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融资报告(合集五篇)#】现在为您提供的是好工具范文网编辑整理的“融资报告”,在我们的学习或者工作中。往往都需要撰写报告,撰写报告可以提高我们的收集整理归纳分析的能力,一份优秀的报告该怎么去写?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来一探究竟。
融资报告(篇1)
摘要:本报告系200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上市公司法律规制若干问题研究”(批准号:03BFX024)的部分研究成果。目前可转债已经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首选方式,但在实务中却出现了一些不合法的可转债融资行为,转债融资的额度究竟是多少,上市银行是否具有可转债融资的资格,本报告都以实例分析的方式给予了回答。本报告同时提醒,既要维护沪深股市的法治统一,又有必要加快《公司法》等商法的修改完善工作。 关键词:沪深股市,可转债,融资,上市银行 可转换公司债券(以下简称可转债)是指以债券形式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在一定时间内依据约定条件可以转换成为股份的公司债券。从国际证券市场来看,可转债作为公司融资的一项重要手段,自上个世纪80年代在国际资本市场兴起以来,备受瞩目。可转债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地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资本市场上的运用也较为普遍。目前,可转债已经与增发、配股一起并称为沪深股市上市公司二次融资的三大手段。然而,随着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行为的普及,一些法律冲突和法律障碍也随之而来。沪深股市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究竟存在什么问题,本报告将在实际考察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一、可转债的历史分析 分析可转债的演变历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即可转债的发行融资与出台规制可转债的法律规范有莫大的关系。有关可转债的法律法规的出台直接导致了沪深两市可转债融资形成如下四个时期: (一)探索期(1991年——1997年) 这一时期以沪深股市开设为起点,直至国务院证券委员会(现合并为中国证监会)于1997年3月25日发布《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前夕。其间受限于证券市场开设初期的历史现实,可转债的发行无论是从发行人的数量还是发行规模来说都相对较小。1992年底,深市上市公司深宝安在A股市场上发行了5亿元可转债。其后,1993年经国务院同意,中纺机、深南玻和轮胎橡胶被正式批准到境外发行可转债。1996年,我国又先后批准境外上市公司镇海炼化和庆铃汽车发行可转债。 (二)启动期(1997年——2001年) 国务院于1997年3月8日批准了《暂行办法》,证券委于同年3月25日予以了发布,该法规的出台改变了可转债融资仅《公司法》等法律规范中有粗疏规定的现实,将发行可转债的主体扩大到重点国有企业,并对可转债的发行、交易、转换股份及债券偿还等作了详细的规定,由此助长了重点国有企业发行可转债的热情,鞍钢转债、机场转债、南化转债、丝绸转债和茂炼转债相继发行上市。 (三)发展期(2001年——2002年) 2001年4月2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正式揭开了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热潮的序幕。由这一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推出了发行可转债的计划,据不完全统计,自《实施办法》发布之后至2002年初,推出发行可转债计划的上市公司高达53家,拟融资总额超过了400亿元,可转债发行开始迅速升温。 (四)高潮期(2002年——2003年) 上市公司通过可转债进行再融资由2002年开始进入到高潮,2002年1月2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做好上市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由于《通知》在进一步细化可转债发行的同时也对可转债发行的重要条件——发行额度“松了绑”,因此导致此前已经提出拟发行可转债的上市公司借此大幅度提高原定的融资额。2002年深沪两市先后发行了阳光、万科、水运、丝绸和燕京5只可转债,共募集资金41.5亿元。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此前10年沪深股市发行可转债的总和。 中国证监会2003年7月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下半年到2003 年6月末,沪深股市已发行可转债99亿元,超过了前12年可转债发行额的总和(自1991年至2003年6月末,可转债发行总额达187.50亿元)。由于总融资额超过了增发和配股的水平,可转债已经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当之无愧的首选方式。 二、可转债融资的法律规范 目前,调整可转债融资的法律规范包括: (一)法律 主要是《公司法》和《证券法》。《公司法》关于发行可转债的主要规定是第一百六十一、第一百六十二、第一百七十二、第一百七十三条的规定,内容只要是:发行可转债,应报请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批准,且“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额不低于人民币三千万元,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额不低于人民币六千万元;(二)累计债券总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额的百分之四十;(三)最近三年平均可分配利润足以支付公司债券一年的利息;(四)筹集的资金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五)债券的利率不得超过国务院限定的利率水平;(六)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行政法规 主要是《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等。《暂行办法》主要是第九条、第十条的规定,主要内容是: “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最近3年连续盈利,且最近3年净资产利润率平均在10%以上;属于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的公司可以略低,但是不得低于7%;(二)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后,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三)累计债券余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额的`40%;(四)募集资金的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五)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利率不超过银行同期存款的利率水平;(六)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额不少于人民币1亿元;(七)国务院证券委员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三)部门规章 主要是中国证监会和国务院其他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实施办法》、《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3 号——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以及《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4号——可转换公司债券上市公告书》等,也包括《企业债券发行与转让管理办法》。 (四)其他规定 主要是证监会对有关问题的具体通知和证交所对可转债发行和交易制定的有关规则,如《上海证券交易所可转换公司债券上市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可转换公司债券上市交易规则》等。其中证监会《关于做好上市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工作的通知》中有非常重要的要求。 三、可转债股市受宠 随着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的增多,大额再融资所带来的弊端也开始逐渐显现。2002年中期,随着上市公司增发行为的泛滥,出现了投资者对增发上市公司避而远之的情况,增发公司的股票遭到抛弃,股价出现大幅下跌。为此,2002年7月,管理层发出《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增发新股的通知》,明确将10%的净资产收益率设为限制点, 以图通过提高增发“门槛”来对无限度增发进行约束。 而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以2001年4月《实施办法》的出台为契机,可转债的发行工作却有了很大改观,由于可转债与增发和配股相比兼具股权性融资和债权性融资的双重优点,使得发行可转换债券的上市公司开始增加。本报告认为,之所以形成这种局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发行可转债比增发、配股的融资成本要低。 四、证监会开闸泄洪 发行可转债潮流的出现,固然出于上市公司自身有再融资的要求,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与证监会的“大开绿灯”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可转债发展初期,对可转债进行规范的主要是《公司法》以及《企业债券管理条例》等。《公司法》受限于当时所处的历史条件,不少规定较为保守,对于可转债发行规模进行限制就是其中之一。我国采用的是将可转债发行的额度与公司净资产相联系的办法。《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累计债券总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额的百分之四十”. 然而,这一规定在1997年颁布的行政法规《暂行办法》中被改变。《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第九条规定“累计债券余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额的40%”,“总”“余”这一字之差,就造成了理解上的重大分歧。 正当理论界对于“总额”和“余额”具体含义的争论还没有结束之际,一个更为明显的法律冲突出现了。2002年1月2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的《通知》规定,“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前,累计债券余额不得超过公司净资产额的40%;本次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后,累计债券余额不得高于公司净资产额的80%.”也即是说,该通知不但继续沿用了“累计债券余额”的提法,而且直接将理论上存在争议的“余额”做出了发行前和发行后的区别。进一步而言,该通知只要求发行人发行可转债之前没有债券余额(即没有发行过债券)或者债券余额(即发行可转债后经过转股的余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的40%,即可发债。这一突破的结果,就使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融资额可以增大到原《公司法》限定融资额的一倍。 从这一规定出台之日起,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便纷纷顺势对原拟定的融资额进行了扩大。本报告以2001年上市公司中期报告为依据进行统计,2001年至2002年初计划发行可转债的53家上市公司中,拟发债总额已经超过公司净资产额的百分之四十的有16家上市公司,大幅超过公司净资产额的百分之四十或者接近公司净资产额的有4家上市公司,更有甚者,有3家上市公司拟发债总额已经超过了公司净资产。值得指出的是,《公司法》的规定并不是不为上市公司所知,剩下的30家公司都参照了“40%”这一标准没有对发债额进行突破。 