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2024哄睡音乐教案#】大家好,今天好工具范文网小编要给大家介绍一下“哄睡音乐教案”的相关知识。教案课件是为了教师上课做好提前准备,所以必须要慎重对待。教案对于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相信这些应用软件会是您提升工作效率的好帮手!
哄睡音乐教案 篇1
《洗手绢》教学设计小学音乐人教版 1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洗手绢》,感受并能表现劳动的快乐,表达“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
指导学生用轻松活泼的情绪及明亮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并适当地加以表演。感受二拍子的强弱规律。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互相合作,帮助来创编歌词及动作,并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表演、有信心的当众表演、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2 教学难点
通过各种有利途径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劳动的乐趣。通过学唱这首歌曲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3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轻松活泼的情绪演唱、表演歌曲《洗手绢》。
4 导入
听《劳动最光荣》进教室,做简单律动 师生问好 回想一下刚才歌曲《劳动最光荣》里都出现了哪些小动物?
4、下面我们再看一遍,看一看小动物们在干什么?
5 节奏练习
教师做洗衣的动作学生猜。(背景洗手绢伴奏音乐,哎啰) 同学们你们爱劳动吗?猜一猜:我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做劳动的动作,不说话,用动作告诉我们你做的是什么劳动,让我们猜一猜?猜对大家一起合着音乐做。
老师在劳动的时候最喜欢打节奏,听一听擦地、洗衣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呢?打节奏,你来模仿。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示,突出二拍子的强弱规律。加入打击乐器。
6 歌曲新授
初听 复听
打击乐器伴奏 教师范唱
教唱“哎罗哎”,出示歌谱 学生伴奏,模仿演唱,分组唱 学习歌词,图片出示,按节奏读 全曲演唱,接龙、分组
7 编创歌词
编创后小组讨论,展示
8 课堂延伸
手绢最初由头巾演化而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有位小朋友带来的东北秧歌舞
跳的真好,我也忍不住想学一学,你们感兴趣吗?一起学一学,手绢的基本动作。
9 拓展总结
要热爱劳动。播放音乐《喜刷刷》边表演边离开教室
哄睡音乐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第二册第六课,名为《咯咯哒》,本单元的中心内容都是围绕着动物—鸡来写的,在单元内容里,有公鸡、母鸡、小鸡三个角色,让学生们能够利用最短的时间对鸡有所了解,同时,也能帮助学生产生、表现自己对鸡等动物的喜爱之情。
而在这个单元里的两首表演唱里,讲的都是母鸡下蛋,在歌里,讲述了母鸡下蛋的辛苦,也讲述了母鸡下蛋后的喜悦心情,不停的在给所有人报喜。
课文内容也很有趣,都是用的儿歌创编的,朗朗上口,学生们都会很喜欢的。
我在这个单元里选择了《下蛋罗》这个内容,是因为我觉得这个曲子显得很风趣,特别母鸡的叫声完全用节奏表示,说说唱唱很是有趣;而且,音域只有五度,非常适合一年级的学生学习和表演;此外,歌曲形象的表现了大母鸡生蛋的得意的样子。相信,这样的曲子,也同样会受到小朋友的欢迎。
一、整个课堂线路:
我在上这节课的线路上,特别设计了农场这个环节,主要是联系了本课内容,大多与农场的动物有关,那么,我在这节课中加入的所谓的练声和节奏,并不是说要在本节课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因为,我一直认为音乐是具有连续性的,而非一节课定终身。我最大的目的只是想让学生只到用音乐怎么来表示动物的叫声,以及用什么样的动作把动物的长相特点准确的表现出来,同时,也想让学生增强对节奏的敏锐、准确性。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展示课是应该展示自己所有的内容和安排,而不是只展示其中一节课的.设计的。
二、在学习歌词前学会节奏部分
在学习歌曲以前,我提前把歌词里的节奏部分引出来,并让学生放在节奏中解决掉,先把学生要学习的节奏和休止放到游乐中解决掉,这样,再去学歌词,学歌词的时候,我就把动作加进去,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容易记忆下来了。
三、分角色唱
分角色唱,可以让学生能多听一遍歌曲,并加深印象,同时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免去了后面的纠正和教唱,这样,学起来就更容易了。
四、加入打击器乐表现
在歌曲的表现中,我想到了用打击乐器来表现动物的声音,为歌曲伴奏。本学年,一年级的学生还在节奏学习和认识各种打击乐器的阶段,建立在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上,对打击乐器的使用格外感兴趣,有助于学习节奏,而他们所创作的节奏,我想:只要他们自己认为好就行了,不需要刻意的判定。等他们有了更多的节奏型积累,就会做得更好。
五、创编歌词
本来我没有这个环节的,但既然已经带出来了,也是件好事情,让学生学会编创自己喜欢的歌词。
整节课下来,我唱歌的时间用得有点少,这也说明了我自身对以节课的具体时间概念还不够强烈,把握不够好,这也有待于以后的教学里继续学习。
本堂课我做了一些准备,很希望自己也能和一年级的学生一样,在认识、探索中获得更多的体验和进步,望大家多加指教。
哄睡音乐教案 篇3
个人教育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一)教案
第一节课日夜
教学目标
1.在音乐中描写自然循环的作品有很多。 本课以此为主题,选取四幅作品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本质,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综合运用图形记谱法、字母记谱法、数字记谱法(数字记谱法)拓宽乐谱记录知识。
3.在音乐练习中掌握六拍签名。 4. 唱好二声部合唱,提高合唱表现。
教学重点和难点:唱好二声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安排: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听《晨报》和《晨景》。
第二课:唱《夜风》,听《渔船唱晚》。
第一节课时间
1.听《晨景》
1.听音乐《晨景》,你听过这首曲子描绘了什么吗?
要求:边听边比较教材中的三张图片。你觉得这三张图能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早晨场景吗?你能画出更好的图片来代表它吗?
2.再听一遍主题,读乐谱,哼哼。 告诉我,这首乐曲在教科书中以三种形式记录:折线图记谱法、线字母记谱法和简单记谱法。这三种形式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重点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
要求:如有可能,请在三张图片下方写上适当的文字说明。 (如《黎明暮光》、《初阳》、《日出》) 4. 欣赏全曲 5. 总结:
(1)格里格生平简介。
(2) 以器乐表达早晨的例子。
二、表??演《早安》
1.这是一首校歌,演唱风格应该简单朴素,喜欢唱歌。 2。听 Fan Sing 并从整体上更好地理解这首歌。
问:(1)歌曲描述了什么?
(2)歌曲可以分为几部分?
3.学生自学第一部分的 16 小节曲调。
温馨提示:形式不限,可以视唱;你可以自学;您可以自己合作和学习。 4.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唱第二调。指导重点是语调:
大音程跳跃要准确唱出这句“ ”,准确唱出第一个fa(4)音。 5、在老师口琴的伴奏下,愉快地唱全曲(老师口琴伴奏作为学生伴奏的示范)。 6. 4段歌词较长,建议先唱
1,
3、4段,第二段留给学生自学唱歌。 这也不影响歌曲的完整性。节省第二段的教学时间,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尤其是表现出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对比。 7.打击乐伴奏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8.小结:这是“晨”的一种声乐表现形式。
3.编创活动:《Morning》
表达早晨的内容很多,歌曲《Morning》表达了早上发生的活动。管弦乐《晨景》也是对风景的描绘。让学生想一想早上的活动,然后表达其中的一个方面,比如“早上去学校的路上”、“早上起床”等,可以用多种形式表达.
第二课
1.听听《渔船晚歌》
1.听完国外的“晨景”,再来看看中国古代渔村的晚景。 ——欣赏《渔船唱晚》第一部。
2.问:你能从音乐的声音中想象这是怎样的风景吗?
3.唱这首乐曲的主题曲,画出图谱。 4。欣赏“渔船唱晚”的第二部分。
问,你从这首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声音? 5. 哼唱这首乐曲中的主题曲,并通过连接每个小节的第一个音符来演唱。 6. 听整首歌。
要求:听完后能按照音乐的发展顺序讲故事。 7. 简介: 这是中国古代农村吃饱穿暖的夜景。
2.聆听和辨别活动:4/4 次或 6/8 次尝试。 3。唱歌和划桨检查。
4.把拍号填在括号里,然后再唱一遍。
三. 《夜风》的演出
1.老师讲课介绍: 本课的主题是早晚。 “早”,现在唱“夜”。 “晚风”是一首俄罗斯歌曲。晚上听美丽的风景? - 听范唱。
2.复习你学到的三个标志:2/
4, 3/
4, 4/4。 这三个拍号的单位时间是四分音符。 《晚风》的拍号是6/8拍。这是什么意思?
3.再听范唱《夜风》,边听边画出 6/8 拍的命令图案,问:你听到的两个句子的曲调基本一致吗?
4。全部节奏(以八分为一拍),注意强弱节奏,根据老师的教条唱第一乐句(4小节)。
5.在第一个句子能准确唱出来的基础上,学生将学习第一个
第二个和第三个短语各自独立。旋律(注意每句开头弱,节奏要准确)。
6.请一位学生指导每个人流利地唱整首歌。
7.这首歌的难点在于二声部合唱,它以二声部曲调的和谐与平衡为基础。 平行三分二声部合唱不容易唱好,需要一些听觉辅助练习。 (1) 学生唱第一部分,老师唱第二部分,要求他们互相听。
(2)听伴奏带或老师的伴奏(老师的伴奏必须是没有旋律的伴奏),学生学唱第二声部。
(3) 老师唱第一部分,学生唱第二部分。
(4) 学生合唱两声部曲子。
8.在两声稳定的基础上,唱好歌词,用轻柔的声音唱出夜景。
第2课农家乐
教学目标
1.本课内容由四部反映农家生活的中外作品组成。这是人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中的体现。 让我们从音乐中感受农业丰收的喜悦,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作曲常识。
3.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准备。
教学重点:歌曲演唱
教学难度:两声唱法
教学:安排: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唱《Apple Harvest》,听《Happy Farmer》。
第2课:唱《从圩田归来,阿丽丽》;创造性活动:选择适当的措施来填空。第三课:听《收获锣鼓》;命题创建活动。第一课
1.听《快乐农夫》 1. 第一次听全曲。
2.设置一个问题:这首钢琴独奏让你感觉如何(快乐?雄伟?悲伤?)。 3。学唱主题 4 小节。 4.本主题的4小节伴奏
(1)全班分为两部分,按照书中的节奏拍手拍腿来伴奏主题曲(老师弹奏)主题)。 (2) 一半学生唱主题曲,一半学生分成两声,拍手拍腿伴奏(交换一次)。 5. 重复整首歌。
全班伴奏钢琴独奏。
大部分学生拍手(高音)和拍腿(低音),部分学生使用打击乐器(皮-低音,木-高音)。
6.简介:音乐背景介绍,也可以作为农夫的音乐(虽然作品与农夫无关)。
第二,表演“苹果收割”
1.教师唱歌,让学生感受作品的整体效果。
2.学习第一个短语,四个短语,每个 2 小节。 将每个乐句分成一组,在指定时间内自学 2 分钟,然后依次唱出四个乐句。获胜者(慢节奏)是能够连接的人。
3.教师集中指导不能唱歌的群体,集体帮助他们。 继续唱歌并逐渐提高速度,直到歌曲达到节奏。这也是一场比赛,如果你跟不上速度,你就是输家。从比赛中激发学习频谱的热情。
乐谱和歌词都可以分两部分学习,先学好第一部分(音乐部分),再学好第二部分(速度先慢后逐渐加快)。 4、第二节的学习:分为高低两部分,全班分为两部分,各承担一部分。老师首先分别示范了两部分的曲调;然后每个部分由组长带领自学,老师巡视,重点指导低音部分。 (先学慢唱)
5.合成时,第一段的最后一句后面跟着两个声部去合唱,因为第一段的最后一个音“do”是贝司声部开始的音高,这有助于贝司声部找到自己的音高位置。 6. 以歌曲的原始速度合成整首歌曲。唱出欢乐的情绪。 7.有伴奏。
8.请一些学生跳舞(韩国舞蹈的基本动作)。 9。完整演绎朝鲜人民收获苹果时的欢乐场面。这首歌表达了朝鲜人民苹果大丰收时的喜悦。所以速度比较快,尤其是第一节,是一字一音,演奏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必须唱得非常流畅,才能表达这种感觉。第二节课时间
1.表演《从马戏团回来,阿莉莉》
1.解决问题:“去马戏团”,在彝族地区就是集市,“啊哩”是衬字,当地人常用来表达一种很开心的心情。 所以歌名的意思是——我很高兴从市场回来。 2.听范唱歌。感受彝族音调的风情和少女歌舞的欢快心情。
3.困难的练习。 因为这首歌大量使用了十六分音符的节奏,所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学习曲子时宜放慢节奏,在熟练流畅时逐渐达到歌曲的适当节奏。另外,为了降低难度,可以分两段学唱。先学唱4小节,熟练后再学唱最后4小节。注意前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学习曲调时,提醒学生使用4/4指令型进行节拍,并达到匀速。小组和小组可以交替唱,个人和小组可以交替唱,互相补充和学习。唱出活泼欢快的心情。
4。演唱歌曲时,前4小节可以由女性来领队,即在《阿丽丽》中,会和好组,后4小节一起唱。 你还可以唱歌跳舞。 5. 伴奏是这首歌演奏的难点。首先排练打击乐和人声,最后添加音高乐器。
6.完整的表现。 唱、跳、弹合二为一,各自发挥所长,配合默契,精彩演绎了《瓷归来》,展现了彝族同胞的农家乐。
二、“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部分”练习1.本练习的目的有二:
(1)从填空活动中,让学生对形成流畅的曲调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学生自己的创造性活动铺平道路。
(2)这个练习也是音乐语言的结果,感觉能力进一步提高,也是阅读音乐的训练。
2.熟练地唱出乐谱并试着把它填满。
3.在重复完整的曲调时,判断组合的最佳解决方案。 4。交流和评估您的练习结果。
5.摘要:展示、试听和表扬最佳实践。
第三课
1.听《丰收锣鼓》
1.进口:人们在节日的日子里,人们经常敲锣打鼓来庆祝。 中国的锣鼓世界闻名,具有中国特色。中国管弦乐器也不同于西方管弦乐器。 2. 欣赏歌曲的第一部分。
问:你的眼前似乎出现了什么样的场景?你从音乐中感受到什么样的情感?
