?
2、边做边思考“实验报告单”上的问题,并把你们小组的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单”上。(注意:使用激光笔,一定要注意安全。)
三、交流汇报(15分钟)
1、刚才的实验,每个组都很认真,哪位同学愿意展示第一个实验?
其他同学要认真看,和他不一样的,一会儿举手补充。
2、请你说说你照亮目标1到目标3的过程。
3、谁能把光照亮目标1和3所走的路线画在黑板上?用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4、看来大家掌握了光的反射的特点了。谁来展示第二个实验,你有什么发现吗?解释一下为什么?(红光从哪里来?)
为什么平面镜反射的光聚集在一起,而白纸反射的光比较分散?可以用手摸一摸,比较一下镜面和纸的区别。(就像你们刚才想的那样,出现反射的光有的集中,有的分散,是因为反光的面有的光滑,有的粗糙。)
5、老师请来一位小老师,用动画的形式给大家讲解,认真观看,看完之后告诉我你有什么收获?(板书:镜面反射
漫反射)
【设计意图】:动画讲解让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学生能更好地理解。
6、教室的灯光照在衣服上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照在手机上呢?你能说
说光照在哪些物体上发生镜面反射/漫反射?
四、运用光的反射(5分钟)
1、在生活中人们常常巧妙地利用光的反射。
比如我们用的台灯,灯管上方都装了灯罩,这是为什么呢?(灯罩可以把灯泡向上的光反射到下方,和本来向下的光线合在一起,增加亮度)
2、汽车反光镜(是一种凸面镜。射到凸面镜的光,经凸面镜反射后不能汇聚于一点,面是变得发散开来。这样一来,它比尺寸相同的平面镜观察的范围大,可使驾驶员从镜中观察车后侧较大范围的空间,保证行车安全。)
3、医生带的额镜(是一种凹面镜,就像手电筒小电珠后那个银亮的反光碗,它能把灯泡发出的光集中反射到病人的耳朵中,使医生能看清耳道中的情况。)
4、你还知道哪些光的反射现象?(教室的墙涂成白色、照镜子、手电筒)
四、课外拓展,做一个潜望镜
光的反射原理还解决了一个重大的军事问题,潜水艇上装有潜望镜,利用光的反射,水兵在水下可以观察海面上的情况。我这就有一个做好的潜望镜,谁来观察一下敌情?
想知道怎么能看到海面上的情况吗?看老师演示,试着解释一下。谁来试着画一画光的传播的路线?
想不想尝试做个潜望镜?课外我们来做一个潜望镜,继续研究反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