就理论上分析,《通知》显然对《公司法》构成了冲突,从《公司法》的立法原意和立法精神来理解,不能超过公司净资产40%的发债总额显然是指一次发行债券的数额和前次发行而尚未偿还或者尚未转股的债券数额之和,并非《通知》所规定的发行前发行人尚未偿还或尚未转股的债券数额之和不得高于公司净资产的40%,发行后发行人尚未偿还或者尚未转股的债券数额加上本次发行债券数额之和不得高于公司净资产的80%.这一突破性的扩大将直接威胁到上市公司的财务安全,并有可能使上市公司成为证券市场的隐患,从而加剧证券市场的系统风险。 非但如此,《通知》的规定还直接形成了上市公司的下一次融资通道。例如,上市公司可以在发行可转债之后,先期进行转股,等到转股后所剩下的债券数量(债券余额)达到符合下一次发行可转债的要求后(即尚未偿还或者尚未转股的债券数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的40%,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经过转股,公司此时的净资产已经有所提高),公司即可提出下一次可转债发行计划。如此循环,公司将保证年年有债可发,有资可融。这种“设想”如今已经在证券市场上得以“实现”.深市上市公司万科在2002年发行了15亿元可转债(超过了其净资产额40%)之后,2003年9月,在万科转债进入转换期并已有近50%的可转债完成转股之后,该公司又公布了新一轮的可转债发行计划,计划发行可转债19亿——30亿元。(参见附表一) 五、上市银行硬闯可转债大门 可转债融资的法律冲突还不仅于此。2003年2月21日,沪市上市公司民生银行发布公告称,将发行总额为40亿元人民币(超过其净资产的40%)的可转换债券。但是,《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却有一条强制性规定,使上市银行不具备发行可转债的资格。《暂行办法》第九条规定,上市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后,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而依据《民生银行可转债募集说明书》,公司2002年度资产负债率为97.56%,在发行40亿元的可转债后,资产负债率为97.6%,明显高于70%. 于1997年发布生效的《暂行办法》显然没有为银行类上市公司发可转债预留“足够的空间”.或者可以说,仅仅是银行成为上市公司在几年前还只是设想,当然也就更谈不上上市银行的再融资问题了。因此,当由其行业属性决定了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的金融机构尤其是上市银行想发行可转债融资时,《暂行办法》成了最大的障碍。 据了解,中国证监会发行部和民生转债的主承销商海通证券的投行部都表示,民生银行发转债是符合“文件”规定的。该“文件”对银行、航空类等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做出了“宽松的”规定,是证监会下发给各地证管办或者券商的“文件”,没有对外公开。他们进一步说明,一些颁行时间较早的法律法规不但限制了银行、航空类等上市公司增发或者发转债,甚至连这些公司的股票上市也难以实现,因此证监会以“文件”的形式对这些“过时”的规定做出修改或者否定是有道理的。 例如,依据1993年国务院发布的《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九条的规定,公司“发行前一年末,净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例不低于百分之三十”,而部分银行、航空类上市公司显然不能达标。 不过本报告注意到,《条例》第九条存在“但书”.该条款显示,“……发行前一年末,净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例不低于百分之三十,无形资产在净资产中所占比例不高于百分之二十,但是证券委另有规定的除外。”这就是说,证券委(证监会)对此当然可以另行制定规定,也即银行、航空类等公司上市并不受到《条例》第九条的限制。 然而对于可转债发行的条件,《暂行办法》采取的是列举式的规定,“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后,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是一条强制性的规定,且没有“但书”存在,也即条款中并没有述明证券委(证监会)可以另行制定相关规定,因此,在没有新的有效力的法律规范出台以前,该条款仍然有效。 那么这份没有公开的“文件”是否具有足够的法律效力呢?本报告认为,该“文件”显然不属于部门规章,其法律效力要低于部门规章。《立法法》第七十六条、第七十七条规定,“部门规章由部门首长签署命令予以公布。”“部门规章签署公布后,及时在国务院公报或者部门公报和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报纸上刊登。”由此可见,该未公布的“文件”显然 不符合部门规章的法律要件,更何况,即使它属于部门规章,与不可能越级对行政法规《暂行办法》做出实质性修改。 尽管此前,同为银行类上市公司的浦发银行是通过增发完成再融资的,但民生银行的发债还是引致了追随者,2003年9月,沪市上市公司招商银行在公布2003年中期报告(报告显示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达96%)后,推出了100亿元(超过公司净资产的40%,发债后资产负债率将更高)的可转债发行计划。 然而,这一次招商银行却没有民生银行那样幸运,由于招商银行自身净资产的庞大(超过150亿元)导致了融资额的相对巨大(100亿元),因此该发债消息一经公布,市场以及公司股东对此反应强烈。据媒体报道,入驻招商银行的基金经理们由此与招商银行以及招商银行可转债计划的拟订者中金公司展开激烈争论,甚至表示要利用法律手段,而这一时期招商银行的股价也出现了明显的下跌。 值得补充的是,中国银监会于2003年12月9日发布了《关于将次级定期债务计入附属资本的通知》,使上市银行可以发行次级定期债券补充资本,缓解了上市银行发行可转债的压力。不过,《暂行办法》关于“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依然存在。 六、总结:可转债法律冲突的协调 参照国外的实践,目前证监会突破《公司法》和《暂行办法》的规定并非没有依据。考察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有关法律,大多数国家地区都规定了公司发行公司债以及可转债的限额,国外的法例要求发行可转债的最高额度可达公司净资产的100%.学者分析,限制公司发行公司债以及可转债的额度一方面可以健全公司的财务,防止不适当地增大公司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包括可转债在内的公司债都是社会化、证券化程度很高的金融品种,对于整个证券市场的风险控制、交易安全和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不过,沪深股市的实际情况却是,市场容量相对较小,清理违规资金后的资金面紧张状况一直延续至今,随着总股本和流通股较大的上市公司日渐增多,一旦这些公司实施融资,将进一步占用市场有限资金,因此,需要控制单个上市公司的发行可转债的融资额。考虑到这一点,本报告认为,对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额度控制在净资产额的40%,符合目前市场的实际情况,而且,从法治的角度而言,在《公司法》的相关条款进行修改之前也必须遵守。 另外,1997年制定颁布的《暂行办法》对于公司发行可转债后的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的限制,从一般意义上讲也是合理甚至是必须的,然而当时立法者缺乏对特殊上市公司(如银行)的考虑,因此没有规定例外情形,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本报告认为,“70%”的限定可以沿用,但应该在条款中加入例外情形,而该条款在被修改前仍应被遵守。 可转债融资法律冲突的出现,一方面提醒我们,已制定的法律规范尚存有不少瑕疵甚至缺陷,部分规定已明显滞后于现实经济生活,有加快修改进程的必要,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证券市场的监管层对法治原则的理解和执行的欠缺,出现了已经存在的法律规范没有获得很好的服从,上位法没有获得下位法很好的服从,下位法越权对上位法做出实质性修改等情况。其中虽有客观情况可以宽宥,但合理不合法的“良性违法”依然是违法,它非但破坏了现存的法律规范,最终也将导致法治精神的垮塌。 值得指出的是,立法者应该转变修改法律既繁且慢的思维定式,配合市场的需要,及时修改法律,或者做出有法律效力的补充规定,在这一点上,同为大陆法系的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频繁修改《公司法》、《证券法》等商法的立法实践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郑鈜
融资报告(篇2)
标题:融资述职报告
融资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我作为公司的财务总监,经过不懈努力和团队协作,成功完成了最近一轮的融资工作。现在,我将向各位董事、股东和领导们述职,详细介绍这一融资过程,并展示所取得的具体成果。
我想回顾一下我们公司的发展现状和融资需求。我们公司目前处于一个高速发展阶段,市场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为了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我们迫切需要资金来扩大生产规模、改善设备和技术、拓展市场和提高员工培训质量。我们决定进行一轮融资,以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
融资的过程可以分为准备阶段、谈判阶段和落地执行阶段。在准备阶段,我与团队一起进行了公司财务状况的全面评估,制定了融资方案和目标。我们认真整理了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同时也对市场进行了深入分析,制定了详尽的商业计划书向投资方展示我们的企业价值和潜力。在谈判阶段,我代表公司与多家投资机构进行了沟通和洽谈,不断寻找合适的投资方。我们充分展示了公司的优势和潜力,并成功吸引了一家知名投资机构的关注和合作意向。
在与投资方的谈判中,我们展现出公司的潜力和价值,运用谈判技巧合理协商,最终达成了一份理想的投资协议。我们成功地融资了1000万美元,这将大大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占有率。与此同时,我们也与投资方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融资工作的落地执行阶段是一个细致而繁琐的过程。我和财务团队共同努力,严格按照投资协议的要求履行各项义务。我们确保了资金的安全、合规使用,并按照约定的时间节点提供了相应的财务报表和协议履行情况。我们利用这笔资金,加大了生产投入,提高了设备和技术水平,同时也加强了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这些努力的成果得到了投资方的高度认可和业绩回报。
通过这一轮融资,我们公司获得了不仅是资金的注入,更是信任和肯定。我们公司得以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为投资方创造更大的回报。同时,我们也建立了宝贵的投资者关系,为公司未来的融资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小编认为,通过我和团队的共同努力,我们成功完成了一轮融资工作,为公司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通过详细的准备、精准的谈判和细致的执行,我们顺利获得了一笔1000万美元的投资,并与投资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笔资金的到来将极大地推动公司的发展,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战略目标。我相信,在全体员工的努力下,我们公司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融资报告(篇3)
近年来,我县在投中小企业融资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在打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中的投中小企业融资管理模式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总体上来说,投中小企业融资体制改革还相对滞后。4月初,由县政府副县长汪光列带队,县政府办、发改委、经委、财政、国土、建设、人行等部门组成调研组,赴周边县(市)就投中小企业融资体制改革工作进行专题调研,旨在借鉴外地好的做法和经验,推进我县投中小企业融资体制改革。
一、外地投中小企业融资体制改革的做法及经验
(一)桐城投中小企业融资体制改革做法。20xx年5月,桐城市政府通过注入财政性资金,划拨行政事业单位办公楼、公园、道路、桥梁使用权等方式注册成立城投公司,负责政府项目的投中小企业融资、经营政府授权的资产,从而实现政府投资的效益最大化。为理顺管理体制,桐城市政府成立投资项目管理委员会,并出台《桐城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桐城市政府投资城市建设项目资金管理暂行规定》、《桐城市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工作制度》、《桐城市政府投资项目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制度》等四个规范性文件,理顺了发改委、建设、国土、财政、环保、审计、街道办事处等相关部门在投中小企业融资管理工作中的关系。同时,还在项目的决策审批、监督管理、资金拨付、竣工验收和决算作出了具体规定。桐城城投公司成立以来,累计中小企业融资1.53亿元,用于开发区和市政工程建设。