3.欣赏音乐的第二部分。
问:与第一部分相比,这部分的情感变化是什么? 4. 听整首歌。
(1)看书中的记谱,随着音乐的发展,举手指出并指出是哪一段? (2) 共同创作音乐的速度和情绪,并模仿段落的主要部分。乐器的表现。
(3)展示相应国家乐团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表演。动起来,融入音乐。
5.师生交流(有时间可以再听一遍)。
6.简介: 丰收的欢乐场面很温馨。 感受收获劳动成果的喜悦。
2.主题创作活动
1.自由创作围绕“庆典”主题的声音(音乐)。 2。课前提出创意要求,比如大家自带一些自制的乐器。
3.对有乐器演奏能力的同学,鼓励他们自带乐器谱写自己的旋律,与伙伴进行打击乐来表达主题。
4。这项创意活动旨在让学生参与。它不寻求成为规范或正统。只要能反映主题的意境,就应该鼓励。 因此,创作的过程很重要,创作作品的水平并不是评价的主要对象。当然,好的作品更好
第三课足迹教学目标
1.革命歌曲留下的历史足迹,让我们不忘过去。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 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让我们牢记革命传统,了解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的道理。这是一个很好的德育教材。
2.去图书馆找资料,在课堂上开展小品表演、造型设计等活动,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让课堂内外的封闭与开放教育联系起来.结合。
3.在歌唱练习中,掌握装饰音和歌唱方法的知识。 教学安排: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听《红星歌》,唱《彩虹石》。
第二课时间:听《红梅颂》和《唱二小牛郎》。
第三课:唱《我是怎样长大的》,交换并展示彼此准备的材料。
第一节课时间
1.听《红星歌》
1.请同学们在课前准备好“闪耀的红星”故事。 在观看之前向所有学生讲一个故事。 2. 欣赏整首歌。
问:这首歌是关于什么的?它反映了哪个时期的斗争? 3. 再听一遍整首歌。
问:音乐有几个部分?哪个部分有相同的曲调?当同样的音乐再次出现时请举手。
4.再听一遍整首歌。 您可以随音乐哼一首歌曲。
问题:歌曲的类型是进行曲、舞蹈还是摇篮曲?五、总结:这是反映工农革命时期儿童积极参与革命斗争的足迹。
二、表??演《雨花台》
1.介绍书《南京雨花台烈士群雕》中的插图。 2。由于这首歌节奏复杂:有十六分音符、切分音、三十秒音符,所以这首歌不适合学生阅读和演唱,主要是通过听范唱,范唱曲调加强学生的模仿记忆。听力。勾勒出基本旋律后,让学生朗读歌曲。为了加强它的记忆力,它可以分为两部分学习。第一部分是前四个短语,第二部分是最后四个短语,带有结尾。困难的措施必须以短语为单位进行指导。 3.曲子开始学唱时,先不加装饰音,基本唱熟后,再加appoggiance,简单说明appoggiance的写法和作用(写法:左上角; 功能:装饰)。
4.在唱出来的旋律基础上填词很流畅,用中速深情表达出《雨花石》的崇高品质。
5。在学生充分理解歌词深意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四行歌词,设计出四种形状作为歌曲的背景,用情感来演唱歌曲。
第二课
1.听《唱两个小牛郎》
1.前两个故事,我们请同学讲,这个故事我请录音机讲,请仔细听——播放这首歌的录音。
2.问:谁听得清楚?你能重复一遍吗?
3.再听一遍:记住歌曲的情节。 这首歌的主角是谁?谁是配角?有几个场景。 4.师生讨论:歌曲的人物和场景。
5.在老师的指导下安排场景并分配角色。 注意:要动员学生自己设计和自荐角色(王二笑、鬼子),其他同学扮演人群、牛、草等角色。 6.插入这首歌的录音,学生根据歌曲的叙述过程进行素描。 7、总结:这是抗战时期革命英雄们留下的足迹。
2.听《红梅赞》基本教学要求
1.课前,请同学们准备歌剧《江姐》的故事情节。 在观看之前将这个故事告诉所有学生。
2.欣赏整首歌。
请问:歌名《红梅赞》是什么意思? 3、再听一遍歌曲:
问:你觉得这首歌的情感和风格怎么样?你发现了什么?
(提示:书中的插图是江姐的形象)
4.总结:这是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先辈们留下的“脚印”的反映。
第三节课时间
1.表现“我如何成长”
1。这首歌的歌词看似很简单,但很有哲理,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其深刻含义。 结合前作展现的英勇足迹,对学生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2.这首歌的曲调是三拍。在学习唱歌时,要求学生使用三倍时间的指挥模式来唱歌和唱歌。 慢下来,分两部分学习,通常没有太大难度。
3.二声部合唱有一定难度,教学时应慎重处理。 如果有难度,可以适当降低难度。例如,将每个句子的第一个音符更改到相同的程度可能会更容易。
4.演唱歌曲时,要注意歌词的语气,如问答等,尤其要唱出三拍的流畅度和两声的和声。
5。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进行讨论,谈谈“如何成长”?
2、编译与活动
1.根据歌曲《红星歌》、《红梅赞》、《唱小牛郎》,诉说革命的历史足迹。 用线连接。
2.展示彼此准备的资料、CD、VCD、图片、故事,比较谁的资料最生动。
第4课可爱的家
教学目标
1.本课有五首反映“家”主题的中外诗歌作品,音乐风格、主题和流派,各有特色,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还有“家”的乐趣。
2.改编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我们从改编《牧场上的家》中获得了创造性的体验。
3.学习长音符的演奏练习,练习二分法演奏。
教学安排: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表演《奶奶的澎湖湾》,听《暗夜》。第二课:听《可爱的家》和《回家》,播放录音机。
第三课:唱《牧场上的家》;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第一节课时间
1.听“黑暗的天空”
1。这是一首基于现实的歌曲 一个发生在以生活为内容的家庭的小故事——享受“黑暗”。
2.你明白吗?如果还是不明白,再听一遍。 3。你能告诉我这个小故事吗? 4.师生讨论。
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告诉我们你自己的看法?
(没有必要对发生在家人,你可以各说各的)
5.再听一遍,请根据书中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容词。 (答案:诙谐) 6、总结:这个家庭既诙谐又可爱。
1.表演《奶奶的澎湖湾》
1.这首流行歌曲比较流行,同学们也比较熟悉,所以在范儿的歌声的启发下更容易学会唱歌。 2.在学唱曲调时,可以通过听唱唱出一些节奏,引导学生学唱。无需解释乐理名称,如,等,可以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演唱。
3.歌曲的前半部分是主人公的“回忆”,有叙述,所以在唱的时候,只要把发生的事情解释清楚即可。
歌曲的第二部分是高潮部分。处理重点也安排在这一段。演唱强度与第一部分不同。
4.教这首歌的难点在于伴奏。
加入打击乐是一种作曲和创作的活动。很好地匹配了歌曲高潮的情绪。应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并进行创作和创作。 5、总结:这就是家中世代相传的温暖。
第二课
1. “可爱的家”
1.介绍歌曲《可爱的家》的创作背景。 以故事的形式告诉学生,引起他们的兴趣。
2.范唱《可爱的家》,请同学们哼唱。 让学生熟悉内容和主题。 3. 第一次听音乐。
设置问题:你能听到歌曲主题的主要乐器的名字吗? 4. 再听一遍歌曲。
问:主题重复了多少次?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5、总结:一家人温馨可爱。
第二,“回家”
1.先听听音乐。
请问: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它属于西洋乐器分类中的哪一类? 2. 再听一遍。
这首歌和之前的《可爱的家》在内容和心情上有什么不同? 3. 请为这首歌添加歌词。歌词内容与《回家》的标题一致,试听,唱唱,弹奏。
4.在音乐的伴奏下,唱5.总结:家很可爱。
第三课
1.《牧场上的家》表演
strong>
1. 自己家对牧场的赞美。2. 老师在唱歌时要注意弱开始的节奏和数字的变化。 3 . 学唱曲子。
(1)在朗读乐谱和听老师唱的曲子(或钢琴单音的曲子)中找出曲子中的相同词组。(2 )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 8 小节和第三乐句 8 小节。要求学生以 3/4 拍的命令型来唱。
(3) 学生学习第二乐句的8小节自己来,根据节奏把握节奏的长短,注意快节奏的节奏。 (4) 老师弹完曲子后,准确地唱出整首曲子。注意三声唱法的强弱,随着曲调的起伏,唱出强弱渐强的强弱。
4.在歌声中唱出对牧场家庭的爱。 第三句是全曲的高潮,力度稍强。
二、适应练习
1. 非常熟练地唱出曲子的前8小节。 2.掌握4/4倍或6/8倍的特点。 3.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两个拍号进行编排,如:
4.编曲展示:学生尝试演唱自己的编曲。 教师应鼓励学生做出安排。
5。总结:改编也是一种创作,但由于拍号不同,情绪也不尽相同。
第5课家乡
教学目标
1.本课和上一课的主题相同。 因为“家乡”是“家”的延伸,是一个大家。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到爱家爱乡的基本品质。并通过听表演、绘画、写作、演讲等艺术形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2.继续唱两部分合唱。
3.了解节奏和变音符号。
4.从实践中初步接触变体创作练习。
教学安排: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听《谁不说我的家乡好》、《乡间小路》、《乡愁》歌曲”,进行变奏 创意练习。
第二课:唱《现在家乡的山》;画、写故乡等综合表演。
第三课:唱《家乡路》,听《乡下路》,《唱唱家乡的歌》。
第一节课时间
1.听听《谁不说我的家乡好》
1.课前,请几位同学在网上或图书馆搜索了有关电影《红太阳》的剧情信息,并在课堂上简单介绍给大家。
2.将歌曲或歌词投射到屏幕上。 3。第一次听这首歌。
4.师生讨论歌曲内容:为家乡点赞,为解放区点赞。 5。重复这首歌。
师生可以跟着录音一起哼唱,感受人们对家乡的热爱。 6. 唱一首歌。
取消录音的人声通道,播放音乐伴奏通道,让老师或学生(鼓励学生唱歌)朗读乐谱唱歌。
7.简介: 解放区人民热爱家乡。
二、听《乡村之路》 1、直接导入:先听歌曲。
问:这首歌来自哪个地区? (台湾校园歌)
这首歌反映了什么? (青春爱家乡) 2.把歌曲(至少歌词)通过投影显示在屏幕上。
3.边听歌边听录音,加深对歌曲的印象。 让同学们对着录音轻声哼唱。 4. 师生讨论这首歌给他们的感受。
5.总结:走在乡间小路上,是那么的奔放,那么的难忘。
三、听《思乡之歌》
1.导入:从《中国少儿队歌》介绍→作者马思聪→《乡愁歌》创作背景。 2。学唱内蒙古民歌《墙上的马》的曲调,并能背诵(这首曲子是教材中这首曲子的主题)。 3. 第一次听音乐。
问:听到内蒙古民歌《马在墙上》的曲调,请举手。 4. 再听听音乐。
问:小提琴独奏《乡愁》给你什么感觉? 5. 总结:音乐表达了远在家乡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
四。活动和练习
1.反映家乡的三首曲子在情感上有什么区别?
(《谁不说我的家乡好》——赞美;《乡愁歌》——思(记) ; “乡村之路”——欢乐和乐观。)
2.唱家乡的歌曲(最好让部分学生在课前做好准备,鼓励学生即兴演唱)。
第二节课时间
1.表演《今日家乡的山》
1.歌曲用天真而富有想象力的描述表达了孩子们对家乡的赞美。 所以在唱歌的时候,要把这种欢快的情感和天真可爱的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 2. 歌曲学习可以有多种形式。
(1)
第一句和第二句的旋律是通过听相同和不同的小节和学唱来学习的。 (2) 4小节的两声部合唱可以作为声乐训练。声调应该是有弹性的,表达一种笑的情绪。 (3)最后两句的曲调是通过听力和视唱相结合的方式来学唱的。
(4)曲调熟练时,可以用衬字“la”唱(合唱中仍用“ha”)。在“la”天真欢快的唱法基础上,唱好歌词,唱好音调的起伏。
(5)在玩得开心、能熟练唱出歌曲曲调的基础上,分组自编自唱(教师到学生分层指导)。 (6) 展示每一组。
(7) 总结:简单、可爱、天真的故乡。
二、创意活动
1.拓展艺术领域,以绘画、诗歌、散文等综合艺术形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怀旧。 2。 “画”主要是写意,所以要求简洁,不要过于复杂细致,感受一下即可。
3.条件允许的可以面试短文。在某些情况下,收藏是主要焦点。去图书馆或者家里有电脑的可以下载网上资料。
4.以上两项活动侧重于过程和参与。教师应鼓励和表扬积极的参与者。
第三课
1.演绎《故乡之路》
1.直接进口:我们将表现出对家乡的怀念。 2。听范唱歌。提出三个要求:(1)歌曲的内容是什么? (2) 有多少种声音?
