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一个不能少观后感六篇

2024-01-12 16:45:44 一个不能少观后感

一个不能少观后感(篇1)

今天,我们随老师看了一场电影《一个也不能少》,看完之后,我感触很深。故事是讲:一位姓高的山区小学老师因母亲生病,所以请了一个月的假。于是,村长就找来了一个13岁,名叫魏敏芝的女孩来做代课老师,在魏老师的代课期间发生的事情,其中有几个故事最令我难忘。

一个名叫张慧科的男生因为顽皮弄翻了讲台,一整盒粉笔都摔断在地上,学习委员见了立刻上去捡起地上的粉笔,可粉笔还是在老师与张慧科谈论的时候变成了粉笔灰,学习委员很伤心。后来才在她的日记中知道,原来高老师很爱惜粉笔,就连一个小小的粉笔头也要坚持在写一个字她很怕高老师看了会伤心。从这我看出高老师真的很节约,也可以看出这山区真的很穷,连粉笔都买不起。

就在高老师临走的时候对魏老师特别强调的说:这里的孩子因为家境贫寒,走的只剩二十几个了,不能再走了,一定要记住,在我回来之前,一个也不能少!正是因为这句话是魏老师做出了这样的事。县里的车来接走了一个女孩,可老师一直紧紧的追在车后可村长一点也不领情还一个劲的要司机加速知道把老师甩掉。

那次张慧科也去了县里,魏老师为了把他找回来花光了所有的钱。又是广播台,又是寻人启事可都没找到,没办法只好通过电视台找到了他,在电视中张慧科被哭着找自己的老师感化了,不再那么顽皮,爱搞恶作剧也为山区小学的学生们换来了许多好心人给的学习用品。

看到这,我的心里就有股酸溜溜的感觉,人家山区的孩子想上学却因家境贫寒要出去打工儿而上不了学,我们城里的孩子有那么好的条件上学还不想上。也让我明白了题目的含义:每个孩子都有上学的权利,他们要学习,不能再这么早出去打工了!

一个不能少观后感(篇2)

9月1日晚上八点整,我坐在电视机前,期待着《开学第一课》。随着动听的开场音乐响起,主持人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舞台中央,精彩的节目开始了。

第一个上场的是钟南山爷爷。他做了一番感人的演讲之后,拿起毛笔,在一张大纸上轻轻地移动,写出了一行漂亮的好字:“一个人也不能少——钟南山。”

“一个人也不能少”这句简单的话语,包含着许多意义。我想,这好像是在将一座山,山是由无数粒尘埃堆成的,如果少了一粒,山可能就垮掉。这句话印在纸上,也刻在了我的心里。

《开学第一课》还有很多个瞬间,我的眼眶湿润了。张定宇一边要和渐冻症的病魔作斗争,一边和时间赛跑,从病毒手里抢救病人;始终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钟南山,84岁高龄仍日夜奔忙,奋力拼搏;四千多名解放军战士如同“天降神兵”,连夜奔赴武汉,和千万医护人员一起打响抗击疫情阻击战……无数的英雄们奋不顾身,抗击病毒,不都是为了“一个人也不能少”吗?

看着看着,我的泪眼模糊了。我不知道那些白衣天使护目镜后面的眼眶是否夹杂着泪水,我不知道他们的汗水流得有多快,甚至不知道他们长得什么模样,但是我想对他们想说:“谢谢您,白衣天使!你们是最美的逆行者,你们是最平凡的英雄!”

随着主持人宣布下课,舞台的灯熄了,歌曲播放完了,只留下我心中的那团激动的火……

(指导教师:莫炳群)

一个不能少观后感(篇3)

由上海农工党党员、知名导演白永成担任出品人、导演的电视连续剧《一个都不能少》,从3月16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晚八时黄金时段播出。这是今年第一部与观众见面的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

白永成表示,《一个都不能少》是向最可爱、最可敬的扶贫大军致敬,把他们展示在全国人民面前,让全国人民知道,扶贫大军做着怎样的工作。白永成同时表示,希望通过本剧将当地独特的卡斯特地貌打造成为甘肃的新名片。谈及初衷,白永成直言这是他的“小私心”。“小时候家里确实条件不好,自己走出来了总想为家乡做点什么。除了切实想帮助偏远地区的农民朋友脱贫,更想让大家了解我的家乡,我热爱的这片土地。”

据介绍,《一个都不能少》是国务院扶贫办重点推荐、国家广电总局确定、全程在甘肃张掖拍摄创作的脱贫攻坚题材重点剧目。全剧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为主题,以全国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时期为时代背景,讲述了我国西部某地的贫困村“焉支村”合并到本县最富裕的“丹霞村”后,两村村民逐步摒弃过往嫌隙共同走上致富道路的故事。

一个不能少观后感(篇4)

《一个也不能少》是张艺谋导的一部反映农村教学情况的一部电影。说实话整部电影都是一种凄凉的景色,没有什么鲜艳的颜色,和那些华丽的电影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我却觉得这部电影反映了很多真实的东西。

刚开始便是一种凄凉的景象,所谓的学校就只是一间破旧不堪的木屋,那些不完整的桌子,和堆砌起来的凳子组成了水泉乡水泉小学。看到这里我觉得我们拥有如此好的学习环境太好了。高老师因生病不得不让读六年级的'魏敏芝代课。高老师对魏敏芝的要求是学生一个也不能少。小敏芝也深深记住了高老师的这一要求。上课是学生并不听话,吵吵闹闹,魏敏芝就索性守在外面,只确保一个也不少。

