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分子原子课件

2024-02-05 09:57:08 分子原子课件 原子课件

【#实用文# #分子原子课件#】教案课件是一种非常关键的教学工具,需要老师精心设计。详实的教学教案可以帮助老师记录学生的学习进度。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后,好工具范文网发现了一篇非常实用的“分子原子课件”,非常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并阅读我们的内容!

分子原子课件 篇1

1、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1、通过探究实验,探索分子原子的有关性质。

2、学会通过观察身边物质和现象,在观察中获取信息,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探究微观世界的奥秘。

1、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教学重点】微观粒子是客观存在的;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探究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会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学生通过初中物理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但是由于分子、原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要真正建立分子、原子的概念是比较困难的。

环节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并通过“生活经验——化学实验——科学技术”的途径帮助学生认识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1)走到花圃会闻到花香;

(2)湿的衣服经过晾晒会变干;

(3)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

教师:那今天就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进入化学的另一个世界!

学生观看,思考,并作出猜想: “花香”、水、糖块可能都是由看不见的更小的东西构成的。

通过学生熟悉的宏观生活现象,引发学生感悟“宏观的物质可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并带着困惑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演示实验】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

【问题2】请认真观察,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问题3】你认为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品红可能是由更小的看不见的“品红粒子”构成的,这种粒子还在不停的运动。

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实验继续让学生感知“物质是由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

教师讲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家们用先进的仪器设备证明了物质确实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粒子构成的。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图像;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中国”。

观看图片,并思考图片所表示的意义——宏观物质确实是微观粒子构成的。

通过生活经验和实验现象的分析,都只是一种推断。只有通过更科学的手段,才能得出更科学的结论。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科学的重要性。

【资料卡片】水分子自述: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以20滴水为1mL计)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

【问题4】根据对“水分子自述”的分析,你认为分子有哪些基本特征呢?

阅读、分析所给材料,并经过讨论得出下列结论:

(1)分子的体积很小;(2)分子的质量也很小。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演示实验】教材P49“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

1、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3、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有什么现象发生?

【问题5】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你认为分子有哪些基本特征?

【演示实验】向盛有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品红溶液。

【问题6】请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能够说明分子具有什么性质?

观察,并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1、A烧杯中无变化,说明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红色。

2、试管中溶液变红色,说明氨水能使酚酞变红色。

3、A烧杯中溶液变为红色,说明B烧杯中的氨分子进入到了A烧杯中。

(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2)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对比实验的意义。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演示实验】将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观察混合后液体体积?

【问题6】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分子有什么基本特征?

观察,发现实验结果“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竟然不是10050mL”。

通过实验,制造认知冲突,引发学生思考。

1、分子的体积、质量都很小;

2、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3、分子之间有一定间隔。

学生整理,记录。

将本节课的核心知识进行整理归纳,使学生的知识得以条理。

【提出问题】请你试着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为什么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

2、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3、为什么物质可以由固态→液态→气态?

4、体温计测量体温时汞柱为什么会上升?

思考,交流表达。

一是进一步理解分子的基本特征;二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分子原子课件 篇2

①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②认识分子的基本性质。

③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通过对学生熟悉的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来探索微观世界,认识分子的基本性质。

①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重点:从宏观现象想象微观粒子的运动,逐步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 难点: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1、准备品红和氨的扩散实验的仪器和药品。

2、准备酒精和水的混合实验。

3、准备多媒体课件。

①为什么从讲台经过会闻到花露水的香味呢?(打开装有花露水瓶的瓶塞) ②为什么湿衣服在室外会慢慢变干?

从以上事实让我们感知到什么?(小组合作选代表回答,教师评价)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教材48页内容,并思考

这些微小的粒子我们看不见也摸不着,它们真实的存在吗?

