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排排队中班教案10篇

2024-01-08 09:57:16 排队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实用文# #排排队中班教案10篇#】教案课件是教师必备的资料,因此在编写时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教案是一种有效且科学的教学方法之一。经过编辑的反复调整,这个"排排队中班教案"终于达到了我们的要求,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请勿用于商业盈利目的!

排排队中班教案【篇1】

设计思路:

本月,我们开展了“好吃的东西”的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对“水果”特别感兴趣,在活动中,孩子们运用各种感官去感知水果的形状、大小、颜色、味道的不同。这一阶段,孩子们对“水果肚子里有些什么”特别感兴趣,“果核宝宝”的活动,可以说是老师的预设与幼儿的生成相结合的结果,并把各领域的目标巧妙、自然的结合在这一活动中。结合中班上学期数领域要求“学习将6以内数字卡进行顺序和倒序排列”,本次活动用果核作为引子促进幼儿数经验能力的发展。在本次活动中最大的难点是引导幼儿学会解读表格,需要幼儿横向与纵向的同时关注,表格的设计也是从易到难逐步递进。在引导幼儿排列果核大小以及数量时,是需要明白数量多的是排第一,而果核最大的也是排第一,可能幼儿容易混淆,对幼儿有一定的挑战。考虑到幼儿对数字的书写难度,操作材料包上提供了数字,降低幼儿难度,引导幼儿先排列确认无误再粘贴。

本次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中从回忆故事出发,初步了解果核的作用,体验秋天发现的乐趣;在第二环节中师生共同解读表格,引导幼儿根据表格要求为果核宝宝排排队;在第三环节的讨论与交流中师生共同验证幼儿的表格,并引发幼儿用其他的排列方法为果核排排队。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各种水果果核的颜色、形状的异同,并按一定的顺序为果核排队。

2.知道不同的果子里有不一样的果核,了解果核的作用。

活动准备:4种水果以及果核的图片;幼儿操作材料包、剪刀、固体胶等

活动过程:

一、水果的果核——回忆故事,初步了解水果的果核的作用

1.回忆故事《蜗牛和苹果》,苹果妈妈发生什么事情了?苹果妈妈的小宝宝是谁?(正是这一粒粒黑黑的小宝宝钻到泥土里才慢慢地长出了小苹果树。他们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果核。)

2.你们吃苹果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过里面的果核?果核到底有用吗?

3.除了苹果有果核,你们在吃水果的时候,还发现过其他什么果核?

小结:原来许多水果都有果核,这些果核都像苹果核一样,慢慢长大,长出新的水果。

二、果核宝宝排排队——幼儿观察比较水果的果核的不同特征,引导幼儿根据一定的顺序为果核排队

1.出示6种混合在一起的果核给幼儿看,提问:今天老师也带来了许多果核,看看他们都一样吗?(关注幼儿对不同点的概括,如:形状、颜色、大小)

2.为果核宝宝排排队

1)出示表格,看看有些什么水果?果核是什么颜色?有什么形状?果核都是一样多吗?果核都是一样大的吗?

2)第一行——看看苹果的果核宝宝是什么颜色的?(用相应颜色的蜡笔画个点表示)(其他水果同此)

第二行——看看苹果的果核宝宝像什么形状的?(用图形绘画出来)

第三行——果核从多到少排列(找找什么水果的果核最多,剪下数字1贴在相对应的格子,其他的数字依次剪下)

第四行——果核从小到大排列(找找哪个果核最小,排在第一,依次类推)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指导幼儿仔细看清楚排队的顺序,看清楚箭头方向的两边。

4.师生共同验证结果并及时改正

三、讨论与交流——引发幼儿用其他的排列方法为果核排队,并延伸在区角中

1.说说你的果核宝宝怎么排队的?

2.还有其他的排队方法吗?

