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小学匆匆教案十二篇

2023-12-27 09:43:34 小学匆匆教案 小学教案

小学匆匆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一、了解时间的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让它白折流去。

二、学会本课6个生字词。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匆匆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时间到底到哪里去了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课文,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2、按作者叙述的顺序,这篇文章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利用字典自学生字词。

2、检查自学效果。

1)说说你是怎样记忆这些生字的?

2)理解词意。

徘徊赤裸裸

四、作者简介

五、巩固练习

1、抽读生字卡,口头组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理解第一部分内容

1、读课文,这一部分讲的是什么?

2、作者用燕子去了再来,杨柳枯了再青,桃花谢了再开,是要说明什么?

3、紧接着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这里的日子代表的是什么?这里的他们指的是什么?

4、指导朗读。

二、理解第二部分内容

1、读课文,这一部分讲的是什么?

2、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走,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是什么意思?

3、我的日子滴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4、理解词语的意思。

涔涔潸潸

5、为什么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呢?

6、时间是怎样溜走的?

7、指导朗读。

三、理解第三部分内容

1、读课文,这部分讲的是什么?

2、作者对过去的日子作了形象的比喻,是要说明什么?

3、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是什么?

4、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这句话中的痕迹是什么意思?

5、指导朗读。

四、理解第四部分内容

1、读一读,这部分讲的是什么?

2、这段话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

五、总结课文

1、时间是怎样匆匆溜走的?

2、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

3、读了这篇文章,你相到了什么?

1、时间一去不复返,应抓紧时间,有所作为。

2)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悄悄溜走,要有效利用时间。

3)不以虚度年华,活得要有价值。

六、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小学匆匆教案【篇2】

教材简析

《匆匆》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讲读课文。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可奈何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课文语言丰富,含义深刻,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写得生动形象,是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从课文内容想开去的首篇课文。

教学理念

根据课标精神,本课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力求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课文,在朗读中感悟真情,在积累中提高素养。

设计特色感悟品析积累运用

教学准备VCD、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四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品读来赏析语言文字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谈话激情,导入课文

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让学生自己读,读单元提示,明确本文在单元中的位置,再通读课文,了解课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这篇文章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要求学生认真、全面地读课文,让学生先进行充分的读书活动,读后开始发言。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进行初读感悟,并进行教学信息的反馈,以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既达到了整体感知的目的,又有的放矢地激发了学生深层次赏读课文的兴趣。)

二、品读、赏析、读中悟情

1、教师:《匆匆》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描述下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中有很多语句值得我们品析和深思。

2、请同学们认真研读课文,找出含义深刻的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向同学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3、学生读课文,进行圈、点、勾、画并准备发言。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话题辐射全文,通过以说代讲、以读促讲来学习课文,既突破重点和难点,又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但这一话题有一定难度,教师应加以引导点拨。)

教师从以下几方面引导:

(1)、品读叠词和短句的妙用。如叠词的应用,匆匆、默默、斜斜、白白、茫茫然、赤裸裸、轻轻悄悄、伶伶俐俐,这些词用得巧妙,细致入微地刻画时间的踪迹,表达作者的无奈之情。去的尽管去了,来着尽管来着;去来的时间又是怎样的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这些句子都是短句,简朴、轻灵,读起来令人感到格外的轻巧、婉转,越读越爱读。

(2)、品读各种修辞手法寄寓的含义。排比: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写出了时间的流逝;拟人:时间能跨能飞,读起来倍感亲切。说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如薄雾、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这是用了比喻的手法,借此写出时光匆匆,表达作者无奈惋惜以及要珍惜时间的心态。

(3)、品读文中精彩句段。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这个排比句具体写出了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排比句式,说出你的日子在生活中是怎样流逝的,以此来进行听、读、说、写的训练。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引导学生注意这个前后照应的设问句,体会它的好处,引导学生去思考:作者回答这个问题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4)引导学生重视文章的表达方法与内容的关系。文章第一段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理解时仅仅让学生知道运用对比手法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对比手法的运用恰当地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之情。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开的时候,惟有时光不再,去了,就一去无回。作者通过鲜明的对比把这种情感表达得自然、贴切、耐人寻味,唤起了读者的共鸣,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5)注重引导学生在品析过程中诵读文章,力求达到读读品品,品品读读的教学氛围。

(以读促讲,以说代讲,促进了学生感悟,培养了语感。既避免了满堂问的现象,又使教学产生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2、3)

三、诵读、积累优美句子

1、这篇文章精妙的词语、精美的句子比比皆是,值得我们学习。

2、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品析以及自己的认识,找出文中你认为写的好的语句,把自己的感情融于朗读之中,然后记忆,看谁记得多记得快。

3、交流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2)、背一背你喜欢的句子。

4、配乐轻声齐读

教师随着文章的情感掌握音乐的音量大小。

(这一板块的设计,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积累语句,通过找出文章中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的学习活动,提供学生选择的机会,以发挥个性,较好地达成教学目的1、3。)

四、延读,从课文内容想开去

这一环节可安排在课堂内外两部分。

课内:学生学完课文后,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时间的体验来谈谈感受,可以从一首诗谈起,或从名人名言谈起,或从一件事谈起,各抒己见。

课外:(1)引导学生走近朱自清,去读朱自清的散文,如:《荷塘月色》、《春》、《背影》等,让学生感受作家语言文字的优美,提高写作能力。

(2)阅读有关时间宝贵的诗词、文章、名人名言。

(3)召开读书报告会。

(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资源,但在信息社会中,教材显然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资源,教师必须积极拓展新的领域,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想开去,从教材向外延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匆匆》教学设计点评

安达小学尤莉

看了尤莉老师第十二册第四单元《匆匆》一课的教学设计,又看了她的课堂教学实施情况,我们欣喜地感到,新课程理念已经自然、深入地走进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感到新语文教学的鲜明特色与任课教师在学习新理念,实践新课程过程中迅速成长的脚步。

