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2024悯农的课件

2024-02-03 11:15:41

【#实用文# #2024悯农的课件#】根据您的需求栏目小编为您搜集到了“悯农的课件”的详细介绍,希望您能从本文中得到灵感。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每天老师都需要写自己的教案课件。设计教案需要注重信任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

悯农的课件(篇1)

课文简析

这是“朦胧诗”的一首重要诗作。它运用象征手法,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表现诗人对光明的渴求。它以情境的变换来丰富“星星”的意象和深化追求光明的主题,这正如音乐中主题与变奏的关系,因而是一首名副其实的“星星变奏曲”。全诗意象丰富,构成理想与现实的相互反衬,意境幽深而又冷峻。情感强烈而又含蓄。这首诗的深刻主题和“朦胧”风格,是与它的创作背景和反映的社会时代状况分不开的。

创意说明

这首诗的学习应该着重引导学生在两个诗节的比较中感受朦胧诗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和隐喻性的特点,通过语言、句式,内容的比较领会诗人的理想。

教学预设

一、整体感知

1、读了这首诗,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你觉得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

2、出示创作背景资料:

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他的反光》等,是新时期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他在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他的《星星变奏曲》是新时期的“火把”,却更感受着时代的脉搏,它是真正的对于光明的呼唤。

二、引领发现

1、作者的这种感情,在第一节诗中是通过哪些意象来体现的?这些意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2、品味词句:

⑴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⑵“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⑶“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3、有感情朗读:

读出一系列美好的意象,一个富有诗意的世界,一个如夏夜般柔软的世界,一个像春天般温馨迷人的世界。

三、比较探究

1、自主阅读第二节诗,探究一下,第二节与第一节有什么变化?

句式由肯定变为否定。

内容由对光明的向往转向对现实的否定。

情境有温馨美好转向寒冷严酷。

2、这些“变奏“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如:寂寞地燃烧颤抖地星星瘦小的星……

四、提升领悟

思考:诗中的星星象征着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内心怎样的渴望?

悯农的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第一课时

一、挖掘积累

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图片导入

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

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

(板书课题)

先来学习

二、自学

按照以前的学习步骤自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读: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

2、想: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读懂了?哪里还不懂?

3、说:在学习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交流

1、学生先在组内说说自己读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介绍诗人杨万里的资料。

2、班级交流,弄懂全诗的大致意思。

四、朗读

1、自由读:

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色有什么新的发现?

2、指导读:孩子在捉蝴蝶时是什么心情?

(高兴、喜悦)

找不到时又是什么心情?

(失望)

3、竞赛读:

小组内比赛,推荐一名同学参加班级比赛。

4、评价读:

谁读得好?好在哪里?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五、背诵

同桌互背、指名背、挑战背、齐背。

六、拓展

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

七、写字

学习其它几个生字。

悯农的课件(篇3)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1、小朋友都跟爸爸妈妈去过菜市场,请大家互相说说,菜市场里有些什么蔬菜呀?

2、这些蔬菜长在哪里呢?(出示课题:菜园里)

二、走进菜园,学习字词

1、观看录像:

想去菜园看看吗?(播放当地的菜园录像)菜园里的蔬菜可多了,仔细观察,把你认识的蔬菜名称说出来吧!

2、自主识字:

这些蔬菜都有一张名片,上面写着它们的名字,(出示课文中带有拼音的词语)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一认名片上的字。(引导学生交流识字途径,如,“这个字你还在哪里见到过?”积极倡导生活中识字。)

3、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卜、又、心、风”。

4、合作朗读:

这些生字,放到儿歌中会读吗?(鼓励学生在与伙伴的合作中读通儿歌、通过多种形式读熟儿歌。)

三、创设情境,巩固字词

为学校营养午餐排菜单

1、我们认识的这些蔬菜还能做成小朋友爱吃的好多菜呢!瞧!(出示菜单:西红柿炒鸡蛋、萝卜烧排骨……没学过的生字注上拼音)请小朋友先读读这些菜名,然后选择几道你爱吃的菜,在菜名前写上序号,填在下周营养午餐的菜单上(学生人手一份菜单和空白的午餐表)。