多媒体投影:科学事实图片(苯分子图像和硅原子摆成的“中国”二字),要求学生仔细察,并想一想从上述图片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抢答,应该含有分子性质的相关内容) 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分子的基本性质。

多媒体投影: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 kg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 个水分子;(如果一滴水里的水分子个数由10亿人来数,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大概要用3万年才能数完。)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小组合作,并指定学生回答)

多媒体投影:图片“墙内开花墙外香”引入分子扩散实验。 合作探究一:分子扩散实验。

教师做演示实验并投影,学生仔细观察并完成下列相关的问题: ①实验现象 ②猜想:是什么物质使A中的酚酞变红? ③分析:A烧杯和B烧杯周围各有什么物质? ④思考:B烧杯的作用是什么?

合作探究二:①酒精与水混合实验,②学生操作,并描述现象。

小组合作,选派代表回答酒精与水混合实验得出什么结论?(伙伴评价) 多媒体投影:①温度越高,间隔 (热胀冷缩) ②压强增大,间隔

③思考:气体、固体、液体中,哪种状态分子间的间隔最大?

一、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二、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50+50=?

分子原子课件 篇3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认识实验与探究,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1 烧杯(250毫升)、水、品红。

2 烧杯3只(50毫升)、水、酚酞、浓氨水、烧杯(500毫升)1只。

1、从生活经验和实验事实入手了解分子的运动及客观存在。

b、引导学生观察图3-6、3-7,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⑵把握这一概念时应注意:

1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2 是保持着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3 “最小不4 是绝对意义的最小,而5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6 在物理变化中,7 分子不8 变,9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

10 分子的特征:不11 断运动,12 有间隙,13 有大小、形状和质量。

2、引导学生观察图3-12(有什么发现?)结合图3-13引出原子的概念。

概念:

特征: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原子是不断运动着的,原子间有间隙。

⑴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⑵质量、体积都非常小,彼此间均有一定间隔,处于永恒的运动当中 ⑶同种分子(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原子)性质不同 ⑷都具有种类和数量的含义

分子原子课件 篇4

一、 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一) 组成生物体的元素:

[引导与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12页第2—3段,回答以下问题:

(1)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主要有哪些?

元素 玉米 人

O 44.43 14.62

C 43.57 55.99

H 6.24 7.46

N 1.46 9.33

K 0.92 1.09

Ca 0.23 4.67

P 0.20 3.11

Mg 0.18 0.16

S 0.17 0.78

(2)不同生物体内的元素的种类和含量有无差别?

(3)生物体和非生物界的元素相同吗?

(4)举例说明生物体缺乏必需元素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呢?

[分析与讨论]:阅读右表,并分析讨论:

(所含元素占细胞干重的质量分数%)

结论:

[ 总结与拓展 ]:

1、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一)大量元素:

2)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的元素: ,基本元素:

主要元素:

细胞鲜重含量最多的元素: 氧(O)(占

细胞干重含量最多的元素: 碳(C)(

(二)微量元素:Fe、Mn、B、Cl、Zn、Mo、Cu、Ni

2、生物缺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疾病

如:人体缺硒可能导致 病

人体缺铁可能导致 病

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种类相同)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二)原子:

[引导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12页第4段—P13页第2段,回答以下问题:

(1) 物质的基本单位都是原子,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

什么是原子的质量数和价电子?

(2) 原子之间是怎样相互作用的?据图分析什么是离子键?什么是共价键?

(三)分子:

[引导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13页第3—4段,回答以下问题:

(1) 举例说明什么是分子?

(2) 水分子之间还可形成什么键?有什么意义?

二、细胞中的无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和无机盐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一)水

[引导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14页第1段—5段,回答以下问题:

(1) 水在活细胞中的含量如何?

(2) 细胞中水分子有哪两种存在形式?

(3) 什么是自由水?自由水在生物体中有哪些功能?

(4) 什么是结合水?结合水在生物体中有哪些功能?

(5) 两种水在生物体中分布有何特点?

(6) 无机盐在细胞中存在形式及含量?

举例说明无机盐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有哪些功能?