下面就这一课的教学设计谈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把握学科特点,体现新课程理念

《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脍灸人口的散文,阅读这样一篇文章,应该是一次很好的心理享受与情感体验。

教师先设计了谈话激情,导入读书的环节,这就给这节阅读课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学生阅读情感上的基础。而后,在学生读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几个学科特点很突出的教与学的点。

一是深入地读,富个性地悟,开放地谈。深入地读,是把心放在文章内容里去读,体会这篇散文的优美和深刻;是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去读,读得有情,有趣。有思考。富个性地悟,是结合每个学生个人经历,调动这些读书个体的内心情感体验去进行读书感悟;开放性地谈,是学生读书,感悟之后的阅读互动和交流。可以说,学生在读书,感悟之后,各抒己见,是很好的互学过程,很多学生的个人感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升华。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所说学生在阅读中揣摩,在阅读中体会,领悟,在交流和讨论中说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的阅读教学方面要求,这节课上有好的体现。

二是注重读书中的积累与运用,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匆匆》这篇散文采取了多种修辞手段,用得精当。学生应认识这些方法在表达上的好处,主动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并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中有这方面的考虑。如学生边读边圈、点、勾、画,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当堂背诵部分句、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的设计。

尤为突出的是学习、积累与运用的紧密结合。学生调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法,学习作者的表达风格,结合自身对时光流逝,时光宝贵的真实体验,进行大段的读后语言训练,效果很好。

三是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观的变化

学习语文,是学生接受语文课程人文性教育,同时提高他们语文实践能力的过程。这样,我们就必须树立让语文教学由小课堂走向大课堂的新认识。尤老师在教学设计中提到,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那么,课堂是学习的重要渠道,但不是唯一渠道。教师有了这样的观念,便积极适当地扩展学生的读书深、广程度。一方面,教师抓住教学重点训练项目施教,引导学生读文,从文中内容想开去,适当延伸;另一方面,教师大胆扩展读书新领域。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广泛查阅,了解朱自清这位现代著名作家的一些情况,课后,引导学生走近作者,读读他的《荷塘月色》、《春》、《背影》等文。教学设计中延读一部分想法是很好的。

课堂教学向课外阅读延伸,课内外阅读共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体现了小语文教学观向大语文教学观发展的变化。

二、课堂教学清新、自然,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有情有趣。

品读、赏析,读中悟情是这节课重要教学过程。

品读,教师设计了几个引导点:一要品读叠词和短句的妙用;二要品读各种修辞法的表达;三要品读重点句、段。赏析,教师把它融于品读之中,强调于品读之后。读中悟情,是这一教学设计精当之处。一悟作者对虚度时光的无奈与婉惜;二悟旧时代年轻人已有觉醒又为前途不明而彷徨的复杂心情;三悟时间的宝贵,珍惜时间的重要。这样,学生就读懂了一篇文章,悟出了一个情,懂得了一个理。

以上教学品读,赏析的过程,设计清晰、适当。实施教学时从内容到教法到学情,都显得清新、自然,尤其是学生读书很动情,饶有兴致地读,主动地探究问题,很好。

三、教学设计问题分析

这篇《匆匆》教学设计可以说是比较规范且有新意。尤其是有教师个性的教学思考。但整体看,教学过程设计部分对学生自读、自悟的学习过程设计还不够充分。设计注意教师的引导,重视了学生读后谈理解和感受过程,而学生自读会产生什么问题,自悟会有什么困难,怎样适时机地指导、帮助他们考虑不多,前面说学习过程设计不够就是这个意思。也许,教者对学生读书过程和读后发言,表达之间的轻重关系还需进一步认识。依点评者看,自读、自悟是根本,是基础,读得好才有好的生生交流与互动。那么,设计时要考虑学生读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并设计适当的指导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这样的教学设计更重视学生的学,就会更实用。

总之,走进新课程,树立新理念,深入课改实践是我们的任务。我们应从每一次教学设计,每一节课堂教学做起,把课改工作逐步推向深入。

小学匆匆教案【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匆匆》这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本组课文的学习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从阅读的内容展开联想。阅读的时候,先要读通、读懂,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还要想开去,想到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并把自己想到的与同学、老师广泛交流,借以活跃思想,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2.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激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的描写,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启发学生在充分领会重点句子含义及作者表达方式的基础上,学习仿写句子及段落,并在讨论和仿写过程中积累语言,渗透惜时、奋进教育。

3.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具体描写日子匆匆过去的句子含义及表现手法。

(2)、以读为主线,充分展示学生个性化阅读和个性化的理解、表达。

4.教学难点:

由于人们的语言习惯的变化,把句子读通顺且理解其含义成了本课教学难点。

5.课前准备

(1)、《匆匆》课件

(2)、搜集和时间有关的名言等。

二、说教法

本文文辞优美、情感浓郁,为此,只有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引起学生同作者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领会中心思想,体会语言的美,所以采取情感教学,用感情朗读贯穿全课教学。

三、说学法

老师指导学生运用读读、想想、议议的学习方法,在学习通过朗读课文,观察投影,展开联想,语言表达、思维、朗读的能力,积累规范语言,感受时间的匆匆,体味作品的语言美。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是否安排的科学合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著名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他说有一样东西是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大家猜猜,高尔基说的是什么?

教师用猜一猜激情创设情境,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创设良好课堂基调。

小学匆匆教案【篇4】

你喜欢读书吗?都读过哪些书?读了这本书你有什么收获?

