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教学教案范例9篇

2024-01-03 11:06:15 教学教案

【#实用文# #教学教案范例9篇#】栏目小编用心打造了这篇独一无二的“教学教案”期待大家喜欢,如果您觉得本网页还不错请收藏它以备后用。老师会根据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成教案课件,需要我们认真写好每一份教案课件。牵扯到教学的所有环节都需要教案的支持。

教学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交流课内和课外给人启迪的事情、格言及漫画等,在交流中得到启示。

2、引导完成词语盘点的内容,学生朗读并积累格言。

3、展示、交流本单元课文学习的收获,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

教学重点

结合本单元内容,交流自己在生活中的启示,在交流中学习作人、做事的准则。

教学难点

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汇报自己这一阶段来的学习收获。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具准备

准备一些富有哲理的作品,格言、座右铭以供交流。

教学过程

一、词语盘点

1、读准词语的字音。

2、记清词语的字型,注意易写错的字,用笔画出,全班交流,加深记忆。

二、交流平台

回顾本组四篇课文的课题。选择一篇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或自己最感兴趣的课文,说说主容和所得到的启示:

1、独立摘抄各课的重点词句。

2、选背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从中受到的启发。

3、拓展:

说说学了这单元课文后其他方面的收获。

(例如:对作者的了解,所引起的联想,对课文表达上的感悟等。)

三、日积月累

方法:

1、自读自悟。

2、组织交流:

可选择其中的一两句,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联系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例子,谈谈感受。

形式1:小组内,学生之间互相补充。

形式2:每个小组选代表汇报,各小组之间互相补充。

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这是一句汉族谚语,意思是说,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世界上没有什么办不好的事情,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意思相近的谚语还有:“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路在人走,事在人为”“不怕无能,只怕无恒”“有志者,事竟成”等。

⑵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想,究竟:结果,原委;留心:注意。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要把事情(问题)搞清楚、弄明白,那就要处处注意仔细观察。这句话点明了平时养成注意观察的良好习惯的要性。

⑶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虚心:不自以为是,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自满: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这句话的意思是:虚心能帮助你把许许多多的事办成功;而自以为是,骄傲自满,那十件事中可能会有九件办不成,也就是说事情办成的可能性就很小了。这句话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虚心学习的重要。

⑷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滴水:一滴一滴往下落的水,功:功夫和力量,自然:理所当然。这句话说的是:滴水可以穿石,只要有恒心,不怕花时间和力气,坚持努力下去,事情就一定能做成功。

⑸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锋:锋利,磨砺:摩擦使其锐利,比喻磨练;苦寒:极端寒冷,严寒。这句话的意思是:宝剑的锋利,需要经过反复磨练才能形成,梅花的清香是经历了严冬的考验才换得的。人要成材,事要成功,都得付出代价,经历考验。和这句话谚语相似的说法还有:“不经一番彻骨寒,哪来梅花扑鼻香”等。

在理解、诵读之后,可联系实际,帮助学生体会这些谚语的运用语境。如,讲述相关故事:大书法家王羲之七岁时就跟书法家卫夫人习字。他每次练完字都要到水池里洗毛笔,坚持练了两三年,结果水池变成了墨池,他写字的技巧也日渐娴熟,但他还是坚持不懈的练习写,最后终于成了颇负盛名的大书法家。这个事例说明什么?这与哪一句谚语的意思是一致的?让学生比较、体会,用“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这一句比较恰当;如若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亦可。有条件的班级,还可以请学生创设情景,让大家来选择对应的谚语,以促进理解和运用。

3、背诵,摘抄自己感兴趣的格言。

4、拓展:

补充交流课文积累的名言佳句或警句等。

5、延伸:

建议学生课外继续收集警句名言,有条件的,鼓励他们分类摘抄,以方便查找引用,或者做成卡片,作为座右铭置于书桌、床头,用来经常提醒、激励自己。

四、成语故事

本单元安排的成语故事是“水滴石穿”的典故。故事脉络清晰,文字浅显易懂,理解的重点是故事的原意和现今引用意的转换。

1、阅读成语故事,想想讲了什么,成语的寓意何处?

