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2024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2023-12-22 10:22:28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2024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1)

9秒83这个数字,是亚洲飞人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百米短跑项目上创造的一个神话。

20年前,刘翔以12秒91的成绩,在拿到110米栏冠军的时候,曾经说过:“谁说黄种人拿不到奥运会前8,今天我就证明给全世界看,我是奥运会冠军”!

20年后,苏炳添以9秒98的成绩,拿下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第6的成绩,他用实力证明,亚洲人也可以跑进前10秒。

1989年8月29日,苏炳添出生于广东中山市,苏炳添出生没多久,父母又给他添了一个弟弟。

苏家虽然是个并不富裕的普通家庭,但是一家四口却相处和谐,大家有事情互商互谅,日子过得平淡从容。

跟很多男孩子一样,苏炳添平时也喜欢看武侠小说,最爱金庸的小说,所以他深信“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小时候,他最喜欢看的就是各大赛事上的男子短跑项目,对那些追风少年,风驰电掣的速度羡慕不已。

苏炳添说,小时候跑不过表哥,因为他是中山跑得最快的人,表哥的速度与激情,燃烧起他的斗志,他也想成为跑得最快的追风少年。彼时的他,还在上初中,心中有了这些杂念,学习成绩自然有些不理想,经常被老师留在学校“吃小灶”。为了逃避这种特别待遇,当一个梦想中的追风少年,苏炳添想到《孙子兵法》中有一招妙计, 金蝉脱壳 。

他想到了另一个人,就是体育老师杨永强,由于喜欢运动,所以每次上体育课时,苏炳添都是表现最积极的学生。

他的课堂表现,很招杨老师喜欢,觉得这个学生不仅爆发力强,弹跳力也不错,学校有一个田径队,杨老师是队里的教练。苏炳添找到杨老师,他希望加入田径队,杨老师自然非常高兴,表示欢迎。

于是“吃小灶”的日子顺理成章地结束了,苏炳添向着梦想迈出了第一步。田径队的训练略显乏味,每天除了体能训练之外,似乎有些枯燥,于是苏炳添闲着没事儿的时候,自己跑出去找乐子。

那段时间,他迷上了摩托车,有了这个“提速器”,在山野林间,就可以享受风驰电掣的速度与激情了,他玩得忘乎所以。虽然没有受过系统训练,但是他的驾驶技术,在不知不觉中竟然有所提高。

那个时候,他是一个追风少年,他的心中除了追求速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从未想过未来的某一天,能为国争光。2004年11月份的深秋,15岁的苏炳添第一次品尝到成功的喜悦,那一年中山市中学生田径比赛的赛场上,他一鸣惊人,跑出了11秒72的好成绩,拿下了100米男子短跑的冠军。

这个成绩让中山市田径教练宁德宝惊讶不已,他没想到一个小小的中学生,爆发力居然这么强,第一次比赛居然能跑出这样惊人的成绩,若是用心栽培,或许广东省会出一个全国冠军。

于是,在田教练的发掘下,苏炳添进入了广东省队。省队里跑得快的男生,不仅仅小苏一个,比他 跑的快 的人大有人在,不甘心成为泯然众人矣中的一个,苏炳添苦思冥想,无法接受自己的平庸。

直到有一天,他无意中听到两个队员的聊天,一个说:“我今天比你快了0·01秒”,另一个说:“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快了0·01秒吗”?“只要我每天都比你快0·01秒,那你就永远别想赢过我”......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他们的对话让苏炳添如同醍醐灌顶,是啊,执着于超越自己,提高速度的人,才可能成为王者,享受真正的荣耀。

于是,从那天开始,苏炳添想方设法地提高速度,机会永远留给那些主动争取的人,教练看出他的求胜之心,在平时训练时,经常会跟他分享怎样提速的小秘方。

日积月累的努力之下,苏炳添凭借自身过硬的本领,终于顺利进入了国家队。

2024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2)

一桩桩美丽动人的事迹,一句句慷慨激昂的颁奖词,一个个活色生香的人物,无一例外地,都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迹,令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身残志坚的张顺东、李国秀夫妇,书写了“踏出脱贫路,撑起半边天”的感人故事,令我真正感悟到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奋斗精神。他们始终走在脱贫攻坚的致富道路上,用自强不息的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创造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幸福。我从他们身上看到的不仅仅是努力与坚持,更多的是一种对于命运不公的倔强和敢于抗争的勇气。身有残疾的他们并未展现出一副堕落不堪的样子,而是勇于抗争,用行动去表达他们对命运的呐喊。“自立自强”是他们的代名词,“身残志坚”是他们的明信片,那“不屈不挠”便是他们人生的真实写照。