[总结与巩固]

细胞中的无机化合物: 和

含量:占细胞总重量的 ,

是活细胞中含量是 的物质。

自由水:

(1)定义:自由水是以 形式存在,可以 的水。

(2)自由水的作用:

(3)自由水的特点:在代谢 的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一般较多。

结合水:

(1) 定义:结合水是与细胞内其他物质相 的水。

(2) 结合水的作用:是组成 的重要成分。

(3)结合水的特点:结合水的含量增多,可以使植物的 增强。

在 条件下的植物结合水含量相对增多 。

(二)无机盐

[引导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15页第1段—2段,回答以下问题:

(1)无机盐有的存在形式?

(2)无机盐有哪些功能?

[总结与巩固]

(1)存在形式:细胞中的大多无机盐数以 形式存在。

如:

(2)无机盐的作用:

① 参与细胞的 。

许多无机盐对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如:哺乳动物血液中Ca过高 ;

番茄缺少Ca2+果实 ,缺少K+老叶

②许多无机盐与 等物质结合成复杂的化合物。

如: Mg

PO

Fe

I- 是构成 的成分。

③某些无机盐能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如:

[例题]

A.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与此无关; B、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会升高;

C、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会降低; D、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会不变。

A、水分子容易进出细胞; B、无机盐离子容易进出细胞;

C、细胞的特性造成; D、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课堂练习]课本P15页:完成评价指南。

[继续探究] 通过网络或期刊收集细胞中某些微量元素和人体健康关系的资料(如Fe、Mn、Cu、Zn、Mo等)。

校本作业

(基础题)

1. 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都是生物必需的

B.人、动物与植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

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

D.不同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比例基本相似

A.组成生物体和组成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中,碳元素的含量最高

B.人、动物与植物所含有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

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

D.不同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比例基本相似

①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为自由水 ②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离不开水 ③水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之一 ④人体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为结合水和自由水 ⑤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与新陈代谢的强弱关系不大あ薏煌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相差不大

A.①④⑤ B.①④⑤⑥ C.⑤⑥ D.②③④⑤⑥

A.对维持细胞的形态有着重要作用 B.是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C.为蛙心的持续跳动提供能量 D.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5、 植物在冬季来临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体内发生了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生化变化,抗寒力逐渐增强。下图为冬小麦在不同时期含水量和呼吸速率变化关系图。请根据图推断以下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A.冬季来临过程中,自由水明显减少是呼吸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B.结合水与自由水含量的比值,与植物的抗寒性呈现明显的正相关

C.随着气温和土壤温度的下降,根系的吸水量减少,组织的含水量下降

D.随温度的缓慢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逐渐减弱,有利于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离子 培养液浓度/molL-1

K+ 1

Na+ 1

Mg2+ 0.25

Ca2+ 1

NO-3 2

H2PO-4 1

SO2-3 0.25

Zn2+ 1

(提高题)

A.Ca2+ B.SO2-3 C.Zn2+ D.H2PO-4

8.2009年春我国许多地方出现旱情,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下列有关水对生命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C )

①越冬的植物体内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下降,有利于抵抗不利的环境条件 ②细胞内自由水含量降低是细胞衰老的特征之一 ③癌细胞中自由水含量较正常的细胞低 ④当人体缺水时,血浆的渗透压会降低,从而产生渴觉

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O Si C N H

地壳 48.60 26.30 0.087 0.03 0.76

细胞 65.0 极少 18.0 3.0 10.0

(1)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地壳中都普遍存在,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细胞所特有的,这一事实说明 。

(2)由表中数据可知,同一元素在细胞和地壳中的含量相差甚远,这一事实说明 。

答案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分子原子课件 篇5

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粒子,是继前面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之后的,从宏观到微观过渡的第一课。同时,这节课也是为以后探索物质结构奥秘,理解质量守衡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认识分子原子的性质,理解其概念; 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微观想象力和分析理解的能力

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与他人合作实验对问题进行探究。实验中注意观察与思考相结合,能用化学语言表述交流。

用分子原子观点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教学难点:

结合本课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了以教师引导,实验探究为主线,结合交流、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有关原子和分子的知识,突出本课的重点,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微观想象力,突破难点。这样多种方法互相穿插渗透,也使课堂变的生动有趣,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加完美

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希望得到大家的表扬和认可,同时注意力又容易分散,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用创设情景,吸引学生思考;用交流和讨论让学生发现自己和别人的长处和不足。大家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由于本节课位置靠前,学生实验要注意指导,提示观察角度,注重学生对实验现象表述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要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透过实验现象分析其本质,才能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在你从操场回来的路上,有没有闻到月季花香?现在我们就学习和它有关的分子和原子。

问:在生物课上,我们知道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单位,那么物质呢?是不是也可以把它分成很小很小的粒子?