2、反馈:把学生排出的午餐菜单交给学校食堂,建议食堂采纳。

四、拓展识字

把学生自己认识的蔬菜、瓜果的名称,制成图文结合的卡片,在课上交流。课后展示出来,体现识字资源的共享。

五、资料袋

蔬菜儿歌库

小辣椒,真漂亮,番茄人人爱,

穿红戴绿俏模样,个个红又圆,

有的细长脑袋尖,看起来像灯笼,

有的胖胖肚子圆。吃起来酸又甜。

南瓜兄弟长得胖,胡萝卜,地下长,

摸一摸,硬邦邦,身子细长好营养,

等它换了黄衣裳,维生素有A、B、C,

大家抱它进厨房。多吃身体长得壮。

韭菜长得似麦苗,架上的黄瓜开黄花,

身子细细很苗条,长长的藤儿到处爬,

风儿姑娘来问好,黄花谢了结个瓜,

他们乐得把头摇。又脆又嫩味道佳。

悯农的课件(篇4)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忐忑、繁衍、一抔黄土、怒不可遏”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体悟细节,学会运用细节描写进行表达。

3、感知作者对爱情的独特诠释,初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学习步骤

一、赏爱情名曲抒爱情见解

课前听扬琴名曲《梁祝》。

1、爱情是什么?谈谈自己的见解。

2、名言爱情观:

生命因为付出了的爱情而更为富足。

──泰戈尔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

爱情不是花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爱情是建立在共同语言的基础上的。

──莎士比亚

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

──周恩来

二、听爱情故事

1、以“自身经历”演绎《致女儿的信》。要求学生同步看屏幕显示的词语,结合教师的表情与动作猜想词语含义。

忐忑(tǎntè)繁衍(yǎn)化为乌有一抔黄土(póu)怒不可遏(è)无与伦比

2、故事结构小结:(注──有故意错误处)

第一次一年生活幸福美和力量──爱情

第二次十年生活幸福美和力量──忠诚

第三次三年神情忧郁美和力量──心灵的追念

三、读爱情经典

1、自读课文。

2、词语积累。

3、由小结错误进一步理解文章主旨。

4、语言探究:“美和力量”──

⑴一会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

⑵一片成熟的谷物……摇篮里躺着熟睡的婴儿……

原来有窝棚的地方已盖起一幢圆木造的房子,荒地变成了果园……

金黄色的麦穗中站着许多青年男女……

(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从那时期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5、体悟细节。

找出书中写“幸福”的细节──看“幸福”图片──写“幸福”细节。

四、写爱情体悟

1、理性认识:

“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爱情,它高于上帝。这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人们世代交替,我们每个人都不免变成一抔黄土,但爱情却成为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2、苏的女儿会怎样做?以苏女儿的身份给苏写一封回信。

3、在《Myheartwillgoon》音乐中完成本课。

4、课外阅读《初恋三题》《人约清明》。

悯农的课件(篇5)

一、课前自学

1、读一读,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浸(jìn)

一撮(cuō)灰

一瞬(shùn)间

旸(yáng):日出。

姮(héng)娥:即嫦娥。

皓(hào)月:明亮的月亮。

寂寞(jìmò):孤单冷清

2、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二、课堂活动(1课时)

1、积累知识:

⑴无数人咏叹过太阳和月亮,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诗篇,就你喜欢的写几句。

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作者巴金,原名李晓棠,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急流三部曲》,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情三部曲》,即《雾》《雨》《电》。(2005年10月17日在编辑这篇课文时,惊闻本文作者巴金逝世。)

2、研习课文:

⑴整体感知:

①听课文录音,然后自由朗读,了解课文大意。

②在《日》中,作者写了_______和_______;在《月》中写了_______。

③让学生讲一讲“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的故事。

④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理解“光明”“寒冷”的特殊涵义。

光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句段品读:反复朗读课文,挑选3个问题作答。

①在《日》中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

②在《日》中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忽然笔锋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③在《日》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

④在《月》中月亮带给作者的突出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

悯农的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通过交流,进行习作。

课前准备

师:录有声音的磁带。

生:对动植物或是一种自然现象进行观察,要求用心用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和《索溪峪的野》四篇课文,课文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我们生活在这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意的世界中,我们也时时在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倾听大自然的各种音响,在观察和倾听的过程中浮想联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

二、明确要求,发挥想象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一”各板块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确定每一项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

⑴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

引导学生细致地去就观察到的内容和自己的感受进行交流,要激励学生充分调动平时的生活积累,发挥自己的想象,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将自己在自然王国中的游历和同学共同分享。

如:观察一棵树,可以引导学生细致地去感受这棵树的特点,感受树的周围以及生活在树上的小鸟、知了等小生命的气息。

⑵走进音响的世界:

教师播放课前录好的各种声音。

你听到了哪些声音,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进行个人、小组交流。

如:听到滴水声,想象成泉水丁冬丁冬向前奔跑,小朋友们在泉水边欢快嬉戏的场面等等。

⑶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

回忆暑假生活,思考自己在假期生活中有哪些收获?小组交流,可以说说自己做了什么,什么事比较有意义,有什么感想或收获?

请学生个别汇报。

三、全班交流,分享奇趣

1、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

2、相互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悯农的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会写“球、玩”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知识,并在实践中理解“引力”一词。

教学重点

通过桃子落地的事,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让他们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难点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地心引力”一词。

教具、课件磁铁、金属片、地球仪、立体模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地心引力”的科学常识。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老师将自己的手贴在黑板上,用粉笔勾勒出手的轮廓。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小手也画在黑板上?”

师指着黑板上的小手问:“这些小手都能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回答)

2、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双特殊的手──(师板书:地球爷爷的手)

“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呢?它能做什么呢?我们读了课文就会知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认真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

2、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交流收获。(教师鼓励学生说认识的字、词、句,也可以谈自己的新发现。)

4、教师检查字词情况:利用小组比赛形式。

三、读中生思、读中感悟

1、同学们刚才谈了自己的收获。老师相信,只要再认真读,你就会有不同的发现。老师看看谁又有了新收获?(鼓励学生再次朗读)

2、讨论交流,领会文本。

⑴地球爷爷的手看得见吗?

⑵地球爷爷的手指的是什么?

⑶借助实验,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地心引力”。

3、实践活动:

⑴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领取磁铁、金属片。

⑵小组实验:请你拿着金属片慢慢靠近磁铁,你会发现什么?(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引力”)

4、在课文里,找出“地心引力”的例子。

地球爷爷就是靠“地心引力”来给小兔和小猴摘桃子的。我们地球爷爷的心脏就像这些磁铁一样具有引力,而且它的引力要比磁铁的不知大多少,能吸引住地球上的一切,它的这种引力就叫“地心引力”。现在你们能明白为什么纸飞机不管多轻,最后总是会掉下来了吗?(板书:地心引力)

5、演示“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的动画。

四、拓展与巩固

1、你们还能举出哪些例子说明地球爷爷有“手”──也就是“地心引力”?(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各抒己见,师生共同评议。)

2、展示:我们的地球爷爷,它用那双有着很大很大力气的“手”──“地心引力”,牢牢地抓住了地球上的一切。看──(在地球仪上粘贴高楼、人等立体模型。)大家想想:如果地球爷爷没有“手”了,我们的世界会是什么样?(自由想像说。)

五、作业设计

1、努力把课文读得更好。朗读全文给家人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知识。

2、找找有关地球知识的书刊读一读,并带到学校来和同学交换着读,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写字,分角色朗读课文,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设计

一、交流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通过咱们帮助小兔、小猴的忙,咱们从中知道了地球爷爷是有手的,它的手就是“地心引力”