排排队中班教案【篇2】

设计意图:

随着孩子们认知水平的发展、生活经验逐步扩大以及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中班(4-5岁)的孩子们与同伴、成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但是,由于他们缺少良好的交往技能和沟通技巧,容易与同伴之间发生矛盾冲突,甚至还会给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安全造成负面影响。所以,引导中班的孩子们在公共场所活动时守秩序、不拥挤、会排队等待不仅能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更能培养他们遵守公共规则的良好习惯,避免意外事件给他人和自己带来的伤害。

活动目标:

1、知道在公共场所活动时,要主动排队、耐心等待并且不大声喧哗。

2、有初步的自我约束意识,养成遵守公共规则的行为习惯。

3、体验排排队和同伴一起玩耍的愉悦心情。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5、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拱形门3个,呈曲线形放在草地上。

2、幼儿排队活动的相关图片和轻松欢快的背景音乐。

3、水彩笔和绘画纸人手一份。

4、摄像机一部。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游戏《钻山洞》,激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引导幼儿自由玩《钻山洞》游戏,体验无秩序可能带来的危险。

2、教师介绍游戏场地并告知游戏规则:这里有三个山洞,孩子们可以自由的钻,看谁能又快、又安全的钻过每个山洞,不能漏掉任何一个山洞。

3、幼儿在自由的玩《钻山洞》游戏,教师拍摄记录幼儿在活动的拥挤、无序、碰撞、掉鞋等行为。

二、教师播放拍摄录像,引导幼儿分析、讨论、总结快速和安全钻过山洞的办法。

1、师:"孩子们,看了老师刚才拍的录像以后,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怎样才能又快、又安全的钻过山洞呢?"2、教师小结:钻山洞时,大家要从同一个山洞出发,拍好队,一个跟着一个,不推不挤不掉队,这样做就能又快、又安全的钻过每个山洞了。

三、教师播放欢快的背景音乐,请幼儿再玩《钻山洞》游戏,丰富经验。

1、幼儿自由游戏,教师及时鼓励幼儿排好队、守秩序的行为。

2、师:"孩子们,刚才玩那边《钻山洞》有什么感觉啊?为什么呢?"教师帮助孩子梳理过程,丰富经验。

3、教师小结:当很多人一起做同样的事情时,只要大家排好队、守秩序,就会很快、很安全、很开心地把事情做好。

四、教师逐一播放幼儿排队活动的相关图片,迁移、拓展幼儿的经验。

1 、师:孩子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啊?大家是怎么做的啊?为什么要这样做?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大家排队、有秩序地做事?

教师小结:孩子们,我们和爸爸妈妈在商场缴费、车站上车、游乐场玩大型玩具时,都需要大家排好队、有秩序的进行。

五、请幼儿为需要排队的地方设计一个排队标志,提醒大家共同遵守。

活动延伸:

将幼儿设计的标志张贴在活动室相应的位置,如把"排队洗手"的标志张贴在盥洗区墙面上;把"排队取水"的标志张贴在口杯橱上;

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中增加了社会领域的内容:培养幼儿的分享、合作意识。这主要针对我班部分幼儿缺乏合作意识的问题而提出。

排排队中班教案【篇3】

小树苗排队中班教案

引言:

在孩子们成长的旅程中,班级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各种有趣和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社交技能和自我管理能力。本次教案将带领小朋友们体验排队的乐趣,并借此机会教授他们珍贵的品德教育。

一、教育目标:

1. 在游戏中,通过互动、合作和分享,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社交技巧。

2. 融入品德教育,通过排队活动,让孩子们懂得秩序和尊重。

3. 提高孩子们的注意力和集中力,让他们学会依次等待和遵循规则。

二、教学准备:

1. 教室内固定座位和一个清晰可见的图表,上面标有不同家庭的名字。

2. 彩色卡片和小贴纸,用于奖励孩子们的表现。

3. 游戏道具:小木棍、彩色旗帜、玩具动物等。

三、教学过程:

活动1:学习排队游戏规则

1. 教师向孩子们介绍排队游戏的规则,并强调秩序和尊重的重要性。

2. 在清晰可见的图表上,让孩子们看到他们家庭的名字所在的座位,并告知他们在游戏中按照此顺序排队。

3. 教师举例示范排队动作,引导孩子们跟随模仿。

活动2:排队比赛

1. 将班级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队长负责组织队伍。

2. 队长首先进行示范,其他队员观察并模仿。

3. 教师设立终点线,要求每个小组队伍依次通过该终点线,争取最快速度完成任务。

4. 记录每个小组的时间,奖励最快完成任务的小组。

活动3:品德教育讲解

1. 在班级讲台上展示一张大大小小的书。

2. 教师向孩子们解释,这些书代表不同的品德特质,例如:坚持、勇敢、友善等。

3. 随机选择一个孩子,让他选择一本书,作为这堂课的主题。例如,如果他选择了勇敢,教师会与孩子和全班一起探讨什么是勇敢,勇敢的表现是什么等。

活动4:排队秩序礼仪

1. 教师为每个孩子发放彩色卡片,并介绍每种颜色所代表的排队“品质”:红色:秩序;黄色:耐心;蓝色:尊重;绿色:友善。

2. 教师要求孩子们在排队的过程中,展示出相应的品质。

3. 如果孩子们表现良好,可以给予小贴纸奖励,以鼓励他们继续保持良好的秩序和礼貌。

四、总结:

通过这场排队游戏,小朋友们不仅体验到了排队的乐趣,也学到了珍贵的品德教育。他们通过游戏中的互动和合作培养了社交技能、注意力和集中力。并且,通过奖励机制,他们也学会了珍视秩序、尊重他人和友善待人。这些经验将伴随他们的成长,并为他们在日后的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和行为提供指引。因此,我们相信这个排队中班教案将给小朋友们带来非常有益的教育体验。

排排队中班教案【篇4】

教学目标:

·在观察、比较中区分2——3样同类物体的长短。

·培养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能区分大、中、小

(材料准备) 长短不同的绸带、扭扭棒、笔;幼儿操作练习册(苗p7)相应的粘纸

教学重点:比较区分长短

教学难点:比较3样物体的长短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看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请你说出给他们的名称和用途。(扭扭棒、笔)

二、比一比:

1、两样同类物体进行比较:

·分别比较两根绸带说说哪根绸带长,哪根绸带短?(你用什么办法知道的)

·请个别幼儿演示比较哪支笔长,哪支笔短?(讲讲自己比较的办法)

●小结(重点):教师边示范边讲述:可以用眼睛看,比一比。当看不出来时,可以将两样东西的一头对齐进行比较,这样也能知道哪个长,哪个短了。

2、三样同类物体进行比较:

·分别比较3支笔(讲讲理由)

·3根绸带的长短,(三根绸带一头对齐比较)

●小结(难点):教师边示范边讲述:用同样的方法,三样东西一起比:一头对齐,捏住,比出最短的`,再比出最长的,就可以帮它们排队了。

三、排一排,贴一贴:

1、请你找到围巾、皮带、玩具、衣服等的粘纸,并和原来同类的物品比一比,帮他们排排队。

(引导幼儿先将一头对齐,再进行比较,然后根据比较的结果,按长短顺序进行排队粘贴)

2、巡视指导,帮助个别幼儿完成作品。

排排队中班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排序活动,感受排序的活动美。

2、能用语言讲述排序规律。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3、尝试通过自己的排序活动,体验操作乐趣。

重点:让幼儿在观察游戏操作的基础上了解排序活动,并体验排序的活动形式美。

难点:引导幼儿自选某种规律排序物体。

二、活动准备1、三列长火车,每节可坐三个小动物。

2、小动物卡片若干,葫芦卡片若干。

3、进入森林的小脚丫线路图。

4、幼儿操作材料。

三、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教师与幼儿谈话,进入角色教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打森林里去看一看,听说那的小动物今天要去旅行,我们去看一看有哪些小动物,好吗?"2、出示小脚丫线路图,教师示范走,并引导幼儿观察其中规律。

(二)分别出示三列火车,引导幼儿观察。

1、出示第一辆火车头,及第一节车厢(ABB)(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车厢小动物的位置。

(2)教师出示第二节车厢,让幼儿观察并了解规律。

(3)出示第三节车厢方法同上。

(4)出示第四节车厢,让幼儿猜是那些小动物。

教师小结:原来小动物们是按一定顺序坐火车的,你们觉得这样漂亮吗?这种排列的顺序叫有规律的排序,你们知道了吧!

2、出示第二列火车头及第一节车厢(ABB)(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座位。

(2)教师出示第2、3、4节车厢让幼儿上来操作,教师及时指导。

3、出示第三列火车头及第一节车厢(AAB)(1)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的位置。

(2)教师出示第2、3节车厢,让幼儿上来操作,教师及时指导。

(三)出示葫芦卡片,让幼儿接着排列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操作。

2、提问:这些葫芦哪些不一样(颜色、大小)教师小结:其实生活中的规律很多,他们可以按大小来分,也可以按颜色来分。还可以按高矮来分等等;这要我们认真观察,就能看出其中规律。