(二)肥西投中小企业融资体制改革做法。肥西的投中小企业融资体制改革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20xx年起,肥西县先后组建了“肥西县城市建设投中小企业融资工作领导小组”和“肥西县诚信担保责任有限公司”,具体负责投中小企业融资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实施;先后成立了肥西县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安徽花木城投资有限公司、桃花工业园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紫蓬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合肥长安科技有限公司等五大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从而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工业园区路网等重大项目建设。第二阶段:从20xx年起,针对单个平台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弱、信用额度小、银行认可少、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难以形成合力的问题。肥西县从创新体制机制入手,构建新的投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一是建立了决策、管理、执行、监督相分离的投中小企业融资管理体系。二是将20xx年以来成立的五大平台的中小企业融资功能逐步整合,统一成立了县国有资产运营公司,五大平台按各自职责,主要承担相应的市政基础设施、园区平台和社会公共事业建设。目前,肥西国有资产运营公司,经评估注册资金提高到15.2亿元,中小企业融资能力明显增强。20xx年,签约贷款10.01亿元,是前两年总和的4倍;实际到位资金2.2亿元,超过前两年总和。三是坚持“要让项目等资金,不能让资金等项目”的指导思想,依据规划,编制了120多个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从而增强了投中小企业融资工作的前瞻性。四是突出基础设施先行,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加快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将“生地”焐热成“熟地”,发挥土地资本的做大效益,县城经营性用地平均价格大幅提升,从而大大提高了土地中小企业融资受益率。
二、我县投中小企业融资体制改革现状
近年来,虽然我县对政府投中小企业融资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多元化、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的格局逐步形成,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现行的政府投中小企业融资管理体制在实践中逐步暴露出一些弊端,严重制约着我县投中小企业融资工作的发展和创新,从而影响经济增长的后劲。主要表现在:
(一)责权利不相匹配,责任单位投中小企业融资积极性不高。我县目前采取的政府投中小企业融资模式是以政府为主,各相关部门配合,中小企业融资、建设、管理三分离,财政部门负责筹资,建设施工单位只管用钱,等靠要思想严重。这种模式既不利于提高部门的积极性,更不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中小企业融资工作效率不高,部门之间管理条块分割。各中小企业融资单位分别开展中小企业融资工作,且大多数中小企业融资单位是行政部门,存在各自的利益,管理条块分割,分散建设,很难相互协调配合,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工作效率不高,办事效率低。
(三)资金短缺,财政负担过重。要实现建设皖西南风景旅游城市的目标,各方面的资金需求都很大,远远超过了我县可用财力,但现行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对财政的依存度过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是依靠财政直接投入的,无形中加重了财政负担,加大了财政风险。
(四)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建设滞后,投资方式仍然单一。在城市建设投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平台建设明显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在投资方式上,国际国内在流行的BOT、TOT等投资方式的采用在我县建设为数不多,并未得到广泛的采用。
(五)城市公共资源未能发挥合力,浪费严重。 目前,相当一部分城市公共资源掌握在各部门手中,缺乏市场化运作手段,使用效率相当低下,造成了城市公共资源的流失和浪费。
三、关于我县投中小企业融资体制改革的建议
(一)加快构建新的投中小企业融资管理体制。借鉴外地成功经验,新的投中小企业融资管理体制要由决策、管理、执行、监督四大块组成,成立投中小企业融资管理委员会、投中小企业融资管理中心、资产运营公司和投中小企业融资监督委员会。
(二)完善决策和运行机制。新的投中小企业融资管理体制建立后,必须对其中各个组成部分运作方式、基本职能进行合理设计和介定,以保证投中小企业融资管理机构的顺利运行。
投中小企业融资管理委员会——投中小企业融资的决策层。建议由县委书记、县长分别担任管委会第一主任和主任,县发改委、经委、财政、监察、国土、建设、规划、环保、统计、审计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主要职责是:确定政府建设资金的投资方向和中小企业融资方案;审定投中小企业融资中长期规划,审批政府投中小企业融资年度计划及资金平衡计划;审定政府投中小企业融资政策和管理制度;决策政府投中小企业融资工作中的重大事项;监督检查政府投资项目的实施情况等。
投中小企业融资管理中心——投中小企业融资的管理层。隶属于县投中小企业融资管理委员会领导,与县财政局合署办公,分别由财政局局长、分管副局长分别担任管理中心主任、副主任。主要职责是:参与政府投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的制定工作;统筹管理政府项目的政府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制定并实施利用政府信用取得建设性资金的管理办法,实行统借统还;负责归集不同渠道的还款来源,建立稳定的还款机制和风险预防机制;根据批准的中小企业融资方案选择金融机构进行中小企业融资,拨付资金并监督运行等。
资产运营公司——投中小企业融资的执行层。负责对内投资,统一经营授权范围内国有资产,并承担其保值增值责任。资产运营公司与管理中心一套机构、两块牌子,分别由财政局局长和分管局长担任经理、副经理。城市建设工程原则上由县资产运营公司作为项目法人,如实际需要,投中小企业融资管理委员会可另外确定项目法人。
投中小企业融资监督委员会——投中小企业融资的监督层。由纪委书记、监察局长分别担任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同时,要设立招投标管理机构,负责投资项目招投标工作。
(三)拓宽政府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政策措施
1、尽快出台《潜山县政府投中小企业融资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制定《潜山县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潜山县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资金管理规定》等相关规章制度。
2、利用投中小企业融资管理中心的功能,培育和发展资产运营公司,通过对其注入优质资产、城市经营性资源等,使其真正成为我县拥有雄厚实力的投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一是财政资金注入,将分散的财政投入,包括国债投资,整合起来注入资产运营公司。二是规费注入,将养路费、部分城市维护费等注入资产运营公司。三是土地收益注入,将一定量的土地增值部分作为资产运营公司的资本金注入。四是存量资产注入,将过去形成的存量资产,包括路桥、公用设施等,授权资产运营公司经营。五是税收返还注入,对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投资投资实行税费优惠减免,作为资产运营公司资本金。
3、高度重视加强项目策划。要树立“让项目等资金,不要让资金等项目”的理念,重视项目管理。政府投资项目实行项目储备制度,各部门、各单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出项目,发改委于每年第三季度会同县财政、国土、建设、交通、水利、环保等部门对项目进行筛选,提出下一年度投资项目建设计划,报县投中小企业融资管理委员会审批。县投中小企业融资管理中心根据批准的政府投资年度计划负责筹集和安排资金。
4、继续做好土地经营,实现土地的最大升值,为城市建设凝聚资金。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对土地资源的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实行政府土地收购储备出让制度,把城区存量土地统一纳入运行。加强土地供给总量的调控,通过土地供应计划对土地市场供应总量进行控制,保持供需平衡。发挥城市规划的龙头和引导作用,对近期要开发的基础设施周边土地要从规划源头一次性控制、统征,对尚未开发的土地则作为项目的偿债或中小企业融资的土地进行冻结控制。通过规划,合理引导土地开发,实现土地的最大化升值。二要多渠道筹措土地运作资金,建立土地发展基金。目前我县土地收购储备的运作资金主要是通过银行贷款解决,随着土地收购储备量和银行利息的不断增加,成本也将不断加大,政府土地收购储备的风险将逐渐显现。要完善土地收购储备运作的资金结构,加大财政资本金的投入,将来自土地的收入集中建立土地发展基金,土地发展基金专门用于支付土地统征、收购的费用和改善储备地块周边基础设施,这样有利于土地经营的良性循环。
5、盘活公用事业系统存量资产,鼓励和支持多种经济成份参与公用事业,拍卖出让部分市政公用基础设施资产,增加城市建设资金来源。可参照国有企业改制办法,对由国家和地方财政形成的城市道路桥梁、供排水、园林绿化等资产及所占用的土地和水面投资、经营管理权进行出让,这样既可收回国有资产收益投入其他城市建设项目,又可打破行业垄断,同时有利于推进事业单位的改革。
(四)统筹推进各项配套改革。
1、推进工程招投标改革。一要严格实行工程有效最低价中标制度;二要严格进行审计;三要在工程中标后,严格控制变更设计,尤其对工程量变更的要从严把关。
2、推行政府投资工程项目代建制。通过市场化的方式选择建设业主,政府管理部门与建设业主通过合同关系来明确各自的责权利关系,在保证工期、工程质量的前期下尽可能降低工程建设成本,节约建设资金。
3、健全完善政府投中小企业融资监管机制。研究制定《潜山县政府债务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债务和资金监管,建立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制度,切实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确保做到“举债有度、用债有效、还债有信、管理有力”。
融资报告(篇4)
融资商业计划书范文
融资商业计划书系指在企业向外融资时所必须具备的文件,一份优质的融资商业计划书可大大提高项目融资的可能性。
(嘉禾智通)如何产生一份好的商业计划书
一个风险投资公司每月都要收到数以百计的各式各样的商业计划书,每个风险投资家每天都要阅读几份甚至几十份商业计书,而其中仅仅有几份能够引起他的进一步阅读的兴趣,更多的则被无情地扔到废纸篓中去了。所以为了确保你的商业计划书能够引起风险投资者足够的注意力,你必须事前进行充分周密的准备工作。
(嘉禾智通国际北京公司)提示融资企业商业计划书的写做重点:
1.简洁
一份《商业计划书》最长不要超过50页,最好在30页左右。
2.完整
要全面披露与投资有关的信息。因为按照证券法等相关法律,风险企业必须以书面形式披露与企业业务有关的全部重要信息。如果披露不完全,当投资失败时,风险投资人就有权收回其全部投资并起诉企业家。
3.把握撰写原则
简明扼要;条理清晰;内容完整;语言通畅易懂;意思表述精确。
硅谷老板们的成功有目共睹,而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问题,其实跟自己想弄个小买卖做做的小生意人的问题是一样的:产品是什么;消费对象是谁?成本是多少?而看似复杂的商业计划书,只要把住脉络,其中包括的无非还是企业(不论是传统企业还是高科技企业)经营中要回答的几个关键问题,即
1、产品是什么?
