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花》教案分享#】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每天老师都会按质按时去编写优良的教案课件。制作精良的教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想做好一份优秀的教案课件,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好的教案课件应该具有清晰明了的结构,内容安排合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逻辑关系。教师需要按照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规划每个环节的内容和顺序,确保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有序性。 其次,好的教案课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可以设置一些启发性问题、讨论题或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资源的运用,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注意力。 另外,好的教案课件应该符合课程标准和学校教学要求。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的教材和教学资源,确保所设计的教案课件能够符合相关教学标准和要求,并且能够满足学生的能力发展和学习需要。 最后,好的教案课件应该注重反思和改进。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借助教案课件的评价反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只有持续优化教案课件,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花》教案”是一篇关于如何制作好的教案课件的文章,希望这些论点能够给您带来启发和帮助。我们相信,通过教师们的努力和创新,一定能够设计出更加优秀和有效的教案课件,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花》教案 篇1
《花》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独特的视角感受桥之美。
2、品味本文优美富有意韵的语言。
教学建议:
1、注意本文作者淡化桥的形式美、诗意美而注重从桥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角度欣赏桥之美。把握此点要通过比较,把握此点也就把握了关键。这是文章的切入口。
2、发挥想象,让学生说出心中的美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3、带领学生欣赏文章的语言。
4、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
《中国石拱桥》桥的形式优美体现在哪?--象“虹”着眼于桥的结构美。
马致远“小桥流水人家”表现的是诗意美;
那么画家眼中的桥又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一起随画家去欣赏桥的美吧。
二.整体感知。深入学习。
1、说说吴冠中眼中的桥之美指的是什么?并比较茅以升的桥之美有何不同?
仔细揣摩1-3节找到关键句--桥在不同环境中多样形式的作用。
茅氏:着眼于桥之形体现的美;
吴氏:着眼于小桥流水人家所具有的块、线、面构成的画面产生的美感。强调桥与环境的组合。
再以马氏的“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美比较:小桥流水人家形成的温馨意境与古道西风瘦马形成对比表达游子羁旅愁肠。
小结:对美的欣赏角度不同收获也不同。
2、那么吴氏以那些例子来印证自己的对桥的美感呢?
乌镇苇丛的石桥;
细柳下的石桥;
仿卢沟桥、宝带桥;
风雨桥;
3、分组重点欣赏体会,然后说一说自己的美的感受。
苇丛之狭窄拥挤、憋闷
石桥的鲜明简单,使空间显得开阔疏朗令人神清气爽。
细柳之弱、轻、动、色,小结桥或主或衬与周围景和谐一体
石桥之强、重、静、色,阳刚与阴柔的和谐统一
长桥与广阔的水面,打破了单调
桥面的建筑给人以安闲、自在感与险峰急流形成对照
4、说说怎样欣赏一幅画?怎样构建一幅画?
色彩的搭配、画面的组成、景物的选择、和谐对立统一关系。试观察一幅画评一评。
5、阅读5、6、7节,进一步以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乡间小桥说明桥在构成丰富的画面中的作用。并探讨直线桥的问题。
6、美句欣赏。本文不仅见解独到,语言也富有韵味,找出来品一品。重点品味练习三。(题目见课文)
A发闷、深呼吸、舒畅----人的感受在景物上的反应。
B为何消魂?因为这里有一种对比的美感。
晓风残月是怎么回事情?言下之意是无须他们的陪衬也充满美感。
C形:交错之形
色:颜色陪衬
乐曲:和谐统一的整体。
D桥之美,是通过桥与自然展示出来,展示出和谐的韵律,音乐以声音展示、桥以形象来展示,只是方式不同,都吸引着画家的眼睛。
三、比较小品文《桥之美》与一般说明文《中国石拱桥》在语言上的不同。
四、总结。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努力提高欣赏美的能力吧。
《花》教案 篇3
2:阅读成语故事,理解有关词语,练习讲述故事.
1、接龙游戏,激发兴趣.