一、激发学习兴趣

1、刚才同学们谈了自己喜欢读的书,我也非常喜欢读书,尤其是散文。我想为大家朗诵一段?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听。[教师配乐读《荷塘月色》中一段文字]

2、听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能不能告诉大家?(自由说),你知道这么优美的文字是哪位作家的手笔吗?(朱自清)[出示画像]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大量的有关朱自清的资料,对他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3、朱自清的散文朴素,语言精练,文笔清丽,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板书:匆匆]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4、当你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时,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自由说)同学们的想象很丰富,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匆匆的呢?我们就先来欣赏一下这篇散文吧。谁愿意来读读课文?你想读哪段?告诉大家。让我们来共同欣赏。(这几位同学读的非常流利,有的同学读出了感情。)

二、学习课文

听了一遍课文,相信大家对文章有了自己的初步感受,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深或者特别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开始吧。现在,谁愿意读读你画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或者喜欢的理由?

(一)第一自然段

1、学生读本段,谈感受(语言美)

2、这位同学喜欢第一段中的句子,谁也画了这段中的句子,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吗?你能通过朗读感染大家,让大家都喜欢吗?

3、谁还愿意读读?我看到还有很多同学想读?愿意读的站起来一起读好吗?

4、从这一段众,你感受到了什么?时间一去不复返。[板书:时间一去不复返]

5、哪位同学还愿意来读读你画的感受深或喜欢的句子?

(二)第二自然段

1、[出示第二自然段]学生谈感受。

2、谁还想读读你画的句子?

3、你再来读读最后一句话,看看你能体会出什么?

4、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读这个自然段。

5、谁来读读这句话?时间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到大海里,那么时间还像什么呢?

6、是啊,时间就这样匆匆的,悄无声息的溜走了,在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同学们请回忆一下,同位之间交流交流。

7、当老师读到这句话时,不禁想到了自己所度过的二十年时光,第一次戴上红领巾,第一次和老师春游,第一次踏上讲台为同学们讲课这难忘的一幕幕情景,仿佛发生在昨天一样。那么,同学们,你们想到了些什么呢?

8、过同学们的交流,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了时间匆匆,稍纵即逝。

你还画了哪些句子?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吗?

(三)第三自然段

1、[出示第三自然段]学生谈感受。

2、结合你画的句子,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3、我们再来看看这段话。[出示: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谁愿意读读?]你一定注意到了,老师将原文中的句号改为了省略号,由此,你想到了什么?(能像作者这样说说吗?)

4、你可以联系生活实际,与同位交流一下,然后把你想到的选择两三句写在卡片上。[卡片为书签形式]

5、谁愿意读读你的作品?同学们写的非常精彩,这张卡片老师就当作礼物送给大家,那么,你想把它放在哪呢?

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应该珍惜。[板书:珍惜]

除此之外,你还画了哪些感受深或喜欢的句子?

(四)第四自然段

1、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出了什么?

2、谁还愿读读?你有没有更深的体会?(你从哪句话感受到的?读出来好吗?)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呢?你知道作者是在什么背景下写这篇文章的吗?(你真善于学习)老师也查到了有关资料,并进行了组合,大家来读读吧。

3、请你再读读最后几句话,体会到了什么?你知道这篇文章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的吗?

4、相信大家读了这段文字后,会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了更深的体会。

5、下面,请大家带着你的这种体会,放开声音读读这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作者认为不能虚度此生,应该有所作为,他是在告诫自己,更是在唤醒人们。让我们带着这种体会,一起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通过朱自清的这篇散文,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关于时间的话题,多少年来,许多中外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的著名的诗文、警句,那么,你都知道哪些呢?同学们,把握生命中得分分秒秒吧,这样,当我们回忆往事的时候,就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四、课外拓展

课下请同学们继续搜集有关的材料,办一期手抄报,一周后展评。那么,这篇文章在写作上有哪些特色呢?下节课我们共同探讨。

小学匆匆教案【篇5】

教学难点:感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思考:这是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的一篇散文(确切地说应是散文诗)。文章写于五四退潮时期,属作者的早期作品,真实而鲜明地表现了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对未来的追求,探索。以及在现实中无所适从的空虚和迷惘。文章象诗一样形象,精炼,富有抒情性和节奏感音乐美。这是小语教材中不多见的抒情文章,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挖掘文章的语言文字之美,发挥并挖掘文章适合朗读的优势,给学生以正确的价值引导。提高学生自读,表达,感悟等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文章的语言文字之美。

设计特色:读中悟情,积累感悟。

信息资料:

1、搜集查阅有关朱自清的资料。

2、阅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

3、准备优美舒缓的乐曲。

教学要求:

1、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深刻体会文章的优美语言,引导学生获得个性体验。

2、学会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

3、学习作者通过形象地描写表达真实感情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读、理解、表达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优美语言营造的思想之美、意境之美。

2、自学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培养阅读思考、质疑、感悟、表达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由题质疑,谈预习感受及收获。

2、交流课外搜集查阅的相关资料。

(培养学生提问题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习惯,通过交流,丰富知识积累,通过质疑了解学生的迷惑,便于确定教学努力的方向。)

二、初读

1、自由读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读自悟情况,引导学生的按自己的意愿,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读后谈话,通过读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把阅读的权力交给学生,把理解的权力交给学生,把表达的权力交给学生,搜集未读懂的问题,为解学生的读书之惑作准备。)

在交流中应明确:生字新词问题、课文究竟写了什么内容?与其他课文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等。

三、再读

1、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读书,采用互读互检等方式,练习正确流利读书。

2、指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尝试说出选择的理由,引导学生补充评价。

(发挥多维互动的学习优势,促进阅读,促进交流,促进读书能力培养和课思想的感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引导深入读书,体会文字之美,获得个性感受,激发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感情朗读水平。

教学流程:

一、回顾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的学习,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方向和目标。

(温故引新,自然衔接。)

二、研读

(一)引导学生思考体悟文章内容,获得个性的体验,组内研读,交流理解,相互补充。

研读建议:从课文中找到含义深刻的句子,和自己特别喜欢的句段,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如:

⒈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渐渐空虚了。

⒉在逃走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⒊我赤裸裸地来到这世界,转眼间地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走这一遭啊?