2、消费对象是谁?
3、经销渠道在哪里?
4、谁来卖?
5、顾客群有多大?
6、设计与制作成本是多少?
7、售价多少?
8、何时可损益平衡?在撰写商业计划书之前,若无法扼要地就这几个问题说出你的想法,要向别人解释清楚恐怕很困难。
因此,一份好的商业计划书,要使人读后对下列问题非常清楚:公司的商业机会;创立公司所需要的资源;把握这一机会的进程;风险和预期回报。
商业计划不是学术论文,它可能面对的是非技术背景,但对计划有兴趣的人,比如可能的团队成员,可能的投资人和合作伙伴、供应商、顾客、政府机构等。因此,一份好的商业计划书应该写得让人明白,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词汇,聚焦于特定的策略、目标、计划和行动。商业计划的篇幅要适当,太短,容易让人不相信项目会成功:太长,则会被认为太罗嗉,表达不清楚。4.直入主题,开门见山
写作商业计划书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风险投资者的投资而非为了与风险投资家闲聊,因此,在开始写作商业计划书时,应该避免一些与主题无关的内容,要开门见山地直接地切入主题,要知道风险投资者没有很多时间来阅读一些对他来说是没有意义的东西。这一点对于很多初次创业者来说,在其写作商业计划书时是应当格外注意的。
5.进行充分市场调研
要知道,当一个创意或者新的投资项目从你的大脑中萌发时,它并不是存在于真空中的。要把你的创意或者投资项目付诸实施并不是说干就干的想当然的事情。因此,你在写作商业计划书以前,应该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做到有备而作。
市场调研主要围绕以下内容进行:
口 你的投资项目中的产品或服务处于什么样的范畴?
口 是研发(R&D)性质、生产性质、分销性质或是服务性质?
口 该领域目前的情况如何?
口 你的产品或服务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
口 它的市场前景如何?(务必不能遗漏任何可能的细节问题)
口 你的竞争对手的情况如何?
口 目前的市场状况怎样? 是繁盛或萧条?
6.评估你自己的商业计划
在写作商业计划书的全过程中,风险创业者应该站在风险投资者的角度(或立场)对自己的商业计划进行一番评估,并努力审视以下六个问题。
每个风险投资者都会问到关键问题是否在你的商业计划书中有明确的答案。
口 我能获得多少回报?
口 我会损失什么?(可能遇到的风险,如所有的投资、贷款担保、法律诉讼,时间)
口 谁认为这个计划可行?(对商业计划各项内容的第三方验证)
口 交易当中还有谁发挥作用?(管理团队班子和投资群体以及他们在各自领域中的地位)
口 这个市场有多大?
口 你的企业如何争取到潜在的顾客?(对市场开拓能力的验证)
口 我的投资何时和怎样撤出?(公开上市或购并的退出战略)7.展示管理团队
在你的商业计划书中,风险投资者将会非常关注“人”的因素,即你的风险企业中管理团队的情况,因此,商业计划书要能够详实地向风险投资者展示你管理团队的风貌。
关注点有如下几个方面:
口 创业者是否是一个领袖式的人物,具备应有的素质?
口 这个管理团队的信念是否坚定,目标是否一致?
口 是否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从而始终努力地追求事业成功?
口 这个管理团队的市场战斗力如何?
口 是否非常熟悉市场和善于开发潜在的市场?
8.组织战斗力过人的写作智囊团
越来越多的事实已经表明了,仅仅依靠创业者的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做到尽善尽美的,因此,在写作商业计划书的过程中,你还需要一个有很强战斗力的智囊团的帮助来弥补个人的不足。寻求有丰富经验的律师、会计师、专业咨询家的帮助是非常必要的,他们的建议有时能让你的商业计划书看上去更加完美。
三.商业计划书摘要
摘要的意义
商业计划书的摘要将是风险投资者阅读商业计划书时首先要看到的内容。如果说商业计划书是敲开风险投资公司大门的敲门砖,是通向融资之路的铺路石的话,计划书的摘要可以被看作是点燃风险投资者对你的投资意向的火种,是吸引风险投资者进一步阅读你的商业计划书全文的灯塔,它浓缩商业计划书之精华,反映商业计划书之全貌,是全部计划书的核心之所在。
摘要应该表达的内容
首先,摘要应该使投资者,特别是投资者能够马上理解你的基本观点,快速掌握商业计划书的重点,然后做出是否愿意花时间继续读下去的决定。在发达国家,繁忙的投资者一天要看数十份商业计划书。如果摘要不能一下子抓住投资者的心,商业计划书后边部分写得再精彩,也没有用。所以摘要的最主要的目的是刺激投资者的阅读欲望,使之看到你的商业计划书后有一种相见恨晚,爱不释手的感觉。在写摘要时作者必须充满激情,满怀信心,全部正面阐述。向投资者灌输一种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感情。让投资者充分相信你的能力和你的判断。
在摘要部分,应该重点向投资者传达以下这样的几点信息:
1)你的基本经营思想是正确的,是合乎逻辑的。
2)你的经营计划是有科学根据的和充分准备的。
3)你有能力管理好这个企业。你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执行队伍。
4)你清楚地知道进入市场的最佳时机,并且预料到什么时间适当地退出市场。
5)你的财务分析是实际的。
6)投资者不会把钱扔到水里。
如果你能简洁清楚地阐述这些内容,投资者一定会有兴趣读完你的整个商业计划书,高兴地把钱投入你的项目。
撰写摘要注意的事项
第一,摘要部分一定要放在最后完成。动笔写摘要之前,先完成整个商业计划书的主体的抛光润色。然后反复阅读几遍主体文章。提炼出整个计划书的精华所在之后,再开始动笔撰写摘要部分。做到胸有成竹,一气呵成。写完之后,再请周围的人检查过目,提出意见。重点了解他们的反馈,看他们能否马上被你的文章所打动。如果不能,则需要重新考虑如何撰写,直到首先可以马上打动你身边的人为止。
第二,撰写摘要部分一定要有针对性。在撰写摘要时,你要常常问自己“谁会读我的计划?”不同的投资者有不同的兴趣和不同的背景。他们看商业计划书侧重点不同。银行等投资者通常对企业以前的成功业绩感兴趣。而投资公司则通常对新技术感兴趣。所以在撰写摘要之前先要对投资者做一番调查研究,突出投资者最感兴趣的方面。对不同的投资者,要突出不同的方面。由于一项投资通常要由几个人或几个部门共同做决定,在调查投资者情况时要对整个投资机构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兼顾多人。
第三,撰写一定要文笔生动。风格要开门见山,夺人眼目。可以立即抓住重点。切忌行文含蓄晦涩,让人难以琢磨。记住,投资者是没有时间去琢磨你的文章的。
第四,在写作全部完成之后,一定要自己先检查有无错别字、大白字等。切忌在文章中出现这些错误。自己检查完之后,再请别人检查。直到确切无误为止。用英文撰写商业计划书,完成之后,可以用专业的软件检查一遍拼写和语法。现在市场上通用的文字软件都有检查拼写和语法的功能。记住,如果在文章中出现文字错误,你又怎么能证明你是一个作风严谨的企业家呢。千万不可由于细小的误差,失去重要的机会。
一份商业计划如果经过精心准备、仔细审阅并且定期进行更新,即可成为极度具有价值的管理工具。不断发展的公司面临许多日常决策,而商业计划恰好能成为决策的指南。越来越多的外部因素要求公司出具书面商业计划。金融资助者,尤其是风险基金家和其他私人投资者一直视商业计划为投资决策的第一步,在当今环境下,甚至商业银行家也会提出同样的要求。另外,考虑与公司建立长期关系的组织和个人,如分销商、管理层人选等,也都倾向于索要书面商业计划。
尽管需求渐增,多数管理人员仍畏惧商业计划的写作。在他们看来,这项工作如同撰写枯燥的学术论著,要求大量运用冗长的句子和业务术语。还有的管理人员认为承诺实现这一系列目标无异于给自身的企业行为增添了不必要的负担。结果是,许多人干脆避免撰写商业计划。这最终会给企业带来不良的后果。---嘉禾智通国际北京公司
融资报告对企业顺利获得资金的重要性
多年经验告诉我们中小企业融资一般需要在前期需要准备以下针对性报告,1、商业计划书;
2、项目融资报告书;
3、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4、项目数据分析报告;
5、项目个案分析报告等。根据项目的不同,建议您结合自身企业情况撰写相应报告。
商业计划书是全部融资企业向潜在投资商递交项目情况最全面的一份资料,我们认为撰写一份优质的商业计划,对获得融资成功的可能性会大大提高。
中小企业如何创造条件,吸引投资商呢?一般来说,企业首先要熟悉融资过程。在进入融资程序之前,首先要了解投资商对一个投资项目的详细评审过程。要学会从他们的角度来客观地分析本企业。很多创业家出身于技术人员,很看重自己的技术,对自己一手创立的企业有很深的感情。