(1)同学们通过读书,积累了不少成语,我们来做一个成语接龙的游戏.
(2)师读一组成语,让学生发现他的特点.
2、读成语,背成语.
(1)自读.
(2)指明读成语.
(3)练习悲成语.
1、导语激趣.
2、自读故事,完成以下练习.
画出本文出现的成语,联系课文理解“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赞不绝口”“风雨交加”等成语的含义。
(1)时间、人物、地点不能说错。
(2)最好用上黑板上写的成语。
在生活中,有许多行为让我们敬佩,如“乐于助人”“关心集体”等,也有许多行为让我们看不惯,如“随地吐谈”等,今天,我们选一个话题进行演讲。
选一个你最想说的话题。想好理由,从哪几个方面,用那些事例把意思说清楚。
四、讨论,评议。
[积累.运用(四)(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花》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形成综合学习的能力。
发现、创作的愉悦与成就感,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
独特。
教学重点:
在作文的关键段落画插图。
教学难点:
怎样用形象来表现作文中的精彩片段或主要形象。
教具准备:
收集带有图文的书籍,绘画工具等。
教学预案: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
3.你们觉得文字中配上图画美吗?为什么?
二、体验感受:
1.朗读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文学之美。
2.要求学生可加上自己的联想来描述作品中印象最深的地方。
3.欣赏文学作品中配的插图。
三、方法指导:
1.选择作文,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其他人的,选出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2.可画出作文所描述的主要形象,也可画文中的精彩片段。
四、自主表现:
1.构思插图,鼓励学生将与众不同的想法用画笔表现出来。
2.师巡视辅导。
五、课堂评价:
1.自评:谈谈自己构思中的得意之处。
欣赏、评议。
六、课后拓展:
《花》教案 篇5
一、激发情趣,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之一,汉字历史悠久,词汇丰富,今天我们就来一个词语盘点。
2、本单元中的词语盘点中,都是我们刚刚学习过的新词,读一读,想一想,看一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二、确定主题,引导分类、整理词语
1、学生自读词语盘点。
2、同桌讨论自己的新发现,教案《词语盘点教案》。教师巡视点拨:给词语分类。
3、小组学生合作,分类整理词语。
三、分类练习,学会活用,巩固记忆
1、读一读
洞庭江南玩赏无暇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浙江油桐拥挤
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敬亭山波澜壮阔水平如镜
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突兀森郁
2、分一分(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分类方式来分类)
描写名称的词语:
描写形状的'词语:
带色彩的词语:
描写山的词语:
描写水的词语:
3、写一写,说一说。(练习用词语说一句话。)
4、抄一抄,记一记
翡翠凉爽高耸山洞透射寂静
增添细碎马蹄柔嫩锦缎绵延
绚烂白皑皑重重叠叠斑斑点点
[设计意图]
用不同的方式来记忆和积累词语,用说话的方式来理解词语,从而达到积累词汇的目的。
四、拓展练习,丰富积累
1、根据下面词语的形式,试一试,你能写几个一样的词语。
重重叠叠斑斑点点──────────────────-
白皑皑────────────────────────-
《花》教案 篇6
2、阅读成语故事《闻鸡起舞》,能复述故事,明白故事道理。
3、参加集体讨论,意思能表达清楚,能与别人合作讨论交流,适时适当提出自己的看法。
4、能具体、有条理地记下暑假中自己感兴趣的事。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暑假生活记录、相片或能展示自己暑假生活情况的实物
3、学生自由读谚语,试着理解谚语的意思,背诵。
5、交流其他谚语,指名学生写到黑板上。
1、独立阅读短文,借助工具书查词查字,理解短文内容。
3、小组派代表在班上讲故事,学生听后评议。
〈二〉、观察图画,回忆过去的秋游活动,拓展话题。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去哪儿玩,玩什么?
2回忆以前的秋游,说说自己在活动中做了什么,有何感受?
