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初中物理教案5篇

2024-01-14 10:53:18 初中物理教案

【#实用文# #初中物理教案5篇#】教案课件是教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要的学习资料,所以我们教师需要认真撰写属于自己的教学课件。只有写好教案,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完善。这篇精心准备的“初中物理教案”是好工具范文网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希望您能仔细品味!

初中物理教案 篇1

1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小组合作实验认识磁体有吸引铁(钴、镍)的性质和指向性。

2、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归纳总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通过动手操作使起子具有磁性认识磁化现象。

2教学准备:

条形磁体、蹄形磁体,订书针,铁粉,铜线,铝线,塑料,小磁针,细线,铁架台等。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观看影片

观看“郑和下西洋”片段说明过去的中国人靠自己的智慧开辟航道向世界传递文明,现在的中学生更应该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使我们国家较快的建成小康社会,尽早的实现中国梦。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司南是如何工作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磁现

活动2【活动】学习活动一

学习活动一:

学生小组合作用磁体靠近订书针,铜线,铝线,塑料以及身边的其他物品,观察现象然后交流展示下列问题:

(1) 观察什么现象?

(2)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活动3【活动】学习活动二

(问题:磁体上各部分吸引铁的能力一样吗?)

学生小组合作把一些铁粉撒放在一张白纸上,然后分别将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平放在铁粉上,然后用手轻轻将磁体拿起并轻轻抖动后观察现象,然后交流展示下列问题:

(1)观察到什么现象?

(2)实验现象可得出什么结论?

(3)什么叫磁极?

(4)磁极位于磁体的什么位置?

学生板书:磁体上各部分磁性强弱不同,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它位于磁体的两端,磁体有两个磁极。

活动4【练习】当堂训练

甲乙是两根外形完全相同的钢棒,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放置,发现甲棒能吸引乙棒的中间,由此可知( )

A、甲、乙一定都有磁性。

B、甲、乙一定都没有磁性。

C、乙一定都没有磁性,甲一定有磁性。

D、甲一定有磁性,乙可能有磁性,也可能没有磁性。

活动5【活动】学习活动三

(问题:磁体有两个磁极,如何表示这两个磁极?)

学生小组合作用细线将条形磁体拴好正中间悬挂起来,让它自由转动。支起小磁针,让它在水平面上自由转动,静止后观察现象,然后交流展示下列问题:

(1)观察到什么现象?

(2)什么叫南极?

(3)什么叫北极?

学生板书:磁体有两个磁极,一个叫南极(S极),一个叫北极(N极)。磁体自由转动后,静止时指南的一端叫南极(S极)指北的一端叫北极(N极)

活动6【活动】学以致用:

世界上最早的辨别方向的工具是什么?它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活动7【活动】学习活动四

(问题: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如果把两磁极相互靠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小组合作用细线将条形磁体拴好正中间悬挂起来,让它自由转动,用另外一根条形磁铁的N极先慢慢靠近悬挂起来的条形磁体的N极,然后再慢慢靠近悬挂起来的条形磁体的S极。观察现象,然后交流展示下列问题:

(1)观察到什么现象?

(2)实验现象可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板书: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活动8【练习】当堂训练

1、用条形磁铁的N极去靠近某物体的A端,发现

能把A端吸引过来,则物体的A端( )

A、一定的S极 B、可能是N极

C、可能是S极 D、一定是N极

2、某物体的一端靠近静止的一根小磁针,当靠近

小磁针的N极和S极时都能吸引,则这物体的这端( )

A、可能是无磁性的 B、可能是N极

C、可能是S极 D、一定有磁性

我们已经研究了磁体的磁现象,磁体分为天然磁体和人造磁体,我们刚才使用的是人造磁体,它们的磁性能够长期保持,成为永磁体。它们是如何制作的呢?请同学们继续完成实验。

活动9【活动】学习活动五

学生小组合作先用起子靠近订书针,观察现象,然后用磁体慢慢从上部接触起子,又观察现象,最后拿走磁体,最后又观察现象,后交流展示下列问题:

(1)观察到什么现象?