“中国飞人,亚洲之光”的苏炳添,在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中以9秒98的成绩获得了第六名,成为中国首位闯入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运动员。他超越了伤痛,超越了年龄,也超越了自己。在决赛前,他说:“这将是我最后一次奔跑,我不想留下任何遗憾。”我想,他定不会留下任何遗憾。他用成绩证明了他在训练场上的汗水与泪水,证明了他曾经的挫败与跌倒,更证明了中国人也可以在奥运赛场上“飞”。我想在那跑道的终点,是胜利的曙光,是冲破一切障碍的力量彰显,是凸显中国强大昌盛的最有力证明。

88岁,长津湖战役幸存者,朱彦失。在朝鲜战场上,当时他所在连队与敌军在零下30多度的恶劣天气里血战了三天三夜,最终仅他一人生还,被截去四肢,先后经历47次手术。新中国成立以后,他放弃优厚待遇选择回乡帮扶,用25年的时间治山治水,改变了家乡的积贫积弱的面貌。不得不说,他是一个伟大的共产党员,牺牲小我,成就大我,我感激他为我带来的锦衣玉食,我对他肃然起敬,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表达我对他的敬意,我一定会用艾青的这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明月共同途的杨振宁,江海意无穷的陈贝儿,赤心贯苍穹的航天追梦人……我将永远记得你们的名字,你们是要我学习的榜样,值得我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学习。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在你们身上,我看到了祖国的强大与昌盛,而我也将会像你们一样,深深的爱着我的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原来,最美的花,是绽放在你们的脸庞上的。

2024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3)

江梦南,半岁时成为听力障碍残疾人。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无疑是致命一击,但她的父母都没有放弃,二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教她。加上自己的不气馁、勇往直前,她考上了清华大学的博士。学习期间,她从来不浪费一分一秒,四年级暑假时她自学了五年级的全部课程跳级上了六年级,这是她努力的结果。三年前,她带上了人工耳蜗,重新获得听力,感受到了世界各种声音的美好。她仍然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我要向她学习。

上面就是网小编特意收集整理的感动中国人物江梦南观后感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4)

朱彦夫,一位向人类身心极限挑战的山东汉子,一个淄博人民耳熟能详的名字,一个用极限人生书写人生极限的中国当代保尔,一位获得全国首个“时代楷模”荣誉称号的永远的战士,今天,他的事迹再次深深的感动了我。

最早听说朱彦夫的事迹还是在上世纪90年代,那时候,朱彦夫是作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成为学习榜样的并传遍齐鲁大地的。那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身残志坚,用超人的毅力,挑战自己,挑战人生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在淄博齐盛宾馆的报告大厅,我通过沂源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黄雪颂,济南的军区“沂蒙旅”一营教导员汪祥松,沂源县张家泉村原主任张茂兴,朱彦夫的女儿朱向欣,市委讲师团副团长于涛等五位同志不同角度和侧面的讲述,再次了解了朱彦夫同志的传奇经历、光辉形象和崇高精神,更深切的感受这位特等伤残军人钢铁般的意志和奋斗不止的人生。我怀着无比敬畏的心情,先后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时代楷模发布厅的“时代楷模--朱彦夫”发布节目以及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山东卫视播出的时代楷模朱彦夫等,心灵再一次受到强烈的震撼。朱彦夫,是在优秀共产党员焦裕禄故乡涌现出的又一个“焦裕禄”式的先进人物,他和焦裕禄一下,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追求,书写了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坚如磐石的精神力量,诠释了共产党员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2024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5)

陈雪

感动中国,一年又一年,播下了多少种子,那些当年献上鲜花的孩子们,现在已经长大。而感动中国也伴随了我们一年又一年,其中优秀的人物事迹感动激励了每一位中国人,其中的一些优秀人物令我印象十分深刻。

朱彦夫,拖着残废的身体,一年又一年,日复一日,不懈地为自己的事业而奋斗。朱彦夫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后战争结束,他带着负的伤的身体回到山东省沂源县张家梁村的家乡。他拿着自己的怃恤金,开起了扫盲夜校。乡村夜校办了五年,朱彦夫没有一天缺过课。他的军人气魄,不怕累的干劲激励了父老亲们。于是乡亲们便跟着他一起建设家乡。后来乡亲们不仅吃饱了饭,还种上了漫山果树。再后来,年近六十的朱彦夫决定动笔了,他一边刻苦阅读,以枪杆子为激励,以锄为动力,以笔为武器,每一段的人生他都书写的如此精彩。