〈四〉、在小组形成一个方案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指名一个学生做好记录。
3、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介绍。
〈三〉、读习作要求,明确作文要求。
1、 选择的事情应该是自己感兴趣的。
2、 必须是发生在暑假的事情。
3、 要注意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四〉、学生尝试作文,教师巡视辅导。
〈五〉、评议学生的范文,提高作文水平。
2、 完成练习册。
[积累运用1(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花》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农民劳动的辛苦,要尊重农民,爱惜粮食。初步了解诗人所反映的当时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生字卡片、插图、小黑板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描红、仿影、临写、朗读
课外: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古诗吗?能背诵吗?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板书:古诗两首。解释“古诗”的意思。诗歌以“首”为单位。
二、初读指导
1、板书:锄禾,领读。解释字意。
领读全诗。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教师用小黑板揭示:锄禾当午粒粒辛苦盘皆
(1)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提醒学生前鼻音的字。
(3)怎么记住这些字?学生自主学习,然后交流。
4、指导朗读,注意重音和停顿。
5、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
地面上各画的什么?自由说说图意。
2、当众交流。
“正是”等字词意思。板书:日当午汗滴盘中餐辛苦提问:你从诗中哪些词体会到“辛苦”?
4、挖掘“谁”这个词的含义,渗透人文教育。
5、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
1、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后再组词。
仿影、临写。
写一句话。
《花》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偶尔”、“活泼”造句。理解课文的内容,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4.通过朗读、观察和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
1.出示燕子的图片。
仔细观察燕子的外形,抓住特点说几句话。
教学生字“燕”。“燕”是个象形字,“廿”表示燕子的头,“口”表示燕子的身子,“北”表示燕子的翅膀,“灬”表示尾巴。
书写时各部分要紧凑。
1.教师范渎课文。
读后四人小组自由讨沦。
2.自读课文。
(1)提出自读要求。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认清字形。
②自由读课文,读顺句子,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们的意思。
③用“?”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①抽读生字卡片。
②检查生字写法。
听写后同桌互相检查。
③指名分段读课文,
要求不添字,不漏字,不错读,不破词破句。
1.边看图边读课文。
思考:第1自然段写燕子的什么,作者是抓住什么特点来描写它的外形的?
3.指导朗读。
(1)激发情感。
指图:面对这么机灵的小燕子,这么可爱的小燕子,你愿尽情地夸赞它吗?让我们用喜爱的语气读第1自然段。
(2)自由练读。
(3)指名试读,齐读。
4.指导背诵。
看板书练习背诵。
1.指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写出本课带有下列部首的字。
1.学习第2自然段。
(1)过渡谈话。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燕子的样子是十分可爱的,那么这些活泼机灵的小家伙什么时候来和我们见面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自然段。
(2)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作者描述了春天的哪些事物,这些事物有什么特点?(在表示事物的问语下面画上“……”,在具体描述的词句下面画上“~~~~”)
(3)重点品味。
①出示填空题。
二二月间,微风轻轻地( )着,毛毛细雨从天上( )下来。千万条柔柳( )了鹅
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 )聚拢来,形成了( )的春天。
②自由读题,并口头填空。
③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体会所填词语的意思,也可以换词比较,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④齐读上面的句子。
(4)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①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听,边听边想象春天里美丽的景色。
②学生自由练读。
要求用赞美的语气读。
③各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朗读比赛。
(5)指导背诵。
①引读。
春天到了,微风和细雨怎么样?柔柳怎么样?青草、绿芽、鲜花怎么样?小燕子又怎么样?
②学生练习背诵。
(6)小结自然段段意。
2.学习第3自然段。
(2)说说哪些词句说明燕子飞得快。
(3)指导用“偶尔”造句。
①指名读课文中有“偶尔”一词的句子,说说词义。(有时候、不经常)
②说说身边有哪些有时候但又不经常发生的事。
③练习用“偶尔”说话。
(4)指导朗读。
(5)指导背诵。
(6)指导小结自然段段意。
3.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学习打比方的句子。
画出课文中两个打比方的句子,并说说把什么比成了什么。
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
指名读句子,说说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课文中说“几痕细线”好在什么地方?