然而投资者看重的不是技术,而是由技术、市场、管理团队等资源配置起来而产生的赢利模式。他们要的是回报,不是技术或企业;其次,企业需通过对技术资料的收集,详细的市场调查和管理团队的组合,认真分析从产品到市场、从人员到管理、从现金流到财务状况、从无形资产到有形资产等方面的优势、劣势。把优势的部分充分地体现出来,对劣势的部分看怎样创造条件加以弥补。
要注意增加公司的无形资产,实事求是地把企业的价值挖掘出来。然后,向投资商提供商业计划书。
西方国家有关统计表明:在经过常规程序的评估后,100 个商业创意中只有 3% 左右被认为有商业投资价值,条件合适时可能付诸商业投资行为;而这 3% 的商业投资项目、企业在创办后头三年内有 80% 多会失败、倒闭、破产或因经营不善而转手。历史的统计数据告诉我们任何商业创意在付诸实践之前都应经过严格的评审程序,制作商业计划书就是完成这一评审过程。
美国一位著名投资家曾说过,企业邀人投资或加盟,就象向离过婚的女人求婚,而不象和女孩子初恋。双方各有打算,仅靠空口许诺是无济于事的。
对于正在寻求资金的企业来说,商业计划书(Business Plan)是创业融资的“敲门砖”。作为企业进行融资的必备文件,其作用就如同预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是一份对项目进行陈述和剖析,便于投资商对投资对象进行全面了解和初步考察的文本文件。近年来,融资的程序日益规范,作为投资公司进行项目审批的正式文件之一,制作商业计划书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必修课程”。
作为一份标准性的文件,商业计划书有着大同小异的架构。但是,有的商业计划书却能迅速抓住投资人目光,而有的计划书却只能以进入“回收站”作为使命的终结。客观的说,项目自身素质是最关键最核心的原因,但是,一个完美的、专业的表现形式也同样重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逻辑在竞争激烈的现代商业运转中并不适用。一份成功的商业计划书涵盖了投资人对于融资项目所需了解的绝大信息,并且对于其中投资人通常关注的要点进行重点陈述分析。这样的商业计划书可以大大减少投资者在进入尽职调查之前的工作量,便于双方迅速进入后期实质运作。不同的融资项目,由于项目性质不同、项目所处阶段不同等各种因素,投资人关注点会有所侧重。一般而言,项目的市场、产品、管理团队、风险、项目价值等方面是投资人评审项目的要点。商业计划书的基础性内容是项目的市场调查(因为几乎所有商业项目都涉及消费行为分析和消费行为预期),成本低的或有同类企业作为参照的项目,可以自己按程序去做市场调查;涉及市场范围大,或投资额大,或项目没有已经在运行的同类企业可比较参照的,需委托专业市场调查机构完成。
企业编制商业计划书的理念是:首先是为客户创造价值,没有客户也就没有利润;其次是为投资商提供回报;第三是作为指导企业运行的发展策略。站在投资商的立场上,一份好的商业计划书应该包括详细的市场规模和市场份额分析;清晰明了的商业模式介绍,集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人才的团队构建;良好的现金流预测和实事求是的财务计划。
随着接触深入,如果投资商对该项目产生了兴趣,会与企业签署一份投资意向书,并对企业进行价值评估与尽职调查。通常企业与投资商对项目进行价值评估时着眼点是不一样的。一方面,企业总是希望能尽可能提高项目的评估价值;而另一方面,只有当期望收益能够补偿预期的风险时,投资商才会接受这一定价。所以,企业要实事求是看待自己。可以这样说,商业计划书首先是把计划中要创立的企业推销给风险企业家自己。其次,商业计划书还能帮助把计划中的风险 企业推销给风险投资家,公司商业计划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筹集资金。因此,商业计划书必须要说明:
(1)目的----为什么要冒风险,花精力、时间、资源、资金去建设与经营项目 ?
(2)资金----为什么要这么多的钱 ? 为什么投资商值得为此注入资金 ? 需要体现出对项目产品(或服务)的关注,敢于竞争的精神,对市场的了解,行动的方针及管理队伍的实力。
对已建企业来说,商业计划书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定下比较具体的方向和重点,从而使员工了解企业的经营目标,并激励他们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企业的出资者以及供应商、销售商等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营目标,说服出资者(原有的或新来的)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资金。正是基于上述理由,商业计划书将是企业所写的商业文件中最主要的一个。
一、商业计划书及构成要素
商业计划书的作用
无论是要把新的技术转变成新的产品,把新的设想发展成新的事业,还是把现有的企业进行改造有一番新的发展,都离不开资金。在商品经济的社会,资金是一切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当前银行对向企业贷款日益持谨慎态度,很多企业普遍感到申请资金已经成为日益困难的事情。特别是新企业和准备创立的企业更是感到一金难求。如何为企业找到所需要的资金是企业生存的关键所在。我们引用金融投资领域中常讲的一句话作为本书的开始:“寻找资金没有窍门,惟有好的想法、好的技术、好的管理、好的市场。”
商业计划是创业者吸引投资家的创业资本的一份报告性文件,事实上,创业计划对于任何形式出资的创业者都是需要的,因为,创业并不是只凭热情的冲动,而是理性的行为。因此,在创业前,做一个较为完善的计划是有非常有意义的,第一,在做创业计划时,会比较客观地帮助创业者分析创业的主要影响因素,能够使创业者保持清醒的头脑;第二,一项比较完善的创业计划,可以成为创业者的创业指南或行动大纲;除此之外,当然,也可以作为用于向风险投资家游说以取得创业投资(商业的可行性报告及其他渠道融资的报告性文件),从这个意义上讲,一篇优秀的创业计划也会成为创业者吸引资金的“敲门砖”和“通行证”。
商业计划书的要素
那些不能给风险投资者以充分的信息也不能使投资者激动起来的商业计划书,其最终结果只能是被扔进垃圾箱里。为了确保商业计划书能起作用,企业家应把握以下要素。
1.关注产品
在商业计划书中,应提供所有与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有关的细节,包括企业所实施的所有调查。需回答的主要问题包括:
1.产品正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
2.它的独特性怎样?
3.企业分销产品的方法是什么?
4.谁会使用企业的产品,为什么?产品的生产成本是多少,售价是多少?
5.企业发展新的现代化产品的计划是什么? 应该把风险投资商拉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中来,这样风险投资商就会和风险企业家一样对产品有兴趣。在商业计划书中,企业家应尽量用简单的词语来描述每件事。商品及其属性的定义,对企业家来说是非常明确的,但其他人却不一定清楚它们的含义。制订商业计划书的目的不仅是要出资者相信企业的产品会在市场上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同时也要使他们相信企业有证明它的论据。商业计划书对产品的阐述,要让出资者感到:投资这个项目是值得的。
2.敢于竞争
在商业计划书中,风险企业家应细致分析竞争对手的情况。需回答的主要问题:
1.竞争对手都是谁?
2.他们的产品是如何实现其价值的?竞争对手的产品与本企业的产品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3.竞争对手所采用的营销策略是什么?
要明确每个竞争者的销售额,毛利润、收入以及市场份额.然后再讨论本企业相对于每个竞争者所具有的竞争优势,要向投资者展示顾客偏爱本企业的原因是:本企业的产品差别化程度高,性能价格比优越,质量好,送货迅速,定位适中,价格合适等等,商业计划书要使它的读者相信,本企业不仅是行业中的有力竞争者,而且将来还会是确定行业标准的领先者。
当然,在商业计划书中,企业家还应阐明竞争者给本企业带来的风险以及本企业所采取的对策。
3.了解市场
商业计划书要给投资者提供企业对目标市场的深入分析和理解。要细致分析经济、地理、职业以及心理等因素对消费者选择购买本企业产品这一行为的影响,以及各个因素所起的作用。商业计划书中还应包括一个主要的营销计划,计划中应列出本企业打算开展广告、促销以及公共关系活动的地区,明确每一项活动的预算和收益。商业计划书中还应简述一下企业的销售战略,比如:企业是使用外面的销售代表还是使用内部职员?企业是使用转卖商、分销商还是特许商?企业将提供何种类型的销售培训?
