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心理学培训总结#】随着新技术的涌现,我们在处理文档方面也会面临新的挑战。范文的价值和重要性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范文不仅提供了关于整体构思的具体指导,而且下面的“心理学培训总结”相关内容主题也是小编特别为您准备的。如果您想深入了解这个话题,请持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心理学培训总结 篇1
第一章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认识过程是为了搞清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活动。
情感过程:人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并不是无动于衷的,这期间形成的满意不满意或愉快不愉快的态度体验称为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指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三者关系: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三者是互相依存的,认识是基础,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情感可以深化认识,可以坚定意志,意志也可以强化认识,加深情感体验。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西方流派代表人物:
构造主义——强调意识的构造 这个学派的奠基人为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铁欣纳 机能主义——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代表人物还有杜威、安吉尔等
行为主义——强调行为对心理的影响 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后期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班杜拉,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动机和无意识现象 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
格式塔心理学——强调心理作为整体的意义 创始人是威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
认知心理学——强调通过认知而加以编码、存储和操作,进而影响人的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发表了《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人本主义心理学——以人为本,研究人的本性 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重要他人)和罗杰斯
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联系实际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1 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教育者必先受教育”,通过对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习能够帮助我们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发展观、教师观、健康观、教学观,完善教师的自我意识,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效地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通过对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高等教育心理学中涉及到教学心理、学习心理等大量教与学的规律,涉及到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知识,为有了解教育教学规律、了解教育教学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才能实现“因材施教”,反之,我们的教学就会变得“无的放矢”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3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目前我国正处于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重要时期,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作为教育者必须要了解和掌握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并依据教育教学规律和特点进行改革,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为教师提供了科学的教育教学规律,对于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改革观,掌握有效地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章学习动机极其培养
学习动机:推动学习活动的内外动力因素。内部的动力因素称为内驱力,外部的动力因素称为诱因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多元性 自律性 社会性 职业化
强化动机理论:认为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并特别重视用强化来说明动机的引起与作用。(如教学中用奖赏,评分,竞赛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海德。人们具有理解世界和控制环境两种需要。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他激励个体乐意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是否能够成功的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的成败经验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把人的基本需要分成五个层次,从低到高分别是:①生理的需要;②安全的需要;③归属和爱的需要;④尊重的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阐述题:学习动机的培养?
(一)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成功体验 首先,由于新旧学习内容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先前学习中的问题必然会影响到今后的学习。其次,课题难度要适当,经过努力要可以完成,否则,总不能正确完成,就会丧失信心,产生失败感。第三,课题应由易到难呈现,以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第四,在某一课题失败时,可先完成有关基础课题,使学生下次在原来失败的课题上获得成功感。
(二)确立适度的学习目标,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成就动机训练分两种形式:(1)直接训练,即学生直接接受训练者训练。(2)间接训练,即训练者先训练老师,然后老师再训练学生。训练分以下几个阶段:(1)意识化(2)体验化(3)概念化(4)练习(5)迁移(6)内化
(三)面对实际问题,利用动机转移,培养学生学习动机
(四)培养学生的自尊心,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首先,创设条件,使学生产生成功体验。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树立成功的榜样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五)进行归因训练,指导学生正确归因 成就动机水平高的学生在失败时往往把失败的原因归于努力不够,即使失败也不灰心,不会产生获得性无助感。而成就动机水平低的学生往往把失败归因于能力不够、运气不好、任务太难这些自己不可控的因素,容易产生获得性无助,使学习积极性降低。学习动机的激发?