2、交流:

⑴让学生自读故事,然后同桌交流:“水滴石穿”是谁在什么时候对谁说的话?它的意思是什么?

⑵“水滴石穿”这一成语现在一般用在什么方面?

⑶从故事中画出与“水滴石穿”意思相近的成语。

⑷再读故事,说说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⑸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⑹复述成语故事“水滴石穿”。如有可能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学习这一成语故事的体会,并练习用上“水滴石穿”来说几句话。

五、课外拓展

1、分组讲讲你课外收集到的成语故事。

2、全班交流收集到的成语故事。

(建议学生继续以“生活中的启示”为主题,选择课堂上没有采用的角度,学习别的同学的长处,再次写作。学会在人生的路上小心地收藏起令自己心动的点点滴滴,将来它便是一笔丰厚的财富。)

六、资料链接

贝壳虽然死了,却把美丽留给了整个世界。

给予永远比接受更快乐。

铁锚是不怕埋没自己的。当人们看不见它的时候,正是它在为人类做贡献的时候。

世间最庄严的问题是:我能做什么好事?

应该让别人的生活因为你的存在而更加美好。

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我坚信,我能行──成功,就这样开始。

教学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分析本文结构,理解散文特点。

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

3、掌握本文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散文特点、结构。

以读讲、探讨方式围绕课文内容和结构展开。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迤(yí)西譬(pì)喻糯(nuò)米蹲(dūn)踞

忌讳(huì)酬(chóu)和铁箍(gū)熹(xī)微

2、解释下列词语: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方。

忌讳:忌怕而隐避。

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

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淳朴:诚实朴素。

二、导入

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这种古老的歌会形式,蕴涵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自然引发了作者浓厚的兴趣与由衷的赞赏。

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苗族,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

(明确:两段人物描写不同点是个别与群体,一重精神,一重具体的衣服。第二段文字还运用了比喻的修饰方法,把人物描写得惟妙惟肖。)

2、课文第四段,用许多笔墨描写由呈贡进城时一路的景色,写“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各种山鸟呼朋唤侣”,还有戴胜鸟和云雀的歌唱。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你觉得作者写这些有什么用意?

(明确:用环境作背景,达到诗情画意的效果。)

四、拓展训练

课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谣,分小组进行交流,看看哪些属于“见景生情,即物起兴”,哪些属于“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哪些属于“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的。有兴趣的同学,不妨选择一两首唱一唱。

学生可以收集民歌,互相交流,比较。

例如:陕北民歌《信无防字》福州民歌(真鸟仔,啄波波,三岁孩子会唱歌……一条竹子插下土,皇帝落难去放牛)……

五、小结

《云南的歌会》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

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本文虽然是描写音乐的佳作,但首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在教学中必须扎扎实实地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品析词语、句子,感受语言文字创设的美妙情境。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训练四。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教学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以诚待人”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中彩那天》、《尊严》,略读课文《万年牢》《将心比心》,还有一个语文园地。《中彩那天》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的崇高的精神世界,使我们懂得了诚实守信是人的精神财富,远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万年牢》告诉读者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实在。《尊严》讲了一件石油大王哈默罕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更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将心比心》虽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能给人心灵的震撼,告诫人们遇事要将心比心,多为别人着想。四篇文章充满了丰富的人文内涵,语言朴实,但内容生动感人。学习本组课文学生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修养。

学生分析

“以诚待人”“诚实守信”等这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很熟悉,从小开始接受这方面的教育就比较多,以诚待人的事例也知道很多,学生有一定的思想基础。教材选编的课文内容很有感染力,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感知课文内容的同时,读中品味,感受文中人物的思想品质,体会作者的表情达意的方式。

教学设想

1、引导学生潜心读书,充分感知文本内容,与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

2、通过揣摩品味文中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等描写,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感受人物的情感世界。

3、运用课文中学习到阅读方法阅读相关方面的书籍、文章,搜集身边的有关事例,加深理解,促进行动。

学习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能会写会运用29个词语,会读会认2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4、感悟人物形象,加深对诚信的理解,并能付诸行动。