⒋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二)小组汇报,加深感悟,相机引导感情朗读。

(读为根本,读书与感悟相互促进,体会语言美,情感美。)

三、统读

1、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些什么?(再读全文,畅谈感受。)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课堂练习

1、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依照这样的写法,试着加上几句。

2、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抄录下来。

实践活动:阅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交流阅读体会。

小学匆匆教案【篇6】

下面就这一课的教学设计谈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把握学科特点,体现新课程理念

《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脍灸人口的散文,阅读这样一篇文章,应该是一次很好的心理享受与情感体验。

教师先设计了谈话激情,导入读书的环节,这就给这节阅读课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学生阅读情感上的基础。而后,在学生读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几个学科特点很突出的教与学的点。

一是深入地读,富个性地悟,开放地谈。深入地读,是把心放在文章内容里去读,体会这篇散文的优美和深刻;是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去读,读得有情,有趣。有思考。富个性地悟,是结合每个学生个人经历,调动这些读书个体的内心情感体验去进行读书感悟;开放性地谈,是学生读书,感悟之后的阅读互动和交流。可以说,学生在读书,感悟之后,各抒己见,是很好的互学过程,很多学生的个人感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升华。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所说学生在阅读中揣摩,在阅读中体会,领悟,在交流和讨论中说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的阅读教学方面要求,这节课上有好的体现。

二是注重读书中的积累与运用,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匆匆》这篇散文采取了多种修辞手段,用得精当。学生应认识这些方法在表达上的好处,主动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并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中有这方面的考虑。如学生边读边圈、点、勾、画,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当堂背诵部分句、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的设计。

尤为突出的是学习、积累与运用的紧密结合。学生调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法,学习作者的表达风格,结合自身对时光流逝,时光宝贵的真实体验,进行大段的读后语言训练,效果很好。

三是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观的变化

学习语文,是学生接受语文课程人文性教育,同时提高他们语文实践能力的过程。这样,我们就必须树立让语文教学由小课堂走向大课堂的新认识。尤老师在教学设计中提到,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那么,课堂是学习的重要渠道,但不是唯一渠道。教师有了这样的观念,便积极适当地扩展学生的读书深、广程度。一方面,教师抓住教学重点训练项目施教,引导学生读文,从文中内容想开去,适当延伸;另一方面,教师大胆扩展读书新领域。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广泛查阅,了解朱自清这位现代著名作家的一些情况,课后,引导学生走近作者,读读他的《荷塘月色》、《春》、《背影》等文。教学设计中延读一部分想法是很好的。

课堂教学向课外阅读延伸,课内外阅读共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体现了小语文教学观向大语文教学观发展的变化。

二、课堂教学清新、自然,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有情有趣。

品读、赏析,读中悟情是这节课重要教学过程。

品读,教师设计了几个引导点:一要品读叠词和短句的妙用;二要品读各种修辞法的表达;三要品读重点句、段。赏析,教师把它融于品读之中,强调于品读之后。读中悟情,是这一教学设计精当之处。

小学匆匆教案【篇7】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十二册

《匆匆》教学设计

导入

1、同学们,今年几岁了?大家不妨动笔算一算,你大约过了多少天了?

2、算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3、你想用一个什么样的词来形容时间过得如此之快呢?

4、朱自清先生在走过八千多日的时候,用匆匆一词,道出了自己的感受。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来品读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这篇散文《匆匆》(板书)

一、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2、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呢?

二、细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你们最喜欢这一自然段中的哪句话?

试读

小结:同学们,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告诉我们时间是不能回头的。

2、面对着时间无声无息的悄然逝去,作者有怎样的感受呢?

谁知道头涔涔是什么意思?泪潸潸呢?

是什么引发了作者如此伤痛的感受呢?

朗读第二自然段

3、(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老师组出的学习提示,合作交流学习3、4自然段。

(2)小组交流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一读3-4自然段,看看,你体会到了什么?

(3)汇报

我们首先来看第3自然段。谁来谈谈读了课文你体会到了什么?

仿照作者的句式也来写一写对时间的感受呢?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4自然段.

谁来说一说在这一段中你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4、齐读最后一段。

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再一次提出这个问题呢?

作者通过这篇意识流散文,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我们要(珍惜时间板书)

三、总结、拓展

其实,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名句有很多,你们了解哪些?

请同学们在课后收集一些珍惜时间的名言,把它做成精美的书签,夹在书中,让它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在匆匆的日子中把握生命的每一天。

板书:16匆匆

日子一去不复返

珍惜时间

《匆匆》一课的评析

这篇文章紧紧围绕匆匆二字,刻画了时间的飞速流逝,深刻揭示了作者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教学中教师能注重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文中语言之美,在读中品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和内心复杂的情感变化,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本节课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一、以诵读增强个性感悟

小学匆匆教案【篇8】

教材简析

《匆匆》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讲读课文。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可奈何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课文语言丰富,含义深刻,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写得生动形象,是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从课文内容想开去的首篇课文。

教学理念

根据课标精神,本课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力求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课文,在朗读中感悟真情,在积累中提高素养。

设计特色感悟品析积累运用

教学准备VCD、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四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品读来赏析语言文字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谈话激情,导入课文

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让学生自己读,读单元提示,明确本文在单元中的位置,再通读课文,了解课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这篇文章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要求学生认真、全面地读课文,让学生先进行充分的读书活动,读后开始发言。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进行初读感悟,并进行教学信息的反馈,以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既达到了整体感知的目的,又有的放矢地激发了学生深层次赏读课文的兴趣。)

二、品读、赏析、读中悟情

1、教师:《匆匆》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描述下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中有很多语句值得我们品析和深思。