我想或许为明知作为一个老师并不够格,因为她并没有好好教导学生,但是我觉得她很有责任心,她牢牢记住了高老师的话‘一个也不能少’。或许到这里还不能体现,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却将这点深深体现出来。

张慧科是班上的学习委员,但是有天他“不见”了。魏敏芝找到了他家,得知他家因贫穷上不起学,而张慧科去了城里。魏敏芝便想把他找回来,但是钱是个大问题,同学们就一起凑钱去城里,但是终究不够。他们想逃票,于是学生们一拥而上为魏敏芝作掩护,她上了车,但是是被发现了,把她从半路扔了回来。但她并没放弃,她毅然徒步走到了城里。看着魏敏芝小小的身影独自走在布满泥沙的道路上,我感受到了她的决心。

魏敏芝来到了城里,但是被告知张慧科失踪了,她便要求要去找张慧科,她去了车站,但茫茫人海想要找到张慧科何其容易,但是她没有放弃,她找到了播音员想要通过广播寻找,但结果不尽人意。接下来想贴寻人启事,却不知如何写,最后她听说上电视有可能找到,于是就想去电视台。看着魏敏芝苦苦寻找的身影,我感到心酸却又佩服,佩服她的毅力,不服输,不放弃的倔强。魏敏芝到电视台后,电视台大门的接待员对她很冷漠,无视了她。她便在门前等台长。终于3天后台长同意了寻人的要求。魏敏芝成功了,她上了电视找到了张慧科。

魏敏芝这个女孩她勇敢、倔强却又不善于表达,她牢牢记住了一个也不能少的要求,永不放弃。而我呢?总因为一些困难便放弃原先的目标,我觉得我也应该像她那样不放弃,不达目的不罢休!

一个不能少观后感(篇5)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工人文化宫看了一场《一个都不能少》的影片。

剧中讲的是水泉小学高老师的妈妈病了,他要回家探望,于是便请12岁的魏敏芝做代课老师。高老师临走前再三叮嘱她班里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

不久,张慧科因为家里穷去城里打工。魏老师就千里迢迢来到城里去找张慧科。最后,在电视台台长的帮助下她才终于找到了正打工的张慧科。

水泉小学的教室那么破旧,文具那么少,学生的家境又那么贫寒。可是,不管教室多么破旧,文具多么少,家境多么贫寒,他们仍然坚持学习。

我们在现有的环境下不知道比他们好多少倍,所以我们应该更抓紧,更努力,更要去奋斗学习。

剧中的巍老师对她的学生那么好,我们的许多老师对我们也一样的好。

同学生病了,老师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去看望同学,为同学补课,把学生不太明白的知识再讲几遍。

同学犯错了,老师耐心地批评教育,帮助同学改正错误。

老师这样关心我们,爱护我们,我们要以优异的成绩回报老师,同学,感谢父母,更要决心以良好的姿态去回报祖国,为建设我们的国家多做贡献。

同学们,我们要一起努力!

一个不能少观后感(篇6)

刚看完电影,感动得我落泪好几回.

电影讲的是西部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子,一个民办代课老师--12岁左右的小姑娘--魏老师为了寻找一个辍学到城里打工的学生的故事.

其中有三个镜头让我看了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泪.

1:她没钱坐车上城里,学生们帮着把她混上了班车,但是到了半路被售票员发现,把她赶下了车,前不见人,后不见车,她只能走路继续往前走,黑夜来临了,她独自在路上走,直到有辆拖拉机经过,顺路拉她一把.

2:到了城里,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写了好多寻人启示,可是城管不让贴,她听说找电视台能好使,于是找到了电视台,却被拦在了传达室之外,理由是:她既没身份证,又没介绍信,也没学生证.于是她在电视台的大门外久久守侯,来一个人就问:你是不是台长?问了一整天,晚上就躺在路边睡着了,风吹走了她的“寻人启示”,扫路工人更是帮忙扫了个“彻底”,大白天了,路上行人就那样在她的面前走来走去,有一个好心人看到她这个小姑娘躺在路边,便催醒了她,她继续去找台长.终于她的诚心被台长的手下看到了,便告诉了台长,台长亲自去把她领了上来!

3:电视台为她专门录制了一档节目,就是为了寻找她的学生,当主持人问她:小魏老师,你能跟我们说说,这个学生为什么辍学不读书了呢?她脸通红,紧张的一个字都说不出来,在主持人的开导下,她终于说了一句最朴实的话:他们家里缺钱.我眼泪掉下来了...当主持人问她:你就把我们的镜头当做你要找的学生,你现在想对他说点什么呢?她认真的对着镜头看了几秒种:“张某某,你跑哪儿去了?我找你三天了你知道吗?大家都等着你回去呢!你快把我急死了!快回来吧!”节目播出之后反响很大,后台接到了好多电话,都说看到了这个学生,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学生看到了老师在电视上跟他讲的那几句话,他嘴巴歪了,鼻子酸了,眼泪流下来了!屏幕前的我早已经泪流满面.

我国每年有上百万的农村学生因为贫困上不了学,通过各方资助能继续上学的只达到15%!多么可怜的数字啊!

救济贫穷人家的孩子,不仅是国家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应尽的义务啊!

看这个电影的时候我感到希腊的日落大哥是那么的伟大!给学生们盖新学校,给他们请好的支教老师....这一切本与他无关,可他为什么这么做呢?为的是对得起自己的良知!终身无悔!

给全国所有爱心人士鞠躬!敬礼!

推荐阅读

上一篇:临时劳动协议书(系列十五篇) 下一篇:教师转正的工作总结(范文7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