(3) 你发现了什么? 3.讨论以上三个问题,如果不确定,可以再听听范唱。 4.听完旋律后,学生练习笔画。 5.结合曲调解释节奏变化(详见右图)。
6.学习唱一首曲子的前 8 小节。 需要对每个小节进行强拍。 (每个小节都用力拍手,其他小节拍腿)
7。在前8小节唱得很熟练的基础上,把全班分成两部分。 每个部分都学会唱自己的部分曲调。 (因为这部分的节奏与前8小节相同,所以有必要在熟练掌握前8小节的前提下学习第二部分。)
8.弱小条理论上不用说,但从歌曲的重音布局上来解释,比如《我家乡的小路》,重音就在“顾”字上。 这样,学生自然会唱好较弱的小节。
9.歌曲的高潮部分是第二部分,也是歌曲的重点和难点。 要唱出对家乡的怀念《弯道》和《路边的花》,以主角“我”的身份潜心演唱。 10、设计打击乐伴奏,注意4/4和3/4的交换。如:
2.变奏练习:创意活动1。不要谈论变异的概念。
2.从本书中的“示例”开始。 3。完善书中的“例子”,
学生做出改变,自我发展。不要被书中的“例子”所限制,你可以自由地创造变化,不仅在相同的拍号上,而且在不同的速度下。
3.音乐知识:改变节奏
1.改变节奏的乐理知识与歌曲《故乡小径》的教学相结合。 2。教学不是从理论上解释的,而是从光谱现象来解释的。
假设:这首歌中每小节的节拍数是否相同?除了第一小节是不完整的小节外,每小节有多少种节拍?
总结一下:这首歌是由两种时间组成的,叫换时间。
3.复习变音符号,比较“4”和“#4”的音高关系以及“4”和“#4”的手势。 唱对了”
3,
4,
5 , #
4,
6,
< p> 5, 3”。因此,“#4”的教学也与歌曲“故乡之路”相结合。第 6 课快乐的青少年教学目标
1.本班的四首中外作品都体现了一个主题——快乐的少年。 由于地域和文化背景不同,音乐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我们应该用不同的风格和形式来表达不同层次的青少年活泼快乐的情绪。
2.在上一课填空和改调练习的基础上,演奏该调的最后2小节。创作,感受曲子的结尾。
3.掌握歌唱练??习中的滑音唱法。
教学安排:两个课时
第1课:听《罗马的松树》; 《小鹰之歌》。
第二课:唱《铃儿响叮当》;听《愉快的一天》。
第一节课时间
1.演奏“鹰之歌”
1.师讲介绍:20世纪90年代初,团中央开展了“跨世纪中国雏鹰行动”少先队教育活动,旨在将全国的孩子培养成“自我”的五自少年。 ——学习、自护、自护、自强、自律”江总书记提出。做跨世纪的接班人。这首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歌曲。
2.教师边唱边唱,多听几遍,加深印象。3.学唱这首歌。
分两部分学习。
4. ,当曲子已经基本学会,乐谱可以以指定的速度流畅地唱出来时,就会添加歌词。
5.唱歌词时,在合适的时间根据需要添加滑音。乐谱,歌曲的风格比较强烈,顺便说一下滑音和唱法。
6.歌曲具有新疆地区的特色,所以打击乐器按“”的节奏伴随着歌曲,使歌曲的风格更加强烈。
二、听”罗马松"
1.问问题import:你想知道南欧的孩子们是怎么玩的吗? 2. 视听《Villa Borghese 的松树》(不要说出歌名)
问:想象一下这群孩子在音乐之声? (学生讨论) 3.介绍作品名称和创作背景。
这是作曲家创作的一组描绘罗马风景中人物的乐曲——《罗马的松树》的第一段,《博尔盖塞的松树》,描绘了一群天真无邪的人。活泼的少年们在罗马旅游胜地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树林里跳舞“战争”玩耍。 4. 聆听舞蹈的场景音乐——第一主题。 5. 听第二首主题曲。
让我们问:这是什么描述? (《战争》) 6、再听全曲:完成听音乐序列等要求。 7. 总结:欧洲和意大利孩子们的欢乐活动。
第二节课时间
1.收听“愉快的一天”
1.导入历史和地理知识: 问题: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在哪里? 20世纪初,著名的十月革命诞生于哪个国家? (苏联)
谈话:二战最后一次是苏军攻克柏林,与英美法联军联手取得决定性胜利。这首歌是前苏联电影《征服柏林》的一集。
2.听歌曲,介绍歌曲的背景和内容。 。 3. 大声朗读歌词,进一步体验歌曲内容。 4. 再次欣赏这首歌。
5。老师和学生从歌曲中讨论他们的感受。
6.完成课本中的练习:这首歌有几个部分? (两部分)用图形表示歌曲的不同部分。 7。简介:苏联少年儿童的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
二、演奏《铃儿响叮当》 1.听前奏导入:
提问:
在这两个酒吧你能听到它是什么吗? - 铃声 - 铃声来自哪里?请听——听范唱。
2.聆听
这首歌表达了什么?两句歌词,两首铃声,你能告诉我吗?他们各自代表了一个男孩什么样的心情和境遇? 3. 学习歌曲和曲调。
(1)歌曲的前4小节是整首歌的主题音,学好这4小节很重要。你可以跟着钢琴模型唱歌和唱歌,唱这个开始4小节。
(2)从第5小节到第12小节,让学生自学视唱乐谱。然后流畅地唱出曲调的同音部分。
(3)第二部分有10个小节,可分小节供学生自学。这两部分的节奏和旋律基本上是学生能唱出来的。
(4) 唱好这首曲子,关键在于唱出湖南民歌的风格。这包括诸如装饰、滑音、“#5”等技术处理。
4。学唱歌曲时,要处理好“啦”的衬字,在停顿、渐强、渐强中唱出这群少年活泼开朗的性格。
5.在熟练演唱歌曲的基础上,按照教材中的伴奏要求进行歌曲伴奏。 竖琴符号对应的音乐可以用口琴、口琴或录音机等旋律乐器来演奏。
创意活动
完成曲子最后2小节的创作,边唱边唱。
1.这项创造性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他们创作的最后 2 个小节中获得结论。 从音乐的技术角度来看,是情态感的问题,但我们不和学生讨论情态问题,只是在情感上要求一个结局。 2、从曲子的发展来看,例1应以“do”结尾,例2应以“la”结尾。但它必须由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而不是由教师获得。倾听和辨别练习
1.在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上分别弹奏两种曲调。 要求找出两首曲子的异同。
2.跟着钢琴模型一起唱,说出两首曲子的异同。 (节奏相同,曲调基本相似。不同的是第二小节中的“4”提高了半音为“#4”) 3.在录音机上吹气,进一步巩固“#4”和“4””音高关系。
第7课雨花
教学目标
1. “雨”是自然界的景象。 音乐可以将各种雨景表现得淋漓尽致:窸窣的小雨,哗哗的大雨,甚至狂暴的暴风雨……带给人无限的遐想,我们从音乐中感受着各种各样的雨。联想与想象,获得精神愉悦。 2. 用自制乐器等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主题是“雨”。 3. 进一步唱好二声部合唱。教学安排: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唱《踏雨》;听《踏雨》。
第二课:听《雨滴》;唱《雨中》。
第三课:听《暴风雨》;创作“雨”的命题音乐。第一课
1.表演《踏雨》
1.夏雨的声音——沙沙作响; 光着脚踩在雨中——巴巴巴。这种声音能做出好音乐吗?请听《踏雨》这首歌。 2.听范唱歌。
谁会唱《莎丽格莎》的前两小节?说明他听得很仔细,说明他的记忆力很强!
3.相信所有的同学都能自学唱第一个12小节的曲子,注意唱的要轻柔,不要影响到周围的同学。
4.在接下来的 8 小节中听钢琴。 特别是8小节曲子的最后两小节有点难,有什么节奏? 5. 一起唱这首歌的 20 小节曲调。
6.最后8小节的曲调很轻松,但要注意两小节有细微的变化,所以要小心,准确地唱。 7。用欢快活泼的心情唱这首歌,展现夏日雨中演奏的场景。并用自制的雨声伴奏这首歌。
8.夏天谁踩过雨?说说你当时的心情吧?
9.让我们都想象一下时光情景,作为一种艺术实践,轻快而甜美地歌唱。
10.摘要:“Swish, Papa, Papa”多么美妙的音乐!
1.听《踏雨》
1.这首歌与本课演唱的《踏雨》内容相同(作词人相同),但由于作曲家不同,所以歌曲的概念和风格也有所不同。 如果说前者是几个人踩着雨玩,那么这首歌就是一群人踩着雨。 2.享受“踏雨”。
试问:这首歌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哪里可以产生回声? 3.再次享受“踏雨”。
谈话:听了两遍《踏雨》,再唱一首歌《踏雨》,你能说出他们相似作品的秘密吗?
4 .选择打击乐和自制乐器,边听歌边轻轻地伴奏。 5。总结:“踏雨”对于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乐趣。
第二课
1。听“雨滴”
1.导入主题名称:我们用欢快的歌声表达雨花。钢琴如何形容雨滴的声音? 2。第一首听歌的第一个主题片段。你能听到钢琴上弹奏的雨滴吗?
3.谁想弹钢琴上的雨滴! 4。欣赏这首曲子的第一节。
问:你觉得这段经文怎么样? 5. 欣赏乐曲的第二段。
问:这段中间的一段相比第一段有什么情绪变化? 6.介绍肖邦的创作背景和生平。 (见歌曲分析)
7.听整首歌。 如果班上有学生会弹这首歌,最好请她或他弹。 8. 总结:雨滴让人遐想……
二、表??演《雨中》
1.这是一首流行音乐风格的校歌。 2。看乐谱,听歌迷唱歌。
3.相同的节奏,相同的曲调,涂上不同的颜色,轻松学唱。
4.再听一遍范唱。 要求各部分的学生用录音扇哼出自己部分的曲子。 5.部分自学曲调。
(1)将全曲分成两部分:前16小节为第一部分,其余为第二部分,分小节自学。学好第一个词组,巩固第一个词组。学习第二节。 (2) 用伴奏带唱一段由两部分组成的曲子。教师可以参与二次发声,提供支持。
6.因为歌曲表达了学生自己的生活,学生很容易参与其中。 要求学生以身临其境、生动幽默的方式表达歌曲,表达校园生活的多彩。第三课
1.听“暴风雨”
1.复习四年级(一)《小肠》第一部分。
问:你听过这首音乐吗?它的名字是-?内容是什么——?
师生回忆《回声》中四年级(上)听《羊肠》。 2. 显示教学题目——暴风雨。
这首欣赏乐曲是四年级学生听的《大峡谷组曲》的第五乐章。 3. 先听第一部分。
你有没有从这首曲子的旋律中听到一个熟悉的主题?
从这首曲子的标题,你觉得这首曲子描述了什么样的场景? (暴风雨前的宁静)
4.先听第二部分。
从这首乐曲的声音中,你想象会是什么样的场景? (风暴、闪电和雷声) 5. 听全曲(第五乐章)。
要求:倾听并用手势表达你对音乐发展过程的感受。 6.总结:这和《踏雨》、《雨中》不同。这是一场大雨,但它仍然表达了雨的主题。音乐的表现是无限变化的。
二、创意活动
1.从这节课的内容中学到的“小雨”、“大雨”、“大雨”……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的伙伴或独自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创作音乐——命题创作。 2. 概念:
从命题中概念化内容框架。根据框架选择创建材料。 3、因为是命题的自由创作,所以没有各种形式的限制。
如:交织各种声音,形成“暴雨”;又如:将几首表达“雨”的歌曲串联起来,加入打击乐器、连词等。还可以以素描形式、艺术造型、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 4. 制作节目。
八课:冬雪
教学目标
1.冬雪给大地带来严寒,雪景带给我们银色世界的欢乐。 这种自然现象为音乐文化提供了资源。虽然祖国很多地方看不到它的美景,但我们可以从歌曲、音乐、京剧的音乐中找到体验和乐趣。
2.旋律创作建模方法初探.
教学安排: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唱《雪人》;听“Sleigh Ride”。
第二课:唱《雪花带来冬梦》;听《踏雪寻梅》和《乘虎上山》。
第一节课时间
我。表演“雪花带来冬梦”
1.解题简介:“雪花”和“梦想”有关系吗?
这里的“梦想”是谁做的?是孩子吗?还是小动物? “梦想”是什么?这首歌告诉你什么。 2.听范唱歌。
听完范唱,你能看懂歌名吗?