此外,商业计划书还应特别关注一下销售中的细节问题。
4.表明行动方针
企业的行动计划应该是无懈可击的。商业计划书中应该明确下列问题:
企业如何把产品推向市场??
如何设计生产线,如何组装产品??
企业生产需要哪些原料??
企业拥有那些生产资源,还需要什么生产资源?生产和设备的成本是多少??
企业是买设备还是租设备??
解释与产品组装,储存以及发送有关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情况。
5.展示管理队伍
把一个思想转化为一个成功的风险企业,其关键的因素就是要有一支强有力的管理队伍。这支队伍的成员必须有较高的专业技术知识、管理才能和多年工作经验,要给投资者这样一种感觉:“看,这支队伍里都有谁!如果这个公司是一支足球队的话,他们就会一直杀入世界杯决赛!”
管理者的职能就是计划,组织,控制和指导公司实现目标的行动。在商业计划书中,应首先描述一下整个管理队伍及其职责,然而再分别介绍每位管理人员的特殊才能、特点和造诣,细致描述每个管理者将对公司所做的贡献。商业计划书中还应明确管理目标以及组织机构图。
6.出色的计划摘要
商业计划书中的计划摘要十分重要。
它必须能让风险投资者有兴趣并渴望得到更多的信息,它将给读者留下长久的印象。
计划摘要将是风险企业家所写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但却是出资者首先要看的内容,如果公司是一本书,它就象是这本书的封面,做得好就可以把投资者吸引住。你要像对待广告一样来写摘要,绝不要草草了事.文章明了,但要感人。
商业计划书的组成
不同产业的商业计划书形式有所不同。但是,从总的结构方面,所有的商业计划书都应该包括摘要、主题、附录三个部分。
摘要是对整个商业计划书最高度的概括。
摘要部分的作用是以最精炼的语言、最有吸引力和冲击力的方式突出重点,一下子抓住投资者的心。摘要部分是引路人,把投资者引入文章的主题。
主体部分是整个商业计划书的核心。
在主体部分,作者向投资者一一展示他们所要知道的所有内容。主体的功能是最终说服投资者,使他们充分相信你的项目是一个值得投资的好项目,以及你和你的领导班子有能力让他们的投资产生最佳的投资回报。附录部分是对主体的补充。它的功能是提供更多、更详细的补充信息,完成主体部分中言有未尽的内容。
1.摘要
摘要是整个商业计划书的“凤头”,是对整个计划书的最高度的概括。从某种程度上说,投资者是否中意你的项目,主要取决于摘要部分。可以说没有好的摘要,就没有投资。
2.主体
主题是整个商业计划书的“猪肚”。主体部分要内容详实,在有限的篇幅之内充分展示你要说的全部内容,让投资者知道他想知道的全部东西。主体部分按照顺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公司介绍。主要介绍企业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及发展策略、财务情况、产品或服务的基本情况等。
2)产业分析。主要介绍你的企业所归属的产业领域的基本情况,以及你的企业在整个产业或行业中的地位。
3)市场分析。主要介绍你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情况。包括你的目标市场、你在市场竞争中的位置、你的竞争对手的情况、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
4)营销。主要介绍你的市场营销策略、企业的销售队伍的基本情况、销售结构等内容。
5)企业的经营。主要介绍经营场所的基本情况、企业主要设施和设备、生产工艺基本情况、生产力和生产率的基本情况,以及质量控制、库存管理、售后服务、研究和发展等内容。
6)企业的管理。主要介绍管理理念、管理结构、管理方式、主要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顾问队伍等基本情况。
7)财务管理。主要介绍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情况。对现在正在运行的企业需要过去三年的财务报表、现金流量表、损益平衡表等。还要介绍申请资金的用途。
8)企业的发展计划。主要介绍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策略、发展计划、实施步骤,以及风险因素的分析等。
9)撤出计划。主要告诉投资者如何收回投资,什么时间收回投资,大约有多少回报率等情况。
3.附录
附录是对主体部分的补充。由于篇幅的限制,有些内容不宜于在主体部分过多描述。把那些言犹未尽的内容,或需要提供参考资料的内容,放在附录部分,供投资者阅读时参考。
二.如何产生一份好的商业计划书
一个风险投资公司每月都要收到数以百计的各式各样的商业计划书,每个风险投资家每天都要阅读几份甚至几十份商业计书,而其中仅仅有几份能够引起他的进一步阅读的兴趣,更多的则被无情地扔到废纸篓中去了。所以为了确保你的商业计划书能够引起风险投资者足够的注意力,你必须事前进行充分周密的准备工作。总的来说包括以下几点:
1.简洁
一份《商业计划书》最长不要超过50页,最好在30页左右。
2.完整
要全面披露与投资有关的信息。因为按照证券法等相关法律,风险企业必须以书面形式披露与企业业务有关的全部重要信息。如果披露不完全,当投资失败时,风险投资人就有权收回其全部投资并起诉企业家。
3.把握撰写原则
简明扼要;条理清晰;内容完整;语言通畅易懂;意思表述精确。
硅谷老板们的成功有目共睹,而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问题,其实跟自己想弄个小买卖做做的小生意人的问题是一样的:产品是什么;消费对象是谁?成本是多少?而看似复杂的商业计划书,只要把住脉络,其中包括的无非还是企业(不论是传统企业还是高科技企业)经营中要回答的几个关键问题,即
1、产品是什么?
2、消费对象是谁?
3、经销渠道在哪里?
4、谁来卖?
5、顾客群有多大?
6、设计与制作成本是多少?
7、售价多少?
8、何时可损益平衡?在撰写商业计划书之前,若无法扼要地就这几个问题说出你的想法,要向别人解释清楚恐怕很困难。
因此,一份好的商业计划书,要使人读后对下列问题非常清楚:公司的商业机会;创立公司所需要的资源;把握这一机会的进程;风险和预期回报。
商业计划不是学术论文,它可能面对的是非技术背景,但对计划有兴趣的人,比如可能的团队成员,可能的投资人和合作伙伴、供应商、顾客、政府机构等。因此,一份好的商业计划书应该写得让人明白,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词汇,聚焦于特定的策略、目标、计划和行动。商业计划的篇幅要适当,太短,容易让人不相信项目会成功:太长,则会被认为太罗嗉,表达不清楚。
4.直入主题,开门见山
写作商业计划书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风险投资者的投资而非为了与风险投资家闲聊,因此,在开始写作商业计划书时,应该避免一些与主题无关的内容,要开门见山地直接地切入主题,要知道风险投资者没有很多时间来阅读一些对他来说是没有意义的东西。这一点对于很多初次创业者来说,在其写作商业计划书时是应当格外注意的。
5.进行充分市场调研
要知道,当一个创意或者新的投资项目从你的大脑中萌发时,它并不是存在于真空中的。要把你的创意或者投资项目付诸实施并不是说干就干的想当然的事情。因此,你在写作商业计划书以前,应该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做到有备而作。
市场调研主要围绕以下内容进行:
口 你的投资项目中的产品或服务处于什么样的范畴?
口 是研发(R&D)性质、生产性质、分销性质或是服务性质?
口 该领域目前的情况如何?
口 你的产品或服务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
口 它的市场前景如何?(务必不能遗漏任何可能的细节问题)
口 你的竞争对手的情况如何?
口 目前的市场状况怎样? 是繁盛或萧条?
6.评估你自己的商业计划
在写作商业计划书的全过程中,风险创业者应该站在风险投资者的角度(或立场)对自己的商业计划进行一番评估,并努力审视以下六个问题。
每个风险投资者都会问到关键问题是否在你的商业计划书中有明确的答案。
口 我能获得多少回报?
口 我会损失什么?
(可能遇到的风险,如所有的投资、贷款担保、法律诉讼,时间)
口 谁认为这个计划可行?(对商业计划各项内容的第三方验证)
口 交易当中还有谁发挥作用?
(管理团队班子和投资群体以及他们在各自领域中的地位)
口 这个市场有多大?
口 你的企业如何争取到潜在的顾客?(对市场开拓能力的验证)
口 我的投资何时和怎样撤出?(公开上市或购并的退出战略)
7.展示管理团队
在你的商业计划书中,风险投资者将会非常关注“人”的因素,即你的风险企业中管理团队的情况,因此,商业计划书要能够详实地向风险投资者展示你管理团队的风貌。
关注点有如下几个方面:
口 创业者是否是一个领袖式的人物,具备应有的素质?
口 这个管理团队的信念是否坚定,目标是否一致?
口 是否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从而始终努力地追求事业成功?
口 这个管理团队的市场战斗力如何?
口 是否非常熟悉市场和善于开发潜在的市场?