1、汇报、交流。

2、小组擂台赛:谁还知道有关地球爷爷的知识。(鼓励学生说说自己了解或感觉到的地心引力。)

二、趣味朗读,深入领会

1、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角色,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出角色的语气。

如:小猴子──欢快、有礼貌、奇怪;

小兔──有礼貌、惊奇;

猴爸爸──慈祥、和蔼;

地球爷爷──稳重、有力。

2、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

3、全班分角色朗读。

三、写字指导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字,数数它们的笔画及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教师范写,学生评价。

3、学生描红,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四、拓展实践

试验:

跳一跳,看自己能跳多高。课件播放宇航员在月球上“跳”的画面,讨论:在月球上为什么宇航员能跳这么高呢?

悯农的课件(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重点难点

1、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背诵古诗。

2、难点:

体会古诗蕴含的情感;“篱、疏”的识记,“追、烧”的书写。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想象体会、编故事。

教学准备

投影仪、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引入

学习《找春天》后,我们发现了春天刚来到时的一些景物,小草从地下钻出来了,稀稀疏疏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同学们对春天能不能有新的发现。

二、自由朗读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圈出不懂的词语,试着自读自悟。

三、小组朗读

1、个别读,正音。

2、个别读,比比谁读得好。

3、小组齐读。

4、组内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

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四、小组赛读

五、畅谈发现

1、你对小草在一年中的生长情况有什么新的发现?

2、你有什么要对小草说的吗?

3、小结:

小草虽然毫不起眼,但是它有着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呀!

六、比赛背诵

七、指导书写

1、观察字型及结构特点。

2、自主试写“未、店、枯、荣、菜”,评价再写。

3、教师指导书写“追、烧”。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词语:

枯木逢春枯树光荣

2、听写:

未来追赶枯树烧火光荣洗菜青菜店门

3、背诵古诗《草》。

4、我们接着来学习另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介绍杨万里。

二、自由朗读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圈出不懂的词语,试着自读自悟。

三、小组朗读

1、个别读:

正音。

2、个别读:

比比谁读得好。

3、小组齐读。

4、组内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

疏疏、未、走等词语的理解。

四、小组赛读

1、认读生字:

住宿徐徐篱笆稀疏未来

2、赛读古诗:

师读──生读──小组读

五、畅谈发现

1、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象有什么新的发现?

2、你对春天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3、小结:

春光无限好,春天具有无穷的乐趣!

六、比赛背诵

七、指导书写

1、观察字型及结构特点。

2、教师指导书写:

徐宿

3、学生抄写生字。

八、迁移使用

拓展想象读了《宿新市徐公店》,看了插图,我能编个故事。

教师作业布置:

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

课后反思

古诗教学重在入情入境赏读,不在解释词句的意思。

第一首古诗首先以问题带学生入境,通过看课件让学生初步感受小草生命力的顽强,再在学生的自读自悟、组内讨论、全班交流中入情。朗读从读通──读懂──读美──背诵体现层次的递进性,特别是背诵这一环节,用口语交际情景表演的方式来进行,学生兴趣浓,课堂气氛活跃,效果显然是一举多得。

绘画是低段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第二则古诗意境优美,画面生动,让学生给诗配画,把古诗教学形象化生动化了。在赏读环节上设计了让学生给课件配乐朗诵,让学生对诗歌的节奏、韵律、快慢、语调、情趣等有了充分的练习,学生喜欢。

悯农的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讲述两则寓言。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说说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3、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4、“寓言两则”的“则”是什么意思?