2、请同学们认真研读课文,找出含义深刻的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向同学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3、学生读课文,进行圈、点、勾、画并准备发言。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话题辐射全文,通过以说代讲、以读促讲来学习课文,既突破重点和难点,又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但这一话题有一定难度,教师应加以引导点拨。)

教师从以下几方面引导:

(1)、品读叠词和短句的妙用。如叠词的应用,匆匆、默默、斜斜、白白、茫茫然、赤裸裸、轻轻悄悄、伶伶俐俐,这些词用得巧妙,细致入微地刻画时间的踪迹,表达作者的无奈之情。去的尽管去了,来着尽管来着;去来的时间又是怎样的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这些句子都是短句,简朴、轻灵,读起来令人感到格外的轻巧、婉转,越读越爱读。

(2)、品读各种修辞手法寄寓的含义。排比: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写出了时间的流逝;拟人:时间能跨能飞,读起来倍感亲切。说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如薄雾、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这是用了比喻的手法,借此写出时光匆匆,表达作者无奈惋惜以及要珍惜时间的心态。

(3)、品读文中精彩句段。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这个排比句具体写出了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排比句式,说出你的日子在生活中是怎样流逝的,以此来进行听、读、说、写的训练。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引导学生注意这个前后照应的设问句,体会它的好处,引导学生去思考:作者回答这个问题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4)引导学生重视文章的表达方法与内容的关系。文章第一段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理解时仅仅让学生知道运用对比手法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对比手法的运用恰当地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之情。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开的时候,惟有时光不再,去了,就一去无回。作者通过鲜明的对比把这种情感表达得自然、贴切、耐人寻味,唤起了读者的共鸣,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5)注重引导学生在品析过程中诵读文章,力求达到读读品品,品品读读的教学氛围。

(以读促讲,以说代讲,促进了学生感悟,培养了语感。既避免了满堂问的现象,又使教学产生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2、3)

三、诵读、积累优美句子

1、这篇文章精妙的词语、精美的句子比比皆是,值得我们学习。

2、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品析以及自己的认识,找出文中你认为写的好的语句,把自己的感情融于朗读之中,然后记忆,看谁记得多记得快。

3、交流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2)、背一背你喜欢的句子。

4、配乐轻声齐读

教师随着文章的情感掌握音乐的音量大小。

(这一板块的设计,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积累语句,通过找出文章中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的学习活动,提供学生选择的机会,以发挥个性,较好地达成教学目的1、3。)

四、延读,从课文内容想开去

这一环节可安排在课堂内外两部分。

课内:学生学完课文后,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时间的体验来谈谈感受,可以从一首诗谈起,或从名人名言谈起,或从一件事谈起,各抒己见。

课外:(1)引导学生走近朱自清,去读朱自清的散文,如:《荷塘月色》、《春》、《背影》等,让学生感受作家语言文字的优美,提高写作能力。

(2)阅读有关时间宝贵的诗词、文章、名人名言。

(3)召开读书报告会。

(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资源,但在信息社会中,教材显然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资源,教师必须积极拓展新的领域,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想开去,从教材向外延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小学匆匆教案【篇9】

教材分析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喟。

这篇文章很注意修辞,文中第一自然段用长短一致,节奏整齐,对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显示季节更替的诗意化景物;又用一组长短不一,节奏跳跃,口语色彩很浓的设问句,感叹日子的飞逝无痕。整句与散句的结合,不但具有一种音乐的美感,而且显得既典雅又朴实。文中多处运用比喻,使时间变得可以感觉,形象而又真实。

设计理念

学习语言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就是读,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充分地读,自己获取体验,引发联想,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感悟文中所包含的意蕴。学习语文的目的不只是了解内容,也不仅是引起一时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2、积累语言。

教学准备

1、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问题导入,初步感受。

出示问题:凭直觉,你认为你的一生能活多少天?让学生大胆猜想。

估算一下,按80岁计算,能有多少天?你们现在已经过了多少天?这些日子里你留下了什么?通过计算,你有什么感受?

(用这些问题调动学生的生活感受和学生对时间的认识,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时间匆匆,为下面学习文章打下基础。)

二、自由朗读,读通课文。

出示读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要读正确读通顺,注意读好标注拼音的词语,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

学生自由朗读

指名接读课文,教师和学生评价。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让学生把握整篇文章的内容,从整体上了解。)

教师指导问号的读法。

大家看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

教师范读,学生练习。

(因为这篇文章中的问句比较多,教师在这里引导学生读好一个问句,其他句子学生也会受到启发,从而能读得更好。)

三、默读课文,个性感悟,交流感受。

出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文中的每一个自然段。边读边随着作者的描写,想像文中描写的画面。

学生默读课文。

读完以后,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让学生逐步掌握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从整体到部分理解课文。)

你想像到了什么?说说自己读文章以后的感受。

四、自由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的句子,提出问题。

出示要求:自由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文中的每个句子、每个词语、每个标点符号。对哪些句、段的印象最深呢?对文中的哪些地方还读不明白?画出有关的句子或者自然段。

学生默读课文。

(让学生精读课文,在感受全文、读懂自然段的基础上,读懂文章中的每个句子、每个词语。让学生逐步感受到潦榉椒ā#br五、小组交流,解决问题,揣摩朗读。

出示要求:

1、不懂的地方通过相互交流能不能弄懂。

2、找出了哪些印象深的句子,设计如何读才能把这些句子读好。

3、组长记录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小组内互相交流。

(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让学生合作解决问题,让学生合作设计读好一句话,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朗读的方法,并且是个性化朗读。)

六、全班交流,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1、你们小组画了哪些句子?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能不能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句子蕴含的情感读出来。

学生汇报。

2、教师出示自己的照片(婴儿、少年、青年、现在),讲述自己的故事,让学生体验时间的流逝。

鼓励学生讲出自己和时间有关系的一些故事。

学生讲述自己的生活体验。

(用身边的人和事,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积累,对时间匆匆可以感触更深。)