生命于你不只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没有屈服于长津湖的冰雪,也没有向困苦低头。人的生命,应当像你这样度过。

江梦南,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但她的人生经历却与诗意背道而行。在她三岁时,因误食肺炎药物而引发重度的精经性耳聋。于是在她很小的时候,她就听不见,不能说话。但她的父母日复一日地用唇语教她听说。在常人难以理解的情况下,在无声的世界,她没有上过一天特殊学校,因为她的父母坚持让她读公立学校,但她这样的情况,没有一个学校接受。终于在多上了一年学前班后,她进入了小学。还在四年级的暑假自学完了五年级的所有课程。开学时,她直接跳到了六年级,当时的她特别的骄傲和自豪。凭借着这种努力,她一路走出瑶族乡镇,考上了清华大学博士学位。她说,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奋发努力。3年前的江梦南终于装上了人工耳蜗,使她第一次听到了这个美丽的世界。面对说话的困难和学习的压力,她没有放弃,而是越挫越勇,同学和导师们都非常欣赏她。她也一直在为自己的人生努力着。

你觉得你和我们一样,我们说,是的。但你又那么与众不同,你心中的号角多么嘹亮,迟来的你鲜花怒放。

朱彦夫、江梦南的感动事迹深刻地打动了我,他们身上那股不服输、不言弃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我们正当青年,也要学习他们身上的不屈精神,为努力建设祖国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2024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6)

孙家栋同志是著名的航天专家,“两弹一星”元勋,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在我国自主研发的100多颗卫星中,由他担任技术负责人的就有35颗50年多来,他倾注于我国的航天事业,参与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多个“第一”的辉煌。他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和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总体设计。他先后担任月球探测工程一期和北斗导航工程总设计师,建成北斗导航第一代系统。

他担任东方红三号通信广播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中巴资源卫星等3个我国第二代应用卫星工程的总设计师,主持解决一系列重大工程技术问题,各项工程均取得圆满成功。他提出的2020年前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分三个阶段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国月球探测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路线图,为我国突破卫星基础技术、卫星返回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基础技术作出了重大贡献。

孙家栋同志200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007年被授予“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突出贡献者”称号,2010年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孙家栋亲历、见证、参加、领导了中国航天从起步到目前为止的全部过程。

榜样的力量让人奋发向上,我们要向榜样学习,以榜样为镜,时时思考应当如何对待党的重托与群众期盼,争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颁奖典礼令我泪流满面,评选出来的人物都让人敬佩感动。在这个简单的却又内涵丰富的舞台上,闪闪发光这么多感人的事迹和值得感动的人。这些感动不是因为脆弱,不是因为悲伤,而是“感动”激发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有种情怀是流露自内心的爱给予社会家庭幸福真情洒向人间…

这些人物衬托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放飞追逐着我们的中国梦。感动中国,感动我们的心灵。中国梦,凝聚中华儿女的百年期盼,让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烘托我们美好的中国梦,支撑我们美好的中国梦。

2024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7)

生命,于你不止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没有屈服长津湖的冰雪,也没有向困苦低头。与自己抗争,向贫穷宣战,一直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人的生命,应当像你这样度过。

在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现场,朱彦夫女儿带来一幅父亲专程写下的字:“光荣属于二连。”二连是朱彦夫曾战斗过的连队,那里有他一生最牵挂的战友。在这之前,他用残臂夹笔写下长津湖牺牲战友故事,在作品出版那天将自己关进房间,将书点燃,“给战友们补上没完成的任务”。网友:致敬最可爱的人!

2024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8)

今天,我在网上阅读《感动中国人物》的故事,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主动捐献器官的学生》。

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了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她就是一个12岁的女学生,何玥。何玥是广东桂林人,因肿瘤扩散脑部组织,2012年11月脑死亡。在她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3月时,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给需要的人。

2024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9)

今天,夏老师带我们去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翅膀》,讲了一个叫刘伟的男孩,小时候,因为一次不幸,他的双手没有了。他没有放弃对生活的信心,所以他去学习。因为他没有手,所以很难学。他不知道他喝了多少水,沉了多少次。经过努力,刘伟成了游泳冠军。然而,灾难总是接踵而至,刘伟又一次不幸不能游泳。