(四)游戏:送礼物1、教师:小朋友,今天表现的很棒,老师想送礼物给孩子们,如果谁把你们手中的图形宝宝,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好队,这些图形宝宝就是你们的了。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结束部分教师:其实在我们幼儿园里还有许多有规律的排序,我们一起出去找一找吧。

排排队中班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2得相邻数,感知相邻数多1少1的关系。

2、在教师引导下,发现相邻数的规律。

3、在游戏中培养倾听的习惯。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企鹅图片6张,1—3数字卡片。

2、音乐《找朋友》。

活动重难点:

初步理解相邻数的概念,学习2的相邻数。

理解相邻数的含义,感知相邻两数多1或少1的关系。

活动过程:

1、观看课件,以故事形式引出活动。

今天一大早,企鹅新村特别热闹,因为他们要搬新家了。企鹅哥哥一摇一摆走来了,我们来看看,来了几只企鹅哥哥?一只企鹅哥哥用数字几表示……企鹅哥哥、姐姐、弟弟都搬进了新家,他们心里真高兴呀。

2、尝试运用相邻数规律,找出3的相邻数。

小企鹅们来做智力游戏了,他们要给长条点卡排队。

找出1、2、3、4的点卡,按从少到多的顺序给长条卡排队。

3有好朋友吗?3的好朋友是几和几?为什么?(因为3在中间,它比前面的2多1,比后面的4少1。)

引导幼儿观察长条卡片加以验证。

3、游戏:企鹅请客

今天,小企鹅们要请小朋友到他们的新家来聚餐。

小朋友每人一张数字卡,音乐响起,小朋友又唱又跳自由活动,音乐停,小企鹅出示数字几,他的好朋友就进入企鹅家里来,围到他的左右来聚餐。

一、观察企鹅的外形,找不同。

老师:有6只小企鹅来到了咱们的教室里,欢迎他们吧!

请幼儿区分6支企鹅的不同之处,将相同的企鹅挨在一起,并将代表图片展贴在黑板上。

老师:他们有什么不同?

二、感知相邻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1、将数字1、2、3于相同数量的企鹅图片对应摆放。

老师:谁上来数一数这里分别有几只企鹅?帮老师把小数字贴上。

2、分别说出3种企鹅的数量,并比较3种企鹅的多少。

老师:哪一种企鹅的数量是最多的?哪一种是最少的?

3、按从少到多的顺序给3种企鹅排队。

三、引导幼儿发现相邻数的规律。

老师:请你观察一下,小企鹅排列有什么规律呀?

1、数字1、2、3是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1比2少1,排在最前面;3比2多1,排在最后面;2在中间,所以1和3是2的好朋友。

2、幼儿尝试运用相邻数的规律,找出3的相邻数。

老师:小朋友想一想,3的好朋友是谁呢?

3、电脑游戏测试

分别找出1、2、3的相邻数。

老师:现在考一考小朋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他们的相邻数。

四、游戏《找朋友》

幼儿每人拿一张数字卡片,听音乐传球。音乐一停,球传到谁的手里,谁就说出自己卡片上的数字,如:“我是2,我的朋友在哪里?”手里数字卡片1和3的幼儿迅速举起卡片并回答:“我是你的好朋友,再见!”

活动延伸

教师把动物头饰、数字1——10按顺序排列,长条点卡等投放到数学区角中,共幼儿练习寻找其他数的相邻数。

活动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让幼儿能感知相邻两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并根据前一个数或后一个数猜相邻数,同时认识数字。培养幼儿喜欢和同伴合作共同游戏。我在设计这堂数学课程时从孩子的兴趣出发,以游戏为主,游戏环节让孩子们充分感受相邻数之间的关系。第一个游戏:“朋友在哪里”“找朋友”游戏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主要内容,他们每天乐此不疲的做着各种游戏,枯燥无味的上课他们毫无兴趣,因而在组织这节课时我每个环节都是游戏。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感受到、实践到,使他们自己体会和理解相邻数间的关系,并根据前一个数或后一个数猜相邻数。场地也不局限于教室,而是运用到孩子们熟悉的各个环境中,如走廊、厕所等等,让孩子在不同的空间感受相邻数。真正做到了“玩中学,学中玩”,孩子兴趣浓厚,掌握得也很牢固。一节课下来我收获颇多,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要勤于动脑思考选择好教学方法,更加勤于动手多制作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的教学具。