3、怎样才能读好这些句子呢?除了想像作者当时的心情,还要加进我们自己的感受。下面同学们再读一读。

自由读,指名读,老师指导朗读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这一段应该怎样读呢?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感受入手,指导朗读。

(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教师适时恰当的评价,让评价起到指导朗读的作用。)

4、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

从这些句子中,我们想像到了什么?作者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出示作者简介,加深学生的感受。

自由朗读作者简介。交流读了作者简介以后的感受。

(让学生通过读简介,了解朱自清一生写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他自己就是珍惜时间的典范。我们也应该做珍惜时间的人,从而体会作者的当时的心情和感受。)

第二课时

一、读书体会,感悟写法。

1、作者为什么表达得如此细腻呢?默读课文,看这篇文章有什么特别之处。

(通过默读,让学生找到这篇文章和其他文章不同的地方,初步感受作者语言运用的特点。)

2、汇报交流,感受语言。

你认为作者这篇文章的特别之处在哪里?

引导学生找到: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体会句式的运用)

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体会运用比喻的好处)

教师随机出示一些名家对朱自清文章的评价。

(让学生的评价和名家的评价互相对照,一是给学生成功感;二是让学生的个性化解读规范起来,不能漫无目的;三是从不同的侧面为学生提供思想的借鉴。)

随机出示朱自清本人对写文章的感受:

文章的成功,最大因由却在情感的浓厚。

谈描写于每事每物,必要剥开来看,拆穿来看,这样可以辨出许多新异的滋味乃是他们的秘密,只有这样于人们忽略的地方,加倍的描写,使你于平常身历之境,也会有惊异之感。

(出示作者本人对文章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写作的本质是浓厚的情感和细致的观察,而不光是词句的运用,使学生对写文章用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

3、个性解读,朗读交流。

出示要求:默读课文,划出你喜欢的句子,然后大声朗读画出的句子。

交流:把划的句子读出来,说出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老师和其他同学评议并示范。

(这里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在共性的基础上,体现自己对文章语言的个性化理解。用朗读的手段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抑扬顿挫来自情感的浓厚,而不是简单的停顿重音。)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学生前面的学习已经读熟,这里让学生在充分感受语言的基础上积累语言。)

二、拓宽学习,加深感受。

从古至今,人们都在感叹时间的流逝。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的问题。

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时间的文章、格言、警句、诗词、故事拿出来,读给大家听,讲给大家听,说出自己的感受。

(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一是对时间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加深对文章的了解,更主要的是让学生积累语言,以时间为线索,背诵和理解一些诗词、名句、格言拓宽语文的学习领域,培养有目的地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抒发感受,积累运用。

通过大家的交流、讨论,对时间的流逝也有了自己的感受。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写出自己现在最想说的话。可以引用刚才交流的一些名言警句。

学生练习。全班交流。

(目的是让学生运用语言,用情感支配语言,从而更深刻的体会到写文章的本质。)

四、分层作业,课外延伸。

1、教师推荐《朱自清散文选》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要求学生认真去读。

2、推荐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继续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写出自己的体会,组织一次演讲。

3、同学们也可以自己搜集资料,写出《我所了解的朱自清》。

(作业的布置是有层次性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其中的一项或者两项。)

资料准备:

1、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一生勤奋写作,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主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2、评论朱自清的资料摘录

(1)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

(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

(2)现在大学里如果开现代本国文学的课程,或者有人编本国的文学史,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会写口语,朱先生应该是首先被提及的。

(叶圣陶《朱佩弦先生》)

(3)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的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林非《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

(4)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决不放松。可是他的注重语言,绝不是堆砌词藻。

(朱德熙《漫谈朱自清的散文》)

3、诗词名句

(1)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把酒问月》

(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3)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宋】欧阳修《生查子》

(4)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中秋月》

(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

(6)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小学匆匆教案【篇10】

目标要求:

1、了解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奈和惋惜,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懂得人生短暂,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和生命的道理。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3、搜集有关时间方面的诗词、格言,拓展延伸,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情感奠基。

1、学生自由背诵有关时间方面的诗词格言。

2、教师谈话导入并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找准新旧知识的契合点,辅之师生课外资料的有机融合,更利于学生提早进入文本阅读状态。)

二、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以我来读读、我来说说的形式检查学生自学字词和读文情况。

2、学生在组内互相交流预习中遇到的难理解的词句,教师相机引导。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更是学习的主人,主体地位回归,内在潜能被激发,学生会无拘无束的交流,自主学习效果明显增强。)

三、品读欣赏,个性感悟。

1、默读。圈点批画自己喜欢的句段,反复揣摩体会。

2、精读。学生采取适合的读书方式,结合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从不同的角度想开去,品词析句,深层研读。然后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与好朋友交流研讨。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此环节学生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直接触摸感受文本,加深了理解和体验。同时学习伙伴间的合作交流又提升了自己独特的感悟,使个人的情感熏陶得以升华。)

重点指导: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进行仿写练习。)

(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太阳蒸融了。

(这些句子运用了排比、拟人和比喻等手法,读起来格外轻巧婉转,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3、赏读。以挑战擂主的形式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句段感情朗读,也可以背诵积累。

(竞赛朗读鼓励学生进行个性解读,体现了由会读书到读好书的过程。)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学生汇报收集到的有关时间方面的散文、诗词、格言警句。

2、从写名言的视角,让学生仿照名人写出自己的名言。

3、课外阅读建议(可从中任意选择):

继续查找有关时间方面的资料,召开惜时交流会;

阅读朱自清其他文章:如《背影》《荷塘月色》等;

有条件的同学自己录制朗读录音带,也可找伙伴合作进行。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注意拓宽学习资源,使课内外有机的融合,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匆匆教案【篇11】

教材分析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喟。

这篇文章很注意修辞,文中第一自然段用长短一致,节奏整齐,对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显示季节更替的诗意化景物;又用一组长短不一,节奏跳跃,口语色彩很浓的设问句,感叹日子的飞逝无痕。整句与散句的结合,不但具有一种音乐的美感,而且显得既典雅又朴实。文中多处运用比喻,使时间变得可以感觉,形象而又真实。

设计理念

学习语言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就是读,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充分地读,自己获取体验,引发联想,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感悟文中所包含的意蕴。学习语文的目的不只是了解内容,也不仅是引起一时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2、积累语言。

教学准备

1、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问题导入,初步感受。

出示问题:凭直觉,你认为你的一生能活多少天?让学生大胆猜想。

估算一下,按80岁计算,能有多少天?你们现在已经过了多少天?这些日子里你留下了什么?通过计算,你有什么感受?