5、今天我们学习

1、出示课题,理解题意:

⑴读题,谁知道“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亡”的意思是失去。“牢”畜的圈。)

⑵谁能连起来把题目解释一下?(羊丢失以后修补羊圈。)

2、学生自读课文,学习文中生字新词:

⑴自由读课文,组内生字新词过关。

⑵重点纠音:“羊圈”的“圈”;“窟窿”的“窿”。

重点析形:叼、悔、修。

重点释义:叼走、街坊、劝告、后悔、从此。

3、学习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⑴默读课文,思考: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2、自读自悟:

⑴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⑵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⑶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3、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⑴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⑵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⑶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⑷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⑸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⑹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4、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

⑴出示图:面对哪个人走远的背影,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⑵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⑶回到课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

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5、写字练习:

⑴抄写生字;

⑵难点提示:“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

⑶抄写词语:

寓言窟窿劝告软硬狼群法则后悔盘缠叼走街坊

四、拓展活动

把搜集到的寓言故事,在小组里讲给同组的伙伴听,选一个参加班级寓言故事大赛。

悯农的课件(篇10)

教学思路

本文的艺术魅力在于,面对一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作者不回避,更没说教,而是用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故事,阐释爱情的真谛。因此这一点就首先应该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领会,并复述故事情节,以领会到作者独特的构思。“爱情”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个敏感的话题,教师要借机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的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时数

两课时。

过程参考

一、捕捉学习、生活中的小细节,抓住学生的敏感点导入

1、如在介绍《傅雷家书》时,当老师说到“《傅雷家书》里,傅雷还对如何正确对待恋爱婚姻等问题,像良师益友一样对儿子提出意见和建议”时,班里有学生在窃笑。教师可抓住这微妙的细节,让这些学生说说为什么窃笑。或在课前,老师故意抄一首爱情诗挂在教室前,观察学生的表现,一上课,让学生说说看到老师挂出这么一首诗歌时的心理活动与同学们的议论。

2、假设情景,训练想象与口语表达能力:

假如你抄了这首诗,被你父母发现了,他们会怎样对待你?

假如你问你父母“爱情是什么”,你猜想你父母会对你怎样的态度。

3、从学生的想象与猜测中,导入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

二、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对女儿的“爱情是什么”的问题,父亲回避了吗?他是怎么对待的?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在师生对话中,解决以上问题,并包含复述故事情节和探讨“没有回避,也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自己的少年时代和祖母所讲的故事”这种构思的好处。

三、小组合作探究

1、故事中的情节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这说明了什么?

2、五十多年里是什么维系了他们的爱情?

3、“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这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把他们放在一起来解释“爱情”?

四、朗读课文,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提出值得大家揣摩的语句;全班探讨

其间,老师以自然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爱情的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的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五、课外拓展(课外作业)

1、搜集歌咏爱情的优秀古诗词,或搜集感人至深的高尚的爱情故事,或搜集有关的名人名言。

2、回到家,真的去问问你的父母,爱情是什么?

(特别要注意观察父母的反应,仔细听听父母的诉说。)

六、口语交际训练

1、资源共享:

⑴朗诵自己搜集到的歌咏爱情的优秀古诗词,并说说对它的理解,或搜集的意义。

⑵说说自己所搜集到的感人至深的高尚的爱情故事,并说说对它的理解,或搜集的意义。

⑶读读自己所搜集的有关的名人名言,并说说对它的理解或喜欢的原因。

2、说说身边事:

⑴说说询问父母“什么是爱情”时的情景。要具体生动。

⑵说说自己的父母对“什么是爱情”的看法,以及自己的意见。

⑶就一个早恋案例,谈谈对早恋问题的认识。

悯农的课件(篇11)

《纪昌学射》一文是人教版四下的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篇幅短小,语言直白,粗粗一读,觉得学生没什么好学,单单就故事情节而言,学生读一两遍肯定了解了内容。这样的一篇文章,到底应该让学生学习什么,我处在困惑当中。经过几番解读,我把教学重点定在了纪昌“练眼力”部分。不管是写作篇幅还是对寓言寓意的昭示,这一部分都毫无疑问的应该成为学生研读的“主阵地”。

教学的大方向定了,于是对这两个自然段的教学如何操作,就成了关键性的一步。

我对文本做了进一步的解读,发现这两个自然段的写作结构上有相同之处,结合这次调研活动加强有效朗读的要求,我以“导放式”理念大胆地设计了第一套教学方案:

精读“练眼力”,导放式探究文本

1、纪昌学射,他学了什么?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分?