排排队中班教案【篇7】

一、活动目标

发现事物不同的排列规律。

尝试自己设计排列规律,并能用较准确的语言表达。

二、活动准备

画有不同排列规律的图片三幅。

厚薄不同的图书,颜色不同的纸杯,大小不同的纸船。

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可操作性的图形若干。

三、活动过程

⑴开始部分组织幼儿坐好

⑵基本部分

1.请幼儿观察教师按照不同规律排列(大小、厚薄)的纸制品,如:纸杯、图书、纸船等,引导幼儿发现并说出排列的规律。

2.请幼儿观察图片,发现并说出不同的排列规律。

出示两组高矮不同的树,请幼儿想想可以怎样有规律地排列,引导幼儿说出按高矮排列或矮排列。

3.游戏:"猜猜看",让幼儿寻找规律,并能快速说出空位置上的相应图形是什么图形。

4.出示按数量递增的排列规律,让幼儿寻找规律,并尝试继续往下排列。

5.启发幼儿创造新的排列规律。如按物体的颜色排列(红绿、红绿、红绿)

6.幼儿操作。

⑶结束部分启发幼儿自己设计排列规律,用操作卡片拼摆出来,并与小朋友说说自己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四、活动延伸

1.由会"排队"的纸宝宝引申出小宝宝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排队,要井然有序。

2.手工活动:折纸

排排队中班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会将物体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学习将两种实物有规律地交替排序,会讲述出排列的顺序。

3.能用语言讲述排列的结果

活动准备:

教具:动物图片(乌龟3只、蝴蝶4只、小狗只、小兔2只)

学具:各小组各一套动物排队的图片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森林里要举行音乐会了,好多小动物都想去参加。可是参加这个音乐会有个要求,就是小动物们必须得整齐的队伍去,这可难倒了小动物们了,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排过队呀!这可怎么办呢?

小朋友们,我们去帮帮他们好不好?

2.集体活动

(1)认识大小不同的小动物

师:看,有小动物来参加音乐会了,我们来看看是谁来了?(出示图片乌龟)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几只乌龟?(三只)这三只乌龟有什么不一样啊?

引导幼儿说:有大乌龟,小乌龟(并用身体动作来表示乌龟的大小)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最大的乌龟、大乌龟、小乌龟。

(2)按顺序给乌龟排队

师:请小朋友们来想一想该怎样给三只小乌龟整齐的排队?排完后,请小朋友们一起来说一说排列的顺序(最大的、大的、小的或小的、大的、最大的)

(3)出示其它动物,巩固练习

师: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小乌龟们顺利的进入了音乐会,又有其它的笑动物来了,来看看是谁来了?(蝴蝶)有几只呀?(四只:最大的蝴蝶、大的蝴蝶、小蝴蝶、最小的蝴蝶)

师:现在难度可变大了呀,现在这么多蝴蝶应该怎样整齐的排队?仔细想一想(请幼儿到黑板上排序)

(4)依样接放,交替排序

师:看,又有小动物来了,是谁呀?(出示图片小狗和小兔子各两只)这次来的小动物更复杂了,小朋友们有没有信心帮助小动物们整齐的排好队?(1、两只兔子,两只小狗2、两只小狗两只兔子3、一只兔子,一只小狗,一只兔子,一只小狗)

3.小组活动

接着给动物排队

每3人一组,每组准备不一样的动物卡片,小组讨论共同商讨如何整齐排队,将小动物整齐的排列在准备好的卡纸上。

请小朋友带着排列好的小动物图片到前面展示,说一说他们是怎样帮助小动物们排队的。

排排队中班教案【篇9】

活动名称:七只小鸡排队走(儿歌)

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按数字大小排队和边点数边朗诵的方法。

2、感受儿歌带来的趣味性。

准备:小鸡图片、1—7数字卡片。

关键点:学习边点数边朗诵的方法。

环节:

一、教具导入,引起兴趣

1、出示小鸡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图片上有谁?它们在干什么?

2、交代学习儿歌的要求。

二、欣赏儿歌,理解掌握

1、教师完整朗诵儿歌

2、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1)儿歌名称叫什么?

2)妈妈买了几只鸡?我给小鸡起了什么名字?

3)你们会数吗?请幼儿边点图片边数数。

4)啊呀,小鸡走散了,怎么办?

5)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来数数吗?