课前准备

1、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诚信方面的文字材料和事例。

2、制做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前交流

学习本单元之前,引导学生说说搜集到的有关诚信的文字材料,可以是文章,也可以是名言、谚语,再引导学生说说身边的有关事例,再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是从学生的认知基础为出发点。然后教师向学生总体介绍本单元文章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教学建议

1、《中彩那天》:

课文运用精彩的语言讲述了一件引人深思的故事。让人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

⑴教学开始可以引导学生谈谈对金钱的认识,再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比金钱更重要?然后揭示课题,理解“中彩”的意思。

⑵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提出不理解的问题,教师进行点拨。

⑶再读课文,练习复述:

引导学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发生、经过、结果,列出提纲,按提纲练习复述课文,再进行交流。

⑷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并进行合作研究。如“你父亲正在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教师应创设对话情境,结合课后“小练笔”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⑸回读课文,畅谈收获:

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

2、《万年牢》: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可以从文章感人的故事中,感受一位父亲真诚地为人和做事的道德风范。教学本课时,要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

⑴明确的要求,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读读提示语中的阅读要求,再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圈画,边批注,最后引导学生进行读后交流。

⑵重点研读,深入感受: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三处“万年牢”,联系上下文谈谈体会,然后再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评价。

3、《尊严》:

文章讲述了一件感人的故事,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尊严。教学时以“尊严”主线,贯穿始终。

⑴在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进行自学,自主识字,理解词义,理清文章思路。

⑵精读课文环节要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语句来体会人物的品质。

⑶还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已的看法,进而加深对“尊严”的理解。

4、《将心比心》:

本文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也给每一位读者以强烈的心灵震撼。教学本文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⑴初读课文环节中,引导学生弄清本文“我”经历的两件事,小组进行复述练习,再推荐代表在班上交流。

⑵研读课文环节中,引导学生找出令自已感动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⑶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如果是你遇到了这样的事,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⑷联系实际,内外结合:

引导学生想想自己的生活实际,做过的、听过的、看过的等,也来讲讲将心比心的故事。

三、拓展活动

学习本组课文学生在受到精神熏陶,情操陶冶的同时,也能提升语文素养,进行有效的课外拓展与延伸会丰富学生的见闻,增加学生的积累。

1、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搜索、查阅图书及调查访问等方法收集和整理有关“以诚待人”的资料。

2、组织学生召开“以诚待人”资料交流汇报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自己的资料展示出来,并给予一些鼓励的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参与的热情。

教学教案 篇4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①,竹中窥落日②。

鸟向檐③上飞,云从窗里出。

注释

①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②窥(ku):从缝隙中看。

③檐(yn):房檐。

山际见来烟,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际:边际。○以见写存

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现,灵动了景色,增添了人气。

竹中窥落日。窥:从缝隙或隐蔽处偷看。○窥呼应了前一句的

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见,生动地再现了夕阳余晖疏朗地洒落竹林的情景。

鸟向檐上飞,向:从,在。檐:屋檐。○用向不用于,借词

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的多义性所带来的暗示,激活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诗

意的表达。

云从窗里出。○这正是山居不可思议的神奇景象。本有的突兀感在前

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三个诗句的铺垫下,自然熨帖,不露半点神来的痕迹。

译文:

山边飘来的烟霭,从竹林的缝隙里看到落日。

鸟儿向屋檐上飞着,远远看去天边的云气好象是从窗里流出来的一样

题解:

本篇是《山中杂诗》的三首之一。是写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闲适的心情。沈德潜说它四句写景,自成一格。

山中杂诗

映入眼帘的是暮色里蔼蔼的山岚,陷入竹隙的是落如缓缓的画卷。

鸟儿悠闲地飞向人家的房檐,从窗口缓缓飘出的是一丝淡淡的云岚。

赏析一:

这四句写景的小诗,自成一种格调。每句之前,如果用你看哪三字一气连读,在我们眼前,就会展现出一幅绝妙的图画,就会响起一曲优美的乐章。杜甫《绝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放眼四望,触处生情,将不同的景物组合起来,用以形成一种特殊的环境,给人以新鲜的感觉。用的就是这种格调。

赏析二:

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高峻,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群鸟时时栖息于其檐前屋后,体现了山居的清静超脱,远离尘嚣。

