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量的概念教案#】好工具范文网编辑希望您能阅读一下“量的概念教案”相信它会给您带来不少启示。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每天老师要有责任写好每份教案课件。教学目标的明确是教案设计的第一步。期待我们的建议能够帮助您更好地解决问题和提高效率!
量的概念教案(篇1)
活动1 选服装
目标:认识自己的性别,理解性别的不同。
材料:一些男孩和女孩服装的照片。
方法:出示一些男孩和妇女服装的照片,请幼儿选出他们希望妈妈给他们买的衣服的照片,并说一说,男孩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女孩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
活动2 抱娃娃
目标:体验性别的不同,接受自己的性别
材料:布娃娃
方法:布置好娃娃家的场景,准备一些漂亮的布娃娃给幼儿抱一抱,并让他们说出,是愿意给娃娃当爸爸,还是当妈妈。
活动3 照镜子
目标:认识自己的五官及主要功能
材料:小镜子
方法:让幼儿拿着小镜子,对着镜子照一照,说说自己脸上都有什么器官,他们有什么用。如,我的眼睛会看,我看到了蓝天,白云我的耳朵会听,我听到了风声,雨声,鸟叫声等。
活动4 我说你做
目标:认识自己身体各部分名称及主要功能。
方法:和幼儿一起玩游戏我说你做。
老师说:拍一拍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跳一跳幼儿边做动作边回答:我用小手拍一拍。或我用眼睛看一看,我用耳朵听一听,我用鼻子闻一闻,我用两脚跳一跳等。
活动5 描体画人
目标:了解和认识自己身体特点
材料:大白纸、画笔、颜料
方法:让幼儿躺在一张大白纸上,在纸上沿他们的身体轮廓描绘下来,并让幼儿给自己的画像着色。
量的概念教案(篇2)
何为望远镜思维?顾名思义,我们要打破部分的局限、狭隘的视野,用向外部看、向远方看、向整体看的思维来看待单元整体设计。由于所对应的大概念大小不一,我们可以把单元分为宏观单元、中观单元和微观单元。宏观单元是整个学科高位的大概念或跨学科的大概念组织的集合,中观单元围绕某一学科的大概念展开,那微观单元自然是学科教材中的现有单元。按照刘徽老师的观点,望远镜思维即要形成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总体框架”,运用统整法或基点法思考单元与单元、单元与学科、单元与跨学科、单元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联。
以单元与单元的关联为例,统编版教材中,各单元以人文主题+学习任务群的双线组元形式编排。针对这一编排形式,我们可以以学习任务群为线索,建立单元与单元的关联。比如统编教材必修上下册中,议论文写作隶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涉及三个单元的写作主题和写作任务,分别是议论要有针对性、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如何论证。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展开前后勾连、逐级进阶的关联式作文教学。“议论要有针对性”主要落实“针对”的四个维度,引导学生在写作上增强问题意识、读者意识、说理意识、目的意识,从整体上进行议论文写作框架的打造。“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主要解决多维度阐述观点的问题,以提升元认知能力。“如何论证”则主要解决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的问题。这样,在“议论文写作中,学生针对某现实问题,在特定的读者对象面前,运用说理思路和说理方法,多维度阐述自我观点,以说服对方”这一大概念的统筹之下,写作教学在单元的关联中循序渐进、有序展开,学生的写作能力逐级提升。
再如单元与跨学科的关联。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有一句名言:“语文是百科之母。”语文学科的很多知识与能力要辐射到其他科目的学习。比如学生对语段的分析能力强的话,数学的应用题相对会更得心应手;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强的话,历史的史料分析题得分会更高等等。以选必中册“逻辑的力量”为例,思维形式是人们进行思维活动时对特定对象进行反映的基本方式,即概念、判断和推理。这一大概念涉及单元与跨学科的关联。把握了概念之间的全同关系、并列关系、包含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不仅有利于病句题的分析、现代文阅读的解读,还能顺利掌握数学集合的相关知识,轻松完成政治的客观题分析。
量的概念教案(篇3)
(A)理解和掌握圆锥曲线的第一定义和第二定义,并能应用第一定义和第二定义来解题。
(B)了解圆锥曲线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并能初步利用圆锥曲线的知识进行知识延伸和知识创新。
(A)通过学生的操作和协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通过知识的再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C)专题网站中提供各层次的例题和习题,解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的需要,从而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让学生体会知识产生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本节课的内容是圆锥曲线的第一定义和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以及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来解决轨迹问题和最值问题。
明确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以学习任务驱动为方式,以圆锥曲线定义和定义应用为中心,主动操作实验、大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抓住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采取的基于学科专题网站下的三者结合的教学模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充分利用《圆锥曲线》专题网站内的内容,在着重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内延外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克服困难的信心。