(2)什么叫磁化现象?

(3)哪些物质可以被磁化?

学生板书:使没有磁性的物体活动磁性叫磁化。铁、钢都能被磁化。

活动10【讲授】课堂小结:

1、学到了什么?

2、评价一下你们小组的学习情况并为你们小组提点建议或希望

初中物理教案 篇2

初中物理教案:多彩的物质世界教学情景创设

《多彩的物质世界》教学情景创设

九年级物理第一节课是《多彩的物质世界》。在暑假里,我已经做了前两章的课件,专等开学了。没想到学校的电脑还没修好,做好的课件,没了用武之地。

第一节课在4班上。课堂效果比我想的要好许多。

下课了,我发现有一个学生拿出了口香糖。

“把你的口香糖拿出来让我看看。”我轻声细语。

“我没有吃。”他很紧张。

“我知道你没吃,你拿出来让我看看。”

“我真的没有吃。”他想竭力证明自己。

“我知道,我没说你吃,是让你拿出来。”

如果换做别的人,恐怕二话不说就拿出来了,偏他是一个胆小的孩子。我也故意逗他。

最终,他下了决心似的,把口香糖从桌斗里拿了出来。

“这一个多少钱?”我问。

“一块五一包。”他说。

“那一个多少钱?”

“三毛。”他犹豫了一下。

我从包里拿出三个一角硬币,放在他的书桌上:“老师买你一个口香糖。”

他怔住了,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他很快变得大胆了:“不能要钱。”他又把钱放到讲桌上。这时他脸上的恐慌一扫而光,代之的是大度的笑容。

“老师用它是做实验的,给你钱是应该的。”我又把钱拿了过去。

“还有这一个,也给你。”他明白了我的意图,爽快地说。

“那这样吧,我给你五毛钱,你吃点亏。”我拿出一个五角硬币,放在他的书桌上。然后,提着包离开教室。

“这不是笑话吗?”我回头看到他一边说,一边把钱放在讲台上。这五毛钱,他是打算做班费了。我想。

第二节在3班上。课堂上我用到了口香糖这个“教具”。我让四个学生站在讲台上,让第一个人留下其中的一半,第二个人留下剩余的一半,第三个人又留下他得到的一半,第四个人得到的再减半。

初中物理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 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能力目标:

1, 观察和实验能力:初步了解物理实验的基本过程;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 应用能力:解决实验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思考实际现象中的问题.

情感目标:

1, 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设备,培养爱护公共财务的品德.

2, 良好的实验习惯.

3, 记录数据要如实,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

教材分析

学生要先观察所使用的刻度尺,清楚其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应当让学生养成好的测量习惯,使用测量仪器前应当观察清楚.教材对减小误差没有做过多的要求,没有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所以在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和宽时,只注意要在记录结果时,估计一位,并注明单位.

测量细铜丝时,要强调紧密缠绕,测量的长度值除以圈数,就是细铜丝的直径.测量硬币的直径时,要求学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

主要使学生在动手中学到知识,并强调实验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

教法建议

本节为学生第一次动手实验的课程,应当遵守实验室的规则,做实验一般应注意的问题,养成严肃认真的实验态度,记录结果时,应当尊重实际,不能随便改动数据,对于结果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教学设计示例

第二节 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

【课题】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

【重点难点分析】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读数,用特殊方法测量长度.

【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

介绍实验室的规则,说明物理实验应当注重实事求是的精神.有科学的实验态度.

2,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其量程是多少;最小刻度(分度值)是多少.结合上一节的内容,让学生能叙述刻度尺的正确使用的方法和读数的规则.

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和宽,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注意注明单位,在读数时,应当在准确值后面估计一位数值.

学生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应当注意把铁丝紧密缠绕在铅笔上,测量出总的长度,除以圈数,得到细铜丝的直径.记录数据后,应当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一篇纸张的厚度,然后总结这是用累积法测量,今后这种方法还会用到,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这种方法经常用到.