只输了一阵子,刘伟选择了学钢琴,经过不懈的努力,刘伟能弹一架熟练的钢琴。刘伟遇到了两次挫折,没有放弃,但我遇到了一个小小的挫折,放弃了。记得有一次我感冒就不去上学了,我手破了就不写作业了,还有一次有一道题我做了好多遍也没有做出来,我就不做了。

今后,我要向刘伟学习。我绝不会因挫折而畏缩不前。我会成为一个坚强的人。

2024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10)

和生长在大城市乃至体育世家的运动员不同,苏炳添的成长历程中其实并没有太多的闪光点,甚至可以说,他既没有运动天才的基因,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场外故事。

苏炳添出生在广东中山古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里,父母主要靠务农为生,小时候的苏炳添喜欢在泥巴地里乱跑,算起来,这可能也是他跑步天赋的最初展现。

然而,身高上的劣势却让外界对这个爱跑步的男孩持怀疑态度,虽然热爱跑步,但直到初中他才加入学校田径部,当时他的身高也只有1.55米,在人群中是一个不起眼的存在。

不过在他的启蒙教练杨永强看来,身高并不是苏炳添能否走职业道路的决定性因素,苏炳添早早地就表现出了与个子不相匹配的爆发力,初一时就可以很轻松地摸到近3米高的篮球架,在旁观观战的杨永强便将他召进了学校的田径队,每天放学后跟着做做基础训练。

虽然可以入队训练,但苏炳添当时就读的中山市古镇初级中学并不以短跑见长,只有一个体育老师统管田径的各类项目,没有短跑的专职教练,学校也有些年头没有拿到过市里的短跑奖牌。苏炳添入队两年都没有参赛资格,只是每天跟着田径队训练一个小时,没人督促,也没人鼓励。

就这样默默跟练了一年多,直到初二他才有机会跟着老师去看镇上的运动会,给参赛选手做后勤,帮忙在沙地上砸长钉子固定起跑器。

而随着身体发育,苏炳添也逐渐表现出了短跑的天赋。他初三时长到1.65米,在同龄人中依然算不上可以拿来炫耀的身高,但在每周的测试上能跑到11.5秒左右,跑姿也非常协调流畅。

当时古镇体委主管田径的总教练陈丽英记得,第一次看苏炳添跑步的印象是“步频快,自然动作很好。有的人跑起来很用力,但就是不向前。他跑起来很轻松,却有很‘去’的感觉”。

2006年中山举办市运会,古镇没有合适的100米运动员参赛,杨永强刚好上镇体委办事,就随口说了一句“让苏炳添去试试吧”。他在这次市运会上跑了11.3秒,只比第一名差百分之一秒。

但即便如此,市体校的教练仍然几次拒绝接收他,还是那个理由,觉得他身材太矮,将来没有发展空间。

好在苏炳添在此后的田径邀请赛上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后来他被时任广东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田径教练员的袁国强看中,正式选入广东省田径队开始了更高级别的训练。

显然,苏炳添打一开始就不是那种天才型选手,看一眼外形就让人心悦诚服,其职业生涯也并非一帆风顺,那么,他又是如何取得今天的成绩的?真的就是临场的优异发挥吗?

2024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11)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看过“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的颁奖盛典后,王宽让我非常受触动。他是郑州戏曲圈里的一位老艺术家,1998年退休后,王宽夫妇陆续收养了6名老家的孤儿。为了供养这些孩子吃饭穿衣、读书学艺,王宽决定放下自己国家一级演员的身段,去茶楼卖唱,这一唱就是7年。王宽老师用他的`行动向大家传达爱的意义。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收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于眼泪的背后,我收获的不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语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2024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12)

朱彦夫——当代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他参加了抗美援朝的长津湖战役,是他们连的唯一幸存者。经过47次手术、93天的昏迷,朱彦夫失去了双手双脚,仅剩下一只0.3视力的右眼。但他不想躺在功劳簿上度过一生。他回到家乡,用残肢夹着粉笔,教乡亲们认字;他拄着拐、拖着假肢,一步一步带村民们走向致富之路。60岁时,他执笔写下《极限人生》,将他和曾经战友的故事捧给了世人……

朱彦夫颁奖辞:生命,于你不只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没有屈服长津湖的冰雪,也没有向困苦低头。与自己抗争,向贫穷宣战。一直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人的生命,应当像你这样度过。

推荐阅读

上一篇:豆芽生长日记 下一篇:个人简历总结自我评价(汇总十一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