l本课的学习对象为高二下学期学生,他们经过近两年的高中学习,已经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较为熟练。
高二年下学期学生由于高考的压力,他们保持着传统教学的学习习惯,在
l课堂上的主体作用的体现不是太充分,但是如果他们还是乐于尝试、勇于探索的。
高二年的学生在学习交往上“个别化学习”和“协作讨论学习”并存,也就是说学生是具有一定的群体性小组交流能力与协同讨论学习能力的,还是能完成上课时教师布置的协作学习任务的。
(1)Web教室(√)(2)局域网(3)城域网(4)校园网(√)(5)Internet(√)
(1)课件(网络课件)(√)(2)工具(3)专题学习网站(√)(4)多媒体资源库
量的概念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2.理解平面里的任何一个向量都可以用两个不共线的向量来表示,初步掌握应用向量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
3.能够在具体问题中适当地选取基底,使其他向量都能够用基底来表达.
【导入新课】
复习引入:
1.实数与向量的积
实数λ与向量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
(1)|λ|=|λ|||;
(2)λ>0时,λ与方向相同;λ
2.运算定律
结合律:λ(μ)=(λμ);分配律:(λ+μ)=λ+μ,λ(+)=λ+λ.
3.向量共线定理
向量与非零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只有一个非零实数λ,使=λ.
新授课阶段
一、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λ1+λ2.
探究:
(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2)基底不惟一,关键是不共线;
(e2的条件下进行分解;
(4)基底给定时,分解形式惟一. λ1,λ2是被,,唯一确定的数量.
量的概念教案(篇5)
作者:蒋红
**:《科技资讯》2015年第32期
摘要: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当是一个能构建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而初中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对身边有趣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因此,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设计好课堂活动可以让数学教学焕发生机和活力。概念具有高度抽象性和概括性,学生感觉枯燥,对于概念的理解往往仅仅停留在表面,而通过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参与活动抢答反馈、总结归纳学生讲解等数学活动,能帮助学生感知概念、理解概念和升华概念,从而构建初中数学的重要概念,优化概念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数学活动概念教学设计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1(b)-0158-02
数学概念是揭示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1]概念具有高度抽象性和概括性,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往往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多数教师也认为只要记住概念,学会运用就行了,因此,许多教师的概念课显得“头轻脚重”,课堂流程基本是首先快速简单介绍概念,然后通过大量题目强化训练,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感觉枯燥,教学效果也不太理想。鉴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数学概念课教学成功的关键是通过设计数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笔者结合教材内容,对数学概念教学中的数学活动设计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实践、合作与交流——概念感知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当是一个能构建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课堂活动可以让数学教学焕发生机和活力。
以“图形的旋转”为例,在情境引入环节设计了动手操作,学生利用学具(kt板)将△aob绕某个顶点旋转,感受图形的旋转。老师问了一个问题:通过操作观察,你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轮换?
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图形旋转的相关概念,总结旋转的三要素。本设计旨在通过动手操作和概念感知,培养学生的抽象归纳能力。在旋转的性质教学环节,首先组织学生按下列要求分组操作,(1)将教具(矩形卡片内部有一个镂空的三角形)选定一个定点固定在kt板上;(2) 将镂空三角形画为△abc;(3) 将教具绕定点旋转一定角度后,画出一个空心三角形△a'b'c';然后老师问问题,观察△abc和△a'b'c'。你发现了什么?
分别连结oa、ob、oc、oa/、ob/和oc/。你还有什么发现?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总结轮换的相关性质。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想、交流和测量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设计这样的数学活动不仅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创新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还让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建立自信心,从而优化数学概念课的教学。
量的概念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的概念,能从简单的实际事例中,抽象出关系,列出解析式;
2、使学生分清常量与变量,并能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会求值,并体会自变量与值间的对应关系.