(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要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以下几种设疑策略是有效的:(1)指出与学生已有知识相矛盾的地方;(2)先教给学生一个基本法则,在学生理解之后,再给他们举出不符合这一法则的事例;(3)提出几种可供选择的答案;(4)运用实验演示,有关事例导入;(5)运用发现法
(二)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三)充分利用强化原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和维护学生学习动机,应该有效的利用各种强化,教师要处理好强化方式选择、强化实践选择等问题。奖励和惩罚是教师常用的一种强化方式。在运用奖励和惩罚时教师应注意一下问题:(1)奖励和惩罚方法要多样化,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强化方法;(2)把握好强化的分寸,如坚持奖励与惩罚的公正性、重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的强化等;(3)教师对学生强化时必须考虑时间、地点、个别差异,在强化时要做到有的方矢。
(四)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赛
第三章高等学校学习心理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一学习内容上的特点
1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
2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
3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二学习方法上的特点:
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
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 3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奥苏泊尔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
意义学习的目的:使符号代表的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总和水平高于学习任务,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学习任务相关联。先行组织者的目的:促进学习的迁移
运用奥苏泊尔有意义接受学习论进行教学设计和分析教学现象
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意义学习的条件:
(1)客观条件: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
(2)主观条件:第一,学习者必须有强烈的学习动机。第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知识。第三,新旧知识必须能发生相互作用,融为一体。
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以下:(一)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根本上说,是学生在师生间的相互
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立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是学生主观能动作用的最大发挥。只有确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其次,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教师应该结合学科特点、教材安排和教学计划,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样,才能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产生很好的推动作用。
再次,教师要给学生搭建发展平台和空间,以有利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和探索,使其能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形成能力。
(二)以“接受学习”为主,力求学习方式多样化奥苏伯尔告知我们,学校教育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人类文化知识。学生要学习的知识经验是以书本知识、间接经验为主,因而讲授式教学和接受学习是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而在教学实践中,由于认识上的偏颇,有人过分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忽视学生系统、完整知识的学习;过分强调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并把接受学习与机械学习等同起来,与死记硬背相提并论,致使教学出现一些偏差。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中,我们既要以间接经验为主,又不能忽视学生的直接经验,应注重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三)引导学生进行富有成效的有意义学习
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实质在于使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非人为性的、实质性的联系。为了有序且富有成效地进行有意义学习,教师在教授新知识之前,必须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特别是学生已经具备的与所讲内容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等,它决定着学习起点的定位。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找到学生已有经验和新知识之间的切入点。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把新知识与其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并要运用多种方法充分揭示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进行新知识的呈现,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四)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
如前所述,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而同化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不断充实、完善和建构认知的过程,也就是学生逐渐实现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的过程。为实现有效的同化,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奥苏伯尔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实施三种模式、两个原则和一个策略。三种模式是: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两个原则是: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的原则;一个策略是:“先行组织者”策略。同时,还要通过营造师生交往互动的教学氛围,来为学生认知结构发展创造条件。
综上,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注重有意义接受学习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在知识获得中的重要作用,为我们进行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和动力,对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本主义心理学基本原则是
1、心理学必须尊重人的尊严
2、心理学必须尊重人的主动性、意愿性和观点
3、心理学应研究人的价值感、创造性和自我实现
4、心理治疗应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 简述学习的人本主义理论及对你的启发。3-4,P67
答:学习的人本主义理论内容如下:
(1)学习的实质。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探究自己的情感,学会与教师及班级成员交往,阐明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实现自己的潜能,达到最佳境界的过程。(2)学习动力。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是外设的而是内发的。学生学习的最终动机是“自我实现”的动机。
(3)学习的原则:对学习充满渴望;意义学习;快乐学习;参与学习。
学习的人本主义理论对我的启发:人本主义心理学学习理论为我国当前开展的快乐学习、情感教育、主体性教育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对我们更好的开展教育改革,关注学生主体具有积极影响。