雪花-梦-小动物-春风-梦醒。 3. 再听一遍范唱。在《告诉小XX》的插曲中,请随着音乐轻轻拍手(XX)。 4.解决两个难点:
“#2”的音高要接近“3”,这样“#2”才能准确的唱出来。注意弱升的节奏,用笔法唱准。
5.自学歌曲的曲调。
6.演奏歌曲时,要注意两段的对比。第一段着重叙述,流畅通俗,尤其是四个“告”,应该是体现保护小动物的环保意识。
第二节是全曲的高潮部分,以抒情为主,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善良和热情。 7. 讨论:问:
(1) 这首歌告诉我们什么知识? (生物科学知识——冬眠) (2)还有哪些动物也会冬眠? (知识的拓宽和延伸)
8.带着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的意识,用感情唱这首歌。 9。总结:冬雪给我们带来的好处——生态平衡。
二、听《踏雪寻梅》
1。这是一首由中国作曲家黄自在1930年代创作的一首歌。 黄子生平简介。
2.享受“踏雪寻梅”。
一边听一边读书中的歌词,如果能同时显示乐谱,效果会更好。 3.讨论歌曲表演的内容。 (歌曲表达了主人公冬天的心情,雪中寻梅,勤奋学习,追求美好时光。)
4.再听一遍。 鼓励学生看乐谱并轻声哼唱。
5.摘要:这是一首1930年代描绘雪景的歌曲。
三、听《打虎上山》 1、第一次听《打虎上山》。
介绍现代京剧《智取虎山》唱段《取虎上山》的背景。 2、聆听介绍的音乐,体验“乱林大雪”的壮丽景色。 3. 听完整的咏叹调。学习杨子荣的英雄主义。
4.简介:这就是京剧中描绘的雪景和主人公穿越森林、穿越雪原、深入盗贼巢穴消灭盗贼的远大志向。 表现
第二节课时间
1.表演“雪人”
1.对于看过冬天的雪,从没玩过雪人的孩子来说,只能从图片和卡通中去想象,但《雪人》这首歌带给我们的是音乐的体验和感受。 2. 听歌迷唱歌,找出节奏一致的乐句。 3. 学习唱第一乐句的曲调(3 小节)。
4.在掌握第一乐句的调和记谱的基础上,自学第一首
第二首
第三和第四个短语(每个 3 个小节),并找出规律。 (每句第一小节,除节奏相同外,旋律基本一致;每句第二小节第一拍为弱“”,每句3小节包含分割节奏)
5.完成歌曲的练习:线条图形的连接。
6.如果第一节的四个乐句能唱得流利,那么第一节的低声部的两个乐句也能轻松解决。
7.歌曲的表现有两个难点:
一是唱出活泼、欢快、自豪的心情。就是唱好“啦啦啦”这个词。二是伴奏。要弹好伴奏乐谱,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排练。当然,合唱的和声也不是那么容易唱的好。
8.在流利的演唱基础上,启发学生根据词义排练演唱,从而更好地演绎歌曲的场景。
二、创意活动
1。在找到歌曲第一节四行规律的基础上,老师得出结论,这是在曲子创作中的一种模仿发展法。
2.根据教材要求,做“模仿”创作练习; 素材是:
第一仿创作音是规定的,所以很明显他创作的曲子应该是:
第三,听听“雪橇骑行”
1.由祖国各地的冬天在各地介绍了本课享受的内容的标题——“雪橇骑行”。 2。对于全国的青少年来说,直接体验雪橇的人并不多,但我们可以从音乐中想象到场景和乐趣。 3. 先听整首歌。
问:这个音乐风格是哪个地区(国家)?为什么?
(在美国,爵士风格足以证明这一点。)
4.根据课本中的图形符号和音乐符号示例,熟悉主题音(唱歌,演奏或哼唱)。 5. 重复整首歌。
试问:这个主题音在整首歌中出现了多少次?每次发生的变化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和情境?
6.再重复一遍,一边听一边画一个乐谱,以显示你对音乐过程的理解。
四。祖国各地的冬天
1.展开中国地图挂图。 2。在教科书中找出“黑龙江、海南、昆明、西藏”的位置。 3. 也是冬天,为什么中国的冬天景色不一样?
4.让同学们畅谈寒假在祖国的哪些地方,或者从书本、影视媒体、网络各地的冬日风景中学习。
5.请与经历过冬雪的同学分享。
花艺第九课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歌唱和群舞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解放军思想情怀2:能够以欢快的节奏伴奏《对花》这首歌。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定期练习
1.师生问候,规模练习
2.语音练习:2/4 1 5 5 5 | 5 4 3 2 | 1 — |哈哈哈哈哈哈哈
3.复习歌曲:上一课的内容。
2.新课学习:学唱《一对花儿》
1.听录音唱歌,以后再聊聊歌曲的流派和风格,
2.用录音伴奏形成节奏。 男孩是 A,女孩是 B 用于练习。
3.视唱旋律(两遍)
4。歌词学习(两次)
< p> 5.群舞学习(书中的动作;学生也可以自己编)3.总结 第二课时间
< p> 1.定期练习1.师生问候,规模练习
2.语音练习:2/41 5 5 5 | 5 4 3 2 | 1 — |哈哈哈哈哈哈哈
3.复习歌曲:上一课的内容。
4.复习上下滑音的演唱。
2.复习歌曲旋律
1.学唱,《花歌》
2.欣赏音乐《军与民》
简述音乐的由来,讲解内容。进口鉴赏,先听。 3:群舞练习
4.总结
第三节课时间
1.经常练习
1.师生问候,规模练习
2.声乐练习:2/4 1 5 5 5 | 5 4 3 哇哈哈哈哈哈
3.复习歌曲:上一课的内容。 听歌曲《高山掩不住南方的雁》
4.再听一遍并伴奏歌曲。
群舞之后。群舞。
三.总结本课
2 | 1 — |
哄睡音乐教案 篇4
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教案
第一课 朝 夕
教学目标
1.在音乐中描绘自然界周而复始朝夕情景的作品不少。本课就用这一题材为主题编选了四个作品,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把图形谱、字母谱、简谱(数字谱)综合运用,以拓宽乐谱记录形式的知识。
3.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4.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听《清晨》,听《晨景》。
第二课时:唱《晚风》,听《渔舟唱晚》。
第一课时
一、听《晨景》
1、听乐曲《晨景》,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
要求: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你能画出更好的图来表示吗?
2.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说说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这段音乐: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这三种形式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
要求:如果还可以的话,请在这三幅图下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如“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4.欣赏全曲5.小结:
(1)简介格里格生平。
(2)器乐曲表现早晨的一例。
二、表演《清晨》
1.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2.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
设问:(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
(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4.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指导的重点是音准:
“ ”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4)音要唱准。5.在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下,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为学生的伴奏作一示范)。6.歌词4段较长,建议唱第1、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这样也不影响歌曲的完整性。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尤其把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对比要表现出来。7.打击乐伴奏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性。8.小结: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
三、编创活动:《早晨》
表现早晨的内容非常多,歌曲《清晨》所表达的就是发生在早晨的活动。管弦乐《晨景》也是对景色的描绘。请学生把早晨的活动思考一下,然后表现其一个方面就可以了,如“早晨的上学路上”、“早晨醒来”等等,都可以运用各种形式加以表达。
第二课时
一、聆听《渔舟唱晚》
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4.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6.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二、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3.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
三、表演《晚风》
1.教师谈话导入:本课主题是朝夕,唱好了“晨”,现在唱“晚”。《晚风》是一首俄罗斯歌曲。听听晚上的景色美不美?——聆听范唱。
2.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指号:2/
4、3/
4、4/4。这三种拍号的单位拍都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晚风》的拍号是6/8拍,它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范唱《晚风》,并边听边划6/8拍的指挥图式,设问:是否听出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
4.全体划拍(以八分名符为一拍),注意强弱节奏,跟着教师的教棒点谱视唱第一乐句(4小节)。
5.在第一句能准确视唱的基础上,学生自学第二、三乐句的曲调(注意每句的弱起拍,节奏要唱准)。
6.请一位学生指挥大家流畅地唱好全曲。
7.本歌的难点是二声部合唱,其基础是二声部曲调要唱得和谐、均衡。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不容易唱好,要做些听觉上的辅助练习。(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
(2)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教师的伴奏必需是不带旋律的伴奏)学生学唱第二声部。
(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8.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上,再唱歌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
第二课 农 家 乐
教学目标
1.由反映农家生活的中外作品四首组成本课内容,这是人文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上的体现。让我们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3.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
教学重点:歌曲演唱
教学难点:二声部的演唱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唱《苹果丰收》,听《快乐的农夫》。
第二课时:唱《赶圩归来啊哩哩》;创作活动:选择合适的小节填空。第三课时:听《丰收锣鼓》;命题创作活动。第一课时
一、聆听《快乐的农夫》1.初听全曲。
2.设问:这首钢琴独奏给你什么感受(快乐?雄壮?悲伤?)。3.学唱主题4小节。4.为这主题4小节伴奏
(1)全班分二部分,分别按书上节奏用拍手与拍腿为主题曲调伴奏(教师弹主题)。(2)一半学生唱主题,一半学生分二声部用拍手与拍腿伴奏(交换一次)。5.复听全曲。
全班为钢琴独奏曲伴奏。
大部分同学拍手(高声部)、拍腿(低声部),一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皮革类——低声部,木质类——高声部)。
6.小结:简介乐曲背景,也可作为农家一乐(虽然作品与农夫无关)。
二、表演《苹果丰收》
1.教师范唱,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整体效果。
2.学习第一乐段,四个乐句,每句2小节。把每个乐句分组,一个小组,规定时间2分钟自学,然后四个乐句接唱,能接上的为胜者(慢速度)。
3.教师重点指导不能接唱的小组,集体帮助。再接唱并逐步加快速度直至歌曲应达到的速度。同样是竞赛,跟不上速度唱错为败者。从竞赛中激发学习学谱的积极性。
歌谱与歌词都可分两部进行学习,学好第一部分(乐段)再学第二部分(速度先慢逐步加快)。4.第二乐段的学习:分高低声部进行,把全班分为二部分,各承担一个声部。教师先分别示范两个声部的曲调;然后各声部由组长带领先自学,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低声部。(同样先慢速度学唱)
5.合成时,由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句接二声部合唱,因第一乐段的最后一个音“do”就是低声部开始的音高,这样帮助低声部能找到自己的音高位置。 6.按歌曲的原速全曲合成。要唱出欢乐的情绪。7.配上伴奏。
8.请几个学生伴舞(朝鲜舞基本动作)。9.完整地表演朝鲜人民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景。这首歌表现朝鲜人民获得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绪,因此,速度较快,尤其是第一乐段,一字一音,表演有一定难度。所以必需唱得非常流畅,才能表达这种感情。第二课时
一、表演《赶圩归来啊哩哩》
1.解题:“赶圩”,在彝族地区就是赶集,“啊哩哩”是衬词,是当地人民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情。因此歌名的意思就是——赶集回来很高兴。2.聆听范唱。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姑娘们边唱边跳的欢乐情绪。
3.难点练习。由于该曲采用大量的十六分音符节奏,所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学曲调时宜放慢速度,当熟练流畅后逐渐达到歌曲应有的速度。另外为了降低难度,可分为二段学唱,先学唱4小节,待熟练后再学唱后4小节。注意唱准前十六分音符节奏。学习曲调时要提醒学生用4/4的指挥图式划拍,并做到匀速。可采用小组与集体交替唱,个人与小组交替唱等方式互补互学。要唱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4.歌曲表演时可采取前4小节女领众和,即在“啊哩哩”处众和,后4小节齐唱。还可以边唱边跳。5.伴奏是本歌表演的难点,先排练打击乐与人声,最后再加上音高乐器。
6.完整的表演。唱、跳、奏合一,各人发挥其特长,合作和谐,表演好《赶圩归来啊哩哩》,表现彝族同胞的农家乐。
二、“选择合适的音组填入空白小节”练习1.这一练习的目的有两个:
(1)从填空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组成流畅曲调的感性认识。为学生自己的创作活动作铺垫。
(2)这一练习,也是音乐语言的结果,感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是识谱的训练。
2.熟练地把谱唱好,并进行试填入。
3.在反复地唱完整曲调中,判断组合的最佳方案。4.交流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进行评价。
5.小结:把最佳的练习展示、试唱,并进行表扬。
第三课时
一、聆听《丰收锣鼓》
1.导入: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中国管弦乐器也有别于西洋管弦乐器。2.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设问: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一个场面?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3.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设问: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4.聆听全曲。
(1)看着书上的谱例,随着音乐的发展,举手指出、示意是第几段?(2)合着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作模仿该段主要乐器的演奏动作。
(3)出示相应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演奏的动作,三结合立体的欣赏全曲,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想像都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音乐中去。
5.师生交流(有时间可允许再复听一次)。
6.小结:丰收的喜悦场面是非常热烈的。感受从丰收中获得劳动成果的欢乐。
二、主题创作活动
1.围绕着“欢庆”的主题自由命题,创作一段音响(音乐)。2.课前提出创作要求,如大家自带些自制的乐器等。
3.对有乐器演奏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把家里的乐器带来自己创作旋律,伙伴们配上打击乐等去表现该主题。
4.此项创作活动旨在学生的参与,不求规范、正统、只要能反映出主题的情绪就应给予鼓励。因此创作的过程是重要的,而创作的作品水平不是主要的评价对象,当然有好的作品更好
第三课 足 迹 教学目标
1.革命歌曲留下的历史足迹,使我们不忘过去,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让我们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这是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好教材。
2.到图书馆寻找资料,在课内进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设计等活动,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使课内外的封闭式与开放式教育相结合。
3.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听《红星歌》,唱《雨花石》。
第二课时:听《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
第三课时:唱《我怎样长大》,交流展示各自准备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聆听《红星歌》
1.课前先请个别学生准备《闪闪的红星》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故事。2.欣赏全歌。
设问: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斗争。3.再听全歌。
设问:音乐分为几个部分?哪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当再次出现相同的音乐时请举手示意。
4.复听全歌。可以随音乐哼唱歌曲。
设问:歌曲的体裁是进行曲,还是舞曲、摇篮曲?5.小结:这是反映工农革命时期少年儿童积极参加革命斗争的足迹。
二、表演《雨花石》
1.简介书上插图“南京雨花台烈士群像雕塑”。2.由于这首歌的曲调节奏较复杂:有十六分符、切分音,以及三十二分音符,所以这首歌曲不宜让学生识谱视唱,主要通过聆听范唱,范唱曲调从听觉中加强学生的模仿记忆,有了基本旋律的轮廓后,让学生看谱唱曲。为了加强其记忆,可分为二部学习。第一部分为前四乐句,第二部分为后四乐句加尾声。有困难的小节,必需是以乐句的单位进行指导。3.在曲调开始学唱时先不加装饰音,当基本唱熟后再加上倚音,并简单讲解倚音的写法与作用(写法:左上角;作用:装饰性)。
4.在曲调唱得很流畅的基础上填上歌词,用中速,很深情地表现出“雨花石”的崇高品质。
5.在学生充分理解歌词深刻含义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四句歌词设计四个造型为歌曲做背景,并充满深情地唱好歌曲。
第二课时
一、聆听《歌唱二小放牛郎》
1.前两个故事,我们都请同学讲,这个故事我请录音机讲,请你们听仔细——播放本歌录音。
2.设问:谁听清楚了这个故事?能复述一遍吗?