沈德潜说此诗:四句写景,自成一格。意谓这首小诗将所有的笔墨都集中在写景上,与一般由景到人或由景而抒情的结构不同,开了一种新的格式。其实,这四句中虽句句是景,却时时有人在其中,如前两句中的见和窥,都说明在景的背后分明有人,所写之景只是人所见之景,并不是纯客观的描绘。至于三四句中的檐上和窗里就更明白地透出人的存在。而且在写景中已暗示了诗人的山居之乐,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于此可见。

吴均是写山水的高手,这四句小诗之所以能勾勒出山居的特征就在于作者观察角度的选择得当。烟是由山际所见,落日是由竹中所见,鸟在檐上,云从窗出,这样,就不同与寻常的写山岚、落日、鸟和云,而带上了诗人山居所见的主观色彩,并有了典型的意义。就象是摄影,摄取同一物象,却各人有各人的角度。而一帧成功的作品,总是能取新颖巧妙的角度,摄出景物的特征与情趣,吴均的摹山范水也正是如此。

作者介绍: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家世寒贱,均好学而有俊才。沈约曾见其文,颇为赞赏。天监初,柳恽任吴兴太守,召他为主簿,常与他赋诗。后为建安王萧伟记室,升国侍郎。入为奉朝请。他曾表求撰写《齐春秋》,完稿后上呈武帝,武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命焚毁。后奉诏撰写《通史》,未就而卒。事见《梁书》卷四十九、《南史》卷七十二《吴均传》。今人朱东润《诗人吴均》一文中有吴均年谱(见《中国文学论集》,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可供参考。

吴均是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塘先贤传》五卷,注释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惜皆已亡佚。他是著名的文学家。《梁书》本传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其文集二十卷。《隋书经籍志》四著录:梁奉朝请《吴均集》二十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皆为二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吴均诗集》三卷。可见其文集宋时已大部分散失。明代的辑本有:

《吴朝请集》三卷附录一卷明张燮辑《七十二家集》本。

《吴朝请集》一卷明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另有《吴朝请集选》一卷,清代吴汝纶评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选》本。严可均《全梁文》卷六十辑录其文有《与施从事》、《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等十三篇,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十辑录其诗有《赠王桂阳》、《山中杂诗》、《答柳恽诗》等一百四十七首,较为齐备。

吴均的诗文,《文选》一首未选。不知是不是与梁武帝吴均不均,何逊不逊的批评(见《南史》卷三十三《何逊传》)有关。吴均的骈文成就较高,他的《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等,都是传诵很广的名作。吴均的诗和文一样,多写山水景物,风格清新挺拔,有一定的艺术成就。另外,他还有《续齐谐记》,是六朝志怪小说的优秀作品。

教学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学生能从总体上明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为小学高年级综合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会制订活动计划,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并能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

3、学生能够认真阅读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从中受到启发,搜集到更多体现汉字神奇、有趣的资料。

4、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能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5、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很好地参与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前准备

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的关于汉字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三阶段

交流分享

同学们,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大家按照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体会到了汉字的有趣。这节课,我们就来汇报大家开展活动的情况。

一、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1、字谜大擂台:

⑴教师引言:

首先,我们从汉字的猜字谜开始。同学们,大家在课外一定收集了不少汉字字谜,还有的同学自己编写了一些字谜。现在,我们要举行字谜大擂台活动,大家准备好了吗?

⑵交流体会,感受乐趣:

活动结束后,可以请自编字谜的同学介绍编字谜的过程和自己的体会,也可以介绍自己在收集字谜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

2、谐音俱乐部:

⑴教师谈话:

刚才我们进行了紧张激烈的字谜大擂台,大家不仅通过猜字谜积累了汉字的知识,而且从中感受到了汉字的无穷乐趣。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进人我们的谐音俱乐部,再次享受汉字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吧。

⑵互动游戏:

①歇后语:

一学生说自己搜集的歇后语前半句,指名其他人说其中的谐音字。

②古诗:

一学生读自己搜集的古诗,指名其他人说后半句。

③对联:

一学生说自己搜集的对联上联,指名其他人说对联下联,并说出其中的谐音字。

④笑话:

一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笑话。其他人说为什么好笑。

二、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实践

教师谈话:同学们,通过上面的活动,我们充分感受到汉字的无穷乐趣。让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做学习的主人。课下,大家可以把自己收集的字谜,有趣的谐音现象整理归类,还可以在教室里出一期黑板报。

1、小小展示台──关于《汉字的演变》:

⑴教师引导:

同学们,汉字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从最早的甲骨文开始,其间有着许许多多动人的传说。下面请大家将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拿出来和其他同学一同分享。请学生说一说演变的过程。

⑵分组交流,共享资料:

学生在小组内由组长组织进行交流,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介绍,介绍完后,大家可以互相传看。

⑶全班汇报展示,由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汇报。

2、小小书法展──感受书法艺术美:

推举代表上台──中国古今书法名家作品欣赏。

3、小主人在行动──展示手抄报。

三、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1、总结回顾:

同学们,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通过认真拟订计划,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不仅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希望大家把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的学习中去。

2、拓展延伸:

这次综合性学习虽然结束了,但对汉字的探究并没有结束。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继续探究汉字的相关问题,可以参考教材中的提示,想一想自己最想探究哪些方面,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

教学教案 篇6

教学设想

教学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不单单是传授与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全成发展的过程。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从事创造性活动的能力。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优秀品德。

教学过程中包含了许多要素:教师、学生;教材、设备、媒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测量、教学评价等等。要使这些要素能够做到有机配合、有序运行,促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就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的设计,这就是“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设计是依据对学习需求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系统决策过程。它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科学理论的观点和方法,调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评价其结果,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教学目标具体化为我们的重点教学过程设计奠定了基础,依据教学目标中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来制定、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就是教学目标具体化的最完整的体现。如果说教学目标为内隐的话,教学过程就是它的外显。因此,教学过程就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

例如:《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教学重点:

⑴从爸爸介绍白杨的语言中,了解白杨的特点;

⑵对文中“只晓得”的排比句的教学,体会出“不晓得”的意思。

⑶“在通向新疆的路上……”的教学,再次理解借物喻人的方法。

2、教学难点:

学习“只知道”的排比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要表达的孩子们“不晓得”的意思。

⑴孩子们不晓得爸爸妈妈为什么要自愿去新疆工作;

⑵孩子们不晓得爸爸妈妈为什么把他们也带到新疆去;

⑶孩子们不晓得爸爸妈妈工作在一个怎样的地方。

引导学生理解边疆的建设者听从祖国召唤,自愿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不畏艰险建设边疆的精神。

重点部分教学过程设计

一、了解白杨的特点

1、朗读爸爸介绍白杨的句子,想一想这几句话介绍了白杨树的哪些特点,你是从哪些内容中体会到的?

(要点:高大挺拔、适应能力强、不畏艰苦环境。)

板书:

不挑环境,生根成长

2、自己读课文的前半部分,了解课文的前半部分中还有哪些内容表现出白杨的这些特点,为什么?

(要点:浑黄一体,高大挺秀。)

3、练习朗读。

二、突破难点,体会思想感情

1、理解表白的意思。

2、了解“只晓得”的内容。

3、了解“只晓得”的写法是要表明“不晓得”。

4、讨论孩子们“不晓得”什么,老师指导学生划批、记笔记:

⑴孩子们不晓得爸爸妈妈为什么要自愿去新疆工作。

⑵孩子们不晓得爸爸妈妈为什么把他们也带到新疆去。

⑶孩子们不晓得爸爸妈妈工作在一个怎样的地方。

5、师生共读,学生读“只晓得”的内容,老师读“不晓得”的内容。

6、练习朗读。

7、结合白杨的特点谈理解。

(要点:爸爸妈妈服从需要、爸爸妈妈扎根边疆、爸爸妈妈工作的地方非常艰苦。)

板书:

不畏艰苦,扎根边疆

8、训练朗读。

9、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三、进一步理解爸爸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朗读15自然段。

2、理解这段话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生如不理解,先指导朗读。

(指导重音:许许多多、这儿、就在这儿、不管……总是。)

4、朗读,参考板书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按层次理解要表达的意思:

第一层:白杨树不畏艰险,顽强生长。

第二层:在新疆,有许许多多建设者,新疆需要他们,他们就在新疆扎根了,建设新疆。

第三层:祖国的建设者们不论在新疆还是在其他艰苦的环境中,都服从祖国的需要,不畏艰险,建设祖国。

5、小声读十六、十七自然段,理解爸爸看到小白杨时脸上露出一丝微笑的思想感情。

(要点:对后代寄予希望、扎根边疆。)

教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认读虐、踞等生字,理解“肆虐、归宿、盘踞”等词语。

2、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

3、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

教学难点

理解青山不老。

教学过程

一、揭题,初读课文

1、揭题。

2、大声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3、学习生字词。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二、再读课文,理解了不起的奇迹

1、老人创造了怎样了不起的奇迹。

2、老人在什么环境下创造了了不起的奇迹。

三、研读课文,感悟老人的精神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老人在植树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与痛苦?在困难与痛苦面前,老人仍然种树,说明老人具有什么精神?

2、老人为什么非要种树?

3、议一议,“另一种东西”指什么,“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是什么?

四、总结课文,说说青山不老

五、课堂练习

教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最大的书法艺术宝库西安碑林的概况,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有个初步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情感和学习书法的兴趣。

2、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书法特点的词语和句子,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情境、查找词典等方法理解词句,体会书法家严谨、刻苦求学的品质。

3、学习搜集、筛选资料,培养综合性学习、合作学习能力。

4、通过以解说员介绍的方式,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了解文中书法家书法艺术的特点。学生对书法知识的认识较少,对书法家书法特点的认识有一定难度。

2、有感情读文,读出四位书法家各自不同的书法特点和人格魅力。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汉字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双形成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这就是书法,书法是我国艺术的精华。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游览我国最大的书法艺术宝库----西安碑林,那里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刻石的云集之地,也是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的荟萃之地。(板书课题)齐读。

二、指导写字揭题

1、指导写碑字,体会碑是石头做的。

2、放四块碑文的图片,感受今天学的碑是什么样子的?

3、师简介文章第一自然段,引出这么多的碑聚集在一起,就称之为荟萃,理解荟萃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10分

1、打开课文,这篇课文属本册教材的一篇选读文章,请你们充分运用已具有的学习能力,独立阅读思考,并与同学一道研究探讨学文。看看西安碑林中有些什么名碑?带着这个问题读文,把文读通读顺。把难解难读的字词画记下来。

2、积累词语,词语解释

遒劲郁勃(qijngyb):雄健有力,具有生气。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端庄雄伟:端正庄重,气势庞大。

博采众长:广泛的采取众人的长处。观摹(guānm):观察模仿。

严谨(ynjǐn):严密谨慎。

荟萃(hucu):(英俊的人物或精美的东西)会集;聚集。

3、在篇章结构的安排上,作者用了什么写法。(指导分段,体会总分总的写法。

课文介绍的几位著名书法家,

出示重点词语(四位作者名字),

四、感悟文本:15分

(多媒体出示代表作)

1、课前,老师请大家预习了课文,刚才,大家又读了课文,你能简单地介绍其中一位书法家的书法艺术特点吗?(从书法家书法特点、代表作品等方面)

王羲之:潇洒清秀(《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作品真迹已经失传,碑林中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是唐朝的怀仁和尚集王羲之的字而成的

欧阳询: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自成一家,人称欧体(《九成宫醴(礼)泉铭》《皇甫诞碑》)

颜真卿:楷书端庄雄伟,行书遒劲郁勃,用笔匀而藏锋,内刚劲而外温润,字的屈折处圆而有力,人称颜体(《颜勤礼碑》、《多宝塔感应碑》、《自书告身贴》、《祭侄文稿》等)

柳公权:骨力遒劲,结构严谨。人称柳体,世人有颜筋柳骨的说法。(神策军碑、玄秘塔碑)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理解书法家书法艺术特色。

3、指导朗读: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感受书法家不同一般的书风吗?读出书法特点及书家个性。

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这些不同朝代的书法名家,艺术风格独特,各有千秋,有潇洒清秀的,有骨气劲峭的,有端庄雄伟的,有结构严谨的,真可谓名碑荟萃啊!难怪作者这样赞叹点击第六自然段。(生读)

4、小结:刚才大家通过自学课文,我们领略了四种书体,你们知道碑林中还有哪些书体?