事实证明这种微小粒子是存在的,我们把这种粒子叫分子。观察P50页苯分子、硅原子图像,分子是很小的,我们用肉眼是无法看到的,大家看一下水分子自述,来感受一下分子。

多媒体播放(同学们好,我是水分子„„) 通过阅读你能总结出,分子有什么特征吗?

学生思考、归纳分子特征:

1、分子的质量何体积都很小。 师:自述中有两个问题,你有什么想法呢? 生答:猜想分子是运动的,有空隙。 师:口说无凭,看我们做个小实验。 演示:品红扩散

问:大家看到什么现象?是不是重力作用才使品红下落的?我们可以再看下面的实验。 活动探究。

教师:在试管中加少量水,加酚酞,滴加浓氨水。 学生观察,回答现象。

师:刚才我将加酚酞的水和浓氨水放到一起,人为让他们接触,溶液变红了,那么不直接让它们接触会不会变色呢?想想你会怎样设计实验?

学生小组讨论思考:确定方案回答,其他做补充。 请一组同学上来做给大家看。

讨论交流:烧杯A、B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这样设计起什么作用? 师:其实我们闻到花的香味不是我们的鼻子在运动就是花香分子运动的结果。(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轻松学知识)

分子是时刻运动的,在我们生活中你能再举出一些分子运动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

问:湿衣服再阳光下容易干,还是再阴凉处容易干?说明分子运动和什么有关? 学生猜想:和温度有关。 演示实验:加热食醋

总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学生再举生活中的例子。

创设情景:冬天,水缸放在室外会被水涨破,是不是水分子变大了? 问:水的三态变化发生是化学变化吗?

相同质量时,体积为什么不相等呢?水分子自述中问到我们第二个问题是什么?你怎样认为?

比喻讲解:取满满一杯沙子,在里面加水,能加入吗?说明沙粒之间存在什么?那么分子呢?

演示: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学生量取)混合。

多媒体播放:分子之间空隙的相互占据,其实品红实验中也可以说品红分子进入了水分子之间的空隙。

(二)设疑:水分子和水通电都可以使水减少,那么这两种情况下的变化是否相同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一个物理变化,一个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液态水分子之间间隔增大变为气态。 化学变化是:水变成了氢气何氧气。

问:水变成氢气和氧气还是水吗?也就是水分子变成氢气、氧气分子还是水分子吗? 解释化学变化,实际就是分子的变化。而分子变了之后,就不再有原来的化学性质。所以分子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问:水分子是怎样变成氢气、氧气分子的呢? 观察课本P52页:水分解示意图

打出水分子、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及氢气与氯气反应的示意图。 让学生观察、分组讨论,比一比回答下列问题,看哪组答的多。 在化学变化中:

思考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讨论、总结: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原子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提出问题:分子概念中为什么只强调化学性质? 教师释疑:(如同一个人站不成队形一样,单个分子既无色、态、味可言,也无气、液、固之分,所以分子定义中自然不会提到物理性质)

1、夏天架电线要松,冬天架电线要紧。

2、樟脑丸放一段时间消失了,衣橱中有樟脑的气味。

1、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子。

4、同种物质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吗?

1、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2、静止的水中水分子是静止的,沸腾的水中水分子是运动的。

3、空气是由空气分子组成的。

4、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不能结合成分子。

2、假设你是一个水分子在浩瀚的海洋里你会看到什么?

推荐阅读

上一篇:平面设计实习报告 下一篇:写风景的日记(合集9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