3.再听一次:记着歌曲的情节。歌曲中的主角是谁?配角是谁?有几个场景。4.师生讨论:歌曲的人物及场景。
5.在教师指导下布置场景、分配角色。注意:要发动学生设计与自荐表演角色(王二小、鬼子),其他同学扮群众角色及牛群、小草等。6.插放本歌录音,根据歌曲的叙事过程学生演小品。7.小结:这是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小英雄留下的足迹。
二、聆听《红梅赞》 教学基本要求
1.课前请个别学生准备歌剧《江姐》的剧情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这一故事。
2.欣赏全歌。
设问:歌名《红梅赞》的含义是什么?3.再听歌曲:
设问:你从歌曲的情感与风格中领悟到什么?
(提示:书上插图是江姐的形象)
4.小结:这是反映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先辈留下的“足迹”。
第三课时
一、表演《我怎样长大》
1.这首歌的歌词看来很简单,但却非常富有哲理,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含义。结合前面作品中表现的英雄足迹,对学生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2.这首歌的曲调是三拍子,学唱时要求学生用三拍子的指挥图式边唱边划拍进行。放慢速度分两个乐段学习,一般不会有太大困难。
3.二声部合唱有一定难度,教学时要慎重处理。如有困难,可适当降低难度,如每句的第一音把三度改为同度,可能会容易些。
4.在歌曲的表演时,注意歌词的语气,如疑问句、答句,尤其要唱好三拍子的流畅性及二声部的和谐。
5.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讨论,说说自己应“怎样长大”?
二、编创与活动
1.根据歌曲《红星歌》、《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说说革命的历史足迹。用线连一连。
2.展示各自准备的资料、CD、VCD、图片、故事,比比谁的资料最生动。
第四课 可 爱 的 家
教学目标
1.本课五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其音乐的风格、题材、体裁,均各有特点,我们可以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2.改编也是一种创作活动,我们从改编《牧场上的家》中获得创作的经验。
3.学习竖笛的长音吹奏练习,并进行二声部吹奏实践。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表演《外婆的澎湖湾》,听《天黑黑》。第二课时:听《可爱的家》、《回家》,竖笛吹奏。
第三课时:唱《牧场上的家》;复习本单元内容。
第一课时
一、聆听《天黑黑》
1.这是一首以现实生活为内容的家庭里所发生的一个小故事——欣赏《天黑黑》。
2.你听懂了吗?如果还听不清楚,再听一遍。3.你能说一下这个小故事吗?4.师生议论。
设问: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家庭里发生的琐碎小事不必下结论,可以各说各的)
5.再复听一遍,请按书本上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容词。(答案:诙谐)6.小结:这样家庭既诙谐又亲切可爱。
一、表演《外婆的澎湖湾》
1.这首通俗歌曲较为流行,学生都较熟悉,所以在范唱的启示下较容易学唱。 2.在曲调的学唱中,有些节奏通过听唱,指导学生学唱,不必讲解乐理的名称如 等,能合着教师的钢琴伴奏唱即可。
3.歌曲的第一部分是主人翁的“怀想”带有叙事性,所以在演唱时,把发生的事情交待清楚即可。
歌曲第二部分是高潮所在。处理重点也按排在此段。演唱的力度上较第一部分要有变化。
4.本歌教学的难点是伴奏。
打击乐的加入是编创活动,配得好能渲染歌曲高潮部分的情绪,要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想像,进行编创。5.小结:这是家庭中隔代之间的温馨之情。
第二课时
一、《可爱的家》
1.介绍歌曲《可爱的家》的创作背景。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范唱《可爱的家》,让学生哼唱。让学生熟悉内容和主旋律。3.初听乐曲。
设问:乐曲主题的主奏乐器的名称你能听出来吗?4.复听乐曲。
设问:主题重复了几遍?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5.小结:家庭是温馨的、可爱的。
二、《回家》
1.初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在西洋乐器的分类中属哪一类?2.复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与上一首《可爱的家》在内容与情绪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3.请你为这首曲调配上歌词,歌词的内容与“回家”的标题是一致的,试一试,唱一唱,奏一奏。
4.在乐曲的伴奏中,唱自己编的词。5.小结:家是可爱的。
第三课时
一、表演《牧场上的家》
1.这是美国儿童对自己在牧场上家的赞美。2.教师范唱时要注意弱起拍的节奏及换号处。3.学唱曲调。
(1)在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或钢琴单音弹奏曲调)中,找出曲调中的相同乐句。(2)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8小节,及第三乐句的8小节,要求学生划3/4拍指挥图式唱谱。
(3)学生自学第二乐句的8小节,划拍把握好节奏的长短。注意弱拍节奏。(4)在教师完整的弹奏曲调后,准确地唱好全曲。注意唱好三拍子的强弱感,并随着曲调起伏唱出力度的渐强、渐弱。
4.在歌曲演唱中要唱出对牧场家的爱。第三乐句是全曲的高潮,在力度上要稍强。
二、改编练习
1.非常熟练唱好前8小节曲调。2.掌握4/4拍或6/8拍的特征。3.学生自由选择两种拍号进行改编,如:
4.改编展示:学生试唱自己的改编曲。教师要多加鼓励学生的改编曲。
5.小结:改编也是一种创作,但由于不同的拍号,所以情绪也不尽相同。
第五课 故 乡
教学目标
1.本课与前课是同一主题的内容。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2.继续唱好二声部合唱。
3.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
4.从实践中初步接触变奏的创作练习。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听《谁不说俺家乡好》、《乡间的小路》、《思乡曲》,做变奏创作练习。
第二课时:唱《如今家乡山连山》;画、写故乡等综合表演。
第三课时:唱《故乡小路》,听《乡间的小路》,“唱唱自己家乡的歌”。
第一课时
一、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
1.课前请几位同学在网上或图书馆寻找关于影片《红日》剧情的资料,在课上简单向大家作介绍。
2.把歌曲或歌词投影在屏幕上展示。3.初听歌曲。
4.师生议论歌曲内容:对家乡的赞美,对解放区的赞美。5.复听歌曲。
师生可随录音轻轻哼唱,体验人们对家乡的爱。6.演唱歌曲。
把录音的人声声道取消,放音乐伴奏声道,由教师或学生(鼓励学生唱)看谱演唱。
7.小结:解放区的人民对家乡的爱。
二、聆听《乡间的小路》1.直接导入:初听歌曲。
设问:这是什么地区的歌曲?(台湾校园歌曲)
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青少年对故乡的热爱)2.把歌曲(至少是歌词)通过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边看歌曲边听录音,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允许同学轻声随录音哼唱。4.师生议论歌曲给自己的感受。
5.小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的潇洒,让人流连忘返。
三、聆听《思乡曲》
1.导入:由介绍《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作者马思聪→《思乡曲》创作背景。2.学唱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并要求能背唱(该曲调即教材本曲的主题)。3.初听乐曲。
设问:当你听到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时,请举手。4.复听乐曲。
设问:小提琴独奏《思乡曲》给你什么感受?5.小结:乐曲表现了远离故乡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活动与练习
1.三首反映故乡的音乐作品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尽相同之处?
(《谁不说俺家乡好》——赞美;《思乡曲》——思(怀)念;《乡间小路》——欢乐、乐观。)
2.唱唱自己家乡的歌(最好课前先请部分同学准备好,鼓励学生即兴唱歌)。
第二课时
一、表演《如今家乡山连山》
1.歌曲以天真而富有想像力的描述,表达少儿对家乡的赞美。所以演唱时要把这种欢乐的情绪、天真可爱的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2.歌曲的学习可以用多种形式。
(1)第一、二句的曲调学习,通过听辨相同与不同小节进行识谱学唱。(2)二声部合唱4小节,可作为发声训练。顿音要唱得有弹性,表达一种开怀大笑的情绪。(3)最后二句的曲调采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手段学唱。
(4)当曲调熟练后,先可用衬字“啦”唱(在合唱时仍用“哈”)。在“啦”唱得天真欢快的基础上再唱歌词,并唱好语气的起伏。
(5)在对歌曲曲调唱得较有乐趣、熟练的基础上,分组自编表演唱(教师到学生中去分层指导)。(6)各组展示。
(7)小结:纯朴、可爱、天真的故乡情。
二、创作活动
1.拓展艺术的领域,以画、诗歌、短文等综合艺术的手段表现对故乡的眷恋。2.“画”主要是写意,所以要求简洁,不必太复杂精细,意到即可。
3.短文有条件的可以进行采访,一段情况下以收集为主,到图书馆、或家里有电脑的上网者,可将网上资料下载即可。
4.以上两项活动重在过程、重在参与,教师要鼓励、表扬积极参与者。
第三课时
一、表演《故乡的小路》
1.直接导入:我们自己来表演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聆听范唱。提出三个要求:(1)歌曲的内容是什么?(2)有几个声部组成?
(3)随范唱划指挥图式,有什么发现?3.讨论以上三个问题,不清楚的可再听范唱。4.听一遍曲调范奏,学生再进行划拍练习。5.结合曲调讲解变拍子(详见右边)。
6.学唱前8小节曲调。要求打出每小节的强拍。(每小节强拍拍手,其它拍拍腿)
7.在前8小节唱得非常熟练的基础上,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分声部各学唱自己的声部曲调。(因为这部分节奏与前8小节一样,所以必需在前8小节熟练的前提下再学习第二部分。)
8.弱起小节不必从理论上去讲,而是从歌调的重音布局去阐述,如“我那故乡的小路”其重音在“故”字上。这样学生很自然把弱起小节唱好。
9.歌曲的高潮是第二部分,也是本歌的重点与难点。要以对故乡“弯弯小路”与“路旁小花”的思念之情作倾诉的歌唱,以主人翁“我”的身份投入到歌声之中去表现。10.设计打击乐伴奏,注意4/4与3/4的交换。如:
二、变奏练习:创作活动 1.不讲变奏的概念。
2.从本书上的“例”开始练习。3.完善书本上的“例”,学生自己作变化发展。不要受书上的“例”限制,可以自由创作变奏曲,不仅是同一拍号,还可以是变拍子的。
三、音乐知识:变拍子
1.变拍子的乐理知识结合歌曲《故乡小路》的教学顺带进行。2.教学时不从理论上讲解,而从谱的现象上去切入。
设问:这首歌曲每小节的拍数是否一样?除第1小节是不完全小节外,每小节的拍数有几种类型?