师:面对碑林,你会怎样赞叹生读;面对书法名家,你会怎样赞叹生读;面对外国游客,你会怎样夸耀生读

小结:名碑荟萃,美不胜收,名家名书,各有千秋,艺术瑰宝,闪烁光彩。

五、当当解说员8分

1、师:来,我们今天活学活用,当当西安碑林的志愿解说员,作为一名出色的解说员,了解了书中几位书法名家的作品还不够,如果能了解更多有特色的碑石和书法家的轶闻趣事,就能使我们的解说更加精彩,有魅力,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选择一位你喜欢的书法家,了解这位书法家的艺术风格和轶闻趣事等相关资料,练习解说。

小结:在书法艺术长河中,群星璀璨,人才辈出。无论哪一位书法家的作品无不体现了他本人的个性品质,创作意念和思想情感,他们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做人的准则,高尚的情操,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2、课件出示:(欣赏各类书法作品。)

六、展示学生作品7分

我们班也有一些从小就学习书法的同学,现在请他们带着自己的作品来说说自己的学书体验。刚刚我们当了解说员,谁来当当小记者采访一位小书法家。

罗老师很喜欢书法,我写了一副字,送给同学们,我们一起共勉。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七、总结全文

作为华夏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祖国文化,让我们从现在做起,认认真真去写字,堂堂正正去作人!

附板书王羲之潇洒清秀

名碑荟萃欧阳询骨气劲峭法度严整

美不胜收艺术瑰宝颜真卿端庄雄伟遒劲郁勃

柳公权骨力遒劲结构严谨

教学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月是故乡明”为专题进行编排的,两篇精读课文

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放了,引出了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回忆。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

教学前,可以让学生交流一下对梅花的了解,可以说说梅花的特点,可以说作家笔下的梅花,也可以搜集有关赞美梅花的诗文。

教学时,第一步,初读课文,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交流读书体会,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把握。第二步,研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找出表现外祖父思恋祖国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和谈出自己的感受相结合。从而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课后的阅读链接

当我们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就会感觉到桂花的香气弥漫在字里行间,作者的思乡情也萦绕在心头,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浓郁且溢满字里行间。本课是略读课文。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

教学时,初读课文,通过自读自悟,认读生字,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桂花给作者带来了什么快乐。细读课文,与同学进行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在学生交流时进行适当点拨。

品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摇花的快乐,以及无穷的回味。进一步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教师还应注意鼓励学生把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诵、抄写下来,以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

四、

捧读此文会让我们走进一个令人向往的田园村落,感受了作者对故乡绵绵不绝的怀恋和思念。本文是略读课文,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结合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边读书边思考。

导入新课时,可以分别出示“小桥”“流水”“人家”,让学生描述头脑中的形象,再让学生想象“小桥流水人家”是怎样的情景,然后进入课文的学习。然后引导学生自主读文,交流读书所得。接着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作者家乡的美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表达方法。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把优美的句子或段落熟读成诵,摘录下来,以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五、

口语交际建议:

1、回顾本组课文内容,感受共同特点。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出本组课文表达着同样的情感──对故乡的依恋和热爱,进而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浓浓的乡情”,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2、分组讨论:

讨论的内容:表现形式,选择节目类型,谁来表演等,这里教师应尽量开阔学生思路,丰富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展示学生特长。

3、列出节目表,课下准备。

4、汇报表演。

习作:

本次习作是想象作文,写

交流平台:

此次交流平台,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因此交流的时候,除了联系课文,联系自己的习作,也可以联系读过的其他诗文。更要注意引导学生说得有理有据,切勿空谈。

日积月累:

这次积累是一些表达乡思的诗句。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反复读一读诗句,想想这些诗句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在大致了解了诗句的意思后,练习把诗句背诵下来。

趣味语文:

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自己熟读感悟,还可以在熟读的基础上,交流感受。再引导学生讲一讲自己知道的这样的趣味语文故事。

推荐阅读

上一篇:积极向上的工作总结10篇 下一篇:高一年级部工作总结十四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