基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一)以学生为中心,重视个人意义的学习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适当的条件下,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与经验的潜能和愿望是能够被释放出来的。由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信任学生的潜在能力,以他们为中心,激发他们高层次的学习动机,从而使他们能够对自己进行教育,最终把他们培养成“完整的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中心地位,这为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创造了条件。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要十分重视学生个人意义的学习。
(二)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
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样,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是基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它是一种支持学生进行意义学习的各种真实问题的组合。
罗杰斯认为,如果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就必须让学生面临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为此,如果我们希望学生成为真正自由的和负责的个体的话,就应该为他们创设各种真实的问题情境。
那么,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该怎样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呢?首先,教师要能发现一些对学生来说是真实的同时又与教学活动相关的问题。其次,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挑战各种复杂的问题情境。第三,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真实问题情境下的各种角色的行为。第四,应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直接让他们面临社会各行各业人员所面临的问题。
(三)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狭义上是指可资学习之源,包括支撑教学过程的各类软件资料和硬件系统; 广义上它还包括一切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人、财、物,主要由学习材料与教学环境两大类组成。与传统教学相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师应把大量的时间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因为当学生觉察到某些学习资源与他自己目的有关时,意义学习便可以发生;当某些学习资源有悖于学生自己的看法时,学生的学习往往受到抵制。
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应具备使用信息系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这为教师方便地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提供了可能。其次,教师应主动向学生介绍自己拥有的知识、经验、特定的技能和能力,以便学生及时获得帮助。第三,建立虚拟学习社区,从网上推选一些学习、生活经验丰富的人,让他们来解答学生关心的一些问题。
(四)追求学习过程的开放性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的学习内容与自身的关系,使其发现他们学习的内容能够保持和发展自我,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机。
其次,在学生的自我激发之后,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源和自由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的奥秘,使学生自我促进学习,提高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第三,学习结果的评价也要采取开放的态度。教师应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他人的评价放
在次要地位。这样才能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主性。
(五)加强师生情感互动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追求认知与情感的结合,极力突出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以便能形成一种以认知与情感之间的协调活动为主线、以情感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动力的教学模式。如果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以一种真诚的互相认同的态度去传送情感,这将较好地增强教学效果,从而促进学生的意义学习。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摆正师生之间的关系。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关系应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即师生之间要相互认可、互相欣赏,同时以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进行交往。
第四章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陈述性知识:又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1、上位同化:原有知识抽象性、概括性、包容性低,新学的知识抽象性、概括性、包容性高
2、下位同化
3、并列结合同化
大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一般知觉能力达到成熟水平,知觉的理解性在学习过程中 起着重要作用。2 观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观察具有敏感性和系统性。观察具有相对的深刻性和稳定性。
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1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发展; 2创造思维显著发展。
3思维的元认知能力不断发展。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1 逻辑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2 各种记忆品质(敏捷性、持久性、精确性、准备性)得到全面发展 3 掌握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遗忘:记忆的内容不能再人和回忆,或者再人和回忆时发生错误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从遗忘的速度上先快后慢,从以往的内容上先多后少,到一定时间遗忘不再发展,这一规律成为遗忘规律。遗忘的理论
1、动机说:记忆被压抑
2、衰退说:记忆痕迹衰退,随时间自动发生
3、干扰说:前摄抑制,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4、检索困难说
5、同化说
利用记忆规律,促进陈述性知识的巩固
1、及时复习
2、分散复习
3、反复阅读和尝试错误相结合4、过度学习:学习达到刚好程度以后的附加学习(学习熟练程度达到150%时效果最好)
按照识记的规律,如何提高记忆水平?4-4,P85
答:识记是获得知识、保持知识的前提和基础,提高知识保持的效果是建立在对知识准确识记的基础上。遵循规律进行识记,就可以得到良好的识记效果。
(1)控制识记材料的数量提高识记效果与性质。
(2)考虑识记材料的性质提高识记效果。(3)增强识记的目的性与主动性。(4)加深对材料意义的理解程度。
(5)对所学材料多重编码和组块化编码。(6)调动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提高识记效果。
(7)提高学习者的觉醒状态。(8)树立识记的信心。
复习是巩固所学知识的最基本方法,为了促进知识的保持,避免知识的遗忘,必须注意合理地组织复习。
(1)及时复习(2)分散复习
(3)反复阅读和尝试错误相结合(4)过度学习第五章 程序性知识学习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程序性知识实质上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因此也成为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是与实际操作密切联系的,具有动态性质
简述加里培林智力形成的阶段理论。P100 答: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加里培林认为,心智活动的形成包括五个相继的阶段:(1)活动的定向阶段。
(2)物质与物质化活动阶段。(3)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4)不出声的外部环境言语活动阶段。(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冯忠良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理论
1、原型定向:了解心智活动的操作模式,了解操作活动程序,确定活动方向
2、原型操作:依据实践模式,建立活动程序计划,并将操作模式付诸实施
3、原型内化:将心智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外显到内潜的过程转化
冯忠良的心智技能形成阶段的理论分三个阶段,教学方法是什么?