归纳:歌曲由两种拍子组成,这就是变拍子。
3.复习音名变音记号,比较“4”与“#4”的音高关系以及“4”与“#4”的手势。唱准“
3、4、5、#
4、6、5、3”。因此“#4”的教学也结合歌曲《故乡的小路》进行。第六课 欢 乐 的 少 年
教学目标
1.本课中外四首作品都反映了一个主题——欢乐的少年。由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音乐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我们应以不同的风格与形式,去表现不同层面的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2.在前面几课曲调填空、改变等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感受曲调的结束感。
3.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唱法。
教学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听《罗马的松树》;《雏鹰之歌》。
第二课时:唱《叮铃铃》;听《可喜的一天》。
第一课时
一、表演《雏鹰之歌》
1.教师谈话导入:20世纪90年代初团中央发动的《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少先队教育活动,旨在把全国少年儿童培养成江总书记提出的“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五自少年,做跨世纪的接班人。本歌就是在这样背景下而创作的歌曲。
2.教师范唱、录音范唱歌曲,多听几遍范唱,加深印象。3.学唱这首歌曲。
分为二部分学习。
4.学唱曲调,暂不唱滑音记号,当曲调基本学会,并能流畅地按规定速度唱谱时,才把歌词配上。
5.在唱歌词时,适时按要求加上滑音记号,歌曲的风格更浓郁,顺带讲下滑音记号、唱法。
6.该歌曲带有新疆地区的特征,所以打击乐器按“ ”节奏为歌曲伴奏,使歌曲的风格性更强烈。
二、聆听《罗马的松树》
1.设问导入:你们是否想了解欧洲南部的少年儿童们是怎样玩耍的?2.视听《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树》(不告诉曲名)
设问:你们能从音乐声中想像这一群少年儿童在干什么?(学生们议论)3.介绍作品名称、创作背景。
这是作曲家创作的一套描绘罗马风景人物的音乐组画——《罗马的松树》第一段“博尔盖塞别野的松树”,描写一群天真活泼的少年在罗马的游览胜地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林里跳舞“打仗”、玩耍的情景。4.聆听舞蹈的场面音乐——第一主题。5.聆听第二主题旋律。
设问:这是描写什么?(“打仗”)6.复听全曲:完成听音乐排序等要求。7.小结:欧洲意大利少年儿童们欢乐的活动。
第二课时
一、聆听《可喜的一天》
1.以史地知识导入: 设问: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在哪里?在20世纪初,著名的十月革命诞生了什么国家?(苏联)
谈话: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由苏联军队攻克柏林与英、美、法盟军会师,取得决定的胜利。本歌就是前苏联影片《攻克柏林》的插曲。
2.聆听歌曲,并介绍歌曲的时代背景与内容。。3.朗读一遍歌词,旨在进一步体验歌曲内容。4.再欣赏一遍歌曲。
5.师生议论从歌曲中获得的感受。
6.完成课本上的练习:歌曲分几部分?(两部分)用图形表现歌曲的不同部分。7.小结:苏联少年儿童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理想。
二、表演《叮铃铃》1.以聆听前奏导入:
设问:
这两小节你能听出是什么声音?——铃声——哪里来的铃声。请听——听范唱。
2.聆
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二段歌词,两种铃声,你能说一说吗?他们各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心情与情景? 3.学习歌曲曲调。
(1)歌曲的前4小节是全曲的主题音调,学好这4小节至关重要。可跟琴模唱加视唱,唱好这开始4小节。
(2)从第5小节到第12小节让学生自学视唱歌谱。然后流畅地唱好齐唱部分曲调。
(3)二声部10个小节,可分声部让学生自学。这两个声部节奏与旋律,学生基本能视谱唱出。
(4)这曲调要唱好的关键是要唱出湖南民歌的风格。这里包括装饰音、滑音、“#5”等技术上的处理。
4.学唱歌曲时,衬词“啰”等要处理好,另外在顿音、渐强、渐弱处要唱出这一群少年活泼欢乐的性格。
5.在较熟练地唱好歌曲的基础上,按教材上的伴奏要求,为歌曲伴奏。 里拉琴这一记号所对应的乐曲,可以用口风琴、口琴,也可用竖笛等旋律乐器来演奏。
创作活动
完成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唱一唱,奏一奏。
1.该创作活动旨在让学生创作的最后2小节要有结束感。从音乐的技术上讲就是调式感的问题,但与学生不讲调式问题,仅仅是感性上要求有结束即可。2.从曲调的发展来看谱例1应该是“do”结尾,谱例2应该是“la”结束。但必需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获得,而不是教师包办代替。听辨练习
1.先用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分别弹奏这两段曲调。要求听辨这两段曲调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2.跟着钢琴模唱一遍,说出这两段曲调相同与不同之处。(节奏相同,曲调也基本相似。不同之处是第二小节的“4”升高半音为“#4”)3.用竖笛吹一吹,进一步巩固“#4”与“4”的音高关系。
第七课 雨 花
教 学 目 标
1.“雨”是大自然中的一景。音乐可以惟妙惟肖地表现各种各样的雨景:沙沙的小雨,哗哗的大雨,乃至狂风暴雨……它带给人们无限遐想,我们则从音乐中感受到各种各样的联想与想像,获得精神上的愉悦。2.用自制乐器等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主题为“雨”。3.进一步唱好二声部合唱。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唱《踩雨》;听《踩雨》。
第二课时:听《雨滴》;唱《雨中》。
第三课时:听《暴风雨》;创作“雨”的命题音乐。第一课时
一、表演《踩雨》
1.夏日的雨声——沙沙沙;赤着脚丫踩在雨中——叭叭叭。这声音能构成美妙的音乐吗?请听歌曲《踩雨》。2.聆听范唱。
谁能模唱开始的两小节“沙里格沙”?说明他既非常认真地听,又代表他的记忆力非常强!
3.我相信全体同学能自学唱出前面12小节曲调,注意轻声唱,不要影响周围同学。
4.听钢琴弹接下去的8小节。尤其是这8小节中的最后两小节曲调,有些难度,有一个什么节奏? 5.把歌曲的20小节曲调连起来唱一唱。
6.最后8小节曲调很容易,但注意有两小节稍有变化,要看仔细,唱准确。7.要带着欢乐、活泼的心情,表现在夏天的雨中玩耍的情景,唱好这首歌。并用自制的下雨音响为歌曲伴奏。
8.谁在夏天的雨中踩过雨?说说你当时的心情?
9.我们大家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作为一次艺术实践活动,轻松地、甜美地唱一唱。
10.小结:“沙沙沙、叭叭叭”这是多么美妙的音乐呵!
一、听《踩雨》
1.这首歌曲与本课表演的《踩雨》是同一内容,(同一词作者)但由于作曲者不一,所以歌曲的构思、风格也不一。如果说前者是几个人在玩踩雨的话,那么这首歌则是一群人在踩雨。2.欣赏《踩雨》。
设问:歌曲表现出怎样的情景?什么地方能产生回声?3.再次欣赏《踩雨》。
谈话:听了两遍《踩雨》,也唱过了另一首《踩雨》,能说出他们的同工异曲之奥妙吗?
4.选择打击乐器及自制乐器,边欣赏歌曲边轻轻为歌曲伴奏。5.小结:不同人群的“踩雨”,不同的乐趣所在。
第二课时
一、聆听《雨滴》
1.主题名称导入:我们用欢快的歌声,表现了雨花,钢琴是怎样描绘雨滴声? 2.初听乐曲的第一主题片断。你能听出钢琴弹奏的雨滴声吗?
3.谁愿意到钢琴上来试试弹奏这雨滴声!4.欣赏乐曲第一乐段。
设问:这一乐段给你什么感受? 5.欣赏乐曲第二乐段。
设问:这中间乐段在情绪上与第一乐段对比起什么变化? 6.介绍肖邦创作背景及生平。(见乐曲分析)
7.聆听全曲。如果班级中有学生能演奏此曲,请她(他)来演奏,效果更佳。8.小结:雨滴带给人们遐想……。
二、表演《雨中》
1.这是一首带有通俗音乐风格的校园歌曲。2.看着歌谱听一遍范唱。
3.用不同的颜色把相同的节奏与相同的曲调涂上,这样便于学唱。
4.再听一遍范唱。要求各声部的同学跟录音的范唱哼唱自己声部的曲调。5.分声部自学曲调。
(1)把全歌分为两个部分:前16小节为第一乐段,其余是第二乐段,分乐段自学。学好第一乐段,巩固第一乐段。再学第二乐段。(2)跟伴奏音带唱二声部曲调。教师可参与第二声部给予支撑。
6.因为歌曲是表现学生自己的生活,学生很容易投入。要求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轻松活泼、风趣地表现歌曲,以表达校园的多彩生活。第三课时
一、聆听《暴风雨》
1.复习四年级(上)《羊肠小道》的第一部分。
设问:这段音乐你们听到过吗?它的名称是——?内容是——?
师生回忆四年级(上)《回声》中及聆听过的《羊肠小道》。2.出示教学标题——暴风雨。
这段欣赏曲是继四年级聆听的《大峡谷组曲》的第五乐章。3.初听第一部分。
从乐曲的旋律中听到了你熟悉的主题吗?
从本乐曲的标题名称中,你认为这段音乐是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暴风雨前的宁静)
4.初听第二部分。
从这段音乐的音响中,你想像是怎样的场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5.聆听全曲(第五乐章)。
要求:边听边用神态动作……表现你对音乐发展过程的感受。6.小结:这与《踩雨》、《雨中》就不一样了,是暴雨了,但还是表现了雨的主题。音乐的表现变化无穷。
二、创作活动
1.根据本课内容学到的“小雨”、“大雨”、“暴雨”……各人找自己伙伴或单独发挥自己的想像,创作音乐——命题创作。 2.构思:
从命题出发构思内容框架。根据框架选用素材进行创作。3.因为是命题的自由创作,所以各种形式不限。
如:用各种音响的先后交织出现,组成一幅《狂风暴雨》;再如:用数首表现“雨”的歌曲串联起来,加上打击乐器、串联词等。还可以小品形式、艺术造型、舞蹈等等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4.创作展示。
八课 冬 雪
教学目标
1.冬雪给大地带来严寒,雪景给我们带来银白世界的欢乐。这一自然现象给音乐文化提供资源。虽然祖国各地很多地方未能观其美景,但我们可以从歌曲、乐曲、京剧的音乐声中去寻找体验、去获得乐趣。
2.初步学习模进方法创作旋律。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唱《堆雪人》;听《乘雪橇》。
第二课时:唱《雪花带来冬天的梦》;听《踏雪寻梅》、《打虎上山》。
第一课时
一、表演《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1.解题导入:“雪花”、“梦”有关系吗?
这里的“梦”由谁在做?是小朋友?还是小动物?做什么“梦”?这就是本歌要告诉你的内容。2.聆听范唱。
听完范唱,对歌名能理解了吗?
雪花-梦-小动物-春风-梦醒。3.再听一遍范唱,在“告诉小××”的间奏处,请大家轻轻随音乐拍手(XX)。4.解决两处难点:
“#2”的音高要靠近“3”,这样“#2”就能唱准。注意弱起的节奏,用划拍法唱准。
5.自学歌曲的曲调。
6.歌曲表演时,注意两个乐段的对比,第一乐段注重叙述性,平稳而口语化,尤其是四个“告诉”,要体现对小动物的保护的环保意识。
第二乐段是全曲的高潮,注重抒情性,表现对小动物的亲切和热情。7.讨论:设问:
(1)歌曲告诉了我们什么知识?(生物科普知识——冬眠)(2)还有哪些动物也冬眠?(知识的拓宽与延伸)
8.带着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意识,有感情地唱好本歌。9.小结:冬雪带给我们的益处——生态平衡。
二、聆听《踏雪寻梅》
1.这是我国近现代作曲家黄自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首歌曲。简介黄自的生平。
2.欣赏《踏雪寻梅》。
边听边看书上的歌词,如能将歌谱也同时展示,效果会更好。3.讨论歌曲表现的内容。(歌曲抒发了主人翁在冬天,踏雪寻梅、勤奋读书、追求好时光的心情。)
4.再次聆听。鼓励学生看着歌谱,轻轻哼唱。
5.小结:这是20世纪30年代以描绘雪景为题材的歌曲。
三、聆听《打虎上山》1.初听《打虎上山》。
介绍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剧情中的《打虎上山》唱段的背景。2.聆听引子音乐,体验“莽莽林海、广阔雪原”的壮丽景色。3.复听全唱段。学习杨子荣的英雄气概。
4.小结:这是京剧描绘的雪景及英雄穿林海跨雪原深入匪巢消灭匪徒的豪情壮志。 表演
第二课时
一、表演《堆雪人》
1.对于没有见过冬雪、没有玩过堆雪人的孩子来说,只能从图片、动画片中去想像,但歌曲《堆雪人》给我们带来了音乐的体验与感受。 2.聆听范唱,找出相同节奏的乐句。3.学唱第一乐句的曲调(3小节)。
4.在掌握第一乐句曲调识谱的基础上,自学第二、第三、第四乐句(每句3小节),并找出其中的规律。(每一句的第1小节除节奏相同外,旋律的行进方向也基本相同;每句的第2小节的第一拍都是弱起“ ”,每句的3小节都含有切分节奏)
5.完成歌曲的练习:线条图形的连接。
6.如果第一乐段的四个乐句能流畅地唱好的话,第一乐段的低声部两个乐句也迎刃而解了。
7.歌曲的表演有两个难点:
首先是要唱出轻松活泼的、欢快自豪的情绪,具体是唱好衬词“啦啦啦”。其次是伴奏,要吹奏好伴奏谱,要花一定时间排练。当然合唱的和谐也不是很容易能唱好的。
8.在流畅地唱好的基础上,可以启发学生按词意排练、构思表演唱,这样一定可以更好地表演歌曲的情景。
二、创作活动
1.在找到歌曲第一乐段的四句曲调的规律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出这就是曲调创作上的一种模仿进行的发展手法。
2.按教材上的要求,做“模仿”的创作练习;素材是:
模仿创作的第一个音是规定的,这样很显然其创作的曲调应该是:
三、聆听《乘雪橇》
1.由祖国各地的冬季引入本课欣赏内容的标题——《乘雪橇》。2.对全国的少年来说,直接有乘雪橇的感受的是不多的,但我们可以从音乐中去想像其中的情景与乐趣。3.初听全曲。
设问:这是什么地区(国家)的音乐风格?为什么?