(用这些问题调动学生的生活感受和学生对时间的认识,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时间匆匆,为下面学习文章打下基础。)

二、自由朗读,读通课文。

出示读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要读正确读通顺,注意读好标注拼音的词语,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

学生自由朗读

指名接读课文,教师和学生评价。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让学生把握整篇文章的内容,从整体上了解。)

教师指导问号的读法。

大家看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

教师范读,学生练习。

(因为这篇文章中的问句比较多,教师在这里引导学生读好一个问句,其他句子学生也会受到启发,从而能读得更好。)

三、默读课文,个性感悟,交流感受。

出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文中的每一个自然段。边读边随着作者的描写,想像文中描写的画面。

学生默读课文。

读完以后,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让学生逐步掌握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从整体到部分理解课文。)

你想像到了什么?说说自己读文章以后的感受。

四、自由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的句子,提出问题。

出示要求:自由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文中的每个句子、每个词语、每个标点符号。对哪些句、段的印象最深呢?对文中的哪些地方还读不明白?画出有关的句子或者自然段。

学生默读课文。

(让学生精读课文,在感受全文、读懂自然段的基础上,读懂文章中的每个句子、每个词语。让学生逐步感受到潦榉椒ā#br五、小组交流,解决问题,揣摩朗读。

出示要求:

1、不懂的地方通过相互交流能不能弄懂。

2、找出了哪些印象深的句子,设计如何读才能把这些句子读好。

3、组长记录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小组内互相交流。

(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让学生合作解决问题,让学生合作设计读好一句话,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朗读的方法,并且是个性化朗读。)

六、全班交流,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1、你们小组画了哪些句子?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能不能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句子蕴含的情感读出来。

学生汇报。

2、教师出示自己的照片(婴儿、少年、青年、现在),讲述自己的故事,让学生体验时间的流逝。

鼓励学生讲出自己和时间有关系的一些故事。

学生讲述自己的生活体验。

(用身边的人和事,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积累,对时间匆匆可以感触更深。)

3、怎样才能读好这些句子呢?除了想像作者当时的心情,还要加进我们自己的感受。下面同学们再读一读。

自由读,指名读,老师指导朗读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这一段应该怎样读呢?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感受入手,指导朗读。

(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教师适时恰当的评价,让评价起到指导朗读的作用。)

4、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

从这些句子中,我们想像到了什么?作者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出示作者简介,加深学生的感受。

自由朗读作者简介。交流读了作者简介以后的感受。

(让学生通过读简介,了解朱自清一生写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他自己就是珍惜时间的典范。我们也应该做珍惜时间的人,从而体会作者的当时的心情和感受。)

第二课时

一、读书体会,感悟写法。

1、作者为什么表达得如此细腻呢?默读课文,看这篇文章有什么特别之处。

(通过默读,让学生找到这篇文章和其他文章不同的地方,初步感受作者语言运用的特点。)

2、汇报交流,感受语言。

你认为作者这篇文章的特别之处在哪里?

引导学生找到: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体会句式的运用)

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体会运用比喻的好处)

教师随机出示一些名家对朱自清文章的评价。

(让学生的评价和名家的评价互相对照,一是给学生成功感;二是让学生的个性化解读规范起来,不能漫无目的;三是从不同的侧面为学生提供思想的借鉴。)

随机出示朱自清本人对写文章的感受:

文章的成功,最大因由却在情感的浓厚。

谈描写于每事每物,必要剥开来看,拆穿来看,这样可以辨出许多新异的滋味乃是他们的秘密,只有这样于人们忽略的地方,加倍的描写,使你于平常身历之境,也会有惊异之感。

(出示作者本人对文章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写作的本质是浓厚的情感和细致的观察,而不光是词句的运用,使学生对写文章用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

3、个性解读,朗读交流。

出示要求:默读课文,划出你喜欢的句子,然后大声朗读画出的句子。

交流:把划的句子读出来,说出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老师和其他同学评议并示范。

(这里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在共性的基础上,体现自己对文章语言的个性化理解。用朗读的手段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抑扬顿挫来自情感的浓厚,而不是简单的停顿重音。)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学生前面的学习已经读熟,这里让学生在充分感受语言的基础上积累语言。)

二、拓宽学习,加深感受。

从古至今,人们都在感叹时间的流逝。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的问题。

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时间的文章、格言、警句、诗词、故事拿出来,读给大家听,讲给大家听,说出自己的感受。

(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一是对时间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加深对文章的了解,更主要的是让学生积累语言,以时间为线索,背诵和理解一些诗词、名句、格言拓宽语文的学习领域,培养有目的地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抒发感受,积累运用。

通过大家的交流、讨论,对时间的流逝也有了自己的感受。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写出自己现在最想说的话。可以引用刚才交流的一些名言警句。

学生练习。全班交流。

(目的是让学生运用语言,用情感支配语言,从而更深刻的体会到写文章的本质。)

四、分层作业,课外延伸。

1、教师推荐《朱自清散文选》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要求学生认真去读。

2、推荐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继续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写出自己的体会,组织一次演讲。