(一)原型阶段教学方法:(1)要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即了解构成活动的各个动作要素及动作之间的执行顺序,并了解动作的执行方式(2)要使学生了解各个动作要素、动作执行顺序和动作执行方式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3)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4)教师的示范要正确,讲解要确切,动作指令要明确。
(二)原型操作 教学方法:(1)要使心智活动的所有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2)要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使心智活动在直觉水平上得以概括,从而形成关于活动的表象。(3)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序,并适时向下一阶段转化。(4)为了使活动方式顺利内化,动作的执行应注意与言语相结合,一边进行实际操作,一边用言语来标志和组织动作的执行。
(三)原型内化 教学方法:(1)动作的执行应遵循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再到内部言语的顺序,不能颠倒。(2)在开始阶段,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即用出声或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完整地描述原型的操作过程。(3)在这一阶段也要注意变换动作对象,使活动方式得以进一步概括,以便广泛适用于同类课题。(4)在进行由出声到不出声、由展开到压缩的转化过程中,也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不能过早转化,也不宜过迟,而应适时。
72、P99智慧技能又称心智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心智加工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技能。也就是说,认知策略是人们在信息加工时对自己思维过程的调节和控制或方法的选择。P111几种主要的认知策略:(1)注意策略(2)编码与组织策略(3)精细加工策略(4)复述策略
第六章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正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
负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
学习迁移的作用:使习得的经验得以概况化、系统化,形成一种稳定的整合的心理结构,从而更好地调节人的行为,并能动地作用于客观世界;学习的迁移也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是使习得的知识、技能与道德规范向能力和品德转化的关键。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1)确立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
目标
(2)注意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的编
排
(3)在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4)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 81、P129学习迁移的理论有哪些?(1)形式训练说沃尔夫
(2)相同要素说 詹姆士 记忆实验 桑代克“形状知觉”实验
(3)经验泛化说贾德“水下击靶”实验
(4)关系转换说格式塔经典实验是苛勒“小鸡觅食”
(5)认知结构说奥苏贝尔P132 影响迁移的因素?
(1)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学习迁移理论表明,两种学习材料或对象在客观上具有某些共同点是实现迁移的必要性)(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学习的迁移是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就是已有经验的具体化与新课题类化过程或新旧经验的协调与整合过程。)(3)认知技能与策略(迁移过程是通过复杂的认知活动实现的,因此认知技能和认知策略的掌握及其掌握水平必然要影响到迁移的实现。)(4)定势的作用(定势也叫心向,指的是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这种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第七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的培养
创造力:是人们成功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须具有的心理品质,也是人才的重要特征 创造性最主要的特征是独创性、灵活性、流畅性。
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
(1)发现问题(2)明确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
问题解决的主要影响因素?(1)过去知识经验(2)定势与功能固着(3)问题情境(4)原型启发(5)情绪和动机状态
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1)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2)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进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
1、指导学生仔细地界定问题
2、指导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积极尝试提出不同的假设
3、为学生创设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情境和氛围(4)问题解决策略的训练
大学生创造力如何培养?
(一)创设有利于创造力发挥的环境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一个支持的、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氛围。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遵守鼓励学生创造性的五条原则(1)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2)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3)向学生证明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4)给以不计其数的学习机会(5)使评价与前因后果联系起来
(二)对学生进行创造思维训练
(1)头脑风暴法基本原则是在集体解决问题的课堂上,暂缓做出评价,以便于学生踊跃发言,从而引出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案,教学活动要遵守以下原则:1)禁止提出批评性意见2)鼓励提出各种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3)鼓励各种想法,多多益善4)追求与众不同的、关系不密切的,甚至离题的想法
(2)戈登技术
(三)改变不利于创造力的教育观念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改变不利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教育观念。这些观念包括:以同龄人为楷模的观念,由于教师和家长这一观念导致学生个性发展受到影响,可能会限制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活动;禁止学生质疑的观念,这一观念会压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新颖性。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
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1)低智商者不可能有高创造力(2)高智商者可能有高创造力,有可能有低创造力(3)低创造力者可能有低智力,也可能有高智力(4)高创造力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第八章 品德的形成及培养 道德与品德的关系
1、区别:
(1)概念不同:道德——社会现象,是社会规范、尺度、准则;品德——社会外在规范转化为个体内在观念、意向等心理特征。(2)产生的力量源泉不同:道德——社会需要,稳定、和谐、平衡、发展;品德——
个人需要,归属于社会,要与社会和谐、一致。(3)反映内容不同:道德——社会意识的反映,反映社会对成员的要求;品德——个体意识的反映,反映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前者的内容范围要大。
(4)表现方式不同:道德——以规范、公德、舆论等方式表现,对整个社会进行控制调节;品德——以个人理想、信念、心理倾向、稳定行为表现,对个人进行控制调节。
2、联系:
品德是在道德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社会道德的发展不仅受到社会需要驱动,而且受到社会原有品德基础的制约。
简述品德形成中榜样与示范的作用。8-2,P172
答: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榜样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教师向学生传递道德规范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条是言语教诲,一条是身体力行。观察学习是通过观察榜样的示范行为而进行的,榜样的特点、示范的形式及榜样所示范行为的性质和后果都会影响观察学习的效果。示范行动的独特性、复杂性、流行性和功能性价值等也影响着视察学习的速度和水平。
榜样行为的示范方式主要有五种,(1)行为示范;(2)言语示范;(3)象征性示范;(4)抽象示范;(5)参与性示范。
能够运用价值观辨析论培养学生价值观
道德价值观辨价值观辨析理论根本点就是帮助个体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辨析和实现他们的价值观念;开展交流,鼓励学生辨认自己的价值观念及这些观念与其他观念之间的关系,揭示并解决自己的价值冲突,以及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选择来行事。在价值辨析过程中,学生可以公开表示自己的意见,并能了解其他人持某种意见的理由,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和做出正确的道德抉择。
任何一种观念要真正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念,须经历三个阶段和七个子过程:第一阶段:选择
1、自由选择,如让学生思考“你认为你是从什么时候第一次产生这一想法的?”