(美国,爵士音乐风格足以证明。)
4.根据教材中的图形谱及简谱谱例,熟悉乐曲的主题音调(或唱或奏或哼)。 5.复听全曲。
设问:这一主题音调全曲共出现几次?每次出现有哪些变化,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与情景?
6.再次复听,边听边作图形谱表示你对乐曲的过程的理解。
四、祖国各地的冬季
1.展开中国地图的挂图。2.找出课本中的“黑龙江、海南、昆明、西藏”的地理位置。3.同样是冬季,为什么在中国土地上冬景不一样?
4.让学生谈谈在寒假中到过祖国的哪些地方,或从书本知识、影视媒体、网络上获得的各地冬季的风景。
5.请体验过冬雪的同学谈谈其感受。
第九课 对花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演唱和集体舞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人民解放军的思想感情 二:能用欢快的节奏为歌曲《对花》伴奏。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常规练习
1、师生问好、音阶练习
2、发声练习: 2/4 1 5 5 5 | 5 4 3 2 | 1—| ma ha ha ha ha ha ha ha
3、复习歌曲:前课内容。
二、新课学习:学唱歌曲《对花》
1、听录音范唱,后讲讲歌曲的体裁与风格,2、随录音伴奏作律动。男生为甲、女生为乙作对拍练习。
3、视唱旋律(二遍)
4、歌词学习(二遍)
5、集体舞学习(书中动作可;学生自编也可)
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常规练习
1、师生问好、音阶练习
2、发声练习:2/4 1 5 5 5 | 5 4 3 2 | 1—| ma ha ha ha ha ha ha ha
3、复习歌曲:前课内容。
4、复习上、下两种滑音的唱法。
二、复习歌曲旋律
1、学唱歌曲,《献花歌》
2、欣赏乐曲《军队和老百姓》
略谈乐曲的出处,浅释内容。导入欣赏,初听。三:集体舞练习
四、小结
第三课时
一、常规练习
1、师生问好、音阶练习
2、发声练习:2/4 1 5 5 5 | 5 4 3 ma ha ha ha ha ha ha ha
3、复习歌曲:前课内容。 聆听乐曲《山高遮不住南来雁》
4、复听,为乐曲作伴奏。
分组表演集体舞后。集体表演集体舞。
三、总结本课
2 | 1—|
哄睡音乐教案 篇5
实用标准文案
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劳动的歌
一、教 学 目 标
(一)能够对我国各地、各民族的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号子和劳动歌曲。积极参与结合学习号子的创造性活动。
(二)能够演唱具有浓厚劳动气息的《军民大生产》和《翁嘿呀》两首民歌,演唱时能够表现出歌曲紧密结合劳动的特点。并表现出这两首歌曲的民族和地区特色。
(三)通过学习、演唱《军民大生产》、《翁嘿呀》和聆听《哈腰挂》、《连连夯》、《船工号子》,体验号子和劳动歌曲的特点与风格。
(四)知道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初步了解劳动号子和创作劳动歌曲的关系。
二、教 材 分 析
(一)《军民大生产》
《军民大生产》又名《边区十唱》、《解放区十唱》。1945年作曲家张寒晖用陇东民歌《推炒面》的曲调填词改编而成。《推炒面》是广泛流行于甘肃东部的著名打夯号子。
《军民大生产》表现了当年陕甘宁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开荒生产的热烈情景。这首歌当年在陕甘宁边区曾广泛流传。原曲有10段歌词,后被选入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改为现在的5段词,歌词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内容表现开荒、纺线、习武等劳动、战斗生活,歌词中还以“嗬咳”、“西里里里察拉拉拉”等富有劳动特色的衬词,渲染了歌曲热烈、欢腾气氛,特别是第5段歌词,增加了队列口号声,更显威武、雄壮,表现边区军民们的乐观精神。《军民大生产》为C商调式,由六声音阶写成。演唱形式为领唱和齐唱,具有劳动号子“一领众和”的特点。曲调健壮豪迈,多采用同音重复与跳进相结合进行,有很强的动力感。节奏坚定有力,主要由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组成,显得紧张有力量。
全曲由两个乐句构成一段体(单乐段)结构。第一乐句(第1~4小节)分为两个乐节,第1、2小节采用重复主音的手法,第3、4小节强调“徵”音,形成模进。第二乐句(第5~9小节)的前三小节为快速的切分节奏及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前面的节奏形成鲜明的对比,将歌曲情绪推向高潮。最后两小节铿锵有力,是全曲的归纳和总结。
张寒晖(1902~1946)作曲家、戏剧家。河北定县人。1922年入北京人艺戏剧专门学校学习戏剧表演,1925年入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学习表演和编导。1929年毕业后在北京、西安等地从事中学教育、戏剧演出、民众教育和报刊编辑等工作。1941年8月赴延安。先后担任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秘书长、戏剧委员会委员等职。1946年在延安病逝。一生创作歌曲50余首,大多自己作词。并作有配合革命斗争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的秧歌剧。代表作品有:《松花江上》、《去当兵》、《游击乐》、《军民大生产》等。他创作的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朴素、洗炼,形象鲜明,语言生动。
(二)《翁嘿呀》
《翁嘿呀》是吉林延边朝鲜族的一首劳动歌曲,因歌中用了很有特色的衬词“翁嘿呀”而得名。朝鲜族农民在集体劳动中,合着劳动节奏,“一领众和”地歌唱,有利于调节精神,统一意志。歌词随兴而编,领唱者唱正词,众人唱衬词。表现了丰收时节的打谷场上,人们载歌载舞、喜获劳动果实的情景,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歌曲具有浓郁的朝鲜族民歌特色。歌曲为C羽调式、由、1、2、3四个音编织而成。2/4拍子。
一段体结构(单一部曲式)。歌曲节奏紧凑、规整,突出的节拍重音,有规则地进行,使大家的力量集中,情绪高涨。开始的4小节中带长音的引子由众人唱出,好像大家已经做好劳动准备,就等一声号令开始干活。接下来是“一领众和”的演唱,领唱从高音开始,以兴奋的情绪唱出第一句,众人在句尾呼应,而后是紧张的间隔一小节的领唱与合唱的交替进行,节奏紧凑,腔节短小,犹如自然的劳动呼号。到最后句尾4小节又出现了与引子相同的曲调,但与引子效果不同的是,此处已告一个段落,这样的结尾便于在持续性的劳动中不断反复演唱。这种旋律特征也是许多劳动号子所共有的。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这首歌曲具有明显的劳动歌曲特点,重音突出,节奏感强,唱腔短小,近似于自然劳动呼号,而且歌词常常是即兴而编的。
(三)《哈腰挂》
《哈腰挂》是流行于我国东北林区的一种抬木号子。又称“吆号子”,流传较广,遍及整个东北林区。属于搬运号子类。1956年著名号子歌手赵希孟根据林区号子改编成男声合唱《森林号子联唱》,《哈腰挂》是其中一首,曾在全国音乐周上演出,得到好评。搬运木头时,木头两侧各站4个人,歌唱形式为一领众和,当领唱者唱出“哈腰挂呀”时(预备开始的号令),大家一起弯腰(哈腰)把挂钩挂在被抬的木头上,当挺起腰来开始起步时,左侧4人迈右脚,右侧4人迈左脚,形成相对的脚步,边走边唱,随着歌声的节奏齐步向前迈进。《哈腰挂》歌唱简便,气势雄浑,歌曲采用D宫调式。
节拍采用两拍子与一拍子混合形式,其节拍规律是“强、弱、强”。曲调的基本结构是单乐句的多次反复变化,乐句的衔接不固定,也没有一定的句数,根据劳动的情况随时都可以结束。曲调起伏较小,全曲虽有一个八度,但经常用的音调只在 的五度范围内。多为依字行腔,与当地方言音调紧密结合。在抬较细的小木头时,进行的速度比较快,歌声高亢,号子的旋律性较强;如遇到沉重的大木头时,每个人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肩负着几百斤的重量,精神需要高度集中,行进速度不仅减慢,而且唱时不可避免地带着粗重的自然呼喊声,领唱与和唱在接腔时常形成声部重叠。
(四)《连连夯》
《连连夯》是一首在打夯时唱的劳动歌曲,属于打夯号子类。多为一领众和形式(也有少数是齐唱的)。领唱者往往就是集体劳动的指挥者。《连连夯》就是连续不停打夯时所唱的号夯。词多即兴编唱,有时也引用某些戏曲唱词,唱词内容除与劳动相关外,也唱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之类的内容。节奏鲜明、铿锵活跃、节拍工整,重音突出,音调质朴开朗,雄壮热烈,高亢有力,与劳动动作紧密配合,展现了一幅热火朝天的劳动图景。歌曲为2/4拍子,五声徵调式。
曲式结构为变化重复的一段体结构(单一部曲式)。开始的4小节为歌曲的上句,之后有两小节的重复,其音乐主题是由动机 发展而成,嘹亮、高亢的歌声,激发起人们的劳动热情;接下来的4小节是歌曲乐段的下句,它是上句的变化发展,十六分音符的运用显得十分活跃,以流畅的进行停留在调式的主音上,构成这个乐段结束。再接下来的4小节是乐段上句的重复,曲调由音乐变化主题发展而来,前两小节在中低音区,而后八度向上大跳,使情绪高涨,最后4小节是乐段的下句完全再现,使全曲完满结束。歌曲短小精炼,适于劳动中歌唱,音乐显示出北方黄土高原高亢、开朗的特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色。
(五)《船工号子》
《船工号子》是影片《旋涡里的歌》的一首插曲。歌曲吸收了四川民歌《川江船夫号子》的音乐素材和结构特点创作而成,是一首很有特色的、表现船工劳动的男声独唱曲。廖云、孑农作词,常苏民、陶嘉舟作曲。《川江船夫号子》是流行于四川境内长江流域的一种船工劳动号子,由8首不同特点的号子联缀而成。
行船时,通过号工的领唱来指挥、协调大家的动作。领唱部分旋律婉转,装饰音较多,常用远距离音程,和唱部分节奏富于变化,常与领唱交织重叠,构成多声部合唱。每种号子有不同曲调,可以独立唱,也可以联唱。其中,有表现在平静江面上航行时唱的悠扬动听的《平水号子》和《下滩号子》;有发现险滩后,准备投入紧张战斗时唱的、坚定有力、充满信心的《见滩号子》;而在闯滩夺险与凶滩恶水搏斗时,唱近似呐喊的急促紧张、气氛强烈的《上滩号子》与《拼命号子》。
这首歌曲由多段不同的号子联缀而成。号子实际演唱是“一领众和”,而在这首独唱曲里,与独唱相呼应的是伴奏,它不仅渲染了气氛,而且起到“众和”的作用,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歌曲用了4/4、3/4、2/4三种拍子,五声羽调式和宫调式。曲式为多段联缀结构(或称多段体结构)。由羽调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式开始的第1小节是歌曲的引子,它把我们带进一个宽阔江面的意境之中。接下来的5小节,由慢板转入中速,其曲调好似“平水号子”中“号工”的领唱,豪放而有气势,间奏好似“船工们”的呼应,坚定有力;第7小节至第10小节的曲调进行,好似《见滩号子》,它告诉我们,前面就是险滩,要做好与惊涛骇浪搏斗的准备,节奏紧凑,语气刚毅;第11小节至14小节的曲调进行,好似《上滩号子》,3/4拍,歌声与伴奏紧密呼应,随着速度的加快,情绪逐渐高涨,气氛越来越紧张。
第15小节至38小节的曲调进行,好似《拼命号子》,这是全曲最紧张的段落。表现船工们拼着性命与惊涛骇浪顽强搏斗的场景,造成全曲的高潮;第39小节至43小节,速度渐慢,曲调的节奏拉长,表现战胜了险滩,闯过了滩关后的胜利喜悦心情;接下来的两小节的间奏,把我们带入《下滩号子》意境之中,第46小节至62小节曲调进行流畅抒情,船工们唱起舒展、悠扬的歌,驾船在涛声中平稳地航行,曲调结束在宫调上,把我们带进这美丽的江河景色中;第63小节至歌曲终了,是歌曲的尾声,从 这个乐句起,用移位的方法,重复几次,最后停留在调式的徵音上,即:,而最后的 这个在高音区的结束,表示船工们驾船远去,留下人在画中游的美好景象。
三、教 学 时 间(2课时)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一)演唱《军民大生产》、《翁嘿呀》
1.学唱歌曲前应引导学生完整地聆听录音或老师的范唱,以使学生对歌曲有整体性的感受,并激发其学唱歌曲的兴趣。
2.《军民大生产》和《翁嘿呀》都短小、易学。可用听唱法直接学唱歌词。例如:可直接整体模唱,也可分句、分段模唱,还可以跟随录音先唱衬词、再唱全歌。学唱中应随时注意激发学生的歌唱情绪、表现歌曲的情感。
3.演唱中可鼓励学生设计演唱形式或参与表演。如:采用领唱、齐唱的形式演唱《军民大生产》;用表演唱的形式演唱《军民大生产》或《翁嘿呀》;为《翁嘿呀》编配朝鲜长鼓舞节奏,在演唱歌曲时作为伴奏。
4.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可适当引导学生学唱歌谱。如:在唱歌过程中,利用乐谱更好地表现歌曲情感或校正不准确的唱法;唱会歌词后,返回来视唱曲谱等。
5.演唱歌曲时要指导学生正确地歌唱,防止大声唱歌及喊唱的现象发生。
(二)聆听《哈腰挂》、《连连夯》及《船工号子》
1.要引导学生完整地聆听作品,使学生感受、体验、理解作品的艺术特征特别是劳动号子的特征。
2.条件允许的话,可用录像、电影片段一类的媒介,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这些作品与现实生活的直接联系。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3.聆听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伴随音乐做表演性或模仿性动作;参与讨论、评价;搜集相关文字、图片、音响、录像资料等。
4.对本单元的音乐作品做综合比较,进而认识劳动号子及劳动歌曲的基本特征,认识其风格上的异同。 小学六年级音乐教案:
一、教材分析:
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往的教材,往往从教师的“教”考虑较多,无论从教材内容的构件、教学方法的思路等等都强调以教师为主,很少考虑学生的学。它的理念是建立在“教学中心论”上,强调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通过教师的教、传授去获取知识,因此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中学习。现代教育的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以学生为本,教材组成员们通过学习,认识到要从持续发展、终身教育的视角去考虑问题,所以不仅是以学生为本,还要强调其发展,所以定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二、学生知识能力分析:
音乐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也应当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完善学生的个性。众所周知,学生的音乐能力都会因为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教育条件不同而形成巨大的差异。我们六年级学生基础不是很好,因而其音乐兴趣、音乐潜能、音乐生活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音乐本身的非语义性及音乐艺术的自由性和多样性,给接受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者对音乐的多解性和个性化的演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三、教学任务
1、演唱 学习自然呼吸,不耸肩,养成良好习惯,注意咬字、吐字清晰准确,做到有表情唱歌。
2、聆听 欣赏优秀儿童歌曲,初步感受活泼、雄壮、优美抒情等不同歌曲和乐器。
3、合唱 学习多声部歌曲,做到音准、和协、动听。
4、识谱 认识反复记号等以及练习多种节奏类型。
四、教学要求:
1、突出音乐学科特点,把德育教育与音乐教育相结合。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使学生掌握浅显音乐知识和简单音乐技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4、了解中外优秀音乐作品,使学生具有初步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学唱歌曲聆听音乐