8.组织战斗力过人的写作智囊团
越来越多的事实已经表明了,仅仅依靠创业者的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做到尽善尽美的,因此,在写作商业计划书的过程中,你还需要一个有很强战斗力的智囊团的帮助来弥补个人的不足。寻求有丰富经验的律师、会计师、专业咨询家的帮助是非常必要的,他们的建议有时能让你的商业计划书看上去更加完美。
三.商业计划书摘要
摘要的意义
商业计划书的摘要将是风险投资者阅读商业计划书时首先要看到的内容。如果说商业计划书是敲开风险投资公司大门的敲门砖,是通向融资之路的铺路石的话,计划书的摘要可以被看作是点燃风险投资者对你的投资意向的火种,是吸引风险投资者进一步阅读你的商业计划书全文的灯塔,它浓缩商业计划书之精华,反映商业计划书之全貌,是全部计划书的核心之所在。
摘要应该表达的内容
首先,摘要应该使投资者,特别是投资者能够马上理解你的基本观点,快速掌握商业计划书的重点,然后做出是否愿意花时间继续读下去的决定。在发达国家,繁忙的投资者一天要看数十份商业计划书。如果摘要不能一下子抓住投资者的心,商业计划书后边部分写得再精彩,也没有用。所以摘要的最主要的目的是刺激投资者的阅读欲望,使之看到你的商业计划书后有一种相见恨晚,爱不释手的感觉。在写摘要时作者必须充满激情,满怀信心,全部正面阐述。向投资者灌输一种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感情。让投资者充分相信你的能力和你的判断。
在摘要部分,应该重点向投资者传达以下这样的几点信息:
1)你的基本经营思想是正确的,是合乎逻辑的。
2)你的经营计划是有科学根据的和充分准备的。
3)你有能力管理好这个企业。你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执行队伍。
4)你清楚地知道进入市场的最佳时机,并且预料到什么时间适当地退出市场。
5)你的财务分析是实际的。
6)投资者不会把钱扔到水里。
如果你能简洁清楚地阐述这些内容,投资者一定会有兴趣读完你的整个商业计划书,高兴地把钱投入你的项目。
撰写摘要注意的事项
第一,摘要部分一定要放在最后完成。动笔写摘要之前,先完成整个商业计划书的主体的抛光润色。然后反复阅读几遍主体文章。提炼出整个计划书的精华所在之后,再开始动笔撰写摘要部分。做到胸有成竹,一气呵成。写完之后,再请周围的人检查过目,提出意见。重点了解他们的反馈,看他们能否马上被你的文章所打动。如果不能,则需要重新考虑如何撰写,直到首先可以马上打动你身边的人为止。
第二,撰写摘要部分一定要有针对性。在撰写摘要时,你要常常问自己“谁会读我的计划?”不同的投资者有不同的兴趣和不同的背景。他们看商业计划书侧重点不同。银行等投资者通常对企业以前的成功业绩感兴趣。而投资公司则通常对新技术感兴趣。所以在撰写摘要之前先要对投资者做一番调查研究,突出投资者最感兴趣的方面。对不同的投资者,要突出不同的方面。由于一项投资通常要由几个人或几个部门共同做决定,在调查投资者情况时要对整个投资机构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兼顾多人。
第三,撰写一定要文笔生动。风格要开门见山,夺人眼目。可以立即抓住重点。切忌行文含蓄晦涩,让人难以琢磨。记住,投资者是没有时间去琢磨你的文章的。
第四,在写作全部完成之后,一定要自己先检查有无错别字、大白字等。切忌在文章中出现这些错误。自己检查完之后,再请别人检查。直到确切无误为止。用英文撰写商业计划书,完成之后,可以用专业的软件检查一遍拼写和语法。现在市场上通用的文字软件都有检查拼写和语法的功能。记住,如果在文章中出现文字错误,你又怎么能证明你是一个作风严谨的企业家呢。千万不可由于细小的误差,失去重要的机会。
中小企业如何创造条件,吸引投资商呢?
一般来说,企业首先要熟悉融资过程。在进入融资程序之前,首先要了解投资商对一个投资项目的详细评审过程。要学会从他们的角度来客观地分析本企业。很多创业家出身于技术人员,很看重自己的技术,对自己一手创立的企业有很深的感情。
然而投资者看重的不是技术,而是由技术、市场、管理团队等资源配置起来而产生的赢利模式。他们要的是回报,不是技术或企业;其次,企业需通过对技术资料的收集,详细的市场调查和管理团队的组合,认真分析从产品到市场、从人员到管理、从现金流到财务状况、从无形资产到有形资产等方面的优势、劣势。把优势的部分充分地体现出来,对劣势的部分看怎样创造条件加以弥补。
要注意增加公司的无形资产,实事求是地把企业的价值挖掘出来。然后,向投资商提供商业计划书。
西方国家有关统计表明:在经过常规程序的评估后,100 个商业创意中只有 3% 左右被认为有商业投资价值,条件合适时可能付诸商业投资行为;而这 3% 的商业投资项目、企业在创办后头三年内有 80% 多会失败、倒闭、破产或因经营不善而转手。历史的统计数据告诉我们任何商业创意在付诸实践之前都应经过严格的评审程序,制作商业计划书就是完成这一评审过程。
美国一位著名投资家曾说过,企业邀人投资或加盟,就象向离过婚的女人求婚,而不象和女孩子初恋。双方各有打算,仅靠空口许诺是无济于事的。
对于正在寻求资金的企业来说,商业计划书(Business Plan)是创业融资的“敲门砖”。作为企业进行融资的必备文件,其作用就如同预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是一份对项目进行陈述和剖析,便于投资商对投资对象进行全面了解和初步考察的文本文件。近年来,融资的程序日益规范,作为投资公司进行项目审批的正式文件之一,制作商业计划书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必修课程”。
作为一份标准性的文件,商业计划书有着大同小异的架构。但是,有的商业计划书却能迅速抓住投资人目光,而有的计划书却只能以进入“回收站”作为使命的终结。客观的说,项目自身素质是最关键最核心的原因,但是,一个完美的、专业的表现形式也同样重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逻辑在竞争激烈的现代商业运转中并不适用。一份成功的商业计划书涵盖了投资人对于融资项目所需了解的绝大信息,并且对于其中投资人通常关注的要点进行重点陈述分析。这样的商业计划书可以大大减少投资者在进入尽职调查之前的工作量,便于双方迅速进入后期实质运作。不同的融资项目,由于项目性质不同、项目所处阶段不同等各种因素,投资人关注点会有所侧重。一般而言,项目的市场、产品、管理团队、风险、项目价值等方面是投资人评审项目的要点。商业计划书的基础性内容是项目的市场调查(因为几乎所有商业项目都涉及消费行为分析和消费行为预期),成本低的或有同类企业作为参照的项目,可以自己按程序去做市场调查;涉及市场范围大,或投资额大,或项目没有已经在运行的同类企业可比较参照的,需委托专业市场调查机构完成。
企业编制商业计划书的理念是:首先是为客户创造价值,没有客户也就没有利润;其次是为投资商提供回报;第三是作为指导企业运行的发展策略。站在投资商的立场上,一份好的商业计划书应该包括详细的市场规模和市场份额分析;清晰明了的商业模式介绍,集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人才的团队构建;良好的现金流预测和实事求是的财务计划。
随着接触深入,如果投资商对该项目产生了兴趣,会与企业签署一份投资意向书,并对企业进行价值评估与尽职调查。通常企业与投资商对项目进行价值评估时着眼点是不一样的。一方面,企业总是希望能尽可能提高项目的评估价值;而另一方面,只有当期望收益能够补偿预期的风险时,投资商才会接受这一定价。所以,企业要实事求是看待自己。可以这样说,商业计划书首先是把计划中要创立的企业推销给风险企业家自己。其次,商业计划书还能帮助把计划中的风险 企业推销给风险投资家,公司商业计划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筹集资金。因此,商业计划书必须要说明:
(1)目的----为什么要冒风险,花精力、时间、资源、资金去建设与经营项目 ?
(2)资金----为什么要这么多的钱 ? 为什么投资商值得为此注入资金 ? 需要体现出对项目产品(或服务)的关注,敢于竞争的精神,对市场的了解,行动的方针及管理队伍的实力。
对已建企业来说,商业计划书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定下比较具体的方向和重点,从而使员工了解企业的经营目标,并激励他们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企业的出资者以及供应商、销售商等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营目标,说服出资者(原有的或新来的)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资金。正是基于上述理由,商业计划书将是企业所写的商业文件中最主要的一个。
一、商业计划书及构成要素
商业计划书的作用
无论是要把新的技术转变成新的产品,把新的设想发展成新的事业,还是把现有的企业进行改造有一番新的发展,都离不开资金。在商品经济的社会,资金是一切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当前银行对向企业贷款日益持谨慎态度,很多企业普遍感到申请资金已经成为日益困难的事情。特别是新企业和准备创立的企业更是感到一金难求。如何为企业找到所需要的资金是企业生存的关键所在。我们引用金融投资领域中常讲的一句话作为本书的开始:“寻找资金没有窍门,惟有好的想法、好的技术、好的管理、好的市场。”
商业计划是创业者吸引投资家的创业资本的一份报告性文件,事实上,创业计划对于任何形式出资的创业者都是需要的,因为,创业并不是只凭热情的冲动,而是理性的行为。因此,在创业前,做一个较为完善的计划是有非常有意义的,第一,在做创业计划时,会比较客观地帮助创业者分析创业的主要影响因素,能够使创业者保持清醒的头脑;第二,一项比较完善的创业计划,可以成为创业者的创业指南或行动大纲;除此之外,当然,也可以作为用于向风险投资家游说以取得创业投资(商业的可行性报告及其他渠道融资的报告性文件),从这个意义上讲,一篇优秀的创业计划也会成为创业者吸引资金的“敲门砖”和“通行证”。
商业计划书的要素
那些不能给风险投资者以充分的信息也不能使投资者激动起来的商业计划书,其最终结果只能是被扔进垃圾箱里。为了确保商业计划书能起作用,企业家应把握以下要素。
1.关注产品
在商业计划书中,应提供所有与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有关的细节,包括企业所实施的所有调查。需回答的主要问题包括:
1.产品正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
2.它的独特性怎样?