2、在多种可选范围内选择:如让学生思考“在你产生这一想法之前,你经常考虑什么事情”
3、充分考虑各种选择之后再行选择:如让学生思考“每一种可供选择途径的后果将会怎样”
第二阶段:赞赏
4、珍爱自己的选择并感到满意:如让学生考虑“你为这一选择感到高兴吗?”
5、愿意公开承认自己选择:如让学生回答“你会把你知道的选择途径告诉你的同学吗”
第三阶段:行动
6、按自己的选择行事;教师对学生说“我知道你赞成了什么,现在你能为它做些什么呢?需要我帮忙吗?”
7、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教师问学生“你知道这一途径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吗?”经过上述辨析过程所选择的价值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并能较持久地指导行动。在整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赋值过程”,个体只有从头至尾地完成这一过程,才能说他在真正具有了某个价值观念。
由于价值辨析的方法基本是诱导性的,因此教师的作用就在于设开机各种活动,运用上述的各种方法和技术来诱发学生暴露、陈述、思考、体验并实现价值观,一切抉择都得有学生自己做出。
总之,价值观辨析是一种不考强硬灌输、死板说教而是通过提问、讨论与练习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考虑、检验、选择或更新其已有的价值观念,从而形成积极的道德价值观念的道德教育方法。第九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能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2、能较好的适应现实环境
3、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4、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5、合理的行为
6、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
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的辅导
(一)学生入学适应问题及心理辅导
1、大学生入学适应障碍的表现
(1)面临的环境变化:生活环境、人际环境、学习内容与方式、角色地位等四方面的变化。面对新的环境,每个大学生都需要重新评价自己和他人,重新确立自我观念,他们要重新认识环境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在新的变化出现后由于大学生心理上存在的心理矛盾和冲突,使得大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困惑。
(2)存在的心理矛盾和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渴望交往和自我封闭的冲突,独立和依赖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富于思考与认识偏激的矛盾等五方面的矛盾。
2、大学生适应不良的心理辅导
大学生心理上的矛盾和冲突导致有些学生在认知、情绪上出现了许多问题,产生了适应不良。
大学生适应不良的辅导: 1)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培养大学新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已成为新生入学适应的第一步,也是将来他们独立走入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第一步。
2)学会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
要克服人际交往中的误解和不快,首先就要树立与别人平等交往的态度,即使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也不能简单地要求别人按自己的模式去做;要使自己的生活空间更开阔,在积极的交往中促进同学间的沟通。3)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大学生要学会真正认识自己的实力,客观地对待别人和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承认人人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吸取他人的优点
4)端正专业思想,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大学生的大学学习和生活与中小学阶段有较大的差异,特别强调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大学新生应端正专业思想,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与生活。
(二)大学生学习问题的心理辅导
1、大学生的学习问题:
动机障碍、情绪情感障碍、意志力障碍。
2、大学生学习问题的心理辅导
学习动机辅导、学习目标指导、学习方法指导、考试心理辅导
(三)大学生交往问题的心理辅导
1、大学生交往中的主要心理问题:
人际交往中的认知障碍、情绪障碍、人格障碍。
2、大学生交往问题的心理辅导
(1)培养大学生的交往意识和技能(2)克服交往中的认知障碍(3)进行交往训练
(四)大学生性心理问题及心理辅导
1、大学生性心理的特征及主要心理问题(1)大学生性心理的特征
渴望与异性交往;性心理的动荡性和压抑性;男女生性心理的差异
(2)大学生主要的性心理问题:
性认识偏差,性行为困扰,性情感困惑。
2、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的困扰与心理辅导第一,传播性心理知识
第二,通过适当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合理地控制宣泄性能量
第三,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两性交往的正确技巧
第四,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因恋爱挫折引起的心理问题
(五)大学生择业与求职的心理健康教育
1、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与职业指导
2、大学生职业指导的任务和策略(1)帮助学生正确地了解自我(2)培养学生的择业意识
(3)帮助学生了解职业性质和就业信息(4)指导学生掌握求职技巧,发展健全的职业自我观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原则:发展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
尊重性原则 全体性原则
自我意识: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包括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方面 如何对大学生自我意识进行心理辅导?