(板书:练眼力开弓放箭)

2、引导探究第一部分“练眼力”:

⑴模拟问话提升阅读质量:

关于练眼力,飞卫怎么跟纪昌说的?

(指名学生读飞卫的话。1~2名)

我想替纪昌来问问师傅:为什么不能眨眼睛?真的一眨都不能眨吗?

师傅的意思我明白,可能纪昌还不明白,你说课文中这番话时,把你的意思强调出来。(指名1~3名读,齐读)

(随机板书:牢牢地盯住____不能眨一眨____!)

⑵演示,朗读,对话三维体验练习之艰辛:

①纪昌听了师傅的话后怎么练的,我们去他家看一看。谁来读读纪昌练习的话?(指名一生读后齐读。)

②请生上来演示:

(请高矮二生上台,面朝学生,高生站后面,做织布机的梭子穿梭动作,另一生生练眼力)

看见过梭子吗?梭子是织布用的工具,形状像小船(板画),中间空心。

(对前生)纪昌,你知道练习要求吗?

大家都是师傅,根据你的要求,给他提提意见。

③(朗读训练)纪昌记住了师傅的要求。眼睛──

纪昌一遍又一遍地想起师傅的要求。

④(采访纪昌,展开对话):

纪昌,练眼力累吗?

作为纪昌的妻子,看在眼里,心里一定有很多话想对纪昌说。

预计:

(劝阻型):

夫君,学射箭练眼力那么辛苦,你就休息一下吧!

夫君,你就别练箭了,你种田我织布,日子也能过呀!

(鼓励型):

夫君,你再累也要坚持,家里的一切你都不用操心,有我呢!

夫君,我相信你一定会成为一名射箭能手,只要你能坚持下去不怕苦不怕累。

纪昌会怎么回答?(前生不行,就请代言人)

不行,不努力练习,我怎么能成为一名射箭能手呢?

夫人,大丈夫应该胸怀大志,干一番大事业,我一定要成为一名射箭能手!

谢谢夫人,有你的关心,我就放心了。我一定会加倍努力,不让你失望!

谢谢夫人,我一定会坚持下去,成为一名出色的射箭能手!

⑤换说积累句式:

古代女子几乎天天织布,纪昌几乎天天这样练。两年以后,一起读──

纪昌的本领怎么样?

本领强,本领高,本领好就是本领练得──就是──

(板书:就是……也不会……)

是啊。咱们班中也是人才辈出,有小书法家,小画家,小作家等等。谁也能够用这样的话来形容这些同学?

⑥齐读全段,重温语感:

看来,这些同学也象纪昌一样下了不少的功夫。咱们带着刚才的朗读经验、学习体会一起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3、放手自学第二部分“练眼力”:

⑴引导发现结构相似点:

同学们,第二部分写“练眼力”其实跟第一部分的写法是差不多的,你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板书:提要求____练眼力____出成果)

⑵自由练读:

请大家带着上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己练读或两人、三人练读。

⑶朗读反馈:

(每组三名,指名一组读,请生点评谁读得最好;再自由指名三生读,点评并解决重点词词义)

是啊,“极小”和“很大”这是一组对比,他读出了两者的差距。

你听出来没有,他特别强调了“聚精会神地盯着”,那是怎样地看啊?

就这样一天又一天,纪昌整整看了三年,那只比芝麻还小的虱子──

(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板书:竟然)

要知道古时候的车轮比现在的轿车轮子要大多了。

(对第三位学生)你觉得读这句话有一种怎样的感觉?