3.企业分销产品的方法是什么?
4.谁会使用企业的产品,为什么?产品的生产成本是多少,售价是多少?
5.企业发展新的现代化产品的计划是什么?
应该把风险投资商拉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中来,这样风险投资商就会和风险企业家一样对产品有兴趣。在商业计划书中,企业家应尽量用简单的词语来描述每件事。商品及其属性的定义,对企业家来说是非常明确的,但其他人却不一定清楚它们的含义。制订商业计划书的目的不仅是要出资者相信企业的产品会在市场上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同时也要使他们相信企业有证明它的论据。商业计划书对产品的阐述,要让出资者感到:投资这个项目是值得的。
2.敢于竞争
在商业计划书中,风险企业家应细致分析竞争对手的情况。需回答的主要问题:
1.竞争对手都是谁?
2.他们的产品是如何实现其价值的?竞争对手的产品与本企业的产品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3.竞争对手所采用的营销策略是什么? 要明确每个竞争者的销售额,毛利润、收入以及市场份额.然后再讨论本企业相对于每个竞争者所具有的竞争优势,要向投资者展示顾客偏爱本企业的原因是:本企业的产品差别化程度高,性能价格比优越,质量好,送货迅速,定位适中,价格合适等等,商业计划书要使它的读者相信,本企业不仅是行业中的有力竞争者,而且将来还会是确定行业标准的领先者。
当然,在商业计划书中,企业家还应阐明竞争者给本企业带来的风险以及本企业所采取的对策。
3.了解市场
商业计划书要给投资者提供企业对目标市场的深入分析和理解。要细致分析经济、地理、职业以及心理等因素对消费者选择购买本企业产品这一行为的影响,以及各个因素所起的作用。商业计划书中还应包括一个主要的营销计划,计划中应列出本企业打算开展广告、促销以及公共关系活动的地区,明确每一项活动的预算和收益。商业计划书中还应简述一下企业的销售战略,比如:企业是使用外面的销售代表还是使用内部职员?企业是使用转卖商、分销商还是特许商?企业将提供何种类型的销售培训?
此外,商业计划书还应特别关注一下销售中的细节问题。
4.表明行动方针
企业的行动计划应该是无懈可击的。商业计划书中应该明确下列问题:
? 企业如何把产品推向市场?
? 如何设计生产线,如何组装产品?
? 企业生产需要哪些原料?
? 企业拥有那些生产资源,还需要什么生产资源?生产和设备的成本是多少?
? 企业是买设备还是租设备?
解释与产品组装,储存以及发送有关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情况。
5.展示管理队伍
把一个思想转化为一个成功的风险企业,其关键的因素就是要有一支强有力的管理队伍。这支队伍的成员必须有较高的专业技术知识、管理才能和多年工作经验,要给投资者这样一种感觉:“看,这支队伍里都有谁!如果这个公司是一支足球队的话,他们就会一直杀入世界杯决赛!”
管理者的职能就是计划,组织,控制和指导公司实现目标的行动。在商业计划书中,应首先描述一下整个管理队伍及其职责,然而再分别介绍每位管理人员的特殊才能、特点和造诣,细致描述每个管理者将对公司所做的贡献。商业计划书中还应明确管理目标以及组织机构图。
6.出色的计划摘要
商业计划书中的计划摘要十分重要。
它必须能让风险投资者有兴趣并渴望得到更多的信息,它将给读者留下长久的印象。
计划摘要将是风险企业家所写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但却是出资者首先要看的内容,如果公司是一本书,它就象是这本书的封面,做得好就可以把投资者吸引住。你要像对待广告一样来写摘要,绝不要草草了事.文章明了,但要感人。
商业计划书的组成
不同产业的商业计划书形式有所不同。但是,从总的结构方面,所有的商业计划书都应该包括摘要、主题、附录三个部分。
摘要是对整个商业计划书最高度的概括。
摘要部分的作用是以最精炼的语言、最有吸引力和冲击力的方式突出重点,一下子抓住投资者的心。摘要部分是引路人,把投资者引入文章的主题。
主体部分是整个商业计划书的核心。
在主体部分,作者向投资者一一展示他们所要知道的所有内容。主体的功能是最终说服投资者,使他们充分相信你的项目是一个值得投资的好项目,以及你和你的领导班子有能力让他们的投资产生最佳的投资回报。附录部分是对主体的补充。它的功能是提供更多、更详细的补充信息,完成主体部分中言有未尽的内容。
1.摘要
摘要是整个商业计划书的“凤头”,是对整个计划书的最高度的概括。从某种程度上说,投资者是否中意你的项目,主要取决于摘要部分。可以说没有好的摘要,就没有投资。
2.主体
主题是整个商业计划书的“猪肚”。主体部分要内容详实,在有限的篇幅之内充分展示你要说的全部内容,让投资者知道他想知道的全部东西。主体部分按照顺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公司介绍。主要介绍企业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及发展策略、财务情况、产品或服务的基本情况等。
2)产业分析。主要介绍你的企业所归属的产业领域的基本情况,以及你的企业在整个产业或行业中的地位。
3)市场分析。主要介绍你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情况。包括你的目标市场、你在市场竞争中的位置、你的竞争对手的情况、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
4)营销。主要介绍你的市场营销策略、企业的销售队伍的基本情况、销售结构等内容。
5)企业的经营。主要介绍经营场所的基本情况、企业主要设施和设备、生产工艺基本情况、生产力和生产率的基本情况,以及质量控制、库存管理、售后服务、研究和发展等内容。
6)企业的管理。主要介绍管理理念、管理结构、管理方式、主要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顾问队伍等基本情况。
7)财务管理。主要介绍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情况。对现在正在运行的企业需要过去三年的财务报表、现金流量表、损益平衡表等。还要介绍申请资金的用途。
8)企业的发展计划。主要介绍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策略、发展计划、实施步骤,以及风险因素的分析等。
9)撤出计划。主要告诉投资者如何收回投资,什么时间收回投资,大约有多少回报率等情况。
融资报告(篇5)
一、投融资概况
(一)投融资体制状况
包括投资与建设主体,平台管理方式,投资平台职责分工等。
(二)资金来源渠道状况
包括财政资金的注入方式、规模和可以提高平台贷款承载能力、增加资本金和现金流的项目、资产、资金等具体情况。
二、投融资平台建设与运作状况
(一)平台建设情况
(二)平台运作情况
1、融资模式
①银行贷款
包括引导银行贷款的政策、措施
②企业融资
组建的投资公司详细情况,包括:
公司概述(成立的背景、定位、职能、发展方向等)
公司治理结构:组织形式、人员结构等
融资渠道(融资方式、规模等)
③项目融资
包括BOT(建设—经营—转让)、BOO(建设—经营—拥有)、BT(建设—转让)、BOOT(建设—经营—拥有—转让)、BLT(建设—租赁—转让)、BTO(建设—转让—经营)、TOT(移交—经营—移交)、PPP(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等模式。
④融资模式创新
包括利用保险、信托、资产证券化、产权交易、融资租赁、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引进战略投资等方式。
2、融资能力状况
从融资任务完成情况客观评估融资能力;结合十二五发展规划,综合对比资金需求、融资任务,分析评估未来融资能力与融资任务的匹配情况。
三、债务情况
(一)债务现状
主要包括债务主体、主要还款来源与规模、还贷方式、债务按期偿还情况。
(二)债务成因分析
从政府财力、投资需求以及债务管理等方面综合分析形成原因。
(三)债务风险评估
针对目前的债务规模和债务偿还方式、偿债来源及规模情况,分析当前还款能力和债务风险水平。
四、平台管理政策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略)
五、做法与面临困难
(一)投融资平台建设和债务管理过程中的经验做法
包括财政土地等资本金注入、政策扶持、金融机构合作等;
(二)在当前宏观形势和政策环境下,政府、部门及融资平台在融资、债务处置等方面面临的困难。
六、对投融资平台建设的对策建议
1、资本金注入方面
2、政策需求方面
3、融资渠道方面
4、银行信贷方面
5、制度建设方面
6、债务监管方面
7、规范运行方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