(一)全面认识自我(1)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
我(2)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3)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4)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5)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6)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二)积极悦纳自我(三)努力完善自我(1)确立正确理想自我(2)努力提高实现自我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主要心理问题:自我否定,自我矛盾,自我扩张,自我萎缩,极度自我中心。
第十章群体心理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社会助长,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 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社会惰化,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群体极化: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的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人们倾向于在群体共同决策时比个人决策时表现出更大的冒险性。这种现象被称作冒险转移。
群体思维指群体决策时的倾向性思维方式。从众是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班集体凝聚力的培养方法:
1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3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1交互性原则2社会交换原则
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4情境控制原则。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1)交往愿望的迫切性 2)交往内容的丰富性3)交往系统的开放性4)交往观念的自主性。
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1建立:
① 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在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稳定的过程中,最初的印象深刻地影响着交往的深度
1、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
2、微笑
3、多提别人的名字
4、做一个耐心的听者,鼓励别人谈他自己
5、谈符合别人兴趣的话题
6、以真诚的方式让别人感到他很重要)②主动交往
③移情。移情就是指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用别人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用别人的心来理解这个世界。2维护:
② 避免争论
②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 抱怨别人 ③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④学会批评。
十一章高等学校教学设计与评测 建构主义设计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在他人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教学设计是教学理论向教学实践转化的桥梁。
教学设计原则:系统性原则 程序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 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1)情境(2)协作(3)会话(4)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任务的分析?
(一)确定学生的起点行为或倾向(教学过程实质是一个确定并填补教学空间的过程。)
(二)分析技能目标及其类型
(三)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
有效进行教学测验的基本要求:
测验的效度:指测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即它能够测出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与行为特征的程度。
测量的信度:测量的可靠性,指测量的一致性程度
测量的难度:测验题目的难易程度,通常以答对或通过该项目的人数占应试总人数的百分比来表示。
测量的区分度:鉴别力,指试题对所要测量的心理特性的识别程度,也就是项目的效度。十二章高等学校教师心理
一个成熟的教师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能够主动为教育教学活动确定目标、选择方法,能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2)能够独立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独立完成工作的要求,不希望被人过多干涉(3)对各种与职业有关的活动感兴趣,关心学生、关心所教学科,在工作中有长远目标(4)具有明确的职业角色意识和职业创新精神,正确认识教师充当的角色,明确教师的工作职责(5)能随时随地监控自身角色扮演情况,尽可能克服角色冲突,扮演好职业要求的各种角色(6)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自己的教育观和教育能力。
促进教师角色形成的主要条件:(1)全面正确认识教师职业(2)树立学习榜样(3)积极参与教育实践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2)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强硬专断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型)(3)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学生中心和教师中心)(4)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职业活动的内容
教育教学活动,科研活动,人际交往活动。教师的职业能力结构
(一)教师的知识结构
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条件性知识。
(二)教学效能感
含义:指一个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能力的主观判断,效能感的高低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认知和行为。
(三)教学监控能力
含义: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四)教育机智