4、使学生掌握解析式为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简单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求法.
5、通过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是有规律地运动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了解的意义,会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及求值.
教学难点:概念的抽象性.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讲了的概念:一般地,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
生活中有很多实例反映了关系,你能举出一个,并指出式中的自变量与吗?
1、学校计划组织一次春游,学生每人交30元,求总金额y(元)与学生数n(个)的关系.
2、为迎接新年,班委会计划购买100元的小礼物送给同学,求所能购买的总数n(个)与单价(a)元的关系.
解:1、y=30n
y是,n是自变量
2、 ,n是,a是自变量.
(二)讲授新课
刚才所举例子中的,都是利用数学式子即解析式表示的.这种用数学式子表示时,要考虑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解析式有意义.如第一题中的学生数n必须是正整数.
例1、求下列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1) (2)
(3) (4)
(5) (6)
分析:在(1)、(2)中,x取任意实数, 与 都有意义.
(3)小题的 是一个分式,分式成立的条件是分母不为0.这道题的分母是 ,因此要求 .
同理(4)小题的 也是分式,分式成立的条件是分母不为0,这道题的分母是 ,因此要求 且 .
第(5)小题, 是二次根式,二次根式成立的条件是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 的被开方数是 .
同理,第(6)小题 也是二次根式, 是被开方数,
.
解:(1)全体实数
(2)全体实数
(3)
(4) 且
(5)
(6)
小结:从上面的例题中可以看出的解析式是整数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的解析式是分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分母不为零;的解析式是二次根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
注意:有些同学没有真正理解解析式是分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分母不为零,片面地认为,凡是分母,只要 即可.教师可将解题步骤设计得细致一些.先提问本题的分母是什么?然后再要求分式的分母不为零.求出使成立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二次根式的问题也与次类似.
但象第(4)小题,有些同学会犯这样的错误,将答案写成 或 .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方程的两根用“或者”联接,在这里就直接拿过来用.限于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可联系日常生活讲清“且”与“或”.说明这里 与 是并且的关系.即2与-1这两个值x都不能取.
量的概念教案(篇7)
教案一:Unit 1 - A private conversation
教案标题:Using paraphrasing skills to understand the text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运用替换语言技巧理解并解释文章内容。
2. 学生能够掌握并正确运用新词汇。
3. 学生能够用所学内容介绍自己的一个私人对话。
教学重点:
1. 替换语言技巧的运用。
2. 新词汇的掌握和应用。
3. 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1. 大量替换语言示例。
2. 单词卡片和图片。
教学过程:
Step 1: 预习阅读(15分钟)
在课前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大意。鼓励学生圈出不熟悉的单词并尝试猜测含义。
Step 2: 课堂讨论(20分钟)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课文内容,鼓励他们使用替换语言技巧替换重复的单词和表达方式。教师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并给予肯定的反馈。
Step 3: 词汇掌握(15分钟)
教师将重点单词写在黑板上,并与学生一起翻译。然后教师播放对应单词的发音,同时学生反复模仿。接着,教师将单词卡片和图片分发给学生,要求他们根据卡片上的单词来进行配对。教师与学生进行一些在课堂上常见的对话,要求学生使用所学的词汇。
Step 4: 个人写作(20分钟)
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撰写一篇介绍自己的私人对话的短文。鼓励他们用各种替换语言技巧来提高文章的流畅度。为了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要求他们以对自己最重要的人进行对话,并且可以编写一些搞笑或感人的对话内容。
Step 5: 分享和讨论(15分钟)
鼓励学生交换他们所写的短文并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比如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小组内模拟对话,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话的理解和运用。
扩展活动:
1. 带领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对话扩展练习,让他们用所学内容进行实际对话。