学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硬币的直径,应当让学生思考,看看是否能够想出方法.之后,用板图帮助说明,并在记录完成后,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测量锥体的高度,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长度等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动画来展示,也可以用图片帮助学生想象,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初中物理教案 篇4

一、学习目标

1、知道:质量的概念、国际单位、常用单位及换算,并理解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不随位置、温度、状态、形状改变。

2、知道:一个鸡蛋的质量为50克(1两),一把面的质量为1千克(1公斤),一个中学生的质量为50kg

3.质量测量的常用工具是天平,还有各类秤也是测质量的工具

4、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5、学会合作,沟通与互助、互动

重点4、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难点5.会用天平称固体液体微小物体的质量

导课:平时我们说:买2斤面,1斤糖,这就是说的质量的多少。大铁块比小铁块含的铁多,这些都是说的质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质量及相关知识。

二,自学质疑

(一)自主看书,完成以下题目,提出不明白的地方和问题

1.质量

(1)物体与物质的区别

环顾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如:楼房、桌椅、汽车、轮船, 所有这些东西叫做物体。

物体是由空气、水、金属、木头 等材料构成的,这些材料叫做物质。因此我们通常说:由物质组成的实物叫物体。例如:桌子是物体,而桌子是木头做的,木头则称之为物质。

(2)质量是物体所含 的多少

(3)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质量不随物体重量的改变而改变。例如:一块冰由于温度升高, 化成了水,它的形状、状态、体积都改变了,但它的质量 .又例如:一副杠铃,无论是放在地球上还是带到月球上,其质量并不随地理位置的改变而质量 (变、不变)

2.质量的单位

(1)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 ,其它单位有 等。

(2)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千进位)

1吨 = 千克 1千克 = 克 1克 = 毫克

1、(3)对质量的单位要形成具体的概念。如5分硬币的质量约为2克,1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克,成人的质量约为60千克等。一把面的质量为1千克(1公斤),一个中学生的质量为50kg

4.质量的测量

.质量测量的常用工具是天平,还有各类秤也是测质量的工具

(2)托盘天平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托盘天平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由左、右托盘、底座、横梁(含平衡螺母)、分度盘、指针、标尺、游码组成

(3)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把托盘天平放在 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 处。

②调节横梁右端的 ,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③把被测物放在 盘里,在 盘里加砝码,按先大后小顺序选择适当砝码,用 向右盘里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平衡。

初中物理教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初三物理科已全面进入中考复习工作,面对中考复习,我们是以《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复习中,强化基础教育,帮助学生掌握好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教学中,加强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相联系的教学,关注学习过程中如何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他们能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力争中考实验操作考试合格率达98%以上,工作计划《初三物理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2、强化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各种类型的考题,能熟练运用多种解题方法进行解答。

3、使学生能熟练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4、力争中考平均分达90分以上,优分率达85%以上,及格率达90%以上,低分率控制在3%以内。

三、教学措施

1、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学生虽逐步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但学生的自制力不是很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不能放松任何一个细节的管理。做到课前有预习,课后有复习,课堂勤学习;每课必有一练,杜绝学生不做作业、抄袭他人作业;教育学生养成独立思问题的.习惯,使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学习成为自已终身的乐趣。

2、要重视基础教学:物理现象、规律和基本的实验操作是教学的基础。因此,认真研究书本中出现的每个问题,是学习的第一步。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中,应灵活多样、适当拓宽,促进有意义学习。不做超过课程标准的繁难试题,提高学习效率。

3、联系实际:注意观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理现象(如家用电器等),能利用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设计实验,会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对习题中出现的与生活相关的电现象进行透彻的分析是学好电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切忌就题论题。能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是学好物理的必经之路。

4、关注探究:在中考的各类试题中,实验与探究题所占的比例既是最高的,也是部分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头疼的问题。对实验探究的学习,应以考试说明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为依据。实验能力作为进行科学探究所需的重要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也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实验学习应包括: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操作、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及必要的分析与论证等内容。

5、强化规范:规范是成功学习的前提。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强化解题规范化训练,明确方法、严格要求。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教案教学反思 | 高一物理教案 | 九年级物理教案
上一篇: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评语(收藏281句) 下一篇:最新中学生周记(系列9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