(惊喜的,惊奇的,出乎意料的)

你再读读;大家也读读。

在这份设计中,我主要利用两个自然段结构相似的特点,先导后放,在“导”部分,我努力做足文章──先读后演,读演结合,对话促读。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多读,试图使浅显简短的语言丰满、灵动。学习第一部分“练眼力”后,第二部分则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运用第一部分所学的方法自学文本。

带着这样的期待,我开始试教。课堂上,学生基本达成了我预设的目标。然而,这样的教学总让我有“串糖葫芦”的感觉──以教师的引导一步步地学习文本,有内容可生发的地方,就“膨胀”一下,无内容可学或弱处理的部分则一读而过。看似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其实没有真正激活学生的思维,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在听取了听课教师的建议后,我再次对文本做进一步的思考。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上一设计中,我始终没有一处启发学生质疑思考的地方,一直以教师的牵引一路走来。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是否能以一大问题统领,变演绎为探究,分分合合,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呢?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有了第二套改进后的教学方案:

精读“练眼力”,比较式探究文本

1、纪昌学射箭的过程,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分?那些自然段?

2、比较异同探究“练眼力”:

⑴引导激趣写纪昌“练眼力”的这两个自然段,其实有很多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今天也来练练大家的眼力,看谁找得快,找得多。

⑵“提要求”部分:

(指名一生读飞卫的话)

师傅的意思我明白,可能纪昌还不明白,你读课文时,能不能把意思强调出来?(指名1~2名读,齐读)

(随机板书:牢牢地盯住____不能眨一眨____!)

第二次提要求,谁能把飞卫的要求读得更清楚?

(指名1生读,齐读)

是啊,“极小”和“很大”这是一组对比,他读出了两者的差距。

(板书:极小很大)

都是飞卫对纪昌的要求,但是──要求不同。

⑶“练习过程”部分:

①比较比较纪昌练眼力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从那些字词感觉出来的?

(随机板书:注视聚精会神地盯)

你听出来没有,他特别强调了“注视”、“聚精会神地盯着”,那是怎样地看啊?

各指名1~2名学生读,男女同学比赛读。

②创造情境,展开对话:

你说,纪昌练眼力累吗?

作为纪昌的妻子,看在眼里,心里一定有很多话想对纪昌说。

提示:那是妻子对丈夫的劝阻,可能妻子很支持丈夫,她怎么说?

预设:

(劝阻型):

夫君,学射箭练眼力那么辛苦,你就休息一下吧!

夫君,你就别练箭了,你种田我织布,日子也能过呀!

(鼓励型)

夫君,你再累也要坚持,家里的一切你都不用操心,有我呢!

夫君,我相信你一定会成为一名射箭能手,只要你能坚持下去不怕苦不怕累。

纪昌会怎么回答?

不行,不努力练习,我怎么能成为一名射箭能手呢?

夫人,大丈夫应该胸怀大志,干一番大事业,我一定要成为一名射箭能手!

谢谢夫人,有你的关心,我就放心了。我一定会加倍努力,不让你失望!

谢谢夫人,我一定会坚持下去,成为一名出色的射箭能手!

⑷学习“结果”部分,理解破折号,换说积累句式:

古代女子几乎天天织布,纪昌几乎天天这样练。两年以后,一起读──

你是怎么理解“到家”的?是回到家的意思吗?

本领强,本领高,本领好都是指本领练得──(相当到家)具体说明一下,就是──

你觉得纪昌看虱子的本领到不到家?谁也能够这样来具体解释一下?

纪昌的本领相当到家了──

但是,第三自然段中是这样写的吗?一起读读课文中的话。那只小虱子──

虱子多少大?车轮呢?

纪昌整整聚精会神地盯了三年,一千多个日子,那只比芝麻还小的虱子──

(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板书:竟然)

你觉得读这句话有一种怎样的感觉?