六、教材编写的思路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1、以审美为中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
2.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往音乐教材的视角往往单纯从音乐到音乐,很少从文化的角度去思考。近年来国外的音乐教育,很重视从音乐文化上去开拓。我们通过学习,认识到作为普通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应以普及艺术教育为内容,把单纯的音乐拓展为音乐文化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本教材的内容强调了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等等,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
3.以(音乐)学科为基点
作为一门学科必然有它自身的体系,音乐学科也不例外。从音乐的诸要素的感性体验到理性认识;从最基本时值“一拍”到各种音符时值;从单拍子到复拍子;从单一音色到复合音色;从基本的舞步到动作组合;从打击乐器到有固定音高的简易乐器的演奏等等,教材都一一通过各单元由浅人深地步步展开,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获得学习音乐必须掌握的浅显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4.加强实践与创造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之所以如此说,首先是因为音乐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基本特性所成即: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表演、音乐欣赏,它们都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其次,就音乐教学活动而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言,学生离开了演唱、演奏、创作、鉴赏等音乐实践活动,就很难获得直接经验;同样,离开了直接经验,学生也很难做到进一步感受、体验、理解、鉴赏音乐。因此,音乐教学活动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鉴赏音乐的美。
5.加强综合与渗透
音乐课的综合性表现在三个不同的层次上。其一,音乐学科中不同教学领域间的相互综合。其二,音乐艺术与姊妹艺术间的相互联系。其三,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相关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其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以提高其综合文化素质。当然,这种综合是以音乐为主的综合,是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的综合,而不是偶尔的、某个环节上的局部综合。
6.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志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都应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情感内涵,发挥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创造性地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
七、教学进度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第一周 歌曲《爱的奉献》 欣赏《欢乐颂》 2课时
第二周 歌曲《歌声与微笑》 欣赏《爱星满天> 2课时
第三周 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 欣赏 2课时
第四周 歌曲《说拉弹唱》 欣赏 2课时
第五周 欣赏《梅花三弄》 欣赏 2课时
第六周 歌曲《阳关三叠》 欣赏 2课时
第七周 欣赏《嘎达梅林》 2课时
第八周 歌曲《举杯祝福》 2课时
第九周 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 歌曲 2课时
第十周 欣赏《天边有颗闪亮的星》 欣赏 2课时
第十一周 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 欣赏 2课时
第十二周 歌曲《捧一束鲜花献给你》 欣赏 2课时
第十三周 欣赏《远航序曲》 2课时
第十四周 欣赏《街头少年》 2课时
第十五周 歌曲《同一首歌》 2课时
第十六周 欣赏《告别时刻》 1课时
第十七周 活动 毕业联欢会
小学六年级音乐教案:青春放歌
教学目标:
一、在演唱与欣赏活动中感受、体验青春的气息,激励学生珍惜青春年华。
二、能够依据《拉起手》的节奏、旋律特点,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热情、欢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三、聆听《行星组曲》中的《火星--战争之神》、《金星--和平之神》及《木星--欢乐之神》,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记住主要的音乐主题,并为《欢乐颂歌》配诗、配画。
四、聆听合唱《飞来的花瓣》,感受其音乐情绪,并能够为不同段落选择适当的形容词来概括其音乐特点。
教学重、难点:
1、经过讨论、探究,理解音乐旋律特点。
2、在理解音乐主题的基础上,为其配诗、配画。
3、自己组织语言概括音乐特点。
教学时间:五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配合《拉起手》的音乐,播放一些有关世界和平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
二、再次聆听歌曲,让学生听清楚歌曲里是怎样要求我们从自己做起让世界和平的。
三、学习歌曲第一声部:
1、请学生跟着录音视唱歌谱。
2、老师伴奏,带着学生演唱歌谱。
3、完整的演唱歌谱。
4、自由朗读歌词。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5、把歌词带进歌谱中试着演唱。
6、老师随机纠错,指导。
7、让学生只有讨论歌曲的演唱情绪(热情、欢快、载歌载舞)
四、音乐练习:在()中填写出"DO"音在键盘上的位置。
第二课时
一、分别复习《拉起手》的高、低上声部。
二、学习歌曲第二声部:
1、让学生带着演唱第一声部的情绪来学习地第二声部的歌曲。
2、反复练习、纠错。
3、给歌曲选择合适的伴奏。
三、用和谐、统一的声音两声部配合。
四、音乐活动:
1、请根据书上四幅演唱照片,在括号内填出演唱形式。
2、以自己喜欢的演唱形式分组演唱《拉起手》
第三课时
一、以复习《拉起手》的形式开课。
二、对比聆听《行星组曲》
1、导入:你知道太阳系各大行星的名字吗?至今人类都登上过地球之外的哪些星球?
2、聆听《火星--战争之神》和《金星--和平之神》,比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较这两首乐曲在节拍、节奏、旋律、速度、力度上有何不同?
3、让学生自由表达。
4、可老师总结,也可以学生总结。
三、单独听《木星--欢乐颂歌》
1、初步聆听,想想它的主旋律你是否熟悉或听过。
2、反复聆听主题音乐。
3、试着唱一唱其旋律。
4、四人小组,自由选择为音乐配诗或配画。
四、老师小结
第四课时
一、开课
1、谈话导入:对于平时朝夕相处的老师,你们认为最能表达对老师敬意的是什么?
2、揭题: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首表达对老师敬意的歌曲--《飞来的花瓣》
二、聆听歌曲
1、初听,感受歌曲的旋律和结构。
2、再次聆听,想想歌曲分为几个段落
3、可跟着音乐试着哼唱。
4、试着为A段B段选择形容词。
三、布置作业:9月10日是我国的教师节,请你们设计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一组音乐节目,向老师送去你们的问候和祝福。
第五课时
(随堂小测验)
一、开课
激情燃烧!青春放歌!通过对第一课《青春放歌》的学习,我们今天也以这个为主题,来一个与"幸运52"的亲密接触!
二、开展竞猜游戏。
1、邀请好朋友配合演唱《拉起手》
2、抢答:《火星--战争之神》和《金星--和平之神》,比较这两首乐曲在节拍、节奏、旋律、速度、力度上有何不同?
3、观察题:请在琴上找出DO的位置。
4、飞来的花瓣》歌曲分为几个段落。
5、聆听题:听听下面的主题是哪首乐曲的?
三、师生互动环节
四、小结
文档大全
哄睡音乐教案 篇6
一.说教材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轻歌曼舞樱花谣》,选自科教出版社,四年级下册
我觉得要想上好一堂艺术课,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深挖教材,抓住着眼点,然后拓宽思路,充分联系学生的个人成长环境,本着“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从学生的感知、认识、发展出发,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活动,为每位学生提供平等的艺术教育机会,让他们都能体会到艺术学习的快乐。
二.教学目标
1.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让学生欣赏、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文化艺术,增进对多元文化和人类文明的了解,加强文化认同感和多元文化意识。
2.通过在比较中欣赏,使学生感受日本音乐、舞蹈的民族特点。学唱歌曲《樱花》。
三.说教法
以人文为主线,以个性为主导。在艺术教学中,我们要转变“教师教,学生学”的观念,以人文精神为主线,以知识技能为隐线,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习艺术、了解艺术。艺术教育要给学生的个性发展保留空间,不要以统一的规格、统一的要求去约束他们,要为他们创造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机会,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个性价值,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四.说评价标准
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四年级的学生已经不在满足于“棒、棒、棒、你真棒”,翘个大拇指,鼓掌等单纯的评价方式,老师可以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采用大奖赛、体育比赛中的评奖方式,让学生学会欣赏别人、鼓励别人,学会表达、评价
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艺术本身,而在于给孩子们带来欢乐的同时,让他们掌握艺术的基本技能,发展他们的艺术能力,让他们在生活中都会歌、会画、会舞、会听、会看,能够健康、快乐地生活。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师:走进日本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它的概况。
2.多媒体课件展示:日本的地理位置图片。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跟日本有关的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日本的地理位置及概况。(学生介绍,教师做适当补充。)
3.师:知道了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它的'概况,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本,去了解它的风土人情、文化艺术。
4.出示图片课件:日本的富士山、樱花、和服、木屐、建筑、日本料理、茶道、插花、浮士绘、卡通人物等。
(结合图片以及师生课前收集的跟日本有关的实物、资料等,让学生自己介绍,教师适当补充,培养学生课前搜集资料的好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轻歌曼舞
1.师:日本是一个善于汲取各国文化的民族,他们的文化在继承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与外来文化相融合,从而形成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文化艺术。下面就让我们感受日本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
2.我国的民族乐器,在现在的日本也能看到它往日的身影:古筝、三弦(三味线)、箫(尺八)(展示图片)
教师展示事物尺八乐器,并用尺八演奏日本童谣《红蜻蜓》
3.师:日本的音乐很有特点,下面老师为大家播放三段歌曲,请大家来仔细辨别一下哪首是日本歌曲?
4.播放音乐课件:印尼歌曲《划船曲》、日本
歌曲《四季歌》、美国歌曲《雪绒花》。(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的感受力和听辨能力)
5.欣赏歌舞伎表演片断
(1)、提问:在日本有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请根据下面的提示说出这是什么艺术形式呢?(a)它有四百多年的历史;(b)它和我国的京剧并称为“东方艺术的姐妹花”,(c)表演者基本都是男性。
(2)、观看歌舞伎表演的片断,说出表演的风格特点。
(3)、禅的精神
(三)、学唱《樱花》
1、日本人喜欢樱花的原因
2、欣赏樱花的图片
3、观看合唱版的《樱花》
4、唱谱并思考这首歌曲的旋律是以级进为主还是以跳进为主?(用手势表示音的高低)
5、找出歌曲中出现了哪几个音?并找出乐曲中完全相同的小节
6、这首歌曲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呢?速度又应该是怎样的呢?提醒学生:因为歌曲旋律抒情流畅,所以要运用连贯的气息来演唱。
7、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异彩纷呈
1.谈话:以上我们了解了日本的风土人情、文化艺术,尤其是他们的歌舞和插花艺术、手工制作,现在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一下你对日本文化艺术的感受。
2.学生自由选择。喜欢跳舞的组合在一起,编排舞蹈进行表演;喜欢唱歌的组合在一起,进行歌唱表演;喜欢插花的组合在一起,进行插花比赛;喜欢手工制作的,进行手工制作。
3.学生互相观赏、评价,评出最佳表演奖、最佳演唱奖、最佳创艺奖、最佳制作奖等。
(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发展,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的艺术活动。)
(五)、小结
在我准备这节课时,有的老师劝我放弃这节课,因为我身边的同事就有拒买日货,我身边的学生就有拒唱日本歌曲的现象,但反过来想,这也正是我要讲这节课的原因:
(一)在日本是有人不彻底反省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蹂躏中国的那段历史,但这并不代表大多数日本人民,例如,在杭州日本女子足球队来华比赛时,面对很多观众喝倒彩的嘘嘘声中,比赛结束时日本女子足球队还是打出了“谢谢CHINA”的横幅;在前不久四川汶川“5.12”大地震中,看到日本救援队,面队他们从废墟中挖出遗体肃然敬礼的姿态,无不让我们动容。(展示图片)
(二)从这节课我们了解到日本是一个善于汲取各国文化的民族,他们的文化在继承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与外来文化相融合,从而形成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文化艺术,单就这点来说难道不需要向他们学习吗?(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