3、同学们也可以自己搜集资料,写出《我所了解的朱自清》。

(作业的布置是有层次性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其中的一项或者两项。)

小学匆匆教案【篇12】

教材分析: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章以哀婉的笔调抒写了一个旧时代文人处于一个动乱的年代里,面对逃走如飞的匆匆时光而产生的那种无奈与怅惘。

文章用语讲究:一是巧用修辞,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可视可感的物象。二是句式的整散结合,加上口语叠词的运用,读来很有音乐的节奏美,典雅至致。

设计理念:

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就是读,充分地读,潜心读,赏读出文字的情味来,赏读出自己的情思来。并在赏读的过程中自觉、自然地积累语言,学习运用语言。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并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

1、感受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积累语言,学习运用语言。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朱自清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收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名言、警句。

第一课时

一、介绍作者及其文学成就,引发学生阅读的热情。

师:今天,我们来读一篇散文:《匆匆》。知道作者是谁吗?对于朱自清,你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谈)

(1)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

(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

(2)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的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林非《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

投影对于朱自清文学特色的评价:

老师归纳:朱自清散文特色:诗意的语言,细腻的感受。(板书)

二、初步赏读,读出语言的韵味美。

1、老师引导:课前朗读《匆匆》时,你是否也能感受到朱自清散文的这种风格呢?再来读一读吧,感受感受。希望你也如作者有一颗敏感的心。

出示自读要求:出声读,注意标点认真读,难读之处反复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文字的韵味。

2、学生练读。

3、刚才同学们自由朗读,看同学们认真投入的样子,就知道你们一定读得不错。现在我们来展示交流一下。

第一次请5位同学开火车接读课文(每人读一段)。

4、师生评价,也包括读书者自我的评价。

这是一段开放的教学环节。估计评价时学生一定会谈课文的内容是什么,它主要是表达出一种什么样的情意来,于是我们便应当怎么读,如音调轻一点,节奏慢一点等等,学生还会自告奋勇地示范读。

两个注意点:

(1)在某正确的意见被认可后可让学生在下面自由练读,以读出文字的韵味来。

(2)在学生谈到文章表达的情感时,教师可作必要的指点:我们最好不要说文章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情感,我们可以这样说,弥漫在文字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注意,老师说的是情绪,而不是情感。情感是强烈的,外显的,而情绪则是淡淡的,隐隐的。关于文章的情绪,交流中必须让学生把握:对时光匆匆流逝,而自己却一无成就,作者内心有一种淡淡的伤感与惆怅。如果学生简单地认为这是一篇劝人惜时的文章,那么教师便要和学生讨论: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作者是劝人还是自己的一种省觉?从而让学生明白是作者并未想劝人,他只是纯自我的一种审问与真情表白,而作者的真情感染了我们,于是我们也与作者一起自我审问,因伤时而惜时。

5、第二次再请5位同学接读课文。放背景音乐:一段哀婉的萨克斯曲。

三、默读赏析,品察文字的诗意美。

1、作者为什么能够把这种情绪表现得如此细腻呢?默读课文,看看作者在表达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哪些语句深深打动了你?

出示要求:默读课文,画画,批批,品出文字的美丽。

2、学生默读,读读品品批批。

第二课时

一、引入

美文须美读。课文中的一些语言你一定非常喜欢,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再读一读。

二、交流读书心得

指名读自己喜欢和感受深刻的句段,并自由地谈谈自己读书的所思所感和所得。

针对学生的见解,教师相机作品评,作引导,作补充,作纠正,教师要求学生在读中品,在品中读,反复读,读出文字的情味来。

重点句子有四处: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2)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3)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2、除了刚才我们说的这些以外,这篇文章还有什么妙处呢?我们还要仔细品味一下,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划出你喜欢的句子,然后有滋有味地朗读画出的句子。

谁能把自己划的句子读出来,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教师和其他同学评议并示范。

三、积累运用,享受语言的创造美。

1、这么多的好语言,如果我们不把它积累下来,那可就太可惜了。选择一段你最喜欢的背背吧。

2、课堂练笔:作者对空灵的时间描写可谓别出心裁,(如上面读书心得交流中的重点句子(2)、(3)、(4)),你也能模仿着写出几句话来吗?试试吧,也许你一时的灵感会带给你一天的好心情。

3、练笔交流,师生评议。学生创造性的表现要给以表扬,如果不足,教师可做仿写示范。

自我评价:

朱自清先生的这篇散文文字美,意象美,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便是紧紧围绕美字而展开:一、读出美。为了引导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向去读,在课始阶段,向学生介绍朱自清的人品与文品,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今天朗读是与大师的对话,阅读也便情欣欣而意切切了。二、品出美。对于这篇美文,我们不是让学生停留在泛泛的附和几声美上,而是要求学生真正地潜心阅读,赏析作者是怎样表现出美来的?是句式的整齐铺排(如开头的排比句,给人一种音乐的节奏美);是修辞的新颖而贴切(日子如轻烟,如薄雾诗意的物象,让人触手可及);是叠词的运用(默默、伶伶俐俐情意的缠绵尽显其中)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感悟时,一方面我们要尊重学生的读书体验,适时加以鼓励,同时还须针对课堂情境,针对学生的见解,相机作品评,作引导,作补充,作纠正,并要求学生在读中品,在品中读,反复读,读出文字的情味来。三、表现美。学习语文的目的不只是了解内容,也不仅是引起一时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所以在反复读、熟读的基础上,还要求学生顺势把文章的精彩句段背下来,化文本语言为自己的语言,并于仿写练习中,表现美,创造美。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十二生肖教案 | 语言十二生肖教案 | 时光匆匆句子 | 时光匆匆作文
上一篇:小学资源课件4篇 下一篇:党群工作总结推荐15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