三、学习儿歌,帮助记忆

1、带领幼儿轻声学念儿歌。

2、以多种形式练习儿歌。

四、组织游戏,体验情趣

1、介绍游戏的玩法和要求。

2、请幼儿八人一组进行游戏,一人扮演鸡妈妈,其他幼儿扮演小鸡,体验儿歌带来的乐趣。

3、小结:表扬遵守游戏规则的小朋友。

排排队中班教案【篇10】

生肖动物排队生肖动物排队

生肖动物排队

生肖是我国是一种很浓厚的民族文化,人们用生肖来,本月的主题是《有趣的生肖》,小朋友对此都有很大的热情,通过前面的教学,小朋友对生肖的来历及有关的知道已基本掌握,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在认识生肖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和巩固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使幼儿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礼仪及基本的道德常识,活动目的:

1、巩固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

2、巩固数字1—10。

3、培养幼儿懂得在某些公共场合应注意的礼仪及文明。活动准备:

1、1-10的号码牌、1-10不颜色的的数字、2、幼儿已基本掌握了关于十二生肖的来历及排列顺序。

3、幼儿贴着十二生肖中某一动物的头饰。活动过程:

一、全体幼儿站四队,教师提出:“今天森林里召开十二生肖动物表演会,邀请我们去参加,你们愿意去吗?”

“但老师还不知道十二生肖动物有哪些呢?你们能够告诉我吗?”(幼儿回答)

二、开汽车到森林歌舞剧院看表演。

1、和幼儿共同讨论公共场合应该注意的礼仪。

2、请小朋友对号入座,并看准数字的颜色。

3、管理员检查观众是否坐对了痤位。

三、剧院里帮助演员排序的管理员今天生病没来,请小朋友帮助动物们排列好出场的顺序。

1、清查人数,看是否到齐了。(了解十二生肖的数量)

2、十二生肖站队。(巩固十二生肖排列顺序)并回答出某某前面的动物是谁?

3、请小朋友分组来排队。

4、给十二生肖挂号码牌,以提示小动物何时出场。并说出几号选手是谁?

5、请小朋友到各类动物准备室帮助其他生肖动物挂号码牌。(巩固对生肖动物的分类)

四、小朋友和生肖动物们一起表演节目。

中班科学《磨豆浆》

活动准备:

(1)了解磨豆浆的过程,感受制作豆浆工具的改进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2)对磨豆浆活动有兴趣,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幼儿已有初步的使用石磨的经验。(2)石磨.电磨若干,豆浆.茶杯.泡好的黄豆。活动过程:

1.品尝豆浆,了解豆浆的作用。

提问:你们喝的是什么?它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喝豆浆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 2.幼儿操作石磨,学习磨豆浆。

(1)教师示范磨豆浆的方法,强调石磨的旋转方向和加豆加水交替进行的操作方法。(2)幼儿两人一组用石磨磨豆浆。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并会两人合作。(3)请幼儿表述磨豆浆的过程。

提问;磨出豆浆来了吗?你们是怎样磨的?

小结:一个小朋友推磨,一个小朋友一边加黄豆.一边不断加水,相互配合,才能磨出豆浆。3.操作比较石磨与电磨,感受新制浆工具的优点。

(1)出示电动磨豆浆机,请幼儿比一比它与石磨有什么不同?(着重从外形上区分。)(2)幼儿观察两位教师分别用石磨与电磨磨豆浆的过程。并表述观察结果。(3)请幼儿分别操作石磨与电磨(在教师的帮助下按开关),并相互交流操作结果。

小结:石磨在没有电的时候可以磨出豆浆,但它速度慢,费力,很不方便。电磨更快捷.更卫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用电磨做豆浆又快又省力。4.教师挤豆渣,幼儿进一步了解做豆浆的过程。

总结:我们可以用石磨磨豆浆,也可以用电磨磨豆浆,磨的时候先要把黄豆泡好,在磨的过程中,要不断加水,磨好后还要滤渣,豆浆经过煮沸就可以食用了。活动延伸:

(1)在科学室(或区角)里,提供石磨.电磨供幼儿操作。

(2)请幼儿带一些小的新产品到幼儿园,开辟“我们身边的新产品”展览角,激发幼儿对科技新产品关注的兴趣。活动建议:

(1)受石磨.电磨数量的限制,本活动易采用分组教学。(2)品尝豆浆的环节,可结合幼儿园的早点进行。

推荐阅读

上一篇:疫情防控工作总结报告经典 下一篇:有关小学新入职教师培训方案(精选5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