2. 给学生一些原版英语小故事,让他们用替换语言技巧改写故事。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替换语言技巧来理解和解释课文,同时掌握了一些新的单词。通过写作和口语练习,他们提高了表达能力,并学会了如何在实际对话中运用所学内容。这种综合运用和互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并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量的概念教案(篇8)
第 6 课时
学习目标:能基本记住该操第六节动作并能观察评价其他同学动作;培养主动参与意识和鉴别动作规范水平的能力。
学习内容:出升的太阳前六节的动作方法。学习步骤:
一、自主活动、活跃情绪
教师活动:
1、组织固定队列队型,立正、稍息和踏步走练习。
2、讲解示范游戏蚂蚁搬家的方法规则,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活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情趣。
学生活动:
1、学生在老师的口令指挥下认真反复进行踏步走练习,练习中能够做到大腿高抬,手臂摆直,抬头挺胸,目视前方。
2、按照游戏规则欢快地进行游戏活动,发展自己快速奔跑的能力和与同伴密切配合的优良品质。
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
点:能够记住整理运动的动作方法和路线。难
点:动作规范到位,路线清晰。
教师活动:
1、分别讲解示范已学操的比较难的动作和要点,然后带领学生集体进行练习,练习的速度由慢到快。
2、组织学生相互间探讨练习,后进行小老师和小示范的领做和表演活动
学生活动:
1、学生认真观察老师的讲解示范,按老师的口令认真反复练习。
2、积极参与老师设置要求的练习形式,并且在练习中能够充分展示自己。
教师活动:老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讲评,对好的同学进行积极的评价,不好的给予及时的纠正和帮助。
组
织:四列横队(左右间隔两臂,前后一臂距离)创新延伸、展示技能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掷远练习,充分展示学生的手臂力量和协调用力的能力。学生活动:学生能够知道练习方法要求和意义,并能积极地投入到练习中去,并对自己在练习中的表现感到满意。
组
织:四路横队在老师的带领下练习图示略。场地器材:田径场一片、跳绳36根、沙包四个 课后小结:
对于操的动作学生基本能够记得,但是动作还不协调,不够到位,而且还有个别错误动作,因此还要加强学生的动作规范程度的练习,通过找出好的同学和动作不好的同学,进行相互比较,使学生知道,好的动作可以体现一个人的精神,还可以体现整个班级的精神面貌
量的概念教案(篇9)
(一)复数的概念是职中数学职业模块I第三章第一大节的第一小节的内容 (二)本节的地位和作用
在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有理数实数的概念和运算,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到铺垫的作用。本节内容是本章的基础,也是学好复数的关键。
认知分析 学生已掌握了实数的概念的运算这为了我们学习复数概念奠定了基础 能力分析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归纳猜想能力,但分类讨论思想等价转化思想数学
知识目标 理解复数的有关概念掌握复数的代数表示及复数相等的条件。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运算求解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勇于创新。
自然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之间关系。
问题 数集能否再进行扩充?
【设计意图】使学生产生对复数的好奇心。 把形如a+bi(a,b∈R)形式的数称为复数 复数用字母z表示
复数组成的集合称为复数集,有字母c表示。
2复数的代数形式 z=a+bi(a,b∈R) a叫做复数z的实部用Rez表示。 b叫做复数z的虚部用Imz表示。 3复数的分类:z=a+bi(a,b∈R) 当b=0时,复数为实数
当b≠0时,复数为虚数 在虚数中,当a=0时,复数为纯虚数,
当a≠0时复数为非纯虚数。
4复数相等:我们规定:两个复数Z1=a+bi(a,b∈R)与Z2=c+di(c,d∈R)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实部与与虚部分别相等,即 a+bi=c+di?a=c,且b=d
特别地,a+bi=0?a=b=0,此时复数Z=a+bi=0 例题讲解(多媒体) 5课堂练习P85练习题3 6小结: 本节知识点有:
复数概念:把形如 a+bi (a,b∈R)的数叫复数。
复数相等:两个复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实部与虚部 相等。 7作业:P85 练习第四题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设计说明 通过回顾学生对以前的自然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扩展后的新数集具有的一些性质和特点如何构造或有何发现的,常常缺少应有的思考探索和创新,所以本节课力图从事物发展的角度由实数集具有的一些性质和特点,做一些理性的探索和研究,同时,在学习运用过程中对转化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进行感性的认识。
教学收获:
1. 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用图示法使学生直观明了的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2. 绝大多数同学能掌握复数的概念和复数相等的判断,并能对复数进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