(4)练习感情朗读。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指名说说小燕子什么地方可爱,春天美在哪里。
1.造句。
偶尔……
[燕子(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花》教案 篇9
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蹈、瞪、舔、懊”4个生字。会写“摔、纠、蹲、扯、蹈、莹、瞪、舔、懊、秃”等10个字,掌握“纠正、手舞足蹈、绿莹莹、懊恼、光秃秃”等词语。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内容,从小麻雀的成长过程中,吸取成长经验,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1、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一)导入:
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了好多篇有意思的童话,你还记得哪些篇?这些童话,不仅向我们叙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还给我们小朋友以启示,让我们知道为人处世的道理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著名的大作家高尔基的童话《小麻雀》,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呢?板书:小麻雀
一读: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标出自然段
2、检查自学效果:
这个字哪最容易写错?(右边容易写成“陷”的右边)。
开动脑筋想一想,你用什么办法区分、记好“稻、滔、蹈、韬、陷、馅“?
你能根据意思,选正确的字填空吗?
3、整体把握,捋出线索,感受小麻雀成长过程。
(1)拉出成长发展阶段:
默读课文思考:普季克在成长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找出文中相应的概括性语句,划出来,读一读。
(第八自然段:不相信,样样按自己的意思解释--第十四自然段:不相信,还不知道自作聪明是要吃亏的--第十九自然段:会飞了,感到高兴,但看到为自己受伤的妈妈,鼻子酸酸的)
(2)根据成长阶段分段:
文中哪些自然段分别讲述了上述内容?
(1-13)小普季克不会飞,对外界很好奇,又不相信妈妈的话,不听妈妈的劝告。
(14-18)小普季克不小心掉在一只大花猫的旁边,妈妈奋不顾身保护他,他又急又怕,竟然飞到窗台上,妈妈的尾巴却被大花猫咬掉了。
(19)小普季克会飞了,心情既高兴又难过。
4、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梳理,提出学习的主问题。
小麻雀和麻雀妈妈是一对怎样的母子?
(一)导入:同学们,在自然界,动物与人的成长过程有着相同的经历,妈妈们在教育自己子女上也有着共同的做法。高尔基就介绍了这样一只叫普季克的小麻雀和它的妈妈。今天,我们就随着前苏联大作家高尔基的笔,去体验小麻雀普季克的成长过程,或许你能吸取到一些成长经验呢。
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细读课文,体会成长过程。
这是一对怎样的母子呢,让我们到普季克的成长过程中去感受。
(1)以读代讲,初步体会人物特点。
默读课文1--13自然段,你对小普季克及他的妈妈分别有什么了解?
①妈妈:妈妈对孩子十分关心,总是耐心地、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生活常识。生怕孩子有危险。
②普季克:
小普季克对外界很好奇,求知欲很强。
小普季克是一个自以为是、自作聪明的孩子。
分角色朗读:
同座位两个同学一个读妈妈,一个读普季克,只读两人的对话。读出妈妈对孩子的关爱,读出小普季克的天真与幼稚。指名读。
(2)品读重点段,感受伟大的母爱与小普季克的成长。
普季克不顾妈妈的劝告,不相信妈妈解释的话,他还不知道,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终于有一天,他蹲在窝边,扯着嗓子,唱着自己编的歌。一不留神,掉到窝下去了,一只大花猫正好蹲在那里这时这对母子是怎样表现的呢?默读14--18自然段。对这对母子,你又有怎样的认识?画出重点语句体会。
妈妈: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保护自己的孩子,爱孩子超过爱自己。
从哪读出来的?引导学生找到描写妈妈的语句。
妈妈从树上扑下来。她把普季克推到一边,浑身的毛竖起来,张大了嘴巴,双眼直瞪着大花猫。一副凶猛的样子花猫。麻雀妈妈那凶猛的样子,使大花猫大吃一惊。
通过对比读,你有什么体会?