含义: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表现,特别是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活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和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1)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及经济地位。(2)建立一套完整、合理有利于教师发展,有利于教师实现其自身价值的管理制度和规则并严格加以执行。(3)要形成科学的教育观,这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4)教师要增强自信心,通过向他人学习和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教师威信的建立与维护:
1要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 2要有不断学习的精神 3尊重和爱护学生
4提高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 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
(1)有丰富的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有效的运用(2)解决问题领域中的高效率(3)专家型教师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教师向专家型教师成长与发展的途径? 威格教学
(二)教学反思涵义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三)教学反思的环节(1)具体经验阶段(2)观察与分析阶段(3)重新概括阶段(4)积极验证阶段
(四)教学反思的方法(1)课后备课(2)反思日记(3)详细描述(4)实际讨论(5)行动研究
教学反思包括哪些重要成分;教师如何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答:教学反思包括以下重要成分:
a)认知成分。它指教师如何加工信息和做出决策。
b)批判成分。指驱动思维过程的基础,包括经验、信念、社会政治取向以及教师的目标等,更强调价值观和道德成分,比如教育目标是否合理,教育策略和材料中所隐含的平
等与权力问题等。
c)教师的陈述。包括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写作、交谈的方式,他们用来解释和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的解释系统等。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的五种方法:(1)课后备课。(2)反思日记。(3)详细描述。
(4)实际讨论。(5)行动研究。
心理学培训总结 篇2
心理咨询师培训学习心得
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使我有幸与心理学教授、心理学博士零距离接触。几天的课程学习,虽说有点紧张,有点疲惫,但内心的喜悦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觉到是那样的充实,那样的兴奋。
从教十几年了,一直担任着数学教师及班主任工作,自认为了解孩子们的心思,算得上一个称职的老教师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直困惑着我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些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越来越难教了?……曾经,对于心理健康辅导一无所知,幼稚地认为:每学期给孩子们上几节热热闹闹的心理课就行了。通过这次的听课、学习、团体活动,真正让自己大开了眼界,受益匪浅。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
一、认识了道德问题与心理问题的区别
以前,一直以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错的事情都是道德上的错误,因此一直教育学生不可以这样或那样,觉得学生来学校学习,完成作业,上课认真听讲,和其他学生和睦相处等都是学生应该做到的,也是必须做到的,而学生不做作业,打架,厌学等都是不应该的,就是学生的错,老师应该批评,教育他们做好。但通过心理辅导后,再来分析这些问题学生,有些是他们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上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具体分析,采取适当的方法,解决学生所存在的问题。
二、了解了心理健康辅导的基本技巧
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有一定的辅导技巧:接纳、倾听、共情等。说说很容易,但真正要做到完全接纳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很困难。当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需要帮助时,我们首先要接纳对方,即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对方,认真倾听困扰着对方的事情,对其产生共情,感受对方的感受,了解其情况,让对方的情绪得到宣泄,然后一起探讨,最后解决问题。
因此,我们做教师的,要改变一下心态,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倾听,共情等,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别人,促进其人格的健康成长。
三、懂得了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
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教育的行为。只有掌握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
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培训,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心理辅导和教育教学工作对于一个学校的发展是同样的重要。心理辅导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只有心理和生理都健康成长的学生和教师,师生关系才能和谐发展。
心理学培训总结 篇3
三一文库(工作总结
xx年3月8日下午5时20分,南昌大学14栋朋辈心理辅导室的新学期第一次内部专业培训活动在14栋辅导室举行。这一次内部活动的主题是“微表情心理学”,由辅导室成员刘晓静与刘昆明共同主持。
这次楼栋内部活动的主旨是增加楼栋辅导室成员的心理知识与技能,开拓成员们的思维与意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知识,与此同时也锻炼成员的能力,也增加了咨询室的凝聚力。
活动流程:由刘晓静、刘昆主持,介绍读心术和微表情。微表情收入类作为一种生物的实现生存和繁衍的本能反应,是人类收到有效刺激后不受思维与意识控制的真实反应,最能体现人的真实想法。
然后,主持人展示了一些面部表请图,主要包括六种微表请:愉悦、愤怒、厌恶、蔑视、恐惧和惊讶。然后我读了一段关于微表达的实际运用,让我们了解了微表达的作用和重要性。
最后本次内部活动由王子威学长做总结,具体的谈到了本次活动的优缺点,并给予两位主持中肯的建议。论述了内部活动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一是培养新人,但要丰富建筑成员的心理知识,三是增强建筑成员的凝聚力。
下午6时40分,十四栋朋辈心理辅导室内部活动结束。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不仅学到了很多心理知识,而且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增强了建筑的凝聚力。这也是我们活动的目的。我很高兴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可以让学生学到比课本更多的知识。