(惊喜的,惊奇的,出乎意料的)

我们一起再读一遍。

练到这种程度,纪昌用竹篾做弓,蚕丝当弦,绣花针是箭,看准虱子射过去,发现针穿透了虱子的身体,绑虱子的头发丝儿却没有断。这就是流传的“纪昌贯虱”的故事。

(副板书:纪昌贯虱)

⑸复述“练眼力”部分:

请大家自己选择其中一个练眼力的小故事,读一遍,再看着板书试着说一遍。

(请2生分别说一个小故事)

这份设计重在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在比较异同中深入学习文本──不仅练习朗读,还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遣词造句的匠心独运,而且降低了对课文复述的难度。这样的教学设计力图守住了语文教学的根脉,更加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过程中,学生处在积极思考状态,自主、深入的解读文本,朗读非常到位。“遗憾永远随实践而存在。”由于设计不是非常成熟,尤其是部分引导语过于罗嗦,指向性不明,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另外揭题时对“文眼”一词的引入认识上也有失误,最后寓意的揭示也显得有些突兀与灌输。

本次教学中肯定还有更多的不足,期待同仁指点,让我有更大的进步!

悯农的课件(篇1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4个生字。会写“卜”、“又”、“心”、“风”四个字。认识3个偏旁“草字头”、“走字底”、“风字旁”和一个笔画“卧钩”。扩展学习本课以外的有关汉字,扩大知识面。

2、能力目标: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掌握生字字音,了解儿歌内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一些特点。

3、情意目标: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乐趣,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认识表示蔬菜名称的汉字,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识记生字、写好“心”、“风”是难点。

课前准备

1、课前准备:在教室四周摆放上蔬菜,有“茄子、辣椒、黄瓜、豆角、萝卜、南瓜、白菜、卷心菜、西红柿”等。在每种蔬菜旁插上表示蔬菜名称的字词卡片(要注拼音),然后在每种蔬菜分放上一个盒子,盒子里准备若干表示这种蔬菜名称的字词卡片。

2、多媒体课件一组。

3、让学生画一张自己喜欢的蔬菜画,并想办法写上蔬菜的名字。(可以是一种蔬菜,也可以是多种蔬菜。不会写的字可以请家长帮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地方(出示灯片),猜猜这是什么地方?(出示课题)谁来读一读?

观察图片,学生发言。小老师领读。

你是怎样认识“菜”和“园”的?

思考后学生自由发言。

二、认识蔬菜

1、观察菜园(灯片),有哪些蔬菜。

学生回答。

这里还有一辆大卡车,今天它把这些蔬菜也运了一些到我们教室里来了,小朋友想看看吗?看看、摸摸蔬菜,会读的就取走卡片。

学生活动,找卡片。

2、一共有几种蔬菜?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

3、出示蔬菜(实物)。

学生举起相应的卡片。

4、任意抽读。

小老师带读。

5、游戏:走迷宫。

全班、开火车。跟字宝宝走出迷宫(分组读字)。

三、识字及指导书写

1、出示“卜”、“又”、“心”、“风”四个字。(强调“卜”读bo)

2、在田字格中范写。引导思考: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写这个字时要注意什么?

在书本上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3、范写新笔画“卧钩”。

请学生上来书写。

4、认识3个偏旁“草字头”、“走字底”、“风字旁”。

同桌讨论,互读:开火车读。

学生认真观察讨论后回答。

学生记忆。

四、学习儿歌

1、认识蔬菜的颜色导入儿歌。

学生自由回答。

2、指导学生的朗读:

齐声读儿歌,指名读儿歌。

3、你觉得朗读儿歌哪里最困难?

小组解决。

4、儿歌朗诵比赛。

个人比赛、男女生比赛。比一比,评一评。

5、师总结。

全班表演读儿歌。

五、扩展延伸

1、你喜欢什么蔬菜,为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2、你还知道哪些蔬菜?

学生上台介绍相关材料。

3、在教室布置“蔬菜瓜果园”,贴上学生的作品。

和家人到菜园里或菜市场看看,还有哪些蔬菜,并把它们用彩笔画下来,写上名称并注音。

推荐阅读

上一篇:中医师承自我鉴定经典 下一篇:技术总结报告(收藏六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