扑下来、推到一边、竖起来、张大了嘴、直瞪说明妈妈心里只想着普季克,毫不犹豫地飞下来,挡在孩子的面前,丝毫没有想到自己。
朗读。
B展开想象。
a读着这样的语句,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看到什么?(同学描绘头脑中出现的画面)
b出示书中的图。教师激情:同学们,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又一只老麻雀挺身而出,用渺小的身躯拯救自己的幼儿。此时此刻,你仿佛听到什么?朗读。
②16自然段:
还从哪感受到这种伟大的母爱?
出示16自然段:
紧跟着,妈妈也飞了起来,可尾巴却让扑上来的大花猫咬掉了。不过,她好像一点也不在乎,蹲在普季克身边,啄啄他的后脑勺,欢天喜地地问:“怎么样?怎么样?”
重点体会“好像一点也不在乎、欢天喜地”。
③让我们再一次感受那母爱。指名朗读14--16自然段。
(3)角色对话感受小麻雀的成长。
多么动人的画面,多么感人的话语,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就是普季克。我想问问你普季克,当你掉下来,正在害怕时,看到妈妈飞下来,你有什么想法?是什么力量,使你竟然飞了起来?当你看到妈妈因保护你,失去了尾巴还因你学会飞高兴而忘却自己的疼痛,你又有什么感受?你说没什么,总得一样一样学,你都学会什么了,明白什么道理?(引导学生一方面感受母爱;一方面认识到小孩子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生活的本领。)
普季克终于学会飞了,他感到十分高兴;可看着妈妈那光秃秃的尾巴,他又觉得鼻子酸酸的。
你能用既……又……的句式表达同样的内容吗?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普季克你为什么鼻子酸酸的?此时此刻,你有想对妈妈说的话吗?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谈:一方面感受妈妈的爱。一方面请妈妈不要唠叨,应该多教小麻雀一些本领。
3、拓展延伸,检验成长。
创设新的情景:看来小普季克们都从中总结了成长的经验与教训。学会飞的小麻雀普季克,开始在妈妈的带领下,练习捕食了。这回,妈妈会吸取经验,怎样教普季克,普季克又是怎样学习的?想象场景,动笔写人物之间的对话。注意提示语三种不同位置的使用。
[小麻雀 教案教学设计]
《花》教案 篇10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指名读课文,读后思考讨论:
l.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透明的琥珀里有一只苍蝇、一只蜘蛛躺在里面。)
二、启发谈话
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这块琥珀的样子,运用了丰富合理的想象,告诉了我们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及发现过程。
三、阅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读后讨论:“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
(“约摸”,大概估计。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立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这样合起来肯定超过一万年了。)
3.老师小结:因此,科学家的推测和估算是有根据的。
4.指名读第2-11自然段。读后思考:
(1)我们知道,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松柏树,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
(2)课文中有几处写了太阳光的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
5.老师小结:因此,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条件。
7.指名读第3-4自然段。
动作、心情,写得活灵活现。
9.指名读第8自然段。
10.老师小结:作者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画出了它小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十分传神。
四、继续学习课文
1.思考讨论: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想象就在“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呢?
(松树渗出的一滴树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这滴松脂一定是很大的。而蜘蛛要吃苍蝇又必然要挨得非常近。这样就出现了千载难逢的巧遇。这是完全可能的,因而想象是有根据的,十分的合理。)
2.老师小结;松脂把两只小虫包在里头,再加上松脂继续地往下滴,又把原来的`盖住了,就积成了一个松脂球。
3.思考讨论:松脂球是怎样变成了化石的?
(后来经过很长的时间,地壳发生变化,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这就形成了儿石。)
五、启发谈话
对于这块琥珀的形成,科学家的想象也很合理。
思考讨论:
六、齐读最后一段
七、老师小结
这块琥珀给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的依据。既然在一万年前形成的琥珀里已经有苍蝇和蜘蛛,那么苍蝇和蜘蛛的存在一定有一万年以上了。这是这块琥珀在科学研究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